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七章

合集下载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经过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
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光通信的原理是基于光的特性进行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长短、
频率高的特点,因此能够实现高速的信息传输。

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光源、光纤、光探测器等组成,光源产生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到目的地,再由光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整个过程中,光信号的调制、解调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关键。

其次,光通信的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技术、光无线通信技术等。

光纤通信技术是
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光的全反射特性实现信息的传输。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长距离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光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利用光作为无线通信的载体,通过光的传播实现信息的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高速移动通信、室内无线通信等场景。

此外,光通信在光网络、光传感、光存储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光网络是
利用光通信技术构建的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网络,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光传感则是利用光通信技术实现对环境、物体等信息的检测和传输,具有高灵敏度、低能耗等优点。

光存储则是利用光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等特点。

总之,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通信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的通信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学时:51 学分:3开课学期:第7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检测器(光接收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实验课,以及课下自学,基本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概况,熟悉光纤通信在电信、通信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光通信发展史及其优点(1学时)第二章光纤的传输特性(2学时)第三章影响光纤传输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5学时)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中的光无源器件(9学时)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光有源器件(3学时)第六章光纤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光放大器(4学时)第七章光纤传输系统(4学时)第八章光纤网络介绍(6学时)第九章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17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电光信息转换、光电信息转换,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光电新产品开发举例。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

(教学时数具体见附表1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见附表2)六、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以多媒体和模型教学为主,必要时开展演示性实验。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

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2。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以及就业实习。

八、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查具体有三种。

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兴趣而定其中一种.第一种是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对于理论和常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二种是采用课程设计(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

光通信的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的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的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光的传输性能以及光与电信号的转换。

主要包括光传输、光接收和光放大等关键技术。

光传输是指将光信号通过光纤等光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过程。

光纤是一种特殊的纤维材料,具有光的全内反射特性,可以将光信号沿着光纤的轴向传输。

在光传输中,光信号会经过多次的反射,从而实现长距离的传输。

光接收是指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当光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时,通过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

光电探测器通常采用光敏元件,如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光放大是指在光信号传输过程中,为了克服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使用光放大器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过程。

光放大器通常采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或半导体光放大器,能够增加光信号的强度和功率。

在光通信技术中,还涉及到调制和解调的过程。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数据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强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解调是指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还原为原始的数据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解调方式包括光强度解调、频率解调和相位解调等。

此外,光通信还需要一系列的光器件和光传输系统来支持其正
常运行。

光器件包括光纤、光电探测器、光放大器和光调制器等,这些器件能够实现光信号的传输、转换和放大。

光传输系统包括光纤传输系统和光网络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地点之间的光信号传输和交换。

总的来说,光通信技术利用光的传输性能和光与电信号的转换原理,实现了高速、长距离、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一、光通信的背景和定义
1.1 背景
1.2 定义
二、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2.1 光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2.2 光纤的传输特性
2.3 光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三、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3.1 光纤的材料和结构
3.2 光纤的制备工艺
3.3 光纤的光学特性
3.4 光纤的连接和耦合技术
四、光通信的发展趋势
4.1 高速率的需求
4.2 光通信技术的创新
4.3 光通信在未来的应用
五、光通信的优点和挑战
5.1 优点
5.2 挑战
六、光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6.1 光纤通信的应用场景
6.2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6.3 光通信的实际效果和成果
七、光通信的前景和展望
7.1 市场前景
7.2 技术展望
7.3 光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
八、结论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技术,对实现现代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光通信的原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通信系统的运行机制,为实现高效、安全、稳定的通信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光通信技术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和更多的创新。

光纤通信第二版答案完全版(随书附赠)光纤通信原理第二版

光纤通信第二版答案完全版(随书附赠)光纤通信原理第二版

光纤通信第二版答案完全版(随书附赠) 光纤通信原理第二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第一根光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损耗是多少?答:第一根光纤大约是1950年出现的。

传输损耗高达1000dB/km 左右。

2、试述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

答: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组成。

系统中光发送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生成的光信号注入光纤光缆,调制过的光信号经过光纤长途传输后送入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将光纤送来的光信号还原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信号的传送。

中继器就是用于长途传输时延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3、光纤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节省有色金属和原材料等优点;但它也有抗拉强度低,连接困难,怕水等缺点。

第二章光纤和光缆1.光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何作用?答:光纤是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组成的。

