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六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一)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加 莱
要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战争,必须依靠情报。
战争是可能性、概然性、幸运和不幸运的赌博 为基础的。
诺曼底半岛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二)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一方面: 第一,政治产生战争。
第二,政治操纵战争。
的时机,同时集中使用全部兵力。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要取得相对的优势,也就是在决定性地 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 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 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 要的东西(即为了大量集中自己的兵力)不 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当战场上的兵力数量达不到 绝对优势时,就必须通过巧妙地使用军队,力求 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主要方向和决定性的 地点,巧妙地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关键的、有决定意义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成的盾牌。”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 都是普遍的制胜因素。”
“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 兵力。” 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就是把尽量多的兵力 投入战争,以便自己在兵力上占优势,至
少不让敌人在兵力上占优势。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第一,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 第二,用史例说明某种思想的运用;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论点; 第四,通过详细叙述某一事实或列举若干史实从中 汲取某种教训。
其一,必须详举说明史例。 其二,应尽量选择最近的史例。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一)战争只能根据概然性的规律推断
战争是一个由暴烈性、概然性、作为政治工具 的从属性等主要倾向构成的奇怪的三位一体, 这三种倾向像三条不同的规律,深藏在战争性 质之中,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
“概然性的规律”。 人们可以根据战争现象所 提供的材料,推断那些应该知道而尚未知道的 将要发生的事情。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五)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
精神因素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甚至可以产生决定的作用。 战略要素: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 素和统计要素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五)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融合在一起的
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 用。 “精神力量”主要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 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 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贯穿 于整个战争领域,同推动和支配整个物质力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简介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简介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一生参加了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四次著名战役。
他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
其著有《战争论》一书。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简介克劳塞维兹(Carl Von Clausewitz)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
1806年10月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时,被法军俘虏,翌年底获释。
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G.J.D.von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从事军事改革。
1810年秋任军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春,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法国,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到俄军,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中任职。
1814年回归普军。
翌年任G.L.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
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
任校长职12年,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
1830年任炮兵第二监察部监察。
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
同年11月卒于布雷斯劳。
