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的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史大学生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史大学生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史大学生论文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史大学生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古代建筑史大学生论文篇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摘要: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关键词:古建筑建筑艺术传统一、围院的平面空间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

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

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

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

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

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

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

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

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

国中有家,故称国家。

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

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

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11.1历史背景分析。

建筑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能够充分代表城市肌理和文脉片段。

建筑历史是通过传统材料的记录进行呈现的,其从某种程度而言留下了历史印记,具有肯定影响和心理示意。

人作为具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对传统材料自身具有的亲切属性和自然属性能够直接产生认同感。

1.2进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进展,建筑行业也迎来蓬勃进展的时期。

传统的建筑材料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自身发生巨大变革,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水平对传统建筑材料给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表现手法也由保守向夸张过渡。

传统观建筑材料自身具备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能实现进一步拓展与丰富,美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让人在视角效果上实现美。

目前,诸多建筑师熟悉到现代地域建筑融合地方情感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显示出时代特征,还可以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连续。

现代建筑中融合传统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自然的本质,体现出人文关怀。

1.3讨论传统建筑材料的作用及内在本质。

所谓传统建筑材料是指传统土木建筑结构全部材料的总称。

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沙石、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等。

现代建筑师们采纳传统建筑材料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在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下,体现建筑魅力,使传统建筑材料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2新理念在传统观建筑材料中的体现在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相互交融,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更是无法避开的相互交织。

而处于这种世界进展趋势之下,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传统建筑材料,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外来的和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借鉴。

目前,地域性的建筑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利用高科技水平和材料,还需要考虑如何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在保持传统建筑自身属性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以顺应时展要求。

当前,随着高新技术工艺的水平的提高,为传统建筑材料的进展制造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中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地域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古建筑风格。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设计者致力于寻求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然而,如何将现代景观技术与本土化的建筑符号相结合,通过采取延续传统建筑符号景观艺术特征的手段,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文脉,如何做到景观设计中建筑外环境与建筑本身的文化传承和传统建筑符号的延续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景观设计;运用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璀璨的中国建筑史上,无数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人观赏品评,其中也留给后世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供后人在景观设计中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赋予景观长久生命力的元素多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因此,在景观设计技巧性因素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如何将古代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保持建筑与文化的呼应、延续,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设计者从传统文化的集成以及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为此做着不懈努力。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我国的古代建筑中的东方文化特色,不仅使建筑物具有了优美的外观形象,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我国的国代建筑兼具观赏性及内涵性,在对古代建筑进行品评时,应尤其注意这一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住民就已学会构木为巢,春秋时期,这种结构方式被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木构架兼具抗震性、隔热性、绝缘性,且做工巧妙,通过隼头、插栓等工艺搭接,几乎看不到外连接,同时建筑材料易获得、易加工等优点,为几千年来中国建筑毫无争议的首选结构,各种宫殿、寺庙、亭园、书屋等建筑群体无不采用此结构。

中国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及其发展

中国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及其发展

中国建筑史及其发展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its development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对现今建筑的走势影响,特让大家了解下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整个过程,本文简述了人类建筑高度发展的历史过程。

通过对建筑高度发展的研讨,阐述了古代建筑高度记录的保持者,主要是服务于王权的高大建筑;中世纪是寄托着人们信仰的宗教塔楼;而现代则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实用型高层建筑。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inese history the development the trend influence which constructs to the nowadays, let under everybody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history entire process, this article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especially which the humanity constructed develops highly.Through deliberation which develops highly to the construction, elaborated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altitude record holder, mainly was serves the royal power big construction; The middle ages are reposing the religious turret which the people believe; But the modern age is take the economic interest as the leading practical high-rise construction.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key words:Construction definition; China ancient architecture; Chinese modern times construction; China modern architectur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2)第1章绪论 (4)1.1 什么是建筑 (4)1.2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4)第2章中国建筑发展史 (5)2.1 中国古代建筑 (5)2.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5)2.1.2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 (6)第3章中国近代建筑 (7)第4章中国现代建筑 (8)4.1 现代风格的诞生 (8)4.2 外国建筑师对现代风格的追求 (9)4.3 中国建筑师的现代建筑作品 (10)4.4 日本建筑师在东北的现代建筑活动 (10)4.5 现代建筑的风格倾向 (11)4.6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 (12)第5章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第1章绪论1.1 什么是建筑谈建筑的发展史,自要从建筑的词说起。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建筑体系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理念、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尊重自然规律,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例如,宫殿建筑常常依山傍水而建,注重山川的风水格局;庙宇建筑则常常以中轴线为主要布局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古代建筑中还融入了许多传统的符号和象征,如屋顶上的飞檐、琉璃瓦等,使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和变通性。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榫卯结构,通过将木材的不同部分错综连接起来,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采用了独特的斗拱结构,通过斗拱的相互嵌套,使建筑具有更大的空间感和美学价值。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并且讲究材料的品质和工艺。

