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考试

合集下载

哲学名言名句古诗词练习

哲学名言名句古诗词练习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 、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悲观主义D 、教条主义2 、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 、自然界是客观的B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3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 、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B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 、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D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反映的哲理是()。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C 、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5 、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C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D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6 、下列诗句与“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C.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D.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7、 "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A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D 、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8 、朱憙《观书有感》: "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名言66条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常考古诗词的哲学含义汇总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哲学常考诗句

哲学常考诗句

哲学常考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①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的基本范畴。

告诉我们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②唯物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这首诗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这句诗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6、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这句诗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8、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析:这句诗说明了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摘抄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2、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题临安邸》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9、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苏麟《断句》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1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1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李白《上李邕》1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1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陈亮《三都乐》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2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精选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9、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诗哲理名句

古诗哲理名句

古诗哲理名句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10.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1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2.满招损,谦受益。

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5.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2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诗文中哲理名言警句大全

古诗文中哲理名言警句大全

【导语】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下⾯是分享的古诗⽂中哲理名⾔警句⼤全。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尺有所短,⼨有所长。

(楚辞·⼘居) 2、黄钟毁弃,⽡釜雷鸣。

(楚辞·⼘居) 3、其曲弥⾼,其和弥寡。

(宋⽟·对楚王问) 4、尽信书,不如⽆书。

(孟⼦·尽⼼下) 5、⽣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告⼦下)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公孙丑)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尽⼼上) 8、⼈有不为也,⽽后可以有为。

(孟⼦·离娄下) 9、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

(孟⼦·尽⼼上)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孟⼦·公孙丑) 11、孔⼦登东⼭⽽⼩鲁,登泰⼭⽽⼩天下。

(孟⼦·尽⼼上) 1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滕⽂公) 13、⽼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孟⼦·梁惠王下) 14、持之有故,⾔之成理。

(荀⼦·⾮⼗⼆⼦) 15、锲⽽不舍,⾦⽯可镂。

(荀⼦·劝学) 篇⼆ 1、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荀⼦·劝学) 2、不积跬步,⽆以⾄千⾥。

(荀⼦·劝学) 3、吾⽣也有涯,⽽知也⽆涯。

(庄⼦·养⽣主) 4、君⼦之交淡如⽔,⼩⼈之交⽢若醴。

(庄⼦) 5、知⼰知彼,百战不殆。

(孙⼦兵法·谋攻) 6、避其锐⽓,击其惰归。

(孙⼦兵法·军争) 7、静如处⼥,动如脱兔。

(孙⼦兵法·九地)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中庸) 9、⼗年树⽊,百年树⼈。

(管⼦·权修) 10、仓廪实⽽知礼节,⾐⾷⾜⽽知荣辱。

(管⼦·论积贮疏) 11、塞翁失马,焉知⾮福。

(淮南⼦·⼈间训) 12、临渊羡鱼,不如退⽽结。

(淮南⼦·说林训) 13、橘⽣淮南则为橘,⽣于淮北则为枳。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分通过政治考试大有裨益。

本文将对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的古诗文哲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奋斗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不断地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主动的奋斗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拼搏不息,是至关重要的。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庄子》)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诱惑,也不要过分沉迷于自己的个人情绪中。

这种平和的心态,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人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走出困境。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文心雕龙》)这句话强调了勇敢去追求梦想和坚持自己信仰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用自己的“丹心照亮汗青”,取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之路。

这种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

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出自《孟子》)这句话意味着天赋的才能并不是人们成功的关键,而是要有过人的毅力和勤奋精神进行锤炼,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精神,对于完成人生的各种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三国演义》)这句话讲的是友情的重要性,朋友之间的情感犹如天涯海角也能够紧密相连。

在学习、生活中,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与好友的相互帮助和理解,我们可以收获丰厚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获得深厚的友情。

6. “儒家”(出自《孟子》)“儒家”强调的是人的“诚”、“仁”、“义”、“礼”等的高尚道德思想,弘扬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倡人们要“好好做人”,倡导“中庸之道”,是经典的仁家和文明的根源。

7. “道家”(出自《道德经》)“道家”重视的是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努力维护自然的稳定和平衡,走自然、自由、简朴、无为、无欲的道路,意味着要持守节制,拒绝极端和过度,追求自然、内在、耐久的生活方式。

