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合集下载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人物称谓类1.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 丈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 先生: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5. 朕:古代帝王自称。

6. 臣:官员对帝王的自称。

7. 妾:女性自称。

8. 鄙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9. 仆:谦辞,对人称自己。

10.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二、地点、方位类11. 山水:泛指自然风光。

12. 江河:泛指河流。

13. 江湖:指四方各地,也指流浪四方。

14. 朝廷:指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

15. 乡关:家乡。

16. 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

17.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8.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9. 江右:指长江下游北岸地区。

20.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时间、节令类21. 旦暮:早晨和傍晚。

22.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23. 期年:满一年。

24. 亭午:正午。

25. 夜阑:夜深。

26. 久远:很长时间。

27. 须臾:片刻。

28. 朝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暂。

29.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四、事物、器具类31. 舟楫:船只。

32. 辇毂:帝王的车驾。

33.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34.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

35.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

36. 弦歌:音乐。

37. 笔墨:书写工具。

38. 书简:书信。

39. 鞍马:马匹和马鞍。

40. 琴瑟:乐器。

五、动作、行为类41. 策马:驱马前行。

42. 赴任:前往任职。

43. 逃遁:逃跑。

44. 采纳:接受意见或建议。

45. 叩问:请教。

46. 献策:提出计策。

47. 赋诗:作诗。

48. 赋文:作文。

49. 赏赐:给予财物。

50. 惩罚:实施惩戒。

(文档第一部分完毕,后续内容将继续补充)六、心理、情感类51.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

52. 惊骇:非常害怕。

53. 欣慰:内心感到安慰。

54. 感激:深深感谢。

55. 怅惘:因失意而感到迷茫。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1爱(爱护)(喜欢,爱好)(爱惜,吝惜)(爱慕,欣赏)(恩惠)(通“薆”。

隐蔽,躲藏)2安(安稳)(安全)(安逸)(安抚,抚慰)(安置、安放)(哪里)(养生)(使---安)3倍(通"背",背叛,违背)(一倍,加倍)(通“倍”,增加)(越发、更加)4被(蒙受,遭受)(表示被动,助词)(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通“披”,披散)(被子)(覆盖)5本(草本的根或茎干)(根本。

基础)(本来,原来)(版本,稿本)(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天赋的善心)(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推究本源、考查)6鄙(边界地方,名词)(庸俗,浅陋,鄙俗,形容)(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轻视,动词)7兵(兵器,军械)(士兵,军队)(用兵策略,战略)(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疾病,名词)(困苦,困乏,形容词)(毛病,缺点,名词)(担心,忧虑,动词)(损害动词)(责备、羞辱,动词)9察(仔细看,观察)(详审)(了解,弄清楚)(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看清楚)(精明,形容词)10朝cháo(朝见,朝拜)(朝廷)(朝代)(朝政)(zhāo早晨)(对、向,动词)11曾(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曾经,副词)(竟然,副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通“增”,增加,动词)12乘chéng(驾车,坐车,骑马)(趁着,凭借)(冒着,动词)(登上)(shèng四,数词)(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13诚(诚心,诚意,名词)(实在,的确,副词)(果真,如果,连词)(真诚,形容词)14除(台阶,名词)(清除,去掉)(整修,修理)(拜官授职)(门屏之间,名词)15辞(言词,言语)(文词,文学)(藉口)(推辞)(告别,辞别)(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计较)(辞令,应酬的言辞)(辞谢,婉言道歉)(命令)16从(使…跟随,带着)(听从,顺从)(向---学习)(依傍)(由,自,介词)(参与)(随从的人,名词)(放纵,动词)(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通“纵”。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1怀其璧,从径道之 (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 (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向 志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 (料想) 11道之以政 (通导、引导) 12道义: 道德和正义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 (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隐蔽,躲藏)
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哪里) 7衣食所安 (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得到,获得,与“失” 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 往有得 (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 (能够) 4吾得兄事之 (应该)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虫所耶 (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融洽) 10此言得之 (对、合适)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 鄙之僧哉 (反而难道)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地区,地城) 5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实词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

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二、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三、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

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四、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五、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六、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精编汇总1、爱:宠爱;吝惜;喜爱;爱慕;隐藏。

2、安:安全;安逸;安抚;安稳;养;安置;哪里。

3、被:表被动;披散;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覆盖;遭受。

4、倍:背离;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更加。

5、本:本来;草木的根;根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版本;推究。

6、鄙:边疆;轻视;浅陋无知。

7、兵:兵法;兵器;军队;伤害。

8、病:担心;疾病;缺点;责备。

9、察:观察;明察;洁净的样子;推举;明智。

10、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

11、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曾经;通“层”;竟。

12、乘:登;乘坐;凭借;冒着;顺应。

13、诚:诚意;确实;果真。

14、除:除掉;台阶;授予官职;除非。

15、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文辞;借口;推辞;辞别。

16、从: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

17、殆:危险;接近;大概。

18、当:掌握;在;把守;判决;相抵;将;任;恰当。

19、道:取道;道路;主张;策略;谈论;道理。

20、得:获得;应该;心得;得当。

21、度:越过;尺码;次;考虑;估计;限度;衡量;创作;法度。

22、非:没;反对;错误。

23、复:重叠,繁复;恢复;答复;再。

24、负:倚仗;使承担;背着;辜负;背弃;失败。

25、盖:遮盖;伞;超过;大概。

26、故:交情;所以;原因;仍旧。

27、顾:拜访;回头看;还;关心;不过。

28、固:坚固;坚决;固执;坚守;本来。

29、归:女子出嫁;回来;归附。

30、国:国都;地方;国家;国事。

31、过:经过;拜访;责备;过分;超过;过错。

32、何:怎么;什么;为什么;多么。

33、恨:愤恨;遗憾。

34、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什么;什么。

35、患:担心;毛病;灾难。

36、或:迷惑;有时;倘若;有的;有人;或者。

37、疾:疾病;快;痛苦;嫉妒;痛恨。

38、及:比得上;赶上;等到;牵连到;到;趁;与。

39、即:登上;就;就是。

40、既:不久;既然;已经。

41、假:临时充任;借助;假的;假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

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数词)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介词)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名词)8.欲不可从(放纵,动词)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名词)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名词)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形容词)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名词)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副词)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连词)4.诚心诚意(真诚,形容词)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12.道义:道德和正义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4.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最终)4.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较低的地位)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古代车上以左为尊。

(车上的尊位)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4.指位置所在。

坐北朝南(坐落)5.坐法去官(触犯)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归附)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回,返回)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形容词)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形容词)10.此言得之(对、合适,形容词)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8.常有大度。

(度量)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

回来)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5.王辞而不复(回答)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报复)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免除赋税徭役)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通“覆”,遮盖,盖上)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复算,追究)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覆盖)8.通家尚负责。

(亏欠,拖受,责通“债”)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