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故事-诗经里的税收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税收故事

名人税收故事

14、王莽:所得税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所得税创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实际上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远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末期就已出现,其创始人便是王莽。

西汉哀帝死后,汉平帝继位。

因平帝年龄尚幼,完全受大司马王莽的控制。

公元8年,王莽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把国号改为“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

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王莽开始推行他的经济改革措施,设立了对工商业者的纯经营利润额征收的税种“贡”。

《汉书。

食货志下》中记载:“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殡妇桑蚕织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视及它方技商贩贾人,货肆列里区谒舍,皆多自占所为于其所在之其官,除其本、计其得,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其大意是凡是从事采集、狩猎、捕捞、畜牧、养蚕、纺织、缝纫、织补、医疗、卜卦算命之人及其他艺人,还有商贾经营者,都要从其经营收入扣除成本,算出纯利,按纯利额的十分之一纳税,自由申报,官吏核实,如有不报或不实者,没收全部收入,并拘捕违犯之人,罚服劳役苦工一年。

从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说,王莽的"贡"已具备所得税的特征,其征税对象为纯盈利额;以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取得纯收入的人为纳税人;税率为10%;纳税人自行申报,官吏核实;对违法者有处罚措施。

但由于王莽的“贡”征收范围广,征收方法繁,不仅技术操作上不可行,而且引起了人民的群起反抗,到公元22年王莽不得不下旨免税,但为时已晚。

两年后,王莽便国破身死。

但是王莽首创的“无所得税之名,而有所得税之实”的“贡”,确比英国1799年开征所得税早1700多年。

(旁白):说明了什么?想证明什么?中国人聪明吗?15、刘秀减税:造就“光武中兴”光武帝,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在位期间(25—57年)先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多次下诏免罪徒为庶民;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减轻田赋,恢复西汉三十而税一的旧制,山林池泽听任贫民开采,不收假税,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废除地方兵役制,裁并400余县,精简官吏十分之九,中央机构包括财政机构也大为紧缩,如秦汉以来一直归属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之税,”亦令其改属司农,由国家统一征收一切租税,少府的职掌只是单纯管理皇室支出。

古诗文里的税收

古诗文里的税收

古诗文里的税收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百科】古诗文里的税收~~中国古代文学大家,用妙笔生花的诗文,在黯淡、痛楚的税赋史长卷中,轻挥细毫,白描勾勒,描绘出古代社会难得一见的明快、愉悦税收画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一、和谐征纳征秋税毕题郡南亭唐·白居易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

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

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情闲。

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远。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解析】忠州是一个偏远而荒凉的地方,山高险峻、土地贫瘠,自然环境十分险恶。

时任四川忠州刺史的白居易,牵挂着税收。

为督促下属把税粮收上来,他不顾路途颠簸,下乡查看收税情况。

那年粮食丰收,百姓按官府要求缴纳税粮,就连未经教化、不通语言的“巴蛮”人也自觉上缴税粮。

看到收税顺利,白居易高兴地返程,夕阳西下,钟声荡漾,林鸟远飞,他在山坳的一个小亭子歇脚,用淡淡的笔墨,记下了这次经历。

二、依率定额征税贼退示官吏(节选)唐·元结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解析】元结回想起做官前那段隐居的日子,眷恋不已。

他家坐落在曲径通幽的山坳里,山涧和洞谷对着房屋的大门,满眼的树木,青葱茂盛,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

人们按规定的数额和期限交清了赋税后,就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特别是农闲的时候,即使日上三竿依然能睡得安稳又香甜,不会有官府差役来打扰。

元结自己也和家人过着安宁、祥和的日子。

三、百姓踊跃缴税秋获歌(节选)南宋·陆游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

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

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旁。

【解析】风调雨顺,辛勤劳作,庄稼好收成。

金黄的柿子满枝头,粮食堆得高,长碓舂米,大甑蒸饭,稻谷香。

纳粮的农民万头攒动,排成人墙,争先恐后把税粮送到官府的大仓库里;收粮的官吏累得满头大汗,摆上桌子的饭菜顾不上吃都凉了;当农户们交清税粮离去时,个个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有的开甑上菜,有的饮酒助乐,还有一些人酒喝多了,酩酊大醉,东倒西歪,躺倒在道路旁边大睡。

