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⒈土地改革的背景⒉《中国土地法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汉杰 廖耀湘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55万多人
百度文库
长江以北 中下游地 区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 1948年11 华北解放军 月~1949年 林彪罗荣桓 1月 聂荣臻
52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⒈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⒉三大战役的过程 ⒊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三大战役取胜的原因: 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 ⑵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思考:解放军第二年的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本任务是什么?“全国性” 的反攻条件具备没有?
可能性:
人民解放军经过第一年的作战已具备了向国 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的条件。
必要性:
①可调动敌人的兵力,减少陕北和山东战场 的压力;②可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
从哪里实现突破?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 一是国民党重兵深陷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中原地区兵力空虚;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制作 :王燕平 脚本:孟德鸿
⒈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矛盾 B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 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 D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⒉1946年春,蒋介石敢于发动全面内战的主要原因是 A有四百万正规军 C有国际舆论的支持
复 习
⒈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⒉三大战役的过程
东北战场,因为: ①与敌军相比我军虽然当时数量上仍处于少数,但在东北地区我 军已占相对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首战选在什么地方?
②东北敌军被我军包围在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 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是撤是守,还举棋不定;
③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为解放全国奠定胜利基础; ④歼灭了东北敌军,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 东战场的作战。
B有四大家族聚集的军费 D有美国的支持
⒊解放战争开始后,人民军队的主要军事的目标是
A挺进大别山 C消灭敌人精锐部队 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充分说明 A全国各阶层人民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 B蒋介石集团已不甚一击 B开辟东北根据地 D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C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完全孤立
D国民党反动派即将垮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⒈土地改革的背景 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1947年
⒊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 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 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⑶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⑷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⒈土地改革的背景 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改总路线 ⒊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重要原因)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⒈三军挺进中原 ⒉其他解放区军民转入反攻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三大战役取胜的原因 三大战役的简况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 战役时间 指挥员
东北解放军 辽沈战役 林 彪 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 平陈毅粟裕 谭震林 1948年 9~11月 1948年 11月 ~1949年 1月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47万多人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 敌指挥官
二是大别山是个老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 础,易于立足;
中 原 三是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947年6月——1948年7月)
东北解放军
其他解放区军民 转 入 反 攻
西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 晋冀鲁豫 太岳兵团 华东解放军主力
三军挺进中原


国民政府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⒈土地改革的背景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 求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 土地革命时期 抗战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 民生主义 依靠、联合、限制、保护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⒈土地改革的背景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发展 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1947年 主要内容:没收 废除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实行 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 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 土改总路线: 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 依靠 团结 消灭 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发展 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展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发
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主要表现)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⒈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直接后果)
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上胜利
⒊三大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原因
⒈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 “后方挖蒋根”是指 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D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思考
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
长春
张家口 北平 华北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 锦州
东北解放军 沈阳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
天津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共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华东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 徐州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共歼国民党军55万人
⒉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 A依靠贫雇农 B团结中农 C消灭地主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
⒊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制定和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不包括
A民主革命的纲领和任务 C社会性质的变化 B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⒋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多少排列,正确顺序为 A辽沈、淮海、平津 C辽沈、平津、淮海 B淮海、平津、辽沈 D平津、辽沈、淮海
翻身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各解放区 农民参军人数 出民工
华北解放区 近百万人 东北解放区 160万 山东:580多万 冀中:480多万
这说明了什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⒈土地改革的背景
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1947年
⒊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巩固了解放区,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和支援解放战争的革命热情。 ②土改是人民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可靠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