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评价及效果
测井二次解释z
测井二次解释目次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研究1 测井资料标准化2 孔隙度解释模式3 泥质含量解释模式4 渗透率解释模式5 含油气饱和度解释模式6 有效厚度标准测井精细解释,或称测井二次解释,一般是在掌握了多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为了对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块进行精细描述而所需要作的工作,这就要求多井综合评价的结果符合地下地质特征,因此,首先要对所有井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测井系统误差。
进行测井精细解释的区块一般都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取心和化验分析资料,对储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1 测井资料标准化在实际测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井中使用的仪器型号不同,仪器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仪器本身的刻度也可能存在误差等等,这都影响了测井资料的准确性,要消除这些非地层因数的影响,就要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
本次主要对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校正。
标准化方法较多,本次选用标准层对比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对一区域内的同一地质体,其测井响应应遵循一定的分布规律;也就是说在一个区域内,某一稳定的岩性标志层其电性特征也是稳定的,个别井的标准层测井值如果偏离该区域标准层测井值的主要分布区间,或不符合该标准层在该井点处的变化规律,就认为该井的测井质量存在一定的偏差,应该根据标准层的区域分布规律确定该井的曲线校正量。
经过研究分析对比,认为胜1区块沙二段47砂组底部泥岩,在本区域内发育比较稳定,具有相近的沉积环境,本次选用它作为标准层,对孔隙度测井曲线和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进行标定。
从各井对比情况来看,它们的声波时差及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在本区范围内变化不大,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本次我们以56口井的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概率统计法对胜1区块各井的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感应电导率测井曲线进行了标准化。
从附图1、2、中可以看出,两套标准层中泥岩层,其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测井值概率都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理论上讲其峰值所对应的就是该标准层在本区稳定分布的声波时差或感应电导率值,若偏离该峰值较远,就应该怀疑该井的声波时差或感应电导率曲线的测井质量,并且用该井标准层的声波时差或感应电导率值与全区标准层概率峰值的差值确定该井的测井曲线校正量。
稠油断块开发后期测井二次解释研究
稠油断块开发后期测井二次解释研究摘要:某区块是*块的次级断块,构造上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单斜构造第二断阶带。
于Ⅰ组含油面积2.2km2,石油地质储量590×104t。
目前区块的地层压力低,油层供液能力差,吞吐轮次高,注汽效果差,吞吐油汽比趋近经济极限,区块已经处于吞吐开发后期,采出程度已高达35.6%,产量形势非常严峻,油藏开发需要越来越精细,因此需要对原始测井解释结果进行修正,重新进行二次解释,为后期区块挖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稠油测井解释开发后期一、概述某区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开发井数多,经历多次开发调整,时间跨度大,同时,地层压力亏空及层间矛盾比较突出,这些因素为整体的测井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从测井系列来看,横向测井、小数控、3700等多个系列的资料同时存在,不同系列的测井仪器在纵向分辨率、探测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为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和解释工作带来不便。
因此需要进行二次解释研究。
二、测井资料的预处理及曲线的标准化刻度在深度校正和曲线编辑等预处理工作之后,采用直方图平移法和趋势面分析法对时差曲线进行标准化刻度。
1. 标志层的确定由于本区在于楼组油层的顶部存在着一套稳定的火山岩,厚度多在20m以上,是用于曲线刻度和地层对比的理想标志层。
少数井中由于构造和断裂活动,可能导致标志层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目的层附近的稳定火山岩作为考察对象,对曲线进行刻度和校正,提高测井曲线的一致性。
2.曲线的标准化刻度方法虽然该区域具有稳定的标志层,但是,由重矿物分析资料可知,地层中含有钛磁铁矿矿物,会对测井曲线产生直接影响,单独用趋势面校正法或直方图平移法,会影响曲线刻度的精度,这里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用标志层的特征值作图,考察标志层特征值的变化趋势和平面上的分布情况,然后,确定标志层的特征峰值及其分布规律,再用直方图分析法进行单井的平移校正。
3.标准化过程与结果对区块内所有井的标志层数据统计表明:声波时差值的分布范围为120~330us/m之间,平均值为240us/m;电阻率值的分布范围1.5~20W.m。
探究油田高含水期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技术的应用
油田高含水开发期,更多的会应用水平井,为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就需要对水平井进行懂爱测试,以充分了解水平段的产液状况,其中产业剖面测井技术是当前测井找水方法中最为直观且实际的方法。
通过动态监测出水规律,能够有效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实现对堵水等措施提供充足的依据,从而提高水平井开发的水平。
一、产业剖面测井技术概述产液剖面测井主要是在产油气井正常生产过程中,对储层产液性质信息进行检测。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涡轮流量或者是示踪流量来计算分层中的产液量,通过对持水率曲线(有时加测流体密度、持气率)的计算,结合实验室图版来计算分层产液的性质,其中井温和压力曲线可以对分析产出段定性,而磁定位和自然伽马曲线可以用来做深度的校正,以更好的了解井内管串结构。
要注意的是,通常对水平井产业剖面测井的解释,需要与井眼轨迹以及阵列电容持水率CAT、阵列电阻持水率RAT还有示踪流量和井温等相关测井资料来进行综合的分析。
二、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所需仪器与应用1.水平井测井爬行器输送工艺当前,水平井产业剖面测井的主要工艺有管具输送法、爬行器输送法以及挠性管输送法。
