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研究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

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之初,首先需要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期望。
根据业主提供的要求,建筑师需要明确项目的定位、功能需求、空间规划、预算等方面的要求。
在这一阶段,建筑师需要与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确定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
二、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筑师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通过概念设计确定建筑的整体布局、外观形式、结构性格等基本特征。
建筑师会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多个概念方案,并与业主共同讨论选择最符合需求的设计方案。
三、设计方案深化一旦确定了概念设计方案,建筑师开始进行设计方案的深化。
深化设计是指在概念设计基础上对建筑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节能设计等各个方面。
同时,建筑师还需要协调与其他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四、施工图设计设计方案深化完成后,建筑师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是指具体的施工详图,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装饰图等。
建筑师需要细化设计,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施工实施图,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按图纸进行施工。
在这个阶段,建筑师需要与结构师、机电师等专业设计师协调工作,确保施工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施工阶段设计完成后,建筑师的工作并未结束。
建筑师需要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
建筑师需要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和进度。
六、竣工验收建筑竣工后,建筑师需要进行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是对建筑工程的最后一次检查,确保建筑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施工。
建筑师需要与业主、监理单位等共同进行竣工验收,检查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功能性等方面,确保建筑完工后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综上所述,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与业主和专业设计师之间密切合作,确保最终呈现出符合需求、质量可靠的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于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寻找和总结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以指导和规范实际的设计实践。
目前,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性能优化性能优化是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和优化建筑的功能、结构、节能、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实现设计目标的最优化。
1.2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功能、形式、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如何创造出功能合理、形式美观、布局合理的建筑空间。
1.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研究建筑的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建筑解决方案。
二、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旨在发展和改进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方法和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目前,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是建筑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实现建筑设计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2.2 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是建筑设计方法的新兴研究领域。
通过将设计中的各种参数纳入建筑模型中,实现设计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选择和创意空间。
2.3 多学科协同设计多学科协同设计是建筑设计方法的前沿领域。
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和设计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设计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三、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进步,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和完善。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智能化设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

建筑设计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摘要:就人防工程而言,作为一个附属工程,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工程项目设计时,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便是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
本课题研究中,重点对人防设计基准、内容等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如何做好人防设计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防护作用发表个人的看法。
这里对人防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进行扼要的分析,对人防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室;设计要点1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原则进行人防工程设计时,布局必须尽可能和所在地总体规划大致相当,而建立人防结构时,则按照用途情况作出科学的设计。
在符合用途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坚实、耐用、可行、成本低的基本准则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战结合因素,从而确保取得社会、经济、战备三者有机结合的最大效益。
1)熟悉并掌握人防地下室建筑的总体情况。
进行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人防建设项目作出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第一,必须掌握人防工程之上的地面建筑的概况,如建筑规模、类型、层数等,这些全是进行人防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第二,对人防工程建筑的防护类别、抗力级别、战时功能予以确定,从而对人员掩蔽、人防物资、人防电站等进行设计;第三,和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配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适用、合理等若干方面的因素。
2)科学地进行防护单元、抗爆单元的划分。
就人防工程而言,防爆过程中,重点是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划分,如此一来,在人防工程受到炸弹冲击时,因为合理的设置了防护、抗爆单元,则可以让建筑损害降低到最少程度。
怎么样对防护、抗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是人防设计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可知,防护单元及抗爆单元根据上部建筑的层数及多层防空地下室的类型级别等划分。
工程设计者对人防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防止对建成后人防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步骤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流程和步骤来确保最终的建筑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建筑设计的全貌。