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于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遗著》,共10卷,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思想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克劳塞维茨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看出了这次革命在军事上引起的根本性变化,并对封建主义军事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路易14战争、菲特烈2世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许多军事历史著作。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十二岁参加普鲁士军队,当士官生。
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后,即担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1806年参加了普法战争,当普军在奥尔施塔特会战溃败时被俘。
1807年10月释放回国。
1808—1809年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1810年10月起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因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一世而转到俄军供职。
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参加过奥斯特罗夫诺、斯摩棱斯克和博罗迪诺三大会战。
1814年4月回到普鲁士军队。
后参加了林尼和滑铁卢会战。
1818—1830年,克劳塞维茨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一书的著作。
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一百多个战例,撰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整理了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
1830年春由于调任炮兵部门工作,《战争论》的修订工作被搁置起来,1831年11月即因病去世。
他的《战争论》手稿由其妻子玛丽于1832—1833年陆续整理出版。
克劳塞维茨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发生的时期。
工业革命改变了战争的工具与潜力,民主革命改变了军队的编组与精神,民族解放斗争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与形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对于军事学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如列宁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他们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废除了战争方面的一切陈旧规章,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废除了旧军队,建立了新的、革命的、人民的军队。
”而当时的普鲁士还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国家,普鲁士军队还保留着落后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学术原则与一支为数不多的雇佣军。
在新型的法国军队的打击下,普军落后的军事原则遭到彻底的破产。
这就促使普鲁士爱国的军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战术观点。
克劳塞维茨虽然是普鲁士王国的军官,信仰的是落后的君主政治,对当时的法国革命持反对态度,但是他看到了法国革命对军事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基本思想观点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基本思想观点
马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劳塞维茨发表的一篇著作,其中着重分析了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马克劳塞维茨认为,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由经济因素驱动的,国家间的竞争也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他认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可以通过经济力量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战争。
他认为,战争的结果可以是暴力的政治变革,也可以是经济上的发展,但是战争本身却是一种毁灭性的现象。
因此,马克劳塞维茨建议,为了避免战争,国家应该通过政治来解决矛盾,而不是通过暴力。
他认为,国家应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而不是用暴力手段来改变政治结构。
他还认为,国家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法律体系,来保护和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
此外,他认为,政治和经济合作是国家之间最有效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避免战争。
总之,马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是一篇重要的经典思想著作,深刻地剖析了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认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通过政治解决矛盾,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法律体系,以及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与经济合作,都可以有效地避免战争发生。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一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要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要用巧妙的的打击构成防御的盾牌。
攻势防御是指为了反攻或进攻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积极防御既可以是战略指导思想,又可以是战役、战斗的作战原则。
介绍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这种以攻势行动为特征的'防御作战,能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给防御增添活力,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既可作为战略思想用于指导战争,亦可作为战役战术原则用于指导战役战斗。
当用于战略指导时,通常是在总体防御的态势下,灵活运用多种作战形式和战法,积极进行战役战斗乃至战略上的攻势作战,逐步改变战略形势,通过战略决战,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或挫败敌人的进攻,迫其停战,结束战争。
