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2005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及其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及其体系

了具有中央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专家评审组对课题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课题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该课题研究具有开创意义,研究成果具有原创 在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上具有填白意义, 性,在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上具有填白意义,在国 内处于领先水平. 内处于领先水平.
SINCHEM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选择了不同行业的8个中央企业于2008年进行 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试点工作.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包括分值设定和计分办法评价方法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评价方法计分办法分值评价指标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措施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状况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评价方法计分办法分值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计分办法分值评价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二评价指标明确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组织保障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开展员工企业文化培训专题教育工作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评价激励措施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确立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精神文化明确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建立完善员工岗位责任制制度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健全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建立视觉识别系统企业标识标准色标准字司旗和物质文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员工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认可度企业凝聚力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同度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状态企业执行力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情况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近三年企业在四好班子建设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党政机关授予的全国或省部级荣誉称号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企业形象生产经营近三年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情况二级指标一级指标sinchem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三分值设定评价与计分方法分值设定为使评价工作简便易行和评价结果更为直观评价采用量化打分的办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使中央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

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企业文化建设评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操作要求》的相关规定,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明确企业文化管理对标评估标准,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自查自评和过程控制,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特制定本对标评估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评估工作原则(一)结果导向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把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成果作为科学评价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对照标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改进,使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提升,着力缩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

(二)系统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在企业文化对标评估中,既要目标明确,流程规范,内容全面,科学系统的设置对标评估指标,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以对标评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三)以人为本与科学规范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把“职工群众认可、客户满意”作为企业文化对标评估的标准,同时又把握企业文化本质,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四)客观公正与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真实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保证对标评估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真实面貌。

第二章对标评估体系及评价标准第三条企业文化建设对标评估体系从企业文化管理的系统性、完善性、实效性、先进性等方面,对企业文化管理状态进行定性、定量自评,同时将领导班子重视情况、员工满意度和用户满意度情况纳入测评范围, 进行综合测评。

各单位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任务的需要,对以下五个项目测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一)企业文化管理定性自评:满分100分,设定4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25分;20个子项目,对应5种分值状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17•【文号】国资发综合〔2017〕191号•【施行日期】2017.1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综合〔2017〕191号各中央企业:品牌是企业竞争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加强质量品牌工作是提高有效中高端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品牌溢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品牌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到2020年,中央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有效中高端供给大幅增加,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进一步提高,打造一批质量水平世界一流的公司,培育一批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

强化企业在质量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企业质量品牌建设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

遵循质量品牌发展内在规律,结合生产制造、运营服务、工程建筑等行业企业特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对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进行分类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质量和品牌工作,注重质量和品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挥合力,多措并举,实现叠加效应。

坚持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前瞻性战略部署,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形成长效机制。

国资委2005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资委2005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号:国资发宣传[2005]62号发布日期:2005年03月16日生效日期:2005年03月16日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使中央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中央企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同时,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摘要:作为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正日渐被重视起来。

而进行文化建设,就需要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继承创新、开放包容原则,坚持求真务实原则,坚持整体推进原则等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将有利于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基本原则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而“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列宁指出:“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就其经济目的来说,就是合作化”,“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

”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追根究底其实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的竞争,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是该组织最终战胜竞争对手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该组织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要进行文化建设,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方面。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该组织的核心价值,使组织成员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合作组织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建设要以何种基本原则为依据,成为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也鲜明的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国资委有效规范性文件

