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所简介

合集下载

肿瘤科基本简介

肿瘤科基本简介

肿瘤科基本简介肿瘤科是医学的一门重要科目,该学科侧重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早期识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通过年代的演变和发展,肿瘤科已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肿瘤科的主要研究领域1.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探讨肿瘤的起源以及其发展和转移的机制,以期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2. 肿瘤早期诊断:早在肿瘤发生之初就进行诊断,是提高肿瘤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3. 肿瘤治疗:涵盖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肿瘤预防:发现和控制肿瘤的危险因素,以减低肿瘤的发病率,例如进行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二、肿瘤科的历史与发展肿瘤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医学的实践中,但真正成为医学专业科目是在20世纪初。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科学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肿瘤科的重要性肿瘤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本科目能有效研究和控制肿瘤这一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

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方法和临床研究方法的深入应用,为肿瘤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治疗选择、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四、当前的肿瘤科研究肿瘤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新的肿瘤防治方法,利用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如基因疗法、免疫疗法、靶向疗法等进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肿瘤科是一门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实践的严谨和重要性在医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后的肿瘤科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手段,以期在肿瘤防治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详解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详解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一、概况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

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1.建科时间1961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

1972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

当时床位为8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

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

1974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VCP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

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

1977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78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

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

血液室由马军负责,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

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

每年收治近200名血液病病人。

1979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12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

1980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

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

1983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

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15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占地面积6356平方米,拥有实验室空间10500平方米;设有11个研 究组(室);有在编职工111人,在读研究生68人 。
历史沿革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1958年11月,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选派10位医技人员,建立组织化学和组 织培养两个实验室,成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其时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建制与所址均属肿瘤医院,受市卫生局和上 海第一医学院双重领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顾健人、王红阳、杨胜利 。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流行病研究室等11个研究组(室)和 动物实验中心、科学研究公共平台 。
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占地面积6356平方米,拥有实验室空间10500平方米,分别位于两 个区域,其中徐汇区斜土路7500平方米,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3000平方米 。
研究所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各级人才计划,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 纪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等。
“十二五”期间,研究所从国外重点引入了6名高层次人才到所工作(其中973首席科学家各1名),有16人 次先后入选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人才计划,其中包括国家杰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教 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国家和上海市重 点人才计划等 。
《肿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世 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81年创刊,双月刊(2006年1月起改为月刊),A4 开本,每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1372/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0-7431。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是中国顶尖的肿瘤研究机构之一,以其杰出的科研成果和卓越的医疗贡献而闻名于世。

这个机构的故事充满了艰辛和奋斗,是一群医生和科研人员为了战胜癌症而坚定不移的追求的故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创立于1958年,当时是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专门从事肿瘤研究的机构。

成立之初,这个研究所只有一小部分的科研人员和研究设备,但他们有着非常大的激情和决心,致力于战胜这个致命的疾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逐渐壮大。

他们引进了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人才,建立了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室,成为了中国肿瘤研究的领军机构之一。

在这里,他们不仅开展了基础科学研究,还开展了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多个领域。

他们致力于寻找肿瘤的发生机制和致病因子,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

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中,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

在一次重大科研项目中,他们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科研人员们毫不畏惧,日以继夜地工作,最终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另一个项目中,他们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成功地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引进到中国,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成功离不开科研人员们的努力和奉献,他们默默地付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只为了给每一个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泪水和欢笑,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心。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他们仍在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

他们相信,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希望和未来。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是中国肿瘤研究的领军机构,他们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奋斗和希望的传奇。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E-mail:
申请金额:
预计研究年限:
申请日期:年月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基本信息:
经费预算
预算指标说明:
材料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试剂、药品、动物实验等等费用;
报告正文
一、项目的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五、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六、工作基础与工作条件(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
工作成绩;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七、申请者和课题组主要成员简介
项目负责人签字及部门审核意见表。

肺癌早期诊断项目建议书(申报市政府资料)

肺癌早期诊断项目建议书(申报市政府资料)

清大德人“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芯片”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议书清大德人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2008年5月清大德人“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芯片”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肺癌早期诊断的蛋白芯片”产业化项目,已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正在申报国际发明专利,该项目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也是国家高科技研究“863”计划的重点项目。

它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快捷、价廉、准确率高的肺癌早期诊断技术方法,进一步提供了在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中筛查肺癌的应用,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产品的市场独占性和竞争力很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任何能无创早期检测诊断肺癌技术和产品。

