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一、背景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发展。

我校组织了一次城乡一体化调研,以了解当前城乡一体化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县作为调研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调查对象包括县城和农村的居民、农民工、企业和政府部门。

三、调研结果1. 城乡发展差距存在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地区在人口、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的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农民工的收入也远低于城市居民平均水平。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地区相对匮乏。

2. 城乡交通不便调研结果显示,城乡之间的交通问题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交通设施不完善,道路狭窄、乡村公交不便。

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主要道路拥堵现象严重,交通效率低下。

3. 农业发展面临困境由于农民工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断层问题。

调研显示,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农业产量下降,农村经济发展乏力。

四、问题分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问题: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村缺乏投资,导致资金不均衡分配,公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 城市规划问题: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城市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扩张过快,农村地区人口较少,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3. 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电等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4. 教育医疗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五、建议和对策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电、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

2. 增加农业科技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工留在农村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前景报告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前景报告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加快,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地区的经济规模和产出要远远高于农村地区,造成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平衡。

2. 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益不平等。

3.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好,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水电、通讯等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 人口流动加速中国城乡人口流动日益加剧,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超大规模增长,城市市容市貌受到严重破坏,城市社会管理问题凸显。

二、存在的问题1.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市地区的薪资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拉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

2. 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过度集中,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设施相对短缺。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桥梁、水电设施等不太完善。

4. 农业现代化滞后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突出,农村贫困人口较多。

三、发展前景1. 实施城镇化战略未来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2.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3. 加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公共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资源。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城市与乡村都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进程中的重要经济主体。

而城乡一体化正是为了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工作所必要执行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也就是说,加速城乡规划一体化,使城市与乡村实现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非常重大。

也仅有如此,才能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管理的传统经济发展体制的束缚,缩减城乡协调建设的发展矛盾。

基于此,文章中就目前国家城乡规划一体化所面临困境,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途径。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工作建设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乡村城市化问题也逐渐被国家所高度重视。

即国家大力发展城乡规划一体化的目的,旨在加强城市与乡村人口的流动性,提高城市与乡村居民的生活物质水准、创造与平等分享人类共有的文明建设成果、逐步缩减城乡建设矛盾、消灭城乡差别等,以此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

但目前而言,我国不少城市地区的主要面临困境是污染严重、资源稀缺、随人口增多容量缩小、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

所以,城市与乡村应当共同协调发展,不能孤立两者之中任何一个,从而才能逐步缓解矛盾,改变城市乡村孤立发展的被动局面。

1 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现状1.1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目前工业化发展经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工业化,而是以制造业发展为主并占据国民服务经济重要比重的工业化经济。

因此,我国要想实现广义范畴性的工业化经济发展,既包括工业化自身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水准需求,又包括现代化农业经济大力发展。

所以,这就要求以服务性为主的第三产业根本结构能够发生重大改进。

即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力不断去改造农业,使农业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能够服务于国家内需建设,以此才能保证农民收入提升,发展国家政策下的城乡二元经济,逐步发展新农建设,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工作要旨。

1.2 主要问题1.2.1 农业结构调整问题。

在贯彻国家新农建设政策执行过程中,最为欠缺的是社会化服务水准提高所需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即国家农业化经济发展的整体农业机构趋同负效应发展势头尤为明显。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实现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以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一、现状1.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差距包括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尤其是收入差距,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在迅速发展,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地区网络、水电、道路、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3.城乡劳动力流动不畅城市的人才吸纳能力比较强,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不足,很多劳动力需要到城市上班,但当地政策、户口、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许多不便之处。

二、问题1.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比较缓慢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城乡一体化政策,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现实考虑,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比较缓慢。

2.城乡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相对有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

3.城乡居民对于城乡一体化的认识比较淡漠城乡居民对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思维僵化、局部保护;对于力量来源分析不足、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差异等问题,也给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三、对策1.加强政策引领,推进城乡一体化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引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确保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

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收入,促进形成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3.开展大力度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1、城乡⼀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的、意义我国在改⾰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从⽽产⽣各种经济社会⽭盾,⽽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问题。

因此对于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体化的进程。

城乡⼀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个整体进⾏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体化、社会⼀体化、⽣态⼀体化和信息⼀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厉以林认为:城乡⼀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作或经营企业。

