汽车总体设计解读
汽车设计讲解

客车轴距取得长。对机动性要求高的汽车轴距宜取短些。
推荐范围:0.4~0.6m为宜
各类汽车的轴距和轮距 车型 类别 轴距L/mm 轮距B/mm
微型车
普通级 轿车 中级
2000~2200
2100~2540 2500~2860
1100~1380
1150~1500 1300~1500
中、高级
高级 微型 4×2货车
2.货车布置形式
长头式 按驾驶室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 短头式 平头式 偏置式
(1)长头式
a、发动机位于驾驶室前部 ;
特点
b、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近性好 ;
c、有利于发动机散热 ,操纵机构布置简单。
缺点
a、汽车面积利用率低; b、视野差 ; c、机动性差。
应用:使用条件差的货车、越野车
(2)短头式
(4)偏置式
a、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之旁 ;
特点 b、具有具有平头式货车的一些优点;
(轴距短、视野好)
c、还具有长头式货车的一些优点;
(驾驶室通风条件好、 维修发动机方便)
应用:主要用于重型矿用自卸车
3.商用车的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
根据发动机的位置不同可分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
(1)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
1.轿车的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前驱动
分:
发动机前置后驱动 发动机后置后驱动
(1)发动机前置前驱动
a、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 b、越过障碍的能力高; c、动力总成结构紧凑;
特点: d、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车内地板凸包高度可以降低)
e、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轴距可以缩短 ) f、有利于发动机散热 ,操纵机构简单; g、行李箱空间大;
汽车总体设计解读

汽车总体设计解读汽车总体设计是指汽车的整体外观形态、比例和线条等设计要素的综合组合,是汽车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品牌定位和设计理念等因素进行的设计过程。
汽车总体设计不仅影响着汽车的外观美感,还与汽车的性能、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汽车总体设计对于消费者、设计师和汽车厂商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总体设计必须具备美感和流线型。
美感是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汽车外观的喜好和接受程度。
美感一方面要求汽车外观整体匀称协调,比例合理,不能出现部位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汽车线条流畅、动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流线型设计可以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燃油经济性,并且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趋势。
其次,汽车总体设计还考虑到品牌定位和消费者需求。
不同的汽车品牌有着不同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因此他们的汽车总体设计也应该有所区别。
高端豪华车注重奢华感和气派,而经济型汽车则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此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汽车总体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例如,年轻人更倾向于时尚动感的外观设计,而家庭用户更注重空间和舒适性。
另外,汽车总体设计还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用性。
安全性是汽车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汽车的外观设计应该尽可能避免出现尖锐突出的部位,减少行人碰撞时的伤害,同时也要考虑到乘客的乘坐安全。
可用性则要求汽车总体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例如,合理的车门设计和悬挂高度能够方便乘客上下车,合理布局的内饰空间能够提供充足的乘坐和储物空间。
而在当下,汽车总体设计还受到环保和智能化的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汽车总体设计越来越注重减少尾气排放和空气污染。
因此,很多汽车采用了流线型设计,以降低空气阻力;同时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和材料,以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智能化的影响则体现在汽车总体设计中加入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互联功能等,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性。
总的来说,汽车总体设计是汽车外观设计的核心和起点,它最直观地表现了一个汽车的形象和特点,也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总体设计不仅要追求美感和流线型,更要考虑品牌定位、消费者需求、安全性、可用性,甚至还要考虑到环保和智能化的因素。
汽车总体设计概述

• 3. 布置形式
• 布置形式——指发动机 、驱动桥和车身(驾驶室) 的相互关系和布置特点而言。
• 布置形式对汽车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 乘用车、商用车布置形式差别很大。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 3. 布置形式——乘用车
• 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预测,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分析,产 品开发目的,新产品的设计指导思想,预计的生产纲领和 目标成本及技术经济分析等
• 产品型号及其主要使用功能、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 • 整车布置方案的描述及主要总成结构、特性参数 • 三化水平(如标准件占百分比数,通用件占百分比数) • 国内、外同类汽车技术性能分析和对比 • 拟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 客车 • 城市客车——车厢容积大;座位数少;前后桥承 载能力大;车厢地板及车门踏板高度要适当降低; 车门数多,车门宽度大些;起动性、制动性、加 速性好。 • 长途客车——一般为两门;座位多;座椅用可调 式;有靠枕和肘托;比功率大。 • 旅游客车——车窗视野开阔;舒适性好,采用空 气弹簧,有空调,对座椅要求也高。 • 机场摆渡车——地板低;座椅少;车门多;车速 低;外形尺寸可不受法规限制;站立空间尺寸足 够高。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 二、汽车开发程序