第一步: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在开始设计之前,建筑师需要与业主或客户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项目的目标和需求。
这可能包括建筑物的用途、预算、风格偏好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与业主充分交流,建筑师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客户的期望。
第二步:进行项目研究和调研在开始具体设计之前,建筑师需要进行项目研究和调研。
这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气候、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充分了解项目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和限制,建筑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规划。
第三步:进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它通常包括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形状、结构等方面的初步设计。
建筑师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研究结果,提出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通过与客户的反馈和讨论,最终确定一个概念设计。
第四步:进行设计开发在概念设计确定后,建筑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开发。
这包括对建筑物的各个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如立面设计、室内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等。
建筑师需要与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五步: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它包括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施工所需的图纸和说明文件。
建筑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图,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这些图纸将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建筑信息,确保建筑物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第六步:进行施工和监督施工阶段是建筑设计的实施阶段,建筑师需要与施工人员密切合作,监督施工的进展和质量。
建筑师需要解决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并确保建筑物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第七步:进行竣工和验收当建筑物的主体施工完成后,建筑师需要进行竣工和验收工作。
建筑师会检查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安全、装修质量等,以确保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研究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研究在当今的建筑领域,标准化设计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和方法。
标准化不仅能够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建筑设计标准化的相关内容。
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定义和范围相对广泛。
从简单的构件尺寸和材料规格的统一,到建筑布局和功能模块的规范化,都可以被纳入标准化的范畴。
例如,在住宅建筑中,常见的卧室、客厅和卫生间的尺寸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设计,以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
同样,建筑材料如砖块、钢材和玻璃等的规格也可以标准化,便于生产和采购。
标准化设计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诸多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当设计师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时,无需每次都从头开始构思,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对于应对当今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和紧迫的项目工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标准化有助于保证建筑质量。
由于设计遵循了统一的标准和成熟的技术体系,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错误能够得到有效减少,从而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再者,标准化能够降低成本。
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的建筑构件和材料,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效率提高也能够减少人工和时间成本。
然而,建筑设计标准化也并非没有挑战和局限性。
一方面,过度的标准化可能会导致建筑的同质化,缺乏个性和地域特色。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气候和环境条件,如果一味追求标准化,可能会忽视这些因素,使建筑与当地的背景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标准化可能会限制设计师的创新和发挥空间。
一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可能因为不符合标准而难以实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我们需要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例如,可以制定一些基本的框架和原则,而在具体的细节和表现形式上给予设计师一定的自由。
同时,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标准化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建筑方案设计是指在进行建筑项目前,通过对场地、空间、功能、结构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适合的建筑设计方案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一步:设计前期调研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对项目的需求和背景进行全面的调研。
这包括与业主和使用者的沟通,了解项目的功能需求、空间需求、预算限制等。
此外,还要对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地利用规划等。
第二步: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对项目需求的详细描述和设计目标的规定。
设计师需要根据调研的结果,编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项目要求和设计方向。
任务书应包括项目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要求、材料与技术要求、工期与预算要求等。
第三步: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通过对场地和需求的理解,提出多个设计方案。
每个方案都应包括建筑主体的布局、外形造型、空间分隔、功能分区等。
在设计方案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外部环境与景观、内外部空间的通行与联系、采光与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可行性分析。
方案设计完成后,设计师需要与业主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评审,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最终确定一个方案。
第四步:深化设计在深化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设计。
这包括完善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建筑结构、室内装饰等内容。
设计师需要与结构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进行紧密合作,解决各专业的技术问题。
在深化设计阶段,还需要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渲染,使业主和使用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步:制定施工图纸在完成深化设计后,设计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和构造图等。
这些图纸是建筑施工的依据,需要包括详细的尺寸、材料规格、施工工艺等信息。
