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知识讲解
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生态学基础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生态位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
3.生活型:不同生物适应相同环境产生了相同的适应叫趋同适应,趋同适应产生的相同生态习性的不同生物类群叫生活型。
4.生态型:同种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适应叫趋异适应,趋异适应产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
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籼稻与粳稻)、土壤生态型(水稻与陆稻)、生物生态型(红花碗豆与白花碗豆)。
5.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6.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物地理群落=生态系统7.生态文化: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
8.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9.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10.群落: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即群落。
一定地段上多种生物组成的集合群。
11.建种群:把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也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中的其他组成成分。
12.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13.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对于理解生命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生态学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一、生态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生态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其中“eco”表示住所或栖息地,“logy”表示学问。
简单来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
从微观层面来看,它研究个体生物如何适应环境,比如植物如何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来适应水分和光照的变化。
在种群层面,关注的是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群体特征,如种群的数量动态、年龄结构等。
群落生态学则研究不同物种在特定区域内的相互关系,包括竞争、共生、捕食等。
而生态系统生态学把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探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过程。
此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是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全球生态学则关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的影响。
二、生物与环境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外部条件,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是一个关键的环境因子。
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生物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高温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低温则可能使细胞内水分结冰,从而破坏细胞结构。
光照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节律。
例如,一些鸟类会根据日照时间的变化来调整迁徙时间。
水分对于生物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同的生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方式各不相同。
有些植物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保水机制。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和扎根的基础,其质地、酸碱度和肥力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动物的活动可以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分布。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4)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4)1、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
①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象。
②复合体是指不同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象。
③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度大。
(2)垂直结构:①分层现象:A.地上成层现象;B.地下成层现象;C.动物种群的分层现象;D.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②层片,也是群落的结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环境。
(3)年龄结构。
2、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比较,顶极生物群落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量最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约为1;(3)总生产量/生物量小;(4)群落净生产量低;(5)食物链(网)复杂多样;(6)群落结构复杂;(7)物种多样性最高;(8)生化多样性最高;(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度慢;(10)矿质养分循环封闭;(11)生物的生活周期长而复杂,生物体积大;(12)群落稳定性高、熵低、信息多。
3、试述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
捕食者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者于猎物的关系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往往是多种捕食者和多种猎物交叉着发生联系。
4、举例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1)山地随海拔高度升高,群落类型依次更替。
(2)山地带谱的基带就是当地的水平地带性群落。
(3)湿润地区山地带谱类似于当地向高纬的纬度地带性群落系列,如(略)。
(4)干旱地区山地带谱由基带干旱类型向上逐渐过渡为湿润类型,但超过一定高度后,又向寒冷类型变化,如(略)。
5、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笔记一
⽣态学基础 总要求: 了解⽣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态学过程,掌握⽣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态学的观点,指导⼈类的⽣产实践活动,协调⼈与⾃然的关系。
复习考试内容: ⼀、绪论 「要求」 掌握⽣态学的概念及⽣态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态学的发展历史、现代⽣态学的发展趋势、⽣态学的分⽀学科、⽣态学的研究⽅法。
(-)⽣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1.⽣态学的定义 2.⽣态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态学 (2)种群⽣态学 (3)群落⽣态学 (4)⽣态系统⽣态学 (5)景观⽣态学 (6)全球⽣态学 3.⽣态学分⽀学科 (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 (2)根据⽣物类群分类 (3)根据⽣境类型分类 (4)根据研究⽅法分类 (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 (6)根据应⽤领域分类 (⼆)⽣态学的发展简史 1.⽣态学的萌芽时期 2.⽣态学的建⽴时期 3⽣态学的巩固时期 4.现代⽣态学时期 (三)⽣态学的基本视⾓和研究⽅法 1.基本视⾓ (1)整体观和综合现 (2)层次结构理论 (3)新⽣特性原则 2.研究⽅法 (1)野外调查研究 (2)实验室研究 (3)系统分析和模型 ⼆、⽣物与环境 「要求」 理解⽣物和⽣态因⼦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和⽣态因⼦的概念以及⽣态因⼦相互作⽤的规律。