税收小故事

税收小故事

税收小故事从前有个小镇,叫幸福镇。

镇里的人们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在这个小镇上,有个叫李三的小伙子,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店。

李三特别勤劳,每天早起晚睡,把杂货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呢,李三有个小毛病,就是不太懂税收是咋回事儿。

有一天,镇上来了个税务员,告诉李三要依法纳税。

李三就有点懵了,纳啥税呀?我的钱都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为啥要给别人呀?税务员就耐心地给他解释,说税收就像是大家一起修的一条路,每个人都出一点力,这样路才能又平又好,大家都能在上面走得顺畅。

李三好像有点明白了,但还是有点舍不得那点钱。

过了一阵子,小镇上要建一所新学校。

哇,那学校可漂亮了,有宽敞的教室,崭新的桌椅。

李三看着那些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在新学校里学习,突然就想到了之前税务员说的话。

他一拍大腿,哎呀,这学校不就是大家纳税的钱建起来的嘛!要是没有税收,哪来这么好的学校给孩子们读书呀。

从那以后,李三再也不抵触纳税了,每次都按时足额地交税。

他还跟其他街坊邻居说,税收可不是白交的呀,那是为了咱们大家的生活更好呢!就像那路灯,要是没有税收,晚上走路不就得摸黑啦?还有那公园,要是没有税收,咱们去哪散步休闲呀?你看,税收不就是这样嘛,看似从我们手里拿走了一些钱,但实际上是为了让整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就像我们家里过日子一样,有时候得拿出点钱来买些大家都能用的东西。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税收,那国家怎么有钱去建设基础设施呢?没有好的道路、桥梁,我们的生活能方便吗?没有强大的国防,我们能安心过日子吗?这税收呀,可真是太重要啦!咱们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都有责任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纳税就是我们出的那份力呀!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点舍不得那点钱,但是想想我们得到的那些好处,不就觉得值了嘛。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看了税收,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都要积极纳税,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呀!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吗?。

诗歌剧本——税收颂歌

诗歌剧本——税收颂歌

诗歌剧本——税收颂歌第一篇:诗歌剧本——税收颂歌税收颂歌第一幕寻找先辈们走过的税收路字幕:第一幕寻找先辈们走过的税收路[煤油灯下,一人伏案认真用毛笔记录着什么,手边的算盘还不时的叭叭作响……]灯光:焦距灯只对准伏案者,随着音乐的响起,灯光向朗诵者亮起背景:一间简陋的小屋,从外能够看到微弱的灯光和伏案者的影子音乐:久远的、舒缓的、宁静的旁白:(周)寻找先辈们走过的税收路(郭)一间简陋的小屋容纳着税收人为国操劳的身躯(李)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照亮了税收人为国奉献的航向(郝)一副破旧的桌椅折射出税收人为国劳作的艰辛(周)一只毛笔记录着税收人为国敬业的点点滴滴(郭)一把算盘嗑响了税收人为国歌唱的心声(李)一本本税票传递着税收人与纳税人为国繁荣的共同目标(郝)一打打凭证是税收人为国聚财的真实记录(周)这就是那个年代税收人的全部(郭)在历史蜿蜒曲折的艰苦岁月中(周)他们为国家奉献(郭)也为我们积淀下朴素、厚实的税收文化第二幕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税收人字幕:第二幕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税收人[舞者手牵骆驼,在烈日的照射下,迈着坚定的步伐,忽然黄沙四起,此时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现,不怕一切困难向前走的决心(跌倒了再爬起来……)]灯光:焦距灯只对准舞者背景:连绵不断的沙海中,只有一个骑着骆驼孤单的收税人的身影音乐:马头琴缓慢的倾诉,随着风沙渐起,音乐加快旁白:(周)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税收人走进巴丹吉林无数隆起的沙丘与凹陷的沙漠对接成连绵如海的波浪只是起伏太大那波浪不再流动(郭)置身沙海时间凝住不动心脏的跳动就成为生命有限的评判员一个孤单的身影陪伴着驼铃的叮咚声翻越一座又一座的沙丘(李)忽然狂风四起风夹着沙呼啸着扑向收税人那单薄的身影(郝)经过无数次穿越生命极限的洗礼收税人的脚步更加坚定了(周)因为为了挚爱的税收事业他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郭)这就是国税战线上共产党员的形象用他对税收事业执着的追求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展示了一个党员的崇高(李)如今国家富强了免除了农牧民的税收(郝)骑着骆驼去巴丹吉林收税已成为历史(周)但国税战线上骑着骆驼去收税的共产党人的情操永远不会过时第三幕新时代的税收人字幕:新时代的税收人[1、身穿税服,为纳税人提供微笑服务(电脑摆上)2、接听电话3、为纳税人发放宣传册]结尾部分穿制服的税干同向台下敬礼。