其中管具输送法的工艺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应用中有所限制,难以进行水平井产出剖面、注入剖面等带压的测井项目施工。
而挠性管技术对于水平井生产测井施工而言,相对价格又比较高。
因此在当前的水平井测井工作中,广泛采用的是爬行器输送工艺。
通常爬行器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高效的电机供电,能够确保爬行器进行双向爬行,同时也能够与地面进行实时的通讯。
采用的爬行器通常有MaxTrac爬行器与SONDEX公司所生产的爬行器。
其中MaxTrac爬行器的液压制动腿,能够针对井内套管或者是油管的尺寸来改变伸缩半径,伸开后就能够卡住井壁并沿着仪器的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到达测试层。
这一一起的牵引力比较大,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直径的套管,井筒内的岩屑基本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Sondex爬行器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办法,通过单芯电缆能够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下放仪器和装置。
PND测井技术
7.48
4.78 12.30 19.40 1.08 1.54 762.36 214.90 22.2 760
PND-S的特点
1、两种脉冲发射方式
短脉冲发射(窄脉冲发射)以1428HZ的固定频率发 射中子,发射宽度为70微秒,发射周期为700微秒。 主要主要用于非弹性散射和井筒流体的测量。 长脉冲发射(又称宽脉冲发射或SERVO发射)主 要用于俘获截面的测量。测井时依据地层τ值的变 化,改变发射频率(200Hz—1000Hz),发射周期为 10τ,同时改变发射宽度(100us—500us)、测量 窗口(1000 us—5000 us)记录时间。以获得更多 的地层信息,提高测量精度。
CATO与C/O相比的优点
第三,适用于孔隙度大于10%的任何地层。 而C/O比测井要求地层孔隙度必须大于20%。 第四,提高了测井速度。PND-S的测速是8英尺/ 分,而C/O测速是2英尺/分。 第五,仪器直径小(42.8mm)可过油管测量。而C/O 仪器直径大(89mm),必须起出油管。 第六,对井眼条件要求不高,不用洗井,而C/O 比测井受井眼影响严重,测前 15 7t 8t
N S 16 9t S S 1 5 S S 2 5 S S 3 5 S S 4 5 10 t
N S 9 1
N S 9 2
>1.6MeV
S S 1 1 S S 2 1 S S 3 1 S S 4 1
S S 1 2 S S 2 2 S S 3 2 S S 4 2
>2.4MeV
>3.4MeV
>4.4MeV
pnd. ppt
1/ 17/00 11: 19
PND-S的特点
2、双探头接收
(1)近探头 1″×4″的长方形NaI晶体 (2 )远探头 1″×6″的长方形NaI晶体 3、双孔隙度指示 ( 1 ) RPHI— 由 俘 获 数 据 求 得 的 中 子 孔 隙 度 (近、远探头计数率比值) ( 2 ) IPHI— 非 弹 性 散 射 数 据 求 得 的 孔 隙 度 (类似于裸眼井的密度孔隙度)
高含水后期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高含水后期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目前大庆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储层参数解释的需求,应用相控建模的思想,按地质约束条件建立了储层基本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精确划分岩石物理相,提高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精度,为加密调整和精细地质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石物理相;渗透率校正大庆油田是一个以河流三角洲——湖相沉积为主的非均质多层系陆相砂岩油藏,从60年代开始就进行注水开发,早期注入淡水,后改污水回注,目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后期开发阶段,地下油水分布日趋复杂,开发层系也从主力厚油层转向薄、差储层,储层非均质情况非常严重,给储层参数测井解释和剩余油描述带来极大的困难。
同时,由于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冲刷,储层孔隙性质及流体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剧了储层非均质程度和流体非均质程度,造成了严重的开发矛盾。
1.建立地质条件约束的储层基础参数模型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
40多年来,喇萨杏油田经历了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二次加密到目前的三次加密调整阶段;测井数据野外采集从横向测井系列(梯度电极系)、调整井网水淹层测井系列发展到数字化新系列测井阶段;测井解释储层参数从用分层能力低的梯度电极系曲线图版解释、测井人工读值计算机解释到目前的水淹层测井人机交互式解释阶段,测井解释技术总体上趋于精细化、自动化。
为了适应高含水后期油藏精细地质描述、水淹层精细评价与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需要,必须对储层参数实现定量计算。
其中有效孔隙度与空气渗透率是测井定量解释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储层参数,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岩石体积物理模型为基础提出了许多成熟的理论及经验计算公式。
这两个参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储集层的特性,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储层的孔隙体积紧密相关,还受孔隙几何尺寸、形态及其孔径分布的控制,这些特征与储层沉积时期的砂体类型、砂体厚度以及空间展布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运用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运用
高含水油田是指地下油层中含水含气较高的油田,开发这类油田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为了评价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水-油产量比评价法:通过比较水与油的产量比值来评价开发效果。
在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如果该比值超过了一定的阈值,说明油井开采效果良好,反之则说明效果较差。
2. 油井动态监测评价法:通过监测油井的产量、压力、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来评价开发效果。
如果油井产量稳定,压力适中,含水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说明开发效果较好。
3. 环境影响评价法:综合考虑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土地、生态等方面。