用于战役战斗指导时,以阵前出击、火力反击、反冲击、反突击、反空降、纵深打击等各种战法,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为辅助进攻或为转入进攻创造条件。
二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指的是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要用巧妙的打击构成防御的盾牌。
克劳塞维茨被西方誉为“兵圣”。
克劳塞维茨用12年岁月写成的《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划时代的战争理论经典。
三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是指以积极主动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
强调防御中必须有进攻,攻防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削弱和歼击敌人,克敌制胜。
相关知识:1、攻势防御出自克劳塞维茨主要著作是《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认为把防御和进攻辩证地统一起来,防御中必须有进攻,攻防结合,交替运用。
2、这种以攻势行动为特征的防御作战,能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给防御增添活力,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既可作为战略思想用于指导战争,亦可作为战役战术原则用于指导战役战斗。
3、克劳塞维茨在研究军事学术理论及其组成部分--战略学和战术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他反对军事学术中的“永恒的原则”,认为战争现象是不断发展的。
同时,他又否定在军事发展上存在规律性,并且断言“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是一个充满不确实性的领域”。
西方军事著作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
作者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一1831)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小税吏家庭,是德国近代的一位“造诣极高的军事问题著作家”(列宁语)。
在这部军事学经典著作中,克劳塞维茨站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的政治立场上,借助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积极成果,对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发生的“拿破仑战争”和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战争的丰富历史经验,作出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他认为必须从一切战争现象的朴素联系和相互制约中去考察战争,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的继续”的著名论断;认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目的是消灭敌人武装力量,军事艺术最一般的原则是兵力数量上的优势,集中兵力和隐蔽、迅速地来达成突然性;重视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等。
《战争论》首次把西方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现象的复杂本质、特殊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又为战略决策,即国家政府部门及军事统帅如何对未来战争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制定战争计划,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一套近乎科学的方法。
从而,大大推动了军事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改变世界的书”——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是关于夺取制海权的著作,它和《圣经》等书—起,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六本书”。
作者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iJred hayer Mahan,1840—1914),出生于美国一个丹麦移民的家庭。
他毕生从事于海军事业和致力于海军理论著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初步形成了他的海军理论体系,全书分为十四章,共十八万五千字。
他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控制海洋。
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
他从战略角度提出海军战略就是在平时和战时建立并加强海上实力,以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简述《战争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战争论》的主要内容。
《战争论》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于1832年
出版的一本军事学著作。
该书是对战争的本质、原因和规律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战争理论的观点。
《战争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战争的本质: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手段,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斗争。
他强调战争的基本特征是对抗性和暴力性。
2. 战争的目的: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迫使对手屈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强调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认为军事手段必须服从政治目标。
3. 战争的规律:克劳塞维茨提出了一系列战争规律,包括战争的不确定性、战争的持续性、战争的相互影响等。
他认为战争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预测和控制。
4. 战争的战略与战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战略和战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战略是决定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而战术则是在具体战场上的实施方法。
