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
企业漂绿的“同构”行为
企业漂绿的“同构”行为作者:黄溶冰谢晓君周卉芬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11期摘要在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中,“漂绿”是与“真绿”相对立的一类伪社会责任行为。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府环境监管的加强,漂绿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适应性学习,漂绿现象频发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不和谐”音符。
制度理论认为,制度因素让组织为服从体制力量而在结构和表现上更相似。
本文对企业漂绿中的群体行为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基于制度理论分析了企业漂绿的同构机制,并利用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漂绿行为明显受到地区内近邻企业做法的影响,证实了“乐队花车”效应的存在。
基于产权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地区同构行为更加显著,表明国有企业更倾向通过漂绿的制度同形而获得正当性。
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漂绿同构并未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但相似性增强了企业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风险承担能力,这为制度理论中关于“组织同构通常是为了获得正当性而不是高效率”的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漂绿行为的地源性特征,其政策启示在于:漂绿问题的治理需要中央政府在制度安排上以法律形式对企业环境报告予以强制规范、统一披露形式与内容,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可信性与可比性。
需要强化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督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增大环境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打破企业利用漂绿同构获得社会认可的合法性基础;同时也要发挥大型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真绿”的示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漂绿;同构行为;环境信息披露;乐队花车效应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20)11-0139-12DOI:10.12062/cpre.20200320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关于绿色市场和绿色管理的学术文献日渐丰富,漂绿被认为是一种形式上适应而实质上对抗的社会责任响应方式[1]。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多层级协同治理路径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多层级协同治理路径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其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需要采取多层级协同治理的方式来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各个层级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主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财政支持,用于生态修复、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等项目。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严格的执法,确保企业和个人遵守环保法规,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水平。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绿色发展,形成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环保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促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它们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参与环境监督和保护工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环保咨询和建议。
生态文明理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生态文明理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并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
生态文明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生态文明理念对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过去,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下,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开采和利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然而,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兴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企业开始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例如,许多工厂引入了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同时,新兴的环保产业如可再生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等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农业领域,生态文明理念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还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而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下,生态农业逐渐兴起。
生态农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实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拓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生态文明理念对社会的消费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物质的丰富和消费的数量,而忽视了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如今,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下,绿色消费观念逐渐普及。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加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原材料的来源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程度。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绿色食品、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促使企业加大环保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推动了整个社会向更加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公共政策制定。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综合考虑的范畴。
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责任情况
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责任情况1.引言1.1 概述概述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相关工作的责任情况,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提升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推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的强化,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幸福指数。
然而,尽管在相关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安全生产中仍存在一些事故隐患排查不彻底、安全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等困境;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污染治理难度大、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对策。
首先,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安全生产责任的履行和执行力度。
其次,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能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努力推动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只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我们才能创造出安全、绿色、和谐的美好生活环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分析条目,以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情况。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亲环境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亲环境行为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的健康息息相关。
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亲环境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环境行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对环境有益、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破坏的行为。
它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小的垃圾分类,到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再到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亲环境行为的体现。
比如,在家庭中,我们可以节约用水用电。
随手关闭水龙头,避免长流水;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在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选择购买那些环保标志的产品,支持那些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出行方面,亲环境行为也有多种表现。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而且,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这也为人们践行亲环境行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此外,垃圾分类也是亲环境行为的重要一环。
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不仅能够减少垃圾的总量,还能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社区,还设置了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并配备了志愿者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亲环境行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当下对环境的直接保护,更在于对未来的长远影响。
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我们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同时,亲环境行为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环保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而且,企业通过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要推动亲环境行为的广泛普及,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规范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规范相关的工作和行为。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政府与企业行为、个人生活等方面探讨如何规范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制定、完善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该加大立法力度,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严格执法,对环境破坏者进行惩罚。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生态生产活动的监管,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行为规范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加强对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环保意识。
三、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为了规范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鼓励人们采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动绿色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工作。
同时,也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提高生产方式的效率和环保性。
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环保技术和经验的跨国传播,实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
综上所述,规范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政府与企业行为,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主体和责任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主体和责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明确关键主体和责任至关重要。
