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

合集下载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印刷行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

该计划旨在培养具备综合印刷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并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和研究资源,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竞争力。

2. 培养目标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 培养具备印刷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培养人才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提供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3. 培养内容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包括以下内容:- 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印刷工艺、材料科学和设计原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以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 实践技能培训:提供实践机会,让人才掌握印前制作、印刷操作和印后加工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跨学科培训:培养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电子印刷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求。

- 职业素养培养:提供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培训,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4. 培养方法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将采用以下培养方法:- 学历教育: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印刷相关专业,并提供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 职业培训: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开展职业培训课程和实践培训,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 实实训:为人才提供实和实训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水平。

- 奖励激励:设立奖励制度,激励人才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其研究动力和竞争力。

5. 培养评估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用于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和人才的综合素质。

评估内容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能力表现、职业素养等方面,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

6. 实施计划印刷行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计划将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培养目标和内容;- 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 开展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 进行培养评估和效果分析;- 不断改进和优化培养计划。

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策略

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策略

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策略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印刷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印刷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印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印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1、智能化生产随着工业 40 理念的推广,智能化生产在印刷行业逐渐兴起。

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例如,智能印刷机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印刷参数,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智能物流系统可以实现原材料和成品的自动搬运和存储,降低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2、个性化定制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印刷行业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

利用数字印刷技术,企业可以快速、灵活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印刷产品,如个性化包装、个性化贺卡、个性化书籍等。

这种个性化定制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绿色环保环保意识的提高促使印刷行业寻求更加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印刷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数字印刷无需制版,减少了制版过程中的化学污染;采用水性油墨等环保材料,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

4、数字化营销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营销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印刷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数字平台,展示产品案例、提供在线报价和下单服务,拓展客户群体,提高品牌知名度。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

二、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新要求1、技术技能数字化转型要求印刷行业人才具备扎实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数字印刷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图像处理软件、智能控制系统等。

同时,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思考作者:刘洋来源:《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19期摘要“十三五”时期,人才成为数字出版工作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出版人才,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成为出版社重点思考的问题。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9-0119-02进入“十三五”时期后,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人才日益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随着政府和企业对创新的日益重视和不断追求,作为创新的核心力量——人才,其真正价值与经济利益正在逐渐凸显。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出版行业在硬件和软件上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社会资本的不断涌入,也让数字出版在“质”和“量”上不断实现的突破。

剩下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才,而这恰恰也是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所在。

《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培养一批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出版专门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综合运用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创新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传统出版企业改革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度”“推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出版企业的人才流动和交流”等一系列有效方法,为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下,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几点思考。

1 数字出版需要“四懂”型人才出版社需要的数字出版人才,对“复合型”要求较高,笔者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将“复合型”归纳为“懂出版、懂专业、懂技术、懂营销”四个基本要求。

出版社数字出版人才要求“四懂”,是有其特定原因的。

第一,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出版形态,其从业人员必须对“出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无论复合型人才来自专业领域、技术领域还是营销领域,如果无法建立对“出版”行为的正确认知,那么其势必始终无法良性融入出版社的大环境中。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印刷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印刷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而人才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培养的现状与对策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一、印刷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1、人才数量不足随着印刷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印刷专业人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印刷技术领域,如数字印刷、绿色印刷等,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2、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印刷行业的人才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失衡。

一方面,高技能、创新型的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另一方面,一线操作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印刷生产要求。

3、教育与实践脱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生产需求存在差距。

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操作和新技术的应用关注不够,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4、人才流失严重印刷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艰苦,劳动强度较大,薪酬待遇与一些新兴行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这使得许多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印刷行业,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二、印刷行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1、行业认知度低社会对印刷行业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的“脏、累、苦”印象上,导致年轻人对从事印刷行业缺乏兴趣和热情。

2、企业投入不足部分印刷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培训资金、设备和时间等方面的投入有限,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

3、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印刷专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陈旧,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三、印刷行业人才培养的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行业认知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印刷行业的重要性、发展前景和创新成果,改变社会对印刷行业的固有印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

2、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印刷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