(⼀)环境与⽣态因⼦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l)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2.⽣态因⼦的概念与分类 (1)⽣态因⼦的概念 (2)根据⽣物类群分类 (3)根据⽣境类型分类 (4)根据研究⽅法分类 (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 (6)根据应⽤领域分类 (⼆)⽣态学的发展简史 1.⽣态学的萌芽时期 2.⽣态学的建⽴时期 3⽣态学的巩固时期 4.现代⽣态学时期 (三)⽣态学的基本视⾓和研究⽅法 1.基本视⾓ (1)整体观和综合现 (2)层次结构理论 (3)新⽣特性原则 2.研究⽅法 (1)野外调查研究 (2)实验室研究 (3)系统分析和模型 3.⽣态因⼦的作⽤规律 (1)综合作⽤ (2)主导因⼦作⽤ (3)直接作⽤和间接作⽤ (4)阶段性作⽤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 (6)限制性作⽤(李⽐希最低率、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物与光因⼦ 1.光照度的⽣态作⽤与⽣物的适应 (1)光照度对⽣物的⽣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影响 (2)⽣物对光照度的适应类型 2.光质的⽣态作⽤与⽣物的适应 (l)⽣理辐射 (2)红外光和紫外光 3.⽇照长度的⽣态作⽤与光周期现象 (1)昼夜节律 (2)光周期现象 (三)⽣物与温度因⼦ 1.温度因⼦的⽣态作⽤ (1)⽣物⽣长 (2)⽣物发育 (3)⽣物的地理分布 (4)有效积温法则 2.节律性变温的⽣态作⽤ (1)温周期现象 (2)物候节律 (3)休眠 3.极端温度的⽣态作⽤ (1)极端低温对⽣物的影响与⽣物的适应 (2)极端⾼温对⽣物的影响与⽣物的适应 (四)⽣物与⽔因⼦ 1.⽔因⼦的⽣态作⽤ (1)⽔是⽣物⽣存的重要条件 (2)⽔对⽣物⽣长发育的影响 (3)⽔对⽣物的分布的影响 2.⽣物对⽔因⼦的适应 (1)植物的适应类型 (2)动物对⽔因⼦的适应 (五)⽣物与⼟壤因⼦ 1.⼟壤的组成及其⽣态意义 (1)⼟壤的组成及特性 (2)⼟壤的类型与分布 2.⼟壤物理性质对⽣物的影响 (1)⼟壤母质对⽣物的影响 (2)⼟壤质地对⽣物的影响 (3)⼟壤结构对⽣物的影响 3.⼟壤化学性质对⽣物的影响 (1)⼟壤酸碱度对⽣物的影响 (2)⼟壤有机质对⽣物的影响 (3)⼟壤中的⽆机元素对⽣物的影响 4.⼟壤⽣物对⽣物的影响 (1)⼟壤微⽣物对⽣物的影响 (2)⼟壤动物对⽣物的影响 (3)植物根系对⽣物的影响 (六)⽣物与⼤⽓因⼦ 1.空⽓主要组成成分对⽣物的影响 (1)氮⽓的⽣态作⽤ (2)氧⽓的⽣态作⽤ (3)⼆氧化碳的⽣态作⽤ 2.风的⽣态作⽤ (1)风的形成和类型 (2)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3)风对⽣物的影响 (4)⽣物对风的适应 3.植被的防风作⽤ (1)植被的防风固沙 (2)农⽥防护林 (七)⽣物与地形因⼦ 1.地形要素的⽣态作⽤ (l)坡向 (2)坡度 (3)坡位 (4)海拔⾼度 2.以地形为主导因素的特殊环境对⽣物的影响 (l)焚风对⽣物的影响 (2)⼭风和⾕风对⽣物的影响 (3)海风和陆民对⽣物的影响 (4)⾼原⽓候对⽣物的影响 (⼋)⽣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 l.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4.⼆微⽣物与植物的关系 5.微⽣物与动物的关系 四、种群⽣态 「要求」 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理解种群数量变动及种内、种间关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种群调节的⼏个主要学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专升本的同学来说,掌握生态学基础至关重要。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从微观的分子、细胞层面,到个体、种群、群落,再到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它不仅关注生物本身的特征和行为,还着重探讨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比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等。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十分显著,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适宜生存温度范围。
例如,北极熊能够适应北极的严寒,而热带鱼则在温暖的水域中生活。
光照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影响动物的活动节律和繁殖行为。
水分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干旱地区的植物往往具有特殊的保水机制,而水生生物则进化出适应水中环境的身体结构。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方式。
形态适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例如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叶片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
生理适应则体现在生物的内部生理机能上,比如一些动物在寒冷的环境中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代谢速率来保持体温。
行为适应如候鸟的迁徙,它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这些特征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还存在空间分布格局,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增长模型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
指数增长通常发生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而在现实中,由于资源有限和环境阻力,种群往往呈现逻辑斯蒂增长。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组成,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利用资源的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等。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学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 生态学的概念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的科学(1866年德国海克尔)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奥德姆)现代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生态系统(2)研究内容: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①个体生态学(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⑤景观生态学⑥全球生态学3.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可分为:普通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可分为: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可分为: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可分为:生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等(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农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般地说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时期:(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前)(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1866年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科学名词(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出现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叫渗透交叉;生态学学派分化(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今:1935年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939年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2.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系统分析方法成为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2)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理和定量研究(3)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4)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5)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迄今尚难以或无法使自然现象全面地在实验室内再现,故野外调查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控制实验和实验室分析3.模型模拟研究:主要通过系统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是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的一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s:系统分析指有步骤地收集系统信息,通过建立与系统结构、功能有关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质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指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生态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于1869年提出的。