古代中国建筑常采用砖、石和木材等材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青砖。

青砖质地细腻,色泽独特,经久耐用,并且能够调节室内温度。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加工和装饰,如在建筑表面涂抹朱砂、彩绘等,使建筑更加美观。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绘画、雕刻和彩绘等装饰手法的运用。

例如,古代宫殿建筑常常在柱子上雕刻精美的牡丹花纹,表达出皇室的尊贵和富贵;庙宇建筑则常常绘制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的壁画,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历史和神话的文化特点。

此外,古代建筑还注重户外景观的布局和园林的设计,如建筑周围的庭院、花园和假山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

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

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中国近代建筑史论文篇一:《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摘要: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

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

还有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新史学、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甚至自然科学方法等等,不一而足,使入耳目一新,视野大开。

关键词:中国建筑史现状对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群来说,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的年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亦不例外。

自70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

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

还有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新史学、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甚至自然科学方法等等,不一而足,使入耳目一新,视野大开。

在这些方法论的影响下,青年学术导向着眼于对建筑历史的宏观概括,抽象思辨,及大胆的诠释和推论,希冀启迪现实,预见未来,而不甘于传统的考据与实证式的做学问。

一批才华横溢,西学中用,推古论今的佳作就此涌现出来。

但是在正统的历史科学看来,正如任何历史理论研究一样,建筑史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应是解决某种问题,引发某种思考,或提供某种借鉴。

而如果没有较深厚的实证基础和学术素养,各种有关建筑的历史哲学、理论框架、模式等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多雷电而少雨露。

因为推论仓促,于史无补;思辩高寒,于世无缘。

这些看法对青年学子未免苛刻了些,也未必就能言中,但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对建筑哲理的论偏多,尽管其中层次高下悬殊,而对建筑史的探究则少人问津,至于对建筑现实的评论更是少的可怜。

中国建筑史期末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史期末论文3000字

以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之美刘** 20171**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拙政园又是苏州众多园林之中的经典代表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并聘请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园名中的“拙政”二字来自西晋文人潘岳的《闲居赋》,“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鱼钓,舂税足以代耕。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表达了园主隐江湖之远、怡然自得的闲适心境。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形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景色。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全园分为中、东、西三部分,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其中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亭阁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远香堂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似乎要形成贯穿南北的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园主人在门内特地设置了一座黄石假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拙政园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不但能阻挡园外的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静美景而不外露。

一座黄石假山,把需要给人看的景色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中园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为中心来展开的。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范文一: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建筑儒家礼教天人合一论文摘要: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

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

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

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

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中国古代建筑和古老的中华文化差不多是同步发端和发展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系统,通过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清晰的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脉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范文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线性空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即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主体思想感情的表达。

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和工具,是在时间的序列中绵延的线条。

于培杰说:“语言的线型性质使它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必须改变、扭曲对象的实际状态:共时性的现实存在变成了历时性的语言流动,三维空间的形体,被挤压到一维时间的线条中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外一切文学都具有“线”性特征,而且时代越早,“线”性特征越明显。

但是,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与绘画、雕塑等艺术样式一样,西方文学逐渐将“线”演变成团块结构,而中国古代文学则沿着原始叙事文学原初的“线”路,发展并凝固成“线”性结构。

