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

合集下载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一、赛龙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寓意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二、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

民间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四、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六、游百病贵州地区端午风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等俗言。

八、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九、吃鸡鸭鹅蛋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

十、驱五毒端阳节这天人们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

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拓展】端午节其他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介绍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介绍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介绍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不同的地方的端午节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习俗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_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江苏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主要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的五毒图、菖蒲与艾叶、挂钟馗像、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虎头鞋、戴香包等。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浙江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但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

河北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山东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端午节吃粽子,是山西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子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

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

陕西陕西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甘肃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漳县,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而端午节也因其独特的风俗活动而备受关注。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吗?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起源于中国,据传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起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龙舟由木材制成,外形呈长条形,头部有龙头,尾部有龙尾,整个龙舟上还会装饰各种图案。

在比赛中,一般有两个人敲锣打鼓、一人教掌舵、一人领船、十数人划桨,队手们在比赛中奋力划桨,带着龙舟在水中翻滚、飞舞,同时各种呐喊声、锣鼓声也十分嘹亮。

赛龙舟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也是一种展现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的体验。

二、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等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中国食品,外形呈三角锥形,馅料种类多样,包括糯米、豆沙、肉类等。

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始于屈原,他曾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投入汨罗江中,以祭祀自己。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开始包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表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在现代,吃粽子的习俗仍然广泛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口感美食,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形式。

三、挂艾草挂艾草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据说能够驱邪、辟秽,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捆成一束,挂在门口或者悬挂在室内,以保佑家庭平安。

挂艾草的习俗据说也始于屈原,他曾将艾草散布在自己的住所、村庄和城市的四个角落,以期驱除瘟疫和邪恶。

现代人们也将这种传统习俗延续下来,希望通过挂艾草来祈求健康、平安。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中的传统风俗活动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在今天,这些传统风俗活动虽然已经改变了一些形式,但是其内涵仍然在不断传承。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些传统风俗活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意义,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龙神和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中国,端午节的庆祝形式千姿百态,不同地区和不同族群都有各自的习俗与节庆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其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相传屈原投江自杀后,当地百姓随即划船搜寻他的尸体,并在行船时放粽子以供屈原。

此后,屈原便成为船民的保护神并传承至今。

因此,赛龙舟成为了纪念屈原和祈求平安顺利的一种方式。

2. 食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并食用粽子。

粽子由糯米、豆沙、肉类等不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而成,形状类似于三角形。

其具体食用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会加花生或枸杞,有的则会配上红枣。

粽子的味道和口感极为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3. 悬艾叶传统上,端午节还有一个特殊而古老的风俗就是悬艾叶。

艾叶有驱虫、祛病和增进健康的功效,因此很多人都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叶挂在门口或室内,以期驱逐邪气和疾病。

4. 打毒酒端午节还有一项古老的习俗,就是打毒酒。

毒酒是一种用米、黄酒和雄黄制成的饮料,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具有一定的毒性。

人们将毒酒洒在门前、床下、房角等处以驱赶恶鬼和疫病。

端午节的意义1. 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和爱国志士,他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他为爱国痛哭流涕,辗转反侧,曾写下了《离骚》、《天问》和《九章》等诸多不朽诗篇。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目的是让人们铭记先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增进团结和和谐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和充满竞争的活动之一,人们在赛龙舟的时候要紧密合作,团结协作一齐划舟,既能表演个人的身手,也能展现团队的实力。

赛龙舟活动让人们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和和谐。

3. 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端午节通过艾叶和毒酒等方式,将人们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艾叶可以驱虫消毒,而毒酒则意味着祛病驱鬼。

这些传统的活动和仪式都是中国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尊重,也是一种长久以来积累的文化价值。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各种名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

为了纪念古代楚国民族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就在这一天演绎节日风俗,以表达深深的敬意和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是龙舟竞渡、吃粽子和挂艾叶。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已有超过2000年
的历史传统。

传说中,屈原自杀跳入汨罗江中,历经千辛万苦,神龙为他据守七日不吃东西,最后化为云蒸霞散消失不见。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这一天组织龙舟竞渡,以神龙之姿划过江面,安抚屈原的英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江中跳河自杀而立的。

现在,人们制作粽子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咸的,有甜的,口感也不尽相同。

在吃粽子的时候,大家会带着敬意,祈祷祖先保佑自己能够免遭疫病和灾难的侵袭,平安顺遂度过整个年。

挂艾叶是端午节的另一种习俗,这是为了消灾避邪所做的。

在端午节之前,人们会采摘大量艾叶,然后用彩丝串成一串,挂在门口,又在每个角落放一簇。

因为艾草拥有驱邪、驱毒、驱虫的功效,所以人们为了保佑自身能够顺利平安地渡过这个节日,就必须挂上艾叶。

端午节的三大风俗就是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叶,传统且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风俗归载于人
们的敬仰,不同的城市也会加入自己的特色,做出不同的变化,但屈原的故事和节日精神始终未曾改变。

