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第8页检验题解答: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

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

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

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

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

试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2 3Ω
+ 12V 6Ω
2A + 2V 1Ω
-

I
I=(8-2)A/(2+1+3) Ω=1A
2-11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6A 2Ω
-1.5A
6V
3Ω I


I = (6+1.5)×4V/(4+8) Ω = 2.5A
2-12
+
150V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10Ω 120V
2Ω 1Ω 2Ω

+ -
4V

2A


2-9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2A 10Ω4A
-10V +
5Ω 10V 20V
10Ω 5Ω 1A 5V
I=(10-5)V/(5+5+40) Ω=0.1A
+ +
+
40Ω
I
2-10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V 6V 2A 2A 4A
R0=(4+20)//8+3
=9Ω
I=Uab/(R0+3)=1/3A
2-15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V 3A 2A 5A
2 4Ω
+ 12V - 2Ω

R0=2//4//4 Uab =1Ω 2Ω I Uab=(5/2)×2 = 5V
I=Uab/ ( R0 +2) =1.67A
2-16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X、UX、PX。
2a3a5aab5222167a2a216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9a求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oc2319237v3126电路可等效为947w423w电源2a1a应用等效变换法2a3a18求s闭合和打开情况下的电流i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集(1-12章)答案_丁卫民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集(1-12章)答案_丁卫民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丁卫民编2018.1《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篇电路基础第1章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1-1 使用安全电压、绝缘保护、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安装漏电保安器1-2 两相触电、单相触电(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的单相触电和供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1-3 决定触电危险性的关键因素是触电电压,而触电电压又与触电方式有关。

1-4 否1-5 42V 36V 24V 12V 6V 12V及以下1-6 缺乏安全用电常识,没有安全用电观念。

电气设备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绝缘受损或老化,造成没备外壳带电或带电体外露等。

没有严格执行安全工作制度,思想麻痹,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a)使用安全电压(b)绝缘保护(c)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7 有1-8 (a)图合理,开关接在火线上,当开关S1断开时,灯EL1上不带电,更换或维修灯时是安全的;(b)图中S2断开时,灯EL2上仍然带电,这时,如果人接触灯,就会很不安全,甚至会发生触电事故。

1-9 特别潮湿的场所和锅炉内部往往电阻很小,检修时所使用的行灯电压若较高,即时是安全电压范围(如42伏或36伏),其电流也会较大而不安全,因此,其电压不应超过12v 为最佳。

1-10 因为,鸟虽然停在高压裸电线上,但由于在同一根导线上电位是等电位的,故鸟两脚之间电位差为零,不会触电;而当站在地上的人碰到220V的单根电线时,人将处于单根电线与地之间的相电压下,此时,若没有保护措施,通过人体的电流将很大,有触电危险。

1-11 (a) 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b )伤害不严重,让其静躺休息,严密观察,防止意外。

(c)伤害较严重,立即送医院抢救,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第2章 直流电路一、填空题2-1 电路 , 短路 负载 2-2 产生电能 非电能 2-3 消耗电能 电能 2-4 正电荷 2-5 变化 不变 2-6 10 2-7 电流热效应 2-8 电流 通电时间 2-9 增大 减小 2-10 小 2-11 满载 轻载 过载 2-12 大于 ,小于 2-13 60,1:1,1:3 2-14 0.2 ,10 2-15 电路,电流,灯泡,电压 2-16 正, 负 ,正 ,反偏 2-17 3 ,2 ,0~3V ,1V ,0.1V ,2.3V 2-18(A ),(B ) 二、判断题2-19 × 2-20√ 2-21√ 2-22 × 2-23 × 2-24× 2-25√ 2-26× 三、选择题2-27 C 2-28 B 2-29 B 2-30 B 四、简答题2-31 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 电源:产生电能,负载:消耗电能,导线:构成通路,开关:控制2-32 额定、断路、短路 略 2-33 正比关系即欧姆定律:RUI = 2-34 相等 B >C >D 五、计算题2-35 Ω===19362522022N N P U RW R U P 25.6193611022===2-36 (1)后者大 (2)前者 后者 (3)前者 2-37 标电流参考方向和绕行方向如图中所示。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 第六版 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 第六版 秦曾煌主编
(c)引入了反馈,由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引至的反相输入端的是直流负反馈。
(d)引入了反馈,由 的发射极引至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是交直流负反馈。
习题17.2.1试判别题图17.2.1(a)和(b)两个两级放大电路中引入了何种类型的交流反馈。
习题17.2.1图
解:(a)设 在正半周,则 输出端瞬时极性为正, 输出端瞬时极性为负,此时 同相输入电位高于 输出端电位,反馈电流削弱了净输入电流,故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形式作比较,故为并联负反馈。
在图(b)所示电路中, 接在 基极和 发射极之间。采用瞬时极性法,所得公式如下:
“ ” “ ” “ ”
“ ”经电阻 馈送到 管的基极,是 管的净输入信号减小,故为负反馈。
若将输出 短路,没有反馈信号反馈回输入回路,故为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都接到 的基极,反馈量以电流的形式影响输入量,并为并联反馈。
因此,图(a)所示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设反相输入端 有一瞬时增量“ ”,输出 为“ ”。经 反馈回反相输入端,使净输入量削若,为负反馈。而在输入端以电流的形式影响输入量,为并联反馈。当 短路时,虽然 = 0,但仍有反馈信号,为电流反馈。故图(b)所示电路为嗲没留并联负反馈组态。
解:①

