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三篇
工作秘密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工作秘密管理,确保公司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工作秘密,是指公司在其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涉及公司利益、尚未公开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等。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工作秘密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秘密的范围、保密责任、保密措施等,确保公司秘密安全。
第二章工作秘密的范围第五条公司工作秘密的范围包括:(一)公司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市场分析报告等涉及公司整体利益的资料;(二)公司产品研发、技术秘密、工艺流程等涉及公司核心竞争力信息;(三)公司财务数据、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涉及公司经济利益的信息;(四)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组织架构、人员信息等涉及公司管理秩序的信息;(五)其他经公司认定为工作秘密的信息。
第三章保密责任第六条公司法定代表人对本公司的保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领导成员对分管部门的保密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工作秘密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本部门保密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员工对本人在工作中知悉的工作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擅自复制、传播或用于非法用途。
第九条保密责任人应当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泄密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
第四章保密措施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要求,对员工进行保密教育。
第十一条公司应制定保密工作计划,定期组织保密检查,确保保密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二条公司应采取以下保密措施:(一)对涉及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设备等进行分类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二)对工作秘密的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采取安全措施,确保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泄露;(三)对涉及工作秘密的会议、活动等采取保密措施,限制参与人员范围;(四)对离职、退休或调离岗位的员工,进行保密提醒和审查,确保其不再接触、使用或泄露工作秘密;(五)对工作秘密的保密期限进行明确,到期自动解除保密措施。
制定工作秘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工作秘密管理,保护公司合法权益,维护公司正常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工作秘密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公司工作秘密是指公司内部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商业秘密等,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保密的事项。
第二章工作秘密的界定与分类第四条工作秘密的界定:(一)公司内部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商业秘密等事项;(二)公司内部涉及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策略、技术创新等核心业务信息;(三)公司内部涉及公司内部管理、组织架构、人员信息等内部事项;(四)其他涉及公司合法权益,需要保密的事项。
第五条工作秘密的分类:(一)绝密级:涉及公司核心利益,一旦泄露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害的秘密事项;(二)机密级:涉及公司重要利益,一旦泄露可能对公司造成较大损害的秘密事项;(三)秘密级:涉及公司一般利益,一旦泄露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损害的秘密事项。
第三章工作秘密的管理职责第六条公司保密委员会负责公司工作秘密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制定公司工作秘密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审查、审批公司内部涉及工作秘密的事项;(三)组织开展公司内部保密教育和培训;(四)监督、检查公司内部保密工作;(五)其他与保密工作相关的事项。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工作秘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如下:(一)组织开展本部门工作秘密管理工作;(二)对本部门涉及工作秘密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三)对本部门涉及工作秘密的事项进行审查、审批;(四)监督、检查本部门保密工作;(五)其他与保密工作相关的事项。
第八条公司内部涉及工作秘密的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以下职责:(一)保守公司工作秘密,不得泄露、窃取、篡改、毁坏工作秘密;(二)不得利用工作秘密谋取私利;(三)不得擅自向无关人员透露工作秘密;(四)其他与保密工作相关的事项。
企业日常工作的保密义务限制范围
企业日常工作的保密义务限制范围保密是在企业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义务。
企业需要确保其所掌握和处理的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使用,以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客户的隐私。
然而,保密义务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范围的。
首先,企业日常工作的保密义务限制范围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商业机密。
商业机密是指企业非公开的、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如技术图纸、制造工艺、客户名单、销售策略等。
这些商业机密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才能防止泄露和不当使用。
其次,企业日常工作的保密义务限制范围还包括员工个人信息的保护。
作为雇主,企业需要储存和处理员工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工资情况等。
