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正式)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篇: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电子、通信专业适用)学时:64学分:4(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主干课程。

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通信系统概述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方法。

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随机信号分析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一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如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

3 信道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信道数字模型。

掌握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的定义。

了解分集接收方法。

掌握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尤其是要理解香农公式的含义及应用条件等。

模拟调制系统掌握幅度调制中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数学描述、以及抗噪性能;掌握模拟调频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以及数学描述;掌握频分复用的概念;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

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深入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和噪声;熟练掌握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以及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掌握改善传输性能的重要措施: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

6 数字调制系统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的QPSK、QDPSK和16QA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抗噪声性能。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学时:51 学分:3开课学期:第7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通过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检测器(光接收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实验课,以及课下自学,基本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概况,熟悉光纤通信在电信、通信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光通信发展史及其优点(1学时)第二章光纤的传输特性(2学时)第三章影响光纤传输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5学时)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中的光无源器件(9学时)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光有源器件(3学时)第六章光纤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光放大器(4学时)第七章光纤传输系统(4学时)第八章光纤网络介绍(6学时)第九章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17课时)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电光信息转换、光电信息转换,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光电新产品开发举例。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

(教学时数具体见附表1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见附表2)六、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以多媒体和模型教学为主,必要时开展演示性实验。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

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2。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以及就业实习。

八、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考查具体有三种。

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兴趣而定其中一种.第一种是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对于理论和常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二种是采用课程设计(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

《光纤通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基础》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光电子方向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必修适用范围︰电子信息本科总学时数︰72/10 先修课程︰光学电子线路学分数︰ 4 制定单位︰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考核方式︰考试执笔者︰满文庆制订日期︰审核者︰一. 教学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光纤通信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器件;了解光纤和光缆的结构和特性,传输原理和特性的测量方法;熟悉光源,光检测器和光无源器件等通信用光器件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光纤通信技术和设备打下基础。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掌握的通信系统基本知识、数字通信基本知识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进行光纤通信应用方面的工作,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要求有:1、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认识光纤与光缆的结构和种类。

3、掌握常用的光纤通信器件及光纤通信设备(光端机、光中继器等);4、了解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5、掌握光纤通信测量知识。

6、对光纤通信的新技术及新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能比较熟悉各种光纤数字通信常用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验讲授及实际操作为辅,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2、每4个学时布置一次作业,并组织学生课堂论,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组织学生到有关通信公司进行参观访问,以增加和培养学生对光纤通信结构的认识和兴趣。

(四) 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先学习光学,电子线路,计算机等课程。

(完整版)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完整版)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Fiber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Technology课程编号4050087110学分3。

5总学时56(含 16 学时实践)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物理光学、光纤光学执笔:胡昌奎日期:2016。

1审阅:吴薇日期:2016。

1审定:何朗日期:2016.1一、课程简介与特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以光纤通信原理及应用技术为核心内容,主要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系统有源及无源器件、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光放大器、光纤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和光纤通信网络等内容。

本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掌握光纤通信技术所必需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光通信系统中常用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及应用以及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光纤通信系统分析能力,了解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前沿应用技术及其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拓展专业视野,为面对未来工作中的挑战提供更多的技能。

Course introductio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r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ctive and passive device,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tical receiver, optical amplifie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an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四版)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四版)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编码:授课语言:汉语授课方式:线下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学时:48学时(授课40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等开课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在学生修完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等相关课程后开设的,课程涉及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建立了完整的通信系统架构以及对通信信号和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和系统模型。

通过学习本课程, 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现代通信,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分析和实现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在相关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表9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六、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建议教材张卫钢主编,《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四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1.主要参考资料[1]张卫钢、曹丽娜主编,《通信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2]张甫翊主编,《通信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3]樊昌信主编,《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4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年。

七、其他根据专业特色与定位要求,课程大纲内容可进行删减与补充,具体按教务处规定执行。

课程的内容包括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调制、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序列、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及相关的通信技术等。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授课方式,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力图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和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导言:通信原理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大纲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蓝图,它规定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教学大纲的制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传输介质、信道编码等方面的知识。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教学评价可以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三、教学大纲的设计原则1. 系统性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系统性,即各个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关联、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教学大纲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教学结构。

