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后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

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几点护理要点介绍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而当猝死发生后4分钟大脑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但是在我国掌握心肺复苏的人群仅占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心肺复苏这一词,接下来就让我来带大家了解下关于心肺复苏的知识吧。

一、什么是心肺复苏?虽然大家都听说过心肺复苏,但是什么是心肺复苏,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

心肺复苏(CPR)是最基本的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生命的方法,通过徒手、应用辅助设备及药物来维持人工循环、呼吸和纠正心律失常。

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心肺复苏术呢,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见于猝死的情况,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

②患者突发了心脏病,心脏与呼吸骤停,这就需要通过心肺复苏的方式进行抢救。

③呼吸骤停: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

前者见于呼吸中枢,如脑卒中、脑外伤、中毒和严重缺氧等。

后者主要为弱水各种原因的呼吸道阻塞右梗塞。

二、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及操作技术现场救护员首先对患者有无反应、意识和呼吸做出基本判断。

只要发现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立即向急救系统求救后开始CPR。

1.识别判断(1)判断意识:现场救护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其有无损伤和反应,判断成人意识可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你怎么了?”判断婴儿意识可用手指轻弹或拍其足底。

患者无动作或应声,即判断为无意识。

(2)判断呼吸:如患者无意识,应立即检查患者有无呼吸。

如果患者为俯卧位,先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再检查呼吸。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用“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

(3)呼叫、求救: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应立即高声呼叫:“快来人呀,有人晕倒了!”“有会救护的请帮忙”。

赶紧拨打120,在拨通急救电话后,要清楚地回答接线员的询问,并进行简要说明。

2.心肺复苏体位如果救护员判断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将患者置于心肺复苏体位。

心肺复苏后各项指标要求

心肺复苏后各项指标要求

心肺复苏后各项指标要求
1. 呼吸道通畅,在进行心肺复苏后,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
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检查气道是否受阻,是否有呼吸困难等情况。

2. 呼吸频率和质量,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质量,包括每分钟
呼吸次数、呼吸深度和是否有异常呼吸模式等。

3. 心率和心律,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通常通过心电图监测。

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心律应该规则而有力。

4. 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正常成
年人的血压范围通常是90/60 mmHg到120/80 mmHg。

5. 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通常通过脉搏氧饱和
度测量仪来进行监测。

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

6. 意识状态,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清醒、
反应迟钝或意识丧失等情况。

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在心肺复苏后,持续监测这些指标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同时,这些指标也是评估心肺复苏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抢救和治疗效果。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技巧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技巧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技巧在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的护理过程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恢复室准备:- 心肺复苏术后的病人需要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继续监测和护理。

- 确保恢复室设备完好并妥善准备。

包括呼吸机、监测仪器、氧气供应等设备。

2. 观察病情:-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 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疼痛程度和其他不适症状。

- 定期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观察结果,以便评估病人的恢复情况。

3. 呼吸管理:- 心肺复苏术后的病人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来维持正常呼吸。

- 确保呼吸机设置正确,并定期监测呼吸参数。

- 注意观察病人的氧饱和度,必要时提供氧气补充。

4. 疼痛管理:- 心肺复苏术后的病人可能会有手术相关的疼痛。

- 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 定期评估疼痛效果,并调整镇痛药物剂量。

5. 导管和引流管理:- 根据需要,保持导管通畅并进行适当的固定。

- 监测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及时更换引流袋。

6. 液体管理:- 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

- 调整液体输注速率和种类,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临床情况。

7. 早期活动:- 心肺复苏术后病人应尽早进行适度的活动。

- 帮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 监测病人的反应和耐受力,避免过度劳累。

8. 家属教育:- 向病人的家属提供必要的护理指导和信息。

- 讲解护理计划、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并发症。

- 鼓励家属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这些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提供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的综合护理,并促进其早期康复。

在实施过程中,护士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同时,与团队成员和病人的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整个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查房