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产⼒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直⾄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体的过程。

总之,城乡⼀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化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体化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业化进程,“城乡⼆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分突出。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1949年以来,结合⾃⾝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业的战略,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了⽐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了⼀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地绑在⼀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元化开始形成。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均衡。

为了评估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和问题,本次调研目的是深入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涵盖了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政府部门和企业等。

三、调研结果1.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存在:调查显示,虽然近年来城乡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贫困程度高等。

2.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需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3.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有待加强:调查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交通、水电等方面的不便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4.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需加强:由于长期缺乏相关教育和培训,部分农民的素质较低,技能水平不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5.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有待完善: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尝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壁垒,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

四、建议与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经营,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动发展。

五、结论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

只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的共享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本文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了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三、现状分析1. 城乡发展差距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这种差距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2. 城乡资源互补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实现城乡资源的互补性。

城市地区拥有较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而农村地区则拥有丰富的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通过合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可以实现城乡之间的互惠互利。

3. 城乡交通建设交通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当前,我国城乡交通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网络不畅通等。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城乡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

4. 城乡教育发展教育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足。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问题分析1. 资金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相对较少。

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政策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协调。

但目前存在政策不协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 人才问题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解决人才问题,提高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是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化表现,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0份,调研范围涵盖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等不同群体。

三、调研结果1. 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虽然我国在城乡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农村。

2. 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农村,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经济衰退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3. 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不够完善。

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虽然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针对性,但仍然存在政策执行不力、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制定力度,并且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性不足。

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工作,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存在难度较大。

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

四、问题分析1. 城乡发展差距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

此外,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不均衡也是导致差距的重要原因。

2. 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

此外,政策执行层面也存在不力的情况,导致政策效果不明显。

3. 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性不足是由于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利益分配不明确,以及沟通协作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研究山东省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山东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山东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山东省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山东省以农业大省的特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为支撑,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2.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山东省取得了显著成就。

城市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农村地区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渐健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山东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山东省城乡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2.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到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村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落后,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未来发展趋势1.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山东省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协调。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们开展这次城乡一体化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此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了500名城市居民和500名农村居民。

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发展不平衡:虽然城乡一体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发展仍然不平衡。

城市地区享受到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收入相对较低。

3. 城乡人才流失: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年轻一代普遍选择到城市就业或创业,而农村地区缺乏技术人才和创业者。

4. 农村发展机会有限:农村地区发展机会有限,经济增长缓慢。

农民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农民面临的土地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问题,给他们的生产带来了困难。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基础。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 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在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五、总结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但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收入差距、人才流失和农村发展机会有限等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均衡与共赢。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一、引言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旨在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

本文将从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三个方面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深入研究。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1.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但农民工转移就业困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由于就业机会受限,大量农民工难以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城市人口剧增且农民工处于较为困难的处境。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市居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3.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投入和稳定供给,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投入有一定的欠缺,暴露出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

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1.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上,农业所占比例过大,而二三产业则发展滞后。

2.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存在障碍。

农民缺乏主体意识,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3.乡村规划滞后。

许多乡村未完成规划编制,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水平不高。

4.产业优势不明显。

二、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导致整体产业结构不优。

5.城乡发展差距大。

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人才、高科技和优质服务,而农村则面临基础设施和人才流失等问题。

6.制度因素。

城乡分割导致的不公平政策和措施,如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等,也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1.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重要生态功能区。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培育乡村产业集群。