5. 统一指挥与人民战争:克劳塞维茨提出了统一指挥的重要性,认为战争的成功离不开整体的指挥和协调。
他还强调人民战争的重要性,认为战争应该得到国家和人民的全力支持。
《战争论》的主要观点对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对后来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现代战争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战略思想精髓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战略思想精髓作者:何辉来源:《国际公关》2021年第04期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0)是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其所著的《战争论》是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克劳塞维茨在少年时代曾在一个普鲁士步兵团中当士官生,并参加过围攻美因兹城的战斗。
后来,他就读柏林军官学校。
自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过奥尔施塔特会战。
1809年,克劳塞维茨进入普鲁士的总参谋部。
1810年,他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他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赴俄国参加反对拿破仑的战争。
他的多次战争经历以及军官学校教学生涯,为其创作《战争论》奠定了基础。
不过,克劳塞维茨生前未见到《战争论》出版便因病去世了。
他死于1831年11月,他的妻子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一、《战争论》的主要内容《战争论》共有三卷,其中第一卷为第一至第四篇,四篇标题分别是:论战争的性质、论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
第二卷为第五、第六篇,两篇标题分别是:军队、防御。
第三卷是第七篇、第八篇,还包括一个附录。
从全书的篇章标题可以看到,克劳塞维茨对于战略问题的论述集中在第三篇战争概论之中。
然而,如果细读《战争论》,我们就会发现,在该书的其他篇章之中,实际上也闪耀着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火花。
二、影响最为深远的观点克劳塞维茨提出的诸多观点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观点是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他在《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手段的实现。
”1后来,列宁曾经引用过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观点(“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由此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顾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沿袭数代,不断发展,为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西方军事思想的回顾,分析其在战争军备竞赛中的作用,对当代军事发展提供参考。
莫比乌斯战争思想莫比乌斯在19世纪提出的战略思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开端。
他提出了“战略防御”理念,即利用阵地和堡垒进行持久防御,有效地限制进攻方的行动,争取时间等待援助。
这一思想在美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后来的战略理论和实战造成了深远影响。
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战争理论之一。
他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策者应该在利益和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制定合理的战争策略。
同时,他也提出了“摧毁敌人的意志就是战争的最终目的”的思想,这对战争的组织和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突围战略突围战略是由德军发明的一种强攻战术,其核心思想是快速突破敌军的防线,并尽快切断其后方补给线,以制造战略空间。
该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认为是日后现代突袭战略的基础。
防御战略防御战略是指以有利地势为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进行坚决抵抗,从而限制对方行动、逐步消耗其实力的战略。
这一战略思想在冷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的防御战略,成功地保卫了国家安全。
空袭战略空袭战略是指利用空中力量实施惊奇打击、攻击要点目标,并尽可能制造混乱和恐慌,从而达到摧毁敌军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目标的战略。
这一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并被各国不断发展和改进,例如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采用的空中轰炸策略。
混合战争战略混合战争战略是21世界以来西方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它是一种利用常规战争、非常规战争等多种手段,以低成本、高效能地达成战略目标的战略思想。
该战略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战略思想之一。
结论通过对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其在战争军备竞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八)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
数量上的相对优势:当战场上的兵力数量达不到 绝对优势时,就必须通过巧妙地使用军队,力求 在决定性的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主要方向和决定性的 地点,巧妙地集中尽可能多的优势兵力。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就是在关键的、有决定意义
第六,民众武装的任务及其使用的原则:
1. 从外部和边缘去蚕食敌人的军队;
2. 采取分散抵抗的方式;
3. 民众武装的作战应与正规军的作战结合起