全国5所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

全国5所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

龙源期刊网 全国5所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作者:来源:《印刷技术·数字印艺》2014年第01期2013年12月13日,由北京印刷学院承办的“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会上,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公布的《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80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专业,有5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分别为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

编辑点评:当今社会,人才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甚至有人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世界”。

对于当前正处于数字化浪潮中积极探索转型的出版行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专业人才稀缺恰恰是制约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自然也离不开高校的支持以及老师的培育和引导。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任务。

《意见》的出台对于加速我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更进一步点燃了高校对于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热情。

目前,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已经设立了数字出版专业,并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共建校外实践平台。

例如,北京印刷学院和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签约共建了“数字出版人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而且课程设置也会逐步系统化,数字出版实验室及实践基地建设也会日益完善,将会有更多高素质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共同将数字出版这块“蛋糕”做大。

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培养成就及经验

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培养成就及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出版事业的第一要务来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各项人才发展战略指引下,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出版人才工作的专项培养规划,分别是《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人才工程”纲要》《2005~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等。

在这些顶层制度的指导下,新闻出版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得到稳步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出版机构完成转企改制市场化转型后,出版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文化交流与出版贸易日益全球化,出版载体日趋数字化,出版行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消费需求的期待日益向高质量发展,传统出版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新的挑战。

党和国家对出版业的管理体制随着产业实践深化改革进行调整,我国的文化出版进入新时代,出版人才的培养同样也步入新时代,取得了新成就。

一、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非学历职业培训机制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最缺乏的是人才,特别是一线的编辑、印刷技工、发行人才。

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最见效的办法就是举办培训班。

因此,当代出版业就是从各级各类人才专业培训启动的,从出版行业最紧缺的专业开始,逐步扩展到全行业,这些丰富宝贵的培训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发挥行之有效的影响。

例如,当时新华印刷厂按照地区分区开办艺术学校和技工训练班;国营出版社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训练高中毕业生;专业出版社加大与机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与相应的主管部门、对口的专业机构合作培训职工;出版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出版机构、印刷厂和新华书店等按照因地制宜、自主培养的原则,开办多种多样的业务训练班。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人才培养的复兴也是从成人教育与培训开始的。

为解决当时出版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出版社继续采用传统有效的办法,举办编辑业务学习讲座,安排编辑人员脱产学习进修,单位内部以老带新,鼓励编辑人员参加学术活动,安排骨干人员出国进修或者考察。

融合发展时代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策略

融合发展时代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策略
2.数字出版人才应具备新思维习惯 技术是数字出版的动力和引擎,技术创新的趋势 始终推动着出版产业形态的革新。技术创新不断改变 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拓宽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 途径。数字出版时代,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
读需求也都发生了变化,技术支持服务也需要跟进, 数字出版人才应当具备新思维习惯。数字图文信息技 术、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技术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一 系列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出版产业链逐渐转化 为以出版社为核心、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新模式。无论 技术创新的趋势怎么变,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导向不 会变,以新思维习惯去适应当前数字出版的新环境,应 用新技术拓宽内容生产、数字加工、网络运营等环节的 具体形式,才是解决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真正出路。
3.数字出版人才需做好把关人 出版产业具有文化属性、商业属性和技术属性。 文化属性的特征是不变的,因为内容生产所传递出的 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是不变的,文化属性这一特征 要求数字出版人才应当做好内容生产和输出的把关 人。数字出版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网络出版环境, 但在其中必须发挥出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数字出版 产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 场引领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这就需要数字出版工作者 对出版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校对,从源头的内容生 产到最后的输出进行把关。由于融合发展时代信息化 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数字出版人才就更要做好 内容生产和输出的把关人。
2.完善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的更新 数字出版业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领域,具有典型 的复合性和交叉性特征,无论对高校还是企业来说, 相关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 系和知识内容框架作为支撑。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每个 环节所需要的编辑出版、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等领 域的知识都是相当庞大的,同时技术领域的自我革新 速度非常迅猛,需要相关人才不断地理解、适应和学 习新的知识。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和知 识内容框架应当紧跟出版产业发展,及时了解和关注 国内外数字出版相关课程的内容,与市场和读者的需 求进行调整匹配,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版权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版权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版权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版权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引言:在数字化时代,出版行业正经历着深度融合的发展,这对版权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内容的普及,版权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出版环境。