国资委有效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年第4号国资委关于公布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现将国务院国资委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公告如下:2003年1.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3〕21号)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法工作规则(国资法规〔2003〕30号)3.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03〕53号)4.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58号)5.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6.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3号)7.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8.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8号)9.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资厅评价〔2003〕327号)2004年1.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4〕4号)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评审和审批权限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政职〔2004〕7号)3.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二)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4〕8号)4.关于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9号)5.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资委监管企业女职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群工〔2004〕21号)6.关于高新技术中央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分配〔2004〕23号)7.关于严格执行国家退休制度及时办理到龄人员退休的通知(国资党办干一〔2004〕29号)8.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群工〔2004〕36号)9.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4〕48号)10.关于实行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谈话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党委纪委〔2004〕65号)11.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和内部竞争上岗工作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4〕123号)1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4〕173号)13.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176号)14.关于中央企业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意见(国资发产权〔2004〕180号)15.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厅产权〔2004〕189号)16.关于做好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195号)17.关于印发《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发党建〔2004〕204号)18.关于中央企业利润分配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4〕219号)19.关于印发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三)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4〕220号)20.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4〕227号)21.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4〕229号)22.关于推动中央企业清理整合所属企业减少企业管理层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04〕232号)23.关于做好产权交易机构选择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产权〔2004〕252号)24.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268号)25.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业务办理规则》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4〕315号)26.关于印发《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资发干一〔2004〕341号)27.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研究〔2004〕834号)28.关于加强人工成本控制规范收入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4〕985号)29.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填报说明的通知(国资产权〔2004〕1255号)2005年1.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5〕13号)2.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05〕39号)3.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5〕43号)4.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5.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5〕67号)6.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7.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5〕92号)8.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国资党委纪检〔2005〕93号)9.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111号)10.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分配〔2005〕135号)11.关于委托中央企业对部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项目进行资产评估备案管理的通知(国资产权〔2005〕193号)12.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13.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46号)14.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15.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5〕293号)16.关于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294号)17.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5〕304号)2006年1.关于对中央企业发展规划进行滚动调整的通知(国资厅发规划〔2006〕5号)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6〕7号)3.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6〕8号)4.国资委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有关税收处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6〕10号)5.关于印发《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资发群工〔2006〕21号)6.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6〕23号)7.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的通知(国资厅发规划〔2006〕26号)8.关于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6〕69号)9.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厅发外事〔2006〕70号)10.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11.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12.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6〕131号)13.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6〕133号)14.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纪检〔2006〕139号)15.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16.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2006〕174号)17.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述廉议廉工作的意见(国资党委纪检〔2006〕174号)18.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19.关于中央企业计提技术奖酬金和业余设计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6〕243号)20.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6〕274号)21.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2007年1.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8号)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高级政工师评审工作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国资政职〔2007〕16号)3.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央企业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7〕32号)4.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7〕38号)5.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博士服务团”成员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党办组织〔2007〕45号)6.关于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7〕60号)7.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7〕71号)8.关于印发《中央科研设计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7〕86号)9.关于印发《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7〕108号)10.关于印发《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7〕109号)11.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7〕114号)12.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资党委群工〔2007〕120号)13.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7〕152号)14.关于严格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7〕168号)15.关于加强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07〕182号)16.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规范行业协会运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研究〔2007〕199号)17.关于中央企业应付工资余额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7〕212号)18.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业绩考核任期薪酬管理的意见(国资分配〔2007〕229号)19.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7〕891号)2008年1.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研究〔2008〕1号)2.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指标报送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考核〔2008〕4号)3.关于印发《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8〕28号)4.关于建立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联合发布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8〕32号)5.关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国资发考核〔2008〕44号)6.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编报办法(试行)》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8〕46号)7.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8〕53号)8.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8〕70号)9.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紧急通知(国资厅发评价〔2008〕87号)10.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8〕95号)11.关于落实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8〕109号)1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2008〕113号)13.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国资党委纪检〔2008〕122号)14.关于印发《国有企业监事会兼职监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监督〔2008〕126号)15.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报表》的通知(国资厅发考核〔2008〕126号)16.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17.关于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董事及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意见(国资发分配〔2008〕140号)18.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8〕143号)19.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群工〔2008〕166号)20.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8〕171号)21.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8〕225号)22.关于贯彻落实《关于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8〕323号)2009年1.关于印发《企业主辅分离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7号)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价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国资纪发〔2009〕12号)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9〕19号)4.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收益〔2009〕22号)5.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25号)6.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资党办组织〔2009〕30号)7.关于贯彻实施《国有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岗位等级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9〕37号)8.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45号)9.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49号)10.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外部董事履职行为规范》的通知(国资发干一〔2009〕50号)11.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群工〔2009〕52号)12.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职工董事履行职责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群工〔2009〕53号)13.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9〕55号)14.关于继续做好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09〕78号)15.关于印发《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国资发收益〔2009〕84号)16.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法规〔2009〕100号)17.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国资发〔2009〕102号)18.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0号)19.关于印发《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3号)20.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4号)21.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行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5号)22.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报酬及待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9〕126号)23.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资发法规〔2009〕286号)24.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09〕300号)25.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资发干二〔2009〕301号)26.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09〕317号)27.关于印发《国资委履行多元投资主体公司股东职责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9〕322号)28.关于印发《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09〕335号)29.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国资发监督〔2009〕337号)30.关于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审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产权〔2009〕941号)2010年1.关于建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运行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国资厅发产权〔2010〕5号)2.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10〕11号)3.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党办组织〔2010〕16号)4.关于建立国资委联系行业协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厅发研究〔2010〕24号)5.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中央企业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10〕38号)6.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2010〕41号)7.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10〕71号)8.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0〕72号)9.关于印发《关于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关系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国资发监督〔2010〕82号)10.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办公厅(室)评价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2010〕91号)11.关于中央企业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国资党委群工〔2010〕91号)12.关于印发《中央企业业绩考核情况核查计分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10〕115号)13.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10〕148号)14.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换届选举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资发研究〔2010〕154号)15.关于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10〕157号)16.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外事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资发外事〔2010〕165号)17.关于中央企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纪检〔2010〕171号)18.国资委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纪检〔2010〕177号)注:以上目录不包括涉密文件。