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政府拥有制定政策、规划战略和调配资源的权力,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宏观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社会经济活动,确保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
例如,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资源节约法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政府制定长远的生态发展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比如,划定生态保护区、确定减排指标等,引导社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再者,政府还通过财政政策和投资来推动生态项目的实施。
投入资金用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开发等,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环保责任,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另一方面,企业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开发和应用环保技术和产品。
例如,研发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等,不仅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也为社会带来环境效益。
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环保组织、公益机构等社会组织能够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
它们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社会组织还能够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生态责任。
通过组织调研、发布报告等方式,曝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推动问题的解决。
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和最终受益者。
每个人都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生态文明论(十一)
和 作用
企业 涉及 的范 围十分 广泛 ,包括 从事 生产 、经 营 、运输 以及服 务性 活动 的各种经 济单位 。本 节所 说 的主要指从事生产 活动的企业。
明。反 之 ,如 果
个企业 的产 品质次价 高 ,服 务恶
会 向环 境 排 放 相 当 数 量 的 污 染 物 。 因 此 ,企 业 在 向
社 会提 供产 品、 为社 会 创造财 富的 同时 ,也 消耗 了
、
企 业 行 为 在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中的 地 位
自然界 的资源 ,对 生态环 境造成 破坏和 污染 。如果 企业行 为与 资源 、环境 的关系处 理得 好 ,就会 有利
:
薯 2 0 年 08
9 期
河 北 企业 产 品的消费 者甚至 政府 ,都 是 它的行 为对象 ,当主体 行 为不 当时 ,就 会使对 象受 到侵 害 ,从而 不 同程 度地 影响社 会 的生
态文明。
要进 行全 面改造 ,增加 新设 备、新 技术 、新工 艺 ,
民政 府 要 求 企 业 限期 治 理 ,如 期 满 未 完成 治 理 任 务 ,可责 令其 关 、停 、并 、转 ;停 业关 闭 ,对 那些 污 染严 重而又 无法治理 的企 业 ,可 由政府 下令停 业 关 闭。 l 9年 国务院就 下令关 闭了小造纸 、小 制革、 6 9
小 化 工 、 小炼 焦 、小炼 硫 等 l 种 行 业 的 小企 业 ,以利 5 于 淮 河 、太 湖 等 水域 的污 染 治 理 。
劣 ,使 消 费 者 不 满 意 ,造 成 资 源 和 时 间 上 的 浪 费 ,
推进全国性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
推进全国性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推进全国性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
首先,我们要坚决打击各种污染行为。
污染源头的根本是各企业,如果我们能够加强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那么污染问题就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因此,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打击,例如:罚款、关闭企业或撤销企业执照等等。
其次,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对于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确保企业不断提高环保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和要求。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法规制定来推进全国性生态文明建设。
制定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法规和政策,推行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建立生态文明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环境保护专题讲座、环保公益广告等等,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从而鼓励企业加强环保措施的实施。
最后,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让企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地保护环境。
除了政府加强监管和制定法规之外,企业更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要注意环保问题,减少污染排放,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尽力保护环境。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政府、企业和全社会一起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促进全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推进全国性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尤为重要。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是污染的主要源头。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它如何约束企业行为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它如何约束企业行为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未来,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法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它又是如何约束企业行为的呢?生态环境保护法,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涵盖了对大气、水、土壤、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各类生态环境要素的保护,以及对各种污染排放、资源开发利用等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生态环境保护法对于企业行为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企业的环境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这包括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等。
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处理和排放,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法对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企业上马新项目之前,必须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
只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才能开工建设。
这就从源头上控制了企业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
再者,生态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环保人员,负责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要制定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法还对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做出了规定。
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
生态文明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
生态文明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一、引言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更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本文将分别探讨生态文明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作用。
二、生态文明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 创造清洁环境,提升企业形象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强调生态文明与环保有着密切的联系。
企业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必须保护环境。
通过推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可为企业创造清洁环境,提升企业形象,进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2. 激发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生态文明的倡导者认为,要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企业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致力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
3. 倡导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生态文明倡导可持续发展,即为了满足当代需要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企业发展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
只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目标,才能保障企业持久、稳定、和谐的发展。
4. 倡导品牌责任,推动品牌发展品牌责任是企业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要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就必须做好品牌责任。
各企业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品牌责任制度,加快企业品牌的发展,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推动品牌发展。
5.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增加企业社会影响力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以企业责任为抓手,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将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更多的人参与环保运动,推动生态文明、环保事业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1.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生态文明的倡导者认为,在环保保护事业方面投入资源可以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生产力,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环保事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产生巨大的收益,也可以大大减少灾害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安全水平。
2. 倡导节俭环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文明正是鼓励人们尽量减少浪费,推行节俭环保。
企业应切实履行生态责任
所谓企业生态责任,是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应承担的责任。企业承担生态责任,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生态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也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它是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另外,生态文明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反对对自然进行粗暴掠夺,倡导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履行生态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企业履行生态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树立生态型发展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企业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抛弃从“经济人”的角度理解企业的狭隘责任观,实现从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转变。企业要培植自身的生态型经营理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和污染治理的责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由传统企业责任观向“社会人”责任观的转变,构建崇尚生态文明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文明视阈中的企业公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济可能性 , 需要 由政府 代表公 众和后 代人 的利 益 , 又 对私 人利 益的 无限膨 胀加 以约 束 。
活动的细胞 。 在生产活动 中必然要与 自然界发生密 切关系。企业在利用 自 、 然 改造 自然的同时, 要对 自 然环 境造 成 的损 害进 行弥 补 和修 复 , 以保 证 人与 资 源环 境 的和谐 , 这是 生态 文 明伦 理观 的体 现 。环 境 资源作 为 当代人 和后 代人共 同享有 的资产 , 何 主 任 体都无权肆意利用和滥加破坏 。企业对环境 、 资源
生 态文 明视 阈 中的企业 公 民
张 云
( 北经贸 大学 经济研 究所 , 河 河北 石家庄 00 9 ) 5 0 1
摘
要: 企业要 像 公 民个人 那样 承 担社 会 责 任 . 企 业环境 责 任 的 履行 是 生 态文 明 的微 观基 而
础 。企业公 民肩 负的环境 责任 兼具 道德 责任和 法律 责任 双重属 性 , 积极 责任 与消极 责任 的统 一。 是 利益驱 动可 以解释 市场 经济制 度 下企业公 民的 生存悖论 。企业 利润 与环保 责 任 相统 一 的可 能性 ,
一
、
企 业 公 民的 内涵 及 其 环境 责任
“ 企业 公 民 ”C p rt Ct e si) 2 ( ooae iznhp 是 0世 纪末 i
