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最新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精品
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悼念,除了怀念失去的美好之外,其实也在述说自己随亡妻而逝的理想和自身坎坷的命运,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词风的审美特质的,欢迎阅读参考。
以悼亡为题材的创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特殊的领域,纳兰性德是有意识地把悼亡题材的作品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在他全部的悼亡词里,更是他以真情贯穿一生的凄苦心境,从而形成其悼亡词独特的风格。
本文试从其悼亡词中对亡妻的怀念、对自身命运的伤悼、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三个方面,展开对其悼亡词的分析,以浅探纳兰性德悼亡词真挚哀婉、孤寂悲凉的词风的审美特质。
一、悼念亡妻,一往情深(一)青衫湿遍忍相忘读纳兰性德悼亡词最先感受到的便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这种真情是对亡妻真切的情感。
关于卢氏其人,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虽然他们的结合是封建社会贵族之间的婚姻,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同样都是内心温柔、至纯至真的人,二人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美满的婚姻生活更是激发了纳兰诗词创作的灵感。
卢氏故去后,纳兰性德的悲伤与痛苦难以自制,他将对妻子的思念与追怀都注之于笔,故而他的作品都弥漫着浓厚的悲怆凄婉的情绪,如他的自度曲《青衫湿遍·悼亡》,对纳兰来说,卢氏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难得的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朋友。
可惜世事无常,卢氏的早逝给纳兰带来的不仅是失去妻子的痛苦,更是失去知音的悲痛,短暂的欢愉换来一生的悔恨与内疚,纳兰此后的诗词创作便走向了“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此词作于卢氏离世半个月后,作者自编词牌以寄托对亡妻的哀思,应当是其悼亡词中的第一首。
他被深深的负疚感所束缚,陷入无法解脱的死结之中。
在纳兰眼中,妻子卢氏并不是政治婚姻下无言相对的傀儡,而是要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他对妻子的悼念,往往也是在怀念失去的美好,伤感自己的命运。
从这首词中已经感受不到那个从容舒缓的纳兰性德,随着知情解意的爱妻的亡故,纳兰的心也随之而去,现实中的他更像是飘忽游离的浮萍,永远不会再安顿下来。
从纳兰诗词的情感特色看其艺术成就
从纳兰诗词的情感特色看其艺术成就一在明清这样一个古典诗词创作无可奈何地走下坡路的时代里,有一位词人却以赤子般纯净、敏感的艺术心灵,新鲜、深沉地感受天地万物,创作出了许多真挚、清丽、凄婉、深情的作品,使词的创作重新焕发出了异彩。
他就是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而他的边塞词则大多苍凉雄浑,如《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边塞风景之荒凉,历史意识之深沉,完全可以跟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是宋词中罕见的描写边塞风光的佳构,而纳兰词中优秀的边塞词却并不稀有。
纳兰的边塞词中的一些佳句,如“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都能令人想起盛唐的边塞诗。
当然,纳兰词在情感方面占主导地位,并且前人都注意到了的特色应当是感伤。
这突出表现在悼亡词中,如那首著名的《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悼亡词,感情之凄婉、真挚、深沉,足以与苏轼的《江城子》相媲美。
纳兰一生写了大约五十首悼亡词,每一首都那么真挚、缠绵、感伤。
但纳兰词的感伤风格并不仅仅限于悼亡词。
比如: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
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太常引》)实际上,无论是外在的自然景物,还是内在的心灵世界,在他的笔下往往都染上了一种感伤、悲凉的色彩,以至于张预说纳兰词:“沉幽骚屑之思,婉丽凄清之体。
试论纳兰容若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试论纳兰容若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李润泽 山东潍坊一中摘 要:纳兰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他的词或清丽婉约,或哀感顽艳丽,字字珠玑,首首精粹。
纳兰容若现存的348首诗词作品中,对边塞江南的景物描写居多,但是从艺术成就和后世影响来看,却以悼念亡妻、歌颂爱情的《饮水词》最为出名。
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就是对其爱情词影响力的有力佐证。
文章在赏析纳兰容若爱情词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纳兰容若;爱情词;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097-01清代文学家顾贞观评价纳兰词“如听中宵梵呗,先凄婉而后喜悦,令人不能卒读。
人言愁,我始欲愁。
”纳兰容若家世显赫,加上天资聪颖,因此仕途通达、平步宦海。
但是爱妻早亡、挚友聚散以及后期的职场厌倦,都使得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悲观。
于是乎,纳兰容若将对亡妻的思念寄托在诗词中,“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正是纳兰容若爱情词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况。
一、精妙的修辞手法纳兰容若爱情词中虽然无时无刻不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但是其中也不乏精妙的修辞手法,其中用典和化用这两种手法,在爱情词中最为常见。
例如,《菩萨蛮》中“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从词的字面叙述上看,主要是通过分别前的环境以及心理描写,来衬托词人的相思和不舍之情,营造出了一种对分别的恐惧和内心的空虚情境。