2. 层次性原则教学大纲应该具有层次性,即各个层次之间应该相互补充、相互推进,形成一个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日历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光纤通信的优势和局限性1.3 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1.4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光纤的基础知识2.1 光纤的组成和结构2.2 光纤的种类和特性2.3 光纤的传输原理2.4 光纤的耦合和衰减第三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3.1 光源和光发射器3.2 光接收器和解调器3.3 光放大器和光纤放大器3.4 光波分复用器和光开关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4.1 系统性能指标4.2 信道容量和误码率4.3 系统噪声和损耗4.4 系统优化和升级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5.1 光纤通信在通信领域的应用5.2 光纤通信在数据传输中的应用5.3 光纤通信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5.4 光纤通信在互联网和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第六章: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技术6.1 直接序列扩频传输技术6.2 频率分割复用传输技术6.3 时间分割复用传输技术6.4 波长分割复用传输技术第七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7.1 点对点光纤通信网络7.2 星型光纤通信网络7.3 环型光纤通信网络7.4 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第八章:光纤通信系统的保护与恢复8.1 光纤通信系统的保护技术8.2 光纤通信系统的恢复技术8.3 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8.4 系统冗余设计第九章:光纤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9.1 光量子通信技术9.2 光纤激光器技术9.3 光纤传感器技术9.4 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实验与实践10.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实验10.2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与评估10.3 光纤通信网络的搭建与维护10.4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一章: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11.1 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1.2 光纤通信网络的监测与维护1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与保护11.4 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第十二章:光纤通信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2.1 光纤通信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12.2 光纤通信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2.3 光纤通信在海洋探测领域的应用12.4 光纤通信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第十三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国际化发展13.1 国际光纤通信技术的标准与协议13.2 跨国光纤通信网络的构建与运营13.3 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影响13.4 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第十四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创新与研发14.1 新型光纤材料与技术的研发14.2 光纤通信设备的创新设计14.3 光纤通信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14.4 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回顾15.2 光纤通信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挑战15.3 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4 学生实践和研究的方向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日历,涵盖了光纤通信的概述、基础知识、系统组成、性能评估、应用领域、传输技术、网络架构、保护与恢复、最新进展、实验与实践、维护与管理、特定领域应用、国际化发展、创新与研发以及课程总结与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大学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大学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大学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关键技术;2. 掌握激光器、光调制器、光纤、光检测器等光通信器件的原理与特性;3. 了解光通信网络的结构、拓扑及组网技术,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光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论文;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通信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光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程针对大学年级学生,结合光通信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为我国光通信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光通信基本原理:介绍光通信的起源、发展历程,光纤的基本特性,以及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原理。

2. 光通信器件:讲解激光器、光调制器、光纤、光检测器等关键器件的原理、性能参数及应用。

3. 光纤通信系统: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探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 光通信网络:介绍光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组网技术,以及光网络的发展趋势。

5. 光通信新技术:探讨光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如波分复用技术、光孤子通信、光量子通信等。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光通信基本原理第二周:光通信器件第三周:光纤通信系统第四周:光通信网络第五周:光通信新技术本课程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师需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解调、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频带传输。

熟悉信道的特性、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帧同步。

2、能力目标能够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计算。

具备设计和实现基本通信系统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的定义和目的。

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组成部分。

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指标(误码率、误信率)。

(二)确知信号1、确知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确知信号的频域特性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周期信号的频谱。

3、确知信号的时域特性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三)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

2、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各态历经性。

3、高斯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高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信道1、信道的定义和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光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英文名称: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ZF1740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学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42、实验课学时12)学分:3适用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等课程简介: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

现代光通信原理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及新技术,实际应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以及当前光纤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为今后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模块中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进一步学习现代光纤通信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掌握的光学和通信系统基本知识、模拟和数字通信基本知识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论(4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2.理解光纤通信系统在当今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基本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2.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第一节光纤通信发展史1.什么是光纤通信;2.光纤通信中光的作用及特性;3.光纤通信的优势;第二节光纤通信系统1.光发射机;2.光纤;3.光接收机;4.光放大器;本章习题要点:光纤通信系统就其基本组成而言有三部分:光发射机、光纤和光接收机,学生应掌握它们的概念和作用。

作为光传输煤质的光纤,其衰减特性决定了它的工作波长以及光系统的作用距离,这种局限可由光放大器大大缓解。

光纤的色散则限制了传输数据的速率。

输入到光纤中光强的大小对光纤特性也有影响,这就是非线性效应。

通信容量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也应掌握。

第二章光纤(8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光纤的种类及其不同的用途;2.理解阶跃和梯度光纤的光线理论,了解用光线法分析多模光纤的传输原理;3.理解单模光纤的波动理论。

掌握用波动理论讨论单模光纤中的模式特性,光纤中模式的概念,光纤的单模条件;4.掌握光纤的损耗及色散概念及特性;5.了解光纤的带宽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数值孔径、传播时延、时延差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光纤单模传输条件;3.光纤的衰减、色散与带宽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光纤的结构1.阶跃折射率光纤;2.渐变折射率光纤;第二节光纤传输原理1.几何光学分析法;2.波动方程分析法;第三节单模光纤1.单模传输条件及模场分布;2.单模光纤的衰减;3.单模光纤的色散与带宽;4.色散补偿方案;5.单模光纤的非线形效应;第四节多模光纤1.多模光纤的衰减;2.多模光纤的色散;3.多模光纤的带宽;第五节光纤的使用特性和产品介绍1.光纤的制作工艺;2.光纤的使用特性;3.光纤的产品介绍4.光纤的型号本章习题要点:几何光学分析法可以直观地解释光线在纤芯中的传播,得到数值孔径的概念,波动方程分析法有助于对光波的偏振、导波模形式和传输条件的进一步理解,体现了电磁场的应用。

