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介绍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也有说法是说屈原投江那后,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2、扒龙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一些部族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这是五月初五龙舟赛最初的样子。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3、挂艾草与菖蒲: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的作用,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4、拴五色丝线:五色丝线是由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6、洗草药水: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7、打午时水: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8、避五毒: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9、饮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已婚女人不在娘家过夜,民间的说法是出嫁的闺女走娘家,必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也就是不在娘家过端午节。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一、赛龙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寓意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二、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

民间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四、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六、游百病贵州地区端午风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等俗言。

八、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九、吃鸡鸭鹅蛋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

十、驱五毒端阳节这天人们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

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拓展】端午节其他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端午节的各种风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由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这个日子,人们有着许多特殊的风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些风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风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传统食品,相传是以前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而制作的。

有着不同的口味和形状,通常是以糯米为主料,加入各种馅料,然后用竹叶包裹起来,蒸或煮而成。

现在甜、咸两种口味的粽子都流行,很多地方还有特色口味的粽子。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运动。

它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中,作为涉水娱乐和祭祀龙王的一种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体育竞技活动。

在端午节这个日子,各地还会举办龙舟赛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挂艾叶端午节又称为艾节,这是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艾草制成的蒸馏纯露来洒房、洒人、扫地、添水等,以驱蚊、驱邪、祛病、纳吉,同时挂上艾叶。

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据说是因为屈原死后,普天下的蛇精野鬼都纷纷来哭吊他,后来人们发现蛇精患上了疫病,于是用浸泡过艾草的酒或冷水涂抹在门上、窗户上、屋檐上、衣服上来预防疫病。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中国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期间,民间都会制作香囊。

香囊是用花布绢、红绸缎、玻璃绣等材料制成,内盛龙眼、百合、艾叶等香草,或放入香料、药物等物品,再用各种线绳装扣做成点穴佩戴品。

由于其香味清幽,有清热、祛邪、驱蚊等功效,所以通常用来佩戴在衣服上,用来保平安、祛病、招财。

五、穿五色线端午节期间,穿五色线也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之一。

穿五色线是指穿上红、黄、绿、青、紫五种颜色的丝线,这五色线既是为了美化节日气氛,也有避邪防病的寓意。

传说这五色线赋有五行的五种力量,人们佩戴这些线,意在消灾祈福、远离疾病以及安康平安。

六、赶赛狗端午节赶赛狗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充满竞争和热烈的气氛。

据传说,屈原的忠犬“黄贝”为了守护主人的尸身墨玉水中,曾经绕着赛龙舟的船跑了三天三夜,于夏历五月初五溺死,为了纪念这只忠犬,人们在这一天赶的是贝犬,一犬一犬的竞速比试,赛出第一名还有奖金和荣誉。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中国,端午节已有2500年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期间,人们遵循各种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饾馨香、佩香囊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吧。

一、吃粽子在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豆沙、蛋黄、瘦肉、花生、枣等馅料包裹在箬叶或者竹叶里的传统美食。

吃粽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因为传统认为屈原的魂灵被投入江中后,当地的百姓向江中投食糯米饭,以确保屈原不被鱼虾啃食。

在此之后,人们将这种饮食形式转化为粽子的现代形式,以纪念这段历史传说。

二、挂艾草和穿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不仅仅要吃甜的、咸的粽子,还要挂艾草和佩香囊。

艾草是一种象征吉祥的草药,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挂在门前或床头,以驱赶邪恶。

人们还喜欢穿着香囊,香囊通常由香料制成,香气四溢,代表着平安。

挂艾草,佩香囊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饮雄黄酒雄黄酒又称为雄黄酒囊,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料,被使用在端午节等重要日子。

雄黄酒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上认为饮雄黄酒可以预防疾病、驱鬼、驱邪等,其药用的效果让人们认为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四、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最令人兴奋的活动之一。