词中“催花未歇花奴鼓”一句,是引用了唐玄宗时期李链的典故。
李链小字“花奴”,被封为汝阳郡王,不仅天生俊美,而且文武双全,深受当朝皇帝唐玄宗的喜爱。
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宫中景色明丽,柳杏将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春光好》,曲终,花已发坼。
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纳兰容若用这一典故,来暗示花开即落、好景不长,表达出一种离别在即时的惆怅和哀伤。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李翠翠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
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
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
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
[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
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
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
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
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
如《南乡子》这首词: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
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
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
吹落残红在绣床。
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
共喒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学生姓名:陈玉婷学号: 118580046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级专升本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
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
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在清词“中兴”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流传于后世的词作,也成就了此时代的一批词人。
在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他继承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晏几道的词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调。
一.前言“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在人们眼中,这是一首凄凉唯美的爱情词,多数人认为它出自于晏几道或苏轼之手,但这首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拔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
出入扈从,应对称旨,极得圣祖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底,以寒疾终。
纳兰才气横逸,多愁锐感,能诗,擅词,尤工小令。
词风真挚自然,多低徊婉转,悲凉凄恻。
悼亡之做堪称绝调。
著有《饮水词》,(亦称《纳兰词》或《通志堂词》)。
陈庭焯说:“词兴于唐,盛于宋,亡于明,而再振于国初,大畅厥于乾嘉以还也。
”清初词坛的再振,其成就不及宋,但毕竟是出现了中兴之局。
科技论文。
这也表现了其独有的时代特征:第一,词人纷起,词作繁多。
两宋是词的黄金时代,现存宋词约二万首,金元词7300首,而清词“总量将超出20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数”。
这也表现出,清代词创作的繁荣盛况。
第二,流派纷呈、推陈出新,在词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清代那么多的艺术流派和群体,他们的艺术主张是那么鲜明,审美追求那么坚定,并且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家族血缘关系的特点。
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变风于前,余波留及清初词坛;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和朱彝尊为旗帜的浙西词派争奇斗艳、兰菊并茂;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更影响词坛百年之久。
第三,抒情文体得以确认。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而词以抒情为主,在传统理念和道德中,不为人所接受。
浅析纳兰爱情词中的艺术特色
人 ”。而 “ 相 思相 望不 相亲 ”则 化 自王勃 《 寒 夜怀友 杂体 》 “ 故友 故情 怀故 宴 ,相 望相 思不 想 见 ”。亦有 白居 易 《 三 年别》 “ 悠 悠一 别 已三 年 ,相望 相 思明月 天 ”和李 白 《 相 和 歌辞 ・ 相逢 行》 “ 相见 不相 亲 ,不如不 相见 ”。[ 2 】 由此可 见 ,纳兰 容若 的爱情 词 皆有对 古时 诗词 文赋 的 化 用 。引用 典故 多 ,并且精 炼地 融合 ,将 自我 的思 想感 情 与所 引用 的诗词精 妙 的结合 ,让 爱情词 的 内涵提 升 。 真 切 的情 景 交融 “ 成容 若君 度过 了一季 比诗 歌 更诗 意的生 命 ,所有 人 都 被他 甩在 橹声 后面 , 以标 准 的凡夫 俗子 的姿 态张 望并 羡 慕 着他 。但 谁又 知道 ,天才 的悲 情反 而 羡慕每 一个 凡夫 俗 子 的幸 福 。虽然他 信手 的一 厥词 就 能弥漫 过你 我 的一个 世 界,可 以催漫 天 的烟火盛 开 ,可 以催 漫 山的荼 縻谢 尽 ”口 】 , 徐 志摩 先生 是如 此评价 纳兰 容若 的 诗词 。志摩 一生 苦苦 追 求着 自己的爱情 ,正 如纳兰 容若 一样 。或 许 ,两人 内心 对 于爱情 有着 相 同的情愫 ,才 会有彼 此 内心 的相惜 。 纳 兰容 若情 景交 融 的独 到之 处 就在于 他善 于勾 勒 出生 活中那 点滴 的温 馨 ,再配 以 自己最 真挚 的感情 ,这 样 的创 作手法 在其 悼念 词 中尤为 突 出。