该产品技术难点多、门槛高,并受专利保护(申请号:200510073552.0) ,正申请国际专利。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早期诊断肺癌的蛋白芯片”是一种全新的诊断肺癌的蛋白质芯片,以及由此蛋白质芯片衍生的诊断试剂盒。

该蛋白质芯片包含了23个用于早珍的肺癌血清标志物,12个最核心的标志物已经被申请专利;使用该蛋白质芯片可以检测被检人血液样品中这12种蛋白质各自相应抗体的含量,联合分析这12种蛋白质的相应抗体的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被检人是否为肺癌患者。

二、项目投资2.1项目投资规划肿瘤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项目是个系列产品,它包括“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食官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肝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胃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等,按照国家科技攻关要求,立项一个、开发一个、产业化一个的精神,考虑到国内国际市场状况,我们优先开发“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同时,我们将整个开发与产业化规划为三期,第一期主抓“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的中试、GMP认证、取得国家食品与药监局的生产批文;第二期在总结第一期的基础上,开发“食管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第三期开发“肝癌与胃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与此同时,我们把投资计划分列如下:第一期:科研投资2130万元土地50---100亩,400—800万元GMP高洁净车间830万元生产设备900万元办公、试验、公寓35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第二期:科研投资1700万元GMP高洁净车间830万元生产设备8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第三期:科研投资1300万元GMP高洁净车间630万元生产设备7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按照项目整个规划要求,该项目达产后,总投资为121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5440万元,无形资产5130万元,流动资金1600万元2.2投资商介绍清大德人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大德人百奥奇(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管理局核准并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记的高科技股份公司。

(整理)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

(整理)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一、概况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

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1.建科时间1961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

1972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

当时床位为8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

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

1974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VCP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

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

1977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78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

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

血液室由马军负责,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

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

每年收治近200名血液病病人。

1979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12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

1980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

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

1983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

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15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

肿瘤研究所情况简介

肿瘤研究所情况简介

肿瘤研究所1、研究所简介肿瘤研究所为非独立研究机构,主要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等科室组成,以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为重点,同时肩负临床教学及科研任务。

肿瘤内科成立于1987年11月,为宁夏首家肿瘤化疗专科。

主要从事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泌尿生殖系肿瘤、软组织肿瘤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支持治疗等。

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及生殖系肿瘤的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

本科室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肿瘤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术队伍。

长期以来科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拓宽对外联系,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增加了科室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94年起先后有17项新技术新业务获院级奖励;1项获区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获区级及院级科研立项。

近年来发表论文50余篇。

获宁夏自治区优秀科学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放疗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影像学及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主要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对全身各种恶性肿瘤进行根治性、姑息性及术前、术后放射治疗。

近年来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开展了近距离后装腔内治疗;大面积不规则野的照射技术;头体部固定架在放疗中的应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技术;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半束照射技术;超分割治疗技术;头体部肿瘤的X-刀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新技术、新业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已发表论文60多篇,科研立项3项,获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鼓励奖4项。

肿瘤外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专门从事各种实体肿瘤的外科治疗。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胸部肿瘤及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

自91年以来,全科医务人员在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7篇。

其中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3等奖3项。

肿瘤治疗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肿瘤治疗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肿瘤治疗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简介本文旨在对建设肿瘤治疗中心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背景肿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肿瘤治疗服务,建设一所专门的肿瘤治疗中心成为了必要之举。

目标本文的目标是分析建设肿瘤治疗中心的可行性,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 收集市场调研数据: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了患者对肿瘤治疗中心的需求和期望。

2. 分析现有资源:我们评估了现有的医疗设施、人员及技术资源,以确定是否具备建设肿瘤治疗中心所需的条件。

3. 财务分析:我们对建设肿瘤治疗中心的成本进行了细致的财务分析,包括资金需求、运营费用及收入预测等。

4. 竞争分析:我们研究了周边地区的医疗竞争对手,评估了他们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建设肿瘤治疗中心是可行的,因为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现有资源。

2. 资金投入是建设肿瘤治疗中心的主要挑战,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潜在投资者的支持来解决。

3. 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是成功经营肿瘤治疗中心的关键。

4. 我们建议在建设肿瘤治疗中心时,注重引入高端技术、拥有专业的肿瘤医疗团队,并关注患者体验。

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研究与市场调研:了解患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动态,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2. 确保足够的资金支持:寻求潜在投资者的支持,并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必要的资金。

3. 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招募专业的肿瘤医疗团队,并引入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