哲学名言诗句试题

哲学名言诗句试题

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进曲折)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联系外因)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发展)2、“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A.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C.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D.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4、“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中央电视台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6、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说明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只要客观条件具备,事情一定能办成功C.意识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D.办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7、“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8、“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告诉我们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贡献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9、“掩耳盗铃”寓言中的盗铃人,违背了()哲理。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1)一、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高中政治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4(2007年江苏政治卷第9题)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1)古名言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这个道理。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6、“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析: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人生哲学古诗诗句

人生哲学古诗诗句

人生哲学古诗诗句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7.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10.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3.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1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1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16.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1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9.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20.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1.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3.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4.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9.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10.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11.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1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3.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1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1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哲学与古诗、名言

哲学与古诗、名言

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水火木金土2.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气着,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4.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5.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6.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7.形者,有生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夫行与天地之间者,物也;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8.形存神存,形谢神灭。

9.人病、忧惧、鬼出。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原子、元素2.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形而上:孤立、静止、片面三、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ⅱ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ⅲ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ⅳ我在故我思;见与不见②客观加主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ⅱ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ⅲ间接经验: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易下结论。

(3)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发展观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⑤发展的途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路陡峭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⑥发展的状态: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联系加发展)3.矛盾观①花好月圆人又散,人意共怜花月满;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③特殊性: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④特普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先试点,再推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白马非马;吃水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⑤主次矛盾:画龙点睛。

【学生版】哲学名言警句、古诗词类选择

【学生版】哲学名言警句、古诗词类选择

【学生版】哲学名言警句、古诗词类选择1.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3.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4.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学者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

他有过一段重要论述:“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

”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④理念是世界的本原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6.从哲学派别的基本形态看,下列名言中与众不同的是(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B.存在就是被感知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物是观念的集合7.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政治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政治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D)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D)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B)(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 B(3)(4) C(3) D(4)6、“望梅止渴”说明了(C)(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B)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C)(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C)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哲学中名言警句诗词俗语专项训练

哲学中名言警句诗词俗语专项训练

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

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哲学古诗词选择题集

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其中哲学道理主要是()A.矛盾具有同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其中哲理是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4、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是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高考作文:事理哲理方面的古诗名句

高考作文:事理哲理方面的古诗名句

高考作文:事理哲理方面的古诗名句1.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2.唐—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清—阮元《吴兴杂诗》: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哲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4.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

它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5.唐—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哲理: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6.宋—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

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11.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

翻译: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12.唐—罗隐《泾溪》: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考试————————————————————————————————作者:————————————————————————————————日期:2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3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4(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 B(3)(4) C(3) 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5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6(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 )B(1)(2)(3) C(1)(3)(4) 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7“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8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1)(2)(4) B(2)(3)(4) C(1)(2)(3) D (1)(2)(3)(4)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9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0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7、“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11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12A(1)(2)(3)B(1)(3)(4)C(2)(3)(4)D(1)(2)(4)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2、“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3、“人定胜天”思想()13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14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1)(4)B(1)(3)C(2)D(1)(3)(4)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16D一切从实际出发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17A(4)(5)B(3)(4)(5) C(1)(6) D (2)(3)(4)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 (2)(3)(4)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18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1)(3)(4)(6) B(1)(4)(6) C(3)(4)(6) D(1)(4)(5)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19(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A(1)(3)B(2)(4)C(1)(4)D(2)(3)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C(1)(2)D(3)(4)20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21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哲理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22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A (1)(2)(3)B (1)(2)(3)(4)C (1)(2)D (2)(3)43、“怨天尤人”错在()23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44、“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4A(1)(3)B(2)(4)C(1)(2)(3)D(1)(2)(3)(4)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B(2)(4)C(1)(2)(3)D(1)(2)(3)(4)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25(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1)(2)(3)B(2)(3)(4)C(1)(2)(4)D(1)(2)(3)(4)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B(1)(2)(3)C(3)(4)D(2)(3)(4)26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A(2)(3)(7)B(4)(5)(6)(8)C(1)(9)(10)D(3)(6)(9)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1)(2)(3)(4)B(5)(6)(7)(8)C(1)(5)(9)D(2)(8)(10)27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1)(2)(3)B(4)(5)(6)(7)C(6)(7)(8)(9)D(4)(6)(8)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