• 4.技术设计
• ①总成设计师: •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条件和总体设计师的要求 进行总成设计。
• ②总体设计师: • 协调总成与整车、总成与总成之间的矛盾; • 进行整车性能计算、运动校核; • 编制技术文件;出试制图。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形式 特点 转向特性 越障能力 动力总成紧凑
汽车总体设计—第一章

第1章汽车总体设计教学提示:汽车总体设计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本章介绍汽车设计的特点,汽车产品的开发过程以及汽车设计的主要程序,重点讲解在进行汽车整车的概念设计时汽车类型的选择、主要尺寸参数及性能参数的确定和汽车总布置设计等内容。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应掌握汽车总体设计程序、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汽车的总体布置以及运动校核,了解车身形式、发动机和轮胎的选择。
1.1 概述1.1.1 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代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汽车最明显的进步在于技术创新,制造的进步和汽车造型的变化。
1. 车身结构的发展最早的汽车是由马车的结构作为车身,再加装蒸汽机改装而来。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金属车身逐渐代替了木质加帆布的结构。
20世纪30年代,铝和钢材在车身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
随后,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钢板压制的车身蒙皮,制造出各种曲线(面)车身造型,多曲率冲压蒙皮能够承受更大负荷,从而使车身更坚固。
到20世纪50年代,车身结构不断完善,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且美观实用。
2. 发动机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带动了汽车工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汽油发动机技术几经发展,不断完善,燃油喷射、电子燃烧控制、催化转化器等技术已经成熟通用。
柴油发动机没有点火系统,能够在更加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而且更加经济。
随着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柴油发动机功率越来越大,广泛用于商用车上,同时在军用车领域也占有很大比例。
电动力很早就已应用于汽车领域,但由于续驶里程短、质量较大,限制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更加注重汽车燃能效率问题,使混合动力技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氢燃料发动机和太阳能动力更加环保,不过普及还有待时日,因为其关键技术尚不够成熟。
3. 汽车材料的发展现代汽车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金属材料、纤维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工程塑料、合金材料等。
最常用的是金属材料,如各类钢材合金、铝合金及铜合金等;也有非金属材料,如各种玻璃、橡胶材料、木板材料、竹胶板、PVC板材、塑胶板、碳纤维等。
第1章 汽车总体设计

汽车工程系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汽车工程系
二、汽车开发程序
1、设计任务书编制阶段
(2)设计原则包括: 主要技术经济要求; 确定各种使用性能中那些必保,那些次之; 在使用、经济、设计制造等方面出现矛盾时,应 满足那些方面; 有哪些变形要求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汽车工程系
二、汽车开发程序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第三节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 发动机的选择 第五节 车身形式 第六节 轮胎的选择 第七节 汽车的总体布置 第八节 运动校核
汽车工程系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汽车工程系
一、总体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用户对设计的要求:
1.性能符合使用要求 2.符合各项法规的要求:交通法、环境保护法 3.价格低廉、质量可靠 4.车身满足动力性要求 5.美观大方,满足艺术性要求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汽车工程系
第二节 汽车形式的选择
三、汽车布置型式的选择
1.轿车的布置形式
比较项目 动力总成 拆装传动系 等速万向节 轮胎寿命 撞车安全性 整备质量 轴荷分配 爬坡能力 操纵稳定性 操纵机构
前置前驱 紧凑 困难 需要 前胎短 不好 轻 前轻后重 低 不足转向大 简单
前置后驱 不紧凑 容易 不需要 较长 不好 重 适中 较好
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汽车工程系
一、总体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1、车型用途 2、主要技术—经济要求 3、生产纲领 4、生产方式
类型 工艺性 继承性 成本、售价
5、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四好标准:好用、好看、好造、好修
01汽车设计课件第一章 汽车总体设计 _1301.pdf

汽车设计课件--汽车总体设计1课程容课程容学时数总学时实验汽车的总体设计 6 离合器设计 4 机械变速器的设计 6 万向传动轴的设计 4 驱动桥的设计 2 悬架系统设计 4 转向系统设计 4 制动系统设计 2 合计322课程重点与难点汽车的整体布置设计、主要总成系统的参数设计及其设计效果对整车性能影响的分析验算、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重点重点讲授:汽车总体设计、机械变速器设计、汽车驱动桥设计、汽车悬和难点架系统设计、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先修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等课程3课程规要求及考核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的授课方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课堂讨论、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
安排适当的习题,结合专业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一般设计思路。
考核方式课前做预习,课后完成作业检查考勤(1/3)、迟到或早退记录考勤,平时作业,测验。