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 争做好的“ 企业公 民” 已 , 形成一种声势浩大 的国际潮流和舆论力量 。20 03 年, 全球 C O 聚首 的世 界 经 济论 坛 认 为 。 业 对 环 E 企 境 的责 任是 企业 公 民的重 要方 面 。 括 维护 环 境 质 包
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引言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1. 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文明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明。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日益严重。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将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只有实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支撑起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
2. 经济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经济建设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保障当前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损害未来的生存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3. 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需要相互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优秀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如水资源、土壤、气候等;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条件,如投入资金加强环境治理、采用清洁能源等。
因此,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三、如何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平衡1.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平衡的首要任务。
这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并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确保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平衡。
2. 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平衡的重要手段。
清洁能源是指具有低碳排放、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
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不可否认的是,过度开发与滥用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建设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文明。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它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的作用不容忽视。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重视环保产品和绿色生活方式。
而这种需求的增加,就会促使生产者转变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从而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市场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激发创新活力。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这些创新往往会促进生产方式的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还可以通过监管和惩罚机制来约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行为。
通过设立环保税、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等方式,可以惩罚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从而使其转变发展方式,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市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市场本身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由于环境成本通常难以量化,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往往忽视环境效益,而只关注经济效益。
这就会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加剧。
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市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障碍。
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由于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要求,大肆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平衡。
如何落实生态文明责任
如何落实生态文明责任生态文明责任不仅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在当今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生态文明责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落实生态文明责任。
一、政府的责任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在落实生态文明责任中,政府责任重大。
政府要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环境污染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企业的责任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要落实生态文明责任,必须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企业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环境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企业要积极推进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努力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社会责任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居民的责任居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生态文明责任。
居民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发挥自己的环保作用,从生活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此外,居民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传递生态文明价值观。
四、教育的责任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教育体系可以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教育部门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绿色生活,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培养他们能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
综上所述,落实生态文明责任是一个全社会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和教育部门共同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而稳定的过程,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好而健康的环境。
如何提升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如何提升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企业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性不高。
那么,如何提升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呢?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
许多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理念。
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多种渠道,如举办讲座、培训、发布宣传资料等,向企业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目标和方法。
让企业明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实际案例,向企业展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的提升,从而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
完善政策法规,为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政策法规应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让企业清楚知道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标准,对达到标准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对违规企业则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简化相关审批流程,减少企业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
建立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奖励形式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如奖金、项目资助等,也可以包括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等。
此外,还可以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等方面,给予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一定的优先权,以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帮助企业降低参与成本。
生态文明建设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帮助企业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降低环保成本。
例如,建立环保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设立环保产业基金,为企业的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组织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形式,促进企业之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参与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参与呢?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不仅仅是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还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
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承担着制定政策、规划战略、监管执法等重要职责。
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规划生态保护区域,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方面,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生产经营方式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需要积极转型升级,采用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例如,一些企业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投资生态修复项目,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社会组织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推动者。
各类环保组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督,推动其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
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广泛的参与者。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例如,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实行垃圾分类,节约水电资源,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汇集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参与环保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等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主体参与中,各主体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社会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哪些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究竟需要哪些社会力量的积极投入呢?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对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具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应当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比如,在制造业中,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在能源领域,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并接受社会监督。
只有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才能从源头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环保类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专业性和号召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它们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河流湖泊的保护等。