正 如 《 浣 溪沙 》 “ 谁念 西 风独 自凉 ,萧萧 黄叶 闭疏 窗 ,沉 思往 事立 残 阳。被 酒莫 惊 春 睡重 ,赌 书消得 泼 茶香 ,当 时只道 是寻 常 ”,此情 此 景 , 易于 另伤情 之人 产生 共鸣 之感 。此 时 已入 深秋 ,凉 凉西 风 侵蚀着 我 内心 的苦 闷,不 忍见那 片 片枯萎 的黄 叶 ,轻 闭小 窗 ,在 残 阳下站 立 ,回忆 曾经 的点 点滴滴 。那 时春 日里 我 们饮 酒作诗 ,直 至醉 卧不起 ;那 时 我们 也学李 清照 和赵 明 诚一样 赌书 泼茶 ,琴 瑟和 鸣 。可 是 只怪我 认为 当初 那 只是 寻常 小事 ,如今 已不 能再有 。以 日常生活 中夫 妻俩 的寻 常 生活入 手为 线 ,描绘 出一 幅夫 唱妇 随的情 意绵 绵 ,再 由现 下相 比, 两 人 比肩 只剩下 一人孤 单 。 情感 一 前一后 的 比较 , 在最 后一句 “ 当时 只道是 寻常 ”发 挥至 极致 。其 实这一 首 词与 苏轼 的 《 江 城子 》有 着或 多或 少 的相似 之处 。 “ 十 年 生死 两茫 茫 ,不 思量 ,自难忘 。千 里孤 坟 ,无处话 凄 凉 。 纵使 相逢应 不识 ,尘 满面 ,鬓 如霜 。夜 来幽 梦忽还 乡 。小 轩窗 ,正梳 妆 。 相 顾无 言 , 惟 有泪千 行 。 料 得年 年肠 断处 : 明月 夜 ,短松 冈 。”苏轼 同样 地也 是写 出 当时夫 妻俩 的和 美, 与 当下孤单 影 只相 比, 突 出 自己“ 泪 千行 ” 的悲伤之 感 参 考 文献 : [ 1 ] 苏缨: 《 纳兰 词 典评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8 年 5月第 1 版 ,第 1 0 3页 .
试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白衣裳凭朱 阑立 , 凉 月趋西 , 点鬓 霜微 , 岁晏知 君归不 归?残更
求。如《 望江南》 :
初八月 , 半镜上清宵 。斜 倚 画阑娇不语 。暗移 梅影过 江桥。裙 带北风飘 。
看。况复此宵兼 雪 月 , 白衣 裳 凭 赤 栏 干 。 ”“ 岁 晏 知 君归 不
此词将 词人 扈从康 熙皇帝 出巡北 方之 所见所 闻所感描 绘出来。五更 、 寒月 、 积雪 、 客栈 、 西风 、 晓星 、 平沙 、 飞翔 呜叫
归? ” 应该是化用《 诗经 ・ 采薇》 “ 采薇 采薇 , 薇亦 作止 。日归
( V o 1 . 1 6 . N o . 1 0 )
残 论 纳 兰 性 德 词 的 艺 术 特 色
高 瑾
( 铁岭市图书馆 , 辽宁 铁岭 1 1 2 0 0 0 )
[ 摘
要】
本文主要 论述 了纳 兰性德词 的艺术特 色: 意境 美的追 求 ; 文字上 的特 色; 语 言 色彩 的运 用 ; 动 与静的对 比 ; 刚柔
这 里写八月初 旬夜晚 , 像半个 明镜似 的皎洁月亮 升上湛 清的夜 空之际 , 美人斜倚 着似 画如 图的精 美栏杆 , 娇羞 不语 。
而旁边散 发着淡淡幽香 的梅 花倩 影 已经暗 暗地移 过 了江边 的如 虹似霓的桥。不明说在月夜 中呆 了多 么久 , 而 用梅影 已
移过 江桥来暗示时间之长 , 又有衣裙 的绫 罗锦带在 清爽 的北
下 面试从几个 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
一
二、 纳兰词清新 自然 , 淡雅质朴 , 晓畅流利 。 如“ 清 水 出芙 蓉, 天然去雕饰” 。比如他 的《 寻 芳草 ・ 萧寺记梦》 :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一、逆反心理、悲情性格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朝权倾一时的宰相。
纳兰性德作为嫡长子,他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作为富贵公子,皇帝的近臣红人,他的作品理应是充满富贵荣华气质的,但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却与他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总是带有一种伤感的气息。
三藩之乱后期,清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固下来,为了安抚民心,康熙皇帝多次出巡,作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有幸陪同。
长时间的仕宦生涯,他对官场的黑暗心生抵触;多次陪同出巡天下,他对民间疾苦多有体察。
对于从小接受汉儒文化熏陶的纳兰性德来说,对百姓仁爱才是为官者应该做的,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官员尔虞我诈,百姓生灵涂炭。
这一切让他心生厌恶。
另一方面,容若逆反心理的形成又是与康熙皇帝密切相关的。
康熙是个苦孩子,“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幼年登基,只有一风烛残年的祖母相伴,但他却除鳌拜、定三藩,开启康熙盛世。
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的内心必须足够强大,他的思考必定深远。
他的童年是在鳌拜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朋党恨之入骨。
纳兰性德的才华康熙是很了解的。
所以,注定了皇帝不会重用他。
官场腐败,前途迷茫,促进了纳兰性德逆反心理的产生。
“这种逆反心理是纳兰突出的性格特征,也是纳兰词里多有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正是这种厌弃官场、渴望自由的逆反心理,在冷酷的现实中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纳兰性德渐渐形成了一种悲情性格。
二、明言用情,直截了当纳兰词之所以直抒胸臆、通俗易懂,是因为他坚持独抒性灵、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
他的词感情真挚,一字以蔽之:真。
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因为真,所以少雕饰。
纳兰词明言用情不做作,不矫饰,没有华丽的秾丽语,也没有艰深晦涩的寒酸语,看似普普通通的词语,实则是纳兰性德在吐露自己的心声。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纳兰词明言用情的突出代表。
纳兰性德是一个重视感情的人,他的悼亡词的每一个字都是真情的流露,让人读来声泪俱下。
他的悼亡词如《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半月前头扶病,……独伴梨花影,冷冥冥……教寻梦也回廊。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清代备受推崇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诗才,成为了清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二、感情真挚写实纳兰性德的诗歌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为核心。