纤芯和包层是为满足导光的要求;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2.光纤是如何分类的?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如何表示的?答:(1)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按照ITU-T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以将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n1nr (2)阶跃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n2r ar a2 r nm 12 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n r ancr a r a3.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NA是如何定义的?两者有何区别?它是用来衡量光纤什么的物理量?n 答:阶跃型光纤的数值孔径NA si 0 n120 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NA sinn0-nc n0222两者区别:阶跃型光纤的数值孔径是与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有关;而渐变型光纤的数值孔径只与纤芯内最大的折射率和包层的折射率有关。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第七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及LTE-Advanced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第七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及LTE-Advanced

星蓝海学习网
20
7.1.2 LTE需求
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1)增强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以便实现更好的端到端QoS; (2)E-UTRAN系统应提供在空口有效的传输和高层协议操作方式, 如支持IP头压缩; (3)E-UTRAN系统应支持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间的负载均衡机制 和管理策略。
星蓝海学习网
21
7.1.2 LTE需求
7.4 LTE-Advanced介绍
7.5 载波聚合技术
7.1.1 载波聚合简介 7.1.2 载波聚合部署场景 7.1.3 载波聚合关键技术
7.6 中继技术
7.1.1 概述 7.1.2 中继分类 7.1.3 LTE-Advanced中继系
统的中继时隙配置
7.1.4 协作中继技术
星蓝海学习网
2
学习重点与要求
星蓝海学习网
27
7.1.3 LTE关键技术
❖多载波技术
对抗时间弥散无线信道的健壮性。由于把宽带传输信号细分为多个 窄带子载波,从而使得符号间干扰主要限制在每个符号起始的保护 带内; 通过频域均衡实现的低复杂度接收机; 广播网络中多重发射机发射信号的简单合并;
星蓝海学习网
28
7.1.3 LTE关键技术
24
7.1.2 LTE需求
业务相关需求
E-UTRA系统应能够有效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包括现有的网页浏览、 FTP业务、视频流业务和VoIP业务,并能够以分组域方式支持更先进 的业务(如实时视频或一键通)。VoIP业务的无线接口和回程效率以 及时延性能不低于现有的UMTS系统电路域话音实现方式。
星蓝海学习网
星蓝海学习网
16
7.1.2 LTE需求
(1)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实现与GERAN/3G系统的邻频、共站址共 存; (2)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实现不同运营商系统间的邻频、共站址共 存; (3)在国境线上的系统间可实现相互重叠和相邻频段情况下共存; (4)可在所有的频段内独立进行部署。

通信原理第7版第7章PPT课件(樊昌信版)

通信原理第7版第7章PPT课件(樊昌信版)

实验二: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数字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等部分。
实验二: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
01
实验步骤
02
1. 选择合适的数字调制方式,如2ASK、2FSK、2PSK等。
03
2. 设计并实现调制器,将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已调信号。
循环码
编码原理
01
循环码是一种具有循环特性的线性分组码,其任意码字的循环
移位仍然是该码的码字。
生成多项式与校验多项式
02
生成多项式用于描述循环码的编码规则,而校验多项式则用于
检测接收码字中的错误。
编码效率与纠错能力
03
循环码的编码效率与线性分组码相当,但纠错能力更强,可以
纠正多个错误。
卷积码
编码原理
06
同步原理与技术
载波同步技术
载波同步的定义
在通信系统中,使本地产生的载波频率和相位与接收到的信号载波保持一致的过程。
载波同步的方法
包括直接法、插入导频法和同步法。直接法利用接收信号中的载波分量进行同步;插入导频法在发送端插入一个导频 信号,接收端利用导频信号进行同步;同步法则是通过特定的同步信号或同步头来实现同步。
归零码(RZ)
在码元间隔内电平回归到零,有利于时钟提取。
差分码(Differential Cod…
利用相邻码元电平的相对变化来表示信息,抗干扰能力强。
眼图与误码率分析
眼图概念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数字基带信号的一种图形表示,可以 直观地反映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性能。
眼图参数
包括眼睛张开度、眼睛高度、眼睛宽度和交叉点位置等, 用于评估信号的定时误差、幅度失真和噪声影响等。