如果开发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水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保护环境,说明开发效果良好。
4. 经济效益评价法:通过评估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来评价效果。
通过比较开发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计算投资回收周期、利润率等指标,来评价开发效果。
以上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可以量化评价开发效果,并为后续的开发决策提供参考。
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以上方法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例如使用智能化油田开发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开发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辅助评价工作。
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平台,与其他油田开发单位和科研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果。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运用评价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开发效果,并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含水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评价及效果
1 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评价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以后,油层水淹严重,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稳产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了寻找新的发现和突破,2010年对华北油田的老油田、老区块1500余口井开展了老区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评价。
首批提出了171口井的补孔潜力层,其中实施措施的井数为49口,有效井36口,累计日增油*t。
1.1二次评价主要内容开发初期,测井一次解释时,投产井少,每口井的解释都是独立的,可应用的资料少,对一些储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次解释就是要以油藏为单位,充分整合已有的各方面资料,紧密结合钻井油气显示和试油结果,探究不同油田油层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客观地修正解释标准,寻找潜力层。
主要研究工作路线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遵循地质规律,依靠对复杂储层测井资料认识的进步,完成目标油田油水系统的宏观研究;采用有效手段完成关键井层的油水关系的认识;在深入了解油藏与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逐井逐层的油水层复查,并得到阶段性的评价结果;用试油检验复查结果,结合地质、测井研究的新成果,获得对目标油田油水层和剩余油分布的新认识。
1.1.1测井曲线标准化不同测井系列、测量条件、测井环境,以及井筒内泥浆、地层水矿化度的差异等原因,存在系统误差、基线偏移、刻度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对工区内所有井的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等测井曲线进行系统校正和标准统一。
按照多井评价的方式进行曲线的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年代、不同仪器、不同测井环境和不同测井队之间的非地质因素的测井误差。
1.1.2完善储层解释标准根据试油、投产资料和测井曲线数值确定储层性质,修正目标油田统一的储层划分、油水层解释标准及相应图版,完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泥质含量的参数计算模型。
1.1.3计算储层参数根据新的解释标准和参数计算模型,对各井的储层参数进行系统计算,包括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统一物性参数解释标准,为岩性建模和储层属性建模准备参数。
油藏开发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模式探讨
280油藏开发后期,油田通常处于高含水阶段,此时剩余油分布比较分散,常常认为剩余油分布规律性不强,而实际上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A油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剩余油表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开展剩余油研究,对油田下步挖潜有重要作用。
1 A油田地质特征A油田主要为滨浅湖滩坝和三角洲前缘沉积。
总体表现为下部沉积时水体较深,物源充沛,呈现“砂包泥”的特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主要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和河口坝砂构成了最主要的储集体,砂层厚,储层物性好,砂体呈NW-SE向展布。
油层呈“油帽子”发育在顶部,油藏模式表现为块状底水油藏。
油藏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物性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沉积相带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2 剩余油分布模式2.1 平面剩余油由于平面剩余油的分布主要受微构造、储层隔夹层、沉积相带以及开发方式、特征等影响,导致平面上呈现分布较分散、局部较集中的特征,一般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沉积相边缘相带区域、构造的上倾方向、砂体的尖灭线周围、井网较稀、控制较弱等区域。
2.1.1 边缘相带储层物性差砂体的展布规律对水侵方向有决定作用,储层物性对注水水线推进速度有重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水驱油时水线往物性好的区域优先推进(沿坝砂、水下分流河道砂等),而后往物性相对较差的其他部位扩展(滩砂、坝砂侧缘、水下分流河道砂边部等),因此,容易产生在低渗带边缘水驱程度偏低,剩余油集中分布。
2.1.2 平面相变导致死油区构造-岩性油藏在相变区容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但受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的影响,该区域水线波及不到,为死油区,同时储层零散,物性较差,该区域的剩余油为“滞留型”剩余油,无法被动用。
