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合集下载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征求意见稿)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门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区域及全球视野下大广海湾地区发展前景 (4)一、大广海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二、大广海湾地区的开发意义 (9)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定位 (13)四、发展目标 (19)第三章空间布局 (24)一、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总体布局 (24)二、广海湾新城核心区布局 (29)三、推动江门从“滨江城市”走向“滨海城市” (34)四、构建节约集约的海域使用格局 (35)五、科学确定规划建设用地 (37)第四章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39)一、构建联通粤西、北部湾港口群的西部沿海大通道40二、开辟连通大西南及泛珠腹地市场的新出海口 (40)三、建立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及港澳的区域快速通道 (41)四、建设珠江西岸海陆空多式联运的交通转换枢纽 (41)五、构筑“四横四纵”便捷联系江门各区县的快速交通通道 (42)六、建立快速连接“三大湾城”的内部交通主干网络 (42)七、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43)八、开辟适应海洋旅游发展的海上绿道 (44)第五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46)一、发展以区域合作与自由贸易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 (46)二、发展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配套的生活服务业 (48)三、发展以休闲度假、海上运动为重点的滨海旅游业49四、着力提升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临港产业 (51)五、发展以海洋科技、绿色能源为重点的海洋新兴产业 (52)六、发展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 (54)第六章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56)一、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57)二、打造具有岭南风格的文化风情圈 (58)三、组织文化体验游线 (63)第七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65)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6)二、健全生活服务体系 (67)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8)四、创新社会管理 (69)第八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71)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72)二、建设“山海相望”的森林公园体系 (73)三、建设特色滨海湿地系统 (74)四、构建“田园入城”的田园生态系统 (75)五、建设贯通山、海、江、田、城的生态廊道 (76)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77)第九章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80)一、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81)二、建设水资源梯级循环利用的供排水体系 (81)三、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 (83)四、建立综合协同的涉海防灾应急系统 (85)五、建设有机集成的市政复合通道与设施公园 (87)第十章深化区域合作 (88)一、加强与广佛及珠中江经济圈的合作 (88)二、促进与港澳地区更紧密的合作 (89)三、强化与大粤西地区的合作 (90)四、促进与大西南和泛珠地区的合作 (91)五、推动与欧美等国际先进地区的合作 (92)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 (94)一、创新海洋开发和用海管理机制 (94)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5)四、创新口岸和通关制度 (96)五、创新旅游发展配套机制 (96)六、创新产业扶持政策 (97)七、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98)第十二章起步区建设和近期工作重点 (99)一、开发实施策略 (99)二、起步区建设 (100)三、近期工作重点 (102)第十三章保障措施 (107)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107)二、加强统筹协调 (107)三、强化法制保障 (108)四、加强监督检查 (109)前言江门大广海湾综合发展经济区(以下简称“大广海湾”)位于江门市东南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毗邻港澳。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word参考模板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2003.7项目名称: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委托方(甲方):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二零零三年七月合作单位:黄山市城市规划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资质证书:乙级[建]城规编第(1550153)主要编制人员名单: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所技术负责人:靳东晓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郑德高硕士城市规划师李海涛硕士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朱力博士城市规划师张全高级城市规划师罗赤高级城市规划师王贝妮助理城市规划师张永波助理城市规划师关丹助理城市规划师二、协作单位清华大学:杜鹏飞博士副教授龚道孝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柏兰芝副教授徐辉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张志军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谢正观教授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蒋雅君博士研究生张维修博士研究生陈宜伶硕士研究生刘慧璇硕士研究生黄山市城市规划局:梅一峰局长高级工程师韩建予科长注册城市规划师秦国元注册城市规划师黄山市规划设计院:万国庆院长注册城市规划师江涛工程师黄宏跃工程师顾维芬注册城市规划师胡秀娟助理工程师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第3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4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节城镇体系 ...............................................................................................................................................第2节南部城镇群规划 ...................................................................................................................................第3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4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5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7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8节旅游发展规划 .......................................................................................................................................第5章屯溪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第9节城市总体布局 .......................................................................................................................................第10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11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12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13节绿地景观规划 .......................................................................................................................................第14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第15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16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17节供电工程规划 .......................................................................................................................................第18节电信工程规划 .......................................................................................................................................第19节环境保护规划 .......................................................................................................................................第20节环卫工程规划 .......................................................................................................................................第21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22节防灾规划 ...............................................................................................................................................第6章徽州区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第23节总体布局规划 .......................................................................................................................................第24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5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26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7章黄山区总体规划 ...........................................................................................................................................第27节总体布局规划 .......................................................................................................................................第28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9节综合交通规划 .......................................................................................................................................第30节绿地景观规划 .......................................................................................................................................第31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8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32节市域近期建设规划................................................................................................................................第33节屯溪区近期建设规划............................................................................................................................第34节徽州区近期建设规划............................................................................................................................第35节黄山区近期建设规划............................................................................................................................第9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第36节屯溪区-徽州区城市远景构想............................................................................................................第37节黄山区远景构想 ...................................................................................................................................第10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11章附则 ...............................................................................................................................................................第1章总则第1条为促进黄山市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以及黄山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河北泊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河北泊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河北泊头市城市总体规划12020年4月19日河北泊头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名称: 河北泊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2020年4月19日建设地点: 河北省沧州市占地面积:19.86㎡设计人员: 刘宾、许勇、周江、熊韧苗、吴静泊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地区辖市和行署驻地。