§1 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及开发程序§2 汽车形式的选择§3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4 发动机的选择§5 车身形式§6 轮胎的选择§7 汽车的总体布置§8 运动校核第一节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及开发程序定义:汽车设计、汽车总体设计、开发流程主要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容汽车开发的流程及阶段容重点汽车开发的流程及具体含义和难点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定义汽车设计:是指汽车产品进行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是汽车进行开发、设计实践的软件与硬件;以机械设计理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其结构特点、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大批量生产等情况。
汽车总体设计:是指汽车设计过程中提出整车总体设计方案,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确定并保证主要性能指标合理、可实现的设计过程。
1.1 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1.1 汽车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使生活质量提高使生活质量降低1.1.2 对汽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节能——节油和开发新能源环保——通过法规对排放和噪声提出更严格要求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很好的保护乘员舒适——能居住,能通讯,有空调,驾驶方便1.1 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1.3 基本要求各项性能、成本等,满足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指标;严格遵守和贯彻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如外廓尺寸符合GB1589-1989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贯彻“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拆装与维修方便。
汽车设计的内容包括整车总体设计

汽车设计的内容包括整车总体设计、总成设计和零件设计。
整车总体设计又称为汽车的总布置设计,其任务是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要求,并将这些指标分解为有关总成的参数和功能。
3.1 整车总布置根据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对车手的体型和坐姿定下整车的初步控制尺寸进行各项数据的测量,并在CATIA中建模(如图1),确立车架的宽度长度、车身高度等。
车架的宽度一般能满足车手乘坐要求,并能排线(刹车线、油门线、电线),安装车身即可,尽量取小。
这样,在保证车架用料少的同时,也利于车身设计的流线型。
车身高度尽量低矮,一般可以取发动机竖直放置时的最高点,这个高度车手躺下时的视野一般是可以保证的。
底盘高度要保证有尽量大的离地间隙,同时又不能使得重心太高,以免高速过弯时翻车。
轮距轴距不必考虑太多。
轮距轴距的计算、前后载荷分配等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地面附着力。
我们的节能车的驱动力还没有能大到可能超过地面附着力的程度。
所以只要保证不干涉即可(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改造,当发动机输出的转矩过大时才要考虑此因素)。
3.2 车架的设计计车架要先了解钢材和焊接,怎么对各种钢材加工,并把车架搭出来。
同时,也是能用到有限元分析软件比较多的地方,通过最优的结构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的刚度(车架的设计中减轻重量是比较关键的)。
车架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其他组件,并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所以设计车架要了解转向、车身和后轴,思考怎么将他们可靠地定位。
同时,车架的很多尺寸都来源于其他部分的设计。
我们设计的节能车采用第23号钢(含碳量0.23%)料焊接而成,分别采用了车架20×20×1,20×20×2焊接矩形钢管、20×20×2角钢。
车架采用边梁形式,中间主要承载部份以金型材搭建,前桥以及后桥等受力较大部分由焊接矩形钢管以及20×20×2角钢搭建,前悬以及发动机支架等非大承载部位由20×20×2角钢搭建。
整车总布置设计-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 效处理和分析,为整车总布置设计提 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设计评估和优化 建议。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中,人工智 能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 和分析,从而为整车总布置设计提供 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设计评估和优化建 议。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自 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 ,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目标和约束条件,制定合理的整车总布 置设计方案。
优化与评审
对设计结果进行优化和评审,确保整车总布 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重要性
1 2
提高整车性能
合理的整车总布置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 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性能。
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零部件数 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
总结词
通过建立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仿真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以找出最优设计方案。
详细描述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是通过建立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仿真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以找出最优设计方案的方 法。这种方法可以模拟车辆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表现,从而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设计问题。
