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鹤意象
间, 模拟世间百态。其二, 乌分善恶。以鸟类 比拟入的 品格 。神话以 及 下 , 孤鹤独 翔的图画 , 鹤如其人 , 者内J 内 而 作 也 寂寞孤独 也跃然纸上。 诸子散文 , 尤其庄子寓言中的鸟意象 , 在一定程度上都使得乌 意象开 始 “ 樊笼毛羽 日低摧 , 野水长松眼暂开。 宋代诗人欧阳修笔下的鹤俨然 具 成为一种文学 的象征 与符号。鹤 , 中国诗 歌中 , 在 其意 象的 出现依照 有超然于世外的贤人悠 闲旷达之态。 鹤 闲临水 久, 蜂懒采花疏 是被 《 诗经》 所奠定的基本特征一般表现为 : 鹤首先 被人们认 为是善良吉祥 称为 梅妻鹤子 的林逋所追求的小隐 生活 。由此 可见 , 鹤意象在诗中 的鸟类 , 因此在“ 比人” 时往往是代表君子贤臣。 不仅仅是单纯的歌咏物象 , 而是作者托鹤 言志 , 寄情于鹤 , 笔下的鹤舞 鹤相对于其他鸟类 , 形貌 端好 , 姿态秀雅 , 道骨仙风 , 卓而不群 , 有 动着诗人们 的灵魂。
在诗歌 的多种鸟意象中, 具有特殊稳定的文化内涵。诗人 笔下的鹤舞动着诗人们的灵魂 。
鹤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鹤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视为吉祥、长寿、高贵、纯洁的象征。
在中国的文化中,鹤被赋予了很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鹤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因为鹤的叫声像是“哈哈哈”,所以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鹤常常被用来代表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寓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在婚礼、生日、节日等重要场合中使用鹤的图案,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鹤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因为鹤的寿命很长,所以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用鹤的图案来表达对长寿的祝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在老年人的生日、寿宴等场合中使用鹤的图案,以表达对长寿的祝福。
鹤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贵的象征。
因为鹤的形象高雅、优美,所以被认为是高贵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鹤常常被用来代表高贵、优雅的寓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在宫廷、庙宇、园林等场合中使用鹤的图案,以表达对高贵、优雅的追求。
鹤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纯洁的象征。
因为鹤的形象纯洁、清秀,所以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鹤常常被用来代表纯洁、清秀的寓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在诗词、绘
画、文学等艺术作品中使用鹤的形象,以表达对纯洁、清秀的追求。
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赋予了吉祥、长寿、高贵、纯洁等多重象征意义。
鹤的形象不仅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历代诗词常见意象之“鹤”、“月”、“柳”浅析
中国历代诗词常见意象之“鹤”、“月”、“柳”浅析一、鹤鹤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历代文人常以鹤为喻,以象征君子与隐士,比附夫妻情笃、父慈子孝以及朋友情深,代表志士的宏大志向与人格追求。
“禽中唯鹤标致高逸”,鹤,因其形貌俊逸,鸣声清丽,舞姿优美,飞举高远,且父慈子孝,雌雄情笃,步行规矩,性情雅致,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被视为吉祥之鸟。
鹤的象征主要有三方面:(一)隐士、君子鹤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即象征隐士、君子。
如《后汉书·杨震列传》载有杨赐上灵帝书云:“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俊巧之臣,速征鹤鸣士。
”“鹤鸣之士”,即指隐逸高士、贤德君子,承袭的是《周易》、《诗经》“鹤鸣”之观念渊源。
在唐诗中,以鹤象征隐士、君子的诗句更是俯拾皆是:“黄鹤佐丹风,不能群白鹏。
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沈侄期《黄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李益《赠毛仙翁》),“人到白云树,鹤沉青草田”(司空曙《送僧无言归山》)。
(二)诚信、情义作为鹤原型意象所承载的情感内核,同样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鹤意象所继承与发展。
在鹤意象中融入夫妻情义的文化内涵,在魏晋南北朝诗人中屡见不鲜,如曹植、何晏、简文帝、鲍照、庆信等均有此类题材的诗作。
庆信《鹤赞并序》描写一对雌雄白鹤双双被擒后,“相顾哀鸣,肝心寸断”、“孤雄先绝,蠕妻向影”的感人情景;鲍照《代别鹤操》描写一对鹤本来过着“幽客时结侣,提携进三山”的夫妻恩爱生活,却惨遭“海上悲风急,三山多云雾”的突变而分离失散的悲苦境遇。
这些诗文,不管是在写鹤,还是在写人,无不在鹤意象中渗入了关于“情义”的情思。
(三)被囚者随着历史的演进与文学的发展,鹤意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引申与拓展。
历代文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捕捉鹤意象并加以演绎,发掘出了更加纷繁复杂的意象内蕴。
白鹤献瑞的意思
白鹤献瑞的意思
白鹤献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寓意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白鹤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而瑞字则代表着吉祥和好运。