国资委关于命名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的决定

国资委关于命名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的决定

国资委关于命名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的决定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彰显企业品牌价值、增强企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十年来,中央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积极创新企业文化活动载体,深入挖掘企业品牌价值,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的全面提升,国资委决定命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等30家企业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

希望被命名的示范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为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各中央企业要向被命名的示范单位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工作,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实施文化强企,积极履行文化责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为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附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名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2月6日附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名单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4.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7. 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9.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德州电厂10.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1.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12.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1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15.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16.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资源有限公司17.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18.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19.中粮集团有限公司20.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21.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22.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23.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设计研究院24.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25.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26.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27.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28.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29.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公司国家电网绵阳公司企业文化教育中心为推进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落地,引导和教育员工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的意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期以文化的力量凝聚力量、引领发展、展现形象。

中国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企业文化热潮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科学的人本管理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科学阶段,传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

从最初的引进、启蒙,到质问、裂变,到整合、本土化,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一)中国大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潮。

根据李庆善先生的研究认为,“企业文化”一词,从1984年陆续见诸于我国报刊杂志,其中多数文章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进行极其简单的介绍。

到1988年,企业文化热潮已经成为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若干热潮之一。

掀起这股热潮的除了企业界之外,还有从事管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各界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88年至91年三年时间,国内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文章达250余篇;翻译和编著的有关企业文化著作达20余种:省市以上单位举办的有关企业文化的研讨会15个;举办企业文化为主题的讲习班和讲座40余期。

而且,中央和有些省市相继成立了企业文化理论和应用研究。

有些课题,已经形成初步成果,被决策机关所采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92年至1999年是企业文化在我国重新受到重视并且日益深入发展的时期,历史的发展使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一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呈现出从直接引进国外理论向在学习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的方向发展,向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同我国企业文化建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理论研究从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

2、企业文化实践活动方兴未艾,一些优秀企业几乎是在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的第一时间即敏锐地加以关注,并迅速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在企业界发挥了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

今天被视为我国企业界骄傲的旗帜企业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无不是企业文化理论的实践典范,“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实践甚至被收入哈佛研究院的案例库。

今天,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优秀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下日益广范、深入、全面、主动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实践活动中来,企业文化实践正在不断普及和深化,并带动了许多事业单位的文化实践。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和国资委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公司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做强做大的内在需要;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三色文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在凝聚力量、提升管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