2.1.3 构造上倾方向水淹程度低构造特征对油藏的控制作用明显,除控制油气生、运、聚、保等,也会对剩余油的分布、油藏水淹等产生影响。
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较高部位,特别是在水淹初期和中期更是如此。
测井二次解释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测井二次解释模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建立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即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之间的关系,然后应用这些关系进行定量解释和计算机处理。
本文着重讨论了应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建立二次解释模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即单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测井资料标准化方法和深度归位的校正。
【关键词】测井;模型;二次解释近年来,中国各油区储量套改一般采用岩心分析与生产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建立测井二次解释模型,以期在进行测井资料定性和定量解释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满足勘探和开发的要求。
但各油区由于受取心,试油资料和测井资料的限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解释模型也各不相同。
1.对储层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校正储层非均质特征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结果能否准确反映储层特征意义重大,它决定开发方案的部署与老油田的挖潜对策,有效的方法是用取心井分析化验资料去检验解释结果,油田实验测定空气渗透率与测井解释渗透率对比,其平均绝对偏差4。
8平均相对偏差1,5,其解释精度可以满足开发阶段油藏描述需要。
测井环境如井径,井壁粗糟度和围岩等不可避免地对各种测井曲线产生影响,使测井曲线发生歪曲,至使直接用这些测井曲线难以取得较好的测井解释与数据处理效果。
目前,用计算机对测井曲线环境影响进行自动校正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理论研究或建立数学模型校正软件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在中子,密度与声波孔隙度测井中,声波测井曲线受井眼影响较小,但当扩径严重或井壁极不规则时,声波时差明显增大。
对此,可采用类似密度测井曲线的编辑方法来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
首先计算出解释层段的声波时差上限值;再采取逐点检验与近似校正的方法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
感应电导率薄层响应校正的方法是,首先假设井下将地层为层状分布,地层电阻率沿径向变化不大,其沿井深方向呈台阶状变化。
测量的视地层电阻率,地层厚度,围岩电阻率及仪器响应的函数。
根据感应线圈系在井下产生电场的分布规律,可以认为目的层与围岩在井下电场中属于并联关系,即测量的地层视电导率为目的层电导率与围岩电导率的加权和。
热河台油田测井二次解释方法及应用
与历史的油田工作图库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系统数据处理,便可以实现对异常井的自动诊断,不仅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利用计算机确保诊断的及时性。
但是在实际诊断工作过程之中,由于油井运行的情况具有多变性,所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对油井的诊断时应该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油田运行时各种因子变量进行分析,进而建立其较为完善的油井诊断数据库,并且根据油井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数据库之中选择相应的数据指标开展分析,进一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3]。
3.3 制定间抽井抽油计划随着油井的不断开发利用,油井内部的储油量会逐渐减少,并且油田作业会进入减产阶段,此阶段油田地下储油量会呈下降趋势,并且油井也会出现供油量不足的现象,出现此种现象的油井为间抽井。
间抽井的抽油计划一般由人为制定,人为制定的间抽井抽油计划不仅难以保证计划的合理性,而且制定的计划往往较为粗略,难以保证油田的使用效率。
所以油田工作人员应该实现间接井的智能化控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之中因子分析法,对间抽井内部的储油量加以分析和预测,建立间抽井内部储油量的预测模型,预测出实际油井的液面位置以及上升高度,进而根据预测数据制定间抽井抽油计划,确定间抽井的实际开关时间,保证间抽井最大效率的利用。
3.4 规划油井清洗工作现阶段,大多数油田企业对于油井的清理工作还存在缺陷,一般来说,油井应该每月至少清洗一次,以保证油井的正常运行,并且油井的清洗计划由人工规划。
此种人工规划油井的清洗时间的方式存在较多缺点,例如: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部分油井不能及时清洗而部分油井重复清洗的现象频频发生,不仅浪费清洗成本,而且还会对油田的实际生产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便可以对历史清洗油井的相关参数进行有效收集,其中包括油井的清理方式、结蜡周期以及油井运行情况等,进而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数学建模,对油井结蜡的时间以及清洗周期进行准确预测,保证油井清洗工作可以顺利快速地进行,提高油井的使用效率。
扶余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第38卷 增刊2008年11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 on ) Vol 138 Sup 1Nov 12008扶余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郑福先,王 波,王丽娜,刘淑玲,李晓辉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二公司,吉林松原 138001 摘要: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增长,注水开发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储层原始的地质特征发生了很大改变,造成测井解释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困难。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地质和油藏特点,分析了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结合油水井动态资料,从定性解释上升到较为合理的定量解释。