因此,白鹤献瑞的意思就是寓意着祥瑞降临,预示着幸福和好运即将到来。
白鹤献瑞的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中,白鹤常常被描绘成在蓝天白云之间翱翔的形象,被人们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而瑞字则是古代用来描述吉祥和好运的字,与白鹤相结合,更加强调了幸福和吉祥的意义。
白鹤献瑞的形象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中都有所呈现。
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人们经常会在门前悬挂白鹤状的纸片或者制作白鹤的纸质装饰物,以求祈福和迎接新年的好运。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也会扮演白鹤的形象,用舞蹈或者表演来展示白鹤献瑞的象征意义。
白鹤献瑞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好运和吉祥的祈愿,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它代表着人们对健康、长寿、幸福和成功的追求。
无论是在文化传统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白鹤献瑞的意义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总之,白鹤献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寓意。
通过白鹤的形象和瑞字的寓意相结合,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白鹤献瑞的意义都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着,带给人们希望和祈愿。
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关鹤的文化符号探析
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关鹤的文化符号探析《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
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吉祥美满的生活方式,希望平安、长寿,多福多寿,因此,借用某些动物,如麒麟、大象、金鱼、龙凤、仙鹤、龟、等等的形象符号的吉祥寓意,来装饰自己的生活。
特别是中国人对长寿、长生不老的祈盼是鹤纹样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心理依据。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鹤一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长寿、吉祥、超脱、忠贞、健美的象征。
这与鹤的体态和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是鹤的人性化、艺术性表达。
鹤多为诗人、画家笔下歌颂的题材。
古代高僧,道长乘鹤飘逸的神话和传说,更为它蒙上一层浪漫的色彩。
丹顶鹤俗称仙鹤,古时还有许多赞美的别称,如仙客、阳鸟、丹哥、紫卿、蓬莱羽士等。
一、鹤符号在艺术上的体现1.彩陶。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鸟鱼石斧彩陶缸,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一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古人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鸟、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鸟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其中鸟的造型学术界有的认为是鹳鸟,通过其形象鉴别,只能确认其是喜欢吃鱼的鸟类,因为鹤与其形象很相似,原始绘画的简约抽象,很难定论其是鹳还是鹤。
但笔者认为,对于鸟的崇拜是古代先民对美好生活以及生殖愿望的折射。
2.青铜器。
《春秋莲鹤方壶》是青铜器,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鹤立于莲花之中意义深远,莲花对于中国文化是吉祥的象征,莲花是仙界的暗喻。
闲云野鹤诗词中的闲适意境
闲云野鹤诗词中的闲适意境闲云野鹤,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诗人们常以闲云野鹤来形容自己超脱尘俗、恣意自在的心境。
这种闲适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人们追求心灵自由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诗词中选出闲云野鹤意境的代表作品,探讨其中的意蕴及其与当代生活的关系。
一、清风明月映闲适唐代诗人杜甫曾有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月夜忆舍弟》以月光照耀下的江枫和寒山寺钟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在安静的夜晚思念故友的场景。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闲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清风明月成为诗人情感的象征,闲适意境在其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二、山水间流淌的自由宋代文人苏轼的诗词中,也常出现闲云野鹤的意象。
他写过一首《赤壁怀古》,其中有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指的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而“英雄竞折腰”则指的是时人为之倾倒。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然风景的瑰丽和自由自在的闲适之情。
三、寻找内心的宁静除了山水之间的闲适意境,还有一些诗人以自身身世和境遇为背景,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明代文学家文征明曾有一首诗《江南独钓图》:“白发渔樵江渚上,惯寻沙鸥独钓人。