光纤通信第7章光放大器讲解学习

光纤通信第7章光放大器讲解学习

SOA也是一种 重要的光放大 器,其结构类 似于普通的半 导体激光器。
I
R1
R2
半导体光放大器示意图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放大特性主要决定于激光腔的反射特性与 有源层的介质特性。
•根据光放大器端面反射率和工作偏置条件,将半导体光放大 器分为:----法布里-珀罗放大器(FP-SOA)
EDFA + 均衡器 → 合成增益
增益平坦/均衡技术(2)
2. 新型宽谱带掺杂光纤: 如掺铒氟化物玻璃光纤(30nm平坦带宽)、
铒/铝共掺杂光纤(20nm)等, 静态增益谱的 平坦,掺杂工艺复杂。
3. 声光滤波调节: 根据各信道功率,反馈控制放大器输出端的
多通道声光带阻滤波器,调节各信道输出功率使 之均衡,动态均衡需要解复用、光电转换、结构 复杂,实用性受限
增益钳制技术(1)
电控:监测EDFA的输入光功率,根据其大小调整 泵浦功率,从而实现增益钳制,是目前最为成熟的
方法。
In
Out
EDFA
LD Pump
泵浦控制均衡放大器(电控)
增益钳制技术(2)
在系统中附加一波长信道,根据其它信道的功率, 改变附加波长的功率,而实现增益钳制。
注入激光
四、EDFA的大功率化(1)
=1.3%
=0.7%
用于制作大功率EDFA 的双包层光纤结构图
芯层:5m 内包层: 50m 芯层(掺铒),传播信号层(SM) 内包层,传播泵浦光(MM)
7.1 光放大器
7.1.1 光放大器概述 7.1.2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7.1.3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7.1.4 光纤拉曼放大器FRA
7.1.3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输出信号光功率 输入信号光功率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光通信是一种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技术,它的原理是将信息通过光源发射的光波,经过光纤的传播,利用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输。

光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电话、多媒体、医疗等。

光通信的基础理论是电磁波学,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利用光线在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光源可以是激光器或者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波在传输过程中几乎不损失,因此光通信具有高速传输、低耗能、防干扰等优点。

同时,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越来越细、越来越长,传输容量也越来越大,可以满足人们对高速、大容量、高质量的通信需求。

除了光源和光纤之外,光通信还需要接收器来对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进行解码。

接收器包括光电探测器和信号解调电路。

光电探测器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同时信号解调电路则将收到的电信号解码,并还原成原始信号。

总体而言,光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不仅可以实现高速传输和大容量传输,而且还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稳定地传输信息,因此可以在多种通信领域应用,促进信息传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光通信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传输距离受限、制造成本高、对光源的要求较高等问题。

因此,未来发展中需要继续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提高光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总之,光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高速传输、低耗能、防干扰等优点,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

其原理基于电磁波学和光纤传输,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光通信技术还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通信原理与应用第7章 复用技术

通信原理与应用第7章 复用技术
3
在选择载频时,既应考虑到每一路已调信号的频谱宽度 fm ,还应留有 一定的防护频带 fg 。为了各路信号频谱不重叠,要求载频间隔为:
fs fc(i1) fci fm f g
i 1,2,L , n
(7-1)
式中f ci和f c(i 1) 分别为第 i 路和第(i+1 )路的载波频率; fm 是每一路
一个帧125s(含32时隙) TS0 TS1 TS2 。。。 话路时隙 同步时隙 1 0 0 1 1 0 1 1 偶帧 F0 0 0 0 信令时隙 0 1 A2 1
复帧 对告
TS15
TS16
TS17
。。。 话路时隙
TS30 TS31
一个话路 1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帧同步码 留给国际通信用, 或用于CRC校验, 1 1 A1 1 1 1 1 1 奇帧 留给国 内通信用 F1 a
2. 不可避免地出现路间干扰,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
非线性。
例如,多路信号通过公用的放大器时,由于非线性失真
会引起各路信号频谱交叉重叠,存在路间干扰,在传输语 音信号时产生可懂串话。
5
7.2 时分复用(TDM)
时分复用是指多路信号共用同一信道,占用相同的信道带宽, 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传送。
图7.3 PCM时分多路复用示意图
③码分复用(CDM),对多路数字信号扩频并选用不同的正交码组;
④多址复用方式(DMA),所谓多址通信是指不同地址的多个用户共享 信道资源(如无线电频谱)实现各用户之间相互通信的一种方式。
2
7.1 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在发送端利用不同频率的载波将多路信号的频谱调制到 不同的频段,以实现多路复用。常用的调制是单边带调制,可以有效 地提高频带利用率。