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查房
心血管状况如何? 前负荷如何? 是否应该扩容? 心脏收缩功能如何? 是否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肺水肿?
PICCO的护理
1、所有相关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2、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及动脉插管,防止导管脱出。 3、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有无液体渗出,每周两次换药,先用酒精擦拭 三遍,待干后碘伏擦拭三遍。 4、生理盐水连接测压装置,应用加压输液袋,压力为300mmHg,以3ml/ h的速度维持中心静脉及动脉插管的管路通畅。 5、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压力装置96小时更换。 6、除抢救等紧急情况外,中心静脉不允许输入任何血制品。
病情观察
5月11号 患者浅昏迷状态,呼吸 机辅助呼吸,持续冰帽 应用,无抽搐。双侧瞳 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m m,对光反射迟钝。 5月12号 患者浅昏迷状态,呼 吸机辅助呼吸,持续 冰帽应用,无抽搐。 双侧瞳孔等大正圆, 直径约3mm,对光反 射迟钝。 患者白细胞显著升高 ,改用美罗培南抗感 染治疗。 5月15日 患者家属要求出院。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主要的护理问题
1、自理缺陷:与意识障碍,自理能力丧失有 关 2、潜在并发症:心跳呼吸再度停止、酸碱平 衡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被迫体位 有关 4、营养失调:与机体需要量,疾病消耗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准确记 录。经常呼唤、刺激患者,以了解患者意识情况,判断昏迷程度。如有 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及时抽血查电解质,血气分析。如患者呼吸急促、大汗、 二氧化碳潴留等酸中毒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预防和治疗酸碱平衡紊 乱。 (3)给予床头抬高30°,以减轻脑水肿;持续冰帽应用,给予脑保护 ,注意保暖。 (4)间断翻身、叩背、皮肤护理。持续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 (5)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三次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 (6).每日三次会阴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每小时观察尿量及颜色 2、呼吸道护理 (1)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正确使用呼吸机,识别呼吸机报警,及时 排除故障。 (2)及时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医 生操 作 时要 求技 术娴 熟 、准 确 外 ,术后 应加 强 胸骨 后 疼 痛 、体温 等 的观察 ,必 要 时摄胸 片 、CT、B超 等检查 ,以助诊 断 。本组 患 者均 未 出现此 并 发症 。 2.4 出院指导
合理 安 排休 息 ,生 活有 规律 ,勿 受 累 及受 凉 ,过 度 劳累 可 增加 肝脏 负担 ,加 重病 情 。避 免做 增加 腹压 的 动作 ,如大 笑 、剧 咳 、用力 屏 气 、弯腰 提重 物 等 ,保持 大 便通 畅 。饮食 以无 渣饮 食 为 主 ,避免 坚 硬及 辛 辣刺 激 性 食物 。定期 门诊 复查 ,出 院后 每 2-4周 复查 肝 功能 、腹 水 情况 ,必 要 时行 胃镜 复 查 ,以预 防 再 出血 等并 发 症 的发 生 。 3 小结
参 考 文 献 1 程 留芳 ,令狐 思 强 ,王 志强 ,等 .快速 多环食 管静 脉 曲张结 扎 术并
早期 再发 大 出血 [J】.中华 消化 内镜 杂 志 ,1999,l:20~21. 2 雷巧玲 ,黄 裕新 .食 管静 脉 曲张套 扎后 早期 再 出血 的诱 因及 护理
[J】.中华 护理 杂 志 ,2001,36(1):42~43. 3 黄 晓 专.上 消化道 出血 急救 护理 中注 意的 问题 fJ1.右 江 民族 医 学
院 学报 ,1999,21(2】:353. 4 万秀 兰 ,谭翠 云 ,曾风 屏 ,等.肝 硬化 合 并食 管静 脉 曲张破 裂 出血
急诊 内镜 套 扎 术 的 护 理 [J].岭 南 急诊 医 学 杂 志 ,2005,l0(2):
148-149.
(责任 编 辑 :何 瑛 )
p P

食 管静 脉 曲张 破 裂 出血 是 肝 硬 化 门脉 高 压 症 常 见及 严 重 的 并 发症 ,EVL具 有 创 伤小 、效 果 确实 等优 点 ,不仅 是 预 防 出血 的手 段 ,也 是 紧急 止血 的重 要措 施 ,且与 精心 护理 密不 可分 。只要 认真 细致 地 做好 术 前准 备 ,术 中密 切配 合 ,术后 严 密 观察 病情 变 化 ,有 效地 进 行各 项 保护 性 护理 措施 ,可 以达 到防 止并 发症 的发 生 以及 达到 止血 的 目的 。