=+4.34%和-5.88%
习题17.2.7有一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如教材图17.2.1所示。已知 , 。如果输出电压 ,试计算输入电压 ,反馈电压 及净输入电压 。
解:
V
习题17.2.8在上例的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中, =100KΩ, =10KΩ,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和差模输入电压 均近于无穷大,输出最大电压为±13V。试问:①电压放大倍数 和反馈系数 各为多少?②当 时, 为多少伏?③若在 开路、 短路、 开路和 短路这四种情况下,输出电压分别变为多少?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

第1章检测题(共100分,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越大,通过负载的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越大;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越小。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多元而复杂,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是单一和确切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大电流、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小电流、小功率。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电压源元件和电流源元件。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

此类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功率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非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供出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匹配,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U S2/4R S。

9、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相对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欧姆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KCL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KVL定律的约束。

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三大基本规律。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电路分析中描述的电路都是实际中的应用电路。

(错)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总是由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

(错)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

(对)4、电压表和功率表都是串接在待测电路中。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现代工程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电力的生成、传输、分配以及电子设备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直流电路基本定律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什么?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 = V/R。

2.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如何计算?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总 = R1 + R2 + R3 + ... + Rn。

3.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如何计算?答: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1/R总 = 1/R1 + 1/R2 + 1/R3 + ... + 1/Rn。

第二章:交流电路基本定律1. 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是什么?答: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相位差,其大小和方向由电路元件的特性决定。

2. 交流电路中,如何计算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答: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可以通过将其进行平方求和,再开平方根得到。

3. 交流电路中,如何计算功率?答: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得到,即P = V * I * cosθ,其中θ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第三章:电感和电容1. 电感和电容的主要特性是什么?答:电感的主要特性是对交流电流的阻抗,而电容的主要特性是对交流电压的阻抗。

2. 如何计算电感和电容的阻抗?答:电感的阻抗为XL = 2πfL,其中f为频率,L为电感值。

电容的阻抗为XC = 1 / (2πfC),其中f为频率,C为电容值。

3. 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答:电感和电容可以改变交流电路的相位关系,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调节和控制。

第四章:放大器1. 放大器的作用是什么?答: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度,以便于后续电路的处理和应用。

电工电子学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工电子学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 2 ) S 断 开 时 , A1 的 读 数 为 14.25 A , A2 的 读 数 为 4.75 A ;
iU = 2 ×14.25sin(314t − 36.87D ) A
2.4.7 C)
2.5.1 uo = 100 + 3.74 2 sin(2ωt −175.4D ) + 0.374 2 sin(4ωt −177.7D ) V
2.3.7 ω =1000 rad/s 时 , Z =( 500-j1500) Ω =1581 ∠ − 71.6D Ω 、
i = 10.1 2 sin(1000t + 71.6D ) mA ;
ω =2000 rad/s 时,Z = 500 Ω 、 i = 32 2 sin 2000t mA ;
ω =3000rad/s 时 , Z =( 500+j833.3)= 971.8∠59D Ω 、
2.4.5

