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科学上册要点1.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3.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4.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有孔虫)海洋单细胞生物。
5.不同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细胞是(不同)的。
6.观察细胞要用(显微镜),使用时要把显微镜放到桌子的(左上)方,用(右手)记录。
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一个个小格子就是细胞。
2、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3.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4空气的成分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 78% ),支持燃烧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
3、氧气的作用:答:氧气可以用于(1)生活:浴缸的增氧机;(2)航天事业:火箭的推进剂;(3)医疗:病人吸氧;(4)工业:炼钢、炼铁。
4、氮气的作用:答:氮气可用于医疗手术,制造氮肥,保护食品等。
5、二氧化碳的作用:答: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制冷剂、提高作物产量、灭火剂等5、燃烧与灭火一、填空1.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第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1、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2、从地表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
3、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4、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5、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特点是厚度不均匀,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6、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度约2900千米,温度约1000~3000摄氏度,内部压力很大。
7、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厚度3400多千米,密度很大,温度约4700摄氏度。
第2课火山1、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3、实验:实验名称:火山成因模拟实验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
实验现象:被加热的番茄酱,体积膨胀,沿土豆泥的空隙向上运动,从上面喷出来。
4、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危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引发地震。
益处:形成优美的风景区、提供珍稀矿产、形成温泉、火山灰可以变成肥沃的土壤。
第3课地震1、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
2、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上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性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3、实验;竹片和毛巾相当于地下岩层;手对竹片和毛巾用的力相当于地下岩层受到的压力;竹片弯曲和毛巾摺皱相当于地下的岩层发生变形;竹片折断相当于岩层的断裂;手感觉到的震动相当于地震波。
4、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地下水位的突然改变,动物惊慌不安等。
5、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以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第1课细胞1.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病毒无细胞结构。
2.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观察到的,他看到的是一些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3.草履虫、有孔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
4.在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5.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安放(2)对光(3)装片(4)调焦7.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同。
8.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9.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10.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第2课像与不像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2.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称为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4.“种瓜的瓜,种豆的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变异现象。
第3课灭绝的生物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遗迹埋葬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2.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层层叠叠的岩石层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而把岩层中的化石称为书中的特殊文字。
3.现代生物与远古生物在外形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二者可能存在进化关系,也可能仅存在亲缘关系。
4.化石的意义和价值(1)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
(2)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
(3)可以还原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5.恐龙灭绝原因有关恐龙的灭绝的学说有很多,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是:天体撞击和火山喷发综合作用。
青岛版五上科学知识点考点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光1、什么叫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或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发光的水母;人造光源有正在发光的电灯,焰火,打开的手电筒等;注意:月亮,镜子不是光源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采光污染。
3、怎样防治光污染:1、夜间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彩光等。
4、光给我们生活既带来了便利,又有一些弊端。
利是光可以取暖、照明、发电、医疗等;弊端是强烈的光可以灼伤眼睛、光污染等5、小孔成像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做的实验。
这个实验证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6、立竿见影,皮影戏、阳光下我们能产生影子等现象都是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传播。
实验一: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二:小孔成像光的反射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描写的现象是光的反射。
2、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空气中射向物体,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中。
3、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
4、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的光越强。
5、一般的物体都能反射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6、我们如果想看到自己的后脑勺,需要两面镜子。
7、杯弓蛇影水中的倒影现象都属于光的反射。
8、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照镜子,水中的倒影,汽车的后视镜、马路上的反光镜等潜望镜的秘密1、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潜望镜用于低下掩蔽工事和潜水艇中。
2、潜望镜里的镜子是平面镜,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2块镜片,放置时成45°角,并且两个镜片要平行。
潜望镜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34、制作潜望镜的过程彩虹的秘密1、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形成彩色光带。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雨后,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新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光1课认识光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有自然光,如:太阳光、萤火虫光、水母光、闪电光等;人造光,如:电灯光、电焊光、霓虹灯光、激光等。
月球、地球、镜子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方法(方案):①2000年前墨子及其弟子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激光笔、手电筒等打开就会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用直纸筒能够看见点燃的蜡烛,用弯纸筒不能看见点燃的蜡烛。