在实际生产中,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水淹层;特征分析;解释评价;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P618113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郑福先(1962—),男,吉林榆树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测井和研究工作。
W a ter Flooded Layer I n terpret a ti on M ethods i nthe O il F i eld H i gh W a ter Cut St ageZ HE NG Fu 2xian,WANG Bo,WANG L i 2na,L I U Shu 2ling,L I Xiao 2huiN o 12Logging Co m pany of D aqing D rilling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Corp .Songyuan,J ilin 138001Abstract:The l og inter p retati on on s wep t layers is al w ays considered a puzzle at home and abr oad,with the ti m e of fl ood devel opment increasing,the oil fields using fl ood devel opment entered in high water cut stage,the reservoir p ri m itive geol ogic features changed greatly,causing the difficulties of accouting re maining oil saturati on by l og inter p retati on .A i m ing at geol ogic and reservoir features of the oil fields in the high water cut stage,this paper analyses bore l og res ponse characteristics,combined with the dyna m ic docu ments of oil wells and water wells,and inter p reted fr om qualitative inter p retati on t o relatively advisable quantitative inter p retati on .By theoret 2ical analysis and actual exa m inati on,this paper concludes inter p retati on and evaluati on means f or water fl ooded layers which are fit f or the oil fields in high water cut stage .I n actual p r oducti on,using this method can see re 2ferable app licati on effects and p r 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 or scientific reas onable adjusted devel opment in oil fields .Key words:water f oolded layers;characteristic analysis;inter p retati on and evaluati on;app licati on effects0 引 言扶余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东缘,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多高点穹隆背斜。
特高含水期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关键技术
胜二区沙二83-5单元调整效果日产液(t/d)45来自04144934
5912
日产油(t/d)
58
154
212
492.20%1
含水(%)
0.9
96.6
95.7
调前:2002.12 2003年12月
水驱控制程度提高:由65.8%上升到81.6%; 含水降低:含水上升率-1.05%; 可采储量增加:增加了47万吨,提高采收率3.0%。
胜坨油田胜二区83-5单元: 含水96.6%、可采程度93% 建立精细储层模型:利用小层中的泥(灰)质隔夹层(0.5-1.7m)将2个 小层细分为11个韵律层,每个韵律层具有不同的沉积、水淹特征。
82(4) 82(5)
23x280井测井图
83小层
83(1) 83(2)
83(3) 83(4)
原83上 原83下
动用储量 104t
辛47 辛50 河68 垦71断块 辛109 辛16 临13沙二下南块 辛68 利21块 永3 辛11-9 辛23 河43-106断块 营13 ……
差值 -26.3 -10.6 -27.2
83(4)韵律层平面图
83(5)韵律层平面图
细分韵律后 83⑷注采对应率 只有53.8%
细分韵律后 83⑸注采对应率 28.6%, 均为单向
细分韵律层后韵律层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低,根据各韵律层统计,单元的水驱储量 控制程度降低,各韵律层仍有进一步完善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的潜力。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多信
息储
地震、 储层 储层
层定 量模 拟技
露头约 束参数 库
骨架 参数 库
物性 参数 库
流体流动单 元研究
术
低渗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研究及应用
圆 测井解释模型建立
2.1 四性关系分析 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之间既存在内在联
系又相互制约,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是测井评价解 释的基础。其中岩性起到主导作用,岩石颗粒的粗细、 分选性及填隙物含量、胶结类型等直接影响孔隙的发 育程度,进而影响储层物性。含油性评价是结果和核 心,如何建立适合研究区的电性与岩性、物性、含油性 的相关关系是研究工作开展的重点。 2.1.1 岩性与电性特征 研究区 C8 储层岩性主要为 细粒长石岩屑(岩屑长石)砂岩及细-中粒长石岩屑(岩 屑长石)砂岩,颗粒磨圆度主要为次棱状,分选中等;填 隙物含量平均为 14 %,主要为绿泥石,呈薄膜状,以薄 膜-孔隙胶结和孔隙-薄膜胶结为主。岩石填隙物含量 高、颗粒细是储层物性差的根本原因。压实作用使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急剧减小,硅质、碳酸盐胶结进一步使 储层物性变差,形成了研究区低渗-特低渗储层。
岩性识别为中-细砂岩。2 号层取心岩性为细-中砂岩, 则差。通过研究区取心岩性-分析孔隙度-分析渗透率
提取电性特征值 ILD=25.05 赘·m、AC=236.18 滋s/m,测 关系图可以看出,其中细-中砂岩的孔渗性明显高于
井岩性识别为细-中砂岩。1 号和 2 号层相比,可以明 中-细砂岩的孔渗性,细分的岩性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孔
显看出中-细砂岩物性相对较差,对渗透率的影响尤为 渗分布的区间。其中样品 1 为 CC96 井 2 572.06分必要的。研究区 心分析的孔渗值,样品 2 为 CC28 井 2 614.49 m 岩心
储层 SP 与 CAL 曲线对渗透层反映较为明显,且细-中 分析的孔渗值,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样品 2 的岩石颗