通信原理第七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课件

通信原理第七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课件
xDSL技术
xDSL技术利用数字带通传输系统实现宽带接入,提供了高速上 网、视频通话等服务。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系统利用数字带通传输系统实现长距离、高速、大容量 的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城域网、骨干网等。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用于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传输电视信号,实现 了覆盖广泛的电视节目服务。
无线局域网(WLAN)
WLAN利用数字带通传输系统实现无线高速上网,提供了灵活的接入方 式和便捷的数据传输服务。
0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通过数字带通传输系统发送和接收信号,实现了高精度的定位和导
航功能。
有线通信系统中的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传输电视信号,提供了高 清晰度、稳定的电视节目服务。
通信原理第七章数 字带通传输系统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调制技术 •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解调技术 •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 •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CATALOGUE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定义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是指利用调制 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带 通频段上传输的信号的一种通信
差错控制技术
采用各种差错控制技术,如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自动重传等, 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抗干扰性能。
带通传输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频带利用率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是指在有限的频带资源内传输尽 可能多的信息。
调制方式
采用高效的调制方式,如QPSK、 16QAM、64QAM等,可以有效 提高频带利用率。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第三版pdf完全版本提供下载,来⾃⽹络。

相关信息:【作者】(美)Gerd Keiser【格式】超星转成的pdf【译者】李⽟权等【 ISBN 】7-5053-7637-3【出版社】电⼦⼯业出版社【系列名】国外电⼦通信教材【出版⽇期】2002年7⽉【版别版次】2002年7⽉第⼀版第⼀次印刷【简介】本书是⼀本系统介绍光纤通信知识的专著。

全书共分为13章,内容涉及光纤传输原理和传输特性、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的⼯作原理及⼯作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光放⼤器的⼯作原理和性能、WDM系统原理、光⽹络以及光纤通信系统测量。