施工图纸制定完成后,需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和评审,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一、建筑设计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技术研究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
建筑设计技术研究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建筑物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将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得出新的解决方案。
(一)建筑设计规范的研究建筑设计规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建筑的结构、安全、舒适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研究和修改相关规范,以适应现代建筑的不断更新,如我国新修定的《建筑设计规范》。
(二)建筑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随着建筑行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建筑变形监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建筑变形监测技术是指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控,利用相关仪器对建筑物的永久变形和瞬时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对建筑物进行及时调整。
(三)工程节能技术的研究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包括材料的节能、隔热、隔声、供暖、通风、照明、电器、太阳能使用和建筑经济性等,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科技手段对各个方面进行技术研究,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
二、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建筑施工技术是指实施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人力、材料、机械操作技术以及施工管理等。
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需要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遵从节能环保要求,加速建筑工程的进展。
(一)建筑施工材料的研究建筑施工材料研究是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需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性能研究和改进,以达到更高的效益。
如针对施工材料的性能,不断探索施工材料的科技含量,逐渐完善建筑施工技术。
(二)建筑施工机械技术的研究在建筑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应用十分重要。
建筑施工机械技术的发展需要遵循经济、安全、耐用、易于操作等原则。
可以通过改进机械的设备设计、使用新型材料、强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等方式,加速机械的升级和升级。
(三)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研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十分关键,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
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研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掌握先进施工管理技术,从而在施工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实地调研

建筑方案设计实地调研一、调研背景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以实际需要为基础,通过理论和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创新和设计的过程。
而实地调研则是设计的最基础环节,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建筑环境、场地条件、气候特点以及人文环境等,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以某个城市的一个公共建筑项目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并设计方案。
二、调研目的1.了解场地环境: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项目场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边建筑环境以及自然特征,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考察气候条件:通过实地调研,研究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为建筑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3.研究人文环境: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周边社区的人文环境,为设计营造与时代相融合的建筑形象。
4.探讨使用功能: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项目的使用功能需求,包括空间分配、使用人群、功能布局等,为设计方案提供实用性保障。
三、实地调研内容1.场地环境调研(1)地理位置:项目位于某市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周边为商业区和居民区。
(2)地形地貌:场地为平整土地,周边建筑高低错落,距离高楼近,风景优美。
(3)周边环境:周边建筑为现代风格建筑,商业区内有大型购物中心、餐饮街等,居民区内有小区、学校等。
2.气候条件调研(1)气候特点: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温度湿度: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0摄氏度。
(3)降雨量:年降雨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夏季。
3.人文环境调研(1)文化背景:该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传统文化为主导。
(2)周边社区:周边社区居民以年轻白领为主,需求多样化,文化素质较高。
4.使用功能调研(1)空间需求:项目需求包括展厅、办公空间、会议室、休息区等。
(2)使用人群:使用人群主要以游客、工作人员和会议参与者为主。
(3)功能布局:展厅面积需辐射式布局,办公空间需独立设置,会议室需要便利入口。
对建筑设计过程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研究摘要:把建筑设计过程分为想法、分析、整合、评价、完善五个阶段,通过对其研究,期望能对建筑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设计过程、想法、分析、整合、评价、完善1引言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涌现,建筑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使得单凭经验和直觉的设计方式很难应付。
因此对建筑设计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势在必行。
在我十余年的建筑设计授课中,一直非常强调设计的过程,要求学生注重过程,享受过程。
本文想对建筑设计过程做一分析研究。
2建筑设计过程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本人认为建筑设计过程由五个阶段构成:想法、分析、整合、评价、完善。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2.1想法设计从何开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如何理解设计对象。
“想法”所涉及的是产生某个解决方案的概念或目标,这是设计者进入其问题的起点。
任何一个特殊的最初的“想法”都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它的可行性,但在刚刚进入设计过程中时,它往往只是设计者自己加诸于自己的某种限制,并不需要十分明确。
在这个最初的设计里,设计所需的资料及设计本身都是不完全的,在设计过程中,这一最初的设计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
通常设计者在最初阶段的思考也是不全面的,非正式的,甚至是无意识的。
设计者可能忽略许多因素,而仅仅考虑他认为重要的一些因素。
因而这与设计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设计者会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2.2分析当有了想法之后,我们就应该对具体设计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是对设计要求的分析,设计要求主要是以建筑设计任务书形式出现的,它包括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两方面。
通过对设计要求的分析,可以很好把握建筑理性与情感的需求。
其次是对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环境条件是建筑设计的客观依据。