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一、概述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的抢救措施,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

成功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仍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2. 心电监护(1)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2)根据心电图变化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3. 呼吸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维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2)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给予呼吸支持,如呼吸机辅助通气。

4. 静脉输液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静脉输液方案,保持电解质平衡。

(2)注意输液速度,避免液体过量或不足。

(3)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量供应,促进康复。

5. 管道护理(1)定期观察各种管道,如静脉输液管、气管插管、尿管等,确保管道通畅。

(2)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 脑复苏护理(1)降低颅内压:通过头部抬高、脱水治疗、控制血压等措施降低颅内压。

(2)维持脑灌注:保证脑组织足够的血液供应,维持脑代谢。

(3)控制体温: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控制体温,以32℃为宜。

7. 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8.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安慰和支持。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三、总结心肺复苏术后专科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简介心肺复苏(CPR)是指在发生心跳骤停时,通过人工手段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一种紧急处理方法。

在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措施,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持续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生命状态和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确保通畅的气道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气道需要保持通畅,以确保正常的呼吸功能。

护士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情况,防止气道堵塞。

若患者存在气道分泌物过多或阻塞,护士应及时清理,以促进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

3. 维持液体平衡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液体丢失和体液紊乱的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给予液体补充,以维持液体平衡。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体重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

4. 防止感染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物品等,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此外,护士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伤口或导管插入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促进康复心肺复苏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康复措施,以加速恢复。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步行等活动;•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和抑郁。

6. 定期复查心肺复苏后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应协助患者安排相关的检查和复查工作,并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心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命体征的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气道通畅、维持液体平衡、防止感染、促进康复和定期复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心肺复苏后的目标体温管理PPT课件