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帮助职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

目前,公司发展规模、管理幅度不断扩大,战略定位、产业结构、管理体系优化调整,新并购企业增多,多种资源优化配置,内外部环境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顺应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建设既规范统一、又包含多样、个性鲜明的“三色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促进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中的积极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要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华能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以促进公司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公司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既有行业特点、兼具文化底蕴,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三色文化”,不断增强公司的“软实力”,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08•【文号】•【施行日期】2011.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为了深入挖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加大交流力度,为“十二五”期间提升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经研究,决定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评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工作目的评选工作旨在深入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挖掘典型案例,加强经验交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评选范围和名额(一)评选范围:本次推荐评选工作按照自愿参加、重在基层的原则,主要推荐评选中央企业二、三级单位。

(二)推荐名额:各中央企业原则上推荐1家企业参选,已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多年的企业最多可推荐2家企业。

本次评选活动拟评出30家基层企业作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三、评选条件(一)具有完备的企业价值理念体系。

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价值理念体系;具有明确的企业使命(宗旨)、企业愿景(战略目标);总结、提炼和培育了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炼了各具特色、充满生机的企业经营理念,价值理念体系的形成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科学发展需要为导向,体系完备、内容明确、特色鲜明,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企业价值理念转化系统、深入,被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高度认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类型全面、设计独特、使用规范,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廉政【发文字号】国资党委纪检[2011]11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11.01.26【实施日期】2011.01.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纪检[2011]11号)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国资委第168次党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资委纪委将对执行情况适时进行检查。

国资委党委2011年1月26日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纪发[2009]27号,以下简称《意见》),扎实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促进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为中央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惩防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意见》为指南,以提高预防腐败能力为目的,以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培育“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廉洁理念,养成廉洁从业的道德操守和实践行为,形成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围和良好风尚,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按照国资委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国资党委纪检[2005]93号)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发宣传[2005]62号)的要求,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构建惩防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中央企业廉洁文化体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重要文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重要文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9-11-30《纲要》指出,中国石化以“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为企业宗旨,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为企业愿景,以“诚信规范,合作共赢”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传承、丰富和弘扬“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继承和发扬“精细严谨,务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叶文峰报道:11月23日,集团公司党组正式颁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

《纲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纲要》重点从培育核心价值理念、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纲要》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中国石化的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经营理念。

中国石化以“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为企业宗旨,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为企业愿景,以“诚信规范,合作共赢”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传承、丰富和弘扬“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继承和发扬“精细严谨,务实创新”的优良作风。

为推动中国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有序有效深入开展,《纲要》在最后一部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形式载体、保障措施等作了详细论述。

《纲要》是多年来石油石化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也把国务院国资委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2005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2006年6月,集团公司纪念建党85周年暨党建工作会议决定,要在2007年研究制定《纲要》。

2007年7月,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苏树林在听取思想政治工作部汇报时指出:“越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越是要有好的文化。

国资委印发《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资委印发《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文号】国资发综合〔2013〕266号【发布日期】2013-12-17【生效日期】2013-12-17【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13〕266号各中央企业: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水平,推动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资委2013年12月17日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提高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水平,推动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

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更要有一流的品牌。

一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

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中央企业要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就必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二)加强品牌建设是赢得新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保障。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演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拥有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品牌优势,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中央企业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三)加强品牌建设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现实需要。

品牌国际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10.31•【文号】•【施行日期】2004.10.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工作正文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2004年10月31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1.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