IU
= 33.15∠15.14D
A

、I V
= 13.2∠ − 79.11D
A

、I W
= 13.2∠ −199.11D
A,

中线电流 I N = 22 A
2.4.6 (1)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 16.45 A ,电流表 A2 的读数为 9.5 A ;相量
图(略); iU = 2 ×16.45sin(314t − 66.87D ) A

I
= 10∠
− 15D
A ,i = 10
2 sin(314t − 15D ) A
2.3.4
(1)iR
=
u R
= 2.2
2 sin 314t
A
iC = 0.69 2 sin(314t + 90D ) A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解析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电路的基本知识1.1电路的概念 (1) 略(2) 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导线和开关)等部分组成。

A •电源的作用: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B •负载的作用: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C •中间环节的作用:传递、分配和控制电能。

1.2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1) 零、负电位、正电位 (2) 3、1.5、3、1.5、0、3 (3) -7,-5 1.3电阻 (1) 3: 4 (2)查表1.3,知锰铜合金的电阻率 J =4.4 10亠」m1.4欧姆定律 (1)电动势、内压降(2)当R= R 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其特点是电路中电流为零,电源端电压等于电 源电动势;当R=0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其特点是短路电流极大,电源端电压等于。

由于I =0.22A=220mA . 50mA ,故此人有生命危险。

1.5电功与电功率P 40(2)略(3) W 二Ult =220 0.2 7200 = 316800J思考与练习一、 判断题1" 2. X 3. V 4. X 5. V 6. X 7. X 8. V 9. X 二、 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7. C8. B根据t ,得1RS 3 0.21 10 P 4.4如0二=1.43 m(3)U 220R "1000= 0.22 A(1)t=W 二空£=25h三、填空题1 •正、相反;2•参考点;3•负极、正极; 4 •高、低、低、高; 5•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R - ; 6• 1800、土 5%; 7. 220S四、计算题1 • U ab =V a -V b =10 - 5 = 5VU bc *b-V c =5-(-5) =10 V U ac 二V a-V c =10 -(-5) =15V U ca - —U ac - - 15VR = U420门I0.2 220100 10(2)U =IR =2 100=200V(3) U r =lr =2 10 =20V 4.( 1)P =UI = 220 4 =880W(2)W 二 Pt =880 1800 =1584000J2 2(3) Q =l Rt =4 0.5 1800 =14400J(4) E =W -Q =1584000 -14400 =1569600 J第2章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2.1电阻的连接(1) I mb =0.5AR 1 4U 2 = IR 2 =0.5 20 =10V U U U 2 =210 =12VR 2故 P 2』P 二10 28 =14WR 2 202. I24 120= 0.2A 3・(1)(2)由于P P 2 R 1 U 2 R 2 R 1WORD 格式整理10(3) (a ) R ab(b) R ab(R R)RR 」R 3(R R) R (c) R ab=R=1门R (2 R)RR(汀)R32 —Q 52.2基尔霍夫定律 (1) 5、3、6、3 (2) 假设I 2、I 3的方向和回路绕行方向如图 I 1 R 1 1 3R 3 = E 1 12 R 2 T 3 R 3 = E2 0.008 I 2 =丨3 0.008 50 8OI3 =3 I 丨2艮 +8013 =12解得 =0.0245 A=24.5mA =0.0325 A=32.5mA R 2 = 384门2.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 I s =—、不变、并、E — I s r 、不变、r (2) ( a )把两个电压源等效变换为电流源,如图- ----1Q0Q200 n 10¥ a -O rn,evO匸(a)2.2( a )所示。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习题答案
b 1Ω c 1Ω +U 1Ω a 1Ω b 1Ω c
(2)求 ac 之间的等效电阻。电路可改画成图(c),ac 之间的等效电阻为:
R ac = 2 R // 4 R =
(3)求 ad 之间的等效电阻。电路可改画成图(d)
R ad = 3R // 3R =
2-7
如题图 2-7 所示梯形网络,若输入电压为 U,求 Ua、Ub、Uc 和 Ud。
R2 =
U ab 250 = = 16.7(KΩ) I1 15 × 10 −3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3页
Uca=Uc-Ua=300-150=150(V) U 150 = 7.5(KΩ) R1 = ca = 20mA 20 × 10 −3 2-6 六个相等电阻 R,各等于 20Ω,构成一个闭合回路(题图 2-6 所示) 。若将一外电 源依次作用 a 和 b,a 和 c,a 和 d 之间,求在各种情况下的等效电阻。 解: (1)求 ab 之间的等效电阻。电路可画成图(b),ab 之间的等效电阻为:
500k 电阻与 5k 电阻并联: 500 // 5 =
U s = 0.98 I e × 500 × 10 3 101 Rs = 500 × 10 3 Ω 101
得图(b) 得图(c)
合并 100k 与
500 500 10600 k 串联电阻得: 100 + = × 10 3 101 101 101
6 = 0.1(A) 60
U 题图 2-2
15Ω
30Ω I4
60Ω
习题 2-2 电路图
9 = 0.6(A) 15 所以 I=I1+I2=0.6+0.3=0.9(A) 90Ω上的电压降为:0.9×90=81(V)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习题祥解(陶桓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习题祥解(陶桓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2章习题解答2-1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1中8Ω电阻两端的电压U cd 。

