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金融专业知识
与实务大纲
《金融专业知识和实务》考试大纲
第壹章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金融基本知识,且能够分析不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特性,在有关金融市场上运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

考试内容
(壹)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概述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市场的功能和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

金融工具的性质、特点和类型。

(二)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传统金融市场的分类。

银行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和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货币市场及其工具。

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及其工具;投资基金市场及其工具。

外汇市场及其工具。

(三)金融衍生品可市场及其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征,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发展演变。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信用衍生工具。

(四)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
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发展。

我国的货币市场及其工具。

我国的资本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及其工具。

我国的外汇市场及其运作。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

第二章利率和金融资产定价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利率的分类、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决定理论、货币的时间价值、收益率的计算、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等利率和金融资产定价的有关知识,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发展变化。

考试内容
(壹)利率及其决足
利率的分类,利率风险结构的涵义和决定因素,利率期限结构的涵义,收益曲线的特点。

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
单利和复利的概念,现值和终值的概念及计算,系列现金流现值的计算,连续复利下现值的计算。

(三)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的概念;零息债券、附息债券、永久债券等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本期收益率的概念及计算。

(四)金融资产定价
票据、债券和股票的定价方法及理论价格的推算。

有效市场理论的涵义和分类,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假设条件,期权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

(五)我国的利率及其市场化
利率杠杆的功能,运用利率杠杆的宏观经济条件,利率市场化的效应;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进程。

第三章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类型,是否掌握各类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是否掌握金融制度的相关知识,是否掌握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演变和功能,且能够分析和把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内容
(壹)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概念、性质和职能作用;不同视角的金融机构分类。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种类,投资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种类,契约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种类,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种类。

(二)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的涵义和构成要素。

中央银行制度,专业化和综合化银行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及国际金融监管制度。

(三)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
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及构成,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特征及改革,证券机构、保险X公司、金融资产管理X公司、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X公司、金融租赁X公司、财务X公司、投资基金、小额贷款X公司的性质及业务特点。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性质和职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职能作用;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和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责作用。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商业银行及我国现有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的知识,且能够对现代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的运作予以把握和判断。

考试内容
(壹)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概述
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的各自内涵和内容,以及运营和管理俩者的关系;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原则的发展变化。

(二)商业银行运营
商业银行业务运营的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的内容及其区别;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关系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

存款运营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存款运营的因素;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


贷款运营的基本内容;贷款运营中推销银行其他产品的方法和内容。

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营观念的变化及中间业务运营的基本内容。

(三)商业银行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所包含的6个基本原理。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历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的方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启示和要求。

财务管理的概念和价值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功能和原则。

资本金的构成和资本管理的内容;成本的构成和成本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利润的构
成和利润分配的方法;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途径;三类主要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及功能;资金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涵义;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内容要求。

(四)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管理
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及完善措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内容、特征及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如何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章投资银行业务和运营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业务、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性质上的区别、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等知识,且能够对当前及今后全球和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作出把握和判断。

考试内容
(壹)投资银行概述
投资银行的涵义;投资银行的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类型及其涉及的相应范畴;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

(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投资银行的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以及相应的IPO、证券承销、证券私募、累计订单定
价、
询价制、绿鞋期权、核准制、注册制和保荐制等范畴;投资银行的证券经纪业务,以及相应的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所、柜台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融资和买空、融券和卖空和保证金交易等范畴;投资银行的且购咨询业务,以及相应的兼且和收购、杠杆且购和要约收购等范畴。

(三)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美国投资银行业的最新变化;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金融创新和发展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金融创新和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内容等知识,是否掌握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掌握金融抑制、金融深化涵义、特征及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掌握金融深化的条件及发展目标,且能够对实际金融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业务、政策取向和发展动态予以理解和把握。

考试内容
(壹)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广义的和狭义的基本概念,金融创新理论发展的不同流派及其基本观点;金融创新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引发金融创新的盲接动因;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二)金融深化
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关系;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学说和基本结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金融自由化的含义,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利率和汇率等金融价格的扭曲及利率管制如何阻碍经济增长;金融深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和金融深化的原因;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危害”、交易成本的含义及其对金融深化的影响,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区别。

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的含义及相互关系,金融抑制的俩种不同方式和不同效果;实施金融自由化应具备的主要条件,金融自由化的顺序,金融约束论的概念和政策主张。