他倾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体验于作品之中,表达对生活、爱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他常以简练而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深沉、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描绘世界的魅力。
三、意象独特与寓意深远纳兰性德善于运用富有艺术美感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花、月、雨、云等,通过将其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融合,使作品具备了更深远的艺术魅力。
四、才情横溢与多变风格纳兰性德的诗词体裁广泛,包括绝句、律诗、七言古文和七绝等。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多变的创作风格令人称道。
有时他以豪放激昂之姿写出金戈铁马的英雄壮志,有时他以细腻柔情之词表达了对爱情和离愁别绪的忧伤。
纳兰性德所表现出来的多样风格是他独特魅力所在。
五、借古讽今与批评社会纳兰性德在一些作品中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批评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通过隐晦而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隐喻语言,准确地抨击不公平与伪善之处,反映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种战胜时代的批评与讽刺也成为了纳兰性德诗词艺术的重要特色。
六、结语总之,纳兰性德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多变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后世文人的崇敬。
他的诗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备了深远的影响力。
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卢氏,两人生活幸福温馨。
可是,天妒红颜,三年后,温柔娴淑的卢氏永远地离开人世,这噩耗使纳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1]。
写下了多首哀怨凄楚的悼亡诗词,一直到八年后自己病逝,悼亡之作从未间断。
在他的词集《饮水词》中,题中明确标有“悼亡”的有七首,而“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阙左右。
”[2]。
本文中,笔者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代表作为例,说明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词中的深切情意。
记梦写哀迷离恍惚的梦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曲折地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最真实隐蔽的情感。
纳兰悼亡词中记梦的佳作当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开头便不同寻常,一句“何时已”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卢氏绵长无尽的哀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内心的伤感和惆怅更是有增无减。
词人幻想着能向冥间通个书信,让他知道这三年来爱妻的苦乐,可是自己心中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若”字交织着希望与幻灭,“与谁相倚”是深情曲折的体现。
全诗可谓惊心动魄,难以卒读。
故去的缠绵缱绻仿若是一场美丽的梦,梦中相生相守的誓言让词人无奈地觉察到阴阳相隔的悲哀。
词人因情而起相思意,因思而忆旧时景,因忆而作相会梦,因梦而作相思词,这般如痴如梦、痴心不改的深情真挚而感人。
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特色及成因探究
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特色及成因探究许威摘要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作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却有着独特的格调,以其真切的情愫和篇完意佳的特点取胜。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部分豪放词的赏析,分析其豪放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豪放词风的成因,体现了对纳兰性德豪放词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容若);豪放词;真切;词风纳兰性德是清初成绩卓异的词人,他的词给清初词苑平添了一支奇葩。
纳兰性德一生淡泊名利,著有《通志堂集》,并且有纂刻《经解》。
但是他成就最高的是词,词集初名《侧帽》,后来增补为《饮水词》,后人增汇其全部作品,题称《纳兰词》。
他主张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纳兰性德今存词总共可达三百五十首左右,属于婉约风格的约有三百余首。
但是纳兰的占其词约十分之一的豪放词,成就很高,也很有特色。
徐轨佳云:“词旨嵌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轩”,是对纳兰的豪放词的极高评价。
《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评价纳兰:“纳兰侍卫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
其所为词,悲凉顽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可谓豪然之士,奋乎百世之下者也”。
纳兰的豪放词多处于其塞外、赠友词作之中,而尤以塞外词作为甚。
这类词殊有风鸣万窍,怒涛狂卷的气韵,决不是南唐一家者所能出手的,至于神虚情匮的匠工们更是难以问津(严迪昌,1998,8)。
一、纳兰性德豪放词词风及艺术特色纳兰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其豪放词的特色就是写真情、抒真意,因此有其自身独特的格调。
王国维评价纳兰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可以说,纳兰的词的特色可以用“真切”二字来描绘。
