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观后感

合集下载

昆曲六百年观后感

昆曲六百年观后感

昆曲六百年观后感引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昆曲备受推崇和喜爱。

在最近一次观看昆曲演出后,我深深被这个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所打动。

本文将分享我对昆曲的观后感,并探讨其魅力所在。

昆曲的起源与发展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起源于明代。

起初,昆曲只是福建地区的一种本土戏曲形式,后来逐渐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全国范围内受众广泛的戏曲剧种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曲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表演风格和艺术规范。

昆曲以其独特的音乐、戏曲表演方式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深厚。

不仅如此,昆曲还承载了大量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昆曲表演的观后感在此次观看昆曲演出中,我被演员们精湛的技艺所深深折服。

他们熟练地运用嗓音、身段和手势,展现了各个角色的特征和情感。

当他们婉转悠扬的歌唱声响彻全场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被优美的音乐所包围。

昆曲表演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布景简洁而有力地展示了不同场景的特点,例如江南水乡和宫殿寝宫等。

演员们所穿着的绚丽服装则体现了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让人感受到古代中国社会的绚烂与华丽。

昆曲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充满了悬念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

在演出中,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所塑造的形象所吸引。

他们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的巧妙运用,将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人物形象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普通百姓,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昆曲的魅力所在昆曲之所以能够影响并吸引人们,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昆曲的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演唱方式而闻名。

昆曲音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精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观众可以通过音乐的力量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昆曲赏析心得

昆曲赏析心得

昆曲赏析心得第一篇:昆曲赏析心得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演绎历史传奇,传颂人间佳话,凝聚文化精髓,承载千古情意。

昆曲,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神韵风采。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明末清初,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昆曲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称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佳酿,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的悠久,对南北曲唱腔优点的吸取,各地文化语言的融合,造就了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吟词唱诗话情意昆腔唱词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斟句酌,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蕴意。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

它所使用的曲牌不计其数,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词本为唱而生,字数、平仄、韵调、对仗,处处讲究,只是当世人多作古典文学作品来赏读,但亲耳听其谐调而唱时,才能感到真正的韵味之所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游园》中的这段唱词是我最喜欢的,看似描绘园中景,实有幽愁怨情生,全然是古典诗词的一贯作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意含蓄不外露,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昆曲表演,剧目正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牡丹亭》。

这次观演,我深深感受到了昆曲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长篇杂剧,通过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唱腔,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这场昆曲表演中,我被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艺所折服。

他们凭借婉转动人的唱腔、精准的身段和高超的面部表情,将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每一次的手势舞动、脸谱变换和足尖点地,都展现出了昆曲独特的韵律美和美学意境。

观看这样一场精彩的昆曲表演,让我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敬意和欣赏。

而昆曲中的音乐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表演中,演员们用独特而婉转的声音,演唱了一首首动听的曲调。

这些曲调以其独具特色的音乐结构和节奏,让我仿佛穿越到古代的文人雅集之中。

它们温婉而又悠扬,让我沉浸在其中,体味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演员们的表演和音乐,昆曲牡丹亭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道具简洁而美观,舞台布景则通过绢幕、花鸟图案和山石背景等元素,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虚幻而又美丽的世界。

这些设计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学观念,令人赞叹不已。

此外,观演中我还注意到,昆曲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与现代社会的许多情感和人性问题仍然息息相关。

尽管背景和时代有所不同,但爱情、友情、亲情、婚姻等主题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探讨和描绘。

这让我想到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地位,它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我们的生活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观看昆曲牡丹亭这场表演,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优美的音乐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成为了我深深迷恋的艺术形式。

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文化浪潮中,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这样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荣光。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昆曲观后感一、背景介绍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源于明代的江苏苏州地区,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之花。

它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独特的音乐演奏和精心设计的戏曲剧本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近期观看的一场昆曲演出进行观后感的分享。

二、剧情梗概本次演出的剧目为《牡丹亭》,讲述了贞观年间,唐初学士张生与卢氏的闺中女子李香君相恋,并因李香君被迫嫁给他人,而在地府相遇的故事。

剧中表现了爱情、命运、生死等主题,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三、观剧感受1·演员的表演技艺演员们在表演中展示了真正的昆曲功底,他们的动作、唱腔、打击乐器等都流畅自如,展现了独特的技巧和风格。

特别是主演张生和李香君,通过他们婉转动人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情,让观众深入感受到了角色内心的情感。