一钓三竿无所获,为问闲人取次频。
”这首诗以渔樵人为主人公,通过描述他独自在江渚上垂钓,表达了他追求幽静与闲适的心境。
这样的意境使诗人更容易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
四、闲适意境与当代生活当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很难获得内在的闲适。
然而,闲适意境仍然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自然风景、品味艺术作品、追求内心的宁静来获得这种闲适。
比如,可以去郊外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阅读诗词,感受其中的闲适意境;也可以学习冥想和瑜伽等,提高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总之,闲云野鹤诗词中的闲适意境给人带来了心灵上的自由和解放。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当代生活中人们追求心灵平静与自由的方向。
鹤的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意象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鹤,属鸟之涉禽类,形似鹭,嘴长而坚直,色绿,头顶赤色,全身纯白,也有灰色苍色的。
下颚、两翼末端或尾部多果断色,足长,胫骨披鳞,色青绿。
高三、四尺,形貌潇洒,繁殖于黑龙江等处,夏季北归,冬季南去,以小鱼、昆虫及谷类等为食。
中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
很多详尽,也很有参价值。
由于鹤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又因鹤舞姿态美妙,所以古时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鹤以供玩赏。
最早记载养鹤的事要属《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晋羊祜镇荆州时,尝取泽中野鹤,教之以舞,娱乐宾客。
至如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诛,临死时犹"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
'"可见其爱鹤心切。
至于文人雅士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鹤》、杜牧《别鹤》、苏轼《鹤叹》等,更多不胜数。
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
一、情义中国古籍文学里,常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了维护子女,甘愿牺牲。
《广五行记》记载,隋炀帝要组织仪仗队,于是下令征课各县羽毛,用来制造侍卫穿的氅衣。
百姓为了应付课税,只好捕捉禽鸟,拔取羽毛。
在乌程,有鹤身于百尺高的树上,人们要把树砍下来,鹤怕幼子受到伤害,于是自动用咀衔下身上的羽毛,投在地上。
鹤的出现,有时是由于孝行所致。
《晋书·吴隐之传》记述吴隐之丧父时,痛哭流涕,路过的人也是感动得落下泪来。
后来母亲去世,隐之更是悲伤不已,正当号泣的时候,忽然有双鹤鸣叫,时人都认为是孝行所感致,《晋书·陶侃传》亦载有此类故事,而且还多了一种色彩。
白鹤的寓意和象征
白鹤的寓意和象征
白鹤寓意吉祥如意,象征吉祥长寿,步步高升。
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
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
同时鹤因为仙风道骨,为
羽族之长,自古被称为「一品鸟」,寓意第一。
一品是古代最高官阶的名称,皇帝以下文武百官共分九级,一品最高。
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代表长寿、富贵。
传说它享有几千
年的寿命.仙鹤独立,翘首远望,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
鹤文化意义:
广东珠海三灶村民,每年农历新年初一开始活动至初七,都舞狮耍鹤。
除夕夜,要为新扎的白鹤披红戴花,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白鹤点睛开光,
以显其的灵性威力(用新毛笔点朱砂点眼睛)。
鹤舞模仿白鹤:梳理羽毛、寻找食物、喝水、飞翔、休息、蹲在一边听鹤歌等动作表演。
鹤歌是鹤舞的重要部分,自编自唱,四句一组,长度不限,如果不想
继续唱了,按照惯例,歌者只需唱一句“出齐羽毛飞上天”,鹤歌便结束了。
歌词歌颂社会发展、好人好事、劝人从善、教人上进,有着寓教于乐
的作用。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思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其中不乏以鹤的鸣叫为题材的作品。
其中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这句诗出自《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屈原所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义和内涵。
二、鹤鸣于九皋的背景2.1 屈原与《离骚》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离骚》是一首描写屈原流亡之苦的长诗,其中有一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这句诗描绘了鹤鸣的声音传遍天际,给人一种广阔、悠远的感觉。
2.2 鹤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视为祥瑞之物,具有吉祥、长寿的象征意义。
鹤的鸣叫声清脆悦耳,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因此,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也被赋予了吉祥、祥瑞的含义。
三、鹤鸣于九皋的意义3.1 鹤鸣的音乐之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不仅仅是一种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音乐之美的表达。