其豪放词亦是如此。
对这一点,后人多有论述,如唐圭璋认为纳兰词“全以真胜”、“情真景真”。
叶佳莹也认为“纳兰词之清新自然自有其胜过于知解与诠释的另一种境界”。
纳兰无论是写景言情,都有其所独有的一份敏锐真切的感受,而且能不因袭模仿前人,而全以他活泼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很有自己的特色。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摘要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ABSTRACT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 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
纳兰性德诗歌研究纳兰性德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而著称于世。
本文将从纳兰性德的生平、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对纳兰性德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一、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后任职于翰林院,为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不仅精通满、汉、蒙、藏、回等语言,还涉猎经史、诗词、佛学等多个领域。
二、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纳兰性德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情感真挚而著称。
他的诗歌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修辞,而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他善于捕捉瞬间的情感和意象,将之融入诗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
纳兰性德的诗歌受明代“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响较大,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性和率真。
同时,他的诗歌也受到清朝“神韵派”的影响,注重表现诗歌的“性灵”和“韵味”,强调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纳兰性德的诗歌既具有明代诗歌的清新自然、真实感人的特点,又具有清代诗歌的含蓄蕴藉、意境深远的特点。
三、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品纳兰性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饮水词》、《通志堂集》、《侧帽集》、《精选苏墨题词》、《南乡子·柳沟晓发》、《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等。
其中,《饮水词》是纳兰性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饮水词》中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含蓄蕴藉、情感真挚而著称于世。
其中,《长相思·山一程》是纳兰性德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该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夜深千帐灯”一句,尤为后人所传诵。
总之,纳兰性德作为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脱俗、情真意切、含蓄蕴藉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饮水词》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纳兰性德诗词的审美特质
7 2 ・
中 学语 文 ・ 语 言 学 习
I I l l 誉
“ 宇理识 字" 与 丈言 文教 学
圊 李 成春
文言 文向来 是中学语 文教 学 的重 点 , 然课堂投入大 量的时间与精 力学 习 , 但
却 收效 甚微 , 学生越 来越厌 学 , 教师越 来越难 教 , 师生 同时陷入 文言 文教学 的困境 。细究之 下 , 会发现 存在 双 向的问题 : 于学生而言 , 作为现代 书面 语的 白话文与
写 日月 , 在纳 兰 性德 笔下也很 少展示 出圆满光辉 的气 势, 而总是 以残缺示人 。如 “ 一半残 阳下小楼 。 ” “ 刚剩
秋袅一半 , 拥透 帘残月。 ” “ 一钩残照 , 半帘飞絮 , 总是恼 人时 。 ” “ 乳 莺残 月啼。 ” “ 一样晓风残 月 , 而今触绪添愁 ” 等 。此外象说香 “ 残 香细袅秋情绪。 ” “ 无那残 香半缕恼 多情 ” ; 说灯“ 残灯 落碎花 。 ” “ 香雪被 冷残 灯灭 ” ; 说 梦 “ 奈卷地 西风 , 惊回残 梦 , 几点打窗 雨 。 ” “ 一 种晓寒 残 梦” 等等 。纳 兰性德诗 词意象选 择的审 美倾 向也 表现 了他独 特 的艺 术风格 和 审美价 值追 求 。作 为婉约 词 家, 他 给读者提 供 的主要 是一些 “ 柔性 ” 的美感 , 即“ 哀 感顽艳 ” 的美 感特色 。种种意 象在作者 笔下大都蒙 上 了一层 忧伤的暗影 , 染上了一种凄清的色彩 , 透露 出悲 凉 伤感 的情 绪 。美的事物常 常被摧残 , 赋 予其悲 剧氛 围。如 “ 平原草枯 ” “ 梨花零落” “ 芳菲寂寥” “ 西风断雁 ” “ 雨剪芭蕉 ” “ 塞烟衰 草” 等等 , 这些意象凄迷低徊 , 令人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1. 引言1.1 概述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边塞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点,并对其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第二部分将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与背景,包括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教育与文学启蒙以及边塞生涯与边塞词创作对他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
第三部分将详细探讨纳兰性德边塞词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包括边塞情怀与豪放风格、抒发思乡之情与忧国忧民意识以及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的独特性。