2·音乐演奏昆曲的音乐演奏是其独特之处,音乐曲调悠扬,悦耳动听。

本次演出中,乐师们技艺高超,演奏出的乐曲旋律优美,与演员的表演紧密配合,使整个剧目更加生动而让人陶醉。

3·舞台布景与服饰设计演出的舞台布景与服饰设计精美细致,再现了唐代的风貌和氛围。

舞台背景的绘画和道具的设计符合剧情需要,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

演员们的华丽服饰也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作品的创作者所享有的权益,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发行、展示等行为。

2·演出合同:演员与演出方签署的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演出时间、报酬等。

3·演出许可证:由相关文化主管部门颁发的演出许可证书,准许演出方进行演出活动。

五、附件附件1:《牡丹亭》演出门票附件2:演出合同附件3:演出许可证。

昆曲六百年纪录片观后感

昆曲六百年纪录片观后感

昆曲六百年纪录片观后感以前对昆曲的了解也就仅仅停留在知道它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感觉离自己超级遥远,就像隔着好几层纱雾蒙蒙的。

可这纪录片一放,那层纱就被“嗖”地一下给扯掉了。

从一开始讲昆曲的起源,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原来这昆曲已经在历史的长河里慢悠悠地流淌了六百年,六百年啊,那得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就像一个超级有故事的老人家。

而且它的诞生就像是一场艺术的奇遇记,融合了各种文化的精华。

那细腻的唱腔、优美的身段,感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符都是前人精心打磨的宝贝。

纪录片里展示的那些昆曲演员的表演,真的是绝了。

我看着他们在舞台上,感觉就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展现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

那水袖一甩,就像是甩出了千言万语;那莲步轻移,仿佛带着整个江南水乡的柔美。

特别是他们的眼神,真是能勾人魂魄。

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让你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我就在想,这得经过多少苦练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啊。

我还特别佩服昆曲的那些创作者。

在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手段的时候,全靠脑子和才华。

那些词写得就像一首首精美的诗,而且还得符合唱腔的韵律,又要能把故事讲得生动,这简直就是超级难度的挑战。

我看着那些曲词,都感觉自己像是个文盲,这么美的文字,自己怎么就想不出来呢。

不过呢,看到昆曲在现代的发展,又有点小感慨。

虽然它是文化瑰宝,但是感觉知道和喜欢它的年轻人不是特别多。

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被放在了一个有点偏的角落里。

我就在想啊,这么好的东西,要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就好了。

现在的流行文化像潮水一样涌来涌去,昆曲就像是一股清泉,要是能让这股清泉和潮水融合一下,那得多酷啊。

比如说把昆曲的元素加到流行歌曲里,或者在电影电视剧里也来点昆曲的影子。

总的来说,看了这部纪录片,我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昆曲的奇幻之旅。

我从对昆曲的无知,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昆曲迷。

我希望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在现代社会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可别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被遗忘了。

它就像一个宝藏,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挖掘、去保护、去传承。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这一句经典的台词,让我对昆曲《牡丹亭》充满了期待。

当我真正坐在台下,欣赏完这场演出,内心的震撼和感动真是难以言表。

我觉得吧,这《牡丹亭》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

杜丽娘和柳梦梅那叫一个情比金坚,也许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很难再有这样纯粹而坚定的爱情了。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心里,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啥才是真正的爱情?是物质的堆砌,还是那一瞬间的心动?整个舞台布置得美轮美奂,演员们的服装精致得不像话,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韵味。

我就在想,这得练多少年才能有这样的功夫啊?他们在台上唱着、舞着,仿佛真的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古代。

特别是杜丽娘那几场唱段,哎呀妈呀,那声音简直能穿透人的灵魂。

我可能不太懂那些专业的唱腔啥的,但就是能感觉到她的悲伤、她的欢喜,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是不是就是艺术的魅力?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就能让你感同身受。

不过,说实话,中间有几段我还真有点没太看懂。

也许是我这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

但这并不妨碍我被它深深吸引,也许以后我得多看看这类的演出,多学习学习,才能真正领略到昆曲的博大精深。

这一场《牡丹亭》,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我觉得我们不能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给丢了,得好好传承下去,你们说是不是?篇二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牡丹亭》,这三个字在我心里已经回荡了好久。

终于,我有机会走进剧场,去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哇塞,一开场,那音乐响起,我整个人就被镇住了!这是什么神仙音乐啊,婉转悠扬,仿佛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演员们一亮相,我的眼睛都直了,那扮相,那身段,简直美炸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真的是让我又哭又笑。

