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话剧评论
曹禺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d.回溯法的运用:剧作家为将三十年间的内容浓缩于一天中加以表现,采用了回溯法,即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正面展示了“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而以回溯过去的方式推动“现在的戏”发展,从而使得剧作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
e.《雷雨》中还运用了各种有关情节结构的技巧,如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现与陡转,增强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剧情的紧密性,提升了剧话剧《雷雨》的主要特点:
①独特的结构艺术结构。《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标志现代话剧的成熟,在结构方面多有特色,表现如下:
a.结构严密而线索分明:《雷雨》采用西洋戏剧的“三一律”结构,将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集中于一天,在周公馆及鲁家两处展开,情节高度集中,剧作矛盾众多而线索分明,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明线,以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为暗线,互为影响,使得全剧八位人物处于紧张冲突中,引人入胜。也使得剧作呈现出严谨连贯、有机统一的效果。
b.巧用“巧合”成网状结构:《雷雨》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同时各种矛盾冲突间呈现出巧合性联系,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以各种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如侍萍到周公馆看完女儿,却因此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萍与四凤相恋而出走,最终因此揭露出二人的兄妹关系。
c.封闭式结构的设置:《雷雨》吸收外国剧作经验,形成封闭式的结构。戏剧从冲突中开幕,舍弃剧情交代,而于后果的卒然爆发中交代前因。而“序幕”及“尾声”的设置产生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全剧的悲悯情怀。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
雷雨角度赏析与评价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于1934年首次上演,至今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了。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从雷雨这部话剧的角度来看,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描绘是非常深刻的。
作品以20世纪初的中国南方小城为背景,通过一个富家少爷和一个贫苦姑娘的悲剧爱情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和封建伦理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小城里,充斥着虚伪、贪婪和道德沦丧,人们的内心被扭曲和扭曲,而这一切都在雷雨这场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扭曲和扭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这部话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每一个情节都与整个故事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尤其是主人公陆小凤和秦淮,他们的命运坎坷,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雷雨这部话剧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准。
曹禺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和情节,将社会现实和人性冲突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尤其是在对话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具体,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雷雨这部话剧还运用了大量的舞台布景和音效,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雷雨这场风暴的描写上,作者通过舞台布景和音效的运用,将整个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雷雨这部话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雷雨评论总结
雷雨评论总结引言《雷雨》是中国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以1928年民国时期上海社会为背景,通过揭示人性的贪婪和冷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本文将对《雷雨》进行评论总结,通过对该剧的分析和评价,探讨其在文学和社会层面上的意义与价值。
剧情概述《雷雨》主要围绕杨乐乐、杨淑清和杨化龙三兄妹展开。
杨乐乐和杨淑清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杨乐乐深受父亲的宠爱,而杨淑清则备受冷落。
杨化龙是杨家的私生子,一直处于家庭的边缘。
剧中,杨乐乐与雷峰相爱,但由于雷峰是农民出身,是他们家族看不上的人,因此二人的爱情遭到了各种阻挠。
最终,雷峰因被误认为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而被判死刑,杨乐乐也被迫嫁给了曹钢,一个有权有势的恶霸。
人物形象与描写《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都刻画得十分鲜活。
例如,杨乐乐是一个受到过度宠爱的富家女,她自私、虚荣,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不择手段。
雷峰则是一个热血青年,对正义和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
曹钢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权贵,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毁灭别人。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触及。
通过他们的形象,曹禺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和心态,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判。
主题与意义《雷雨》的主题是对社会黑暗和个体命运的揭示和批判。
通过对杨家这个小圈子的描写,曹禺展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虚伪、贪婪和无情。
小人物在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中被逼得无可奈何,甚至自相残杀,这正是曹禺要表达的尖锐批评。