此外,社会组织还能够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督,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方案。
科研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技术支撑的作用。
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他们致力于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方法,如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
同时,科研机构还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和规划。
教育机构在培养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学校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
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加强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更多的环保专业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广大公众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每个人都应当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o.8总第20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4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行为冯常生(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企业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提高企业环境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等。
[关键词]生态文明;企业行为;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8-0176-03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的关系。
作为现代国民经济的细胞和现代社会基础单位的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对企业行为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行为研究综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来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用最小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企业行为中什么样的行为合理呢?孙祈祥在《中国企业行为分析》中认为,企业行为合理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从微观标准来说,企业的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发展;从宏观标准来说,企业行为要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
王忠武(2003)认为,企业行为必须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
如果企业利用资源不当,就会浪费资源甚至造成物种灭绝;若排放过度,则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及损害公众利益。
在企业行为中如何做到行为合理性呢?陈柳钦(2000)指出,我国企业行为要实现合理性的选择,必须转变单一的经济目标为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复合目标,确立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绿色营销的经营理念,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观念。
刘佳(2005)认为,企业在实行经济利益时必须把自身的行为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清洁生产,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来引导企业行为。
牛桂敏(2006)则认为,传统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生态缺陷,因而要从创新观、创新模式等方面,真正实现由效益型向生态型的转化,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使技术创新能够真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企业行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一,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企业作为我国的主要生产者,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上是最大的。
其中,工业收稿日期:2012-04-12作者简介:冯常生,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河南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112400450320)、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模式研究”(2012B146)的部分成果。
671和交通运输产业的污染,占全国总污染的70%以上,同时工业又是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消耗大户。
我国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巨大,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特点,造成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阻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节能减排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其二,创造社会财富的核心。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把许多资源和能源转变为现代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社会和消费者大量的消费品,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居功至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实践证明,哪个地区中小企业的效益好,那里的经济就繁荣,财政收入就高,群众的负担就轻。
我国GDP值的不断增加,离不开企业的生产活动,各类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三,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在生态环境差的地方,污染都非常严重,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空气质量急剧下降。
《中国企业公民报告》蓝皮书指出,目前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污染比重高达70%。
其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特别是造纸、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采掘、纺织等7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4/5。
因而,企业在环境污染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企业有责任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效益,使自己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企业行为现状分析第一,偏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双重性。
在作为经济人的时候,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遵循经济学中成本和收益的原则,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会考虑所产生的各种废物排放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
即使有所考虑,但只要这种污染排放引起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小于其利用和污染处理的成本,那么这些企业就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只有企业的这种污染成本已经等于或高于它处理污染的成本,以及迫于在各方作用力即技术推动力、政府主导力、需求拉动力和竞争驱动力下,企业才会有效的转变企业行为。
第二,粗放型生产方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大投入、高产出、低效益、大污染的发展道路,消耗大量的资源和原材料,以资源型为主,生产技术落后,忽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向周围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及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所生产的产品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
同时,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料进行合理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
但是,目前来看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还在大行其道。
第三,环保意识薄弱。
对企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市场观,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曲格平先生曾说:“中国在环境保护上最大的障碍是全民的环境意识还不够高”。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形式或有不同,但其结果都是漠视生态环境。
如有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为了降低环保设备运转费用和经营成本,甚至闲置已经兴建起来的环保设施,将环保设施作为额外的成本负担;又如,有些地方为了追求总产值,把对环保设施的投资作为拉动GDP增长的抓手,不断重复投资环保设施。
但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这些高投入建成的环保设施,其有效利用率低的可怜,只能沦为某些人彰显政绩的道具。
第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环境管理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在协调企业和社会利益之间具有重要作用。
在环境管理中,企业除了需要资金上的保障,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来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
但是,我国的环境立法明显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在环保立法上存在立法不严、有法难依等问题,制定的大多数政策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老政策与新的经济体制发生冲突,使得政策的效力大大减弱,导致政府保障作用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无法从宏观上调控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四、企业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保护型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改变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性的传统经济,防止把资源不断变成污染物和废弃物并大量地排放到社会中,抑制单纯的数771量型增长的局面出现,防止环境污染程度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的循环经济,能够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消除和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企业是工业的主体。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发展清洁生产,从只注重经济的片面发展转移到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上来,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企业要抓住科学发展的机会,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思想上要对清洁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与清洁生产有关的知识,以预防污染为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水平,从源头治理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重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制定适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保障制度。
(二)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保障。
很多企业在生产流程和技术水平方面比较落后,制约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产品物耗过高,污染物大量排放。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反哺生态文明建设,将企业利益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利益与生态效益共赢发展。
企业内部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探索新资源、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缓解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要有长远的发展思路,构建起资源利用、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构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开发高效节能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企业绝大多数资源的可再生性、高效性以及生态无害性。
二是要以生态文明的观念迅速渗透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加强科研力度,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合作,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走出一条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要加快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技术密集的行业,最大限度地研究开发并应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使技术应用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点,从而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三)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提高企业环境责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尤以企业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