本书理论体系严谨,内容深⼊浅出,并且紧密联系实际,是通信⼯程及相关专业⾼年级本科⽣、研究⽣的⼀本好教材,也是通信⼯程师的⼀本很好的参考书。

【⽬录】第1章光纤通信总览1.1 基本的⽹络信息速率1.2 光纤光学系统的演进1.3 光纤传输链路的基本单元1.4 仿真与建模⼯具1.4.1 仿真和建模⼯具的特征1.4.2 编程语⾔1.4.3 PTDS仿真和建模⼯具1.5 本书的使⽤和扩展1.5.1 参考资料1.5.2 CD—ROM中的仿真程序1.5.3 光⼦学实验室1.5.4 基于Web的资源参考⽂献第2章光纤:结构、导波原理和制造2.1 光的特性2.1.1 线偏振2.1.2 椭圆偏振和圆偏振2.1.3 光的量⼦特性2.2 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2.3 光纤模式和结构2.3.1 光纤分类2.3.2 射线和模式2.3.3 阶跃折射率光纤结构2.3.4 射线光学表述2.3.5 介质平板波导中的波动解释2.4 圆波导的模式理论2.4.1 模式概述2.4.2 对关键的模式概念的归纳2.4.3 麦克斯韦⽅程2.4.4 波导⽅程式2.4.5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波动⽅程2.4.6 模式⽅程2.4.7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模式2.4.8 线偏振模2.4.9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功率流2.5 单模光纤2.5.1 模场直径2.5.2 单模光纤中的传播模2.6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结构2.7 光纤材料2.7.1 玻璃纤维2.7.2 卤化物玻璃纤维2.7.3 有源玻璃纤维2.7.4 硫属化合物玻璃纤维2.7.5 塑料光纤2.8 光纤制造2.8.1 外部汽相氧化法2.8.2 汽相轴向沉积法2.8.3 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2.8.4 等离⼦体活性化化学汽相沉积法2.8.5 双坩埚法2.9 光纤的机械特性2.10 光缆习题参考⽂献第3章光纤中的信号劣化3.1 损耗3.1.1 损耗单位3.1.2 吸收损耗3.1.3 散射损耗3.1.4 弯曲损耗3.1.5 纤芯和包层损耗3.2 光波导中的信号失真3.2.1 信息容量的确定3.2.2 群时延3.2.3 材料⾊散3.2.4 波导⾊散3.2.5 单模光纤中的信号失真3.2.6 偏振模⾊散3.2.7 模间⾊散3.3 梯度折射率光波导中的脉冲展宽3.4 模式耦合3.5 单模光纤的优化设计3.5.l 折射率剖⾯3.5.2 截⽌波长3.5.3 ⾊散计算3.5.4 模场直径3.5.5 弯曲损耗习题参考⽂献第4章光源4.1 半导体物理学专题4.1.1 能带4.1.2 本征材料和⾮本征材料4.1.3 pn结4.1.4 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4.1.5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4.2 发光⼆极管(LED)4.2.1 LED的结构4.2.2 光源材料4.2.3 量⼦效率和LED的功率4.2.4 LED的调制4.3 半导体激光器4.3.1 半导体激光器的模式和阈值条件4.3.2 半导体激光器的速率⽅程4.3.3 外量⼦效率4.3.4 谐振频率4.3.5 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和辐射⽅向图4.3.6 单模激光器4.3.7 半导体激光器的调制4.3.8 温度特性4.4 光源的线性特性4.5 模式噪声、模分配噪声和反射噪声4.6 可靠性考虑习题参考⽂献第5章光功率发射和耦合5.1 光源⾄光纤的功率发射5.1.1 光源的输出⽅向图5.1.2 功率耦合计算5.1.3 发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5.1.4 稳态数值孔径5.2 改善耦合的透镜结构5.2.1 ⾮成像微球5.2.2 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5.3 光纤与光纤的连接5.3.1 机械对准误差5.3.2 光纤相关损耗5.3.3 光纤端⾯制备5.4 LED与单模光纤的耦合5.5 光纤连接5.5.1 连接⽅法5.5.2 单模光纤的连接5.6 光纤连接器5.6.1 连接器的类型5.6.2 单模光纤连接器5.6.3 连接器回波损耗习题参考⽂献第6章光检测器6.1 光电⼆极管的物理原理6.1.1 pin光电⼆极管6.1.2 雪崩光电⼆极管6.2 光检测器噪声6.2.1 噪声源6.2.2 信噪⽐6.3 检测器响应时间6.3.1 耗尽层光电流6.3.2 响应时间6.4 雪崩倍增噪声6.5 InGaAsAPD结构6.6 温度对雪崩增益的影响6.7 光检测器的⽐较习题参考⽂献第7章光接收机7.1 接收机⼯作的基本原理7.1.1 数字信号传输7.1.2 误码源7.1.3 接收机结构7.1.4 傅⾥叶变换表⽰7.2 数字接收机性能7.2.1 误码概率7.2.2 量⼦极限7.3 接收机性能的详细计算7.3.1 接收机噪声7.3.2 散弹噪声7.3.3 接收机灵敏度计算7.3.4 性能曲线7.3.5 ⾮零消光⽐7.4 前置放⼤器的类型7.4.1 ⾼阻抗FET放⼤器7.4.2 ⾼阻抗双极晶体管放⼤器7.4.3 互阻抗放⼤器7.4.4 ⾼速电路7.5 模拟接收机习题参考⽂献第8章数字传输系统8.1 点到点链路8.1.1 系统考虑8.1.2 链路的功率预算8.1.3 展宽时间预算8.1.4 第⼀窗⼝传输距离8.1.5 单模光纤链路的传输距离8.2 线路编码8.2.1 NRZ码8.2.2 RZ码8.2.3 分组码8.3 纠错8.4 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8.4.1 模式噪声8.4.2 模分配噪声8.4.3 凋嗽8.4.4 反射噪声习题参考⽂献第9章模拟系统9.1 模拟链路概述9.2 载噪⽐9.2.1 载波功率9.2.2 光检测器和前置放⼤器的噪声9.2.3 相对强度噪声(RIN)9.2.4 反射对RIN的影响9.2.5 极限条件9.3 多信道传输技术9.3.1 多信道幅度调制9.3.2 多信道频率调制9.3.3 副载波复⽤习题参考⽂献第10章 WDM概念和器件10.1 WDM的⼯作原理10.2 ⽆源器件10.2.1 2x 2光纤耦合器10.2.2 散射矩阵表⽰法10.2.3 