本文将探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版权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版权人才。

一、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版权人才培养的概述在数字时代,出版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

这一转变意味着出版产业需要更多的版权人才来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变革。

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版权人才培养需要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出适应全新出版环境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版权人才的路径1. 培养专业素质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版权人才需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基础。

他们需要掌握出版的专业知识,包括版权法律、数字出版技术、编辑与校对等方面,以及行业动态和趋势。

他们还需要具备相关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培养专业素质的途径包括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参与实践项目和行业培训等。

2. 多元化学习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因此版权人才需要具备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学习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版权人才可以学习市场营销、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等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出版环境。

3. 实践与经验积累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实践经验对于版权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实践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版权人才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实习或工作经验积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 跨界合作和交流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意味着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交流需要增加。

版权人才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跨界合作和交流,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可以通过参加行业研讨会、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等方式,与其他领域的人士分享和学习。

印刷行业的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印刷行业的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印刷行业的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印刷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书籍、杂志、包装到广告宣传品,印刷产品无处不在,满足着人们生活和商业活动的各种需求。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印刷行业的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印刷行业的职业类型印刷行业涵盖了众多的职业岗位,从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到管理、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

1、印刷操作工这是印刷生产线上最基础的岗位,负责操作印刷设备,如胶印机、凹印机、柔印机等,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他们需要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掌握基本的印刷工艺知识,具备一定的故障排除能力。

2、印前制作人员主要负责印刷品的前期设计和制作,包括图文处理、排版、制版等工作。

他们需要熟练使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印前处理工具,具备良好的色彩管理和图像处理能力,以保证印刷品的设计效果能够准确地转化为印刷生产。

3、质量检验员负责对印刷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查颜色、套准、清晰度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

他们需要掌握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4、设备维护工程师负责印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故障排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他们需要具备机械、电气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印刷工艺工程师研究和开发新的印刷工艺和技术,优化现有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印刷材料、工艺和设备,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市场营销人员负责印刷业务的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印刷解决方案,促成订单的签订。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熟悉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

7、管理人员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项工作,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领导和激励团队。

印刷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印刷技术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

下面是一份针对印刷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 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学生扎实的印刷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印刷企业中的各种印刷技术工作。

2. 培养专业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印刷工程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够在印刷企业中担任技术管理职务。

3. 培养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参与印刷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工作。

二、培养内容:1. 课堂教学:开设印刷基础课程,包括印刷工艺学、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与材料等;开设印刷技术实践课程,包括印刷数字预处理、印刷机操作与维护、印刷品质量控制等。

2. 实训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印刷技术实训实习,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印刷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掌握印刷工艺的实际应用。

3. 创新科研:组织学生参与印刷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印刷工艺、设备改进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并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

三、培养方法:1. 教师指导: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印刷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印刷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印刷项目的要求和实施过程,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习实训:学生通过参与印刷企业的实习实训,亲身体验印刷工作的实际操作和流程,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培养评估:1. 考试评估: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估,以测评他们的专业素质。

2. 实验评估: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训成果进行评估,考察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习评估:对学生在印刷企业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估,考核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

4. 综合评估:将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训实习、创新科研等方面的成绩综合评估,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融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新探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编辑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变,给编辑出版教学带来冲击和挑战,暴露出培养目标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实践能力培养等不足等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明确落实编辑作为融媒体时代“信息筛选者”的定位,并以此建构编辑出版新的教学模式,加大新技术课、构建特色课、强化实验课程课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建立教学沟通平台,通过丰富多次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力。

关键词:融媒体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出版产业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网络出版、手机出版方兴未艾,亟需了解互联网业态、熟悉新兴出版流程,具有编校基础,对出版内容有情怀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编辑。

但是与出版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是现有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各种问题,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出版业发展的障碍。

因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重新建构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一、编辑出版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一) 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出版、手机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形态不断涌现,给出编辑出版教育带来挑战。

编辑出版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无法跟上业态迭代更新的步伐。

教学方案的革新的节奏也与现实需求有脱节的现象。

新的出版业态更需要复合性人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又有了解新的出版市场,能具有新的编辑技术的人才供不应求。