加大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关键词:中国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对策Actuality,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in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rural-urba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was imbued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y in China,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to be studied.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actuality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China; act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城乡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1]。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城乡关系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即我国的城乡关系能否达到一体化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乡一体化,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围绕上述问题,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关于城乡一体化认识的研究;二是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三是关于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相关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学科的特点,丰富和深化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现结合大量相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1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征。1.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初步测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 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40 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总产值186 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总产值171 005亿元,增长9.5%。1.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 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1.3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城镇作为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起生产要素流动的通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契合点,它既是广大农村通往城市的桥头堡,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大厦”基石。小城镇不但是支撑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0%提高到2009年的45.68%,小城镇发展正在进入持续飞跃发展的新时期。1.4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正逐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是通过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实现工农、城乡的协调均衡发展。其背景是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时代。根据这一战略思路,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发布多个文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原有的体制性障碍更加突出[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转向消除体制性障碍问题。这既是现实战略选择,也表明国家着眼于从制度上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政策和行为提升到制度层面。这一制度将是对传统“以农立国”和近代以来城乡二元发展制度的历史性超越,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过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水平还很低,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合理,农村总体生产要素缺乏生产要素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农民。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要素增加了,且处于流动状态。但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极小,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其积极效果是解放了农民,农民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不仅洗脚上岸,离乡离土,而且跨省出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人群。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两大生产要素只是单向地向城市流动,且这种流动是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流动的,如低廉的农民工待遇和土地。这种单向和低廉的要素流动必然造成农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即农村发展需要的要素严重短缺。不仅农村自有的优质劳动力大量外流,而且农村市场化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更是十分紧缺。在“农民进城”的同时没有实现城市“资本下乡”,甚至农村金融也进城了,如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中国城市银行。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却在1985年达到最低值,为1.86,直到现在均呈扩大趋势,自2002年开始,其比值已经超过了3(图1)。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上升至5 919元,增加了3 666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 280元上升至19 109元,增加了12 829元,增幅为农村的3.5倍。到2010年,城乡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4 027元上升至13 190元。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势前景不容乐观。2.3城市化水平偏低造成城市吸纳能力不强、带动力不足城乡一体化推进是建立在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的,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70%~80%,发展中国家为55%~60%;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5.7%。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25~35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也相差10~15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讲,无论是近期还是长期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城市化过程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产业结构又正处于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现象日益突出,加之每年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不断涌入就业市场,城市失业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城市和产业人口集聚功能还不强,继续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限,持续大量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一定困难。2.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一,城乡基础教育非均等化。城乡居民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市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地方管理体制,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更加不足。由《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08年,全国有8 500万文盲和半文盲,其中75%分布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数占全国的84%,但其基础教育经费仅占全国的55%。尽管我国目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农村的义务教育无论是在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硬件方面,还是在师资力量、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等软件方面,都远远不及城市义务教育水平。第二,城乡公共医疗卫生非均等化。由于政府对农村和城市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农村医疗卫生的各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城市。从人均水平看,2007年城镇每千人口拥有的病床位数约为9.10张,而每千农业人口病床位数仅为0.85张,全国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数为2.83张。尽管自2003年“非典”暴发后,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的职能,但是政府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和实施还远远不够,上级政府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农村地区不仅卫生资源分布、总量及人均方面不及城市,而且医疗卫生条件相当落后,普遍存在着医疗设施差,医务人员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问题。第三,城乡社会保障非均等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在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因其身份条件、居住地、户口等不同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拥有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数较少,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内容少,水平低,保障力度较小。总体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非均等化。农村地区在电力、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例如,农村电网简陋,时常断电;交通不方便,有些村庄不通公路;农田机电灌溉面积不足30%,许多农村没有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休闲场所。甚至有些偏远山区仍未实现通邮、通车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3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3.1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产业集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进行合理流动,形成农村的实力和水平与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农民进城”的同时推动了“资本下乡”,让农民能够获得生产生活需要的资金。其次要实现要素的平等流动,尽量减少征地,推动土地要素的资产化和资本化,使农民能够从土地、山林、草原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再次是对要素向农村流动给予特殊支持。如近年来选派“大学生村官”,鼓励人才向农村流动并加以制度化。3.2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身份制,构筑公民身份平等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一些制度性障碍是分不开的,建立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消除体制障碍,使农村居民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国民待遇(当然户籍的开放会给政府很大的财政压力,这就需要统筹、协调)。二是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农村多数居民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这一文化知识结构与实现农村现代化是不一致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必然导致农村居民就业困难,以及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阻碍。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及个人致富的角度看,农村居民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制和就业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客观上需要制定一系列平等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才能保障其合法权益,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3.3积极推进城市化水平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应把中心城市或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发达区域优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要素的聚集中心和市场引力中心,产生城市聚集效应和效益,为城市化发展创造条件;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内涵提升和经济边界的扩张,通过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化率来支持新一轮经济发展。另外,在突出地区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对具备发展条件的大中城市进行扶持,为大中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应当放开城市发展规模的限制,充分考虑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4]。3.4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在以产业差别为基础的城乡差距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与工业相比,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因此相对落后,城乡因此发展不均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世界发达国家都给予农业以特殊支持。日本、韩国实行的是“高农价”,欧洲美国实行的是“高补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国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由权,但从农业产业特性考虑给予农业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却相对不足。农业发展因此缺乏后劲。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却是农业弱国。发达国家尽管农业比例不大,但农业产业却较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根据农业产业特性,通过补贴稳定农民,通过投入做强农业。这种补贴和投入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现代工业国家保持城乡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3.5强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国家责任制农业税费废除后,国家实行公共财政,强调公平赋税、强化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全民。由此开启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国家责任制。这一体制意味着农民不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特殊人群,更是同样生活在共和国的平等国民。。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地域分布较广,涉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本文将从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一、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快:江苏省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发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城市经济发达,农村经济相对滞后。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