2x 2波导辊合器10.2.4 星形精合器10.2.5 马赫—曾德尔⼲涉仪复⽤器10.2.6 光纤光栅滤波器10.2.7 基于相位阵列的WDM器件10.3 可调谐光源10.4 可调谐滤波器10.4.1 系统考虑10.4.2 可调谐滤波器的类型习题参考⽂献第11章光放⼤器11.1 光放⼤器的基本应⽤和类型11.1.1 ⼀般应⽤11.1.2 放⼤器的类型11.2 半导体光放⼤器11.2.1 外泵浦11.2.2 放⼤器增益11.3 掺饵光纤放⼤器11.3.1 放⼤机制11.3.2 EDFA的结构11.3.3 EDFA的功率转换效率及增益11.4 放⼤器噪声11.5 系统应⽤11.5.1 功率放⼤器11.5.2 在线放⼤器11.5.3 前置放⼤器11.5.4 多信道运⽤11.5.5 在线放⼤器增益控制11.6 波长变换器11.6.1 光栅波长变换器11.6.2 光波混合波长变换器习题参考⽂献第12章光⽹络12.1 基本⽹络12.1.1 ⽹络拓扑12.1.2 ⽆源线形总线的性能12.1.3 星形结构的性能12.2 SONET/SDH12.2.1 传输格式和速率12.2.2 光接⼝12.2.3 SONET/SDH环12.2.4 S0NET/SDH⽹络12.3 ⼴播选择WDM⽹络12.3.1 ⼴播选择单跳⽹12.3.2 ⼴播选择多跳⽹12.3.3 洗牌⽹多跳⽹12.4 波长路由⽹12.4.1 光交叉连接12.4.2 波长变换器的性能评估12.5 ⾮线性对⽹络性能的影响12.5.1 有效长度与⾯积12.5.2 受激拉曼散射12.5.3 受激布⾥渊散射12.5.4 ⾃相位调制和交叉相位调制12.5.5 四波混频12.5.6 ⾊散管理12.6 WDM⼗EDFA系统的性能12.6.1 链路带宽12.6.2 特定BER所需的光功率12.6.3 串扰12.7 孤⼦12.7.1 孤⼦脉冲12.7.2 孤⼦参数12.7.3 孤⼦宽度和间隔12.8 光CDMA12.9 超⾼容量⽹络12.9.1 超⼤容量WDM系统12.9.2 ⽐特间插光TDM12.9.3 时隙光TDM习题参考⽂献第13章测量13.1 测量标准和测试过程13.2 测试设备13.2.1 光功率计13.2.2 光衰减器13.2.3 可调谐激光器13.2.4 光谱分析仪13.2.5 光时域反射仪13.2.6 多功能光测试系统13.3 损耗测量13.3.1 截断法13.3.2 插⼊损耗法13.4 ⾊散的测量13.4.1 模间⾊散13.4.2 模间⾊散的时域测量13.4.3 模问⾊散的频域测量13.4.4 ⾊度⾊散13.4.5 偏振模⾊散13.5 0TDR的场地应⽤13.5.1 0TDR轨迹13.5.2 损耗测量13.5.3 光纤故障定位13.6 眼图13.7 光谱分析仪的应⽤13.7.1 光源特性13.7.2 EDFA增益与噪声系数的测试习题参考⽂献附录A 国际单位制附录B 常⽤的数学关系附录C 贝塞⽿函数附录D 分贝附录E 通信理论专题附录F ⾊散因⼦。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以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类硕士研究生或工程技术人员的 参考书。
推荐
本书系统讲述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和无线光通信两部分,内容涉及光纤通信 系统和光通信络大气激光通信、卫星间激光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及系统构成等。每章后附有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20xx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提要
03 目录 05 序言
目录
02 推荐 04 前言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是2006年6月1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玉权、朱勇、王江平。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讲述了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和无线光通信两部分内容。第1章是对光通信系 统的构成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的概要介绍;第2~6章讲述光纤通信所涉及的主要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光纤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络;第7~9章讲述无线光通信,包括大气激光通信、卫星间激光通信和水下激光通信中的 关键技术及系统构成。每章后附有小结、思考题与习题。
序言
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现代文明”这样的说法,不过,现在对它的理解应该不再是指工业而是指信息通信文 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的第三个层次。古老的通信文明建立在文字、语言、纸张和印刷术 的基础之上,伴随着农业文明的建设而逐渐发展和成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近代的通信文明是随着工业文明 而兴起的,它以电报、的发明应用和邮政络的建立为标志,也历经170年了。.自从有电脑、集成电路、卫星、激 光、光纤、因特和移动通信,人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通信文明的建设阶段。信息通信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信息 通信技术无处不在的应用,并因此使得生产力、经济竞争力极大地提高;再者,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射功率的选择 激光束在大气中传播时,光能量不仅会受 到大气吸收、大气散射而衰减,还会因光束 的发散造成接收光功率损耗。 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光能 量越来越小。对口径一定的接收端来讲,接 收到的光功率也就减少了,因此在发送端往 往需要通过光学天线系统对激光束进行扩束。