而现有编辑出版教学模式与现实需求脱节,满足不了新业态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陈旧,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多年来,编辑出版专业课堂教学始终面临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尽管各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环节中都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比如采用安排实习、开设实验课,或者在理论课教学中加入实践学时等措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仅通过一门实验课或者课程的实践环节掌握一定的编辑技能,学生可能或学会一种软件操作和编辑技术,但是不是编辑技能。

浅析数字出版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策略

浅析数字出版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策略

浅析数字出版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策略作者:李敏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12期摘要:21世纪以来,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即数字出版。

本文对数字出版产业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策略,希望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教育一、数字出版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化急需复合型人才。

数字出版产业化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对传统出版领域相关知识较为熟悉,更要求其熟悉数字出版及其流程,掌握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熟练运用数字出版技能并善于数字经营管理。

复合型人才基本的素质要求可以归结为知识素养和能力要求两个基本方面。

知识素养包括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知识等。

这种知识素养的培养依赖于高等学校。

数字出版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注重数字编辑业务能力,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市场运作、营销和开发能力等,尤其强调在实践中强化各种能力。

从以上两方面展开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工作,应当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缓解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化的人才匮乏问题。

二、数字出版的人才培养策略1. 依托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

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以高等教育培养为主体。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的重任,是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目前,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将数字出版的专业课程纳入教学之中,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

[1]作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主体,高等院校应建立数字出版教育新理念,依托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学科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平台,制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数字出版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显示,数字出版的实践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还需要与数字内容相关的版权、技术、设计、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技术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出版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数字出版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拟从高校人才培养(本科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期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下载论文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出版业正视挑战,积极应对新形势,实现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技术的融合,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同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产业形态的丰富和多元,除了要求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具有传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文字基础之外,更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新媒体技术等知识。

高校作为出版业重要服务系统之一,肩负着为行业输送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互联网技术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出版教育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数字出版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拟从高校人才培养(本科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期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目前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现状1.学科归属不明确,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自从1983年武汉大学开办“图书发行”专业算起,我国开展编辑出版的高等教育已经有30多年,目前正式开办编辑出版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有一百多家。

编辑出版学作为二级学科,由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实力和水平设置在不同的专业下面,由此产生了编辑出版学在高等教育中学科归属不明确的问题。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出版教育跟随时代步伐在传统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纷纷设立了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