来; 4. 民众战争只是战略防御手段,不能用于战 术防御 。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七)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一方面进攻和防御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攻防行动企图不同。 第二,攻防强弱不同。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三)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是相辅相成的 在战争所能追求的目的中,消灭敌人军队永远是 最高目的。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是战争的长
子,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服从这个最高法则。
三、 《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理论不应是死板的规定而应是一种考察
战争理论应该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指
武汉大学军事教研室 吴忠国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二、《战争论》诞生的历史背景
三、《战争论》的内容精要 四、《战争论》对历史的影响
一、克劳塞维茨生平简介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 于1780年6月 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马格德堡。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12岁时在波茨坦尤金亲王步兵团充当士官生。
13岁时参加普鲁士军队同革命后的法国作战。 1801年秋,克劳塞维茨被选送柏林军官学校深造。 1803年春,克劳塞维茨毕业后被沙恩霍斯特推荐为普 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战争论》提出的最精彩的思想有
《战争论》提出的最精彩的思想有战争论提出的最精彩的思想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进攻顶点、打敌重心。
《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832年。
【作品思想】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就如同一条变色龙,千变万化,各不相同。
但战争的暴烈性,战争的概然性和偶然性却是其根本属性之一。
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看,政治是战争的母体,因而不应把战争看成独立的东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
军事观点必须服从于政治观点。
任何企图使政治观点从属于军事观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战争爆发之后,仍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
二、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
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
三、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
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
物质要素指军队的数量、编制、各兵种的比例等。
数学要素指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等。
地理要素指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
统计要素指一切补给手段等。
克劳塞维茨认为,“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数是错综复杂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其中精神要素占据首位,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战争始终。
“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四、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
克劳塞维茨认为,数量上的优势在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
虽然在实际作战时.通常不可能处处形成优势,但必须在决定点上通过巧妙调遣部队,造成相对优势。
一切军事行动或多或少地以出其不意为基础,才能取得优势地位,使敌人陷入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成倍地扩大胜利的影响。
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优势兵力。
克劳塞维茨兵学理论
克劳塞维茨:兵学理论軍訓報告*爾·馮·克勞塞維茲(1781年-1831年),德國軍事家。
克勞塞維茨出生在普魯士馬格德堡的一個貴族家庭,12歲時就參加了普魯士軍隊,13歲就第一次走上了戰場。
1803年從柏林普通軍校畢業後擔任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參加了1806年的普法戰爭。
在1808年,克勞塞維茨進入到沙恩霍斯特奠基的普軍總參謀部中任職。
當時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的軍事行動使普魯士內部也涌動著改革的潮流,這場變革與沙恩霍斯特、威廉·馮·洪堡、施泰因、哈登貝格等人的名字緊緊相連,克勞塞維茨所在的普魯士總參謀部自然成為了軍事改革的先鋒。
克勞塞維茨在1812年發表了名為《三個信條》的日爾曼民族解放綱領,在其中表達了改革派聯合俄國,抗擊拿破侖的觀點。
就在1812年5月克勞塞維茨來到俄國軍隊,在俄國抵抗拿破侖進攻的衛國戰爭中克勞塞維茨參加了奧斯特洛夫斯諾、斯莫棱斯克、博羅濟諾等會戰,擔任過柏林騎兵軍與烏瓦洛甫騎兵軍的作戰軍官。
1814年回到普魯士軍隊,1818年出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並晉升為將軍。
在擔任軍官學校校長的12年中,克勞塞維茨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資料,遺孀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這部巨著共十卷,著名的《戰爭論》是其前三卷,後七卷為戰史戰例,包括了1566-1815年中大小130余例會戰,記述了荷蘭獨立戰爭,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爭,菲特烈二世戰爭,拿破侖戰爭,1812年衛國戰爭,1813年德意志解放戰爭等。
克勞塞維茲和約米尼並列為近代西方兩大兵學家的克勞塞維茨﹙KarlVonClausewitz﹚,比約尼米年輕一歲,但出身與際遇卻有明顯的差異。
克勞塞維茨家族是普魯士西里西亞的小貴族,他的父親曾隨腓特烈大帝出征,他自幼便在軍人世家特有的環境中長大,十二歲時即加入陸軍。
*曾被拿翁俘虜一八○三年,克氏自普魯士陸軍大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成為當時陸軍大學校長沙思霍斯特的得力助手,沙氏正受命著手軍事的改革,但改革的工作受到保守派的阻撓,師生二人為此感到有志難伸。
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