这部剧的意义在于,它以一种辛辣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一面,对人性作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和境遇,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背后的真相,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引导我们思考当代社会中的道德伦理问题。
影响与价值《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在文学层面上,《雷雨》的成功在于它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高度还原和批判。
雷雨剧评——精选推荐
雷雨剧评首先我想先说一下雷雨为什么取名为雷雨,首先雷雨是一种自然气候,空气低沉,苦闷,同时最终将会出现风雨雷电的交加,风行大做。
同时与雷雨并趋同行的是周家内部封建正在酝酿一场极其残酷的家庭内部纷争。
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
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因此极具鲜明的现实意义,同时雷雨也成为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话剧一开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鲁贵回忆太太和大孩子在房间里面闹鬼,通过暗色调的灯光,和恰到好处的配音,将回忆的内容较为完整的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一定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内心震撼。
导演安排人物的调度,将人物鲜明的性格呈现在舞台上,并将剧情的节奏很有层次的展现了出来,很是调人的胃口,同时也很满足观众的心理,开始就很佩服导演的调度,配音,舞美设计等的能力,演员精湛的表演也堪称一绝,无论导演怎样的优秀,可是演员水平达不到可同样是一场不佳的话剧,但是这部雷雨,无论从演员和导演,还是舞美设计师,灯光师,都堪称一流,这部话剧实属一部非常成功的杰作。
随后便紧接着太太喝药的细节,太太她两次要倒掉药,同时两次要放在桌子上,嘴里又说,这些年吃的过于苦了,也该倒了,通过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太太这些年心中的不悦,和埋在心里的痛苦。
并且也存在着改变这种现状的信念。
但是存在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有很多的无奈,和不得已的苦衷,不断给太太很巨大的压力,使得太太已经慢慢成为了周家受害者的一类人群,但是却存在着反叛的想法,只要在给太太一些对于人生的希望,她就像一座活火山,时刻都能爆发出强烈的火焰,同时这种矛盾时刻环绕在周家的周围,只是等着一个合适的时间,将这个封闭已久的传统家庭冲的体无完肤,并能为时代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部话剧的意义也就更加的深刻,对后世的影响也越加深远,并成为了当时话剧成熟的一种标志。
然后让太太喝药的细节深刻的突出了传统家庭的封建思想,恪守家规,服从家教的传统妇女形象。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
《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第一篇:《雷雨》话剧评论(范文模版)《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
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
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
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
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
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
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
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
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
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
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
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
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
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
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所创作的话剧作品。
该剧通过朱槿和杨乐乐的婚姻破裂与家庭悲剧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虚伪、封建礼教以及女性困境等问题。
以下是《雷雨》文学评论的范文。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该剧通过朱槿和杨乐乐两个女性角色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礼教和家庭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曹禺以生活的煎熬和人性的剖析构建了一个残酷而悲怆的戏剧世界。
首先,剧中的女性形象是《雷雨》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剧中的朱槿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为了家庭和自尊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朱槿的婚姻遭受背叛和虐待,使她逐渐变得悲观和失望,最终走向了崩溃。
另一位女性角色杨乐乐则不同,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使得她反叛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杨乐乐的家庭背景使她面临着世俗眼光和道德压力,但她依然选择走出约束,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朱槿和杨乐乐的对比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下生存的困境和现代社会给予女性的自由与权利,同时也引发了对道德、个人自由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其次,《雷雨》通过家庭关系的破碎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揭示了社会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剧中的朱槿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幸福美满,但却充斥着婚姻背叛、家庭暴力和道德沦丧。
朱槿的丈夫赵红岩外表温文尔雅,实则是一个狡诈自私的人,在他的伪装下隐藏着无尽的欺骗和背叛。
同时,赵红岩的父母也是道德沦丧的代表,他们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和面子,宁可牺牲女儿的幸福和婚姻。
剧中的角色形象透露着中国社会封建道德的庸俗和人性的丑陋。
曹禺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呈现了一个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
最后,《雷雨》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中的台词和情节简洁有力,情感真实而细腻。
剧本的语言充满了寓言的意味,一方面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也给了观众思考空间。