④当三个纸板上的小孔和手电光在一条直线时,能在后面的纸屏上看到手电筒的光点。
3、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光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
好处:光能够照明、取暖、发电等,光有能量。
坏处: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如光污染。
4、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彩光污染、人工白昼三类。
5、怎样防止光污染?①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②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
③晚上行车尽量使用近光灯。
2课光的反射1、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物体。
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用两个平面镜,一个放在后边,一个放在前边。
调整角度,让后脑勺的光反射到后面的镜子上,再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上,最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到后脑勺了。
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穿衣镜、后视镜、潜望镜、万花筒、弯道的反光镜、医生的额头镜等。
3课潜望镜的秘密1、潜望镜为什么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景物?潜望镜有上、下两面倾斜45度的平面镜。
地面上高处景物的光反射到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在低处就能看到高处的景物了。
2、地下掩蔽工事、潜水艇用到潜望镜。
4课彩虹的秘密1、三棱镜能够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 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点青岛版是指青岛市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总结。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章:物体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消失:-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经过直线传播到达物体或者视线方向上。
- 光的消失和阻隔: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阻隔而无法继续传播。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
- 法则: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与法线的夹角。
3. 镜子反射:- 光镜的反射特点:光线在镜子上反射后会形成像,像的位置与物体和镜子的位置有关。
- 平面镜的反射规律:平面镜的反射特点是成像与物体形状相似、左右颠倒。
第二章:物体的折光1.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会改变方向。
- 折射规律:光线通过两种介质边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2. 凸透镜:- 凸透镜的性质:凸透镜有放大和减小物体的作用,能够使物体形成不同位置和性质的像。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会汇聚到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和物种的相互关系组成。
2. 环境保护:- 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浪费和破坏。
- 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我们珍贵的地球家园。
第四章:电流与磁力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过程。
-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负载是一个完整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第二单元知识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构成。
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详细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好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固态物质。
地幔下面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组成。
4.制作地球模型的实验中,用到的材料是: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5.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6.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7.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就像烧融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爆发时有时会伴随地震的发生。
8.火山爆发后形成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但岩浆造成树木、房屋损毁;说明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9.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
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
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
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
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10.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中,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五四制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归纳1.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2.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次从树皮上切了一片软木簿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细胞命名。
事实上,他现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
3.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4.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
5.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也就是说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
6.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7.有孔虫是单细胞生物, 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
8.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叫做变异。
9.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0.右图所示,五个狗狗的外貌、体型、毛色等和狗妈妈相同,这种现象是遗传,五个狗狗的大小不相同,这种现象是变异。
11.遗传和变异谚语举例。
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龙生九子,九子各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12.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恐龙及其他生物的化石。
13.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恐龙蛋化石告诉我们恐龙是卵生的,有些恐龙体型巨大。
根据恐龙足迹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体重、长度、行进速度等信息,根据恐龙牙齿化石或粪便化石,可以知道恐龙的食性;根据水杉化石,我们可以了解水杉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等。
14.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物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说明现在的生物与远古生物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当今生物是由古生物进化而来的。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地球的结构类似于鸡蛋,外层为地壳,中层为地幔,内层为地核。
2.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是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3.地表岩石会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这种变化被称为风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岩层断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琴弦振动产生琴声,水振动产生流水声,空气振动产生风声。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无法看到。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无法听到,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在瓷盘上倒一些水,用湿巾擦干瓷盘周围的水滴。
2、点燃酒精灯,将火焰放在瓷盘下方,观察水的蒸发情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2.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2.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答:!•.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