鹤的鸣叫声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和舒缓的感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之美,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和慰藉。
3.2 鹤鸣的自然之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鹤是一种生活在湿地和河流周边的鸟类,它们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展现出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义在于将人们引入自然之美,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3.3 鹤鸣的精神之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也可以理解为对精神之美的追求。
鹤是一种高雅、悠然的动物,其飞翔的姿态和鸣叫的声音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四、结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诗句。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音乐、自然和精神之美的赞美。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义在于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和慰藉,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时刻保持对自然之美和精神之美的追求,像鹤一样展翅高飞,鸣叫于九皋,让我们的声音传遍天际。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鹤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鹤意象唐代是诗歌的大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借诗词来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内心的感情,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表意和表象,我们也经常把它称之为意象,纵观唐朝出现较多的就是“琴鹤”这一意象,古人一直认为鹤是高雅之物,可通仙意可通琴音,经常在有琴声的时候发现鹤在天空飞舞,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以琴声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更是常常以琴做伴,所以常常有诗人借用“琴鹤”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超脱情怀与向往。
自古以来诗人的作品就一直有“琴鹤”的出现,这一现象的突出展示是在唐代。
在诗歌大量繁荣的情况下,“琴鹤”的身影更是变得多了起来,那么唐朝这种特殊的“琴鹤”意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琴鹤”其实是诗歌中常见的意向,最早的可从《诗经》或者《周易》找到它们的身影。
它最初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代表退居在外的贤人,第二是表达心中有着高远的志向的仙人。
唐代的人之所以热衷于“琴鹤”这一印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首先是因为唐朝的人认为鹤是一种有仙气的禽类,它通灵性,懂音律,擅长跳舞。
有资料记载,有一位琴师,他在弹琴的时候使得院子里的鹤翩翩起舞,由此我们可以感到琴师琴艺谊高超以及鹤与琴声相融合的协调,鹤仿佛是琴师的知音一般又宛如是一名善于翩翩起舞的曼妙女子。
而唐代诗人为什么对这一现象情有独钟呢,其实离不开他的社会大背景,尤其是在中唐以后“琴鹤”的意用比初唐更为丰富,在他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含义。
这其实也正表达了唐代诗人对仙人的执着追求与志从高远以及唐朝诗词文明的开放性。
“琴鹤”的内涵其实最明显的就是赞美了,唐朝琴师的高超技艺以及世人的志存高远。
唐朝也有很多记载琴师抚琴弄技时的盛况场面,比如说李宗盛赞叹李楚的琴艺的一首诗。
在他的眼中,这位琴师不单单是简单弹奏了一首曲子,实际上更是将大自然的点点滴滴,显得惟妙惟肖,更不可忽视的是琴师特有的弹琴的手法。
另一个内涵就是“琴鹤”他本身较为深刻的寓意,在上一段已经说过“琴鹤”向来表示的是有高洁品德的,志士能人或者说隐居的贤人所以说有很多诗人借这一意向来表达自己志向的高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退居朝野的能人异士表达自己的清雅脱俗而享受田园生活,所以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中国古代文学中鹤意象的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鹤意象的解析鹤,古称雁,是一种朴素而古朴的鸟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鹤可以表示很多种不同的意思。
它象征着高贵、智慧和忠诚,它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内容,以及蕴藏的不同的含义和讯息。
首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鹤可以表示忠诚与服从,它可以用来描述某种行为,也可以用来表示某种精神境界。
例如,在《汉乐府》中,有一首名为《忠义》的诗中描述了忠诚心,也把忠诚心象征为鹤:“忠义之鹤,长乐固持”,这句诗说明了忠诚心是像老鹤一样耐心、忠诚和坚强,它能够抵御一切苦难,终身忠贞不移。
此外,在《五代史梁书唐纪》中,鹤也被用来描述忠诚的行为,这里提到的“鹤轩”,指的是爱国先帝的忠心:“奋翅鱼龙,仁心鹤轩”,这句话提到了爱国者的心态他们像鹤一样,以忠诚的心志护卫着家国的和平稳定。
其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鹤也可以表示高贵和威严,它通常用来描述领导者、英雄人物们的气质。
例如:在《离骚》中,诗人把屈原描绘成如鹤般的英雄形象:“鹤立鸡群,猿啼林间”,这句诗把屈原比做了一只鹤,高高地耸立在其中,显示出释放出来的威严气势,令人敬畏。