通过对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认识地段环境的质量水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影响,分清哪些条件是应充分利用的,哪些条件是可以通过改造而得以利用的,哪些条件又是必须回避的。
建筑设计流程从概念到实施的步骤与要点

建筑设计流程从概念到实施的步骤与要点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它需要设计师从概念到实施,经历一系列的步骤和繁琐的程序。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功能需求、审美要求以及可行性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设计从概念到实施的步骤与要点。
一、立项与初步研究首先,建筑项目的立项是决定一个设计方案的起点。
在立项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预算等重要信息。
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进行初步的研究,包括地理环境、市场需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调查,以便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将创意与需求相结合,为建筑项目构思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
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概念,包括建筑的整体布局、形态特征和基本风格等。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三、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进一步细化概念设计,将初步的设计方案转化为可行的施工方案。
这一阶段的工作涉及到建筑材料、结构布置、空间分配、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详细设计。
设计师还需要进行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为细致和繁琐的部分。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各类细部图等。
这些图纸不仅需要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还需要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求,包括质量控制、工期安排以及材料采购等方面。
五、招投标与施工设计完成后,项目通常会进行招投标程序,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在施工阶段,设计师需要与施工方保持密切的联系,解答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处理设计变更和施工调整。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进行现场监理,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六、竣工与交付建筑竣工后,设计师需要对整个建筑项目进行终验,确保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研究分析

视 觉 的 整 合 , 于 建筑 的 整 个 视 觉 构 想 , 筑 上 的外 露 的 、 对 建 有 形式 表 现 力 的构 件 组 合 存 一起 形 成 了建 筑 的 形 象 。 组成 构 件 在 叠 加 起 来 的形 象 中 的共 存 方 式 是 由视 觉 整 合 的 行 为 实 现 的 。
是 可 以通 过 改 造 而 得 以利 用 的 , 些 条件 又 是 必 须 回避 的。 后 哪 然 是 对经 济 技 术 素 分 析 , 是确 立 建筑 的档 次质 量 、 构 形 式 、 它 结
材料应用 以及设备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③对相关资料的 调研与
搜 集 , 习 并借 鉴 前 人 正反 两 个 方 面 的 实 践 经 验 , 学 了解 并 掌握 相 关 规 范 制度 , 是 避 免走 弯 路 , 回 头 路 的有 效 方 法 , 是 认 识 既 走 也 熟 悉 各 类 建筑 的最 佳 捷 径 。通 过 以上 分 析 可 让 我 们 的 设 计更 有 针对性。
色 彩 、 小 、 状 和 位 置 是 为 了达 到 预 期 的 效 果所 采 用 的常 见 因 人 形
最初 甚 至 不 知道 我 们 需 要 哪些 信 息 ,因 为 建筑 设 汁所 牵 扯 的各
个 层面 上 的 因 素太 多 了, 计 过 程 中充 满 了不确 定 性 。 设 发计者 们
必须 预 先 架 构他 们 的 问题 以解 决 这 些 问 题 。 而只 有 这 些 问题 被 明确 地 , 不 明确地 预 先 架 构 好 , 们 才 能通 过 理 性 分 析 或 经 验 或 它
物 理 的整 合 ,基 本 上关 注 组 件 和 系 统 是 如 何 在 空 间 中和 谐 共 存 的 。 如 , 标 准 的 操作 中 , 多建 筑 的地 板 一 花 部分 通 常 例 在 许 天 是 分成 几 个 独 立 层 次 的 : 下 面 的是 暗 藏 的 照 明 系 统 , 上 是 管 最 其 道空问, 再往 上是 支 撑 楼 板 的结 构 。 些分 离 的 空 间 阻碍 了系统 这 之 间通 过 为每 个 系统 提 供 足 够 空 间 而形 成 的互 相 作 用 。通 过在 照 明 设备 之 间连 接 管 道 , 这 些 系 统 组 织 在 一起 , 需 要 周 密 的 把 是
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化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建筑结构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化研究在确保建筑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建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优化研究的相关内容。
首先,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是保证建筑物正确执行和实施的前提。
可行性研究应从合理性、经济性、技术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合理性指的是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例如,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是指建筑结构设计在成本、资源利用和效益等方面的合理考量。
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成本、材料选择和节能性等因素,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技术性要求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结构的可施工性、可维护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在保证结构性能的同时,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便利。
其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优化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化研究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优化,以提高结构的效能和效益。
优化研究主要包括结构形式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系统的优化等。
在结构形式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例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可以选择框架结构、空心板结构或者悬挑结构等。
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以及可再利用性等因素,选择与建筑物相适应的结构材料。
在结构系统的优化上,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算法,寻求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
可行性和优化研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是相互关联和相辅相成的。
可行性研究提供基本的限制条件和约束,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可行性研究也提供了优化研究的依据和前提。
优化研究则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建筑结构进行改进和提升。
通过合理的优化方法,可以降低建造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益和舒适性,并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关于建筑设计技术的前沿研究与成果分享

关于建筑设计技术的前沿研究与成果分享建筑设计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在建筑行业中,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成果分享对于推动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建筑设计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成果分享展开讨论,介绍几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和相关的成果。