解:根据题目的要求,应将题图2-111 将题图3Ω电阻可以直接合并为4Ω电阻;将解题图11(a)所示电路中10A 2Ω电阻,作为10A 电流源的内阻;注意:(1)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电路中,欲进行电源合并化简时,并联的电压源不能直接合并,而串联的电流源也不能直接合并;(2)待求电压U cd 是8Ω电阻上的电压降,因此,在等效变换过程中一定要保留该电阻不被变换掉,否则,将无法计算U cd ;(3)在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过程中,理想电流源电流的方向(即箭头)应和理想电压源电压的极性(即+极性)对应;(4)回路中多段电压求和时,一定要遵照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进行运算,否则容易出错。

2-2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2中3Ω电阻中的电流I 。

题题2-1 -+cd U-+cd U 解题图11(a)-+cdU 解题图11(b) -+cd题题2-2解题图12(a)解题图12(i)解题图12(j)解:根据题目的要求,应用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法,将题图2-2所示电路按照解题图12所示的变换顺序,最后化简为解题图12(j)所示的电路,电流I 为A 2.0822I =+=注意:(1) 一般情况下,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可视为短路、而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可视为开路。

故题图2-2所示电路最左边支路中的2Ω电阻可视为0;(2)在变换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待求电流I 的支路不被变换掉;(3)根据电路的结构,应按照a-b 、c-d 、e-f 的顺序化简,比较合理。

2-3 计算题图2-3中1Ω电阻上的电压U ab 。

V题题2-3Ω解题图13(b)ΩΩ解题图13(e)13的顺序化简,将题图2-3所示U ab 为2-4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4中2Ω电阻中的电流I 。

36题题2-4解题图14(a)解: A 122228I =++-=2-5 应用支路电流法计算题图2-5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邓允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详解

邓允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详解

109.1 ,那么 70.9
因而, U R U cos 130 cos 70.9 130 0.3269 42.5(V )
R U R 42.5 17() I 2.5
U L U sin 130 sin 70.9 122.84(V )
9 随着频率的提高,电容器、电感器的 ○ A. B. C. D. 容抗增加,感抗增加; 容抗增加,感抗减小; 容抗减小,感抗增加; 容抗减小,感抗减小
【解】○ 1 B ;○ 2 C ;○ 3 A ;○ 4 B ;○ 5 C ;○ 6 C ;○ 7 C ;○ 8 C ;○ 9 C
R
U R 140 56() I 2.5

在由 U R 、 U 和 U 构成的三角形中,应用余弦定理求 。
2 U 2 UR U 2 2U RU cos
cos Βιβλιοθήκη 2 UR U 2 U 2 1402 1302 2202 19600 16900 48400 0.3269 2U RU 2 140 130 36400
3 功率因数的提高有利于 ○ A.有功功率的提高; C.视在功率的提高; B.无功功率的提高; D.瞬时功率的提高。
4 某电路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可视为一短路导线, 在交流电路中具有电抗作用, ○ 这一电路元件是 A.电阻; B.电感; C.电容; D.电源。
5 三相对称电压正确的描述是 ○
A. 三相电压的有效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相同; B. 三相电压的有效值相等,频率不相同,相位相同; C. 三相电压的有效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 120。 ;
U L 122.84 49.136() I 2.5 X 49.136 L L 0.156( H ) 314 X L L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17.3典型例题.例17.1 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开环放大倍数A=1000,若要求电路的非线性失真从开.环状态的10%减小到闭环状态吼的1%,试计算该电路的负反馈系数F及闭环放大倍数.AF。