曹禺在剧中通过雷雨的象征性意义,表达了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关切,使观众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背景的制约。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以下是店铺整理关于话剧《雷雨》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话剧《雷雨》赏析篇1《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在整部剧的内容上,严格遵循“三一律”。
《雷雨》描写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人物的对白之中句句都埋藏着悲剧的种子,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
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整部戏的八个人物中有三个人物以死亡而告终。
死亡自此成为了曹禺剧作中挥之不去的情节。
这样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等级意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悯情怀。
《雷雨》在结构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还是逃脱不了“悲剧”二字。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当然本剧在导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
本剧导演不惜浓墨重彩,极力用音响和灯光渲染了整个舞台上的悲剧色彩。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先生创作,于1934年在上海首演。
该剧以家庭为背景,描写了旧社会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
本文将从剧本、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对《雷雨》进行深入分析。
一、剧本《雷雨》共分五幕,全剧共计十个场景。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家庭内部的争斗和矛盾,反映了旧社会下的种种不良现象,如家族制度、男权至上、婚姻不自由等。
全剧情节跌宕起伏,紧张悬疑,引人入胜。
二、人物1. 潘金莲:她是一个充满欲望和野心的女人,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在外面寻找刺激。
她与丈夫杨乃武感情淡漠,对他没有一点感激之心,在外面与许多男人纠缠不清。
2. 杨乃武:他是一个传统观念下的男子汉,在家庭中扮演着丈夫、父亲和家长的角色。
他对家庭非常重视,但是却无法满足妻子的欲望,最终导致了家庭破裂。
3. 武大郎:他是一个性格懦弱、心地善良的人。
他对潘金莲非常依赖,但是却无法满足她的欲望,最终被她抛弃。
4. 潘母:她是一个传统意义下的母亲形象,对女儿非常溺爱,在女儿与丈夫之间始终站在女儿这一边。
5. 杨姐姐:她是一个传统意义下的贤妻良母形象,在家庭中扮演着照顾孩子和丈夫的角色。
三、情节第一幕:潘金莲与武大郎结婚第二幕: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第三幕:杨乃武发现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第四幕:潘金莲被西门庆杀害第五幕:武大郎发现真相并自杀四、主题1. 家族制度的束缚: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是由家族安排的,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最终导致了婚姻破裂。
2. 男权至上:在旧社会中,男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女人只能被动地接受。
潘金莲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最终走向了堕落。
3. 婚姻自由:潘金莲和西门庆之间的私情是由于她无法得到丈夫的满足而产生的。
该剧反映了旧社会下婚姻不自由、夫妻感情淡漠等问题。
总之,《雷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典话剧。
它通过家庭故事展现了旧社会下各种不良现象和人性弱点,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揭示和批判。
雷雨剧评800字
雷雨剧评800字曹禺的《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一次重大成熟与优美成就,堪称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一幕震撼人心的人生大悲剧,展现了命运对人无情的捉弄与摧残。
剧中,专制而伪善的家长、热情纯真的青年、被爱情燃烧至疯狂的魅惑女性、内心痛恨罪孽却又不自觉犯下更大错误的公子哥,以及深藏不露的家族秘密和错综复杂的身世之谜,所有这一切都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骤然爆发。
有罪与无辜的人们,在命运的洪流中一同走向了毁灭的深渊。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
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
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
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
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
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
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
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
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
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雷雨剧评1000字
《雷雨》:封建社会的罪与罚《雷雨》,这部在1925年首演,由曹禺先生创作的著名话剧,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之作。
它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巧妙地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悲剧。
通过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恩怨的叙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首先,从剧情上来看,《雷雨》无疑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悲剧。
在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这位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虽然身处高位,但他的行为却受到封建社会的深刻影响。
他以家长的身份压制着身边的人,即便是面对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家人,他也无法给予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而周冲,这个充满梦想和活力的少年,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唯一的希望。
然而,他的死亡却让整个家庭陷入了绝望。