提取取心及岩屑资料对应的电性特征值划分出 砂 、泥 岩 ,然 后 利 用 薄 片 分 析 资 料 将 砂 岩 细 分 为 细 中砂岩与中-细砂岩两类并确定岩性界限,优选电阻 率与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岩性识别图版。砂泥岩的界限 为 GR>100 API,中细砂岩和细中砂岩的界限为 RT=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运用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运用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与成本不断增加,而高含水油田开发被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新方向和难点。
高含水油田开发主要指含水量在50%以上的油田,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水,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在高含水油田的开发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目前对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1. 采油效率采油效率是衡量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高含水油田中,由于含水量较高,传统的采油方法可能无法有效地将水和油进行分离。
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时,需要考虑采油效率的提高程度。
通常使用采收率和采油率来评价采油效率,采收率是指目标岩层中原油、天然气等可采储量的实际采收量占理论采收量的百分比,而采油率是指目标岩层中原油、天然气等可采储量的实际采收量与目标岩层中原油、天然气等可采储量的比值。
通过采收率和采油率的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出高含水油田开发的采油效果。
2. 油井产能油井产能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高含水油田中,由于含水量较高,传统的油井生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时,需要考虑油井产能的提高程度。
通常使用日油产量和日水产量对油井产能进行评价,日油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油井生产的原油量,日水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油井生产的含水量。
通过日油产量和日水产量的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出高含水油田开发的油井产能。
3. 开发成本开发成本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高含水油田中,由于含水量较高,传统的油田开发成本可能会较高。
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时,需要考虑开发成本的控制情况。
开发成本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投资、勘探开发费用、采油人员工资、生产费用等方面的成本。
通过开发成本的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出高含水油田开发的经济性。
4. 环保效果在进行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时,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的评价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对采油效率、油井产能、开发成本和环保效果等指标进行量化,并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和经济学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测井二次评价技术在沈257块S4储层的应用
式 中 :S I R R — — 束 缚 水饱 和 度 ( 老地层一般取值 4 O % ) : P 0 R R 一 一 有 效 孔 隙度 。 2 . 2 . 3含 水饱 和 度 的计 算方 法 根据 经验 ,采用 经典 的阿尔 奇公 式计算储 层含 水饱 和 度 ,阿尔奇方程 的基本模 型由下述两 部分组成: 地层 因素 F = R O / R w = a / I l l 电 阻 率指 数 I = R t / R O = b / S w n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1 6 7 l 一 5 7 9 9 ( 2 0 1 5 ) o 8 — 0 1 5 8 — 0 2
1储层基本特 征
沈 2 5 7块测 井解 释 S 4下 I 上部 ( 顶 部 和 中 部 )卜3 砂 岩 组 为 油 层 、低 产 油层 ,4 - 6 砂 岩组 为干 层 、 水层 , 油 井 主 要 生产层 段为 s 4下 I上部 卜3砂岩 组。原测 井解 释储 层渗 透 率 一般 为 0 . 卜2 . 7 m d , 平均 为 2 . O m d 。 有 效孔 隙度 6 . O - 1 2 . 0 % , 平 均为 8 . 2 % 。 原 油 属 于 高凝 油 。 截 止到 目前 为止 ,沈 2 5 7块完井 5 4口,测 井系列主要 以3 7 0 0为主,个别井加 测 5 7 0 0测井系列,主要 目的层为沙 四段。由于 以前针对沙 四段储层 电性特征认识不彻底 ,针 对 沙 四段 储层 没有 建立 统一 的油层识 别标 准,制约 了沈 2 5 7块 的开发效果的提 高。所 以针对该区开展 测井 资料二次评价 非 常有必要。 2 常规 解释 方法
低渗油藏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Jn. 0 6 u 2 o
低 渗 油藏 高 含水 期水 淹层 测 井解 释 方 法
陈立萍 , 徐仁起
( 中油 中原油 田分公 司 , 山东 莘县 223 ) 544
摘要 : 通过对岩石导 电机理 的研 究 , 电参数 实验 和水驱 岩电 实验 , 即岩 描述 了水 淹前后储层 的
卫 2 等 3口取心井的 3 块岩样进行岩 电参数和 5 3
水驱 岩 电实验 。
收稿 日期 ,05 2 2 ; ' 0 —1 — 7 改回日期 106 0 — 8 2 20 — 2 2 作者简介 : 陈立萍(9 9 ) 女 , 16 一 , 工程 师 , 9 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专业 , 1 1 9 现从事油藏开发管理工作 。
储层饱 和度参数 , 所用系数 ( 孔隙度胶结指数 m、
岩性系数 n 饱和度指数 n 岩性 系数 b 采用砂泥 、 、 ) 岩地层的经验值 , 故长期存在纯油层含油饱和度计 算值偏低问题 , 开发至后期矛盾更为突出…。为提
高水淹层测井解释水平 , 对卫 7 —8 卫 2 0 新 9 、 —1、
化。当孔隙度 ≥1%时 , 8 地层岩性对储层流体性 质 的影 响急剧 减少 呛。 ]
112 电阻增 大率和含 水饱 和度 的 关 系 ..
电阻增大率 I 和含水饱和度 | 关系式为: s
, .67 s ( 一 . 7 =1O 4 , R = 09 ) O () 2
足生产需要的有 3 5口, 认识不清的有 9口; 解释明
前
言
卫城油田为陆上复杂断块油藏 , 各区块储层物
11 岩电 . 参数实验
111 地层 因素和孔 隙度的 关 系 ..