解:由于引入负反馈可使非线性失真减小1+AF倍,因此根据题意有.1?9, 则?F???0.009 ...10%1?*****...AF?A1?AF...?1000?1001?1000?0.009例17.2Rb1电路如例17.2图所示,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中级间反馈的极性。

+VccRc1Rc2C2UoUiC1T1Rf1*****2T2Ui+_A1R2R3_+A2Rf2UoRe1R1R e1Ce2R1Ce1_+Uf(a)(b)例17.2图解:正、负反馈的判断可用瞬时极性法。

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为正反馈。

在图(a)所示电路中,电阻Rf1引入级间交、直反馈;由于C2的隔直作用,Rf2引入交流反馈。

在T1的基极加一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的信号,并标上“?”,第一级为一”共射组态,输出与输入反相,故T1的集电极信号电压对“地”的瞬时极性为负,并标上“○。

第二级也为共射组态,故T2集电极信号瞬时极性为“?”,一”瞬时极性为“○。

Ue2与Ub2同相,即发射极由于UUe2一”为“○,经电阻RRf1一”馈送至T1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T1管b、e间的净输入信号增加,故由于为“?”,经电阻Rf2f1引入的级间反馈为正反馈。

c2馈送至T1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T1f2管b、e 间的净输入信号减弱,故R引入的级间反馈为负反馈。

在图(b)所示电路中,电阻R2引入级间交直流反馈。

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极性的判断同样可采用瞬时极性法。

运放通常有两个输入端,即反相输入端U?和同相输入端U。

前者和输出U0相位相反,后者和输出U0相位相同。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解答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解答

67
(1)i= u Z
(2)I= U R + XC
(3)
I
=
R
U − jωC
(4)I= U Z
(7) I = − j U ωC
(5)U=UR+UC
(8)
I
=
j
U ωC
(6)U =UR + UC
解:在
R、C
串联电路中,总阻抗 Z
=
R

j
X
C
=
R

j
1 ωc
而 Z=
R2
+
X
2 C
I = U Z
L = XL =
8
= 25.5 (mH)
2πf 2 × 3.14 × 50
2.10 题 2.10 图中,U1=40V,U2=30V,i=10sin314t A,则 U 为多少?写出其瞬时值表 达式。
解:由电路图可知,电压 u1 与电流 i 同方向,而电压 u2 超前电流 i90º,所以
U=
U12
+
U
2.2 两个频率相同的正弦交流电流,它们的有效值是 I1=8A,I2=6A,求在下面各种情况 下,合成电流的有效值。
(1)i1 与 i2 同相。 (2)i1 与 i2 反相。 (3)i1 超前 i2 90º角度。 (4)i1 滞后 i2 60º角度。
解:(1) I = I1 + I2 = 8 + 6 = 14 (A)
− j4 2 − j2
=
2+
2j
+
− j4(2 + j2) (2 − j2)(2 + j2)
=3+
j (Ω)

电工电子-第二章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 习 题 解 答2-1、写出下列各相量所对应的时间函数:(1)12________1072A, 5150A; I I =︒=-︒∠∠ (2)m 2m ________200120V, 30060V U U =︒=-︒∠∠。

解:(1)1272) A, 150) A i t i t ωω=+︒=-︒ (2)2200sin(120) V, 300sin(60) V u t u t ωω=+︒=-︒2-2、试求下列各相量所代表的同频率正弦量之和,并写出它们的时间表达式:(1)1___1.517I =︒∠A ,2____70042 mA;I =-︒∠ (2)1m ____40150I =︒∠ A ,2m ____0.02530 kA I =-︒∠。

解:(1)12 1.5(cos17jsin17) A 0.7[cos(42)jsin(42)] A I I I =+=︒+︒+-︒+-︒ ______(1.954j0.02) A 1.9540.85A =-=-︒∠即 0.85) A i t ω=-︒ (2)m 1m 2m I I I =+ ____________(4015025 150)A 15150A =︒-︒=︒∠∠∠ 即 15sin(150) A i t ω=+︒2-3、设有正弦电流1214.14sin(50) A, 28.3cos(50) A,i t i t ωω=-︒=-︒ 写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相量表示式,并画出相应的相量图。