我国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探索实践

我国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探索实践

我 国 出版 集 团 的数 字 出版 探 索 实践
马 凌 珊 ,张 俊
( 京 印刷 学 院 新 闻 出 版 学 院 ,北 京 1 20 ) 北 06 0
摘 要 :我 国 出版 集 团 的数 字 转 型 战 略 进 入 实 施 阶 段 , 并
版业 务 , 立 了数字 出版 运 营 主体 。2 0 成 0 8年 4月 , 中国 出版集 团数 字传 媒 有 限公 司 由 中国 出版 集 团 公 司 出资成立 ; 东 出版集 团也成 立 了广东 省 出版 广 集 团新 媒 体 出版 中心 ;0 9年 1 20 2月 , 江 出 版 集 浙 团数字传 媒 有 限公 司 成立 。
M A L n — h n,ZHANG un igs a J
行 了数字 化整 理 ; 四川 数字 出版传 媒有 限公 司建 设 了有一定 容 量 的、 专业 性强 的数 字资 源库 。一些 集 团还建设 了门户 网站 : 湖南 出版 投资控 股集 团旗 下 的 红 网和湖北 长 江出版 集 团的现 在 网 , 都是 涵盖 多
tc f “ti t b e k t o h h i d ti lc i ieo rniy r a s hrug t e n usra han” whc i ih s
r c m me de y Ch n b ihng g o p ha eeen e sg i — eo n d b i a pu ls i r u sr f r c inf i
a o d c n e o u to r un o t ntpr d c i n.
c n e Fr m t e hr e t g s f i i l p o c ia i n nd ac. o h t e s a e o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 t , r du tz to a a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学模 式等存在 一些突 出问题 。对此 , 高校 应该更新人 才培养理念 , 调整 专业设置并适度 扩 大培 养规模 ; 增加 应 用 型、 实践类课程 , 完善课程体 系; 多角度 、 多层次合作 办学, 提 高人 才培 养的 开放 程度 ; 重视培训 交流 , 以产教 研促
进 教 师 队伍 建设 。
第 l 3卷ຫໍສະໝຸດ 第l O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 URNAL O F J I XI UNI VE RS I T Y
Vo l _ 1 3 No . 1 O 0e t . 2 01 3
2 0 1 3年 l O月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3 ) 1 0— 0 0 1 0—2
“ 数字出版” 本科专业; 2 0 1 2 年上海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的 数字出版本科专业在江苏有少量招生计划; 北京印刷学院 数字出版专业 2 0 1 2 年本科招生计划为 6 0 人, 其中在北京 地区招生4 5 人。再来看研究生教育 , 根据武汉大学 2 0 1 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信息管理学院学术型学位计划招 生1 3 0 人, 分设7大专业 5 3 个研究方向( 包括数字出版研 究) , 平均每个方向不足 3 人。可以看出, 当前的教育规模 并不足以支撑当地乃至全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3 .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由于学科及专业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 再加上专业建 设及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不够及时,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 程设置不够科学。一是课程多偏重于文科课程、 理论课程, 技术性、 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比例较少。据研究, 我国编辑出 版专业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 9 : 1 , 而国外为 1 : 1 。二是基础课和专业课 、 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结构不合 理, 有的过分倾向于宽基础、 有的过分强调专业性; 有的数 字出版理论性课程比重大, 有的推崇实践教学、 注重动手能 力。三是课程设置未充分体现行业 、 企业的需要, 衔接不紧 密, 有的学校甚至存在因师设课的现象, 课程体系设置对实 现人才培养目 标的作用不大。 4 . 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不够强。 很多高校搭建了“ 平台+ 模块” 的专业课程体系, 实行 跨院系、 多学科交叉培养数字出版人才,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培养多种技能等, 这种尝试非常有益。但是在课程开 设、 师资配备、 实习实训等环节, 仍然主要局限于校内资源, 非常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从整体来看, 在数字出版人 才培养方面, 高校与数字出版企业、 行业的联系不紧密 , 具 体来说,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形式、 资源共享等方面 尚不完善, 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还有, 国内高校与国 外数字出版教育相对较好的高校、 数字出版企业联系较少, 人才培养没有与国际接轨。

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进

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进

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进标题: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进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出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出版人才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通过对现有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旨在为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引言:出版业作为信息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出版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出版人才,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现有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 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求职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然而,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对于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出版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学科交叉型培养模式学科交叉型培养模式强调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通过打破学科的界限,培养具备广泛知识背景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出版人才。

然而,学科交叉型培养模式存在着教育资源分散、学生深入学习某一学科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3. 创新创业型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型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该模式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创新创业型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员工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不足。

二、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1. 增强实践教育的力度实践教育是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出版人才的关键。

建议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出版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出版业发展的动力,创业是出版业转型的关键。

建议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

1221.1.3 传统出版社会公信力上的优势传统出版在选题策划、选稿用稿、编辑校对等环节形成了完整、严谨的出版流程,特别是“三审三校”制度更使其展现出一种工匠精神,从而保证传统出版物的质量。

数字出版在版权保护、出版标准等关键环节上,还不能达到传统出版的水准。

1.2 数字出版改变了什么?数字出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而且对未来的文化发展走向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涉及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1.2.1 文化属性当前,数字化阅读呈现出快餐化、娱乐化、碎片化、功利化的浅层次阅读趋势。

章节、文字段落、图表、概念的数字出版物的阅读具有非线性(特别是“超链接”的设计)的特征,使读者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利于严谨的逻辑思考。

每天读碎片化东西,不如安心花一点时间读完一本书,这也许是一种很重要的感受。

[3]所以,和传统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并不利于人文修养的深度塑造。

1.2.2 阅读习惯在感官运用、情感交往、信息获取上,数字出版已经改变了传统纸版的阅读方式。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传统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半数以上的成年人更喜欢数字化阅读,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上升明显。