乘员舒适性
关注乘员的坐姿、视野、出入舱等人体工程学因 素。
行李箱使用便利性
优化行李箱设计,方便乘客放置行李物品。
符合法规要求
安全性法规
确保整车设计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安全法规要求。
环保法规
满足排放和噪声控制等环保法规的限制。
尺寸法规
遵守关于车辆尺寸、轴荷分配等方面的法规限制。
03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具体 内容
汽车总体设计概述

汽车总体设计概述首先,汽车的外观设计是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外观设计能够为汽车注入个性和时尚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外观设计还应考虑到空气动力学和车身强度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汽车总体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汽车的整体外观形状和尺寸,包括车身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前后悬挂距离等。
其次,汽车的内部空间布局是对乘客和货物进行舒适和合理利用的关键。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前排和后排乘客的舒适度、乘坐人数、座椅布局以及存储空间等因素。
内饰设计也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汽车的内部氛围和乘坐体验。
内部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和驾驶员的操作便捷性。
底盘系统是汽车的基础部件之一,它承载着整个车身和动力系统。
底盘系统包括车架、底盘悬挂和减震系统等。
汽车的总体设计需要考虑底盘系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悬挂系统是保证汽车悬挂稳定性的关键部件。
总体设计需要考虑悬挂系统的弹性和减震性能,以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和稳定的操控性能。
制动系统是汽车的安全保障之一,它决定了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的刹车性能。
总体设计需要考虑制动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以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安全地停止。
最后,汽车的整体控制系统是确保汽车正常运行和驾驶的关键。
总体设计需要考虑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系统等,以实现对车辆的监控和控制。
总体而言,汽车总体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外观设计、内部空间布局、底盘系统、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车身安全以及车辆控制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根据汽车的使用环境、车辆类型和目标市场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和配置,以实现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只有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汽车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成为市场的热销产品。
汽车设计总布置

汽车设计总布置1. 引言汽车设计总布置是指汽车的整体设计和布局,涵盖了底盘、车身、驱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各个方面。
一个好的汽车设计总布置能够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驾乘舒适度。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汽车设计总布置的重要性和设计要点。
2. 底盘设计底盘是汽车的基础结构,承载着整个车身和其他重要部件。
在底盘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底盘刚性:底盘的刚性越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就越好。
因此,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提高底盘的刚性。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悬挂和减震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悬挂系统类型,并进行调校,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驾乘舒适度。
•驱动系统:底盘设计还需要考虑驱动系统的布局,包括前驱、后驱和四驱等不同的驱动方式,以及驱动力的传递和分配方式。
3. 车身设计车身是汽车的外部造型和外壳,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安全性和美观度。
在车身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空气动力学性能:合理的车身设计能够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
因此,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凹陷和凸起的部位来改善车身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安全性:车身设计还要考虑碰撞安全性,包括前撞和侧撞等不同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设计师需要通过加强车身结构和使用高强度材料来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美观度:车身设计还要考虑汽车的美观度和品牌形象。
设计师需要根据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来设计独特而富有识别度的车身外观。
4. 驱动系统设计驱动系统是指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成部分。
在驱动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发动机布局: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布局方式,包括前置、后置和中置等不同的布局方式。
不同的布局方式会影响汽车的重心、平衡性和空间利用率。
•变速器类型:变速器的选择将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汽车的使用情况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变速器类型。
•传动轴布置:传动轴的布置方式也会影响汽车的性能和舒适度。
汽车总体设计

商品规划:商品计划和概念设计
四、汽车开发程序