解:j501m 1________14.14e A 14.1450A, 1050A I I -︒==-︒=-︒∠∠j(9050)2m 2______28.3e A 28.340A,2040A I I ︒-︒==︒=︒∠∠ 相量图如图2-55所示。

图2-55 题2-3相量图2-4、如图2-41所示,已知1230) A, A,i t i t =-︒= 求i 3和三只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是有效值)。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习题解答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第2章-习题解答

习 题 22.1 电路如图2.1所示,1k ΩR =,测得D 5V U =,试问二极管VD 是否良好(设外电路无虚焊)?解:内部PN 结或电极已开路,D 已损坏。

2.2 电路如图2.2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D(on)U 约为0.7V ,试分别估算开关断开和闭合时输出电压o U 的数值。

图2.1 习题2.1电路图 图2.2 习题2.2电路图解: S 断开:断开VD ,D 5V U =。

所以VD 导通,o 50.7 4.3V U =-=S 闭合:断开VD ,)V (1125D-=⨯+-=RR RU ,所以VD 截止,o 6V U = 2.3 分析判断图2.3所示各电路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计算电压ab U ,设图中的二极管都是理想的。

图2.3 习题2.3电路图解:(a )断开VD ,U D =5+5=10V>0,VD 导通 ,ab 5V U =-;(b)断开VD,D2151V23U=-⨯=-+,VD截止ab252V23U=⨯=+;(c)断开VD1 VD2,D1D212V,5127VU U==-+=,所以VD1优先导通,U D2= −5V,VD2截止,U ab=0V;(d) )断开VD1 VD2,D1D212V,12517VU U==+=所以 VD2优先导通,D15VU=- VD1截止,ab5VU=-2.4 一个无标记的二极管,分别用a和b表示其两只引脚,利用模拟万用表测量其电阻。

当红表笔接a,黑表笔接b时,测得电阻值为500。

当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a时,测得电阻值为100k。

问哪一端是二极管阳极?解:b端是阳极2.5 二极管电路如图 2.4(a)所示,设输入电压i()u t波形如图 2.4(b)所示,在05mst<<的时间间隔内,试绘出输出电压o()u t的波形,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图2.4 习题2.5电路图解:i()2tu t=,断开VD,D6iu u=-,当Du>时,VD导通,即3st>,60.2630.20.2iouu t-=⨯+=++当Du<时,VD截止,即3st<,6Vou=()ou tt/ms2.6 在图2.5所示的电路中,设二极管为理想的,已知i30sin(V)u tω=,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ou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2 I 2 I3 0 2I 3 2I 22 0
解方程组,得
I 2 1.5( A)
所以,
I 3 0.5( A)
U I 3 R3 I1R1 (0.5) 2 (2) 3 7(V )
第二章 习 题
2.6 解:画出6V电压源短路的等效电路,
"
利用叠加定理,得
I I ' I " 1 (1) 0( A)
第二章 习 题
2.10 解: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
10
I
画出E的求解等效电路,
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相互 习 题
2.10 解: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
10
I
画出R0的求解等效电路,
利用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得
R0 1// 1 1// 1 0.5 0.5 1()
所以
E 12 12 I 1.1( A) R0 10 1 10 11
则利用分流公式有
I'
4 4 12 4 12 I总 1( A) 44 4 4 4 4 // 4 4 4 4 4 4 44
第二章 习 题
2.6 解:画出12V电压源短路的等效电路,
6 6 1( A) 则 I 4 4 4 // 4 4 4 44
《电工电子学》习题参考答案
讲 授 单 位 胡 继 志
电子工程系
电 话
Q Q
42887150
45655773
第二章 习 题
2.4 解:设定各支流电流方向,则
I 1 I s 2( A)
列写KCL和KVL方程
I 1I 2 I 3 0 I 3 R3 I 2R2 E 0
代入已知数据,有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习题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习题

《学习指导与练习》上的题(P21)二、单项选择题1.两个正弦交流电流的解析式是i 1=2202sin(10πt+3π)A ,i 2=311sin(10πt -3π)A 。