2.破坏地表形态。
例如: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Q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
4.在学校里,要减少噪音,你是怎样从我做起的?答:轻声关门;2.阅览室里不大声喧哗;3.楼道里放轻脚步等5.噪音有哪些危害?答:!•.影响听力;2.影响工作、学习;3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4.危害中枢神经系统;5.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6噪音的来源有哪些?答:交通运输2.工业生产3.建筑施工4.社会生活7.人类对矿产的开采方法有哪些?答:露天开采;2.地下开采;3钻井开采8、煤可以提炼制•造什么?答:杀虫剂、消毒剂、燃料、染料、医药、合成材料的原材料都来源于煤%铁矿石可以提炼制造什么?答:飞机、钢精锅、钢精勺、叉、刀,钢笔,轮船,汽车,自行车的原材料都来源1。
、金属的特征有哪些?答:1.有金属光泽2.有延展性3.易传热4.易导电纸的特征有哪些?答:纤维柔韧、吸墨较强等特点12、木头的特征有哪些?答:在水中能沉浮;2.有年轮有花纹;3.能燃烧;4.有硬有软;5.干木头不导电你是怎样对待用过的各种纸的?答:放一个循环箱,专门收集两面都用过的白纸河以卖给废纸市场;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把用过的纸进行在改造,重新利用,做成新的物品。
14、玻璃和塑料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答:!•.玻璃的透明度高,塑料的透明度低;2.玻璃易碎,塑料不易碎」3.玻璃较硬,塑料较软;4.玻璃柔韧性低,塑料柔韧性较高。
15、什么事天然材料?举出五种。
答:木材、石头、矿物质、植物、动物等16、用棉纱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温度计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温度计的温度下降。
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全册六三制精编版目录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热的传递基础知识梳理 (10)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基础知识梳理 (13)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2)第六单元创新和发明基础知识梳理 (23)常考简答背记 (26)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认识光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
7.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
光具有能量。
8.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
9.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0.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
11.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13.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2课光的反射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试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这次地震的原因。
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6、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来不及逃出时,应该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以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4、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的破坏。
地面破坏。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
人员、牲畜的伤亡。
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高山上的卵石风化、崩塌;第二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的核心部分是:地幔。
3、岩石是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5、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朝着四面八方的。
6、噪声与污水、废水、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7、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8、棉花、木材、竹子,属于天然材料。
9、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0、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二、选择
1、下列矿物中属于金属矿产的是(A)
A、铁
B、煤
C、石油
D、天燃气
2、保护听力的做法下列错误的是(D)
A、尽量避开噪声
B、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
C、巨大声响发生时要张口
D、游泳时不需要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A)
A、20~20000赫兹
B、20~30000赫兹
C、30~50000赫兹
D、10~20000赫兹
4、(B)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A、仙后座
B、大熊座
C、金牛座
D、猎户座
5、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D)
A、仙后座
B、金牛座
C、织女座
D、猎户座
6、下列材料不属于人造材料(C)
A、塑料
B、人造革
C、木材
D、人造纤维
7、下列不属于陶瓷的特点的是(D)
A、易碎
B、较硬
C、沉于水底
D、导电
8、东汉时期,(A)改进造纸术。
A、蔡伦
B、曹植
C、管仲
D、孔子
9、下列哪种状态不是水的三态变化(D)
A、水
B、冰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0、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C)
A、沸腾
B、凝结
C、蒸发
D、沸点
三、判断
1、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
2、《限塑令》中限制、生产使用不超过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3、大熊座是秋季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
(×)
4、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听小骨,引起鼓膜振动的。
(×)
6、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
7、火山喷发时不会伴有地震。
(×)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级地震(×)
9、地震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
10、水没有沸点。
(×)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2、地球的核心部分是:( )。
3、岩石是由()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
4、()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的大运河。
5、声音能在()()()中传播,传播方向是朝着()的。
6、()()()()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7、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全天共分为()个星座。
8、棉花、木材、竹子,属于()。
9、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这种现象叫做()
10、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或()
二、选择
1、下列矿物中属于金属矿产的是( )
A、铁
B、煤
C、石油
D、天燃气
2、保护听力的做法下列错误的是( )
A、尽量避开噪声
B、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
C、巨大声响发生时要张口
D、游泳时不需要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
A、20~20000赫兹
B、20~30000赫兹
C、30~50000赫兹
D、10~20000赫兹
4、( )星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A、仙后座
B、大熊座
C、金牛座
D、猎户座
5、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 )
A、仙后座
B、金牛座
C、织女座
D、猎户座
6、下列材料不属于人造材料( )
A、塑料
B、人造革
C、木材
D、人造纤维
7、下列不属于陶瓷的特点的是( )
A、易碎
B、较硬
C、沉于水底
D、导电
8、东汉时期,( )改进造纸术。
A、蔡伦
B、曹植
C、管仲
D、孔子
9、下列哪种状态不是水的三态变化( )
A、水
B、冰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0、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 )
A、沸腾
B、凝结
C、蒸发
D、沸点
三、判断
1、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 )
2、《限塑令》中限制、生产使用不超过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
3、大熊座是秋季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
( )
4、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 )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听小骨,引起鼓膜振动的。
( )
6、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 )
7、火山喷发时不会伴有地震。
( )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里氏级地震( )
9、地震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 )
10、水没有沸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