税收故事

税收故事

税收历史知多少一、从“税”说起“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租也,从禾从兑”,就是说,税字的一边禾,禾字的意义有关,字的一边兑禾发音有关。

禾就是田禾,农作物。

早在我国祖先黄帝时,或者更前一些,如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时农业已相当发达,农业当然又大大前进一步,当时某个权力集团对辖属居民生产的农作物征收赋税,也是很可能的事情。

二、“税”之作用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

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

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

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

“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

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

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

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了。

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

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

三、“税”之古义1、从禾,兑(duì)声。

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税,租也。

——《说文》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急就篇》注初税亩。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税十取一。

——《大戴礼记·主言》有税有赋。

——《汉书·食货志》。

注:“税者,田租也。

”论九税之利。

——《周礼·掌交》2、泛指一切赋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

——《汉书·食货志》后世有关税、牙税、契税及芦课、茶课、矿课之类,亦税也。

——《说文通训定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梁惠王上》秘书监杨万里。

奏输帛于官,谓之税。

——《宋史·食货志》2、税政(税收政策);税珰(掌管税收的宦官);税敛(税收);税粮(元明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税项(税收的款项);税赋(田赋);税课(赋税);税厘(海关税和厘金税的合称);税租(租税。

税收趣闻之古代税收小故事

税收趣闻之古代税收小故事

税收趣闻之古代税收小故事作者:李美艳来源:《财会信报》2017年第26期中国税史源远流长,在税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小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赵奢:严惩抗税者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

在都城邯郸,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管家负责,这九个管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

赵奢闻知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平原君闻讯,扬言要杀死赵奢。

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由你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周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

到那时,赵国灭国了,你有什么富贵荣华可言。

以你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就能团结一致,国家强大,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顿时怒气全消,内心惭愧而走。

赵奢的秉公执法,很快使赵国国殷民富。

赵国也逐渐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

曹操:责弟治税建安九年,曹操颁布租调制。

明令规定:田租(税)按亩征收,每亩土地每年纳租谷四升;户调按户征收,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

同时还规定,各地要严加检查,不许豪强地主漏交田租、户调。

租调制的实施,使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为后来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

曹操强调依法办事,严格贯彻租调制。

他带头守法,“以己率下,每岁发调”,向国家缴纳赋税,还大力支持地方官员依法征税,打击违法的豪强,并重用严于执法的官员。

曹洪自恃是曹操的堂弟,居功自傲,公然支持他在长社县的宾客拒不缴纳田租、户调,阻止租调制的实行。

长社县令杨沛依法办事,断然把那些违法不交税的宾客"收而治之"。

曹洪闻讯后,急忙找曹操惩处杨沛。

杨沛毫不畏惧,并依法诛杀了抗税不交的宾客。

曹操听说此事后,反而表扬了杨沛,还重用杨沛为京兆尹。

税收小故事-古代税事诗(汇编)

税收小故事-古代税事诗(汇编)

税收小故事-古代税事诗(汇编)第一篇:税收小故事-古代税事诗古代税事诗皇粮国税,古已有之,中国老百姓对其早有认同。

这在古人诗歌中多有反映:《诗经》中《小雅·大田》篇云:“有龠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里说的公田私田,是指商代时实行的井田赋税制度,即借助民力助耕公田,以劳役地租代替交税。

该诗以平常自然的口吻,赞美老天爷及时下雨,从而保证了公田、私田的丰收,间接反映出一种先公后私的古朴民风,这是最早对井田制予以褒扬的诗篇。

“昔年逢太平,山村二十年。

泉溪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唐时的元结在《贼退示官吏》一诗中,以眷恋不已的心情回忆起在以往的太平日子里,人们按规定的数额和期限交清了赋税后,便心安理得,可在家享受舒适的生活,就是日上高竿,也能安然酣睡的情景。