生态学(Ecology)最早起源于两个希腊单词oi.kos(住所或生活所在地)和Logos(研究或讨论),Oikologie从字面上解释为研究生境的科学。
Haeck.el提出的定义为:“生态学是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
”显然,Haeckel在此强调的是相互关系,或称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
此后,一些著名生态学家也对生态学进行了定义。
l909年,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瓦尔明(E.Warming)认为植物生态学的任务是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结构、生命延续时间、分布和其他生物关系之影响”;俄罗斯6.A.keB/Iep院士给生态学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活中的植物在与其结合的特定外界环境条件紧密相互作用中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特点”;一些动物生态学家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生活要求和家务习性的科学。
俄罗斯Haymob的生态学定义是“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家认为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以至后来欧德姆(E.P.Odum)认为应把生物与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研究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和空间分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规律等。
他的这一理论对大学生态学教学和研究有很大影响,他本人因此而荣获美国生态学的最高荣誉——泰勒生态学奖。
生态学基础(专升本)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学基础知识总结
生态学基础知识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繁衍、分布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主要有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来源,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且光还会影响动物的活动规律和行为。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显著的限制作用,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水是生命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水的多少和分布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对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和养分来源,其质地、酸碱度等特性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以及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种内关系,如种内竞争、种内互助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等。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竞争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一、生态学基础概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关注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研究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本文将为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科目提供复习资料。
二、生态学基本概念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组成的。
它包括各种生物(如动物、植物等)及其周围的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地等)。
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有生态群落、生物群体和生境。
2.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种或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或角色。
它包括资源利用方式、生境要求以及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位的不同决定了生物种或群落的生存和繁衍方式。
3. 群落结构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模式。
群落结构的主要成分包括种间关系、个体数量及其分布等。
4. 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指生物群落中能量在不同生物之间的转移和传递。
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
三、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种群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种群大小、种群分布和种群动态等。
2.群落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共同组成的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等。
3.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4.景观生态学:研究不同生态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5.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6.应用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如生态修复、生态设计等。
四、生态学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法:通过到实地观察和调查野外生态系统,收集数据并记录现象。
2.实验法: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控制变量,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
3.模型模拟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研究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通关宝典
考点一:定义和研究方法(绪论)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这个词是186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于周边的环境,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
二、生态学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最低层次)。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一个重要分支。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的分支。
◊全球生态学:研究整个地球生态问题的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
三、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四、生态学研究方法1.原地观测研究方法(1)野外考察(2)定位观测(3)原地实验2.受控实验研究方法3.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考点二:生物与环境2-1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的类型:①按环境的主体分类②按环境的性质分类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二、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的作用(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阶段性作用(五)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六)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2-2生物与光因子光是人眼可以看见一系列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
生态学基础教材(专升本学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教材(专升本学习资料)生态学基础教材 (专升本研究资料)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生态学基础教材是专升本学生研究的资料,旨在提供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学科导论-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 生态学的重要性:生态学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由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 生物群落的特征:生物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相互关系以及群落内的资源分配等。