这一悲剧的发生,不仅是对周朴园这个家长的惩罚,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
周冲的死象征着希望和梦想的破灭,也预示着这个家庭的未来将走向毁灭。
在所有的角色中,周蘩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她的性格鲜明,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在封建社会的束缚下,她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的爱情、她的生活都被这个社会所控制。
她的挣扎和反抗,虽然让人感到心疼,但也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雷雨》所反映的是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以及在封建制度下人们生活的苦难。
通过这部话剧,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它抑制了人性,扼杀了人们的梦想和希望。
同时,它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雷雨》还通过剧中人物的关系和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往往因为利益、地位、权力等原因而变得扭曲和变形。
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甚至充满了仇恨和报复。
这种复杂性让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也让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深刻揭示封建社会罪恶的话剧。
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整理版]话剧《雷雨》点评
《雷雨》带给我的几点思考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雷雨》作为一则剧本,在没有被搬上舞台之前,它仅仅是躺在书桌上的。
所以以下的一些理解事实上是针对剧本本身而言的。
撇开对剧中人物的分析不说,先从王先霈先生提出的三点鉴赏戏剧文学的技巧之角度来看,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是系结与解结,戏剧中冲突是一大关键,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设置和解决矛盾便是系结与解结。
《雷雨》的四幕剧中,鲁贵父女间的对话,四凤同繁漪、周冲、周萍乃至周朴园同鲁侍萍间的一些交锋等等,始终在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到故事的重重矛盾漩涡中去,而利用对外部天气状况的描绘(闷热的暴雨来临前夕,远远传来的隐雷,青蓝色划破天际的闪电等),又为情节的行进营造了气氛(造势),令人亦从天气的变化中嗅出一丝不安的气息。
二是巧合,什么叫做“无巧不成书”,艺术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很多时候便是由许许多多的“巧合”交织而成的。
拿《雷雨》来说,周鲁两家三十年前后的纠结看似是多么巧合,就像鲁侍萍说的“天底下地方大得很,怎么?熬过这几十年偏偏又把我这个可怜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里?哦,好不公平的天哪!”,然则我们读来非但不会觉得那是无稽之谈,反而也能发出侍萍那般的感叹。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悲剧时,“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三十年前的纠缠延续到第二代人身上的巧合,恰好是于事未必有,于情于理必然有的。
这里,事件的客观真实性要求已让位于出于情节叙述的必要性以及更好突出人物个性的需要。
同时,如果站在那样特定的时代背景中看,谁能说在历史必然性洪流中,那些小如泥沙的个体巧合是荒谬的呢?第三是悲剧性与喜剧性的融合,《雷雨》这部戏中鲁贵便是喜剧因素的代表。
在作者的笔下,善于审时度势谄媚逢迎,胆子不大却又不肯吃亏是其典型心理性格。
尤其是第三幕中作者对饭后醉态坐着的鲁贵的描绘,不禁让人联想起欧洲某时期资本家的形象(虽然他是个穷人):脑满肠肥,爱发牢骚,视金钱如上帝。
雷雨名家鉴赏点评
雷雨名家鉴赏点评《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其以上海农民起义为背景,揭示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家庭、婚姻、爱情等方面的问题。
这部戏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可,极大地得益于曹禺拔高了俗套小说情节,而通过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争斗和挣扎,呈现出现代社会之所以堕落的真相。
下面我们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主题反思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一、人物塑造《雷雨》中的每个人物都具备自己的个性特点,而他们尤其的复杂。
王铁峰和刘姥姥鲜明倒立,尤美人的潜力和内心满腹的怨气矛盾而深刻;何文秀看似纤弱善良,却骨子里带着一种自私和自卑;闵一民和阿珂之间的情感虽然简单,却另有一番滋味。
这些人物都有切实的内核和背景,个中情感渐变层层深入,特别是黄小琴的变换在整部剧中细腻而丰富,丰满的性格也为其带来了许多手绘笔者的疼爱之情。
这样的人物刻画,强化了舞台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让人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更能够在思想层面上深入探讨。
二、情感描写《雷雨》中情感的描写,富有情感戏剧的表现力。
尤其是阿爸与阿妈这一段虽然仅仅简短的几句台词,但是让人不忍卒睹的感伤、患难,让人着实感受到了一种迷茫世界的困难和切近的人际格局。
还有一些细节也很有感染力,如黄小琴和尤美人之间的心态变化,从同情到猜疑,从信赖到背叛;何文秀对自己爱情的反应,直面自己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内心的迷茫;阿珂与小福之父之间的倦怠、无奈和踌躇,让人深受感动和震撼。
三、主题反思《雷雨》呈现出了一个复杂的现实社会,通过人物性格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非常规关系和社会现象。
最主要的主题,是对一种传统价值观的致命打击。
许多角色不断地反思自己,面对生活和自我超越,让我们意识到了人性本身的良知和后果。
此外,还有一些隐晦的主题,比如中产阶级的冷漠和无情,以及普通人对权力和社会经济规则的受害和忍让。
无论是主题还是情感描写,这部作品都是非常丰富和发人深思的。
总之,《雷雨》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曹禺在台词、情节、人物和主题方面都表现出了许手绘能力。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经典片段鉴赏:《雷雨》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与结尾,矛盾冲突尖锐。
而选段部分又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刻,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既推动了剧情向纵深发展,又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最后定格的任务。
矛盾冲突复杂尖锐。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悲惨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既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还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就是该剧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经典对话01繁漪对周萍的对话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