• 相似之处:
• (一)二人都有戎马生涯的实战经验和经历; • (二)二人都因著有不朽之作而立言成名;
• (三)二人所著之书均代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逻辑清晰,纲目分明,思想博大而深邃;
• (四)二人的军事思想都自上而下贯穿着从哲学 到战略再到战术的三个层面,都有着共同的哲学 基础。
军事思想综述
“孙子思想的清晰可以矫正克劳塞维茨的晦涩” “孙子的眼光精准,见识深远,并充满永恒的新意”
对于《战争论》而言, 近现代尚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 作能够将之超越。
军事思想综述
•
对《战争论》而言,西方军事思想界认为:近现代尚 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作能够将之超越。 它是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 是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 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 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 价值。 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 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军事思想综述
古今中外众多学者一致公认的军事思想的不朽之作 包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同样值得好好研究的两部书 充满了智慧,蕴藏着一种无法形容的灵感的两部书
孙武《 孙子兵法》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军事思想综述
• 对《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评价
• 以色列战略专家克里福德(Martin van Creveld)曾 经说:“在所有一切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 》是最好的(the best),而《战争论》(On War) 则屈居第二(second best)”。
• 此种对战争的看法将向我们显示战争如何随其机 动的性质,以及引起战争的情况而变化。 • 政治家和指挥官所必须做的第一个、最高的、而 影响也最大的判断就是要确定其所从事的战争的 种类;既不要把它误认为,也不要尝试把它变成 为某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
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这本《概论》,就是一本现代战争理论及原则的综合体系。
关于战争艺术的定义,作者认为"战争艺术"一般分为五个纯属军事问题的组成部分--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工程艺术和基础战术以及战争政策。
由此,作者指出,战争艺术实际包括六个各不相同的部分。
第一章为战争政策,主要按战争目的、性质和形式探讨各种不同战争。
第二章为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主要探讨影响战争胜负的各种基本因素。
第三章为战略,除探讨战略定义和一些基本原理外,还具体探讨了各种作战体系,而对战略计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
第四章为大战术与交战,具体探讨各种交战,诸如进攻、防御、迂回机动、行军遭遇交战、突然袭击和要塞围攻战等。
第五章为战略战术性混合作战,主要探讨攻击、渡河、退却、追击、行军、登陆作战等。
第六章为战争勤务或调动军队的实用艺术,主要探讨战争勤务的概论、范围,以及侦察和及时查明敌人移动情况的其他方法。
第七章为军队的战斗部署和三个兵种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作用,主要探讨军队在战斗线上的配置及编成,以及步兵、骑兵、炮兵三个兵种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在"结论"中,主要探讨了战争取胜有赖于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阐明了战略与战术定义、战略侦察以及认识战争规律、指导原则、进攻和防御等原理。
在"补遗"中,着重探讨了几次海外的主要远征。
在"续编"中,主要对战略、培养战略眼力的方法和军队战斗部署作了进一步的概述和探讨。
为什么说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兵学圣典
为什么说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兵学圣典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下面将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兵学圣典。
一、《战争论》以“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在近代以前,《孙子》受到中国和世界的普遍重视。
然而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在国内“孙子过时论”甚嚣尘上,大量的西方兵书被翻译引进,基本取代了以《孙子》为首的《武经七书》的地位,代之以西方的军事学术体系。
《孙子》的声誉也每况愈下,而《战争论》却备受追捧。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几乎没有反对《战争论》的声音,它占领了西方近现代军事学的高地。
19世纪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以及火炮技术的不断革新,军队作战方式与编制体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法国大革命与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军事学术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克氏的《战争论》正是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他在战争观方面有两大论点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是他天才地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观点,这一观点受到列宁的高度赞扬;另一个是“绝对战争理论”,这一理论源于黑格尔的“绝对真理”理论,曾受到列宁的批判。
克氏正是从哲学角度探讨战争的本质,提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的观点。
二、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精神因素(或精神力量、精神要素、精神素质等),主要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
为什么说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兵学圣典