4. 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患者体验: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关怀,确保良好的患者体验。

结论建设肿瘤治疗中心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在市场需求和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市场策略,可以成功运营该中心,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肿瘤治疗服务。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2009-01-06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创建于1984年。

在马军所长的带领下,20多年来血研所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血液病肿瘤的诊断和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血液病诊断和综合治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目前在国内血液界有一席之地的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血液科现有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床位200张,高级职称3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的10人。

2008年门诊病人2.5万余人次,住院病人4589余人次,收入6300万元。

血液科具有一整套完备的血液病检测技术,拥有包括流式细胞仪等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42台。

固定资产达1.2亿元。

马军所长是血液科的学科带头人。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等职务。

30多年来,他以超人的毅力,刻苦钻研,自学成才,从一名初中毕业生的化验员,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血液肿瘤学专家。

他是我市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优秀共产党员,省、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自学成才标兵,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8年又荣获市长特别奖。

他率领血液科自1986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5年无病生存率72%,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在东北地区首先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从1992年-2008年共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无关供者和半相合共210例,成功率达7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14例,完全缓解率达78%。

2004年至今应用格列卫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00例,完全缓解率达到50%。

2006年首先在国内应用尿多酸肽治疗骨髓异常综合征117例,有效率达76.9%。

1982年起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20部,获部、省、市级科研奖共7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7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肿瘤研究的单位之一。

作为国内肿瘤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致力于肿瘤发病机制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为国内肿瘤防治科研、教育以及临床服务提供支持。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包括肿瘤基础研究、肿瘤防治技术研究以及临床实践。

在肿瘤基础研究方面,研究所聚焦于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探索肿瘤的分子病理学、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以及肿瘤免疫学等前沿领域。

在肿瘤防治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所致力于开发新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应用、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等。

在临床实践方面,研究所与上海市肿瘤医院合作,在肿瘤临床诊治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包括一流的科研人员和博士后,他们在肿瘤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研究所设有多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

此外,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家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医学院校开展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也注重肿瘤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与许多国际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共同推动肿瘤研究的进展。

研究所还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际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来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突破。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国内肿瘤研究的发展,也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未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将继续秉持“科学、创新、扎实、高效”的研究理念,不断拓展肿瘤研究领域,为促进肿瘤防治科研和临床实践做出更大贡献。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一、概况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

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1.建科时间1961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

1972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

当时床位为8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

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

1974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VCP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

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

1977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78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

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

血液室由马军负责,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

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

每年收治近200名血液病病人。

1979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12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

1980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

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

1983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

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15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科室
院所大厅医院设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科等12个临床科室以及影像诊断科、检验科、核医学科等 9个医技科室。
设备
医学诊断楼拥有高能量双光子加速器、调强适形放疗、PE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 核磁共振仪、肿瘤射频热疗、影像指导下的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仪、质子加速器、磁共振图像引导医用直线加 速器、旋转调强放疗直线加速器、超高端能谱CT与3T高场强功能成像 MRI和PET-MRI等 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1958年3月15日肿瘤医院(原日坛医院)正式建立建院伊始,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医院陆续派专家进驻食 管癌高发的河南省林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现场基础研究和肿瘤防治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铸造和弘扬 了“北京医疗队精神”。
1983年迁址并更名1962年增设肿瘤研究所。1983年迁至龙潭湖畔,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 所。2009年成为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肿瘤研究所并入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成为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 心。医院是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2022年9月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揭牌暨国家肿瘤区 域医疗中心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 研究所
三级甲等医院
01 医院介绍
03 医院位置 05 科室
目录
02 历史背景 04 诊疗技术 06 设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新中国举办的第一家肿瘤专科 医院。
感谢观看
此外,医院也是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 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以及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所在地,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国家级肿 瘤防治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佚名
【期刊名称】《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4)2
【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院所集肿瘤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全方面进行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专科医院;研究所;肿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地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50
【相关文献】
1.行者无疆——-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药理学会秘书长杜冠华 [J], 成艳;陈艳
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简介 [J],
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 [J],
4.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简介 [J],
5.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晓航课题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肿瘤研究所

中国肿瘤研究所

中国肿瘤研究所中国肿瘤研究所,简称中肿所,是中国最重要的肿瘤科研机构之一,承担着肿瘤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任务。

下面将从历史、研究领域、成果和前景四个方面来介绍中肿所。

中国肿瘤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肿瘤研究机构之一。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针对肿瘤疾病进行系统研究的开端,奠定了中国肿瘤研究的基础。