在这两个式子中两个交流电流相同的量是( )。

【C 】A. 最大值和初相位B. 有效值和初相位C. 最大值、有效值和周期D. 最大值、有效值、周期和初相位2.对照明用交流电u=380sin(100πt -2π)V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1S 内交流电压有100次达到最大值B. 交流电的有效值为220VC. 初相位为π/2D. 1S 内交流电压有50次过零3.当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初相位相等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D 】 A. 两个正弦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相等 B. 两个正弦量的计时起点一定相同C. 判断两个正弦量是否同时到达最大值和零值,还须由计时起点确定D. 两个正弦量同时到达最大值和零值4.在正弦量的有效值相量表示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最大值 B. 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有效值 C. 相量与横轴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相位 D. 相量与横轴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位5.已知某交流电流,t=0时的瞬时值i 0=10A ,初相位ψ0=30°,则这个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为( )。

【C 】 A. 20AB. 202AC. 14.14D. 10A6.电容器上标有“30μF ,600V ”的字样,600V 的电压是指( )。

【A 】 A. 额定电压B. 最小电压C. 正常工作时必须加的电压D. 交流电压有效值7.电感量一定的线圈,如果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大,则反映该线圈中通过的电流( )。

【D 】 A. 数值大B. 变化量大C. 时间快D. 变化率大11.线圈电感的单位是( )。

【A 】A.亨【利】B. 法【拉】C. 高【斯】D. 韦【伯】12.一个空心线圈,当通过它的电流为8A 时,电感为36mH ;若通过它的电流为4A 时,则( )。

电工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电工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计算各种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本章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并利用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2. 掌握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电阻的Y 形连接与Δ形连接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电路的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4. 运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

5. 运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6. 熟练应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分析计算电路。

7. 应用戴维宁定理或诺顿定理求解电路中负载电阻获得的最大功率。

8. 学会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9. 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路如图2-1解 将ADE 、DBF然后将图2-1(a)由图2-1(c)即可得到原电路的Y 形电路和△形电路,分别如图2-1(d)和(e)所示。

图2-1(a) 图2-1(b)BA C 6ΩAB C2-2Ω。

试求支路电流I 1、I 2和I 3。

解 8363661+⨯+由分流公式得A 8936312=+=I I , A 4936613=+=I I2-3 试用电源等效变换法将图2-3所示的各电路化简。

U S 6(a )(b) aAB C 3Ω 3Ω图2-1(c) 图2-1(d) B A C图2-3解 将原电路逐步等效变换,最终化简成为最简电路。

化简过程如图所示。

2-4 电路如图2-4所示,试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电流I 。

(c)39VΩI图2-3(d) a bb 6或(d) a a ba b ab2或解 首先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出Ω1电阻以左部分的最简等效电路,逐步等效化简过程如图所示。

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00033111I R I R U s代入数据 并整理得:⎪⎩⎪⎨⎧=+-=+=+-906055052003221321I I I I I I I解得: A 16371-=I ,A 432-=I ,A 16253=I 2-6 如图2-6所示,已知电压源U s1=80V ,U s2=30V ,U s3=220V ,电阻 R 1=20Ω,R 2=5Ω,R 3=10Ω,R 4=4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1 I
解:
8Ω 4Ω U3aΩb -16+8I1+4I1+20I2=0
16V I2 1A
-
20Ω 3Ω
I1=I2+1 I1=9/8A
R0=(4+20)//8+3 =9Ω
Uab=16-8×9/8-1×3 =16-9-3 =4V
I=Uab/(R0+3)=1/3A
2-15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2-3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电压U。
3kΩ
2kΩ
++
12V--
6kΩ
+
4kΩ
U

3mA
解:
电电压流源源单单独独作作用用时时 RR00 ′== 36∥∥6(+24+k2Ω) =kΩ4k=Ω3kΩ UU″′==3×12(4×/(38/) ×6)4×V(=4 6/V6)V
= 4V
U = 6V+4V=10V
2-4 用叠加原理求图中电流I。
2-2 用支路电流法求图中各支路电流。
2Ω a 1Ω I3 b
+ I1
I2
I4
6V - Ⅰ 2Ω Ⅱ