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其一,“线”性叙事;其二,白描出神。

1、“线”性叙事文学的叙事方式,大略地划分,有两种类型,线型和非线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方式属于前一种。

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方式主要是线性叙事。

中国文学从原始劳动歌谣、远古神话到《诗经》中的叙事作品,从标志着中国小说成熟的唐传奇、变文,直到宋元话本、元代杂剧、明清长篇小说,在叙述事件时,通常采用时间顺序方式,有头有尾,强调情节单一和完整性。

体现出鲜明的“线”性特征。

如《吴越春秋》所载的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四句八言,描写了砍竹、接竹、制造出狩猎工具,然后用弹丸去追捕猎物的整个劳动过程。

再如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的神话《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是一个悲壮的英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对事件过程的单向的时间描述。

又如《诗经·采薇》篇前三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中国建筑史论文

中国建筑史论文

中国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古代,以其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独特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的建筑历史注定是一个承载着悠久传统和文化记忆的宝库。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建筑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内容将涵盖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方面。

古代中国建筑以其颇具特色的传统风格而闻名,诸多古建筑如长城、故宫、萧何故里等至今仍矗立在中国大地上。

古代中国建筑主要由两个主要风格组成:木质结构和砖石结构。

木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各种宫殿和寺庙中,木制的梁柱和雕刻辟书的门窗,彰显着古代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而砖石结构则广泛应用于城墙、门楼和寺庙等公共建筑,其精湛的技术和精美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中,唐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

唐代以其独特之处和创新性而在建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定居于今天西安的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中的建筑物、街道和运河等都显示出了当时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建筑以其大胆和雄伟的特点而闻名,如大雁塔、小雁塔和大明宫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工艺的结晶,更是唐代美学和文化的体现。

古代中国建筑在明清时期迎来了一个新的变革阶段。

明与清代建筑的设计不仅延续了古代传统风格,还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元素。

明代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建筑群整体呈现出一种庄重、谐和的感觉。

而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装饰和雕刻,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寺庙令人震撼。

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作如北京的故宫和承德的避暑山庄都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建筑风格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方建筑理念的引进和新材料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中国的城市景观开始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

一些标志性的现代建筑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和广州的CCTV大厦成为了中国城市的地标。

中国的建筑业也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中国建筑师的设计和创新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可以明白中国建筑史是一个多元而独特的领域。

从古代到现代,每个时期的建筑都代表着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精选论文(2)

中国古代建筑史精选论文(2)

中国古代建筑史精选论文(2)中国古代建筑史精选论文篇二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

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

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中国建筑史的论文,

中国建筑史的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3)(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3)1、抬梁式构架 (3)2、穿斗式构架 (3)3、井干式结构 (4)(二)斗拱 (4)1、斗拱的作用 (4)2、斗拱的组成与分类 (4)3、斗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 (4)4、斗拱的发展与演变 (5)5、斗拱的力学简单分析 (5)二、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 (6)三、四合院——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 (7)结语 (8)参考文献 (8)摘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

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的特点,我们提出:“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词。

关键词: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框架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

中国建筑的起点是以间为代表的房屋,宫殿是房屋的扩大,它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柱子更高、梁坊更长、间数更多而已。

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区域木材丰富,而石材稀缺。

木材加工容易。

广泛的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和很好的抗震性能。

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

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

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征中央的明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形的三重汉白玉台基上,代表国家的社稷坛,也是用“五色土”来象征的。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东方,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

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国人最崇尚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中的。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篇2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美学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展开论述,并通过东西方建筑美学的对比,说明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的建筑美学艺术。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传统文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建筑之美。

建筑有一种独特之美,她既不同于雕塑之美,也不同于绘画之美。

建筑美是一种多向度的美,她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条件、社会特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地域、文化、材料等各个方面。

她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因此说,建筑不仅具有物质性,还具有其精神性,是精神与物质的有机统一。