心肺复苏后的目标体温管理PPT课件
03 改善预后
及时有效的复苏后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 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目标体温管理概念及意义
目标体温管理定义
目标体温管理(TTM)是指在心肺复苏后,通过控制患 者的体温来达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和预后的目的。
它是一种集束化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性降温、维持特定 体温以及复温三个阶段。
维持适宜体温对复苏后患者影响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施救者和患者处于安全环境 中。
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心 跳和呼吸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复苏后治疗重要性
01 维持生命体征
复苏后,患者需要继续接受密切监测和治疗,以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02 防止并发症
复苏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部损伤、 心律失常等,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02 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心肺复苏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02 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目标 体温管理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目前系统对部分特殊患者群体的适用性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和参数设置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少数医护人员对设备操作不熟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 和指导。
心肺复苏后的目标 体温管理
汇报人:xxx
2024-01-31
目录
• 心肺复苏概述 • 目标体温管理概念及意义 • 目标体温监测技术与设备 • 目标体温调节策略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定义与目的
定义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用于在心脏骤 停时维持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以挽救患者 生命。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健康指导
增强安全意识和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事故 发生。 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定时到医院检 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如有不适 及时就诊。
新进展—机械胸外按压仪
高质量胸外按压是复苏的保证。 疲劳使人力胸外按压质量无法保证。如: 按压深度、速率、持续时间、更换人员导 致中断按压。 人力按压无法达到理想的冠状动脉灌注压 。 现场救治往往人手有限。
急诊安全转运
转 运 前 准 备
安 全 转 运
转运途中护理
转运前准备
物品准备、病人准备、医务人员准备 (1)专科会诊,评估患者是否可以转运。 (2)通知相应科室准备床单位和急救用物 ,告知患者病情。 (3)准备充足的物品、抢救药品、抢救器 材。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运送工具。 (4)转运风险及及相关事项告知家属签字 ,办理手续准备转运。 (5)评估病情,由高年资护士、医生一起 转运。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 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 晚期癌症等。
有效抢救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 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 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 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 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 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 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 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肾功能的维护
维持肾脏代谢功能,留置尿管,观察尿量 和颜色变化。 及时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心理护理
护士要亲切温和,工作认真。病情许可后, 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并针对性的给 予解释。 想病人耐心介绍病室环境、监护治疗的必 要性,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向病人家属宣教复苏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以取得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完成医护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能维持有效循环 :血流动力学处于不稳 定状态,可伴有异常的心率、心律、体循 环血压和组织器官低灌注。 • 不能维持有效心率 :心肺复苏后由于心肌 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乳酸堆积,心脏收 缩,自律起搏及传导功能明显下降,心率 缓慢,心肌收缩无力极易导致心脏骤停。 • 不能维持有效血压 • 心律失常 :造成复苏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 做好呼吸监护 :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持续血 氧饱和度监测,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98 %;动脉血气监测。 • 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足够的氧气流量;气 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吸出呼吸道 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由于气管内 吸痰可以增加颅内压,因此实施时需要仔细观察, 同时为防止低氧血症发生,吸痰前要给予 100% 氧气。 • 防止肺部感染 :控制肺部感染是复苏后挽救患者 生命的重要环节。气管吸痰是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并注意环境及空气消毒。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合理应用抗生素。
小结
心肺复苏是目前治疗呼吸心跳骤停的重要手 段也是唯一手段。心肺复苏后主要的治疗目标是 完全地恢复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再灌注,但单 纯恢复血压和改善组织的气体交换,并不能提高 复苏后的生存率。真正意义的恢复组织正常血供 及代谢,避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才 能提高复苏患者的出院率。加强心肺复苏后病人 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保证心肺复苏的最终成功 很重要。尤其是要重视脑组织损害、肾功能损害 的观察及护理。同时,加强四大生命体征的观察 及预防并发症,才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和远期存活率。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主要措施
• 降温:降低体温可预防脑水肿,宜尽早实施,以 头部降温为主,一般应降至34℃为宜。可用冰帽、 冰罩或加用冬眠药物。心脏骤停后,高代谢状态 可导致发热,体温增高可导致脑组织氧供需关系 的明显失衡,从而影响到脑的康复,故在缺血后 期,退热治疗十分必要。 低温对心跳骤停复苏后的患者可以产生明显 副作用,包括可增加血液粘滞度、降低心排血量 和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最近研究表明,轻度低温 (34℃)对于减轻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疗效,而 且损害作用也较小。
• 不能维持有效呼吸:呼吸道的管理和呼吸 机的使用不当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 •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肾脏功能障碍: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 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 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非少尿型急性肾 衰竭)。 • 电解质紊乱 :另一大原因
一、要有训练有素的合格护士
•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和敏锐的观察力;要有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 娴熟的抢救技术。心肺 复苏能否成功决定于抢 救是否及时,技术是否 熟练、准确。
二、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 抢救仪器处于待机状态 • 抢救器械合格率保持100%
三、加强有效循环的监护
• 应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 血压的变化,必要时给予有创血压的监测。 通过连续监测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及时处 理,使病人度过危险期。
四、维持有效心率
• • • • • • • 使心率维持在60-100次/分, 当心率低于50次/分或高于 150次/分时,心脏每博射 血量明显减少,无法保证 重要脏器心、脑、肾的血 流灌注,不能维持有效的 循环。
五、纠正心律失常
• 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危险信号,若出现快 速型室性心律紊乱,应及时用利多卡因治 疗。若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或频发多源性 室早,Ron’T现象等危险信号,应立即做好 除颤等抢救准备工作。 Ron’T现象:系指早搏出现得比较早, 早搏的QRS波型中的R波刚好落在正常波型 的T波上。T波出现时处心电复极期,心电 不稳定,有早搏出现易诱发恶性的心律失 常。
PR-MODS
• PR-MODS(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 心跳骤停后全身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联合作用的结 果。 • 过程 原发病过程→心肺复苏术后→潜在氧供与氧耗失 衡→相对组织低灌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 织缺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Ps:强调氧供的重要性 • 治疗原则:在处理复苏后患者时需有整体观念,强 调全身综合治疗,重要的是神经功能的恢复。
5、及时发现复苏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治 疗,这对提高复苏的存活率、减少MODS 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6、重视重要器官的灌注及全身营养支持的 同时,兼顾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7、加强呼吸道、皮肤及各类管道的护理, 防止院内感染,尤其导管相关感染、呼吸 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复苏后再死亡
凡经临床初步心肺复苏成功后出现下列情形之 一且不能再次复苏成功者,应诊断为复苏后再死 亡: ⑴自主呼吸循环建立后,病人在短时间内5— 30分钟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再次心肺复苏成 功机会极少。 ⑵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可出现暂时性的正常呼 吸和心跳,生命体征可呈暂时稳定状态,由于心 肌缺血、缺氧、和心肌损害,可出现严重的不可 逆转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室颤,其最终结局是多 次的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病人多在24小时死亡; ⑶高热、昏迷、脑水肿及电解质紊乱是复苏后 再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常见于在心肺复苏 成功后48小时内死亡。
八、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