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信仰何种文化,祉祷屈原英灵庇佑我们顺遂的度过一年的精神是相通的。

端午节要做哪些事情

端午节要做哪些事情

端午节要做哪些事情端午节:重温传统文化,品尝粽香佳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龙舟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非常多样,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端午节要做哪些事情。

一、包粽子端午节是包粽子的传统节日,包粽子的起源也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不屈不挠,直至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便将糯米包成三角形,用艾叶包裹,煮熟后投入江河中,让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去啃屈原的身体了。

从此,端午节就成了包粽子的传统节日。

在包粽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肉、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粽叶里,煮熟后品尝,这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重温。

二、赛龙舟端午节也是赛龙舟的重要节日。

龙舟是中国传统的水上运动,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

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寻找屈原的遗体,便使用龙舟在江河中搜寻。

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一项具有现代化的比赛运动,各地都会组织龙舟比赛活动。

在比赛中,龙舟手们整齐划桨,分秒必争,既是一种体育竞技,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三、喝雄黄酒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古老的中药酒,主要由雄黄、高粱酒、蜂蜜等原料制成。

相传雄黄具有消灾祛病的功效,是端午节的必备祛病饮品。

喝雄黄酒的时候,一般需要用鸡蛋打出蛋黄,在雄黄酒里浸泡后食用,也可以将雄黄酒直接喝下,但需要注意饮用量,不宜过多。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不仅能够让人们品尝到美食,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一起庆祝端午节,重温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始于先秦时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

这些习俗既有祭祀先祖、驱瘟避邪的风俗,也有民间娱乐、游戏、饮食等传统活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1.包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制作粽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包粽子的风俗常见于南方,特别是江浙沪一带。

包粽子需要准备糯米、糯米叶、五花肉、咸蛋黄、豆沙等材料,将材料蒸煮后,再用糯米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形状,然后再放到开水中煮一个小时左右。

包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也是老少皆宜、口感美味的美食。

2.插艾叶端午节也被称为“艾草节”,在传统习俗中,插艾叶是一种避邪驱瘟的仪式。

艾叶是一种中草药,能够驱虫除湿,对于消除湿气、增强体质很有帮助。

端午节这一天,许多人会将艾叶插在门前、窗前或枕头下,来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扰。

3.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历史悠久,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龙舟竞渡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两国因越王勾践迁都到吴之后与吴王夫差结为兄弟,心意不同,吴王想要讨伐勾践,于是派人往江边放龙舟做样子,引诱勾践乘船上观,然后再趁机抓住勾践,结果却导致勾践胸怀大志,火烧战船,愤然归国,发动了著名的“吴越之战”。

现在,龙舟竞渡已成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时,许多城市和乡村都会举办龙舟竞渡比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观众。

4.挂菖蒲挂菖蒲是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传统风俗,据传能够辟邪驱瘟,为人们带来平安。

菖蒲是一种绿叶植物,有润肝熄风的效果,据说放在床头可除毒气,祛风暴瘟。

端午节当天,许多人会将菖蒲和其他花卉、香料挂在门前,屋内,或置于案头,来驱赶邪气,保护自身平安。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古老习俗极为丰富多彩,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风俗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

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

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

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2022)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2022)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202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地域宽阔,人们了解到的故事,传说多有不同,但是习俗基本上是统一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本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

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

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受到五虫的侵袭。

端午节的传说传说中,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那时屈原22岁就当了大夫,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不久,楚国的大奸臣看屈原不顺眼,于是就不断的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听了谗言,不再相信屈原了。

过了几天秦国的人把楚怀王骗走后,把他软禁在那里,没多久,他就死了。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成了王位称为楚襄王,楚襄王就把屈原赶到江南地区,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为了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风俗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风俗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风俗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发扬传统习俗,以此纪念屈原。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端午节纪念屈原的风俗。

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食品之一,它是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粽叶中蒸煮而成的。

这种食品通常被认为是屈原逝世时在江中投食的食物,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它作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

此外,也有人将粽子挂在门上或桌上,寓意着平安和团圆。

二、赛龙舟另一个重要的端午节习俗是赛龙舟。

传说,在屈原逝世时,百姓们都乘船到江中寻找他的遗体,但找不到后发现屈原最爱的龙舟漂泊在江中。

于是,人们便以赛龙舟的形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

三、穿香囊穿香囊也是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说,屈原是喜欢香料的,而穿香囊则是人们将各种香料制成的小袋子,用来祛病驱邪和除恶。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也会将这种香囊挂在身上或房间里,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四、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风俗之一。

菖蒲是一种有香味的水生植物,人们认为这种植物可以驱邪避煞、祛病健身,因此在端午节期间会将它挂在家中或房间门上,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五、喝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有毒性的酒类,但在端午节期间仍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祛病驱邪的药酒。