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重要作用,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对于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强做大中央企业,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中央企业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推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但也要看到,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还存在着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同志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还存在着淡化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倾向,一些企业党组织不能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有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丧失先进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堕落,部分企业的党务干部队伍存在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等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央企业主业(第二批)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央企业主业(第二批)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央企业主业(第二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4.19•【文号】国资发规划[2005]80号•【施行日期】2005.04.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央企业主业(第二批)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5]80号)各中央企业:为正确引导中央企业投资方向,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集中有限资源投入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02),我委在确认并公布第一批中央企业主业的基础上,又对第二批中央企业主业进行了审核确认,第二批确认的中央企业主业仍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现将经确认的第二批中央企业主业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中央企业按照《中央企业主业(第一批)的通知》(国资发规划[2004]324)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主业发展方向;坚持突出主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活动,避免盲目扩张,减少投资风险;积极推进调整重组,将企业非主业资产按突出主业的原则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二、今后一段时期,我委对市场定位比较准确、主业较为突出的企业,将继续确认并公布其主业领域,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经营规模较大但主业不够清晰的企业,将组织专家论证,与企业交换意见,指导企业确定主业及调整方向;对经营规模偏小、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为防止其盲目扩张,将通过确认并公布其一段时期主业的方式,规范和引导其投资行为,加大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力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附件:中央企业主业(第二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OO五年四月十九日附件:中央企业主业(第二批)┏━━┯━━━━━━━━━━━━━━┯━━━━━━━━━━━━━━━━━━━━━━━━━━━┓┃序号│企业名称│主业内容┃┠──┼──────────────┼───────────────────────────┨┃ 1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石油、化肥、化工产品贸易、分销及物流,原油、燃料油、天┃┃││然橡胶期货┃┃│├───────────────────────────┨┃││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化学矿采选,化肥和化工┃┃││品生产┃┃│├───────────────────────────┨┃││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 2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以核能为主的电力生产、热力生产和供应┃┃│├───────────────────────────┨┃││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核废物处置┃┠──┼──────────────┼───────────────────────────┨┃ 3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研究、服务┃┠──┼──────────────┼───────────────────────────┨┃ 4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研究、服务┃┃│├───────────────────────────┨┃ 5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通信产品制造┃┠──┼──────────────┼───────────────────────────┨┃││通信产品贸易┃┃│├───────────────────────────┨┃││相关技术研究、服务┃┠──┼──────────────┼───────────────────────────┨┃ 6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煤气层开发,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7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生产及贸易┃┃│├───────────────────────────┨┃││化学矿勘探开发┃┃│├───────────────────────────┨┃││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服务与专用设备制造┃┠──┼──────────────┼───────────────────────────┨┃8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建筑工程┃┃│├───────────────────────────┨┃││相关工程技术研究、服务、地质勘查与设备制造┃┠──┼──────────────┼───────────────────────────┨┃9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军品贸易、民品贸易┃┃│├───────────────────────────┨┃││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文化艺术经营┃┠──┼──────────────┼───────────────────────────┨┃10│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金融资产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11│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日用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12│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重大技术装备、机电产品贸易及关键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医药生产及贸易┃┃│├───────────────────────────┨┃││相关配套服务┃┠──┼──────────────┼───────────────────────────┨┃13│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

国资发评价[2005]67号

国资发评价[2005]67号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国资发评价[2005]67号关于印发中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为加强中央企业财务监督,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行为,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我们制定了《中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企业实际,认真执行,并及时反映工作中有关情况和问题。

附件:1.《中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2.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备案表/gzjg/tjpj/cwjs/tjpj_cwjs_fj0024_02b.xls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附件一:中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财务监督,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行为,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依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5号)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国资委有关财务监督规定,对预计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经取得合法、有效证据证明确实发生事实损失,对该项资产进行处置,并对其账面余额和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财务核销的工作。

资产减值准备具体包括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

第四条本规则所称事实损失是指企业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有确凿和合法证据表明该项资产的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发生了实质性且不可恢复的灭失,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操作要求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操作要求

宣传函[2010]9号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为总结中央企业贯彻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经研究并报委领导同意,决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工作的目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与经验,查找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部署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此次评价不是评优,其结果也不作为今后评优的根据。

二、评价工作的范围与依据(一)评价工作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一级进行。

各中央企业是否对所属企业进行评价,由企业自行决定。

(二)评价工作的依据是《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操作要求》附后,可登录电子邮箱qywh1708@,密码123456,在“已发送”中下载相关文件。