பைடு நூலகம்
• 在缺氧状态下,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 失,脑血流的维持主要依赖脑灌注压,任 何导致颅内压升高或体循环平均动脉压降 低的因素均可减低脑灌注压,从而进一步 减少脑血流。对昏迷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 轻微增高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增高的颅内 压,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
PR-MODS治疗措施
1、积极寻找心跳骤停原因,加强对原发病 的治疗,以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 2、保护神经细胞功能:PR-MODS与其他 原因引起的MODS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必 须在第一时间就采取脑保护措施。除常规 进行脑外器官的支持治疗保证脑组织灌注 外,还需采取对脑部的局部治疗,包括低 温、降低颅内压、及时处理癫痫的发作、 促进脑细胞代谢等;
• 脱水:应用渗透性利尿剂,减轻脑组织水 肿和降低颅内压,有助于大脑功能恢复。 可选用甘露醇、山梨醇或尿素。亦可联合 应用呋塞米、25%白蛋白或地塞米松,脱 水治疗时,应防止过度脱水,以免血容量 不足导致血压不稳定。头部应抬高30度, 并保持在中线位置以利于静脉回流。对昏 迷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轻微增高的平均动 脉压,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以保证良好的 脑灌注。
3、加强临床观察和监测心跳骤停(CA)出现 后的酸中毒血症通过给予足够的通气和组织灌 注后可以自行纠正,单一重要器官血流低灌注 的情况只有通过密切的监测才可知其损伤情况 并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4、加强重要脏器功能支持(心、肝、脑、肺、 肾和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防止心律失常, 保护心、肝、肾药物使用,避免肾脏毒性的药 物,将少尿型肾衰逆转为非少尿型肾衰。预防 应激性溃疡发生同时尽早行肠内营养支持;监 测凝血机制,适时补充血浆、凝血因子等;
• 防治抽搐 通过应用冬眠药物控制缺氧性脑损害引 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温导致的寒战,亦可 用地西泮静脉注射。 • 高压氧治疗 通过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脑组织氧分压, 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有条件者应早 期应用。 • 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抗凝以疏通微循环, 用钙拮抗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九、 防治肾功能衰竭
六、维持有效血压
• 做好中心静脉压、血压和尿量的监测。 使血压维持在90-100/60-70mmHg, 不宜过高,过高增加心脏负担,过低 影响组织细胞供血。根据血压情况随 时调整升压药的速度。对低心排血量 和使用血管收缩剂的患者,无创性血 压评估可能不准确,动脉内血压监测 可能更为准确。
七、做好呼吸管理
• 密切监测电解质血糖变化 心肺复苏后应注意维持 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监测记录尿量,患者应 留置道尿,测每小时尿量并定时检查血尿素氮、 血肌酐浓度,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在治疗过程中 尽量避免使用引起肾血管收缩和对肾功能有损害 的药物,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肾 功能。根据病人状态及时检查血电解质情况,并 及时调整。钾钠钙是最重要的影响心脏电生理的 电解质。成人血糖值超10mmol/L应进行治疗,但 要避免低血糖。速尿可以维持尿量以避免发生肾 脏衰竭。小剂量多巴胺(1-3ug/kg.min)并不增加内 脏血流或予肾脏特别保护,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尿期已不再推荐使用。
心肺复苏术后
ICU 宋婵娟
定义
•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 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 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 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 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 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目的
• 开放气道 • 重建呼吸 • 重建循环
复苏后常见死亡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