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页眉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运动1.物体变化位置的过程2.运动的本质是相对的3.参照系的选择二、运动的描述1.位移2.速度3.加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5.变速直线运动第二章力的大小一、什么是力1.力的基本概念2.测量力的大小3.力和物体的接触与否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与速度的关系3.力的合成与分解第三章力的效果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的概念3.参照系与惯性4.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力和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三、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章力的性质一、力的方向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2.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方向问题3.斜面上物体的运动4. 挠度与伸展长度二、力的种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浮力5.弯曲力6.张力第五章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动能的概念和计算2.动能与速度的关系3.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的内容2.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3.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第六章功和功率一、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2.力的方向与功的正负3.功与势能的关系4.功与机械能的转化二、功率1.功率的概念和计算2.功率的物理意义3.功率与能量的关系第七章弹簧力一、弹簧的伸长和缩短1.胡克定律2.损失的弹性力3.用弹簧测力二、形状和位移的关系1.悬挂弹簧的伸长和缩短2.曲线形状的变化第八章静电力和静电场一、静电现象1.电荷的两种状态2.静电感应3.避雷针的原理二、静电场1.电场强度2.电势能和电势差3.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第九章电流和电阻一、电路1.电路的基本概念2.串联和并联电路二、电流和电流强度1.电流的基本概念2.电流强度的计算三、电阻1.电阻的基本概念2.电阻的系列和并联3.电阻和电路的功率以上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且可以通过这门学科更好地理解世界。
八年级上下册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下册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一、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量化的现象,包括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单位是衡量物理量的标准。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系统内部作用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4. 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物体内部运动或相互作用所含的物理量,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系统内部作用力为零时,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5. 力和牛顿运动定律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指的是一个物体在受到作用力后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和作用力成正比。
6. 弹性力和弹性变形弹性力是物体弹性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弹性变形指的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呈现出的形变。
7.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摩擦力是物体摩擦相互作用的结果,滑动摩擦系数是衡量物体滑动摩擦的大小。
8. 压力和压力公式压力是物体受力面积的比值,压力公式指的是压力的计算公式。
9.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被支持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指的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出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反射到另一种介质并发生角度变化,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并发生角度变化。
2. 光的色散和衍射光的色散是光线经过透镜时,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生偏移,衍射是波经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时发生的偏移。
3. 电学基础知识电学基础知识包括电荷、电流、电势差、电阻、电功率等。
4. 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基础知识包括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基本电路元件等。
5.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静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场,电场力线是用于表示电场的力线。
6. 磁场和磁感线磁场是由磁荷产生的场,磁感线是用于表示磁场的力线。
7.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电磁感应是磁场和电路相互作用产生电动势的现象,法拉第定律指的是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机械运动考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考点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时间?质量?温度?力?体积?电?2、科学探究有哪七个环节?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5、什么叫分度值?6、什么叫量程?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哪些环节,要注意什么)8、什么叫误差?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3个?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1.3活动:降落伞比赛12、什么叫控制变量法?13、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14、测量仪器使用前,要做什么?15、有哪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是停表,测量质量的是天平,测量温度的是温度计,测量力的是弹簧测力计,测量体积的是量筒,测量电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
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分析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 。
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千米,分米,里米,毫米,微米,纳米。
符号是 km , dm , cm , mm , um , nm 。
5、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6、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7、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要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放,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刻度尺要平放。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
④记,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常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
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小时、分钟,符号是h, min。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sv=,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有关,满足不等式f≤μN,其中f为静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静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2. 力的合成(1)几何法:将各个力的方向、大小用图形表示出来,在图形上用合成的方法得到合力的方向与大小。
(2)分解法:将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再将这两个力合成得到合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静止,会保持静止;如果在运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所受到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沿着它自身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7.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造成的动量变化率等于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二、热学1.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
3.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传递。
(2)热对流: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流体的传递。
(3)热辐射:热量通过无介质空间热传递。
4.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5. 热容: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6. 热参数:(1)热导率:物体单位面积的厚度之间传递热量的数量。
(2)比热:物体每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3)比热容:物体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7.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既不能从自己流入,也不能到自己流出,只有热量出入不平衡时,物体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
01m;1mm=0。
001m;1μm=0。
000 001m;1nm=0。
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三看五会):“三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五会":(1)会选,估测被测物体,选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2)会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零刻度线(或整数刻度)对齐被测物体左端。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会读,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堵住的下一位;(5)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卡测法:测硬币直径,测乒乓球直径;(3)变曲为直: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测量工具:停表(秒表)、停表读数:大圈单位s,小圈单位min.读数=小圈(min)+大圈(s),再化单位为秒.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
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 m),其他单位有:千米 ( km)、厘米) 、分米 (dm)、微米 (μm ) 、纳米 ( nm; 1cm=0 。
01m ;1mm=0.001m ;) 。
1km=1 000m ; 1dm=0 。
1m(cm) 、毫米 (mm1μm=0 。
000 001m ;1nm=0 。
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 h)、分 (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时(km/h)作为速度单位。
2、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这就是加速和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其中:Δv——速度变化量——米每秒(m/s);Δt——时间变化量——秒(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
3、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直线函数,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其中:v0——起始速度——米每秒(m/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t——时间——秒(s);v——结束速度——米每秒(m/s)。
4、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大小为9.8m/s²,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gt,下降距离公式:h=1/2gt²。
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介绍国际单位制(简称SI),并列举了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以及其他单位,如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同时介绍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并详细说明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并列举了其他单位,如小时(h)、分(min)。
同时,介绍了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区别了误差和错误。
二、运动的描述1、介绍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介绍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原则,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介绍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同时,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在20Hz到20kHz之间。
而高于20k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液体中的声速大于气体。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秒,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二、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c=3×10^8米/秒。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和日食的形成等。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公式为v=s/t。
五、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以上是对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涵盖了声现象、光的传播与反射、平面镜成像、机械运动以及刻度尺的使用等多个重要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全面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整理编辑zp 学科物理授课时间学生年级八年级备注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考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考点三、声速(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征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短、粗细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1、频率:是指物体在1s 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概念人的听觉环保角度物理学角度噪声难听、刺耳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生活,振动没有规律,杂乱无章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乐音好听、悦耳符合人们的需要,有益于人们的振动有规律工作、学习或生活说明:噪声与乐音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会变成噪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多篇)
推荐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四章 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