距北京市250km,距天津市135km,距省会石家庄180km。

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中南部,环渤海经济圈中西南部。

行政区划泊头市现辖交河镇、富镇镇、齐桥镇、郝村镇、洼里王镇、寺门村镇、文庙镇7 个镇及王武庄乡、营子乡、四营乡、西辛店乡4 个乡,辖鼓楼、解放、河东3个街道办,共有657 个行政村、50 个社区居委会。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根据泊头市发展需要,规划市域内形成三级城镇网络:1个市域中心城区、2个中心镇、9个一般乡镇。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①可采用的建设用地指标范围。

泊头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9.86k㎡,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20.61万人,32020年4月19日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96㎡。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确定泊头市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ⅴ级内进行选定,即90.0—110.0 ㎡/人。

②用地规模。

与此同时,本次规划充分考虑河北省的城镇发展战略和泊头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并本着节约资源、节约用地的原则,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以内。

考虑到2030 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38.49 万人,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应控制在42.34k㎡以内。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规划泊头市市域空间结构为“一核两心两轴”。

一核,以泊头市中心城区为城市发展核心,辐射整个市域。

两心:以交河镇、富镇镇为市域城镇产业发展重心,共同形成经济发展极核,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两轴,一是中心城区—洼里王镇—寺门村镇—交河镇—四营—富镇轴线。

二是文庙镇—齐桥镇—洼里王镇—王武庄乡轴线。

市域交通规划规划形成“七纵三横”干线路网新格局。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8)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5)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6)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6)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7)第一章集镇现状 (17)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7)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 18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19)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2)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3)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3)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5)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27)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城市规划书模板

城市规划书模板

城市规划书模板尊敬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是本城市规划书的模板,旨在提供一个详尽、全面且专业的规划方案。

在设计此规划书模板时,我们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确保规划书能够提供准确、有条理的信息。

1. 引言1.1 目的和范围1.2 规划原则1.3 总体目标2. 市区概况及需求分析2.1 市区现状评价2.2 人口分布和增长趋势2.3 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和问题2.4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2.5 规划需求分析3. 规划目标和策略3.1 规划目标设定3.2 规划重点和优先事项3.3 发展策略和措施3.4 可持续发展考虑4.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4.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2 城市功能区划4.3 市中心区和发展区规划4.4 交通路网规划4.5 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规划4.6 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规划5.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5.1 水供应系统规划5.2 排水和污水处理规划5.3 电力和能源供应规划5.4 交通和运输系统规划5.5 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规划5.6 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规划6. 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6.1 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产业规划6.2 创新和科技发展规划6.3 就业和人力资源规划6.4 商业和服务业规划6.5 旅游业规划7. 实施机制和建议7.1 规划实施策略和阶段目标7.2 资金筹措和投资计划7.3 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7.4 监测和评估机制7.5 项目推进和合作建议8. 结论请注意,此模板仅作为参考。

具体的规划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我们建议贵委员会根据本模板的框架,结合具体情况编写一份符合本城市规划的详细规划书。

谨此,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顺祝商祺,[您的姓名][您的职位] [日期]。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模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规划课程作业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概况简述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

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

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范本模板】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资料清单(改)【范本模板】

综合资料备注1、统计年鉴(近10年) 统计局或规划管理部门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发改委3、市、县志及专业志等(如交通志、建设志)4、政府工作报告5、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安局6、历次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镇)总体规划(文字或图纸) 规划管理部门7、土地利用规划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相关资料(文字或图纸)国土局8、各类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给排水规划、防灾规划等)相关的部门如交通局、水利局及环保局等8、行政区划图民政局9、1:5000或1:10000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10、卫星遥感影像图(针对不同城市而言) 规划管理部门分类资料(基础资料汇编撰写的主要内容)第一大类:自然环境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内容1、地理位置城市所处的经纬度自然环境方面的各类调查项目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是城市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市(县)志2、地理环境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3、地形地貌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4、工程地质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5、水文地质包括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6、风象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7、气温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8、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9、日照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10、自然生态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11、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12、土壤资源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13、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第二大类:经济环境调查1、整体的经济状况包括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城市整体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以及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基础,主要涉及规划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资料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及“十一五”计划、政府工作报告2、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状况第一产业(指郊区)主要是农业的经济状况及主要农产品的地区优势等;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经济状况及产业的构成以及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的地区优势等第三产业如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的经济状况第三大类:社会环境调查(主要是人口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城市(镇域)的总人口、城区(镇区)的总人口,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重点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城镇人口总数(或非农业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行业构成,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镇域范围内各行政村、自然村名称、总人口、耕地面积、生产总值、特色农业等基本情况资料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第四大类:城市(镇)用地的调查(主要是十大类用地的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内容城市用地的调查是对城市最直观的了解,通过该大类的调查,了解城市的用地现状,发现城市所处的问题,是规划城市最根本的前提。