为什么说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兵学圣典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下面将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兵学圣典。
一、《战争论》以“绝对战争”理论曾长期引领西方乃至世界的军事学在近代以前,《孙子》受到中国和世界的普遍重视。
然而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在国内“孙子过时论”甚嚣尘上,大量的西方兵书被翻译引进,基本取代了以《孙子》为首的《武经七书》的地位,代之以西方的军事学术体系。
《孙子》的声誉也每况愈下,而《战争论》却备受追捧。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几乎没有反对《战争论》的声音,它占领了西方近现代军事学的高地。
19世纪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以及火炮技术的不断革新,军队作战方式与编制体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法国大革命与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军事学术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克氏的《战争论》正是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他在战争观方面有两大论点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是他天才地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观点,这一观点受到列宁的高度赞扬;另一个是“绝对战争理论”,这一理论源于黑格尔的“绝对真理”理论,曾受到列宁的批判。
克氏正是从哲学角度探讨战争的本质,提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的观点。
二、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精神因素(或精神力量、精神要素、精神素质等),主要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一~六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六1《战争论》的根本要以在于A、解释什么是战争,战争如何取胜B、解释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性和根本机理如何C、揭⽰什么是战争,战争如何取胜D、揭⽰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性和根本机理如何我的答案:D2克劳塞维茨出⽣于那⼀年A、1831.0B、1835.0C、1780.0D、1785.0我的答案:C3影响战争的外部⼒量包括A、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各⾃的特殊性质和时代的⼀般性质?B、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的⼀般性质和时代的⼀般性质?C、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各⾃的特殊性质和时代的特殊性质?D、从事战争的政治共同体的⼀般性质和时代的特殊性质我的答案:A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种暴⼒⾏为,对这种暴⼒的使⽤有没有限制”?A、存在逻辑上的限制B、不存在任何逻辑限制C、存在物理的限制D、不存在任何物理上的限制我的答案:B5克劳塞维茨的根本⽬的在于:A、指导战争B、研究战略战术C、着述论说D、论说战争哲学我的答案:D6下列对战争中攻防的论述错误的是:B、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C、⼆者是对⽴的D、进攻可以转化为防御我的答案:C7《战争论》的作者是:A、劳拉C、⽶歇尔D、鲍威尔我的答案:B8关于克劳塞维茨,以下错误的是:A、法国军事理论家B、⽣于18世纪C、着有《战争论》D、军事历史学家我的答案:A9克劳塞维茨认为,武⼒冲突:A、⽆拘⽆束B、有武⼒本⾝的规律C、服从⾃然法则D、A和B我的答案:D10三次⾰命主义浪潮的共性是?A、都有共通的⾰命权利思想B、都表述了⼈民主权思想C、⼤多数⾰命主义都从道德原则出发?D、以上说法都正确11《帝国主义论》的作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12列宁强调⽆产阶级的唯⼀可靠代表和⾰命的领导者是?A、⼈民群众B、经严密组织起来的共产党⼈C、知识分⼦D、马克思我的答案:B13《战争论》是⼀本字数很多、描写详实的作品我的答案:×14军事和政治双重意义上的取胜之道来⾃于《战争论》我的答案:√15加尔⽂神权统治的根本前提是尘世救主是上帝救世旨意的唯⼀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六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一)已完成1《战争论》的根本要以在于A、B、C、D、我的答案:D2克劳塞维茨出生于那一年A、B、C、D、我的答案:C3影响战争的外部力量包括A、B、C、D、我的答案:A4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对这种暴力的使用有没有限制”A、B、C、D、我的答案:B5克劳塞维茨的根本目的在于:A、B、C、D、我的答案:D6下列对战争中攻防的论述错误的是:A、B、C、D、我的答案:C7《战争论》的作者是:A、B、C、D、我的答案:B8关于克劳塞维茨,以下错误的是:A、B、C、D、我的答案:A9克劳塞维茨认为,武力冲突:A、B、C、D、我的答案:D10三次革命主义浪潮的共性是?A、B、C、D、我的答案:D11《帝国主义论》的作者是?A、B、C、D、我的答案:C12列宁强调无产阶级的唯一可靠代表和革命的领导者是?A、B、C、D、我的答案:B13《战争论》是一本字数很多、描写详实的作品我的答案:×14军事和政治双重意义上的取胜之道来自于《战争论》我的答案:√15加尔文神权统治的根本前提是尘世救主是上帝救世旨意的唯一代表。
我的答案:√16战争与政治无关。
我的答案:×17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哲学和战略思想是“艺术”或“才能”的政治或军事理论。
我的答案:√18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影响了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我的答案:√19克劳塞维茨认为政治是战争的继续。
我的答案:×20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这一暴力行为的使用不存在任何逻辑限制。
我的答案:√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二)已完成1什么使得真实的战争有别于纸上谈兵A、B、C、D、我的答案:B2战争“三位一体”所涉及的对象不包括B、C、D、我的答案:C3克劳塞维茨论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A、B、C、D、我的答案:A4智力和创造力的创新运用是:A、B、C、D、我的答案:D5暴力最根本的驱动力是:A、B、C、我的答案:C6克莱莱维茨理论的关键词除暴力外,还有:A、B、C、D、我的答案:A7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分析有:A、B、C、D、我的答案:A8战争的所谓“摩擦”是指:A、B、C、D、我的答案:D9战争里的“天才”是指:A、B、C、D、我的答案:D10理论的三类潜能不包括:A、B、C、D、我的答案:B11以下对《战争论》说法错误的是?A、B、C、D、我的答案:C12关于克劳塞维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我的答案:D13下面那一个因素能激发原始的暴力A、B、C、D、我的答案:D14“天才”指的就是统帅或指挥官的智力和心理我的答案:×15暴力后面的驱动力是政治目的我的答案:√16独立的一次战争可以只是一场绝对战争。