据说,在屈原逝世时,百姓们都将雄黄酒倒在江中,以此来驱赶里面的蛟龙。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有些人会喝雄黄酒来祛病驱邪。

以上这些风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这些传统活动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

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还寓意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团结、祥和,不断发扬着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我们的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1、吃粽子提到端午节,信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不管是豆沙粽,还是肉粽,每一种口味都深得大家的宠爱。

2、赛龙舟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组织划龙舟竞赛,参赛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划龙舟,动作整齐划一,也会吸引许多人前来观看。

3、悬挂菖蒲、艾叶端午节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在房檐或者窗户上挂上菖蒲或者艾叶,有辟邪的寓意。

4、佩戴香包端午节时,许多人会佩戴香包,香包或是用五彩丝线缠成的,或是用布拼接成的,有祈求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之意。

年轻年女获赠香包还可以表达爱意。

5、饮雄黄酒许多地方流行在端午节的时候喝雄黄酒,雄黄酒与驱虫的作用,还有辟邪的寓意。

6、游百病是部分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通过巡游而消退疾病的一种节日行为,男女老少白天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晚上在回来洗个澡,可以祛除百病,以后健健康康的。

7、拴五色丝线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会佩戴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链,不仅好看,还有辟邪的寓意。

端午节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节日。

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在历史进展演化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喧闹喜庆。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吃粽子是端午的传统习俗,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还有哪些风俗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1、咸鸭蛋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

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

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2、蒸馍馍和米糕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或做成米糕(又称打糕)。

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草均必不可少。

3、大蒜蛋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

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

4、大蒜炒苋菜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

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

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

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5、“五黄”端午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① 黄瓜: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

② 黄鳝: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

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

这一节日源远流长,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踏青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沿袭传统风俗,进行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穿香囊等一系列活动,以此纪念屈原和爱国精神。

一、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风俗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据传,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为了纪念屈原和江南水郎屈原跳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身体,就在江里划船划掉鱼虾,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后来演化成了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一项非常考验队员合作默契度和划船力度的项目。

比赛时,人们会在船上摆放龙头、龙尾和龙舟旗帜等龙装饰品,配以鼓点和号角声助威,使比赛更加激烈和热烈。

同时,观众也会在河岸两侧观看比赛,为选手们加油打气。

二、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粽子是用粘米制成的包裹着馅料的食品,有咸味和甜味两种。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或小组聚会时一起包粽子。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厨艺,又能增强家人的感情。

三、挂艾草挂艾草是又一项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人们会在家门口和室内挂上一束五彩缤纷的艾草。

这是因为艾草具有驱毒、消疫的功效,在古代被视为驱邪避祸的神物。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挂上艾草,以驱除疫病和恶灵。

四、穿香囊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装饰品。

人们会在香囊内装上龙舟唐老鸭、龙头、龙尾等图案,然后佩戴在身上或挂在家中,以示自身拥有龙的灵气和神力。

同时,在端午节这一天香囊还有辟邪驱鬼的功效。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节日,其中的各种传统风俗活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人们共同文化记忆的形式表达。

这些活动蕴含着人们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爱国精神的传承以及对于家庭和社区的团结和谐之情,始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呼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於於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於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二、相关习俗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

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民国成立以后订为「夏节」,另外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又称「诗人节」。

端午节,因家家户户悬挂菖蒲避邪,故称「蒲节」。

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有下列几: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餵鱼、虾。

(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
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四)悬钟馗像
因为民间传说为抓鬼大帝,所以钟馗像有辟鬼的能力,据说唐明皇曾梦到一个大鬼和一个小鬼,小鬼在偷吃东西,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

唐明皇问大鬼说:「你是什麼人?」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为面帽丑陋,应考时没被录取,我就自杀了。

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明皇醒后,就叫画家吴道子照他梦中所见,绘出钟馗像来除邪。

原来钟馗像是在岁末时才挂的,明朝画家文徵明还画过「寒林钟馗」,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俗,台湾较少有此一习俗。

(五)划龙船竞赛
古代因为屈原投江而民众竞相划船,为了救屈原。

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在全省各线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举办划龙船比赛,国内的无线电视台都会转播比赛盛况,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

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於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各地的龙船赛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县二龙村的龙舟比赛,不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它地方长或漂亮而闻名,而是因为一项相传有两百年历史,而且只有两队--上二龙村的淇武兰和下二龙村的洲仔尾,他们各自拥有一条都绘有太极图案的龙舟,只是淇武兰以绿色为底,洲仔尾却以红色为底。

比赛规则是两村的居民都是选手,反覆在二龙溪比赛达数十次(从午后到黄昏),选手累了马上换同村的人上场,最后以胜的次数多的队伍为赢。

中拍网http://www.paimai.so免费建站合作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