有时候我就在想,他们的爱情咋就能这么惊天动地呢?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他们竟敢冲破一切阻碍,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看着舞台上的他们,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要是我穿越到那个时代,遇到了这样的爱情,我敢不敢去追求呢?也许我会害怕,害怕被世俗的眼光指责,害怕受到惩罚。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第一篇:昆曲观后感观兰芽昆曲团演出的几个感受在苏州上四年大学,而且还是学的文学类的专业,如果不听听昆曲真的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罪不可赦……嗯,还有什么修饰词合适呢?单一句话来说就是:太不珍惜资源了!因缘际会,这学期的《昆曲》选修课,老师特地请来了苏州兰芽昆曲剧团进行课堂表演,得益于选修课可以对昆曲近距离地接触。

出自对音乐的热爱,本能地在演出中我最关注的还是昆曲的伴奏乐器,据老师介绍,曲笛的演奏者是吹了20几年的“老手”,出生曲笛世家,今日一闻,果然非凡。

以前在电影音乐鉴赏课有老师介绍说,电影的背景音乐在电影中有不同的作用。

昆曲老师更是介绍说,曲笛是昆曲的肺。

没有肺就不能呼吸,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昆曲就只剩下干瘪瘪的人物对白。

可见曲笛在昆曲伴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本认为昆曲是“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这种“雅文化”本身就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是小众文化。

今日科普,发现昆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并且也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被人日渐重视。

昆曲在演唱上又要求极严,具有难学难传的特点,不容易普及。

但演出中有三位90后,同作为90后,有人已经在舞台上为昆曲的传承贡献一己之力,对于昆曲艺术本身,没有年轻一代的弘扬和传承,就是灾难与悲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没有年轻一代的关注,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的能力与空间,更会阻碍年轻一代对祖国文化认同感的树立。

90后的加入无疑是给传统的昆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虽然他们的舞台经验、文化积累和唱功强调与前辈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文化传承的本身就是进步,就是令我们喜闻乐见了。

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给予的关注了,如果我们试着接触这种小众的雅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昆曲中文化底蕴的沉淀。

昆曲中一字一句的对白都是前人反复推敲的结晶,连曲牌名的运用都有考究。

虽然昆曲扮演以文戏为主,词哑戏冷,不够热闹,综合性不如后起的京剧,但是如果我们试着了解昆曲,时间久了个人文化知识内涵与艺术鉴赏能力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

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听后感心得体会(专业13篇)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精简版)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精简版)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昆曲《牡丹亭》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

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

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

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

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

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

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

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

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

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

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

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

它的美:讲述的是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

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柳梦梅)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

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

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

千里之外的柳梦梅亦梦有所感,因赴考路经南安,抱病淹留,机缘巧合拾得丽娘自画像,一见倾心,日日玩赏声声呼唤,叫得杜丽娘魂魄跨越阴阳前来相会,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一、剧情梗概《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故事取材自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同名戏剧。

故事讲述了唐寅和李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

唐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生,而李瓶儿则是一个美丽的寡妇。

两人相识于牡丹亭,陷入了一场艳恋之中。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圆满。

最终,唐寅不得不离开,而李瓶儿则在病中离世。

二、角色分析1、唐寅:故事的男主角,才情出众,天资聪慧。

他用才华和智慧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但最终不得不面对世俗的束缚而离去。

2、李瓶儿:故事的女主角,美丽善良,但受到婚姻和社会的束缚。

她深爱着唐寅,但最终却无法与他共度一生。

3、劳夫人:李瓶儿的继母,对她不太友善,但最终承认了她的爱情,并帮助她和唐寅相聚。

4、李瓶姨:李瓶儿的伯母,对她很慈爱。

她不顾家族的反对,支持李瓶儿和唐寅的爱情。

5、刘辟夜:李瓶儿的表兄,暗恋着李瓶儿,并不断阻挠她和唐寅的爱情。

三、人物关系以及其象征意义1、唐寅和李瓶儿:他们的爱情象征着纯洁和美好,但最终却受到了世俗和现实的阻碍。

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叹爱情的力量和无奈。

2、劳夫人和李瓶儿:劳夫人最初对李瓶儿不友善,但在李瓶儿病重时,她母爱的一面展露无疑。

这种关系展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婚姻对女性角色的束缚。

3、李瓶姨和李瓶儿:李瓶姨是李瓶儿的亲人,她不顾家族的反对,支持李瓶儿和唐寅的爱情。

这表达了亲情之间的力量和亲人对于个人选择的支持。

四、舞台表演和音乐昆曲的舞台表演和音乐是该剧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演员的表演技巧独特,动作优雅而细腻,表现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音乐则配合着剧情的发展,在观众耳边回荡着美妙的旋律,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五、观后感《牡丹亭》让人深思爱情的力量和现实的无情。