3.城乡间流动问题:城乡间人口流动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明显。

农村劳动力外出后,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社会治安隐患增加。

4.城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市场需求与农村产出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农民转产、转业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劳动力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二、推进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村电力、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强化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强城市和农村规划的协同与整合,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减少农地占用,保护耕地资源。

5.加强城乡社会治理:加大对农村社会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和获得感。

6.创新金融支持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产业发展。

结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较多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强化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强城乡社会治理,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乡发展的均衡性。

本文将对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城乡一体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农村地区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经营,农业产业和农村企业发展迅猛,农民增收的机会逐渐增多。

再者,城市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融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此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也有所改善。

二、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尽管城乡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较低,与城市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再者,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不均衡,农村居民享受的服务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此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城乡一体化的建议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以下是几个建议。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拥军优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

再者,加大对农村社会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四、结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城乡间的互利共赢。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陕西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陕西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陕西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促进城乡居民共同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陕西省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分析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大。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

目前,陕西省已经形成了一批比较发达的县城和城市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

陕西省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而城市则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乡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

其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随着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增加,陕西省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农村空心化也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压力。

三、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问题1.基础设施滞后。

陕西省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如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公共服务不均衡。

陕西省的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城乡发展不平衡。

3.农村劳动力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到城市,导致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四、陕西省城乡一体化的对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陕西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

2.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陕西省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条件。

3.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陕西省应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陕西省应制定全面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线图,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乡差距逐渐加大,社会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纷纷开展调研工作,以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持续改善,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大量村庄缺乏基础设施保障。

其次是教育医疗资源短缺。

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农村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城乡教育医疗水平不平衡。

此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其次是加强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此外,应该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总的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充分重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区域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协调性和互动性,是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共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协调的重要途径。

然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1、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农民转移就业困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城市的就业机会受限,未能全部吸收农民工,致使大量农民在家乡务农难以维持生计,而又向城市里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就导致了城市人口剧增,且大量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处于较为困难的处境中。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在收入、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这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这种收入差距的增大,助长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3、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投入也是不同的。

城市中的道路、桥梁、电力、通讯、供水等基本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投入和稳定供给,但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投入有一定的欠缺,暴露出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1、经济上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格局城市与农村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最突出问题。

目前,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发展更加快速,而在分配方面,城市居民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种现象在过渡期变得更加突出。

2、农村难以参与城市的政治生活农村居民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观念和狭隘的领域,因此农村居民参与城市政治活动的能力和意识都比较薄弱。

而且,政策和法律方面的差异,也使得这一方面更加困难和复杂。

3、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农业仍有大量的农民务农,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模式多以小规模、家庭经济为主。

在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受传统的生产方式所限,农民的收入水平过低,致使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也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困难和复杂。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报告通过调研和分析,总结了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均衡现象,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需要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调研范围包括不同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1.城乡一体化规划不完善。

在一些地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

2.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例如不完善的道路交通和供水、供电等设施。

3.农业发展不平衡。

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

4.农村人居环境亟需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卫生条件差、垃圾处理不当等。

四、改进建议1.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

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先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引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结论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当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优化城乡发展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一体化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城乡文明是现代城乡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衡量物质文明的主要途径。

城乡规划、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提高和优化城乡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城乡规划与城乡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

没有较好的城乡规划就很难使城乡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所以城乡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首要位置。