为此,我们不仅要赋予建筑以使用要求,还应该赋予她以美的属性。

美学的应用在我国建筑史上应用较为广泛,建筑不仅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体现了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传统建筑美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创新”,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个特点是“合理”,从古至今的组群建筑都是按这个特点来设计的,我国的传统建筑不管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个体到群体都非常重视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

二、传统建筑之美回顾人类建筑史册: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以及巴洛克建筑;中国清朝的颐和园,西湖三潭映月,以及拙政园著名的小飞虹等,这些建筑的诡异变幻说明了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空间之美。

(一)虚实空间之美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即实体的扩展。

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局部又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的对比而获得空间的变化。

这种虚实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记载:“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长空,隐出别壶之天地。

亭台影罅,楼阁虚邻。

”一些构思精妙的佳境常常隐藏起来,使人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下,一抬头,一转身就出乎意料的发现了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中国古代建筑毕业论文 (5篇)

中国古代建筑毕业论文 (5篇)

中国古代建筑毕业论文篇1【摘要】中国古代文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中国文人构成古代了唯一的上层社会,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营建活动,把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带入了建筑创造之中,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区别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的根本特征【关键词】天人合一;风水堪舆;模山范水;古代建筑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

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了“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为自然的代表“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靠天吃饭的人们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看作是内心深层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人在营建都市、构筑房屋、庙宇时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合乎天地成为人们内心中自觉的精神意识。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大状卦》中有:“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之说,“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解释为屋边(“宇,屋边也”)。

《淮南鸿烈.览冥训》“宙,栋梁也.”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宇”、“宙”这两个字,在古代他的基本含义是与建筑有所关联的.然而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又被用来表示无限的自然时空.如“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二十二《杂说》四部丛刊本)中国古人将表示天地自然的宇宙与表示房屋的宇宙等同视之,天地即是宇宙;宇宙也是房屋,作为人们着风挡雨的房屋在中国文化的起始就被赋予了“天地入吾庐”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人在建筑环境的创造上依托自然,这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根本特征。

根据自然地形随形构筑,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因、借”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相辅相承,即所谓的“托体同山阿”。

建筑借山势表雄伟,因水形而奇峭。

秦始皇统一六合,大兴土木,建筑了庞大的阿房宫。

阿房宫北依渭水,南向秦岭,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以象太极”将宫殿与大尺度的自然山水辉映交融,把建筑溶入自然,借自然界恢宏尺度,来体现大秦王朝气吞山河的不凡风度。

中国古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中国古建筑的题材绘画表现价值…

中国古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中国古建筑的题材绘画表现价值…

中国古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2、中国古建筑的题材绘画表现价值3、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性能4、中国古建筑的彩画新生5、漆艺及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研究全文总字数:19637 字篇一: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摘要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人文思想是其核心的文化价值,在几千年来的积淀中,对中国人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形态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为切入点,开展古建筑文化特征研究。

关键词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伦理关系;天人合一;礼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人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先进部分与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物质性体现,其中的人文思想形态特征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因此做好中国古建筑中的人文思想形态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特征,并为我国当前建筑设计提供文化支持。

一、中国古建筑中的主要人文思想形态在中国古建筑设计中,人文思想几乎涵盖了形制、布局、材料、尺寸、颜色、装饰等各个层面,而其中所要表达的人文思想形态也较为复杂。

因此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将其需要表达的思想形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严格的社会伦理关系伦理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关系,也是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核心。

根据人文关系其主要包括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以及家庭伦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1)政治伦理政治伦理主要是以古代政治关系为基础,如君臣关系、官员的品级区分等,将其作为等级区分的基础,这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如清朝建筑门钉的使用就有严格规定,皇宫为八十一颗(东华门为七十二颗),王府为六十三颗,公侯府为四十九颗,官员府为二十五颗,普通百姓不得使用门钉做装饰物。

(2)社会伦理社会伦理主要指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形成的伦理关系。

如中国古代按照士、农、工、商作为社会等级的排列关系,因此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装饰牌匾往往使用“耕读传家”字样。