剧中的人物,尤其是唐寅和李瓶儿,所经历的爱与离别,令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爱情是否能够超越现实的限制?是否存在一种纯粹和理想的爱情?六、附件[此处插入附件的介绍,如附有演出照片等]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作品创作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权益,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等。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作为一位戏曲爱好者,我近日有幸观赏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昆曲版演出。

在这次观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昆曲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首先,昆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昆曲中,演员们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变化多端的音调,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动情激昂的戏曲唱段,还是温柔细致的抑扬顿挫,都展现出中国戏曲独特的音乐氛围。

在牡丹亭中,演员们用娴熟的唱腔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如痴如醉。

其次,昆曲的表演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表演注重修身养性,追求细腻、协调和美感。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身段和婉约的动作,将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通过身体语言传达给观众。

他们的手势、舞蹈和面部表情都展现出了戏曲表演的独特之美。

特别是牡丹亭中高平转角、龟甲蜈蚣步等昆曲的独特表演功底更加突出,让我不禁赞叹演员的技艺和专注。

值得一提的是,昆曲在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方面也十分讲究。

《牡丹亭》的舞台美术设计充满诗意和唯美主义的风格,将观众带入一个优雅而迷人的世界。

精致的华服、精心打造的舞台布景、精美的道具无一不彰显出古代戏曲的精致和高雅。

观剧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牡丹亭中,亲眼目睹了白梅和唐伯虎之间跌宕起伏的情感纠葛。

此外,昆曲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戏曲,描述了白梅和唐伯虎之间的感情故事。

白梅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智慧的女子,而唐伯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错失和重逢,展现出了浓郁的人性情感和人生哲理。

通过这一故事,昆曲传递了爱情的坚持、勇气和无悔的价值观,引发了观众们对人生中真爱和抉择的思考。

在整个观剧过程中,我不禁被昆曲所带来的视听盛宴所震撼。

昆曲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唱腔、精美的舞台美术设计以及深情动人的剧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引领着观众们进入一个富有艺术感和情感共鸣的世界。

心得体会赏析及感悟(专业17篇)

心得体会赏析及感悟(专业17篇)

心得体会赏析及感悟(专业1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心得体会赏析及感悟(专业17篇)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经验、认识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

听昆曲牡丹亭的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一6.1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昆曲《牡丹亭》,座位在三层3排14座。

看昆曲的想法源于蒋勋老师对于昆曲的描述:昆曲是戏曲里面难度最大的,因为它的要求很高,同时要求“唱”和“做”,也许这就是他没落的原因。

之前没有接触过昆曲,这是我第一次看昆曲。

对于戏曲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小时候家乡的黄梅戏,少不更事,以为戏曲就是咿咿呀呀的一通乱唱。

今天看这个昆曲倒是真的很惊艳,不仅有现场演员,还有现场的演奏者。

第一次接触昆曲,其实不太能判断表演的好坏,印象最深的是,花旦一人连演了三幕戏,中间不曾停过,大概有40分钟左右。

这是我很佩服的一点。

常人如果唱个40分钟的通俗歌曲估计早已累得趴下,她竟然还要连续延长难度如此之高的昆曲,其毅力以及唱功可见一斑。

而且看这个青年花旦的简介,已经唱昆曲有十几个年头,并且不断得拜师学艺。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还能如此坚守自己的理想,实属不易。

演员表演的舞台前段有一段下沉的小小演奏厅。

以前见识的黄梅戏中现场演奏的乐器只有单调的二胡跟锣,这个演奏厅却是包罗中国的很多的古典乐器:鼓、笛、笙、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小锣、铙钹、大锣。

现场演奏的效果很好,虽然他们不属于观众观看的对象,但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小螺丝钉的角色,恪尽职守。

表演晚上7点一刻开场,9点中场休息,10点半结束。

也许是因为表演不足以吸引人,很多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悄然离场。

我因为明天还要上班的缘故,也悄悄离场。

衷心得希望昆曲这种国粹可以不再没落,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并且喜欢上昆曲,给予昆曲创作者更多的鼓励。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篇二她的男人姗姗来迟,让她等足了三年。

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命运,暗自有着奇妙的呼应和重合。

虽然相隔万里,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行进着,冥冥中却息息相连,他们处境相似,心境相通。

一旦相遇了,就会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

2018-2019-昆曲观后感-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8-2019-昆曲观后感-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昆曲观后感篇一:昆曲观后感昆曲观后感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拉开昆曲这道帷幕,出入梦境之间,给我们今天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

就在今天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于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拥有一个婉转的空间?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