商品计划的内容:商品开发的必要性、目 的、主要性能、造型风格、目标价格;目 1、新产品开发流程: 标用户和市场、适用地区、商品用途及级 别;生产纲领、目标利润、投产时间等。
2、概念设计 1).概念样车等一系列活的全过程。 2).概念设计的内容 车型构成; 车辆主要尺寸、驱动方式和采用的主要部件和附 属设备; 车辆的总体布置; 整车目标性能、目标质量、目标成本及开发成本
(三)、发展趋势
1、更注重安全性 主动和被动安全 2、更注重节能与环保 代用燃料,电动汽车,绿色设计 3、向高速化、轻量化、低噪音方向发展 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 4、向自动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总体设计应满足的要求 1、公路上行驶,外形尺寸应予以限制; 2、排放要满足环保要求——排放法规; 3、使用环境复杂,应满足安全性要求-强制性 安全法规; 4、汽车各性能应满足开发所确定的指标; 5、知识产权保护; 6、“三化”要求: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 7、避免部件发生运动干涉; 8、质量可靠,拆装维修方便…
形 体 设 计 /
内 部 模 型 实 例
形体设计/车身外形模型的空气动力试验
(Aerodynamic Tests to models)
• 近代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为改善空气动力性 能,造型设计必须对模型进行风洞试验,选定 最佳方案。 • 缩小比例模型的风洞试验。 • 全尺寸油泥模型的风洞试验。 • 车身模型在风洞中试验的主要内容是:阻力、 升力、侧向力、俯仰力矩、侧翻力矩与偏航力 矩,即所谓的“六分力”数据。气流速度按比 例模拟车速100-200 km/h 的状态。
汽车设计讲稿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章汽车的总体设计§1―1 概述一.总体设计1.对总体设计的原则要求:一个成功的汽车产品设计应该满足技术、社会、经济和艺术造型等方面的要求。
总体设计应根据整车设计的总目标,明确各种的要求的主次地位,统一协调,使它们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既先进又合理的方案,以达到预期目的。
2.对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1)各项性能、成本等,要达到设计任务书指标。
2) 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不侵犯专利。
3) 尽量三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4)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运动正确,不干涉。
5)拆装维修方便。
要特别注意正实施的强制性标准,已有40项,如GB158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公路法规对汽车轴荷的限定等。
3.对总设计师要求:1)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几年,最好搞过底盘和车身。
2)理论水平高(力学)。
3)熟悉掌握国内、国外汽车市场和技术、国内外工业动向。
4)善于团结周围同志一道工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4.准备(日常,设计前)1)收集资料与分析收集:设计结构使用、试验、生产、技术等方面资料、表格各种参数画出参数图(广告)技术发展水平报告、前后对比其他国家法规2)进行使用调查使用条件:包括道路、气候、风沙使用情况:运货品种、装卸方式、运输距离、行李箱、质量用户对汽车行使要求,需求量。
3)进行生产调查:生产条件:厂地面积、厂房面积、技术力量(技术人员、技工技术等级)原材料来源及运输方式、水、电供应、排污。
生产设备:现有和要买的设备、工艺水平。
4)进行样车对比、试验分析二.汽车开发程序:对应竞争,企业要一手抓在产品,一手抓新产品开发。
为进行新产品开发,要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核心是商品规划(系列和单个)0.单个商品规划包括商品计划和概念设计。
1)商品规划:商品开发的必要性、目的、主要性能、造型风格、目标价格;目标用户和市场、适用地区、商品用途及级别;生产纲领、目标利润、投产时间等。
2)概念设计:车型构成:主要尺寸、驱动方式和主要部件及附属设备;总体布置;整车目标性能、目标质量、目标成本和开发日程。
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总体设计

第一节 车身总体布置
一、车身总布置
车身总布置设计是对车身内外形、发动机舱、行 李舱、前后围、地板、车窗、内饰总成和部件 (仪表板、座椅和操纵机构等),以及备胎、燃 油箱和排气系统等,在满足整车布置和造型要求 下进行尺寸控制和布局的过程。
车身总布置图
车身坐标系
车身坐标系按QC/T 490-2013《汽车车身制图》中 的规定:
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5 %、50 %和95 %三种百分位的 人体尺寸,分别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 人体尺寸。车身设计中,常把第95 %百分位的值作为 设计上限,把第5 %的值作为下限。这样的设计结果可 满足90 %的使用对象。
SAE J826 人体设计样板
早期的车身布置 使用的人体模型 是人体设计样板, 常用塑料板材等 按1:1、1:5、 1:10等常用制图 比例制成,用于 辅助制图、乘员 乘坐空间的布置 和测量、校核空 间尺寸等。
Euro NCAP根据包络线距离(Wrap Around Distance,WAD)把发动机盖进 行了碰撞区域的划分。所谓包络线距离,是指从地面开始计算,围绕汽车前端沿 发动机罩向后,所得的包络线的距离。
概念:驾驶人手伸及界面是指驾驶人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 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以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 及的最大空间界面。
通用布置因子:G 因子,反映乘坐环境布置的代数式:
HR 基准面:用于定位驾驶人手伸及界面的平面。它平行于汽车 坐标系YZ 平面,位于AHP 后方,到AHP 的距离为: d =786 -99G
每张表格对应着一定范围的G 因子值、确定的驾 驶人男女比例和安全带形式。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数据表格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在车内的定位
《汽车总体设计》课件

总结词
简洁、科技、环保
详细描述
该品牌电动车在外观设计上追求简洁和科技感,采用封 闭式格栅和流线型车身。内饰设计注重科技感和智能化 ,采用大尺寸中控屏幕和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在性能方 面,该车具有较长的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能力,同时注 重节能环保和安全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保节能
汽车设计应注重环保和节能,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美观舒适
汽车设计应注重外观和内部空 间的舒适性,满足消费者审美
需求。
02
CATALOGUE
汽车总体设计
汽车总体设计的概念与任务
概念