《中国建筑史》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史》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史》论文3000字篇一:中国建筑史论文3000字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论文名称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姓专部日名业别付子航建筑学 20xx 国防工程学院人防三队期20xx 年 11 月 11 日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具有多样性;同时它们也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统一性。

【关键字】中国传统民居统一性多样性1.中国传统民居概述1.1中国传统民居的特征中国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它不仅外形和构造受当地气候环境的(气温、降水、风向)影响;构筑材料(木、石头、竹子、土、砖)也受当地环境的制约;当地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组织、礼仪)同样会影响建筑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习俗,不同地域的人对建筑具有不同程度的防御性要求;地形地貌也影响着民居建筑的发展。

1.2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1)民居布局形式多样性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近乎自由,原生态的民居错落有致,温良恭谦的质朴中透露出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2)民居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木构架庭院式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

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中国建筑史》论文

《中国建筑史》论文

《中国建筑史》论文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和路径 (5)二、中国建筑史概述 (6)2.1 中国建筑的特点与演变 (7)2.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与分类 (9)2.3 建筑文化的影响与发展 (10)三、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10)3.1 古代建筑构造技术 (12)3.2 建筑材料的演变与发展 (13)3.3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 (15)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6)4.1 建筑形制与布局 (18)4.2 建筑装饰艺术 (19)4.3 建筑与环境美学 (20)五、中国近现代建筑 (21)5.1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24)5.2 近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25)5.3 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 (26)六、中国当代建筑 (27)6.1 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29)6.2 当代建筑设计特征 (30)6.3 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 (32)七、结论与展望 (33)7.1 研究总结 (34)7.2 研究局限与不足 (35)7.3 未来研究方向 (36)一、内容描述本论文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的建筑风格演变、重要建筑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建筑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论文将回顾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重点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建筑特点,如夯土墙、木构架结构等。

论文将深入探讨秦汉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砖石建筑和寺庙建筑如何兴起。

进入隋唐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论文将详细分析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如大屋顶、对称布局、丰富的彩绘装饰等,并探讨唐代建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城市规划和园林建筑得到发展,论文将分析宋代宫殿、宋代建筑特色和元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中国建筑风格趋于成熟和定型,论文将重点分析明清故宫、明代长城等代表性建筑作品,探讨其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论文还将关注这一时期城市商业繁荣与建筑空间变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篇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浅析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主要以木构架为建造体系,以建筑群体的组合为核心形式,以建筑装饰塑造建筑的形体等。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形象的构成以及建筑文化的丰富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构造形态,不但造型十分优美,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飞翘形状的屋檐装饰是对天的憧憬与崇敬,凹曲的人形屋面装饰设计,则是上天、下地、人居中间之意。

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表现出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理念,比如,明清时期的建筑屋顶装饰力求自然,把自然作为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并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灵动感十足。

同时,飞檐的建筑屋顶造型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我国建筑中的深刻的体现,折射出了人们力图挣脱封建社会各种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憧憬。

(二)等级划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反映与标志,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所使用的建筑装饰也是各不相同。

例如,龙凤图是古代帝王才能选用的建筑装饰,其代表着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而宫殿不同的建筑其装饰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金色龙图是最高等级的象征。

还有建筑物的大门装饰,宫殿中的建筑物大门能够使用斗怼⒚哦ひ约捌咽椎茸笆危然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家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故而中国古代民间的建筑物大门装饰通常都较为简朴。

(三)祈福驱邪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饱含着古人的美好祈愿,不同的建筑装饰代表着人们不同的追求与愿望。

比如,建筑上雕刻的鱼跃龙门是对功名的希冀、牡丹与凤凰则是富贵高升之意、梅花与喜鹊喻指喜气连连等。

人们通过这些吉祥的建筑装饰,以期获得心理安慰与精神满足。

古代建筑论文总结范文

古代建筑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著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古代建筑的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世研究提供参考。

一、古代建筑的特点1. 庭院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以庭院式布局为主要特点,以院落为中心,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