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

从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到街头寻常百姓的家中,都有她的身影。

如果说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时尚,那么大清王朝的时尚就是昆曲。

昆曲诞生于苏州昆山,并由此得名。

她被称为“百戏之母”,因为她是最古老的一种戏剧,剧本的文学性很高。

在歌和舞的结合上,她也无疑是最佳的典范。

昆曲的表演体系就是载歌载舞、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后来发展的戏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昆曲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戏曲。

园林、昆曲是苏州艺术界的两大瑰宝,人们常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

因为昆曲就和园林一样特别精致,注重细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便能够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状态。

我想,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文人雅士们经常相会在幽深典雅的园林之中共赏昆曲,并时常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昆曲所讲述的不正是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句话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

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并在陶醉中思索人生。

四百年前,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历尽艰辛,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剧作《牡丹亭》,广为后世传诵。

其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唱词,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不仅因为它的优美婉约,更重要的是,它以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把一个身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昆曲白毛女观后感

昆曲白毛女观后感

昆曲白毛女观后感昆曲《白毛女》观后感昆曲《白毛女》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在表演艺术、剧情、音乐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昆曲《白毛女》演出,让我对昆曲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昆曲《白毛女》的演员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扎实的演绎功底让我不禁为之倾倒。

他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优雅地舞动着身体,细腻地演绎着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们不仅通过婉转的唱腔和优美的舞姿,传达了剧情中人物的情绪与命运,更通过精准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他们的演出给我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仿佛能亲眼目睹故事中所发生的一切。

其次,昆曲《白毛女》的剧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该剧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讲述了农村女子白毛女因为贫穷而被富豪劳资所追逐,最终迫于生存压力而被迫卖身为妾的故事。

剧中通过白毛女的坚持和奋斗,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贫富差距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等问题。

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对人们命运的巨大影响。

同时也让我深感对贫困人群的同情之情,对社会不公的呼吁之声。

再次,昆曲《白毛女》的音乐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享受。

昆曲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吸引了我。

音乐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乐器如琵琶、古筝、柳琴等,使整个演出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演员们的歌唱也是一种享受,他们婉转悠扬的唱腔既抒发了人物的情感,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在演出过程中,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能够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寄托。

最后,昆曲《白毛女》的舞美布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布景精美绝伦,每一个场景都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

无论是乡村的景色,还是市井的喧嚣,都通过舞美布景巧妙地表现出来。

舞美的效果与音乐、演员的表演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

整个演出通过独特的舞美设计,使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世界,沉浸其中,享受着美的洗礼。

有关昆曲的观后感600字(精选11篇)

有关昆曲的观后感600字(精选11篇)

有关昆曲的观后感600字(精选11篇)有关昆曲的观后感600字(精选11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昆曲的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曲的观后感600字篇1细细一想,将昆曲比作牡丹并不妥当。

只是一来《牡丹亭》是昆曲中数一数二的经典剧目,二来自己十分偏爱,便取其中二字用以取代了。

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

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

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

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

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

”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凉透了。

无法想象若昆曲在将来的一天彻底为我们抛弃,中国还有哪些文化值得我们如此义无反顾的坚守,传承下去;中国人向外国人介绍戏曲之母时头脑会否一片空白。

毫无疑问的是,后者这种情况在大部分青少年甚至中年人身上早已出现了。

昆曲,这门曾经风靡全国如同今日流行乐且整个社会为其显现出集体痴迷的古老艺术,在今日的中国,竟一度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现象,其原因显而易见,又令人匪夷所思。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量吸收西方文化。

在音乐领域,从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霹雳舞到今天的摇滚,重金属如LinkinPark,AvrilLavigne,无一例外的冲击着青少年的耳膜,再把他们迷得晕头转向的同时,中国的这门传统艺术也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定位。

所幸,老艺术家们力挽狂澜终于使得昆曲得以保留,在各地亦成立了昆剧院,培养新一代人才。

然而,昆曲仍一直处于一种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似空守闺房的思妇,形销骨立,恹恹然清冷。

昆曲感悟和启示

昆曲感悟和启示

昆曲感悟和启示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在欣赏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感悟和启示。

首先,昆曲的表演艺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情感,将一个个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并不是抽象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感动。

其次,昆曲中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通过欣赏昆曲,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此外,昆曲还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最后,昆曲的学习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让我更加坚信,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昆曲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和启示。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昆曲的魅力,让这份传统
文化在我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昆曲演出,深深地被它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以下是我对昆曲的观后感。

首先,昆曲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独特,它采用了腔调、唱腔、动作、表情等多种艺术手段,以传统的角色扮演方式进行表演,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角色的表演从头到脚都透露着非常浓厚的时代氛围,舞台形式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的神秘与尊严。