三、评价工作的方式与时间安排(一)评价工作主要采取企业自查自评的方式进行。

各企业的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自查自评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有关要求,开展评价工作,逐项对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撰写自查自评报告,报送有关材料。

国资委宣传局将在各企业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二)请各企业于6月底前完成自查自评工作。

四、有关材料的报送请各企业于7月10日前,将以下材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报国资委宣传局企业文化处。

(一)自查自评工作总结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查自评工作基本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经验与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以及对国资委的建议等。

(二)评价体系各部分各指标评价得分表。

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三个部分每项指标的评价得分一栏填写清楚后即可。

(三)有关情况的说明材料。

五、有关要求(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此次评价工作是贯彻国资委《指导意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重在企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全面文化管理TCM的内涵及意义

全面文化管理TCM的内涵及意义

全面文化管理TCM的内涵及意义作者:刘方龙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1期摘要:目前,中国企业越來越重视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只是大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方式。

随着企业的转型,企业关注时间、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却忽视全面文化的支持和转型。

基于此,提出全面文化管理(TCM)理念,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发挥到最大化,实施更人性化。

全面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进一步转型发展,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以企业员工为核心,注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企业的各个方面解决战略和管理领域的工作问题或矛盾,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能引领和渗透到企业战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关键词:全面文化;文化管理工具;经营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战略中图分类号:G124;F271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1-0044-02一、全面文化管理概念(一)什么是全面文化管理?全面文化管理,即TCM(Total culture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人本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员工凝聚力和管理效率实现战略愿景的管理模式。

进行全面文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制定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有计划地全面安排和部署企业文化工作,在与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地的所有相关领域中都设定相应目标,明确相关方法和路径,找出影响因素和工作方法,注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企业的各个方面解决战略和管理领域的工作问题或矛盾,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TCM具有全面性,引领企业战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如战略管理、组织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管理、生产服务管理等,是企业的全过程管理,从高层到基层、从战略到细节、从理念到行为、从现在到未来、从内部到外部、从过程到结果,也是真正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更体现了大数据、信息智能和互联网时代的人本管理。

关于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集团公司各单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构建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做实做精做强做大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新兴铸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集团公司重组五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时期、新的阶段,集团公司既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少的严峻考验,全面实现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一个突破、两个领先、三个最大、四个名牌”的发展目标,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集团公司,迫切需要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迅速提升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形成要素。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既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文化铸魂、塑形、育人工程,是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之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历史任务。

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卓有成效地推进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军需企业几十年来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不断适应集团公司新的发展需要,总结、培育和提升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集团文化和子企业文化,为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十一五”目标的实现营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明确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念,为实现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方针和基本内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的集团公司为追求,以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为理念,以打造国际一流的企业集团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坚持创新、持续学习为动力,在弘扬和继承军需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在重组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的原则,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善于吸收国内外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努力为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号:国资发宣传[2005]62号发布日期:2005年03月16日生效日期:2005年03月16日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使中央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中央企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同时,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片面追求表层与形式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涵的提炼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等。

因此,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央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央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3.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4.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构筑中央企业之魂;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依法经营,规避风险,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经营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企业标识体系,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5.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既体现先进性,又体现可操作性,注重在继承、借鉴中创新,在创新、完善中提高。

6.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

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总结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企业文化底蕴,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在制定规划时要着眼于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避免走过场。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常抓常新,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实和完善,促进企业文化的巩固与发展。

7.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巩固提高,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

各中央企业可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

8.企业文化载体与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

重视和加强对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员工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封建迷信、伪科学的能力,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

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注重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依靠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9.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为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为社会提供优质商品和优良服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

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0.务求实效,促进发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真务实,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避免急功近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实现政治上和谐稳定,经济上持续增长,文化上不断进步,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利益的协调发展。

11.重在建设,突出特色。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系统思考,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企业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

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

围绕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基层实力。

注重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

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激励约束中实现价值导向,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

要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大型企业集团要处理好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关系,注重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

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

同时允许下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