汽车总体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对汽车整体结构 、性能和外观等方面的全面规划 与设计。
任务
确定汽车的整体结构、性能指标 和外观风格,为后续的详细设计 提供基础和指导。
主要指标
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油 耗、排放等,这些指标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 要依据。
汽车性能设计的评价与改进
评价方法
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 过实际测试、仿真分析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对 汽车性能进行全面评价。
改进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改 进措施,如优化底盘悬挂系统、改进发动机
电气系统等。
试制与试验
根据详细设计结果,制 造出样车并进行各种试 验,以验证设计的可行
性和性能。
投产准备
对样车进行评估和改进 ,准备进入大规模生产
阶段。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01
02
03
04
安全可靠
汽车设计应确保安全性和可靠 性,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
经济性
汽车设计应考虑制造成本和使 用成本,以降低消费者负担。
汽车总体设计讲义

汽车总体设计1. 概述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①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体的行为有影响;②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③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指对汽车外部车身的整体造型和布局进行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美观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汽车功能性、安全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相关内容。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涉及到一系列因素,包括流线型外观、车身尺寸和比例、车门、车窗、前脸和车尾等。
其中,流线型外观是现代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车身尺寸和比例的设计需要考虑车内空间布局和乘坐舒适性,同时还要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车门的设计是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车门不仅仅是一种开启和关闭车辆的装置,它还要具备能够提供良好密封性和防盗性的功能。
此外,车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乘客进出车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车窗的设计也是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车窗除了提供乘客的视野和采光外,还要具备隔热、隔音和防盗等功能。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透明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例如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透明塑料来增强汽车外观的时尚感和通透感。
汽车车身的前脸设计是汽车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脸设计不仅要满足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冷却系统的需要,还要与汽车品牌形象相匹配。
一个独特和具有辨识度的前脸设计可以为汽车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牌价值。
车尾的设计也是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车尾的设计既要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也要与前脸和侧面的设计相协调。
一个动感和流线型的车尾设计可以增强汽车的运动感和美观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设计要素,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车轮的布置、行李箱的布置和车身的结构强度等。
这些因素对于车辆的使用功能、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汽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既要满足汽车的美学要求,又要兼顾汽车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车体结构与设计解析

车体结构与设计解析首先,车体结构是指汽车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车身、底盘、车门、车窗、车顶等。
车体结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汽车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抗震性能等。
在车体结构设计中,通常使用钢材、铝合金等材料来增加车体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乘员的安全。
此外,为了减轻自重,提高燃油经济性,现代汽车设计中也应用了复合材料和塑料。
其次,车体设计是指汽车外观的造型和设计风格。
车体设计包括车身线条、车前脸、车尾造型、车轮轮毂等。
车体设计的目标是使汽车具有美观、动感、时尚的外观,并且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车体设计也应该考虑到空气动力学,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
在车体结构与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乘员的舒适性。
例如,车身的内部空间设计应该足够宽敞,能够提供乘员足够的头部和腿部空间。
座椅设计应该考虑到乘员的人体工程学需求,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支撑。
此外,车身结构也应该减少噪音和振动,确保乘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另外,车体结构与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汽车的性能。
例如,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车辆的自重,提高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稳定性和降低油耗。