当不使用发送光学天线 时,光束发散损耗较大, 1550nm波长尤为显著, 在2km处损耗达到23dB, 850nm的波长稍好一些, 但也达到了18dB;而使 用口径为10cm的发送光 学天线后,光束发散损 耗大大降低。
例如,对于一个4-PPM调制: 若M=(0,0),则l=0; 若M=(1,0),则l=1; 若M=(0,1),则l=2; 若M=(1,1),则l=3;

单位传信率 用来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一个参数,是 指每秒每赫兹传输比特数 γ=R/B(bit/(s· Hz)) 式中R是传输速率(bit/s),B是信号带 宽(Hz)
在获得了光束发散损耗的范围后,即可结合 考虑大气吸收、散射损耗以及背景噪声、大气 闪烁等因素,最终获得激光器发送功率的下限。 由于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工作在近地环境,考 虑到激光对环境、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激光 器的功率不宜过大,按眼睛安全标准,激光器 功率应小于17dBm,考虑到光发送天线对激光 束的扩束作用分散了激光束的能量,此限制可 适当放宽一些
d eff )
// 2 arcsin(

weff
)
deff为有源区的有效厚度,weff为有源区的有效 宽度,λ为激光波长 发散角越小,方向性越好
2、光束准直 准直光学系统的功能: (1)能够将激光束高效率的耦合到光学天线的馈 源上 (2)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束进行整形,压缩 光束发散或光束束腰半径,改善远场对称性和光 斑形状


从图7.1可以看出,在小于300nm的紫外 波段,大气的透过率急剧下降,显然,该 波段虽然避开了太阳的高辐射谱段,但是 大气衰减太大,因此不利于大气激光通信。 对于常用的红外激光波段都是良好的大气 窗口。

考虑到器件的可行性,可以认为 810~860nm、1550~1600nm都是无线光 通信中可以选择的通信波长。从更好的抑 制背景光噪声的考虑出发,1550nm附近 是更适合的通信窗口,且与目前光纤通信 使用的波长一致,可用器件选择余地大、 制造水平高,价格也相应的比较便宜
4、热晕效应 所谓热晕效应,是指大功率激光束在大气中传 播时,激光束路径上的大气分子或悬浮微粒将吸 收部分激光能量而发热,且足以导致空气折射率 发生变化,从而使激光束发生附加的弯曲和畸变 等现象,也称热畸变效应 原则上讲,只要大气对激光能量有吸收就会 产生热晕效应,但在激光功率较低或吸收系数很 小的情况下,热晕效应对激光束传播影响极小, 通常可不考虑

在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中应用FBG时,需要 将空间光束耦合进光纤,同时,由于FBG 是有选择地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波进行反 射,因此还需要使用光纤环形器调整光传 输方向,使反射的光波能够到达光电检测 器。
7.3.4 光学天线
1、光学天线的作用和类型选择 光学天线的作用: (1)在发送端,对激光束实现扩束,增大激光束 的束腰半径 (2)在接收端,增大接受面积,压缩接收视野, 减少背景光干扰 光学天线的结构形式:折射式天线、反射式天线 和折反射组合式天线 在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中,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 通常选择折射式光学天线(由一组透镜构成)


在相同传信率时,单脉冲PPM调制要求传 输码率比OOK调制高,相应的带宽也大 PPM的功率及频带利用率两者之间的折中 率较好,IEEE802.11委员会于1995年11 月推荐PPM调制方式用于速率为 0~10MHz的红外无线通信
7.4.2 差分脉位调制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是一种在 单脉冲PPM调制基础上改进的调制方式。 对于一个L-PPM码组,它的位数是固定的 L位,其中一位为1,其他的位都为零。而 L-DPPM的码组位数是不定的,它是由一 串低电平后跟着一位高电平构成。
3、大气湍流 在大气光学领域,湍流是指大气中局部温度、 压力的随机变化而带来的折射率的随机变化。湍 流产生许多温度、密度具有微小差异而折射率不 同的漩涡元,这些漩涡元随风速等快速地运动并 不断的产生和消灭。 当光束通过这些折射率不同的漩涡元时会产生 光束的弯曲、漂流和扩展畸变等大气湍流效应, 致使接收光强的闪烁与抖动。
2、大气散射 大气散射是由大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的反射或折射造 成的,这些颗粒包括组成大气的气体分子、灰尘和大的水 滴。纯散射虽然没有造成光波能量的损失,但是改变了光 波能量的传播方向,使部分能量偏离接收方向,从而造成 接收光功率的下降 大气对光的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米式散射和非选择 散射(又称几何散射) 在近地面大气层中,分子散射的影响是很小的,造成 光能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悬浮粒子的散射

当光纤纤芯经充氢处理,并使用紫外光干 涉谱照射一段时间,则可在纤芯的内形成 折射率沿轴方向产生周期性扰动,即形成 光纤光栅。反射型光纤光栅亦称光纤布拉 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纤 芯中折射率的周期扰动将导致相反方向传 输模式间的耦合,在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时, 对特定波长的光波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在实际情况中,温差的扰动会使大气不断地混合, 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各种尺度的湍流元,这些湍 流元共同作用,加强了接收端的光强起伏(相同 时间内的光强起伏还与风速及当时的气象条件有 关)。因此对大气湍流的探测和观察是比较困难 的,大气湍流使信号探测变得不容易掌握,对大 气激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障碍。 目前,自适应光学技术可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但仍需对大气湍流的变化尺度及变化规律进行更 多的实验探索