我的答案:×17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我的答案:√18以前的战争着作主要为了说明如何打赢战争,而克劳塞维茨的则用来说明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本质。
我的答案:√19战争的本质是一种有组织的大规模暴力。
我的答案:√20摩擦使得真实的战争有别于纸上谈兵。
我的答案:√21摩擦常常与偶然性相关联,使事情变得困难。
我的答案:√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三)已完成1战略在本质上是A、B、C、D、我的答案:C2目的明确的前提下,规划路径就A、B、C、D、我的答案:D3把目的和手段结合起来就是A、B、C、D、我的答案:A4为什么有战争理论A、B、C、D、我的答案:B5克劳塞维茨认为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A、B、C、D、我的答案:B6战略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制胜因素是:A、B、C、D、我的答案:C7下列不属于大战略的基本机理的是:A、B、C、D、我的答案:D8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为,理论是:A、B、C、D、我的答案:A9以下不属于克劳塞维茨战争哲学中的“三位一体”的是?A、B、C、D、我的答案:C10以下属于克劳塞维茨对“摩擦”的理解的是?A、B、C、D、我的答案:D11以下哪项属于影响战争的外部力量?A、B、C、D、我的答案:B12科学必须成为艺术,知识必须成为能力我的答案:√13理论通常是信条性质的我的答案:×14科学理论就是完整,没有任何局限性的。
我的答案:×15将目的与手段结合起来的艺术就是一种创造。
我的答案:√16克劳塞维茨认为暴力对应的是感性冲动。
我的答案:×17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中的“天才”仅仅指的是统帅或指挥官的智力和心理。
我的答案:×18克劳塞维茨认为,艺术是一种发展了的能力,将手段与知识结合起来就是创造。
我的答案:×19克劳塞维茨认为理论往往是行动指令。
我的答案:×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四)已完成1关于勇气说法正确的是A、B、C、D、我的答案:C2被称为西方“空前绝后的经典军事作家”的是:A、B、C、D、我的答案:B3克劳塞维茨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是:A、B、C、D、我的答案:C4战争的目的是:A、B、C、D、我的答案:A5战争中的“精神因素及其效应”是指:A、B、C、D、我的答案:C6以下哪项是克劳塞维茨对大战略艺术的理解?A、B、C、D、我的答案:C7以下哪项不属于克劳塞维茨所认为的战争中所涉及的对象?A、B、C、D、我的答案:C8以下哪项不属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点?A、B、C、D、我的答案:D9战争中的精神因素A、B、C、D、我的答案:B10论战争理论的第一特性是A、B、C、D、我的答案:D11对于士气之类的因数,如何控制A、B、C、D、我的答案:A12在战争中,即使考虑了精神因素,理论也能把它囊括进来,没有困难我的答案:×13每个时代都应有其特定的战争。
我的答案:√14战争中有了军事因素就可以不用精神因素。
我的答案:×15克劳塞维茨之前的军事理论局限于物质因素和一方的活动,如军队数量优势、部队给养等。
我的答案:√16克劳塞维茨认为在战争中理论比才能、实践、经验和勇气更为重要。
我的答案:×17一切具体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战争中的特性之一。
我的答案:√18在战争中决不能排除精神因素。
我的答案:√19战争中所有的一切因素都是未知的我的答案:√克劳塞维茨论理论(五)已完成1军事天才的本质在于A、B、C、D、我的答案:D2构成战争氛围的要素包括A、B、C、D、我的答案:C3如果理智不收意外之事的斗争损伤,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A、B、C、D、我的答案:B4战争中,除了勇气外,本节课着重讲到了A、B、C、D、我的答案:A5下列不属于战略五大要素的是:A、B、C、D、我的答案:D6提出战争理论和原则的基础是:A、B、C、D、我的答案:A7下列不属于在战争时刻需要保持的素质的有:A、C、D、我的答案:C8勇气的两种表现不包括:A、B、C、D、我的答案:B9构成战争氛围的要素是:A、B、C、D、我的答案:D10军事武德的第一要素是什么?A、B、C、D、11以下哪项属于理智不受意外之事的斗争损伤所要具备的素质?A、B、C、D、我的答案:C12战争中精神因素的第一特性是什么?A、B、C、D、我的答案:A13勇气的两种表现中:面对个人危险的勇气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后者更为重要我的答案:√14战争中需要激励、名誉,越多越好!我的答案:×15战争并不是消灭敌人作为有效地方法。
我的答案:×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我的答案:√17勇气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面对个人危险的勇气;一种是承担责任的勇气。
我的答案:√18克劳塞维茨认为理论应该是探究性的而非信条性的。
我的答案:√19理智不应该受到意外之事的斗争损伤是需要具备的素质。
我的答案:√20不定和偶然也是构成战争氛围的要素。
我的答案:√克劳塞维茨论理论(六)已完成1在战争层次上来讲,对天才的什么要求更高A、B、C、D、我的答案:D2B、C、D、我的答案:A3如果有一个清晰的信念,那么我们就可以A、B、C、D、我的答案:B4对于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们发展的方向是A、B、C、D、我的答案:C5战争的目标是:A、B、我的答案:C6克劳塞维茨是哪国军事历史学家?A、B、C、D、我的答案:B7战争战略的首要因素是:A、B、C、D、我的答案:B8战争的需要应该决定于:A、B、C、D、我的答案:D以下哪项不是战争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素质?A、B、C、D、我的答案:B10以下关于勇气说法正确的是?A、B、C、D、我的答案:C11以下哪项是加迪斯认为大战略领导者至少具有的素质?A、B、C、D、我的答案:D12在战争中,坚强和坚韧是同一个词,指的同一件事情我的答案:×没有任何活动像战争一样使人们失去兴趣我的答案:√14列宁称克劳塞维茨是非常有名和造诣极高的军事问题的着作家。
我的答案:√15会战是战争的真正重心。
我的答案:√16战争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敏感的判断力。
我的答案:√17构成战争氛围的要素是危险和费力。
我的答案:√18强有力性格的人是指不会被激昂情绪搞得失衡的人。
我的答案:√19平衡而不毁坏激昂情绪才能保证理智的存在。
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