此外,车身的低重心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最后,车体结构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汽车的安全性。
汽车的车身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抗摔撞能力,以保护乘员的安全。
车身的防撞梁、主撑架、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应该得到充分考虑和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总结起来,车体结构与设计在汽车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性能以及外观设计。
在车体结构与设计中,需要兼顾强度、刚度、稳定性、抗震性能、美观、动感、舒适性、空气动力学、轻量化、操控性能和安全性等多个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乘员期望的优秀车体结构与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总体设计一章一、概述1.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分为规划阶段、开发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和生产阶段。
2.概念设计:从产品创意开始,到构思草图、出模型和试制出概念样车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
概念设计阶段要完成造型设计、选择基本尺寸和主要总成结构、绘制总体方案图、画总布置草图调查分析市场容量、确定生产纲领和生产方式、确定整车指标,最后编写设计任务书。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1.汽车的分类:国标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乘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商用车指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商用车又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之分。
2.乘用车的布置形式(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采用前轮驱动使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特性;前轮驱动使越障能力高;动力总成结构紧凑,车内地板凸包高度降低,提高乘坐舒适性;发动机在轴距外时轴距可缩短,有利于提高机动性;散热条件好;行李箱空间足够大;易改装为客货两用或救护车;供暖机构简单、效率高;操纵机构简单;整备质量轻;发动机横置时主减速器的锥齿轮被圆柱齿轮取代,制造难度降低。
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等速万向节,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爬坡能力降低;后轮易抱死并引起汽车侧滑;发动机横置时总布置困难,接近性差;碰撞时发动机损失大,维修费用高。
(2)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轴荷分配合理,利于提高轮胎的寿命;不需等速万向节,降低成本;操纵机构简单;供暖机构简单、效率高;散热条件好;上坡时驱动轮附着力增大使爬坡能力增强;易改装为客货两用或救护车;行李箱空间足够大;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使拆装、维修容易;发动机的接近性良好。
地板上有通道,后排座椅中部座垫减薄,影响乘坐舒适性;正面碰撞时易使发动机进入客舱,严重伤害前排乘员;总长、轴距均较长,整车装备质量增大,同时影响到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 R)动力总成结构紧凑;汽车前部高度有条件降低,改善驾驶员视野;地板凸包只需容纳操纵机构杆件和加强地板高度即可,改善了后排座椅中间乘员出入的条件;整车装备质量小;乘客座椅能够布置在舒适区内;上坡时驱动轮附着力增大使爬坡能力增强;发机在轴距外时轴距可缩短,有利于提高机动性。
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倾向,操纵性变坏;前轮附着力小,高速时转向不稳定,影响操纵稳定性;行李箱体积不够大;操纵机构复杂;驾驶员不易发现发动机故障;散热条件差且前风挡玻璃除霜不利,发动机噪声易传给乘员,追尾时发动机对后排乘员过构成险;不易改装为客货两用或救护车。
因存在上述缺点,目前极少采用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方案。
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1)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如下:货车、整体式客车总长不超过12m,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18m,半挂汽车列车不超过16.5m,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20m;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m,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后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超过最大宽度处250mm;顶窗、换气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
(2)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1]整车装备质量m0: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载质量m e: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载质量。
[3]质量系数ηm0:汽车载质量与整车装备质量的比值,即ηm0=m e/m0。
[4]总质量m a: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5]轴荷分配: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的百分比来表示。
(3)汽车的动力性参数包括最高车速a m a x、加速时间t、上坡能力、比功率和比转矩等。
[1]最高车速v a m a x: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2]加速时间t:在平直的良好路面上,从原地起步开始以最大加速度加速到一定车速所用时间。
[3]上坡能力:用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坡度阻力系数i max来表示。
[4]比功率P 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P e m a x与汽车最大总质量m a之比,即P b=P e m a x/m a。
[5]比转矩T 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 emax与汽车总质量m a之比,即T b=T emax/m a。