这是对依率定额征税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第二篇:税收小故事税收小故事税收小故事一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最高税务长官。

赵奢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坚持以法治税。

他认为以法治税是以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税法会导致国家法制削弱而国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就会衰弱诸侯就会乘机进攻政权就会灭亡。

他指出“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赵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他认为税法不仅平民百姓必须遵守贵族官僚也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执行公平。

做到了执行公平国家就会强盛政权就会巩固。

赵奢掌管赵国赋税期间“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为难得的执法如山的税官形象。

二朱元璋为了严肃茶叶专卖制度增加赋税执法如山就是附马犯法也是严惩不贷。

洪武末年附马都尉欧阳伦安庆公主的丈夫奉使至川、陕眼见川茶私运出境销售可赚大钱便利令智昏自恃皇亲国戚不顾茶禁之严派管家周保大做起私茶生意。

对欧阳伦这种明目张胆的犯法行径边疆大吏不敢过问陕西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还趁机巴结要下属为其开放绿灯并提供运茶车辆等种种方便。

《税收之光》诗歌

《税收之光》诗歌

《税收之光》诗歌在国家的经济版图上,税收像星星闪烁着独特的光。

它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温暖的力量。

从街头的小商贩,到高楼大厦里的大公司,税收的触角,轻轻触碰每一个角落。

那一张张税单,像是公民与国家签订的契约。

小本生意的店主,认真地计算着应缴的税款,虽然数额不大,却也是对国家建设的一份心意。

大企业家们,在税收的大盘子里,放上沉甸甸的砝码。

这是责任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的回报。

税收之光,照亮了城市的道路。

那平坦的柏油路,是税收铺就的坦途。

孩子们背着书包,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脚下的路有税收的功劳。

医院里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是税收在默默支持。

挽救生命的仪器,闪烁着税收的希望之光。

学校里宽敞明亮的教室,是税收给予的学习天堂。

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税收谱写的美妙乐章。

税收之光,还闪耀在科研的前沿。

航天飞船的升空,背后有税收的助力。

深海探测的奥秘,也是税收在保驾护航。

它让偏远的乡村,有了新的生机。

水电网络的普及,让乡村与世界相连。

那些扶贫的项目,是税收洒下的爱心种子。

让贫困的人们,看到生活的曙光。

税收之光,是公平的象征。

多劳多得的同时,按比例贡献力量。

没有谁能逃避,如同阳光普照大地。

它是国家机器运转的润滑剂,也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在税收之光的照耀下,我们的国家,向着繁荣富强稳步前行。

解析:咱先来说说这诗哈。

一开始呢,就把税收比作在国家经济版图上闪烁的星星,这就给税收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概念,而是像星星一样亮眼又神秘的存在。

然后说到税收的普遍性,从小商贩到大公司,都得跟税收打交道,这就像税收有无数条小触角,伸到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去了。

再看那些关于税单是公民和国家契约的说法,这就很形象啦。

就好比大家都商量好了,你挣了钱就得交点给国家,为国家办事。

小商贩虽然交的钱少,但是就像小水滴汇聚成大海一样,也是很有意义的。

大企业家交得多,那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嘛。

接着说税收之光照亮的那些地方,像道路、医院、学校,这可都是咱们生活里实实在在能看到感受到的。

中国法制史案例

中国法制史案例

夏商时期——禹杀防风氏案1.案件史料昔禹致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国语·鲁语》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

——《史记·夏本纪》2.重要提示这是典籍中所载的两则关于禹杀防风氏与防风氏为什么被杀的史料。

禹杀防风氏载于《国语·鲁语》,其大意是:从前禹发通知要求各地的诸侯到会稽山和他见面,防风氏较其他首领后到,禹便杀了他并且戮其尸体。

对于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史记·夏本纪》关于禹和会稽山名由来的史料值得注意,它说:从虞、夏时起,贡赋制度就已经很完备了。

有人说禹在江南会合诸侯、考查他们的政绩时死,并随后葬于此处,会稽即由此而来。

会稽就是会计的意思。

对此史料的真伪,学者多有不同看法,它反映了我国在国家建立早期对于官吏的考核以及对用刑罚手段加强行政管理、特别是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

西周时期——氓之婚姻案1.案件史料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峗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呸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2.案情今译氓这个男人,看起来一副老实相,他手中抱着布匹来换丝。