2. 轴线对称: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强调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3. 木结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构件间采用榫卯连接,既保证了结构的牢固性,又展现了我国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4. 精美的装饰:古代建筑在装饰方面独具匠心,如雕梁画栋、彩绘、砖雕、石雕等,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1. 建筑艺术: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成就,如故宫、天坛、应县木塔等,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结构严谨,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2. 绘画艺术:古代建筑与绘画艺术紧密相连,如壁画、彩绘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3. 雕塑艺术:古代建筑中的石雕、砖雕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成为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古代建筑的文化传承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装饰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2. 塑造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古代建筑在风格、技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江南园林、徽派建筑等。

3. 培养工匠精神:古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挖掘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3)(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3)1、抬梁式构架 (3)2、穿斗式构架 (3)3、井干式结构 (4)(二)斗拱 (4)1、斗拱的作用 (4)2、斗拱的组成与分类 (4)3、斗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 (4)4、斗拱的发展与演变 (5)5、斗拱的力学简单分析 (5)二、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 (6)三、四合院——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 (7)结语 (8)参考文献 (8)摘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

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的特点,我们提出:“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词。

关键词: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框架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

中国建筑的起点是以间为代表的房屋,宫殿是房屋的扩大,它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柱子更高、梁坊更长、间数更多而已。

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区域木材丰富,而石材稀缺。

木材加工容易。

广泛的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和很好的抗震性能。

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

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

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征中央的明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形的三重汉白玉台基上,代表国家的社稷坛,也是用“五色土”来象征的。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东方,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

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国人最崇尚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中的。

以下我们介绍几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1、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

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

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

这是因为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

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

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2、穿斗式构架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

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

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

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

因此,许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

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3、井干式结构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结构。

井干式结构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从以上几种结构上看,古代中国人既不求建筑坚固久远,也不简单地将建筑外形的美观作为一个目标。

中国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间的适宜与阴阳的和合。

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显然,与西方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实体的坚固与美观相反,中国人更关注空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

古代中国人的基本空间理想,就是居处于一个负阴抱阳、阴阳和合的空间之中。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房子,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栖息其中的。

居处的最佳境界,就是阴阳和合,这从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如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如后三宫乾清、交泰、坤宁,如颐和园,其名称意义都象征着阴阳和合。

中国古代风水术,也是围绕阴阳和合而做文章的。

为了保证阴阳和合,建筑的规模就不能太大,建筑的高度也不需要太高。

既然不需要过高,过大,则用木结构建造的单层或二层,规模适度的厅堂殿阁,就是最好的建筑选择。

同样是为了阴阳和合,在性能上最表现阴阳适中的“土木”就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中国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更易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用可以再生,且不会造成污染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更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筑物的两山与北面是厚重的墙,而面临庭院的正面是轻盈的门窗格栅,房屋的进深十分适中,这样的格局,既阻挡了西北风的侵袭,也接纳了充足的阳光与空气,还用坡屋顶防止了夏日的暴晒,其中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

此外,对我们来说,木质结构中的斗拱的形制也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建造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依据。

斗拱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和多样性体现了一个朝代的木质建筑风格。

(二)斗拱1、斗拱的作用(1)承重。

(2)抗震。

(3)装饰。

(4)建筑等级的标志。

2、斗拱的组成与分类(1)斗拱的组成斗拱在结构上由四种部件组成: ①拱; ②翘; ③昂; ④斗与升;3、斗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1) 按斗拱在建筑物上所处的部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外檐斗拱。

主要包括五种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②内檐斗拱: 主要包括品字科斗拱和隔架斗拱两大类。

(2)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①按拱所处的结构位置可分为两大类: 1、正心拱 2、单材拱②按拱的长短尺寸可分为三类:瓜拱、万拱和厢拱。

瓜拱最短,厢拱次之,万拱最长。

“单材瓜拱”、“单材万拱”。

又可以分为“外拽瓜拱”、“外拽万拱”和“里拽瓜拱”、“里拽万拱”。

(3) 翘、昂的分类与斗拱出跳①翘与昂的分类: 1、翘 2、昂②斗拱出跳:翘(华拱)或昂每向内或向外挑出一层,宋叫“一跳”,清叫“一踩”;每升高一层,宋叫“一铺”。

