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
3.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质量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质量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千克和克。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简单质量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千克和克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质量计量和计算的道具或工具。
4. 生活实际的案例或图片。
【导入】(简洁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新课导入】1. 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
2. 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示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千克和克。
【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的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生活应用】1. 出示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联系千克和克解决质量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及应用。
2.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质量问题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的课后练习。
2.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质量问题,下节课分享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买水果、蔬菜时,商家是如何称重的吗?”2. 新课导入: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装物比赛。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1)装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东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
(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 克、千克的认识(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能够关心我们明白物品的质量。
(2)学情分析学生差不多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究、独立摸索、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味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爱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欢乐。
(3)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明白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定能力;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明白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难点: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形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如此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依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要紧采纳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如此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千克、克的认识》的教案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数学三年级千克和克教案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是我们衡量物体重量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千克和克的教学也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一份数学三年级千克和克教案,便于老师在授课中更好地教授这两个单元。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区别。
2.学会用千克和克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其相关的问题。
3.能使用千克和克编写数学计算题,并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内容1.认识千克和克。
(1)引入“重量”的概念。
(2)通过图片、实物、数字等多种途径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3)以购物为例子,讲解千克和克的使用。
2.探究千克和克的计量方法。
(1)设计实验,让学生用天平衡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2)计算、比较、讨论所测数据,并总结计量方法。
3.运用千克和克计算题目(1)小组合作,编写一些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的问题。
(2)分享问题,并尝试解决所设计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学会将数字与实物联系起来,拓宽数学思维。
2.学生掌握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的技能。
3.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千克和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信息引入法,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联想学习法,将千克和克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估1.向学生介绍考试的方式以及考试的内容。
2.发放练习卷,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保持纪律。
3.评估对象分为两类:学生个人能力的评价和学生解题的评价。
4.考试内容包括千克和克的概念、比较、计量方法、应用题等内容。
六、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千克和克的场合。
2.学生可以参加有关计量单位和重量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拓展学习范围。
3.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更多关于计量单位的知识,例如“升”、“米”等。
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千克和克教案的具体内容,通过本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千克和克时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
三年级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单元克、千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四、课前准备:天平、台称、2分硬币、2袋分别重500克的盐、一些实物如苹果、几粒花生、扣子、鸡蛋等。
五、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绍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图片做简要介绍2.认识克。
2024年小学数学教案:克与千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
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 )一杯牛奶重300( )
一个西红柿重250( )一个鸭蛋约重60( )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增加一个4千克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3、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它们的重量呢?2.学习千克和克的概念(1)讲解千克和克的定义: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用来计量较重的物品,克是质量的单位,用来计量较轻的物品。
(2)举例说明千克和克的使用场景,如:1千克等于1公斤,1克等于1毫克。
3.学习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1)讲解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
(2)讲解换算方法:将千克换算成克,只需将千克数值乘以1000;将克换算成千克,只需将克数值除以1000。
4.练习换算(1)教师出题,学生独立完成,如:1千克等于多少克?10克等于多少千克?(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2千克是多少克?500克是多少千克?5.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用千克和克来计量教室中的物品?(2)每组派代表进行操作,用千克和克计量指定的物品。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记录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和克进行实际物品的计量和换算,理解并运用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你们猜猜这个苹果有多重?”(2)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回答“50克”或“100克”等。
(3)教师活动:告诉学生准确重量,并引入“克”的概念。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篇一: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日常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
(板书:克和千克)学生纷纷回答从图中所了解到的各种数据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画中初步感知有关克与千克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
(1)出示2分硬币,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2)出示1袋1千克的盐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3)出示2袋500克的砂糖,让每位学生掂一掂。
让学生明确1枚2分硬币约重1克;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师小结出:1千克=1000克2、认识常见的秤(1)师出示实物秤: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2)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提问题。
(3)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也可以用“g”来表示。
(4)老师演示怎样用秤称物品的重量。
1、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有多重。
2、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的盐有多重。
3、学生掂一掂2袋500克的砂糖有多重。
4、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1克或约1千克的物品5、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秤,6、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7、生观察了图画后提问题。
8、学生选择合适的秤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多重。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1克、一千克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一千克的观念。
2、通过说一说、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和质量观念。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3、师小结。