无论单模光纤还是多模光纤,色散都是一个关键指标,它对光纤带宽起着限制作用,故色散补偿技术非常重要。

衰减是限制传输距离的关键因素。

非线形效应是光纤中传输光强较大时而引起的一种效应,它的影响和应用日益增加。

第三章光源和光发射机(6学时)教学要求:1.了解光源器件的结构;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LD)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3.理解LD、LED的特性和类型;4.了解光源与光纤的耦合;5.理解光发射机的结构和参数;6.了解外调制器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半导体激光器(LD)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2.LD、LED的特性和类型;3.光发射机的结构和参数。

教学内容:第一节激光二极管1.工作原理;2.LD的性质;3.LD的类型;4.LD组件及其技术指标;第二节发光二极管1.LED的结构;2.LED特性;3.LED与光纤的耦合;4.LED的技术参数;第三节光光发射机1.模拟光发射机;2.数字光发射机;第四节外调制器1.外调制器的类型和特点;2.外调制器工作原理;3.外调制器技术指标;本章习题要点:光源LD和LED是光纤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LD基于光的受激辐射机理。

LD发光必须满足一定的阈值条件,主要参数有谱宽和P-I特性。

根据光谱的形状,LD有单纵模和多纵模之分,由于LD 可以发出单色、定向性好和强度高的相干光,在长途光纤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光检测器和光接收机(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光检测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2.了解光检测器的特性参数;3.理解光接收机的构成;4.掌握光接收机的主要性能参数;5.了解光收发模块;教学重点与难点:1.光检测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2.光接收机的构成;教学内容:第一节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1.PIN光检测器;2.APD光检测器;第二节光检测器的特性参数1.光检测器的性能参数;2.光检测器的噪声;3.光检测器产品介绍;第三节光接收机1.光接收机的组成;2.光接收机的技术指标;3.光收发合一模块;本章习题要点:光检测器工作基于半导体材料对光的吸收原理,它是将光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的器件,分为PIN 光电二极管和APD雪崩光电二极管两类,它们均工作在反向偏置条件下。

评价光检测器的性能指标有:量子效率、响应度、响应光谱、响应时间、暗电流等。

第五章光通信无源器件(4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光放大器的增益系数、增益饱和、噪声系数;2.理解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结构、增益谱;3.掌握掺饵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4.理解光纤拉曼放大器的增益谱;5.了解光放大器的应用类型;6.理解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参数;7.理解滤波器的类型、工作原理;8.掌握隔离器的主要构成及工作原理;9.理解环形器、衰减器的工作原理;10.了解连接器的结构、型号、参数及作用;11.了解光开关类型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光放大器的增益系数、增益饱和、噪声系数;2.掺饵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3.隔离器的主要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光放大器1.光放大器概述;2.半导体光放大器;3.掺杂光纤放大器;4.拉曼光纤放大器;5.光放大器的应用。

第二节光无源器件1.耦合器;2.滤波器;3.隔离器;4.环形器;5.衰减器;6.连接器;7.光开关。

本章习题要点:光放大器和光无源器件的重要性随着光纤通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日益显著,它们的性能也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的各种指标。

对于光放大器,应掌握增益系数、增益饱和和噪声系数的意义,各类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参数和应用。

第六章光纤通信系统和通信网(4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线路码型,主要性能指标;2.理掌握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的组成,帧结构,网络结构;3.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总统设计方法,功率预算和色散管理;4.了解光纤局域网和光纤接入网的结构模型,光网络的拓扑结构;5.了解相干光通信基本原理,结构;6.掌握光放大器的原理,以及在光通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全光通信的概念及关键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1.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功率预算法、带宽预算法;2.光放大器对模拟传输系统设计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原则1.工程设计与系统设计;2.系统设计的内容;3.系统设计的方法;第二节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1.技术考虑;2.光通道功率代价、损耗及色散预算;第三节模拟传输系统的设计1.系统的组成及其评价;2.光放大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四节光纤系统实例1.设备互联方案;2.数据/视频光端机在闭路监控系统中的应用;3.多通道业务光端机的应用。

本章习题要点:光纤通信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要求设计者熟知光源、光检测器和光纤的基本性能参数,并对其它光网络产品及应用有一定的了解,是对前面几章内容的综合和提升。

第七章光纤通信新技术(4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波分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2.理解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粗波分复用系统;3.掌握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器件的工作原理;4.了解波分复用系统规范;教学重点与难点:1.波分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2.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粗波分复用系统;教学内容:第一节 WDM工作原理1.WDM工作原理;2.WDM、DWDM与CWDM技术;第二节 WDM系统的组成第三节 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1.WDM系统中的光源;2.WDM系统中的接收机;3.WDM系统中的光放大器;4.WDM系统中的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5.WDM系统中的光纤;第四节波分复用系统规范1.光波长的分配;2.光接口的规范;本章习题要点:WDM技术是光纤通信领域非常重要的技术,目前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按照相关教学计划,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考勤、实验20%;期末考试80%。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1.刘增基主编.光纤通信. 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2.陈才和主编.光纤通信. 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3.王江平刘杰闻传花主译.光纤通信. 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大纲制定人:官邦贵大纲审定人:制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