第四部分将探究边塞词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涵盖纳兰性德对后世诗人的借鉴和影响、清代边塞词派的兴起与发展,以及边塞词在清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并探讨边塞词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同时给出对纳兰性德和边塞词研究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作品,揭示其艺术风格中所蕴含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分析边塞词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探讨其对中国文学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创作艺术的指南,并促进对于这一重要艺术形式的持续研究和探索。
2. 纳兰性德的生平与背景:2.1 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文卓,号悲凉居士,是清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其祖父纳兰容若是明代宦官时期的著名词人和书法家。
纳兰容若的儿子纳兰明珠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性德出身于这样一个有诗歌传统的家庭,家族的文化影响使得他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了文学艺术。
2.2 教育与文学启蒙: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好学,受到了优质教育。
他曾经师从王士禛、冯衡之等有名的文学家和教师。
在他们的指导下,性德广泛涉猎各类经史子集,并广泛阅读了前辈词人的作品,深受其影响。
纳兰性德与他的词作风格——以《浣溪沙·一弄儿》为例
纳兰性德与他的词作风格——以《浣溪沙·一弄儿》为例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浣溪沙·一弄儿》为例,探讨他的词作风格。
《浣溪沙·一弄儿》概述《浣溪沙·一弄儿》是纳兰性德创作于晚年时期的一首七绝词。
这首词以托物寓情、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手法,通过描写对流水、琴声等景物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离别之情的思索与抒发。
纳兰性德的词作特点1.托物寓情:纳兰性德善于通过描写自然环境中微小而具象的事物来表达内心感受。
在《浣溪沙·一弄儿》中,他通过描绘流水声、啼鸟声等自然景物来投射自己内心关于离别的情感。
2.凄迷哀怨:纳兰性德的词作常常流露出凄迷哀怨的情绪,展现了他深沉、忧郁的个人风格。
《浣溪沙·一弄儿》中,作者用“纤云弄巧”、“鬓云欹石”等形象描写来表达他对离别之情的思念和悲伤。
3.博采众长:纳兰性德广泛地吸取了前人文学成果,融入了韵文、格律、修辞等多种元素。
他在《浣溪沙·一弄儿》中运用了平仄对偶、意象鲜明等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有力。
4.书写真实感受:纳兰性德的词作深深扎根于个人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他以自己亲身经历为素材,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营造出富有共鸣力的作品。
《浣溪沙·一弄儿》也透过纳兰性德自身的眼睛,展示了作者面临生命逝去与离别的无尽思绪。
结语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情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在《浣溪沙·一弄儿》这首词作中,通过托物寓情、凄迷哀怨等手法展现了他独特的词作风格。
这不仅使得他的词作得到广泛传播和赞誉,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创作。
通过深入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意与人情交融的卓越之处。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不是人间富贵花————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史安龙(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
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Shi Anlong(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 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 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Key words: Nalanxingde; Wor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浅谈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魅力
(定远电大)汉语言本科论文格式要求(讨论稿)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定稿,一式三份)。
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
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初稿、修改稿、定稿、幻灯片)幻灯片主要内容:1、选题目的及意义2、参考资料及如何论证3、论文的逻辑结构及写作思路4、主要观点和内容,有何创新点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到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1、目录:“目录”四号黑体。
标注正文小标题的所在页码为五号黑体。
2、论文摘要:200-300字,放在正文标题下面。
摘要内容:5号宋体3、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常用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放在正文标题下面4、正文: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
段首空2格。
页码居中排列:1,2,3(5号黑体)。
正文不得少于6000字。
页面设置:上:2.5cm 下:2.0cm左:2.5cm,右:2.5cm。