性不 同 , 质 特 点 差 异 较 大。平 均 孔 隙 度 为 地 1 .% 一 8 平均渗透 率为 l. 0 60 25 2 %, 1 9×1~ 0×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效果评价项燚伟;宋考平;朱君琼;王雨【摘要】结合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块目标区的开发实践,通过对存水率、综合含水、耗水量以及采收率等指标的计算,对北二西目标区域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其主要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思路.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注入水排出量变大,注水开发效果变差,随着找水、堵水的进行,关闭高含水井,注水利用率有所改善;根据目前的开发状况,预测北二西区块的最终采收率可达45%.【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09(037)005【总页数】4页(P97-100)【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效果;采收率;萨尔图油田【作者】项燚伟;宋考平;朱君琼;王雨【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注水开发油田为了保持开发的科学性和可预见性,需经常进行油田注水效果评价,并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目前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块的开发已经进入了特高含水期,随着含水上升和采出程度的增加,储采失衡,增油和控水的矛盾突出;剩余油的分布越来越零散,措施井选井选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高含水井、低产低效井和套损井较多,结构调整余地更小等问题都显现出来。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了计算,找出了主要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思路[1-3]。
1 地质概况北二区西块位于萨尔图油田北部背斜构造西部,构造较为平缓,地层倾角3°左右,地势平坦,地面平均海拔高度150 m左右。
该区断层较多,断距较大,共发育断层18条,均属正断层,断层走向均为北北西向,断层最大延伸长度为6.6 km,最小延伸长度只有0.5 km,最大断距92.0 m,最小断距1.2 m,断层平均倾角52°左右。
油水井找漏测井工艺及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 )测井 工艺 简便快 捷 。 4 2 3 连 续流 量计 的技 术指标 。 ( )仪器 长度 :. m; 1 21
2 仪器及参数 的选择
2 1 仪器 选择 .
( )仪 器直径 :6 5 m; 2 3 .r a C )涡 轮直径 :4 2 mm; 3 3. 9
( )笼 的横截 面积 :. 4 0 4 1 6 ×1 叫m ;
( ) 叶 轮 面 积 : . 3 3 1 m。 5 169 × 0 ;
针 对套 管 变形 、 断 、 错 破裂 等 井 筒 自身 情 况 ,
20 0 0年 , 我们 选择 了井 温 仪 、 自然 伽 马 仪 、 定 位 磁
( )最 高耐 温 :5 ℃; 6 10 ( )最 高耐 压 :O a 7 3 MP ; ( )工 作 电流 :2 mA; 8 15
进行 点测 ;
( )适合 中、 流 量的单 相 流 ; 2 高
( ) 不干 扰井 筒 内原有 流动 状态 ; 3
产量 。我们从 本 油 田 的实 际 出 发 , 有针 对 性 地 选 择测井 组合 仪器 及 测 试 工 艺 , 一 大批 存 在 漏 失 对 情况 的油水井 进 行 了监 测 分 析 , 结 出 了一 套 具 总 有针对 性 、 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找漏方 法 。 能
于 已知井径 的 油 水井 , 由涡 轮 转 速 可 以计 算 出一 定注 水压 力下 的漏 失量 。
3 2 测 井 工 艺 及 曲线 、 据 录 取 . 数
高灵 敏度 连 续 流 量计 在 扶 正器 扶 正 下 , 以恒
定 速度 连续测 量 , 于漏 失 部 位 还 需 在 其 上部 和 对 下 部进行 点测 。
摘 要 : 城 油 田具 有 高 温 、 压 、 盐 、 薄 即 “ 高 一 薄 ” 特 点 , 过 二 十 多 年 的 开 发 已 进 入 高 含 濮 高 高 层 三 的 经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运用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运用高含水油田是指地层含水量较高的油田,开发难度较大。
如何评价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运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地质勘探技术评价地质勘探技术评价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地震勘探技术、电阻率法、密度法等多种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对高含水油田的地质构造、油层分布、含水层位置等进行详细的评价,为后续的开发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井筒效果评价井筒效果评价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对钻井工艺、完井方式、注采工艺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评估井筒效果对产能的影响,为后续的油田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3. 生产动态监测评价生产动态监测评价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对生产井、注水井进行生产动态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油田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井筒问题,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4. 油田数字化技术评价油田数字化技术评价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一项新兴方法。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油田生产作业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快速评价和精细管理。
5. 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价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的最终标准。
通过对油田生产成本、产量、油价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全面评估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为制定下一步油田开发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1. 优化油田开发方案通过对高含水油田的地质特征、井筒效果、生产动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发效果。
5. 提升油田经济效益通过对高含水油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可以找出经济效益低下的环节,调整优化管理,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提高开发效果。
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征、井筒效果、生产动态、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油田的开发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含水油田测井资料二次解释评价及效果