另外,在《水经注》中,鹤被用来描绘孔子的人格特征,诗中说:“仙风道骨,鹤立复鸣”,这句话说明孔子的个性使他像一只鹤一样古朴而又高贵,蕴藏着智慧和仙风道骨。
第三,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可以代表耐心和长期追求。
比如,在《增广贤文》中,诗人把鹤作为对高洁精神的赞美:“鹤鸣绝壑,高飞秋月”,这句诗把鹤用来表达穿越艰难的力量,以及不断追求和努力的精神。
同样地,在《楚辞思乡》中,诗人也把鹤和耐心和长久的追求联系在一起:“深知思乡愁,鹤唳九皋”,这句诗提到了鹤的号叫声,表明鹤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不灭的思乡之情,有着某种长期坚定的追求力量。
最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鹤也可以代表智慧与博学。
例如,在《诗经大雅蓼莪》中,鹤被用来比喻智者:“百川归海,智者蓼莪。
鹤鸣九皋,学者穷究”,这句诗说明,以智者的品格之鹤的形象来比喻学者,即奔走在知识的海洋里,智慧超越一切。
圣洁动物意象
圣洁动物意象
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鹤科分为鹤亚科和冕鹤亚科2亚科,4属,15种。
其中鹤亚科有3属13种,中国有2属9种,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称为“仙鹤”,又叫仙禽。
羽毛有黄、白、黑等色,其中以白毛的最好,长约三尺,高也有三尺多,喙长约有四寸。
头顶颊部及眼睛是红色,脚部色青,颈部修长,膝粗指细。
躯干部羽毛白色,而翅膀和尾部有羽毛为黑色,育的为灰色,它直达的叫声特别洪亮。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
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
除此之外,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
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是古代人民最崇高动物中的一种,它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给人们留下的影响很大,许多鹤已经濒临灭绝,所以,人们携起手来保护鹤类,提醒许多人不要伤害鹤类!。
闲云野鹤意境诗句
闲云野鹤意境诗句闲云野鹤,是古代诗人用来形容宁静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种意境不仅仅存在于诗歌中,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们追求的境界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闲云野鹤往往代表着高山流水、山水田园的诗意,是一种追求宁静、自由、超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关于闲云野鹤意境的诗句:1. 清晨浅雾起,野鹤翩翩飞。
静谧山水间,闲云轻舞归。
2. 烟波浩渺处,闲云自在飘。
野鹤翩翩舞,境界无边妙。
3. 白云无尽时,闲鹤独沉思。
高山如画图,自由心自由。
4. 清风拂面来,闲云舒然放。
一片野鹤飞,心灵自由放。
5. 飘飘闲云去,野鹤展翅飞。
心境安然处,世外有诗意。
这些诗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闲云野鹤意境的美好景象和人们追求自由宁静的心境。
闲云和野鹤在诗中常常代表了追求自由与超脱尘世的心灵境界,同时也是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学的抒发。
在悠闲的行云和自由的野鹤中,诗人们寄托了对理想世界和内心境界的向往。
尽管诗歌是表达闲云野鹤意境的常见方式,但实际上,这种境界的描绘不仅限于诗歌形式。
在古代文人雅士的书画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闲云野鹤的描绘。
他们通过山水画和纸上作品,在纸上再现了他们眼中的闲云野鹤意境。
这些作品常常以山水画的形式呈现,结合山川流水、宁静村落、独立野鹤等元素,将自然景物与内心境界相结合,为观者呈现出浓厚的闲云野鹤情怀。
闲云野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意象,代表了人们追求心灵自由、追求超脱尘世纷扰的精神追求。
无论是在诗歌中还是山水画中,闲云野鹤的形象都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闲云野鹤作为一种意境,一种追求,一种自由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独具魅力。
总之,闲云野鹤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描绘宁静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们表达了对理想世界和内心自由的向往。
这种意境不仅存在于诗歌中,也可以通过山水画等方式来表现。
闲云野鹤既是一种审美情趣,也是一种追求境界的人文精神,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一琴一鹤的故事
一琴一鹤的故事
一琴一鹤,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和故事。
它代表着高雅、廉洁、清明和恬淡的品质,是古代文人雅士清高操守的象征。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陆九龄,他是一个文雅而清廉的官员。
在他任职期间,他总是以一琴一鹤为伴,不收贿赂,不受馈赠,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的住所十分简朴,除了必需的家具之外,只有一张古琴和一只仙鹤。
陆九龄的清廉和正直,赢得了百姓的敬重和信任。
他的事迹传遍了朝廷和民间,成为一时佳话。
皇帝听闻他的事迹后,十分感动,特意下令褒奖他的清廉和正直,并赐予他一琴一鹤作为奖赏。
陆九龄得到奖赏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虚和低调。
他把一琴一鹤视为自己的操守和品格的象征,时常弹奏古琴、与仙鹤为伴,过着恬淡的生活。
他的事迹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一琴一鹤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一琴一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古代官员清廉和正直的象征,更是一个人操守和品格的体现。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比金钱和地位更重要。