实际上他哪里是来做生意换丝的,他来的目的是要与我商量婚姻之事。

送他渡过淇水,到了顿丘才分手。

唐朝两税法 故事

唐朝两税法 故事

唐朝两税法故事唐朝两税法是唐太宗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税收制度,也被称为“双收法”。

通过对田赋和商业税的合理征收和管理,唐朝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稳定。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展示唐朝两税法的起源、执行和影响。

故事开始于唐太宗时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这个家庭由父亲李明、儿子小明和外公老李组成。

他们生活在一个矿区附近的小村庄里,靠种地和采矿为生。

第一幕,太宗皇帝巡视地方时来到了这个小村庄。

他看到村庄里的农田丰收,矿山产出丰富,但是却有很多农民生活拮据。

太宗皇帝决定调查原因。

第二幕,太宗皇帝约见了村里领导和村民代表。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他发现了两个问题。

首先,田赋的征收方式不合理,过重的税收压力让农民无力生产和生活。

其次,商业税对矿山产出和农产品运输形成了重大负担,使得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收入分配不均。

第三幕,太宗皇帝召集经济学家、政治家和地方官员开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他们形成了唐朝两税法的初步方案。

根据该方案,田赋将根据土地的耕种能力和农户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农民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商业税将根据矿产和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征收,并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和管理。

第四幕,两税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李明一家也受到了政策的影响。

他们不再需要为无法支付的高额田赋而苦恼,农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收成也大大增加。

同时,矿业公司也受益于商业税的调整,利润增加了很多。

村里的其他农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生产热情高涨。

第五幕,唐朝两税法的成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财富重新分配,使得社会的阶级差距缩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由于政府收入增加,太宗皇帝能够投资兴建更多的基础设施,促进国家的发展。

两税法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并成为后来实施税收制度的借鉴。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农民家庭的生活来展示了唐朝两税法的起源、执行和影响。

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唐朝成功地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稳定。

大禹治税的故事

大禹治税的故事

大禹治税的故事
一、大禹治水背景介绍
在我国古代,洪水治理一直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在黄帝时期,洪水肆虐,百姓生活困苦。

于是,皇帝下令让鲧去治理洪水。

鲧采用了传统的筑堤挡水的方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后来,大禹接过父亲的使命,开始了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治水历程。

二、大禹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与父亲鲧不同,大禹采用了“疏通九川,引水归海”的策略。

他亲自下田,率领百姓开挖沟渠,疏通河道,使水流畅通。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勇于担当,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治水方法,如先疏通下游,再治理上游,避免了洪水再次侵袭。

三、大禹治水的故事寓意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承千年,寓意着勤奋、敬业、担当和团结。

大禹身为国家领导人,亲自投身治水事业,展现出勤政爱民的崇高风范。

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世,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四、大禹治水对我国税收制度的启示
大禹治水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税收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国家发展。

其次,税收政策要科学合理,遵循经济规律。

治水过程中,大禹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治水方法,同样,税收政策也要因地制宜,确保税收制度的合理性。

最后,税收征管要公平公正,强化征管能力。

大禹治水时期,百姓齐心协力,
共克时艰。

税收征管也应如此,确保每个纳税人都能按照规定纳税,共同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大禹治水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税务诗歌作品

税务诗歌作品

税务诗歌作品税务诗歌作品:探寻纷繁税收世界的美妙旋律税收,虽然常常被视为沉闷而乏味的话题,却是现代社会运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挑战这种固有的印象,让税收之美展现出来,一位诗人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税务诗歌作品,旨在为读者揭示税收世界中的奇妙与多样。

首先,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税收的历史悠久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税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古代帝国到现代民主国家,税收的存在一直是社会运转的基石。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税收演变的崇敬之情的表达。

其次,诗人在作品中结合税收的现实意义,描绘了税收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

他通过抒发对税收公平性和公共利益的关注,呼吁人们认识到税收的纽带作用。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表达对税收的赞美,更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税收规划和监督的呼吁。

此外,诗人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税收背后的人性化和情感层面。

他通过描述纳税人的付出与奉献,以及政府对税收的使用与管理,将税收从冰冷的数字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活力和温暖。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税收政策的讴歌,更是对纳税人和政府之间互动的赞美。