首先,建筑设计中的数字化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建筑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建筑设计和分析。
比如,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建筑可视化,可以让设计师和客户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方案。
另外,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设计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通过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建筑师可以快速生成各种设计方案,并进行自动化的优化。
其次,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师开始将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考虑纳入到设计中。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来减少建筑的能耗,利用绿色材料和可循环材料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等。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主要关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
另外,智能建筑设计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随着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建筑师可以将智能系统集成到建筑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
例如,通过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和智能安全系统等,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实现能耗的智能管理。
智能建筑设计的目标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减少能源浪费和资源浪费。
除了以上的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中还有一些其他值得关注的成果。
例如,建筑可持续性评估工具的发展,可以帮助建筑师评估建筑的环境性能和可持续性,并提供改进建议。
另外,建筑材料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新的可能性。
此外,建筑的灾害防护和适应性设计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通过抗震、抗风、防火等措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总之,建筑设计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成果分享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可持续性设计、智能建筑设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方向的一些成果。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步骤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步骤,从项目的概念到建筑的完工,每一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建筑设计的流程和步骤,从概念到建成。
1. 概念开发阶段在概念开发阶段,设计师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设计师应该了解客户的预算和设计范围,以确定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个阶段中,设计师应该对土地和用途进行研究,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包括:所需的设施和功能,建筑的面积和限制条件等。
人文环境和周围社区的分析也很重要。
设计师应该分析周围环境的特点和风貌,以及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期望和需求。
2. 概念设计阶段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将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概念设计方案。
这个阶段是创意和深入研究的阶段,设计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例如草图和模型来表达出设计的想法。
这个阶段也会进行初步的市场研究和技术研究,以确定可能的选项和方法。
初步方案通常以多种形式呈现,并向客户进行介绍和解析。
3. 方案设计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客户的反馈和技术考虑,设计师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对建筑的细节和技术性能进行研究。
设计师需要执行技术性能和预算的分析来确定最终方案,并制定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规范。
这个阶段还包括与承包商和供应商合作,确定建筑材料和工程服务的细节。
这个阶段结束时,必须有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包括建筑的规格、技术标准和标准物料表等。
4. 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设计团队与承包商和供应商一起,开始实现设计方案,这个阶段需要时间和资源的预算、建立工程计划、具体到位的施工图纸,以及对各个领域内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施工图需要非常详细和准确,以确保在施工期间资源的准备和分配。
在这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守所有规范和标准,确保安全性和质量。
5. 竣工阶段在竣工阶段,完成了建筑项目,并进行最终的验收和交付。
设计师和承包商在这个阶段需要以最高水平的标准检查工作且必须处理最终的问题和调整项目,以确保最终的交付达到预期标准。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设计流程和步骤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设计流程和步骤在建筑工程中,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设计流程和步骤,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美观性和功能性,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保证施工的高效与顺利。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设计流程和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师与业主充分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和要求,包括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面积等。
2. 现场勘测:设计师对选定的建筑用地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为后续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3. 技术难题研究: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项目,设计师需要进行技术难题的研究,如特殊材料的应用、结构性能分析等。
二、设计方案阶段设计方案阶段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阶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方案策划:设计师基于项目需求和前期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策划,包括总体布局、功能划分、空间分配等。
2. 初步设计:设计师根据方案策划,进行建筑物的初步设计,包括平面布置、立面设计、空间形态等。
3. 深化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进行深化设计,包括详细的构造设计、材料选型、标准规范的应用等。
4. 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师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估,包括工期、造价、能耗等,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建筑设计的落地阶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建筑详细设计: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师进行建筑的详细设计,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设计、施工工艺设计等。
2. 水电暖通设计:设计师进行水电暖通工程的设计,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等。
3. 结构设计:设计师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包括荷载计算、结构优化、节点设计等。