中肿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为中国的肿瘤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肿所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肿瘤的多个方面,包括癌症发生的机制、肿瘤免疫学、肿瘤细胞信号传导、肿瘤血管生成等。

中肿所还开展了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这些项目涉及了肿瘤的病因学、流行病学、预防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肿瘤研究方面,中肿所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首先,中肿所在肿瘤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发现了多个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异。

其次,中肿所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研发了一系列的免疫治疗药物,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中肿所还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肿瘤筛查指南和预防措施。

中肿所的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肿瘤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中肿所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转化过程,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中肿所还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其他肿瘤研究机构共同研究解决肿瘤问题,为全球的肿瘤防治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肿瘤研究所是中国肿瘤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其研究领域广泛,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在未来,中肿所将继续致力于肿瘤的研究与治疗,为中国和世界的肿瘤学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6 年被评为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总面积3300平方米,设备总值 700 万元。

实验室设组织细胞培养和病毒载体包装单元、蛋白质功能学、Q-PCR单元、流式细胞仪和基因操作分子克隆单元功能单元。

主要研究方向为(1)消化道道肿瘤的发病机制和转移机制(2)胃癌肝癌诊断的早期预警研究;(3)慢性肝病的干细胞治疗和胆汁性肝淤积发病机制研究。

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3名,其中正高2名、中级1名。

在国家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近年来实验室新进购置了大量先进仪器,拥有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1台、Roache 公司和MJ公司荧光定量PCR仪各1台、Bio-rad凝胶电泳分析仪、SORVA高速低温离心机、forma细胞培养箱6台,荧光显微镜--正置、倒置--各1台及照相系统一套(OLYMPUS)等,可为全院的科学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技术平台。

基因克隆与体外操作功能单元具体位置:西京消化病医院15楼单元简介:目前的医学科学研究,无论是分子生物学水平还是细胞生物学水平,也无论是转基因小鼠还是基因敲除小鼠的制备,实质上都是针对单个基因或蛋白质的“分子解剖性”研究。

而要操纵一个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离不开对其编码基因或cDNA的克隆与操作。

基因克隆与体外操作功能单元为国家认可的基因扩增检测专业实验室,拥有从DNA/RNA制备与目的基因检测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配备了MJ PCR和Roache荧光定量PCR仪、Bio-rad 凝胶电泳分析仪、SORVA高速低温离心机、PICO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悦丰生化培养箱和东联细菌培养摇床等,能独立进行引物设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NA/RNA提取、反转录、常规PCR、梯度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系列试验,主要进行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以及定点突变、截短、缺失和融合等改造,并进行各种DNA的大量扩增与制备,最终为后续的基因转染提供条件。

同时本实验室具有丰富的基因克隆与体外操作实验经验,能更好的为实验的开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最早于1999年7月由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室提出成立"第一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所挂靠病理学教研室,实行"室、所合一"的运转方式。

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后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2006年7月,肿瘤研究所与病理学教研室剥离,并挂靠南方医院,独立运转。

2007年9月,肿瘤研究所回归大学,挂靠在基础医学院,由学校下拨1000万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在生命科学大楼3楼长臂端建设肿瘤研究所的实验和办公场地。

2008年4月,肿瘤研究所正式开始运行。

2008年9月,肿瘤研究所也正式加入肿瘤学科,开始招收肿瘤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肿瘤研究所建设现状:
1.实验室建设和设备购置
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肿瘤研究所迅速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和规划,并在学校基建处和设备处的帮助下,于08年4月底完成了实验场地的装修、实验室家具的添置及部分仪器设备的安放。

同月,肿瘤研究所开始独立运转。

到目前为止,肿瘤研究所已完成了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全部1000万和省211工程一部分经费(150万左右)仪器设备的投资,引进了Clin Prot,流式细胞分选仪以及小动物整体成像系统等一大批仪器。

目前实验室配置相对完善,可以基
本上完成肿瘤学方面的实验。

2.实验室人员配置
肿瘤研究所现有14名在职职工,其中高级职称9人,正高级5人,副高级4人,中级2人,实验员3人。

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

现任肿瘤所所长为中科院院士姚开泰教授。

3.承担课题及发表论文研究所从成立以来,共承担课题18项,其中11项目前在研,包括了国家863、973分题各1项,国家重点基金1项以及国家面上基金多项,在研经费为753万元。

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18篇。

研究所所长:姚开泰
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所地址: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3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