最后,诗人通过对税收的艺术诠释,打开了人们对税收的新视角。

他采用丰富的比喻和隐喻,将税收与自然界、人类生活相联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对税收形式的探索,更是对税收概念的重新解读。

税务诗歌作品的创作,使得税收这一原本沉闷的话题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它们不仅以诗歌的形式传达了税收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税收背后的人性化和情感层面。

通过这些诗歌的精彩演绎,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税收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推动税收意识的提升和公众参与的加强。

析《诗经》中的赋税和徭役思想

析《诗经》中的赋税和徭役思想
4 9

揭 露沉重 而 无处逃 避 的剥削和 赋税 思想
来, 只要去 到那 “ 乐土 ”、 “ 乐国” , 就 可 以有 安 居之 处
《 诗经》 内容丰富,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阶级 工》 、 《 噫嘻》 、 《 载芟》 三篇则通过描写周天子带领群 臣 亲 耕 藉 田 , 告 诫 农 官要忠于职守 、 农 民要 及 早 备 矛盾 、 风 土人 情 等 。《 诗经 》中也 保 存 了 丰 富 的税 收
史料 , 有很 高 的 价 值 , 分 类 研 究 解 读 这 些 涉税 诗 篇 , 耕, 表示对 农 事 的关 切 与重 视 。充 分 体 现 了周 代 统
役思 想。研 究解读这 些涉税 诗篇 , 感悟其所 体现 的赋 税思 想, 对 当今 社会 更好 地 坚持 和弘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税 为 民观 具有
重要 的启 示 。
[ 关键 词]诗 经 ; 赋税 ; 行役 ; 思想 [ 中图分类号 ]K 2 0 7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8— 4 6 1 4一( 2 0 1 3 ) 0 l 一0 0 4 9— 0 4
其妇 子 , 馈彼 南 亩 , 田唆至 喜 ” 。其 意 为 : 乌 云布 满 天 作 ” 、 “ 王于 兴师 , 修 我 甲兵 , 与 子偕 行 ” , 表 现 了秦 地
空, 甘雨 徐徐 而 下 , 落 到 了我 们 用 以缴 税 的公 田里 , 人 民勇敢从 军 , 团结友爱 , 同仇 敌 忾 , 共 同 御 侮 的 决
口 赵 拴 牢
4 5 0 0 0 8 ) ( 河 南省 国 家 税 务 局 ,河 南 郑 州
[ 摘
要]通过 对《 诗经》 中6 0余首 涉税诗 的解析 , 从三个方 面归纳 了其 所反 映的税 收和徭役 思想 , 即肯

古代税事诗歌

古代税事诗歌

●古代税事诗歌皇粮国税,古已有之,中国老百姓对其早有认同。

这在古人诗歌中多有反映:国强税事兴,税兴国必强。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振兴。

所以杜甫在《忆昔·其二》诗中,对唐初的开元盛世极力赞美,其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谷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洲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这幅人民安居乐业,农人五谷丰登,商贾不绝于道,民富国强,四海升平的美妙图画,除赖于当时的政治清明外,经济上则赖于由赋税合理带来的“公私仓廪俱丰实”。

宋代陆游的《秋获歌》:“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

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肉冷不暇尝。

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扶官道旁”。

用“万人墙进输官仓”来描绘农民送公粮的景象,可谓生动贴切,令人如历历在目,可见我国农民交公粮的意识历来很强。

俗话说:“大河满,小河不会干”。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追求的是法治和公平,是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学习和借鉴古人对皇粮国税的认识,必须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税收公平,并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提高人们的税收法纪观念,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唐代元结:退贼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唐末诗人郑遨:美人梳妆时,满头间珠翠。

期指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白居易: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枯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白居易:重赋●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税收小故事-中国古代篇

税收小故事-中国古代篇

赵奢的赋税理念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最高税务长官。

赵奢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坚持以法治税。

他认为,以法治税是以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税法会导致国家法制削弱,而国家的法制一旦遭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国家就会衰弱,诸侯就会乘机进攻,政权就会灭亡。

他指出:“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赵奢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他认为,税法不仅平民百姓必须遵守,贵族官僚也必须履行其纳税义务,这就是执行公平。

做到了执行公平,国家就会强盛,政权就会巩固。

赵奢掌管赵国赋税期间,“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为难得的执法如山的税官形象。

(出之普金网财税学堂)太宗治理赋税唐太宗是唐王朝的主要开创者,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少有的一代明君,在位23年,实现了为后世称道的“贞观之治”。

