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注意他们的学习,而忽略他们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一个个惨痛的教训让我们知道安全应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放在其次。只有有了安全,其他才能谈及。呢?英国颁布的《儿童宣言》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借鉴: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等于告诉孩子,生命安全比一切都重要,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告诉孩子身体属于自己,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儿童有拒绝触摸、亲吻的权力。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要告诉孩子,一旦出现威胁自己生命的时候,比如遇到坏人持刀抢劫,保全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身体比物品要重要。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要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说实话,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父母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向你隐瞒实情,或许会出现大问题。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生人的糖果”。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在生活上过分压抑孩子对物质的享受;从小向孩子讲授要别人东西的害处;让孩子对毒品、烟酒说不。
6.“不与陌生人说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没有分辨好人、坏人的辨别能力,遇到陌生人搭话,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立即
走开。遇到陌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因为小孩子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以上几条希望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篇2]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及户外活动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的伤害。所以,让孩子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求救和自救的能力显得尤
为重要。有的家长或教师喜欢用禁止式的方法,例如告诉幼儿“不玩火”“不把手指插入电插座的孔内”“不用绳索套在颈项上”“不探身窗外”“不拿滚烫的东西”等。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我们首先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我们将原先是水门汀的活动场地修建铺上了塑胶场地,为幼儿提供了安全的活动场所;我们师生一起设计标志,并把它们贴在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厕所台阶旁,“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标志贴在了每一个楼梯口等等;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让孩子珍视生命、保护生命。
我们要丰富幼儿一些生活的常识,告诉幼儿遇到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遇到坏人要机智逃离,求助警-察叔叔或报警等。这反映了我们开始理智地对待生
命,学会保护生命。所以安全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所以,生命的教育要让幼儿成为自我尊重也尊重他人的人,既肯定
自我,又成全他人。从认识生命的起源,从热爱生命的角度,注重对儿童进行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环境的教育。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幼儿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抓住这个契机,探索有效方法,使其从小懂得注意安全和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而这些习惯又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随机进行的。例如:进食前要教幼儿吹一吹、摸一摸食物、避免烫嘴、烫手;上下楼要靠右走,同时不要奔跑,也不要从楼梯上往下跳,这样可避免同伴间的相互碰撞,保护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又如户外活动时,要向幼儿介绍各类大型玩具的材料、特点及正确玩法,引导他们互相间团结友爱、相互合作、彼此谦让,避免发生意外。同时,通过“病从口入”的教育,让幼儿知道食物的分类、作用,知道病从口入的含义,了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不吃不干净或变质、发霉以及不随便吃不认识的食物;学会通过看、摸、闻、询问等方法辨别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同时养成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和手脏洗手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的常识,自觉性、自制力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又不是一两次就能凑效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幼儿,不断强化他们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自觉的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