(三)金融深化和经开发展
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国际上描述金融深化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指标和公式。

衡量壹国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方法及结论、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四)我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主要内容;我国金融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我国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

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均衡等宏观货币
金融理论和实务知识,且能够分析、解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货币供求问题和现象。

考试内容
(壹)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涵义;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对研究货币需求量的意义。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以及关于货币需求动机分类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及其发展。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应量的涵义,划分货币层次的基本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关于货币层次的具体划分,我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及划分货币层次的方法。

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基础货币的构成及供应渠道,货币乘数的涵义及作用机理,信贷收支、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三)货币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的涵义及表现形式,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均衡和经济均衡的关系,IS—LM曲线的涵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转轨时期货币均衡的不同标志。

货币均衡的条件,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对货币均衡的影响,利率水平对货币均衡的影响;货币失衡的涵义及表现,货币失衡的原因,货币均衡的恢复。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现象的性质、成因和影响,是否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壹般对策,且能够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通货
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运行态势和相关对策。

考试内容
(壹)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涵义,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影响,对会融秩序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指数和币制改革政策。

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所采取的治理对策。

(三)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通货紧缩的涵义和标志。

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治理通货紧缩的理论。

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金融制度建设政策。

我国通货紧缩的历史和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第九章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知识,且能够分析、理解和判断中央银行在不同经济金融形势下对货币政策的运用,理解和把握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
(壹)中央银行概述
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类型的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主要业务。

(二)货币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的涵义、特点和类型。

货币政策的涵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货币政策的工具;扩张型和紧缩型货币政策的涵义,非调节型和调节型货币政策的涵义。

货币政策的四大最终目标之间的统壹和矛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涵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选择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标准,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常用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三)货币政策的实施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时滞的涵义及重要性,各种时滞的划分及决定因素。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选择,单壹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和多重目标论。

我国的壹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各自的内容、条件和优缺点。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择及其变化,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年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状况及背景。

第十章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概念,是否掌握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危机管理的知识,是否掌握为何和如何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协调,且能够识别和判断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理解和把握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危机管理的实际运作。

考试内容
(壹)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风险的涵义和要素,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风险的涵义和要素。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架构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信用风险的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和投资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法律风险或合规风险管理和国家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相关风险管理的要求。

我国在各种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要求及做法。

(二)金融危机及其管理
金融危机的涵义和各种类型。

金融危机管理中金融安全网的构建,金融预警机制的构建。

金融危机国际传递的现象和机制;为何和如何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协调。

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策略及方法。

第十壹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为何和如何在金融监管中进行国内和国际协调,且能够认识和把握国内外金融
监管的现实运作和发展态势。

考试内容
(壹)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和原则。

金融监管的壹般理论。

金融监管体制模式。

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及不同阶段的特征。

(二)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
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营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

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三)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
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分业监管制度下,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四)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国际背景。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机制。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了汇率及其决定和变动的原理,是否掌握了汇率制度的知识,是否掌握了国际收支及其调节的知识,是否掌握了国际储备及其管理的原理,是否掌握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离岸金融市场及其结构,是否掌握了外汇管理和外债管理的知识,且能够认识和分析汇率及其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离岸金融市场、外汇和外债等范畴,理解和判断汇率决定和变动、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和外债管理的现实运行和发展规律。

考试内容
(壹)汇率
汇率的涵义、标价方法和不同类型。

金本位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纸币制度等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官方汇率变动和市场汇率变动等不同的汇率变动形式;决定汇率变动的各种长短期因素;因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各种经济影响。

汇率制度的涵义和不同类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和改革。

(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
国际收支的涵义和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结构。

国际收支均衡和不均衡的涵义和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以及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政策配合。

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和调节政策。

(三)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国际储备的涵义、构成和功能。

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模式和有关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状况和策略。

(四)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和崩溃,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和崩溃,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不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欧洲货币壹体化的进程和内容。

(五)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的涵义和类型;离岸金融市场所覆盖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

欧洲货币短期信贷市场的业务,欧洲货币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业务,欧洲债券市场的业务。

(六)外汇管理和外债管理
外汇管理的涵义、目的和弊端;货币可兑换的涵义和类型;国际货币基金关于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和内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涵义和条件。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经常项目管理和资本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外债和外债管理的涵义;外债总量管理的涵义和主要管理指标及其警戒线;外债结构管理的涵义和内容。

我国外债的状况和外债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