- 生物群落的演替:生物群落存在着演替过程,即不同物种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替代。
生态相互作用-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包括共生、寄生和互生等类型。
-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反映了物种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
- 生物间竞争:生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发生竞争,竞争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演化具有影响。
以上是生态学基础教材的概要内容,涵盖了生态学的定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1)-(4)
专升本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重点-论述题(1)
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整体观和综合观。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
它探究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所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该地区相互作用的土壤、水、气候等非生物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地点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资源利用和种群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个体聚集体,即种群。
种群生态学主要关注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由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草动物、肉食动物以及其他消费者所吸收和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5.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使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能量。
氮循环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固氮、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等过程,最终又返回到大气中。
6.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和资源。
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资源竞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 共生与相互关系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2022专升本大学语文
2022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2022专升本大学语文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2、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rN(1-N/K)=rN(K-N/K)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3、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4、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
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5、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一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这个词是186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于周边的环境,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
二、生态学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最低层次)。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一个重要分支。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的分支。
◊全球生态学:研究整个地球生态问题的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
三、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四、生态学研究方法1.原地观测研究方法(1)野外考察(2)定位观测(3)原地实验2.受控实验研究方法3.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201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二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的类型:①按环境的主体分类②按环境的性质分类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二、生态因子的概念(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的作用(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阶段性作用(五)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六)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三、光是人眼可以看见一系列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
在时间变化上,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
一天之内中午短波光较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四、生物的光照强度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
五、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
(1)长日植物(2)短日植物(3)日中性植物六、温度与生物的生长太阳使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变化。
根据动物与温度的关系:将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在环境温度升高时,维持大致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根据植物所生长环境温度的不同:将植物分为高温植物、中温植物、微温植物、低温植物和极低温植物。
七、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一)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这一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
1.温度的季节变化2.温度的日变化八、极端温度的生态作用低温对植物的危害:(1)寒害(2)冻害(3)冻举(4)冻裂(5)生理干早低温对动物的伤害:(1)冷害(2)霜害(3)冻害(二)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高温对生物的影响:高温致害机制主要是引起酶活性降低和紊乱、水分代谢失衡、有毒物质积累、细胞膜透性增加和功能降低、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及呼吸作用加强。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3个方面。
贝格曼Bergman定律:在相等的环境条件下,一切定温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
阿伦Allen定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热带地区表体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是有利于热量散失。
九、植物对水因子适应1.水生植物2.陆生植物湿生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抗旱能力差。
中生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大多数植物属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长时间干旱。
十、动物对水因子适应1.水生动物2.陆生动物(1)形态结构上的适应(2)行为的适应(3)生理适应十一、土壤的类型及分布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相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土壤结构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直径为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团粒结构。