3A
解:列KCL方程
a:I1-I2-I3=0
b:I3-IS-I4=0 列KVL方程
联解得
I1=2.5A,I2=0.5A I3=2A,I4=-1A
Ⅰ:R1I1+R2I2-US=0 Ⅱ:-R2I2+R3I3+R4I4 =0
I2=10A,时U3=? I2
由叠加原理可知
U3有U1、I2共同作用
+
U1
-
N0
设U3=K1U1+K2 I2
U3 有 0=K1+K2 1=10K1
得K1=0.1,K2=-0.1
U1=0,I2=10A,时U3=10K2=-1V
则Uab′=10V-7V=3V
Uab' = E·R/4R=3V
E=12V
2-7 将以下各电路化为等效电压源
3A 5Ω 4Ω
+
15V
-

+
44V1AA-
4Ω 4Ω
3A
2Ω 4Ω
+
8V
-

2-8 将以下各电路化为等效电流源
+
8V
-


4A 12Ω 2Ω
+
4V 2Ω
-

2A

2-9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2-13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解: 令R开路
a I U5abΩ b
U1=126+ 63V=8V U1 Uab=(-2×3+8 +2)V 6Ω
=4V
+
12V
-

3Ω+2V -
2A
R0=6//3Ω+3Ω =5Ω
I=Uab/(R0+5) =4V/10Ω
=0.4A
+
2-14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10V+
2A 5Ω
150ΩΩ
10Ω4A
2100VV
40Ω
51VA
+ ++
I
I=(10-5)V/(5+5+40) Ω=0.1A
2-10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42AA 68V- 2A
32Ω

+ -12V

2A+ -
1Ω2V
2Ω I
I=(8-2)A/(2+1+3) Ω=1A
2-11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6Aபைடு நூலகம்
+
-16.5VA
3Ω I



I = (6+1.5)×4V/(4+8) Ω = 2.5A
+ -- +
150V
-+
120V
2-12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解:
10Ω
令R开路
10Ω 4Ω
Uab=(20-150+ 120)V =-10V
1U0aΩb I
R0=0
20V
I=Uab/(R0+10)=-1A
2-1 用支路电流法求图中各支路电流,
及各电源及线性电阻的功率。
4Ω I1
解:
+
10V-
I2
3A I1-I2+3 = 0

4I1+6I2-10 = 0
联解得
I1=-0.8A,I2=2.2A
PR1=4×0.82W=2.56W
PR2=6×2.22 W=29.04W
PUs=10 ×0.8 W=8W
PIs=-3×(6×2.2)W=-39.6W
2-18 求S闭合和打开情况下的电流I。
I1

+
10V
-+
5V
-
I 5Ω 2A
S
S断开, -10+5I1+5I+5=0 I=I1 + 2 得 I=1.5A
S闭合,
-10+5I1+5I=0 I=I1 + 2 得 I=2A
2-19 无源二端网络N0,U1=1V,I2=1A,时
U3=0;U1=10V,I2=0A,时U3=1V;求U1=0,

7A 2Ω +-

35V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7×3/(3+4)A = 3A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4Ω I
I″ = 35/(3+4)A = 5A
I = 5A+3A=8A
2-5 用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
125V

40Ω I
36Ω
+ 60Ω -120V
解: 60Ω 125V单独作用时
I 125 60 A 40[60//36] 6036
+ 52AA 8V- 3A
42Ω
+ -12V


2UΩab I
R0=2//4//4 =1Ω
Uab=(5/2)×2
= 5V
I=Uab/ ( R0 +2) =1.67A
2-16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X、UX、PX。
19V
+
2A 6Ω
+97AV

-
由KCL推广定律可得 IX=9A

UX
2Ω 3A
求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IX
UOC=-2×3+19-2×3
IX
=7V
电路可等效为
R0=(3+1+2)Ω=6Ω
UX=7V-6×9V=-47V
PX=UXIX=-9×47W=-423W (电源)
2-17 求图中的I。

+ 68V243ΩΩ
+ -
4V
I
23AA
24AA
6Ω 4Ω
1A 1Ω
应用等效变换法
I = 3× 2/(1+2)A = 2A
1.25A
120V单独作用时
I- 120 A- 2A (40//60)36
I=I′+I″=-0.75A
2-6 已知 Uab=10V,去掉E后,Uab=7V,求E=?
解:
+E -
R
·a
R
IS1
R
· IS2
bR
依叠加原理,Uab=10V是E, IS1,IS2共同作用的结果。 Uab=7V是IS1,IS2共同作用 的结果。 设Uab'为E单独作用的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