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
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你知不知道,我正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02萍你应该知道我是怎样爱你!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这在无形中是一把杀我的刀,你忍心吗?今晚要是有一杯毒药在镜旁,我或许早已在极乐世界里了。
醒来的时候,一双双惊恐的眼睛蹬着我。
为什么?为什么要拦我?我真的不掂恋这行尸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你答应过做我永久的同伴,我不该放松你!我后悔啊!这里,一堵堵的墙把我们隔开。
雷雨评论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作者在序中写到,《雷雨》的降生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情感的发酵,说它为宇宙一种隐秘的理解乃是狂妄的夸张,但以它代表个人一时性情的趋止,对那些“不可理解的”莫名的爱好,在我个人短短的生命中是显明地划成一道阶段。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此外,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
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在自然景物、肖像描写方面,《雷雨》特别重视音响和色彩效果,不惜用浓墨重彩表现。
同时,还注意对人物的声音、气味、眼睛进行夸张的处理。
《雷雨》的结构特色有如下特点:第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
剧作所讲述的两个家庭的悲剧、两个荒唐的乱伦故事都与周公馆发生了联系;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都与周朴园有关,而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事纠葛又互相交叉迭映在一起,,使剧本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
剧作从事件的危机开幕,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的前因,将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前部分的戏来推动后面的戏,而所有的矛盾冲突,都浓缩在早晨至半夜的二十四小时之内,集中在周公馆的客厅和鲁贵的家中发生。
人性的沉沦、挣扎与毁灭——评曹禺话剧《雷雨》
《雷雨》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代表之作和顶峰之作,至今仍活跃在各地的话剧场,今年6月,云南还推出了《雷雨》的首部实景体验版。
曹禺为《雷雨》写的“序”堪称解读《雷雨》最为权威的文本,他要讲的就是人在命运里的惶然无措,揭示悲剧中人性抗争的无能为力。
曹禺曾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他还强调创作中想要表达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以及他创作《雷雨》时对生命存在的寓言式的思考,都证明《雷雨》是对于人性、情感的探讨。
曹禺还曾指出,“‘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
”《雷雨》里几个在命运中挣扎、矛盾与毁灭的角色,其实都对生命有着无限的渴望和追求,只是命运之手把他们拖至了毁灭。
对于《雷雨》的思想主题,学界一般都从封建家庭的罪恶、宿命论和宗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读,就如方同德先生曾说:“《雷雨》绝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命运的悲剧,而是一部社会悲剧、时代悲剧、民族悲剧,个人的命运必定与时代相连,与社会相系”。
今天,不妨从人性在欲望中的沉沦与挣扎来解读《雷雨》,因为愈是真实的欲望就愈能彰显人性的丑恶,愈是痛苦的挣扎就愈能展现人性的真善,从人性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封建礼教压迫下女性对爱情的憧憬和幻灭等方面探究《雷雨》,更能展现这部剧作对人性挣扎与毁灭的本质阐释。
一.人性的矛盾与挣扎《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创作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的纠葛,展现了两代人的血缘冲突和人性的挣扎。
《雷雨》中所展示的典型男性角色,几乎都出身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家庭,都被曹禺赋予了复杂鲜明的个性特征。
周朴园是封建大家长,也是《雷雨》中所有人物悲剧的创造者,他性格多面,不断沉湎于对过去的怀恋和欲望中,冷酷和深情不断交织、转换。
一方面,他从小受传统封建思想的荼毒,但另一方面,因为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他身上带有对西方自由思想的眷恋。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是他为了探讨家庭伦理、揭示社会现实问题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以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为背景,通过展示家庭内部各种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群体的苦难和压迫。
《雷雨》中,曹禺通过描写周树人与春妮的婚姻变故,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周树人和春妮是一对看似幸福的夫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饱受欺骗和背叛。
周树人被春妮的外表所欺骗,而春妮则企图通过结婚向高贵社会靠拢。
他们的婚姻是虚假的,因为他们彼此都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而这种虚假的婚姻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人性的败坏。
《雷雨》中还通过描写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阶级矛盾,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和压迫。
剧中的周家是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们享有社会地位和财富,但同时也被这种地位和财富所束缚。
周家的父亲周朝阳是一个严厉而专横的人,他对家庭成员的要求极高,控制家庭的一切事务。
他对儿子周树人的不信任,以及对春妮社会地位的垂涎,使得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
这种权力斗争和阶级矛盾在社会底层群体中更加显著,他们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剥削。
通过《雷雨》这一作品,曹禺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呼吁。
他揭示了家庭伦理的破碎和人性的沦丧,呼吁人们应该珍惜家庭关系和亲情。
同时,他也揭示了社会底层群体的苦难和压迫,呼吁社会正义和平等。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社会意义的话剧作品。