只有拥有高雅、廉洁、清明和恬淡的品质,才能在这个世界上保持独立和自尊。
同时,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品格。
古代鹤的寓意
古代鹤的寓意
在古代,鹤具有多重寓意,包括长寿、高洁品格、富贵美好、忠贞爱情、科举及第和吉祥瑞兽等。
1.长寿祥和:仙鹤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因为它们可以活上千年。
在道教文化中,仙鹤是长生不老的象征,被视为羽化登仙的使者。
因此,仙鹤寓意着长寿祥和,人们常常会在节日或喜庆场合放飞仙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2.高洁品格:仙鹤的优雅从容与世无争的气质,使它成为了高洁品格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鹤被视为“吉祥鸟”之一,是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行的象征。
历史上的许多隐逸高洁之士都将仙鹤作为精神寄托。
3.富贵美好:在古代,鹤也常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
在一些传说和神话中,仙鹤出现往往代表着祥瑞和美好的到来。
4.忠贞爱情:在传统文化中,仙鹤也常被用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在古代传说中,鹤为雌雄一体,终身不渝,因此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5.科举及第: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会佩戴一只木雕的仙鹤,希望在考试中能够顺利通过并取得好成绩。
这是因为“鹤”与“合”谐音,寓意“合式”,符合标准、合格的意思。
6.吉祥瑞兽:在中国的神话和传说中,仙鹤经常被视为吉祥瑞兽之一,与龙、凤、龟并称为“四灵”。
这四种动物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四种自然现象,而仙鹤则代表了吉祥、长寿的寓意。
总的来说,仙鹤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代表着长寿、富贵、高洁、忠贞等价值观和理念。
艺术创作中“鹤”元素的应用及其审美寓意
艺术创作中“鹤”元素的应用及其审美寓意“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吉祥、高雅、真诚、神灵的象征,人们往往将“鹤”精神化、人格化,“鹤”的形象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尤其是在艺术创作领域,“鹤”文化元素的应用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
标签:艺术创作;鹤文化;应用;意义“禽中唯鹤标致高逸。
”〔1〕谈起鹤,人们的心目中自然会浮现那优美的身姿、引颈长鸣的样子、飞翔时的悠然自得,飘飘欲仙令人们歆羡。
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
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代表长寿、富贵。
人们将鹤精神化、人格化,用白鹤来比喻高尚的品德。
我国的鹤文化大约萌芽于3000年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鹤”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化作各种经典的艺术元素,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鹤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更是受到了众多文人巧匠的瞩目,由此激发出灵感,创作出了无数引人入胜的艺术佳作。
一、“鹤”文化意象的形成“‘鹤’文化指的是鹤以及由鹤衍生出来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鹤自身并不构成鹤文化。
鹤及其生存生态文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被人们能以积极和健康心态感受、创造所形成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才是‘鹤文化’。
”〔2〕“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与鹤的关系日益密切,不断在鹤的身上注入人的思想和感情,鹤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内容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与鹤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鹤为中心的文化体系。
……鹤文化的表层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触到的一切鹤文化现象,诸如人们在一些生活器皿上,绘画或雕塑成鹤的图案,以及与鹤有关的一些能被入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图像。
鹤文化的中层,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与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人们把对鹤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诸如画家画鹤,来表达对鹤的爱;诗人写鹤,来表达对鹤的爱。
鹤文化的深层,是指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鹤身上,如人们希望像鹤一样长寿,死后也可以驾鹤西行,得到圆满,鹤成为了吉祥如意的象征。
黄鹤在古诗中的意象
黄鹤在古诗中的意象黄鹤,这鸟儿可不简单,在古诗里头,那可是承载着无数文人骚客的情感与梦想。
每每提到黄鹤,咱就不得不说说那黄鹤楼,那可是名震天下,一提起来,简直就是文化的象征,历史的标杆。
黄鹤与黄鹤楼,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一个鸟儿,一个楼,愣是让古今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吟咏。