赛龙舟源自中国南部一个古老传统,现在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盛大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木船,前面有一个头雕成为龙的样子,身上斜向翘起,并且服饰华丽。

靠手划动龙船以达到赛比赛目的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五、饾馨香饾馨香或“豆馅糕”在南方地区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据说上古时代,饾馨香是一种赛前补充能量的重要食品,而现在,它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一种文化遗产。

饾馨香由糯米粉和豆沙或蜜枣馅制成,然后放入模具,制成各种花色和形状。

饾馨香非常好吃,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总之,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第一个习俗是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

它起源于楚国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龙舟比赛中,参赛队员分成不同的组别,划动着长长的木质龙舟,力争成为最快的船队。

第二个习俗是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它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用竹叶包裹而成。

食用的方式各异,有的人泡着酱油蘸着吃,有的人则加糖加芝麻,颇为美味。

第三个习俗是挂艾草和菖蒲。

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中常见的植物,它们具有驱邪、驱蚊、消毒的功效。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和床上,以求祈福和消灾避瘟。

第四个习俗是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袋子,它可以用来驱邪和美容。

在端午节,人们会制作香囊,并加入一些草药和香料,然后佩戴在身上,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第五个习俗是吃五色豆。

五色豆是一种五彩斑斓的小豆子,它代表着五行,具有驱邪、祈福和美容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五色豆煮熟,然后食用,以求祈福和驱邪避瘟。

第六个习俗是树端午树。

端午树是一种将竹竿和花瓶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品,它可以用来增加节日气氛和美化环境。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树一架端午树,并在其上挂上五彩缤纷的饰品和五彩丝带。

第七个习俗是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传统中药酒,它有消毒、祈福和健康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饮用一定量的雄黄酒,以祈求健康和消灾避瘟。

第八个习俗是煮香包。

香包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它可以用来驱蚊和驱除异味。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制作香包,然后将其煮熟,去除异味,增加清香,以供自己或家庭使用。

第九个习俗是戴艾草草。

艾草头是一种用艾草绑成的小捆,它可以用来驱邪、排毒和美容。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己的脑门上绑上艾草头,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2、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3、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4、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5、悬艾叶菖蒲端午节挂菖蒲是可以让那些出没的蛇虫鼠蚁绕行的。

菖蒲,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

6、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7、吃咸鸭蛋端午节正值仲夏,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疮”类疾病;而鸭蛋形状似心形,古人认为吃了鸭蛋可以保护心气神不受侵害。

8、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9、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10、踏青端午节踏青风俗,见于黄河以北,人们在这个节日到郊外游玩、放风筝、游览山水、欣赏花木、釆艾蒿等以愉悦心情、舒缓压力。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戴五色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端午节配带五色绳能够增强自己的人缘,使单身者可以成功脱单。

五色绳是由蓝,白,黄,红,绿这五个颜色编制而成的代表着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有何风俗

端午节有何风俗

端午节有何风俗端午节,又称“重五”、“五月节”、“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主要是为了祭祀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更音乐、龙舟竞渡等传统活动,与家人团聚、品尝粽子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传承和弘扬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吃粽子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叶子包裹糯米、肉、豆沙等馅料的传统食品。

在端午节期间,各地的粽子不仅口味丰富,而且逐渐呈现多样化、文化化的趋势。

在南方地区,比如江浙等地方,人们喜欢吃甜粽子,而在北方地区则更加偏爱咸味粽子。

此外,还有很多特色的粽子,比如粽子里夹着红枣、花生等食物,口感十分鲜美。

二、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热闹,最具有特色的传统活动。

传说这个活动起源于古代农民用船划水,寻求水上运输的技能。

后来,龙舟竞渡成为各地民间竞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活动于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