摘要:华北油田目前已进入中后开发期,油层水淹日趋严重,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因此,在老区、老井中寻找一些隐蔽性油藏、低阻油气层、薄油层和水淹程度低的潜力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测井解释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工作路线,对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计算模型,重新完善解释标准,筛选出一批潜力层。
实施后获得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描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基础数据。
关键词:已开发区已投产井二次解释研究方法应用实例挖潜效果
1 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评价
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以后,油层水淹严重,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稳产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了寻找新的发现和突破,2010年对华北油田的老油田、老区块1500余口井开展了老区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评价。
首批提出了171口井的补孔潜力层,其中实施措施的井数为49口,有效井36口,累计日增油*t。
1.1 二次评价主要内容
开发初期,测井一次解释时,投产井少,每口井的解释都是独立的,可应用的资料少,对一些储层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次解释就
是要以油藏为单位,充分整合已有的各方面资料,紧密结合钻井油气显示和试油结果,探究不同油田油层特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客观地修正解释标准,寻找潜力层。
主要研究工作路线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遵循地质规律,依靠对复杂储层测井资料认识的进步,完成目标油田油水系统的宏观研究;采用有效手段完成关键井层的油水关系的认识;在深入了解油藏与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逐井逐层的油水层复查,并得到阶段性的评价结果;用试油检验复查结果,结合地质、测井研究的新成果,获得对目标油田油水层和剩余油分布的新认识。
1.1.1 测井曲线标准化
不同测井系列、测量条件、测井环境,以及井筒内泥浆、地层水矿化度的差异等原因,存在系统误差、基线偏移、刻度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对工区内所有井的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等测井曲线进行系统校正和标准统一。
按照多井评价的方式进行曲线的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年代、不同仪器、不同测井环境和不同测井队之间的非地质因素的测井误差。
1.1.2 完善储层解释标准
根据试油、投产资料和测井曲线数值确定储层性质,修正目标油田统一的储层划分、油水层解释标准及相应图版,完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泥质含量的参数计算模型。
1.1.3 计算储层参数
根据新的解释标准和参数计算模型,对各井的储层参数进行系统计算,包括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统一物性参数解释标准,为岩性建模和储层属性建模准备参数。
1.1.4 已投产井二次解释评价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工区内所有已投产井,进行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和全井段油气层复查,寻找潜力层。
同时对储层和非储层进行精细解释,满足地质建模的需要。
1.2 二次评价关键技术
二次解释评价工作过程应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1)选择标准层,进行区域性多井测井曲线的标准化,消除非地质因素的误差。
(2)利用化验分析和区域解释模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泥质含量的计算模型。
(3)根据试油、投产资料重新完善适合目标油田的解释标准。
(4)根据二次解释结果修正原先结论,确定挖潜目标和主要储层改造措施。
2 主要成果
2.1 完善解释标准
根据已有的试油成果、新的油水层解释标准和单井数字处理成果等,对华北油田的1500余口已投产井进行了精细解释和油层复查。
原解释标准中解释参数只有孔隙度、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这些参数的下限值不够准确。
本次复查对原解释方法和解释标准进行了补充完善,分断块增加了泥质含量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储层性质及含油性下限。
2.2 寻找评价潜力层
以油气显示和试油资料为依据,以试油井为中心,采取目的层横向追踪的方法寻找潜力层;而后再进行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
(1)滚动式寻找油气潜力富集区域。
利用录井、井壁取心资料对工区内所有的井进行油气显示的统计分析,分析时采用以着眼点为基础向外滚动的方法,确定油气潜力富集区域。
也就是首先复查动用层数较多的井,检查试油结论与测井解释结论是否符合,特别是原先解释为油水层、差油层、水层、致密层的,试油结果是否好于解释结论。
发现这种情况,就要重点关注其邻井未射开层的测井曲线是否存在类似特征,重新进行解释,藉此寻找尚未发现的潜力层。
(2)横向追踪。
分析已试油井的岩性、物性、水性及含油性与电性的关系,以此为中心横向追踪砂体的变化及对应的油气显示,寻找潜力层。
(3)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已投产井的二次解释是对测井、地质、试油、试采、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定性与定量解释相结合、常规解释与数字处理相结合,分层系按岩性进行含油性评价;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可能对测井曲线造成的影响,既要研究测井曲线数值的变化,更注重分析曲线形态特征变化的原因,将宏观的模糊性与微观的精确性相结合,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结论。
2.3 潜力层实例
确定潜力层主要是根据试油投产、产吸剖面、录井取心等资料,单井纵向对比、多井横向对比、油水层曲线形态的比较和数字处理结果等进行综合解释的。
如L27井的17号层投产初期日产油27.1t,含水12.5%;第16、18号层为Ng组主力产油层,油层特征明显,邻井试油、投产和测井解释多为油层。
因此建议补射第16、18号层。
2.4 挖潜效果
通过综合评价,首批提出了171口井的潜力层进行补孔、堵水的建议,其中已实施措施的井为49口,有效井36口,日增油*t。
如L27-8井的产层为Ng组,井壁取心、录井均为油斑、荧光显示,因为深度浅,地层水矿化度低,电阻率相对较高,按当时的解释标准,将第30、31号层解释为油水同层。
油藏投入开发后,其邻井相同电阻率水平的层试油时产纯油。
复查时,经过精细评价提升解释为油层。
第31号层补孔后,日产液21m3,日产油20.5t。
3 结语
综上所述,测井对老区已投产井进行的二次解释评价是卓有成效的。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我们对储层性质和油层分布的认识是渐进的。
实践表明,立足于已有的测井资料和测试、生产资料,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精细解释,重新认识储层的性质,这一工作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可靠的。
这套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在今后的剩余油评价等深层次研究中也将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