关键词:城乡规划;存在问题;解决方法Abstract: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oda y’s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civilizat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moder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t is to measure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the main way.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live and life environment.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mutual basis. No good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t is hard to mak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 rapidly. So the rural and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development in occupied first place.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在城市化理论中,关于城乡结合部概念的描述语较多,如“城市近郊区”、“城市化地”、“城市边缘区”等,虽各有涵义,但其所表述的内含及其地理概念基本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zz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zz中心城区第三板块的重大机遇,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着力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达50.4%,高于zz市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zz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一、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围绕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大力实施“4+8”组团发展战略。

“4”即首阳新区、南部宜居区、城市建成区、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四大城市组团”建设;“8”即8个镇区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我市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及时编制各乡(镇、区)及市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开发时序,引导城镇有序发展;科学编制南部宜居区、首阳新区、产业集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打造城市新区。

二是产城互动,协调发展。

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也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

我市充分结合各乡(镇、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在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分工,逐一对其产业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形成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针纺业、机械加工业、轻工业为主的“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产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是组团规划,集约发展。

紧紧围绕zz作为zz中心城区“三板块”之一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城市组团规划,确定了“4+8”的城市发展框架,明确了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避免了“摊大饼”式的粗放蔓延,实现了城市集约节约发展。

四是强化审批监管,规范建设行为。

严格城镇公交、道路、学校、医院、通信、公园绿地等项目选址及审批,确保公共基础设施早落地、早投用。

强化城中村建设行为管理,严厉打击规划区外建设、改变用途、挤占道路等私搭乱建行为,引导城中村向城市建设转变。

五是强化资源保护,坚守文化底线。

结合城市规划,划定规划紫线,对二里头、南兆域、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文物片区实施重点保护。

同时,积极规划建设洛河公园、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项目,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依托城市四大组团建设推进城镇化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目标,加快“四大城市组团”建设,相继引进了浙江广厦、河南建业、杭州励精三大区域合作项目,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推进首阳新区建设。

创新政企联合模式,与浙江广厦集团合作,开发建设首阳新区,核心建设区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万人。

2012年,启动了浙江大厦、公安指挥中心、中州路、府佑路、汉魏路、新阳路等12个项目,总投资38亿元;今年启动了信用联社金融服务中心、邮政大厦、永宁路、府佐路、夏都路等公建、路桥、景观、配套、社区等24个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4年,计划完善首阳新区其他路网,启动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首阳新区已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各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正在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经过3—5年的努力,首阳新区将初具规模,新增就业岗位3万余个。

(二)与河南建业集团合作,推进南部宜居区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步伐,2010年10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zz市城市建设改造指挥部和9个城中(郊)村改造指挥部,具体负责城中(郊)村改造工作。

2012年,通过实施“招大引强”战略,积极与河南建业集团合作,对南部宜居区进行整体开发,完成征迁72.28万平方米、建设30万平方米、投资13.06亿元。

今年将实施4条道路和偃登渠改造、洛河综合整治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带动该区域至少完成投资10亿元。

目前,城中村安置房建成21栋、36.57万平方米、计划安置2432户、9728人,在建23栋、35.07万平方米、计划安置2663户、10652人;16个行政村已改为居民委员会。

(三)与杭州励精公司合作,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

坚持“以业兴城、以城兴业、同兴共荣”原则,积极与杭州励精公司合作,由其投资15亿元,对全市公路交通和产城一体区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统一开发。

杜甫大道南延二期、洛偃快速通道扩宽项目已开工,产城一体区基础设施项目有望近期开工。

目前,产城一体化推进区已完成征迁3.11万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其中水岸柳苑社区规划占地170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高层住宅26栋、3200套,可安置村民1万余人、产业工人3000人。

目前,一期4栋公租房主体建至15层,预计5月底主体封顶。

中侨社区规划占地300亩、总投资7.5亿元,一期占地129亩,建设住房24栋、2260套,可安置村民7800余人。

目前,一期2栋6层住宅楼群众已入住。

(四)实施分块运作,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地块开发。

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了食品公司和大张量贩、农贸市场等8个总面积130亩的旧城改造项目,完成征迁25万平方米、新建34万平方米、总投资4.4亿元,在建项目6个,预计今年年底竣工5栋、主体封顶11栋,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同时,着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城市道路提升改造20条、建成雨水泵站2个、安装LED节能灯500余盏、改造亮化街区小巷14条,总投资1.6亿元。