十二、土壤的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与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关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生活。
十三、土壤生物的生态意义(一)土壤微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可以形成土壤结构、可分解矿物质,并且还有固氮作用。
也可以说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在植物根系周围生活的土壤微生物还可以调节植物生长,植物共生的微生物所提供的各种有机营养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所以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系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四、空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空气的恒定成分是氮气氧气以及稀有气体,这些成分几乎不变,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
空气的可变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空气中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区而异。
空气中还含有极微量的氢、臭氧、氮的氧化物等气体。
并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因素。
十五、风的生态作用(一)风的类型1.季风2.海陆风3.山风和谷风4.焚风5.寒露风6.台风7.干燥风(二)风对生物的影响1.对植物的影响(1)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理活动与形态(2)风影响植物繁殖(3)风的破坏力2.对动物的影响风主要对陆生动物起作用,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方式迁移和地理分布。
十六、植被的防风作用1.植被的防风固沙2.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如下:(1)防风减害(2)调节农田气候(3)改良土壤属性十七、主要地形因素的生态作用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地形通过影响光、温度、水等因子的分配状况间接地影响生物。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随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等的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异。
十八、以地形为主导因素的特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山脉走向对生物的影响(2)河流的走向对生物的影响(3)高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201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三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特定时间和空间内能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二、种群的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2)数量特征(3)遗传特征(4)系统特征三、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1)种群增长率(2)密度制约(3)随机性四、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1)绝对密度测定(2)相对密度测定五、种群空间格局又称内分布型,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大致可分为3类:集群分布型、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
种群的年龄分为三个生态年龄组: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主要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
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出生率、死亡率密切相关。
六、基本概念(一)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的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容量包括绝对容量和年容量(一)种群增长能力种群的增长能力是种群的重要生态学特征,描述种群增长能力的指标通常有繁殖力、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
七、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一)种群增长(二)季节消长(三)不规则波动(四)周期性波动(五)种群的爆炸或大发生(六)种群平衡(七)种群的衰落和灭绝(八)生态入侵八、种群调节密度制约因素:种群的死亡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主要由生物因子所引起。
非密度制约因素:种群的死亡率不随密度变化而变化,主要由气候因子所引起。
1.外源性因素(1)气候因素(2)种间生物因素(3)食物因素2.内源性因素(有关内源性因素的学说又称为自动调节学派)(1)行为调节学说(2)内分泌调节学说(3)遗传调节学说种群当中有两种遗传型:①繁殖力低、适合于高密度条件下的基因型A②繁殖力高、适合于低密度条件下的基因型B九、种内关系(一)集群和阿伦定律集群有利于物种生存,但随着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增加,将对整个种群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抑制种群的增长率、死亡率增加等。
阿伦(Allen)用许多实验证明,集群后的动物有时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其种群增长情况较密度过低时为佳:即种群有一个最适的密度,种群过密和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产生抑制性的影响,这种规律叫阿伦定律(二)动物的领域性和社会等级1.领域性2.社会等级十、种间关系(一)竞争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在种间竞争中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
高斯假说又叫竞争排斥原理,内容是:如果两个物种在稳定、均匀的环境中竞者,或者一种物种胜利而另一种物种被排除,两种物种达成其存。
十一、种间关系(二)捕食在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捕食动物发展了捕捉、消化被捕食动物的各种话应性,被捕食动物则发展了逃避教害的各种适应性。
(三)共生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
(四)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十二、物种的形成生物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对其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的动力。
进化必然要反映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生殖的适应上。
种群在这方面有两个可以选择的对策:①产生较少的后代,但借助于良好的亲代抚育确保后代有很高的存活率,称之为K对策。
②最大限度地进行繁殖,产生较多的后代,但亲代对后代的抚育和照顾较少,因此后代存活率较低,称之为r对策。
十三、物种的灭绝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十四、种群的生殖对策生物从外界摄取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两方面。
生物的生殖存在着两种极端:①牺牲自己的生存为代价,将自己的全部能量用于繁殖后代当产出大量的后代之后,亲代因能量耗尽而立即死亡.如许名昆虫和鲑鱼。
②每次繁殖产生较少后代,但一生中可多次繁殖如寿命较长的高等动植物。
十五、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的意义:1.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2.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3.基因组进化方面的意义4.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201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四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二、生物群落的种类划分生物群落的种类划分主要是按气候条件划分的生物带,也就是冻原、夏季绿林、热带雨林、稀树干草原等划分范国内的生物的群落单位。
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分为陆地群落和水生群落三、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3、形成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一定的动态特征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四、种类组成的定义任何植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种类所组成其个体的形状大小及其对周围生境的要求和反应玛不同,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各种类成分是形成群落结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