通过揭示家庭和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该剧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责任,反思人性的真正意义。
该剧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社会的正义,引发了人们深思。
因此,该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雷雨写一则剧评
为雷雨写一则剧评《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入选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单纯地爱着与被爱的鲁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剧中人周朴园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织。
他是《雷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却是一个残忍自私的资本家。
他毫无同情心和责任感,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名声。
周朴园的形象是曹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揭示。
在与女仆鲁侍萍的关系中,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自私自利者。
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鲁侍萍的感受毫不关心。
当鲁侍萍生完孩子后,他不仅不肯娶她,还把她在年三十风雪交加的寒夜赶走。
周朴园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女性的极大伤害,也是对人性的亵渎。
曹禺通过周朴园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自私自利者的丑恶嘴脸,警示人们要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另外,周朴园对家庭的冷漠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后来,蘩漪嫁给了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周朴园,感受不到任何温暖和爱,周朴园是一个不择手段的资本家,他残忍、冷漠、自私,草菅人命,为了赚钱,他什么肮脏事儿都干,那些所谓的好名声都是他用金钱经营出来的。
在婚姻里,周朴园也把这种冷漠、残酷用到了蘩漪身上。
对他来说,蘩漪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手里的一个摆件,一个应该任他操控的玩偶。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1920年代上海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对《雷雨》进行文学评论。
从情节上看,《雷雨》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家族命运。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一个豪门世家——严家,主要围绕着严家的三个女儿展开。
大女儿严淑婉为了家族利益被迫嫁给了淫荡无耻的严立业,却最终不幸被杀害;二女儿严淑英则为了逃避家族的束缚而选择了自杀;最小的女儿严淑贞则因父亲的不负责任和社会的压迫,最终销声匿迹。
通过这些悲剧的命运安排,曹禺揭示了当时上海社会虚伪、黑暗的一面,以及女性在家族和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和伤害。
人物形象是《雷雨》的一大亮点。
严家的三个女儿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严淑婉是典型的受害者,她渴望真爱却最终堕入了深渊;严淑英则是一个反叛者,她对家族的束缚感到厌倦,选择了自杀来逃避现实;严淑贞则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在父亲的背叛和社会的压迫下,选择了逃离。
曹禺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在不公平中的反抗和挣扎。
从主题上看,《雷雨》深刻揭示了上海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中,严家的家族利益至上、道德沦丧的形象,以及社会上的贪婪、欺诈和残忍,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曹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反思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以及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
《雷雨》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话剧作品,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来看,《雷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曹禺通过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上海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对于社会道德的拷问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这一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
雷雨名家经典评论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被誉为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戏剧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为了社会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雷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探讨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
二、《雷雨》的故事情节《雷雨》是曹禺于1934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该剧通过描绘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之间的婚姻纠葛,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的渗透。
1. 周家与许家周家是一个封建家族,周朴园是家族的掌权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周冲和次子周作人。
许广平是周家的仆人,他有一个儿子许广茂。
两个家族经营着水田、茶叶和煤矿等产业,在经济上相互依赖。
2. 婚姻纠葛周冲与许广茂是好朋友,两人分别与对方家族的女儿相恋。
然而,周冲却被家族用金钱和利益逼迫,迫使他与许广茂的妹妹许芸结婚。
而周作人则与许广茂的未婚妻李雷婚约,这也成为了家族利益角逐的一部分。
3. 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思潮的冲突《雷雨》通过展示周家和许家两个家族婚姻纠葛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命运的束缚以及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周朴园为了维护家族地位和利益,不惜牺牲了儿子的幸福,甚至准备将周冲推向死亡的边缘。
三、《雷雨》的社会反映1. 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命运《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