宁海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任务书【模板】

宁海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任务书【模板】

宁海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任务书一、工作背景和编制目的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更好地协调宁海中心城区总体风貌,结合《宁海美丽县城三年行动计划》具体要求,特开展宁海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在《宁海美丽县城三年行动规划》中还建议将整体空间风貌指引、山水域关系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与廊道指引、城市天际线优化、城市色彩规划等作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内容。

通过此项工作,可以对宁海中心城区现有的建设环境进行改善、美化,从而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优美的以及方便卫生的空间居住环境,提升宁海整体形象。

而且,该城市设计为后续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了参考,其对空间品质的引导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化控规引导性控制要素(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的作用,为建筑方案审批提供有效依据。

二、项目名称宁海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采购项目三、项目范围及规模该城市设计范围为宁海县中心城区,约90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该范围内现已完成编制的城市设计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四、规划依据1、相关规划《宁海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及2015年修编规划《宁海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则》《宁海县新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宁海老城区改造“一心四片”区域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海县溪南片城市设计》《宁海中心城区时代大道至外环路区块城市设计》《宁海中心城区客运总站周边区块城市设计》《宁海东郊路区块城市设计》《宁海中心城区山河岭周边及红枫市场区块城市设计》《宁海中心城区大湾塘区块城市设计》《宁海中心城区五街汇南区块城市设计》《宁海县梅林街道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海县桥头胡街道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海体育公园城市设计》《宁海火车站站前核心区域城市设计》《宁海县坑龙王片城市设计》《宁海汽车城概念性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修详、城市设计等。

城市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模板

城市规划模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及发展的统筹和引导,旨在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按照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背景与分析1. 城市地理位置、人口与面积2.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3. 自然环境、气候特点4. 历史文化、城市形象二、城市规划目标与原则1. 规划目标的确定及背景分析2. 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3. 城市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4.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三、城市功能布局1. 商业与市中心区规划- 商业设施的布局与定位- 交通便捷性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建筑高度与旧城改造的平衡2. 居住区与生活配套设施规划- 住宅区规模与密度的合理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健康、教育及文化设施的规划与建设3. 工业区与就业机会规划- 工业用地的选择与布局- 生产设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就业机会的提供与疏导4. 公共交通与交通网络规划- 公共交通线路的设立与优化- 道路网络的规划与扩建- 骑行及步行交通的推广与改善四、城市空间形态设计1.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设计- 公园与休闲空间的规划- 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2. 城市建筑风格与外立面规划- 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与体量控制- 建筑风格的选择与指导- 建筑外立面的统一性与艺术性3. 道路与交通空间设计- 道路宽度与交通流量的匹配- 行人道与自行车道的设置- 市区交通拥堵疏导策略五、城市环境治理1.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河流、湖泊及水源地的保护-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控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2. 空气质量管理- 工业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交通尾气排放控制- 空气质量监测与改善措施3. 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与收集措施- 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循环利用与资源回收经济六、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1. 旧城改造与历史遗产保护- 旧城更新的规划与设计-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传承与城市形象的提升2.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生态空间的划定与保护- 绿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推广3. 社会公平与城市包容性- 社区规划与社会服务设施的配置 - 弱势群体的需求与关怀- 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多功能性七、城市规划实施与评估1. 规划实施时序与阶段目标2. 监测与评估指标的确定3. 规划实施中的法律与管理措施4. 规划调整与更新的机制结语本文按照城市规划的一般步骤,对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台州市黄岩区澄江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word参考模板

台州市黄岩区澄江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word参考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划是澄江镇城镇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在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服从国家及浙江省有关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103条本规划所采用的用地标准及各项配套指标均采用城市标准。

第104条因城镇建设需要编制的各种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105条本规划的局部调整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二条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和审批。