要说黄鹤,首先得说说它的形象。
那可真是个飘逸的精灵,身披金黄的羽毛,振翅高飞,简直就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它飞得高,飞得远,仿佛能穿越时空,连接古今。
在古人的笔下,黄鹤就像是个使者,带着人们的思念和期盼,飞向远方,又或是从远方带来好消息。
黄鹤楼,那更是不得了。
它坐落在江边,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黄鹤楼就像镀上了一层金边,美得让人心醉。
文人墨客们来到这里,登高远眺,江水悠悠,黄鹤飞翔,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诗情大发呢?古诗里头,黄鹤的意象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有时候,它是离别的象征。
想想看,好友即将远行,两人站在黄鹤楼前,望着那飞翔的黄鹤,心中那份不舍,那份牵挂,简直就像江水一样,滔滔不绝。
黄鹤飞走了,带走了友人的身影,留下的只有那份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牵挂。
有时候,黄鹤又是希望的象征。
人们望着那飞翔的黄鹤,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就像那黄鹤一样,咱们也希望能展翅高飞,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黄鹤在古诗里头,就像是个引路人,带着人们走向远方,去寻找那未知的世界和美好的未来。
还有啊,黄鹤在古诗里头,还常常跟神仙扯上关系。
传说中有那么一些神仙,骑着黄鹤遨游四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黄鹤,简直就是神仙的坐骑,是通往仙境的桥梁。
每当人们看到黄鹤飞翔,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向往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神仙一样,骑着黄鹤,遨游天际,享受那份自由自在的快乐。
黄鹤在古诗里头,不仅是个意象,更是一种情感,一种寄托。
它承载着人们的思念、期盼、向往和追求。
每当人们读到那些描写黄鹤的诗句,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那黄鹤,那黄鹤楼,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意象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鹤,属鸟之涉禽类,形似鹭,嘴长而坚直,色绿,头顶赤色,全身纯白,也有灰色苍色的。
下颚、两翼末端或尾部多果断色,足长,胫骨披鳞,色青绿。
高三、四尺,形貌潇洒,繁殖于黑龙江等处,夏季北归,冬季南去,以小鱼、昆虫及谷类等为食。
中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
很多详尽,也很有参价值。
由于鹤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又因鹤舞姿态美妙,所以古时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很爱养鹤以供玩赏。
最早记载养鹤的事要属《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晋羊祜镇荆州时,尝取泽中野鹤,教之以舞,娱乐宾客。
至如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诛,临死时犹"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
'"可见其爱鹤心切。
至于文人雅士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鹤》、杜牧《别鹤》、苏轼《鹤叹》等,更多不胜数。
鹤在中国文学里,是一个很常见的描写对象,有平实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离别、情义、君子、大志、清高、隐逸、神仙、长寿等。
一、情义中国古籍文学里,常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为了维护子女,甘愿牺牲。
《广五行记》记载,隋炀帝要组织仪仗队,于是下令征课各县羽毛,用来制造侍卫穿的氅衣。
百姓为了应付课税,只好捕捉禽鸟,拔取羽毛。
在乌程,有鹤身于百尺高的树上,人们要把树砍下来,鹤怕幼子受到伤害,于是自动用咀衔下身上的羽毛,投在地上。
鹤的出现,有时是由于孝行所致。
《晋书·吴隐之传》记述吴隐之丧父时,痛哭流涕,路过的人也是感动得落下泪来。
后来母亲去世,隐之更是悲伤不已,正当号泣的时候,忽然有双鹤鸣叫,时人都认为是孝行所感致,《晋书·陶侃传》亦载有此类故事,而且还多了一种色彩。
陶侃因母亲病逝,辞官司守丧。
一日,有两个客人来吊丧,没有哭便走了,陶侃觉得奇怪,于是跟在他们后面,只见那两个客人变为双鹤,冲天而去,后世因此称吊丧为"鹤吊"。
从以上两则记载,可鹤与孝行有密切的关系,鹤的出现,正是孝行所致,这大概就是古之所谓"'孝感'动天"的一种文学表现吧。
古代诗歌中,不乏关于鹤的爱情故事。
汉代《古歌辞》中,有一首是以白鹤忠于爱情为题材的"飞来白鹤,从西北来,十十五五,蜀列成行。
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日摧颓。
"曹植也有一首同类题材的咏鹤诗。
东晋王韶之《神境记》的记载,更富神奇色彩:传说一对夫妇隐居兰岩,一活就是是数百年,后来双双化身为鹤,不料其中一只为人所害,孤鹤终年哀鸣,长留不去。
此外,《渚宫故事》记述南朝宋明帝修建竹林堂,新阳太守郑裒献雌鹤于堂,留雄鹤于府邸。
雄鹤失侣,昼夜鸣叫,闻者为之泪下。
雄鹤又常飞赴堂中,与雌鹤交颈共舞,宫人驱之,不肯离去。
南北朝时庚信也写过《鹤赞》诗,赞美了鹤对爱情的忠贞。
二、离别在南北朝的诗文中,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
如汤惠休《白歌》、柳恽《掏衣诗》、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虞羲《自君之出矣》、梁武帝《燕歌行》等。
柳恽《掏衣诗》曰:"鹤鸣劳永叹,采?伤时春。
念君方远游,望妾埋执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据携从所务。
"此处,也有写男子思念女子的,如江淹《悼室人诗》、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等。