今年,启动旧城改造项目7个,新建31.5万平方米,总投资9.2亿元;实施5项城建提升工程,总投资3851万元。

三、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在积极依托城市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我市还紧密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推进8个镇区的城镇化。

目前,在建住宅楼152栋,已封顶103栋,群众入住工作正有序展开。

(一)坚持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乡路网规划“四规合一”原则,在8个镇区规划建设29个新型农村社区,惠及11.6万户、44.1万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统一整编,29个社区共占地12546亩,社区建成后可节地7万余亩、节地率84.8%;6个zz市试点社区建设规划全部完成,顺利通过zz市专家评审。

(二)坚持分期推进实施。

2012年开工建设9个重点社区,目前完成投资4.68亿元,开建安置房152栋、81.8万平方米,可安置6230户、容纳2.2万人。

其中,6个zz市试点和1个我市试点社区开建安置房110栋,已竣工94栋,建成安置房4188套。

计划至2015年,确保20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至2020年,29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

(三)坚持多元投资破瓶颈。

采取财政投入、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部门联动筹资、税费减免等10种途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2012年争取上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258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4367万元,主要用于社区道路、污水处理、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支持社区建设,其中市农村信用社为翟镇镇发放低息贷款650万元。

(四)坚持建设标准保质量。

按照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原则,规划1—1.5万人的社区16个、1.5—2万人的社区9个、2万人以上的社区4个。

坚持“农村社区、城市标准”,逐步完善社区功能,促使基础设施达到“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十健全”。

注重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融入牡丹文化等元素,提升社区档次水平。

严格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建立健全质保、安保体系,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农民住上“放心楼”。

(五)坚持阳光操作人为本。

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社区建设之前与群众签订整村征迁协议,在征迁费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先签协议后实施征迁,确保先建后拆,实现和谐征迁、和谐安置。

社会保障方面,为群众提供城镇保障和农村保障两套标准,由群众自主选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低保,就高不就低,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户籍管理方面,本着自愿原则,社区群众可以由村民转化为城镇居民。

同时,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完善镇区功能,提升镇区发展品位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把镇区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社区项目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工程”推进,全力抓好“六个一”工程(每年建一条路、一个污水处理设施、一个垃圾处理设施、一个社区、一个广场游园、一个连锁超市),目前8个乡镇总投资2.2亿元的21个镇区建设项目均按计划快速推进。

四、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提升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我市从解决人口就业入手,依托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

(一)以延链、补链、建链为目标,加快主导产业集聚。

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发展思路,zz市集聚区着力打造三轮摩托车、新能源、新材料三大超百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包括岳滩镇、首阳山镇、城关镇部分区域和工业区全部。

2012年,完成投资45.3亿元,实现收入177.6亿元;建成通车道路13条,规划建设跨河大桥2座,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11亿元。

其中,三轮摩托车产业园中,整车生产企业30余家,配套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主导产业集群企业43家,安置从业人员3.2万人。

2012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37.3亿元,竣工项目5个、总投资16.1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主导产业有万吉新能源、建龙分子筛、龙海玻璃、首龙铝业等企业11家,安置从业人员3700余人。

(二)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打造“中国布鞋之都”目标,加快推进制鞋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制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现有856户、注册资本17188万元,2012年新增71户、注册资本2700万元,吸纳就业人口5—6万人。

电线电缆、石油管件、耐火材料、针纺、壁纸等传统产业,以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技术进步、品牌打造、集聚发展、管理创新等为载体,正在进行改造、集聚、提升。

目前,全市电线电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02户、注册资本59040万元,吸纳就业人口5000人;针纺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522户、注册资本12567万元,吸纳就业人口1.5万人。

(三)以商贸流通为依托,大力推进城市区服务业发展。

成立zz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zz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zz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夜消费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了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服务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政策依据;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特色商业区,面积达1.42平方公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已通过省发改委评审。

2012年,市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3.76亿元,较2009年增长57.4%;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74.2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5%,较2009年增长11.8%;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较2009年增长150.7%;服务业从业人数达43310人,较2009年增长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