四、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根据施工图设计进行实际建造的阶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招投标:业主根据施工图设计,进行招投标环节,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2. 施工过程: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包括土建施工、安装施工等。
建筑设计流程解析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要点

建筑设计流程解析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要点建筑设计流程解析: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与要点一、前期准备阶段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该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项目背景与目标: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项目的用途、规模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2.需求分析与调研: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详细了解业主的需求,并进行调研,包括现场勘测、相关资料的收集等。
3.法律法规与规范的研究: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相关规范进行研究,并明确适用的标准。
二、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阶段是将项目的需求与创意相结合,形成初步设计方案的阶段,其中的要点主要包括:1.设计理念与创意:根据项目需求,确定设计的理念和创意,包括整体布局、构思等,体现出设计师的想法和风格。
2.平面布局设计:进行平面布局的规划,确定建筑的整体布局、功能区划及流线等,包括平面图的制作和调整。
3.立面与外观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建筑的立面和外观设计,包括外墙材料、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考虑。
4.景观与绿化设计:对项目周边的景观和绿化进行规划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三、方案设计阶段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方向后,进入方案设计阶段,主要要点如下:1.平面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筑的平面布局,包括各功能区的划分、面积分配等。
2.立面与外观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深化立面和外观的设计,包括细化立面材料、构造等方面的考虑。
3.结构方案设计:进行建筑结构的初步设计,包括结构形式、承重体系等方面的确定。
4.设备方案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建筑设备的初步布置,如供排水、供电、空调等系统的规划。
四、扩初设计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了初步方案后,需要进行扩初设计,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具体要点如下:1.详细平面设计:对平面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包括各功能区的布局、面积的精确计算等。
2.立面与外观细化设计:深化立面和外观的设计,包括材料细节、装饰构件等方面的表达。
对建筑学专业的调查、研究、设计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对建筑学专业的调查、研究、设计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建筑学专业的调查、研究、设计方法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调查、研究和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建筑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项目需求、探索创意灵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建筑设计的第一步,通过收集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包括现场勘查、文献资料搜集、用户调研等。
这些调查可以帮助建筑师了解环境、利益相关者需求、空间使用情况等,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建筑项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可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数据模型等,也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建筑师理解建筑项目的特点、问题和潜在解决方案,并对设计进行完善。
3.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建筑师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方式。
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分析思考、概念发展、草图设计、模型制作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建筑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创新,寻找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此外,建筑学专业的调查、研究、设计方法还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模拟仿真等工具和技术
的应用。
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提高设计效率、精确度和展示效果,帮助建筑师更好地与客户、团队成员和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合作。
总的来说,建筑学专业的调查、研究、设计方法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项目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通过系统的分析、探索和创新,帮助他们满足项目需求、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设计目标。
建筑设计的过程

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将理念、创意、功能需求和可行性整合为一个完整建筑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面对众多的挑战和考虑因素,包括地理条件、社会文化背景、技术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本文将围绕建筑设计的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理念与前期调研在建筑设计的开始阶段,设计师需要与业主深入沟通,了解业主的期望、目标和需求。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包括场地分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评估与研究。
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是确定建筑的理念和设计方向,从而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2. 创意与概念设计在理念确定之后,设计师将开始进行创意与概念设计。
这个阶段设计师将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式,将抽象的理念变为可视化的设计概念。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3. 技术与可行性研究在概念设计确定之后,设计师需要进行技术与可行性研究。
这一阶段设计师将考虑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设计师还需与工程师、建筑物理学专家等进行深入合作,以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4. 预算与经济可行性分析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还需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与业主、财务人员等共同讨论与确定配套的预算和经济投入。
设计师需要权衡不同设计方案的成本效益,以确保建筑设计在预算控制范围内。
5. 设计详图及施工图阶段当概念设计和技术研究得到确认后,设计师将进入设计详图及施工图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详细规格、施工细节和建筑设备的布置等方面。
设计师将与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进行协作,以完成设计方案的细化和深化。
6. 监理与施工过程建筑设计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监理与施工过程。
设计师通过现场踏勘、会议和进度追踪等方式,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并符合预期效果。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研究背景分析