2022年中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8%,较2021年的81.6%提升了0.2个百分点。

[4]1.2.3 思维方式传统出版将纸张作为物质载体,平面化地展示出版内容;相比之下,数字出版缺少相应的空间感。

从出版流程上分析,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编辑,并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立体化地呈现在数字媒介上,数字出版的编辑思维方式相应地正在从平面单线型转为立体多元型。

在此过程中,怎样合理地排列组合音频、视频、超链接等技术?怎样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便利性?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数字出版吸纳并超越传统出版的编辑流程。

在科学性上,传统出版的纸质阅读具有很大优势,并且有利于抽象思维。

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创新的新需求

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创新的新需求

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创新的新需求作者:陈丹宋嘉庚来源:《出版参考》2018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出版产业的主要矛盾,也相应的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与落后的出版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文化生活,特别是精品力作的需要与出版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从生产力角度看,新时代,出版业的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生产力三要素都已发生变化。

出版业的劳动力已经由传统出版人向“新出版人”发生转变,无论是出版管理者,还是编辑、作者、发行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诉求,都在发生变化。

大批80后、90后出版人登上舞台,他们具备数据化的融合思维、数字化的传播手段、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但对工匠精神和学者精神的追求,与传统出版人,尚有距离。

出版业的劳动工具业已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数字化网絡化的生产工具正在不断更新,武汉理工数传集团推出的现代纸书编辑系统、时代出版的“一键成书”、斯麦尔数字出版公司的“数字解决方案”等等,都证明数字出版工具更新迭代已是常态。

劳动对象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劳动对象是文字、影像、声音、图片,而新时代劳动对象已经转化为数据和核心生产要素。

生产关系包括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新时代,出版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已悄然变化,数字出版机构正在通过承接数字化项目、联合出书等形式,掌握内容、读者、作者、发行等方面的数据,传统出版的数据资源所有者是出版社,而现在数据资源不仅仅掌握在出版社手里,民营出版机构和数字出版公司同样掌握数据。

由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出版社与销售平台、作者、读者的合作关系正在从“上下游关系”转变为“网络化关系”,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单向线性关系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共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67 2010年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探索北京印刷学院 陈丹 张志林一、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数字出版一方面能够挖掘传统出版资源,延长印刷出版物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能够创新、加工制作各种多媒体出版资源。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既包含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又包括了新兴数字媒体产业的崛起,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出版的价值空间。

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严重缺乏,大力培养数字出版传播人才是文化市场发展对教育的呼唤。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测算,我国现有网站80多万个,其中涉及出版内容的网站约为1/4,从事网络编辑业务的人员约60万人。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传统出版机构编辑队伍人数的五六倍。

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介融合给出版传播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人才培养空间。

新闻出版总署于2008年公布了对全国图书出版社开展跨媒体出版情况的调研结果,其中各社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出版社对技术研发、营销发行、管理、美编设计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强烈。

同时,数字出版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现在:既要精通跨媒体出版物内容所属的专业,熟识出版知识,又能掌握特定出版环节的技巧,熟悉出版流程中其他环节的运作。

北京印刷学院在2007年7月,以出版传媒产业需求为导向,启动数字出版新专业申报,2008年2月获得批准,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我校的传播学(数字出版)专业是国内第一批经过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出版业发展转型、培养数字出版急需人才的专业。

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原则1.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背景,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数字内容产业,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基本素养、掌握数字媒体素材编辑加工基本技术、具备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传播技能,了解数字媒体产业运作规律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摘 要 以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原则、定位与特色以及方向与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图1 我国图书出版社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情况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682010年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2.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原则(1)坚持适应首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我校办学特色的原则——学校以“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为办学宗旨,重点培养印刷、出版等传媒类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坚持实施因材施教、强化基础、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原则——前期按学科大类实行大学科基础教育,后期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弹性化、个性化的选择性教育;(3)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开设结合专业的人才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课程;(4)坚持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整体优化,课堂讲授学时适当压缩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避免课程内容交叉与重复,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构建适应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基础平台+模块”课程体系;(5)坚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创造条件让学生及早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坚持前瞻性、灵活性和适度稳定性的原则——要考虑学科专业的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要保持适度的稳定性以及在合理范围内的灵活性;要注意培养方案的开放性,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留有余地。