从以上提及的诗文中,可以找到用字极相似的诗句,如陆厥《李夫人及贵人歌》中有"寡鹤羁雌"句,梁武帝《燕歌行》中有"沙汀夜鹤啸羁雌"句,梁朝王筠《春月》也有"独鹤惨羁雌"句。
"孤鹤羁雌"在以后的诗文中也常常出现,用以象征夫妇或恋人的分隔异地,遥相思念。
古人还用别鹤来比喻朋友的离别,如鲍照《与荀中书别》:"劳舟厌长浪,疲饰倦行风。
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渐无黄鹤翅,安得久相从。
顾遂宿知意,不使旧山空。
"以鹤比喻感伤。
除了离情别绪外,还有用以表现游子思乡以及痛悔自已行为的等,如到溉《秋腐咏琴诗》:"寄语调弦者,客子心易惊。
离泣已将坠,无劳别鹤声。
"繁钦《愁思赋》:"鸣鹤之哀音,知我行之多违。
怅俯仰而自怜,志荒咽而摧威。
聊弦歌以励志,逸奉职于闺闱。
"三、神仙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关于鹤的出生也有种种神话传说,例如影生、声交而孕、胎生等,加上古代人相信鹤的形象于是被神化了。
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鹤多被喻为"仙禽",或是直接比喻为神仙。
在神仙的传说中,仙人驾驭的多是鹤。
如《列仙传》中载有王子乔乘鹤的故事。
《述异传》中的仙人是"驾鹤之宾",能够"跨鹤腾云",鹤于是成为"仙人的骐骥",常常往来于仙凡之间。
鹤与神仙既然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所以诗文中"驾鹤"的意象,也往往有"神仙"的寓意。
例如南北朝诗歌中何召《游仙诗》、鲁范《神仙篇》、释慧净《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诗》等。
除了"驾鹤"外,还有"控鹤"、"御鹤"、"驭鹤"、"拂鹤"及"乘鹤"等语汇,并且在诗文中配上"琼台"、"桂寝"、"金坛"、"瀛洲"等与神仙或仙境有关的词语,更突出了鹤所具有的神仙意象。
还有传说修道的人可以化成鹤,或是仙鹤可以化成人的故事。
葛洪的《光朴子·释滞》:"君子为鹤,小人成沙。
"《神仙传》中又载苏仙公成仙化鹤的故事。
其中陶潜《搜神后记》记载丁令威的成仙经过最为详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
鹤乃飞,绯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遂高上冲天。
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还夺薛用弱《集异记》记述徐佐卿化成鹤时,被箭所伤;吴淑《江淮异人录》载孙绍元死后变鹤的故事;王世贞《列仙全传》记赵惠守修道成仙,化为仙鹤而去。
至于仙鹤化成人的故事,范晔《后汉书·郑弘传》中记:射的山有白鹤替仙人取箭,但遗箭被樵夫弘拾得,后来白鹤化成人向弘讨还遗箭。
《古琴疏》载:恒山有双白鹤,化成神女在台上载歌载舞,今遍山俱响。
刘敬叔《异苑》记载:晋情帝永嘉中,徐被一个由白鹤化成的女子迷惑的事。
刘义庆《幽冥录》也记晋元帝元兴时,苏琼由白鹤化人迷惑一少年的经过。
虽然这些能化成人的鹤不尽是神仙,但超越常人而类于神仙的意象则仍然可寻。
可见,鹤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往往有着强烈的神仙意象。
四、君子由于鹤的形态是长颈、竦身、顶赤、身白,给予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
《诗经·小雅》就有《鹤鸣》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正是以鹤寓喻君子。
《周易·系辞上》也以鹤比作君子:"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于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也。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言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鹤在树萌中鸣叫,小鹤也会随声呼和,喻指有道德学问的君子,虽深居简出,他的嘉言善行,也会传至千里之外,受人赞扬。
因此,"鹤鸣"一词也经常在诗文中出现。
如汉《虞?碑》:"惟此君子,除汉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如陆云《鸣鹤诗序》:"鸣鹤,美君子也。
"此外,又有所谓"鹤鸣之士",指那些修奂践言为当世所赞颂的人,《后汉书·杨赐传》载:"唯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
"葛洪的《抱朴子》中更有君子化成鹤的故事:"君子为猿鹤。
"庚信《哀江南赋》中"君子化成猿鹤"之名,就是用的这一典故。
唐代天子求贤的诏书,也因以鹤与君子的联想,而称为"鹤书"或"鹤板"。
此外,唐诗中更有"鹤貌"、"鹤体"来形容君子的高洁,如唐壶。
吴中高士虽求死,不那稽山有谢敖。
"古谚云:"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
"就是说人的正派与否,是由本身决定的,元代郑德辉《王粲登楼》四说:"你可晓得那鹤非染而自白,鸦非染而自黑。
既读孔孟之书,心达周公之礼。
"这里,鹤也比喻为正君子。
五、大志鹤能够在广袤的空间飞翔,中国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鹤便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时间和空间往来,《相鹤经》说鹤"飞则一举千里",这种特殊的飞翔能力,往往用来比喻有大志。
在表达手法上,除了写鹤飞行的状态外,还多与小鸟作对比。
例如阮籍《咏怀》其二十四:"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反之,鹤因受伤或羽翼未成等理由不能高飞就显得"沮丧"。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载:"支(道林)公好鹤住剡东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公惜之,乃锻其翮。
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其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总之,鹤飞则一举千里,便成为一个有远大志向的象征,再加上那些描鹤不与小鸟游,又不愿被畜养赏玩的诗文,更突出了鹤这一象征。
六、隐逸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隐逸的象征。
司空曙《选僧无言归山诗》:"袈裟出尘外,山每项几盘缘。
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