建筑方案设计研究背景分析1. 建筑方案设计的发展历程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初阶段,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建筑方案设计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传统建筑方案设计主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感,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然而,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建筑方案设计也向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的建筑方案设计不仅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建筑方案设计在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 建筑方案设计的研究对象建筑方案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建筑空间、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等方面。
建筑空间是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平面形态等。
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气候、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支撑体系,它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力学性能、施工难度等因素。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的外观、质感、保温隔热性、抗震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能、成本、维护等因素。
建筑功能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和核心目标,建筑的功能性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建筑的使用价值。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功能空间,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3. 建筑方案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首先,建筑方案设计需要深入研究建筑空间的组成要素,分析建筑的使用需求和空间布局。
可以采用Survey、Interview、Focus Group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为建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环境特征,包括气候、地形、风向等因素。
可以采用Climate Analysis、Site Analysis等方法,评估建筑周围环境的特点,为建筑方案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建筑工程研究设计方案范文

建筑工程研究设计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研究设计显得愈发重要。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建筑工程不仅是城市面貌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研究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原则、前期调研、施工过程管理等方面,力求提出一套完善的研究设计方案。
二、建筑工程规划1. 建筑工程规划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规划是指针对某一地区的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是对立体空间的安排和利用,是通过规划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使得项目更加合理的利用社会和物质资源,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
建筑工程规划的编制是基础、指导规划目标的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规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形成。
规划能够预见、引导甚至塑造建筑空间。
同时,建筑工程规划还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特点,影响程度更广泛。
因此,建筑工程规划的编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系到建设成果的效益、经济性和社会效果。
2. 建筑工程规划的设计原则建筑工程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设计建筑工程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建筑工程规划需要体现整体性,规划要统一空间、体现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
- 合理性原则:规划设计要求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道路交通、绿化空间等,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等。
- 可操作性原则:规划设计要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以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 社会效益原则:建筑工程规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文化和社会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工程前期调研1. 资料收集在规划建筑工程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以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状况、土地资源状况等。
具体包括对周边环境、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市政设施、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把建筑设计过程分为想法、分析、整合、评价、完善五个阶段,通过对其研究,期望能对建筑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设计过程、想法、分析、整合、评价、完善1引言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涌现,建筑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使得单凭经验和直觉的设计方式很难应付。
因此对建筑设计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势在必行。
在我十余年的建筑设计授课中,一直非常强调设计的过程,要求学生注重过程,享受过程。
本文想对建筑设计过程做一分析研究。
2建筑设计过程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本人认为建筑设计过程由五个阶段构成:想法、分析、整合、评价、完善。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2.1想法设计从何开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如何理解设计对象。
“想法”所涉及的是产生某个解决方案的概念或目标,这是设计者进入其问题的起点。
任何一个特殊的最初的“想法”都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它的可行性,但在刚刚进入设计过程中时,它往往只是设计者自己加诸于自己的某种限制,并不需要十分明确。
在这个最初的设计里,设计所需的资料及设计本身都是不完全的,在设计过程中,这一最初的设计不断地被修改和完善。
通常设计者在最初阶段的思考也是不全面的,非正式的,甚至是无意识的。
设计者可能忽略许多因素,而仅仅考虑他认为重要的一些因素。
因而这与设计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设计者会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
2.2分析当有了想法之后,我们就应该对具体设计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是对设计要求的分析,设计要求主要是以建筑设计任务书形式出现的,它包括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两方面。
通过对设计要求的分析,可以很好把握建筑理性与情感的需求。
其次是对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环境条件是建筑设计的客观依据。
通过对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认识地段环境的质量水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影响,分清哪些条件是应充分利用的,哪些条件是可以通过改造而得以利用的,哪些条件又是必须回避的。