(4)燃油经济性参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用汽车在水平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经济车速或多工况满载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L/100km)来评价。
(5)最小转弯直径D m i n: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的直径。
(6)通过性几何参数有:最小离地间隙h m i n、接近角γ1、离去角γ2、纵向通过半径ρ1等。
(7)操纵稳定性参数[1]转向特性参数:汽车以0.4g的向心加速度沿定圆转向时,前后轮侧偏角之差δ1-δ2应在1°~3°为宜。
[2]车身侧倾角:汽车以0.4g的向心加速度沿定圆等速行驶时,车身侧倾角应在3°以内,不超过7°。
[3]制动前俯角:汽车以0.4g的减速度制动时车身的前俯角不大于1.5°。
(8)制动性参数:常用制动距离s1、平均制动减速度j和行车制动的踏板力及应急制动时的操纵力来评价制动效能。
(9)舒适性:包括平顺性、空气调节性能、车内噪声、乘坐环境及驾驶员的操作性能。
三、发动机的选择1.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1)发动机最大功率根据所设计的汽车应达到的最高车速v a m a x(km/h),用下式估算:emax=1Tagr3600amax+D76140amax3其中,P emax为发动机最大功率(kW);ηT为传动系效率;m a为汽车总质量(kg);g为重力加速度(m/s2);f r为滚动阻力系数,对乘用车f r=0.0165×[1+0.01(v a-50)],v a用v a m a x带入;C D为空气阻力系数;A为汽车正面投影面积(m2)。
以上式估算的P emax为发动机装有全部附件时测定得到的最大有效功率,约比发动机外特性的最大功率值低12%~20%。
2.发动机最大转矩T emaxemax=9549×emaxp其中,T emax为最大转矩(N·m);α为转矩适应性系数;P emax 为发动机最大功率(kW);n p为最大功率转速(r/min)。
要求n p/n T在1.4~2.0之间选取。
3.发动机的悬置(1)传统橡胶悬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动刚度和阻尼损失角的特性曲线基本上不随激励频率变化;(2)液压悬置:其动刚度和阻尼角有很强的变频特性四、车身形式1.乘用车车身形式:基本形式有折背式、直背式和舱背式三种。
主要全部在车身顶盖与车身后部形状之间的关系上有差别。
折背式有明显的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箱,车身顶盖与车身后部成折线连接;直背式后风窗与行李箱连接,接近平直;舱背式车身顶盖比折背式长,后窗与后行李箱盖形成一个整体车门。
将折背式车身顶盖向后延伸到车尾,形成两厢式的变形乘用车车身。
2.客车车身形式:有单层和双层之分,按车头形式不同又有平头式和短(长)头式。
五、汽车的总体布置1.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线。
它作为标注垂直尺寸的基z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该线标记为0。
准线(面),即为了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
它作为标注纵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x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该线标记为0。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
它作为标注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坐标线,向左为“+”、向右为“-”,该线标记为y0。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
它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它是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乘用车)。
2.各部件的布置(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高度位置初定以后,用汽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地面高度尺寸b来标明;[2]发动机的前后位置:应与发动机的上下位置一起确定,前后位置确定后,用汽缸体前端面与曲轴中心线交点K到前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来标明;[3]发动机的左右位置: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在一般情况下与汽车中心线一致。
(2)油箱的布置:根据汽车最大续驶里程(一般为200km~600km)来确定油箱的容积。
(3)车身内部布置[1]人体基本尺寸:人体尺寸测量所得的统计数据。
[2]H点与R点: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称为“跨点”,实车测得的“跨点”位置称为H点;座椅调整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跨点”称为R点。
六、运动检查包括两方面内容:从整车角度出发进行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行运动干涉检查。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一、离合器的主要功用: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地接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换挡时将发动机与其传动系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所受到的最大转矩,以防止传动系各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二、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1.从动盘数的选择(1)单片离合器:结构简单,轴向尺寸紧凑,散热良好,维修调整方便,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使用时能保证分离彻底,采用轴向有弹性的从动盘可保证接合平顺。
(2)双片离合器:与单片离合器相比,传递转矩的能力较大;接合更为平顺、柔和;传递相同转矩的情况下,径向尺寸较小,踏板力较小;中间压盘通风散热性差,易引起摩擦片过热,加快磨损甚至烧坏;分离行程较大,不易分离彻底;轴向尺寸较大,结构复杂;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较大。
(3)多片离合器:多为湿式,接合更平顺、柔和,摩擦表面温度较低,磨损较小,使用寿命长;但分离行程大,分离不彻底,轴向尺寸和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大。
2.压紧弹簧的选择:周置弹簧离合器、中央弹簧离合器、斜置弹簧离合器和膜片弹簧离合器。
三、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为c=12031−3其中,f为摩擦面间的静摩擦因数,计算时一般取0.25~0.30;Z为摩擦面数,单片离合器的Z=2,双片离合器的Z=4;p0为摩擦面承受的单位压力;D为摩擦片外径;c为摩擦片内、外径之比,即c=d/D,一般在0.53~0.7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