细读史藉,就可看出他的文治武功,比秦皇汉武更加辉煌。

唐朝的治国方略,典章制度,多是在他执政时制定的。

唐朝享国290年之久,与他所奠定的基础有着重要关系。

他在治理赋税力役方面值得称道。

他看到隋炀帝在赋役法之外横征暴敛,以致国亡身死的悲剧,非常注意坚持依法征收,不准去外征敛。

贞观二年,他对朝集使说:“根据土地生产情况确定贡赋,已记载在从前的典章制度里,要用本州生产的物品来献给朝廷。

近来,听说各州的都督、剌史追求名声,本地物产,有的嫌其不好,越境到外地去寻求,互相仿效,成了风气,很是扰民。

应当改掉这种弊病,不得再这样做。

”按照当时的规定,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算成丁,不服兵役,成丁才服兵役。

(出之普金网财税学堂)朱元璋治“税”惩驸马朱元璋为了严肃茶叶专卖制度,增加赋税,执法如山,就是附马犯法,也是严惩不贷。

洪武末年,附马都尉欧阳伦(安庆公主的丈夫)奉使至川、陕,眼见川茶私运出境销售,可赚大钱,便利令智昏,自恃皇亲国戚,不顾茶禁之严,派管家周保大做起私茶生意。

对欧阳伦这种明目张胆的犯法行径,边疆大吏不敢过问,陕西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还趁机巴结,要下属为其“开放绿灯”,并提供运茶车辆等种种方便。

税收小故事三篇

税收小故事三篇

税收小故事三篇文章标题:税收小故事三篇我零零碎碎听到了这些故事,这些关于税收的故事,我忠实地记录它们,是因为我们很可能有一天会成为某个故事的主角。

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一次次被感动,但愿有一天我们的故事也能感动别人。

两个山头和十块钱税款力是鄂西山里一个地税所的所长。

所里人手少,力就爬山过河带头去收税。

他管的户里,有一个代销店,离最近的集中征收点还有两个山头,每月定税十块钱。

店主是对老夫妇,主动来交税不方便,力就月月爬两个山头去收十块钱的税款。

有一天,遇了山洪,山上有石头滚下来,砸断了他一条腿。

开表彰会那天,有人在会上说:“征收方式也该改改了,为十块钱税款搭进去一条腿,我们心痛啊!”力轻描淡写地说:“你们没见过那两个老人,整整一个月,他们用一张张毛票攒足十块钱,你去了,交完钱,他们说,别忘了,下个月十号一定来……两个不识字的老人在提醒我们呐!”会场里先前有人讲小话,那会儿,那些声音刀砍样断在空气里。

“税”字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阳是个地税干部,阳是个哑巴。

阳是在一次医疗事故后成了哑巴的,分局里原本是要将他调到内勤岗位的,他倔得很,脸一沉,一扭头就上街收他的税去了。

成了哑巴的阳收起税来直接了当,直奔主题。

他往纳税户面前一站,先是笑,拍拍税票,紧接着把税票开出来,递过去,接钱。

成了哑巴的阳年年都超额完成任务。

省局有领导下来视察,在大街上见了正在收税的阳,心头一热,上前握住了阳的手。

吃力地一问一答了几句,省局领导忽然问:“‘税’字用哑语怎么说?”阳想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来,把有国徽的一面朝省局领导,用手指着,久久的。

人群里有人鼓掌,有人落泪。

一张税票玫二十出头,是个泼泼辣辣的姑娘。

玫管的是饮食行业,月月在油烟里收税。

有个炸油条的女人,两年没交过一分钱的税。

玫说:“我去收。

”玫去了八次,苦口婆心,却次次遭骂。

第九次去,玫当着女人的面把税票开出来,说:“大姐,要是真没钱我先替您垫上,票您收好,有了钱还我。

有关中国赋税的故事

有关中国赋税的故事

有关中国赋税的故事
中国赋税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朝时期。

当时,国家的赋税制度相对简单,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收取粮食作为税赋。

传说中,周宣王时期,国家财政困难,百姓负担沉重,于是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上书建议进行赋税改革。