许芸被迫嫁给周冲,即使她心里爱的是许广茂。
尽管她在结婚后逐渐改变了自己,但她依然无法逃脱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另一方面,李雷则是一个积极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她拒绝了周作人的求婚,并最终选择离开上海,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2. 资本主义思潮对传统观念的冲击20世纪初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原则。
在《雷雨》中,代表资本主义思潮的许广平具有自由、开放的思想,与封建家族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雷雨话剧评论作文
雷雨话剧评论作文先说说这剧情,那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可又乱得特别有劲儿。
周家这一大家子,看似风风光光的,实际上啊,就像个外表华丽却内里腐烂的果子。
周朴园这个老家伙,典型的封建大家长,整天板着个脸,像谁都欠他钱似的。
他对侍萍的感情啊,那叫一个拧巴。
一边把侍萍的照片摆着,还保留着她以前的习惯,好像情深似海;可另一边呢,又把侍萍给抛弃了,还搞得人家那么惨。
这就好比是,他把对侍萍的爱当成了一件古董,放在玻璃柜子里展览,却不想真的去面对这个曾经深爱过的人。
再看侍萍,这是个苦命的女人。
她就像被暴风雨吹打的小草,一辈子都在受苦。
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却又被命运给拉回了这个痛苦的漩涡。
她再次见到周朴园的时候,那心里的五味杂陈啊,就像打翻了的调料罐。
她的无奈、怨恨、还有曾经残留的那一点点爱意,都交织在一起。
她那句“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就像一把刀,直接扎进了人的心坎里。
这可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抱怨,那是对命运深深的无奈啊。
繁漪这个角色可太有看头了。
她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外表优雅,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周朴园把她管得死死的,就像给她套上了无数的枷锁。
她对周萍的感情,虽然有点违背伦理道德,但是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下,又让人觉得有点可怜。
她就像一团火,想要燃烧,却被周围的冷水不停地泼着。
她和周萍的那场对手戏,就像是两颗互相折磨的灵魂在碰撞,一个想逃,一个想抓,那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还有周萍这个倒霉蛋儿,他在父亲的威严下,变得胆小懦弱。
他一边和繁漪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一边又爱上了四凤。
他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最后把自己给撞得粉身碎骨。
他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导火索,把整个周家的秘密都给引爆了。
而且啊,这剧里的台词也是特别有味道。
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了精心打磨的宝石,闪闪发光。
既有着那个时代的韵味,又能深刻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比如说“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
”简单的一句话,就把繁漪那种压抑、想要逃离的感觉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到底什么才是公正”这个问题在我脑中徘徊了好久。
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那个最该死、最该疯的人安然无恙为什么那么多无辜的人就死的死疯的疯呢
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
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
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
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
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
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
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不愿与他多接触,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
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
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
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
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曹禹最喜欢繁漪这个角色,但他没有刻意美化她。
她的发疯是她唯一的下场,因为她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一个占有欲如此强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后,她只能疯。
我也很可怜她,两个男人都抛弃了她。
而她只是在自以为是的爱情中毫无头绪地磕碰,也许她只有这个下场,也是因为作者怜惜她,确实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可怜的女人!
矛盾的冲突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也由矛盾的驱使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似乎唯独周朴园的例外,可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苟活。
试问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怜,还是活着的人可怜呢他看着身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吧!《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
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
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
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
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
黑暗阴郁是《雷雨》的调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是在雷雨来临之前的预兆。
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
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
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
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
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
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