行距:1.25、注释:采用尾注形式,全文的注释不得少于3个,形式如下:①钱理群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整理自第20-30页。
8、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个,形式如下:1.陈敢《论散文题材的现代性》,《理论与创作》2000年第4期。
此范文仅从“目录”开始。
正文需单独编辑页码。
标题单位、姓名、学号(小四楷体)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1..二、从诗歌描摹的内容、表现手法和形式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三、从诗歌塑造的意境、表现的思想内容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另一页)浅论陶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差异单位、姓名、学号[论文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和陶潜田园诗都在当时的诗坛上居于显著的代表性地位……..[关键词] 王维陶潜田园诗差异注释:1、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3页参考文献:1、李华著,《陶渊明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浅谈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魅力单位、姓名、学号(小四楷体)目录论文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爱情词 (1)二、悼亡词 (3)三、总结 (4)注释、参考文献 (5)浅谈纳兰性德独特的词作魅力[论文摘要]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李翠翠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
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
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
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
[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
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
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
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
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
如《南乡子》这首词: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
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
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
吹落残红在绣床。
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
共喒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
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
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
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
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
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
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
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
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
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
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独自感怀。
尤以结语“小立樱桃下”使女子怀春伤感的形貌风神清晰可见,使人顿生爱怜。
(二)闺中思妇形象“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多情之人难以摆脱离别给人所带来的愁苦。
纳兰性德笔下的闺中妇人更是难逃离别这一难关。
妇人独守闺房的苦楚,企盼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对行人绵延不绝的思念都渗透在词的字里行间。
如《浣溪沙》中:睡起惺忪强自支。
绿倾蝉鬓下帘时。
夜来愁损小腰肢。
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
更兼何事耐寻思。
这首伤感之作,写思妇思念游子的幽独孤凄的苦况。
上片写思妇的形貌。
思妇早晨刚刚睡醒有些轻松之意便勉强支撑起自己虚弱的身体,当撩开床帏下床的时候乌黑发亮的秀发便覆盖下来,而忽然感到周身不适,这都是因为过度的相思之愁令身体受到损伤。
此三句中“睡起惺忪强自支”将思妇的憔悴容颜表露无遗,而“夜来愁损小腰肢”将思妇的无限愁思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词的下片刻画了思妇在闺阁中独守的心理。
远方游子归来的行迹迟迟没有音讯,思妇只能空自伫立远望。
“幽期细数却参差”思妇由于思念而暗自数着相会的时日,但心思太乱,故而数了又数,还是数不清。
这一个细节的捕捉和描画,便将她思念过度而致痴迷的情态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光是这一种相思就愁煞了思妇,所以思妇再没有心思耐性去思索其他的事情。
一个饱受相思之苦,幽独孤凄的思妇就这样产生在读者面前,惹人怜爱。
又如《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对闺中思妇的刻画犹如微型小说中的主人公。
其中有环境氛围的渲染,落红满地,麝烟缭绕,小楼笼罩在夕阳的残辉之中,这一切无不给人以凄迷之感。
接下来是心理的刻画,思妇只因相思之情而愁情无限,容颜憔悴、形销骨立,“有谁知”一个反问将思妇忧愁哀伤却无人知晓的悲惨境遇表露无遗。
最后是动作的描绘,无聊之余思妇教鹦鹉念游子远行之前所作的诗篇。
这一举动使思妇的无形的无限思念之情顿时可感可知,极具蕴致。
尤一“闲”字,看似思妇闲暇无聊、平心静气,内心实则千头万绪、愁肠百结,将思妇的千回万转的思念之情表露无遗。