其次,昆曲的音乐是它最具特色的部分。

它通过唱腔和伴奏乐器的结合,打造出一种独特而悠扬的音调。

它的音乐旋律多变,动听且富有情感,能够让人沉浸其中,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在演员的精湛演技和乐曲的协调配合下,昆曲的音乐成为整个演出的灵魂和核心。

再次,昆曲的剧情和情感深入人心。

无论是《牡丹亭》还是《汉宫秋》,昆曲的剧情都充满了情感上的冲突与对抗。

演员们将这些冲突与对抗通过精湛的表演方式展现出来,让观众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了古老传统和文化的时代之中。

最后,昆曲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的传统价值与文化内涵。

昆曲不仅仅是一个演出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在昆曲的演出中,我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长河,感受到传统艺术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和触动。

昆曲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昆曲的观看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体验和触动。

它的独特艺术表达形式,悠扬动人的音乐,深入人心的剧情和情感,以及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使昆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我相信,昆曲这一瑰宝将会在未来继续传承下去,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昆曲六百年纪录片观后感

昆曲六百年纪录片观后感

昆曲六百年纪录片观后感以前吧,我就知道昆曲是个很古老、很高雅的东西,但具体咋回事儿,那是两眼一抹黑。

这纪录片就像一个特别热心的导游,带着我一点点去了解昆曲的前世今生。

一开篇,就被那古老的唱腔和精美的扮相给震住了。

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亮相,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儿,就好像他们不是在演戏,而是从几百年前的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而且那唱腔,咿咿呀呀的,刚开始还觉得有点怪,可听着听着就像中了魔法似的,越听越有味道。

就像品一杯老酒,初尝有点冲,再咂摸咂摸就满是香醇了。

原来昆曲的历史这么长啊,六百年的风风雨雨都没把它吹散,反而让它像一颗明珠一样越磨越亮。

从它刚开始在江南水乡的小舞台上萌芽,到后来红遍大江南北,走进宫廷,成为大雅之堂的座上宾,这一路走得可不容易。

看着纪录片里讲那些昆曲艺人一代代传承的故事,心里就特别感动。

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守护者,在战火纷飞、世事变迁的时候,还紧紧抱着昆曲这宝贝,不让它失传。

再看那些昆曲的行头和舞台布置,简直绝了。

那花花绿绿的戏服,一针一线绣得都是满满的讲究。

还有那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在演员的表演下就像有了魔法,一会儿是高山,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成了金銮殿。

我就在想啊,这古人的想象力可真够丰富的,一块小小的舞台就能变幻出大千世界。

不过呢,纪录片里也提到了昆曲面临的一些困境。

现在的社会节奏这么快,年轻人都喜欢那些热热闹闹、节奏强烈的流行文化,昆曲这种慢悠悠的艺术形式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还挺心酸的。

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就这么被遗忘在角落里啊。

但是呢,也有不少人在努力让昆曲重新焕发生机。

那些新一代的昆曲演员,他们一边苦练基本功,一边想着法儿把昆曲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有的把昆曲唱段改编成流行歌曲,有的在短视频平台上表演昆曲小片段,吸引了好多年轻人的目光。

我觉得这就像给昆曲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让它有了新的活力。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就像跟昆曲谈了一场恋爱似的,心里老是惦记着它。

昆曲桃花扇观后感

昆曲桃花扇观后感

昆曲桃花扇观后感昆曲《桃花扇》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由传统艺术团体演出的《桃花扇》,深深地被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演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要说的是昆曲中表演者的全身心投入。

在演员的演出中,他们不仅仅是在扮演角色,更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和灵魂去诠释那个角色。

他们通过舞蹈、唱腔和肢体语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完美地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技巧和对细节的严谨追求,让我不禁对昆曲表演的艺术魅力感到惊叹。

其次,昆曲中的音乐尤为引人注目。

昆曲是一种声腔戏曲,它以独特的唱腔和音调著称。

在《桃花扇》中,音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起到了衬托情境和人物性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传递出了戏剧中的情感和冲突。

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意义和角色的心理变化。

此外,《桃花扇》这部剧目通过其精心构建的剧情和角色塑造,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性。

剧中的主要人物桃花扇、文妃以及各个配角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各自的命运。

他们通过对权谋、爱情和友情的追求与抉择,展示了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命运选择。

这些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不仅令人着迷,也引发了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对于我来说,观看昆曲《桃花扇》更多地是一次文化的体验和历史的感悟。

昆曲作为中国戏曲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剧中所展示的宫廷文化、社会风俗、人物命运等都让我深入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昆曲艺术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手段和载体,通过人物和故事的演绎,向观众传达了开放心思和审视现实的精神。