以正心拱为中,每向内、外出跳一层,清代又叫做“一拽架”。

(4)斗和升的分类及各分部名称①斗和升的分类: 1、大斗 2、三才生 3、槽升子 4、十八斗②斗与升各分部名称: 1、斗口 2、斗耳 3、斗腰 4、斗底4、斗拱的发展与演变斗拱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到南北朝,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屋檐,各个斗拱间互不连接,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承托平座,辅作多用人字形,形成奇妙的韵律感,使建筑忠实直率的表露。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唐代建筑屋身不高,斗拱却大,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

唐代建筑少有华丽的色彩,色调简洁明快,各处卷杀之类的曲线均与所在构件的受力状况有紧密联系,不见半点待弄风雅纤巧的兴致。

辽、金的建筑就实物而言,至少在斗拱的尺寸上沿袭了唐风。

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奉国寺大殿等建筑,其斗拱与柱高之比例均达一比二之多。

宋朝则不然,这是个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的朝代。

为了建筑的外形美观,斗拱在尺寸上减小了,数量上却增加了,屋顶越来越陡,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加强。

宋岛的斗拱造型极其丰富,四辅作至八辅作斗拱均以不同的重叠层数组。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总之斗拱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从外观上看,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丛丛的斗拱,就好像屋顶与量逐渐的过渡性装饰层。

斗拱建筑结构已注重力学角度阶段逐渐演变成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并进一步形成装饰化的规范发展阶段,这时已是一个与近现代衔接的成熟阶段。

5、斗拱的力学简单分析从力学分析斗拱,其在“仅用立柱承载梁的情形”中梁中最大正应力绝对值比“只有一层的斗拱承载梁的情形”小9.8%,但是前者的梁两端加载载荷的大小比后者的小35.7%。

而且两种情形中横梁的尺寸基本上是一样的。

所以可以看出,在梁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斗拱可以使梁两端可承受载荷的大小明显增加。

有两层斗拱承载梁时,由于梁支撑点距离梁端点的距离不同,在梁中最大正应力达到许用应力的时候,对于横梁的尺寸要求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有两层斗拱承载梁的情形”中,对于梁的尺寸要求(以梁宽b为指标)要低10.1%。

另外,在两种情形中,将梁的尺寸设为相同,让加载的载荷大小变化,可以看出,有两层斗拱承载梁的时候,最大载荷应该更大(但要考虑斗拱的承载能力)。

使用两层斗拱的结构,相比于只使用一层斗拱的结构,可以多承载39.6%的载荷。

所以,在斗拱的承受范围内,在梁的尺寸一定时适当增加斗拱的层数可以增加梁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大小。

斗拱可以增强横梁的承重能力,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当所加载荷一定时,增加斗拱结构可以使梁的临界尺寸更小,从而使建筑结构更精巧;当梁的尺寸一定时,斗拱可以增大梁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这本质上是因为斗拱两爪与梁接触使得单位载荷引起的弯矩的最大值变小,从而梁的截面处最大应力值减小,增大了梁的承重能力。

当结构的临界情况取决于梁结构(即认为结构的破坏最先发生于梁)时,可以看出,增加斗拱层数可以增大梁的承重能力,即梁可以承受的最大载荷变大,而且在文中给定的参数和加载条件下,最大载荷的增加相当可观,说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改进承重能力的方式。

在多层级不对称斗拱结构中,上层斗拱支撑梁的承载能力比下层要差一些,因为上层加载要在下层承载范围内进行。

而这也符合实际建筑的情况,所以为了有效地充分利用材料,可以对下层梁、斗拱以及立柱选择强度较大的材料,而上层可以适当选择强度较小的材料。

二、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将中国古代社会和世界上其它古代社会作比较,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大一统”。

而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来说,则是它的“大屋顶”,这几乎是一个历史奇迹——“大屋顶下的大一统社会”。

因为,在所有的中国的古代建筑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特征——人字形的“大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此"三段式"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的"三段式",有着独特的风格。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