然后是对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它是确立建筑的档次质量、结构形式、材料应用以及设备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是对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学习并借鉴前人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了解并掌握相关规范制度,既是避免走弯路,走回头路的有效方法,也是认识熟悉各类建筑的最佳捷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让我们的设计更有针对性。
[1]2.3整合物理的整合,基本上关注组件和系统是如何在空间中和谐共存的。
例如,在标准的操作中,许多建筑的地板-天花部分通常是分成几个独立层次的:最下面的是暗藏的照明系统,其上是管道空间,再往上是支撑楼板的结构。
这些分离的空间阻碍了系统之间通过为每个系统提供足够空间而形成的互相作用。
通过在照明设备之间连接管道,把这些系统组织在一起,是需要周密的物理整合的。
视觉的整合,对于建筑的整个视觉构想,建筑上的外露的、有形式表现力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建筑的形象。
组成构件在叠加起来的形象中的共存方式是由视觉整合的行为实现的。
色彩、大小、形状和位置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所采用的常见因素。
因此,了解各种构件的视觉特征对于整合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性能的整合,和功能有着某种联系。
例如,承重墙既是围护又是结构,所以它取代了两根柱子,一根梁和一层围护,把功能合而为一了。
如果运用得当,这样的做法可以节约造价,降低复杂程度。
性能的整合也可以用来叠加,融合两个功能构件,即使并没有真的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也可以称作“共同的要求”。
[2]2.4评价设计评价主要是用于设计完成或过程中的评估,主要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第一是对城市因素评价,把设计放在综合比较的天平上,分别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砝码去度量它,然后做出综合评价。
第二是对区位因素评价,区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所在土地的价值及建设投资利润,并对其用途有很大影响。
第三是对空间因素评价,空间特性直接影响到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和建筑用途。
不同的空间类型必然会给建筑的利用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上,空间可分为室内功能空间、室外环境空间。
第四是对经济因素评价,经济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设计的定向。
第五是对文化因素评价,面对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段与建筑:既有文化性,又有景观的特殊性,尊重原有地段、建筑的历史文化气息,空间特色、秩序、形态以及建筑风格、结构体系和技术设施。
人们在获取自身使用要求的同时,也得到了与文化、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第六是对生态因素评价,评价各种生态因素,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3]2.5完善经过前述四个阶段的过程之后,我们设计的建筑将初具模样,当然其并不完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2.5.1完善场地设计在场地范围内,对室外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进行有组织的合理布局,其内容包括入口广场、活动场地、绿化场地、道路系统等的设计。
入口广场:在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两入口的轴线交叉点上设置特定处理,如雕塑、水体、花坛等,让广场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中心更为突出;对各种室外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如利用绿化、宣传栏、灯柱、水体、小品、地面铺装等手法;考虑车流与人流分开。
活动场地: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活动场地的合理布局;合理利用建筑物周边零星场地;创造具有景观效果的休闲场地;解决各种物质运输与装卸的场地。
绿化用地:用地边界以绿化带围合,植草皮种乔木,可以起到挡风、防尘、吸音等隔离外界不利影响的作用;停车场地以绿化围合可起遮荫效果;设置大片绿茵草地可以供休息游戏之用;在建筑物勒脚四周设置绿地花场,可使建筑物与地面软过渡,避免与硬地面直接碰撞产生生硬感,同时建筑物也可获得底背景的衬托,显得更为生动;通过绿化限定道路系统的轮廓;在建筑物中轴线上或中轴线两侧采用大片绿地或采用成行、成片的林荫大道,树种宜选用松柏之类的常青针叶树,可创造纪念性气氛的室外空间;结合庭院设计,自由布置绿化内容,植物以灌木花卉为主,适当点缀乔木,以产生错落有致的丰富变化,可创造轻松活泼气氛的室外空间。
道路系统:考虑满足车辆、人行要求、功能联系要求、消防要求。
2.5.2完善功能设计(1)单个房间的完善设计对单个房间的完善主要包括大小与比例、形状、门窗等的完善。
大小与比例的完善:根据使用人数及其活动范围、设备家具数量及其布置方式、与整体设计中统一的结构尺寸、房间比例、房间的完整性、房间划分手段来调整。
形状的完善:须满足最佳视线设计的要求、最佳声学设计的要求、防西晒设计的要求、景向设计的要求、造型设计的要求、几何构成设计手法的要求。
门窗设计的完善:窗要素的设计取决于结构体系、采光系数、通风要求,以及对立面设计效果的考虑;门要素的设计,涉及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如何保证安全设计的要求、如何提高房间使用效率、如何利用家具布置、如何保证门洞造型的完整性。
(2)门厅的完善设计包括合理组织人流、创造适宜的休息区域、加强门厅人流导向设计、门厅的二次空间完善设计。
在母空间的大环境里根据需要再划分出若干子空间,它们在门厅的整体环境中起到充实空间内涵、丰富空间层次,更好地满足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的作用。
(3)辅助房间的完善设计厕所的完善设计:厕所布局既要使用方便,又要位置隐蔽。
一般而言,厕所位置应布局在人流活动的交通流线上,所以通常总是靠近入口、楼梯间、走廊一端或转角处,并置于朝向差的方位。
厕所门尽可能不要对准人流通过的区域,以免视线遮挡不力及气味污染造成不雅后果,设置前室是最有效的方法。
交通空间的完善设计:垂直交通空间的完善设计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
主要楼梯应位于门厅之中,使其位置明显,易于寻找,同时还应考虑它在楼层中的位置是否适中。
其起步应迎合主要人流方向,以暗示向上行进的起点。
对于四面凌空的主楼梯,其下部空间可设置花坛、水池,在点缀小品灯具加以丰富空间的表现力,使主楼梯因有了陪衬更显得生动。
水平交通空间的完善设计:长而直的走廊给人单调乏味,可在宽度上作适当变化处理。
幼儿园的走廊加宽可兼作游戏活动用;医院门诊部的走廊加宽可作为候诊之用;文化中心建筑或高校建筑系馆的走廊加宽可作为展览之用。
对于外廊而言,过长的外廊宜呈曲折状,以产生有规律的分段延续,或者结合建筑造型利用柱、构架等作一些垂直划分处理,或者增加栏板的凹凸变化以及增添垂直绿化花槽等手法使单调的外廊形态丰富起来。
(4)房间组合的完善设计众多房间被设置进方案时,相互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此时仍需做进一步的完善考虑。
若有安排不当之处,应及时调整。
各房间秩序应符合生活设计要求:房间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是空间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生活规律或工艺流程的秩序关系。
各房间组合应符合结构逻辑的要求:可在结构格网中调整房间,使上下层房间荷载传力系统与结构受力特征吻合,让上层房间有下部结构支撑。
各房间组合应有利于空间序列变化:可按空间对比与变化、完善空间的衔接与过渡、从产生空间流通考虑调整房间的关系。
(5)层高的完善设计:根据房间跨度,估算出梁高尺寸或板厚尺寸,如果需要在梁下走管道,并以吊顶遮盖起来,则需要估算吊顶的高度,初步考虑楼面作法所需厚度,上述若干项高度之和加净高即为层高。
再结合合适的空间比例和考虑经济效益确定合理层高。
(6)空间的变化与利用的完善设计:包括夹层、错层、中庭空间、潜空间的开发。
楼梯间最下部和最上部空间,只要调整高度就可作辅助房间使用。
在坡顶建筑中,结合使用功能,充分利用阁楼的空间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2.5.3完善造型设计完善造型设计就是以三度空间的概念审视建筑诸要素的设计内容,运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更加完美地体现出所追求的设计意图和效果。
诸如个性的表达、轮廓的推敲、虚实的推敲等。
(1)个性的表达:一般而言,建筑个性是建立在造型个性表达的基础上。
因为不同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结构特征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正是个性表达的外露。
(2)轮廓的推敲:对轮廓的推敲包括空间内容对轮廓的影响;空间组合对轮廓的影响;结构形式对轮廓的影响;细部处理对轮廓的影响;装饰构架对轮廓的影响。
与天空相交的轮廓线往往给人以突出的印象,可以做重点的推敲。
(3)虚实的推敲:虚是指行为或视线可以通过或穿透的部分,如空廊、架空层、洞口、玻璃面等。
实是指行为或视线不能通过或穿透的部分,如墙、柱等。
建筑虚实的推敲包括建筑的门窗推敲;建筑的墙面推敲;建筑的比例推敲;建筑的尺度推敲:处理尺度应正确反映建筑物的真实体量;处理尺度应与人体相协调;建筑上各要素的尺度应统一于整体尺度。
3结语我觉得建筑设计过程由于其复杂性,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仅靠“悟”是难以把握好的。
而通过对建筑设计过程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去把握设计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