龙舟竞渡活动包括:劈波斩浪、节奏和鼓点等多种项目。

比赛期间,观众众多,气氛热烈。

三、挂菖蒲端午节信仰的重要习俗之一就是挂菖蒲。

在端午节前几天,人们会把菖蒲挂在门前、柱子上、屋檐四周,以驱邪、辟邪、消除灾害。

炎炎夏日,菖蒲的清香四溢,能起到清凉、驱虫、消毒等作用,也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浓浓的道家意味。

四、贴符咒端午节信仰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贴符咒,也叫贴“五行符”。

这个习俗源于中国人相信在特定的日子,通过祭祀和贴符咒,可以驱除邪魔和疫病,保佑家宅平安和健康。

端午节当然也不例外。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贴五行符或辟邪符,以求神灵保佑子孙平安健康,家庭和睦。

五、穿香囊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常常会穿香囊。

香囊是在布袋中放入龙船、粽子、金银符箓等吉祥物的香草袋子。

人们穿着香囊约定时刻,根据传统习俗,将香囊扔进河里,祈求诸神保佑安平,风调雨顺,物华天宝,国运昌盛。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从缅怀屈原到祈求神灵保佑,传统习俗内涵深邃。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可考究,也是有很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扎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具体的包扎和馅料因地域和习俗而有所不同,各地有豆沙、红枣、肉、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久远,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忙着包粽子,一家人一起团结合作,亲手包制美味的粽子,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伤及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撒下米粽以引鱼虾吃掉米粽而保护屈原。

后来,人们慢慢将划船寻找屈原的活动发展成了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赛龙舟时,船上划手协调配合,使船稳而行进迅速,又有人敲击鼓声以配合。

这场激烈有趣的比赛,吸引了无数民众的观看和参与,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挂艾草和蒿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和蒿草。

根据传统,人们将艾草系成一束,挂在门上或者屋檐下,以驱邪避邪。

艾草和蒿草有消阴毒、驱邪辟瘟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使用,有保平安、祈福的寓意。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香囊一般为布制,里面填充着花草、香料等,然后佩戴在身上。

这一习俗源自古代的驱邪避魔的方法,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平安,避邪祈福。

现代人们也常将香囊作为一种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祭祖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进行祭祖活动。

这是一种传统仪式,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庄严的祭坛上,向祖先们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整个家族平安、幸福。

祭祖是一种弘扬家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和敬意。

以上只是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地区和家庭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1、吃粽子提到端午节,信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不管是豆沙粽,还是肉粽,每一种口味都深得大家的宠爱。

2、赛龙舟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组织划龙舟竞赛,参赛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划龙舟,动作整齐划一,也会吸引许多人前来观看。

3、悬挂菖蒲、艾叶端午节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在房檐或者窗户上挂上菖蒲或者艾叶,有辟邪的寓意。

4、佩戴香包端午节时,许多人会佩戴香包,香包或是用五彩丝线缠成的,或是用布拼接成的,有祈求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之意。

年轻年女获赠香包还可以表达爱意。

5、饮雄黄酒许多地方流行在端午节的时候喝雄黄酒,雄黄酒与驱虫的作用,还有辟邪的寓意。

6、游百病是部分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通过巡游而消退疾病的一种节日行为,男女老少白天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晚上在回来洗个澡,可以祛除百病,以后健健康康的。

7、拴五色丝线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会佩戴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链,不仅好看,还有辟邪的寓意。

端午节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节日。

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在历史进展演化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喧闹喜庆。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下面是小编推荐的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大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传统习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各种名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各有各的特色,今儿给大家给具体介绍个~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有佩戴饰物的习俗。

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

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

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经典的饰物有豆娘,艾虎。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
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五毒,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

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

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
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

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

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

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
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

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

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此外还有游船式竞渡、夜龙舟、旱龙舟等。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跳钟馗
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此外还有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

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

(《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

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旁、田埂等处。

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此外端午节还有射箭之戏、打马球?马戏、抢鸭活动等习俗。

北京有游天坛风俗、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等等。

————————来自端午礼品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