而《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则通过今昔对比,将相思苦恋的思妇刻画得尤为动人。
尤其是上片追忆往日恋情时“手挼裙带那时情”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当时思妇相恋的幸福状貌,从而更加衬托了思妇今日的“年来憔悴与愁并”的愁苦憔悴的容颜。
而《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踏莎行》(春水鸭头)等等词作中分别呈现出情态各异的思妇的形象。
(三)亡妻形象纳兰性德身为贵介公子,又是多愁多感之人,但他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而真挚的,就其个人的婚恋来说,他早年娶卢氏为妻,与她伉俪情笃、相濡以沫。
好景不长,卢氏离他而去,自此悼亡的诗篇在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的伤痛中应运而生。
叶舒崇在《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中说自纳兰妻卢氏去世之后纳兰作词则“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也无论是诗人身在家园塞上、醒里梦里,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挽唱,始终没有停止他对妻子的思念哀悼。
如《青衫湿·悼亡》: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
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悼亡词写了妻子的贤惠,又写了词人对妻子的情真意切。
词一起径直抒情,先从词人所著妻子生前缝制的“青衫”落笔,衣服已经被眼泪湿遍,虽不能安慰词人,可词人却不能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
剪刀声、犹在银釭”写出了妻子在病中深夜之中仍不停地为词人裁剪衣服,既显示她是一位贤良的主妇,更透出剪作时的一片深情。
接着寓抒情于叙事中,妻子“生来、小胆怯空房”,如今却独自在幽泉之下受尽凄凉。
这是生者代死者设想,愈觉情深,并且希望妻子的魂魄能够识路与自己梦中相见,寻找往日的欢乐。
下阙赋悼亡,在蔓草斜阳之中更加愁绪满怀,忍受着失去妻子的痛苦,妻子长眠,自己泪如泉涌也无法将她滴醒,只有和泪、椒浆祭奠爱妻。
至此,笔锋一转,由方才的绮怀幽思含泪祭奠,而设想对方对自己的关怀。
妻子在幽泉之下“还为我神伤”、并劝阻词人“再休耽、怨粉愁香”,从侧面写出了亡妻生前对词人的体贴与关心。
最后生出奇思妙想,料想获得重新团聚,自然只是美丽幻想,而那时更禁不住柔肠寸断了。
此篇写出了妻子生前的温柔贤惠以及对自己的体贴入微,由此更加凸现了词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而《鹊桥仙·七夕》中纳兰于爱妻亡故后的七夕节表达了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伤感。
词作之中“忆素手为予缝绽”词人回忆了亡妻生前亲手为自己缝制罗衣的情景,凸显了妻子的勤劳贤淑,以及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而《于中好》是纳兰于亡妇生辰的前一天所做,全词虽没有直接描绘亡妻的形貌,但却写了亡妻的一系列遗物,让我们从中可以窥测到亡妻的音容笑貌。
词中“忽傍犀奁见翠翘”提及了亡妻生前梳妆打扮所用的妆奁翠翘,我们的头脑中不禁会浮现出美人在镜前梳妆打扮的优雅与精心。
而“尘满疏帘素带飘”则写亡妻生前整理使用的尘帘飘带现在却布满了灰尘,我们不禁会想象出纳兰妻辛勤劳作的场景,真是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楚与无奈。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等词作一一塑造了令人无限感伤的亡妻的形象。
纳兰词作中的悼亡词是其情词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
两者均以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而著称。
但二者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还是有差别的。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多抒发妻子去世给自己所带来的悲伤痛苦,以及自己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纳兰的其它情词则抒少女怀春之意、思妇想念游子、征夫思念妻子、宫女幽怨之情。
纳兰的悼亡词与其它情词相比来说,感情更为深沉、真挚,更能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情感慨叹,让读者的心灵受到更大的震颤与感动。
(四)孤寂征人形象征人远离家乡,被迫与妻子分离,与家人在一起的欢乐祥和早已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只是凄苦孤寂,而在萧瑟的秋季对妻子的思念则更能撩起征人的一片愁思与无奈。
如《菩萨蛮》这首词: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这一首征人在外思念妻子的伤离之作,上片起二句说月夜之下思念起妻子,想象妻子端坐在晶莹玲珑的水晶帘之中,“云鬓香雾”道出了妻子的美丽,但是这一切距离自己却是如此遥远,不胜伤感。
接二句转进一层说西边的天际月儿已经上了梧桐的树梢,夜已深沉,只身在外,无人关心冷暖,好不凄凉。
下片承前意脉,西风阵阵,纬络声声,让人难以入眠。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把征人对欢乐不再,忧愁伤人的难以面对并承受的心理波澜与无限感伤刻画殆尽。
钱仲联在《清词三百首》云“短幅而语多曲折,能透过一层写”。
的确如钱仲联所说,词作通过征人遇物感伤、临秋落泪来挖掘征人内心的无限孤寂,来表现征人对妻子的无限怀念之情。
如此一个孤苦寂寞、多情多感的征人形象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又如《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刻画了月夜征人怀念妻子的凄清孤苦的形象。
征人月夜梦回酒醒,只因伤痛之怀难耐,以至于听到杜鹃悲啼之声而清泪涟涟。
这里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的征人的伤情之思与怀人之情。
而《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中更是将一痴情征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夜雨芭蕉、声声传情的氛围之中,心中充满离愁之苦的征人不禁展开妻子往日寄来的书笺细细品味,词人用这一细小的情节,便活脱脱地勾画出征人相思的深切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