据说,管仲提
出了“轻徭薄赋”的理念,主张减少农民的负担,降低赋税税率,让百姓能够更好地生产和维持自己的生活。

管仲的建议被采纳后,赋税制度开始逐渐改变。

不再只依靠粮食,而是逐渐引入货币税收、物品税、人头税等其他形式的税赋。

同时,根据人民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实行了差别化的赋税政策,让富人负担更多,而让贫穷的人们轻负。

这一赋税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发展。

它使得农民能够更加专注于农田耕作,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由于赋税减少,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赋税制度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它不仅始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追求公平和效益的平衡点上不断摸索和调整。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
在《诗经》中,有一些与税法相关的诗句:
1.《小雅·蓼莪》中有一句:“税之实息,聊可庶几。

”意思是说税收的收入,勉强够为百姓谋福利。

2.《国风·周南·白华》中有一句:“东宫之廷,琼树其行,白华之蕊,以配以神。

”这句诗描绘了东宫的盛况,提及了贡献给国家的税收,表示国家富庶。

3.《国风·唐风·蔡泽》中有一句:“西陆注兮,自河东兮。

”这句诗提到了一个地方名称,据说会收取税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诗句都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税法相关联,通过诗歌表达了与税收相关的经济、社会情境,并非具体描述税法制度或具体税种。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
【最新版】
目录
1.诗经简介
2.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概述
3.诗经中关于税法的具体诗句分析
4.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有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二、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概述
在诗经中,涉及到税法的诗句主要集中在《小雅·信南山》、《大雅·生民》等篇目。

这些诗句反映了西周时期税收制度的一些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税收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三、诗经中关于税法的具体诗句分析
1.《小雅·信南山》中的“土国城漕,我疆我理。

从孙伯氏,平陈其亩。

”这句诗描绘了当时国家征收土地税的场景,表现了纳税人对税收的认同和顺从。

2.《大雅·生民》中的“生民如草,如草沐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涉及税收,但是以草作比喻,寓意着民众在国家税收制度下的生活状态。

四、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关于税法的诗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些诗句为我们研究古代税收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后世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另一方面,这些诗句也反映了古代诗人对税收的认识和态度,对后世诗人创作涉及税收题材的诗歌产生了启发和影响。

总之,《诗经》作为一部古代诗歌总集,为我们研究古代税收制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贡赋租税、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诗经》里有周代的田赋故事。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小雅·大田》),“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小雅·信南山》),写的是井田制,“公田”“中田”是井田中的中间地块,由耕种井田的周边8家佃农合耕,其余8块是私田,由佃农各自耕种,公田收成归王室,私田收成归农户。

一直到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及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遂废。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大雅·公刘》),“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大雅·崧高》),是说田赋的“彻法”。

三代田赋,夏代行贡法,商代行助法,至周朝推行税率为什一之彻法,劳动者按十分之一比例缴纳农产谷物税。

《诗经》里有周代的军赋故事。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小雅·何草不黄》),让我们见证征夫
疲于行役。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让我们看到久戍而归的士卒曾经的军旅生活和怀乡之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风·无衣》),让我们体会士卒为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同仇敌忾之尚武精神。

《诗经》里有周代的徭役故事。

《小雅》中之“北山”“何草不黄”等章句,倾诉役夫在外行役而忧虑父母生活的心声。

《大雅》之《板》《民劳》等篇中,“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等诗句表达服役者渴望喘息休憩。

《魏风·陟岵》中“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是在渴念亲情。

《小雅·十月之交》:“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心之忧矣,惮我不暇”,是谴责劳役误农误产。

《诗经》里有周代的税负故事。

周代田赋的“彻法”,在古代被认为公正适度,所谓“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公羊传》),但《诗经》中写到了税外负担。

《豳风·七月》“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农民需向公家上交丝麻织品和猎物以制衣裘。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农民冬日要取冰收藏以待夏日王用,仲春献出羊羔韭菜之类以供王室祭祀之用,缴粮之余还要贡奉果蔬美酒。

《诗经》里还有周人的赋税心理。

《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反映农民尽管收成不好,仍要勤勉劳作以缴公粮的矛盾心理。

《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是服役者对自身劳碌不息而统治者养尊处优的强烈不满。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赋者歌其税。

一部《诗经》,305篇,49篇涉税诗歌,其中的税收故事,穿越古今,擦亮记忆,是周代赋税历史的文学叙述和鲜活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