1、生独立完成教材88页第一题。
2、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3、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中实际的生活当中。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克和千克克、千克是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1000g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在掂一掂的过程中,对能够基本说出物体重量的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2、在称一称过程中,对能够正确的使用秤来准确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同学奖励五角星;3、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能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比较物体质量大小、行质量换算等。
举例解释:
-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差异,强调1千克是1000克的概念。
-演示使用天平的正确方法,如如何放置物体、如何调整平衡等,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技能。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克和千克的认识》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量感和度量意识,培养精确测量和估量的技能。
3.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学会从测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判断。
-设计实际情景题,如比较两个水果的质量,计算一包糖果的总质量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质量的抽象概念,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
-在进行质量换算时,正确应用换算关系,避免混淆。
-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读取天平的测量结果,特别是小数点的使用。
举例解释: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让学生触摸、比较不同质量的物体,帮助他们形成对质量的具体感知。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使用天平测量物品质量时,有些同学对如何读取数值感到困惑,尤其是小数点的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个别指导,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天平的刻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分享讨论成果时,有些同学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课堂展示和分享环节,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倾听和总结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约2分左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1. 对于质量单位的实际感知。
2. 质量单位的抽象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介绍克和千克。
(二) 新课讲解1. 概念介绍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来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
例如,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一袋大米约重10千克等。
2. 实际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拿一些物体,如100克的苹果,500克的书等,感受这些重量,以帮助他们对克和千克有更直观的理解。
3. 单位转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并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三) 练习巩固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和单位转换的练习。
2. 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家里的日常用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的问题。
七、教学建议:在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换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
2.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3.学会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2.难点:千克和克的换算,实际计量中千克和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吗?(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物品的重量?2.探究千克和克的概念(1)展示1千克和1克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感受它们的重量。
(2)提问:你们觉得1千克和1克哪个更重?为什么?3.学习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展示千克和克的换算表,让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计量结果,验证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5.换算练习(1)出示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你们在换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6.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计量问题,用千克和克进行解答。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复习千克和克的概念,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观察生活中的计量问题,用千克和克进行解答。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让学生建立了千克和克的概念,理解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2.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在换算练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换算方法,提高了计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苏教版教案:千克和克(认识千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
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质量与重量》,第一节《千克和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砝码、水果、蔬菜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重量不同的物品,并尝试用千克和克描述它们的重量。
2. 概念讲解:通过电子秤演示,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以水果、蔬菜等实物为例,讲解如何用千克和克描述它们的重量,并演示换算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称重,并用千克和克表示重量,然后互相检验答案。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水果、蔬菜的总价,估算家庭食材的重量等。
六、板书设计1. 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实例演示:水果、蔬菜的重量及换算。
3. 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计算购买水果、蔬菜的总价,用千克和克表示重量。
2. 估算家庭食材的重量,用千克和克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换算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质量单位,如吨、磅等,并探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里的物品作为载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重量不同的物品。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1 千克和1 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建立1 千克和1 克的质量观念。
2. 理解1 千克=1000 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呈现超市购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 新课呈现(1)认识千克①出示1 袋10 千克的大米,让学生拎一拎,感受10 千克的质量。
②讲解“千克”可以用“kg”表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③让学生找一找周围有哪些物品重1 千克,并用手掂一掂,感受1 千克的质量。
(2)认识克①出示1 枚2 分硬币,告诉学生它的质量大约是1 克。
②讲解“克”可以用“g”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③让学生找一找周围有哪些物品重1 克,并用手掂一掂,感受1 克的质量。
(3)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①出示1 千克的盐,往台秤上放1 袋盐,使指针指向1 千克,讲解1 千克=1000 克。
②让学生掂一掂1 千克的盐,感受1 千克和1 克的质量区别。
3. 练习巩固(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2)让学生估一估周围物品的质量,并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找一找以千克和克为单位的商品,并记录下它们的质量。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千克和克的质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质量单位。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准确地估计物品的质量。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克与千克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1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一个系统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
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
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
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1、认识秤。
提问: __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
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
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
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
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
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
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
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
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
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
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
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