总的来说,《桃花扇》给我带来了视觉、听觉和思想上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观后感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拉开昆曲这道帷幕,出入梦境之间,给我们今天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

就在今天紧张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于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拥有一个婉转的空间?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

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

从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到街头寻常百姓的家中,都有她的身影。

如果说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时尚,那么大清王朝的时尚就是昆曲。

昆曲诞生于苏州昆山,并由此得名。

她被称为“百戏之母”,因为她是最古老的一种戏剧,剧本的文学性很高。

在歌和舞的结合上,她也无疑是最佳的典范。

昆曲的表演体系就是载歌载舞、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后来发展的戏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昆曲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戏曲。

园林、昆曲是苏州艺术界的两大瑰宝,人们常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

因为昆曲就和园林一样特别精致,注重细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便能够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状态。

我想,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文人雅士们经常相会在幽深典雅的园林之中共赏昆曲,并时常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昆曲所讲述的不正是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句话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

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并在陶醉中思索人生。

四百年前,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历尽艰辛,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剧作《牡丹亭》,广为后世传诵。

其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唱词,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不仅因为它的优美婉约,更重要的是,它以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把一个身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女主角杜丽娘在心灵被束缚了十六个春秋后,第一次踏入家中的后花园,第一次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天,在她眼中,这个春天,在断井颓垣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就是这样一种心情的衬托,后面的故事才徐徐展开,那梦幻中的情景才得以完美的诠释,才出现了“惊梦”、“寻梦”感人至深的一幕。

戏曲专家廖奔说过这样一句话:“水会流下去,艺术会传下去,昆曲会永远地美好下去。

”是啊,六百年来,她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

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会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却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初一三班曹姝篇二:昆曲课后感想戏曲文化鉴赏领略些许春色蒋继望 21710120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懒懒的腔调,柔柔的情意,淡淡的哀怨,绵绵的诗意。

我爱听这水磨的强调,我爱看这答礼的姿态,我爱品这远长的意蕴。

昆曲带给了我这些不一般的如花如春般的审美体验,让我爱不释手,回味不绝。

今天昆曲课时结束了,我非但没有不舍,反倒很有一种开心与欣慰。

我算是“修成正果”了,完成一个夙愿吧,最最关键的是,我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一份积淀上百年的文化,我有多了一份新的不同凡响的人生体验与兴趣。

这是难得的。

我为之开心且欣慰着。

说是要写课程的感想,我想找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那次“幽兰雅韵——生旦的表演”。

由国家一级著名演员龚隐雷老师、钱振荣老师主讲的。

这堂课算是寓教于乐的好典范。

老师在讲解旦角,小生的表演技巧时,还进行了十分入戏的表演。

演《牡丹亭》时,小生的开放,大胆又不失风雅,旦角的羞涩,纯情和芳心暗许;演《杨贵妃》时小生的成熟,持重又温柔祥和,旦角的雍容,华贵和浓情蜜意都在舞台上演绎的栩栩如生。

不仅让我们有美得感受,而且还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可以说是让人印象深刻。

我个人看过的昆曲曲目不多,唯一有资格来评价的就算是《牡丹亭》了。

个人最爱的莫过于演员的动作和眼神的交流。

最最有感觉的动作就是两人舞动着水袖,不小心碰到又赶紧敏感的收起的那一出。

小生勇敢而开放的直视,旦角羞赧的一低头,微微的斜觑着那个意中人。

这一进一退,一强一弱,把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份爱慕之意写意的表达出来,不失优雅,不失含蓄,不失诗意。

其次,喜欢的是流转入骨的念白: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听着这美好的念白,不禁让我心迷神颠。

最后不可或缺的,也是昆曲独有的便是那清丽婉转如鸟鸣,如山泉的唱腔和悠扬绵长如长丝,如溪流的配乐。

他们所渲染出来的是一份古典高雅的人间仙境,带领着,应和着剧情的急缓,演员的悲喜。

每次看戏,我都有拍照的习惯,将那些华丽的装扮,美丽的姿态记录下来。

从这些照片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昆曲扮相的清丽细致,动作的规范程式又不失华丽。

然而总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

就是关于昆曲艺术在当今的创新与继承问题。

没有创新的艺术迟早有一天会被历史所淘汰。

没有继承的艺术也只会是一个摸爬滚爬的粗制的艺术。

我觉得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做好继承,也要做好创新。

但愿昆曲的明天更加的辉煌绚丽。

观兰芽昆曲团演出的几个感受在苏州上四年大学,而且还是学的文学类的专业,如果不听听昆曲真的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罪不可赦……嗯,还有什么修饰词合适呢?单一句话来说就是:太不珍惜资源了!因缘际会,这学期的《昆曲》选修课,老师特地请来了苏州兰芽昆曲剧团进行课堂表演,得益于选修课可以对昆曲近距离地接触。