三、数字出版专业的定位与特色1. 专业定位根据现代传播的发展特点和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要构筑的主要核心能力包括:·对海量信息的发现能力;·对优质内容的策划与整合能力;·对数字内容的经营管理与运作能力;·对跨媒体出版技术的运用能力。

我们根据目前出版产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形成如下的专业定位: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数字内容的创意表达为手段,以数字内容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为重点,培养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的数字媒体编辑专门人才。

其中以内容信息的有效表达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内容的编辑、创意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2. 专业特色为此,我们将我校数字出版专业的特色归纳为以下四个字:“新”——数字出版专业是国内首批开设的。

“合”——该专业在学科、行业及知识面等方面实现了多层次的融合。

首先是学科的融合,涉及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不同学科。

第二是多种行业的融合,包括数字内容产业、新闻出版、广电影视及新媒体等多个行业。

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广”——首先,该专业就业面广。

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文化公司等各类传媒单位,网站、数字媒体公司等新媒体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

其次,该专业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包括文科、工科以及艺术等多学科、多模块的内容。

第三,本专业与业界联系广。

本专业已与科研单位、出版社以及新媒体企业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正在探索合作办学模式。

最后,本专业的学生来源广。

我校数字出版专业目前是文理兼收,包括全国各地生源,学生知识结构及地缘的多元化,为我们培养不同方向及层次的数字出版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

“特”——实行“3+1”的培养模式,即校内课时在前3年内结束,第4年组织学生到相关的数字出版企事业单位实习,把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四、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向1. 培养模式:(1)以人文社科、法律素质教育以及出版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大出版、大传播背景下的人文素养;(2)以数字出版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相关技术应用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应用技能;(3)以数字内容的采集、汇聚、集成与有效表出 / 版 / 研 / 究 / 与 / 教 / 育PUBLISHING RESEARCH & EDUCATION69 2010年科技与出版 第 8 期达能力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对数字信息的抓取能力和知识表达的能力;(4)以媒介经营、资本运作、管理沟通、运营服务能力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媒介经营管理的能力。

2. 培养方向(1)数字内容创意与表达方向:培养学生从海量信息中发现、策划、编辑、整合数字出版物内容,并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2)数字出版技术应用方向: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和跨媒体出版技术挖掘、集成并有效表达数字内容的能力。

(3)数字内容经营与推广方向:培养学生对数字出版物的市场推广、跨媒体营销以及对海量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如图2所示。

进行学术交流。

在机构上,实现室所合一,二位一体,共同支持数字出版专业建设。

3. 加强与业界联系,建设数字出版实训基地群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建“中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方正阿帕比网络技术公司、中文在线以及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达成合作意向,已经或正在建立数字出版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此外,与同方知网、高等教育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龙源国际、中鸿网略等单位,将进一步联系合作。

4. 实行本科“导师制”,带领并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效仿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本科层面的“导师制”,选择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本专业教师,鼓励其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

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通过参加科技、社会、社团、文体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5. 借助各界力量开放办学,组织教学培训师资我们每学期都安排相关的学术活动,集中邀请数字出版领域学界、业界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大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我们还积极安排、组织学生到一些著名的数字出版企事业单位参观实习,让学生对数字出版相关流程及生产运作环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还借助各种渠道,与业界一批从事数字出版的专家、政府主管官员和新媒体从业者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并掌握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动态,及时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以适应教学及科研需要。

6. 启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我们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合作,开发数字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用数字出版方式制作数字出版教材”,进行特色专业教材建设;同时,结合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的需要,搭建数字出版教学资源库。

■图2 数字出版专业主要培养方向五、探索1. 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的“三增三减”培养方案中进行课程模块的结构性调整,实现“三增三减”,即增加同类课程整合,减少碎片化倾向;增加教学实训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校外实践学时,减少在校上课学时。

2. 建立数字出版工作室(研究所),凝聚研究方向,提升团队影响力数字出版研究所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组织多学科教师,以科研为纽带,形成研究梯队,跟踪国内外数字出版前沿,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