DPPM调制信号将PPM调制信号的一个码 组中高电平以后的信号全部去掉。 在相同传信率的情况下,DPPM调制比 PPM调制占用的信道带宽少,而与OOK调 制相比,它的平均光功率要小。 DPPM调制后的信号数据量是不确定的, 这限制了DPPM在某些系统中的应用。
3、光束的聚焦 光检测器应放置在光学接收天线的焦点处
7.4 调制方法
目前的数字光通信系统大多设计为强度调制/ 直接检测(IM/DD)系统。应用于强度调制/直接 检测光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 一般的形式是开关监控(OOK)和曼彻斯特编码。 通常,光源由编码脉冲波形进行强度调制,同时, 直接检测接收机对强度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码。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通道抗干扰能力,应用于 大气信道的光通信系统很多采用了脉冲位置调制 (PPM)。PPM是一种正交调制方式,相比于开 关键控调制方式,它的平均功率降低了,但是同 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对带宽的需求。
7.3.3 窄带光学滤波器
用于光信号检测的PIN、APD等光检测器件均 存在较大波长范围的响应区,因此落在这些波长 范围内的背景光不可避免的也要形成光电流,使 系统信噪比下降。
背景光源抑制方法: 1、采用不同的焦点成像或加长天线套筒对背景光 进行有效地遮挡 2、采用光学滤波技术对背景光进行抑制。 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光学滤波器基本类型有吸 收滤波器、干涉滤波器和原子共振滤波器。出于 成本考虑,通常在大气激光通信中可以使用价格 相对较低的DFT干涉型光学滤波器或光纤布拉格 光栅型光学滤波器
2、激光束的扩束 激光束是一种高斯光束,高斯光束可看作是均匀球面波 的一种推广,博伊德各和戈登已证明,高斯光束的传播轴 线与透镜主轴重合时,通过透镜后仍为高斯光束,只不过 表征高斯光束的参量发生改变。由透镜对高斯光束的变换 规律,即可导出扩束透镜的临界焦距。扩束透镜的临界焦 距等于该点波面曲率半径的1/2。当透镜的焦距大于临界焦 距时,对激光束起扩束作用,且扩束的最佳透镜焦距就等 于该点波面的曲率半径;反之,透镜对激光束起聚焦作用。 通常我们使用透镜级联的方法在较小的空间尺寸下实现 激光束的扩束。
7.3.2 半导体光源的光学准直
1、激光器的光束发散 半导体激光束的发散特性可以用发散角来描述。 发散角的定义为光功率密度下降为最大辐射方向 功率密度的一半的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垂直于结平面和平行于结平面的方向上的发 散角分别为垂直发散角θ ⊥和水平发散角 θ ∥。
2 arcsin(
折射式光学天线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 光无遮挡,加之球面透镜工艺成熟,通过 光学设计易消除各种像差,且物镜组牢固 稳定,长期使用不变形。 为减少表面反射,通常各透镜还需要镀 上一层或多层针对工作波长的增透膜,如 采用多层镀膜技术,实际上此时该透镜还 起到了一定的光学滤波作用,可有效的减 少背景光的干扰
3、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半导体激光器 (1 )耦合阵列:难以实现1W以上的大功率衍射限输出 (2)不稳定谐振器结构:加工技术要求太高,不适合大批量 生产 (3)单片机式有源光栅放大器:单模输出功率小 (4)含外腔结构的多芯片器件:结构复杂、需要精确调整、 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衍射限功率不太高 (5)外腔注入宽面积放大器:稳定性差,制作技术复杂,不 能单片集成 (6)主振功率放大器LD:是目前最理想的结构。在主振功 率放大器的典型工作中,主振和功放分别偏置。主振可以 固定偏置,此时光输出功率随加到放大器的电流呈线性变 化;相反,放大器也可以固定电流偏置,输出功率改变振 荡器电流开、关。这种能力是唯主振功率放大器所具备的 优点—仅几百毫安控制电流就能获得几瓦单模功率
7.2 激光在大气信道中的传播特性

7.2.1 大气的特点 大气是由大气分子、水蒸气及各种杂志微粒组 成的混合物,这些粒子密度最大的地方是在靠近 地面的对流层,粒子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直 至穿过电离层(包含电离电子,它形成包围地球 的辐射带)。实际粒子的分布依赖于大气层条件。 由于温度差异、风等原因,大气中的分子、微 粒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其组成、湿度、密度等 都在不断的变化,使得大气常处于湍流运动状态
7.2.2 大气对激光束传播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