出自对音乐的热爱,本能地在演出中我最关注的还是昆曲的伴奏乐器,据老师介绍,曲笛的演奏者是吹了20几年的“老手”,出生曲笛世家,今日一闻,果然非凡。

以前在电影音乐鉴赏课有老师介绍说,电影的背景音乐在电影中有不同的作用。

昆曲老师更是介绍说,曲笛是昆曲的肺。

没有肺就不能呼吸,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昆曲就只剩下干瘪瘪的人物对白。

可见曲笛在昆曲伴奏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本认为昆曲是“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这种“雅文化”本身就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是小众文化。

今日科普,发现昆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并且也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被人日渐重视。

昆曲在演唱上又要求极严,具有难学难传的特点,不容易普及。

但演出中有三位90后,同作为90后,有人已经在舞台上为昆曲的传承贡献一己之力,对于昆曲艺术本身,没有年轻一代的弘扬和传承,就是灾难与悲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没有年轻一代的关注,就有可能失去生存的能力与空间,更会阻碍年轻一代对祖国文化认同感的树立。

90后的加入无疑是给传统的昆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虽然他们的舞台经验、文化积累和唱功强调与前辈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种文化传承的本身就是进步,就是令我们喜闻乐见了。

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给予的关注了,如果我们试着接触这种小众的雅文化,我们不难发现昆曲中文化底蕴的沉淀。

昆曲中一字一句的对白都是前人反复推敲的结晶,连曲牌名的运用都有考究。

虽然昆曲扮演以文戏为主,词哑戏冷,不够热闹,综合性不如后起的京剧,但是如果我们试着了解昆曲,时间久了个人文化知识内涵与艺术鉴赏能力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昆剧中的丑角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

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次演出呼声最高的不外乎两位资深演员的《访鼠测字》,老演员的舞台经验相当丰富,也善于同观众进行互动,苏州方言的旁白一阵阵逗乐观众。

表情变化也趋于丰富,让我们这些外行人着实过了一把瘾。

看到舞台上的老年演员不用麦声音却如此洪亮,在舞台上能蹦能跳,突然感叹不仅仅是昆曲本身的生命力强盛,更是有一批真正热爱昆曲的人在作传承,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个人本来很喜欢hip pop等流行音乐,但是通过接触昆曲发现其更能陶冶个人情操,这可能比流行音乐嘻哈乐不知营养多少倍。

虽然不能褒此贬彼,但是还是要惊叹流传600年之久的不断的昆曲的生命力。

也更想把这种文化样式推荐给大家,希望其被大家多多重视。

在日渐浮躁,文化日渐媚俗的今日,我们审美特征与昆曲艺术的审美形成对抗的态势。

另一方面,对昆曲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为什么演员要将一句话唱那么“久”;旋律为什么要这么“绕”;走路为什么要用那些步子??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很难从这些表演规范中感受到昆曲的魅力所在。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么美的文字,只有昆曲体现得出来。

试着听听吧,你会发现600年昆曲沉淀的魅力所在。

篇四:昆曲观后感昆曲观后感“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又听到了这一段介绍,我们又来到了观前街的沁兰厅,来欣赏昆曲表演。

第一段依旧是《十五贯——访测》。

《十五贯》是昆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娄阿鼠因盗十五贯而杀死肉店主人尤葫芦,知县主观臆断熊友兰、苏戍娟为凶手,监斩官况钟觉得内中有冤,力争缓斩。

他详细调查,发现娄阿鼠破绽,继而又乔装算命先生。

套出娄阿鼠杀人的口供,最后将娄带回县衙,升堂问罪,澄清了黑白是非,使杀人者伏法,蒙冤者昭雪。

通过这几个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发人深省。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它救活了昆曲。

然后,我们还看了一段打戏,叫做《三打祝家庄》,特别表现了其中扈三娘的形象。

三打祝家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

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

二次进兵,遇扈家庄阻拦,后林冲擒住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

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

乐和于庄内智锄祝小三,结合庄民钟离父子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

昆曲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保护。

篇五:昆曲《牡丹亭》观后感昆曲《牡丹亭》观后感——《牡丹亭》之美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昆曲表演。

没想到第一次就可以看到李鸿良等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参与演出的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

走进剧院,亲身观感后我为《牡丹亭》的美而震惊。

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曲词的整饬,人物的举止,程式化的动作都透露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息,好似一个大家闺秀在娓娓道来一段欲说还羞的往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