第106条本规划由黄岩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黄岩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107条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0年—2005年远期 2005年—2020年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201条澄江镇共有25个行政村,分为三个经济区:果、粮、养殖经济区,是黄岩区柑桔、蔬菜生产基地;旅游疗养经济区,以焦坑村为中心,是黄岩区旅游疗养基地;林、牧经济区,以发展林业、畜牧业为主。

第202条澄江镇村镇体系按镇域中心—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布局。

其中镇域中心在澄江镇镇区,中心村包括后林、焦坑、凤洋、葛村、凉棚岭、东岙、东江河、三官堂,基层村包括临西、横屋、下灰洋、桥前、沈岙里、山头舟、仪江、余家屿、岙里、大巍头、岙口。

第203条规划期末镇域城镇人口 5.2万人,镇域城镇化水平为76.5%。

第三章性质与规模第301条镇区主要职能:黄岩城区近郊镇,是澄江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302条镇区性质: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黄岩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卫星城镇。

第303条镇区人口规模:规划确定镇区近期人口规模为1.8万人。

远期规模为5.2万人。

第304条镇区用地规模:规划确定镇区近期用地规模为1.8km2,远期用地规模5.75km2,人均用地110m2/人。

第四章镇区规划范围第401条镇区规划范围分为规划建设区和规划控制区范围。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版【范本模板】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版【范本模板】

一、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全文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

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宜城".现辖8县(市)3区,桐城市和怀宁、枞阳、潜山、望江、太湖、宿松、岳西七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

04%.市区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21平方公里.面对国家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宁安高铁、江北高速(公路)、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设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城乡规划法对城乡问题和规划实践的思考等,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安庆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导安庆城市建设,安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与09年3月由完成对上版总规进行评估,09年4月省政府批准修编总体规划,同月由北京市规划院和安庆市规划院一起开始编制工作;09年11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审查会;2010年5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总规纲要审查会;整个编制过程在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下,于2011年0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总规专家评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及省内权威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担任主任委员,并对安庆总规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城乡统筹及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予以充分肯定。

遵化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说明书模板

遵化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说明书模板

项目名称: 遵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委托方(甲方): 遵化市建设局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 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 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08月05日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程师:赵朋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师洁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文奇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许景权城市规划师罗义永工程师兰旭助理城市规划师蒋超助理城市规划师杨阳助理城市规划师于婷助理城市规划师倪有为助理城市规划师遵化市城市总体规划参加人员:市政府领导:市委书记:刘树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山市人大主任:贾晓峰市政协主席:赵久明市委副书记:方成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魏广印市建设局领导:建设局局长:王建新建设局党委书记:甄玉平建设局副局长:赵晓东建设局党委副书记姜天泽建设局副局长:高海波建设局副局长:曾国永规划设计参与人员:董玉东张贺国李术武王政强荣国辉乔艳方麻绍元张福荣霍利军前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遵化市建设局委托,承担遵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设计任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遵化规划组于2003年11月5日至13日、12月8日至14日和12月24日至27日分三阶段进行总体规划现场踏勘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在遵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建设局的大力协助和积极配合下,规划组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和内容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

先后走访调查市域所辖各乡镇,同时还到市政府下属各有关职能部门等机构进行了座谈和调研。

在2003年12月8日至14日期间进行了公众问卷调查,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规划组向城市与区域规划所所领导汇报现场调研工作,所领导着重对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结构和发展方向等总体规划重大前提和编制依据进行指导。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之欧阳音创编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之欧阳音创编

第一章概述二、城市概况1、历史沿革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

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

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

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

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

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

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 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

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

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

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3.1地质地貌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大纲(课内实验)
Urban Master Plann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学分: 3
实验课时:17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工程制图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基本流程;深入理解课程讲授的城市用地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基本掌握城市各类用地与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协调组织的方法;深入分析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充分熟悉主要用地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原则,熟悉相关控制指标。

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利用Autocad 软件,导入和编辑特定的地形图,绘制和展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先将实验的要点和难点做一详细介绍,必要时先演示具体操作过程,后由每个学生单独操作,教师予以现场指导。

学生需在完成规定的实验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城市用地评价(3学时)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灵活运用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城市用地进行综合评价,掌握阅读特定地形图的基本步骤,熟悉地形图图式符号,逐步学会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从而为科学判断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打下基础。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Autocad,Photoshop
实习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3学时)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深入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基本掌握城市各类用地与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协调组织的方法。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Autocad,Photoshop
实习三城市总体布局评价(3学时)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优劣,进而培养学生规划的大局观和前瞻性。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Autocad,Photoshop
实验四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8学时)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基本流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点,利用Autocad软件独立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二)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
计算机,Autocad,Photoshop,输出设备(打印机或投影仪)
(三)实验内容
1.根据给定的现状地形图和设计条件,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2.合理组织城市各类用地,并与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协调。

3.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基础上,对成果图的整理和修饰。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