这些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范畴,企业应当通过合理的手段来保护员工个人信息的安全,避免泄露和滥用。
此外,企业日常工作的保密义务限制范围还涉及到合同和协议的保密。
企业常常需要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或客户签署合同和协议,涉及各方之间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
企业有责任保护这些合同和协议的机密性,不得未经授权地泄露给第三方,以维护合作关系的稳定和信任。
然而,企业日常工作的保密义务并非无限制的。
在以下情况下,企业可能被迫或有权披露某些保密信息:1. 法律要求披露:当信息披露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依法经过授权、裁决机构的决定时,企业可以披露保密信息。
例如,根据法律程序或法院的要求,企业可能需要披露某些与案件调查相关的保密信息。
2. 合同约定披露:在一些特定的合同或协议中,可能会约定某些情况下可以披露保密信息。
例如,在与投资者签署的投资协议中,可能会约定在甲方向乙方投资一定额度的资金后,乙方需要向甲方披露其公司的财务信息等。
3. 信息经过合法公开:如果某些保密信息通过其他合法渠道公开,那么企业的保密义务可能不再适用于这些信息。
例如,一些公司的财务信息、商标等可能通过公开报告或其他途径被公众获取,企业的保密义务对于这些信息可能不再适用。
保密工作范围及职责定义
保密工作范围及职责定义背景本文档旨在定义与保密工作相关的范围和职责,以确保机密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保密工作范围保密工作的范围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机密信息的处理和管理:确保机密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都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政策。
2. 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负责实施和维护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人员管控等方面。
3. 保密培训和意识提升:负责组织和进行保密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保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保密政策和流程的制定和更新:参与保密政策和流程的制定、修订和更新工作,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保密工作的效能。
保密工作职责保密工作涉及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机密信息的分类和标识:根据机密性等级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标识,确保正确的处理和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2. 机密信息的访问控制:负责制定和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获得机密信息的访问权限。
3. 机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管理:确保机密信息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4. 检测和应对安全威胁:负责监测和检测安全威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5. 保密事件的调查和处置:负责调查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保密事件,确保事件的及时处理和相关责任的追究。
6. 保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对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保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结论本文档对保密工作的范围和职责进行了定义,旨在确保保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机密信息的安全保护。
各部门及员工应遵守此文档规定的相关职责,共同维护公司的信息安全。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工作秘密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拥有的商业机密、技术秘密、管理信息或其他有价值、保密性质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保密性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提高组织或企业的竞争力并保护其经济利益。
因此,秘密信息的保护是每个公司都必须考虑的事项之一。
作为某个组织或企业的员工,您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是被视为工作秘密,并遵守相关的规定条款。
这篇文章将讨论工作秘密的含义及其事项范围。
工作秘密定义工作秘密是一种被许可人士视为机密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商业、技术或者经济上的价值,且是由组织、企业、个人等保密的内容。
这些信息通常涉及到以下领域:商业机密:这些信息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营销策略、客户列表、销售数据以及公司的商业计划。
技术秘密:这些信息包括过程、配方、专利、发明、设计、图纸、原型、模型、蓝图等。
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人员信息,例如员工薪资等。
其他重要的机密信息:例如外部关系,安全指南,离职员工信息等。
事项范围工作秘密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信息,一旦泄漏,可能会导致法律后果和企业形象的损失。
因此,组织或企业的员工需要知道哪些内容是受到保护的,哪些内容可以公开。
以下是员工在工作中需要知道的内容和事项范围:1. 保密责任:员工必须知道受到保护的文件、技术和信息含义和行为准则,确保他们不会意外或故意泄漏保密信息,如不要披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不要将保密信息公开在社交媒体等公共场合。
2. 保密协议:公司通常会要求员工签署保密协议,以确保他们理解该公司对于保密事宜的严格要求。
这份合同通常涵盖了员工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后不得透露的所有机密信息。
3. 保密机制:公司建议员工使用密码保护电子数据,使用纸质文件橱柜和密码锁等进一步保护保密文件。
公司也可能对员工签署使用跟踪软件的授权书,以确保他们没有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或其他通讯工具泄露保密信息。
4. 在工作上的行为准则:如果员工意识到其他人员正在做出可能违反保密协议的行为,他们应该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保密工作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国家秘密的定义、范围和管理比较熟悉,而对工作秘密管理则较为薄弱,主要反映在对工作秘密定义不准、内涵不明、职责不清等方面。
本文结合保密工作的实践,就党政机关工作秘密的管理提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工作秘密保护的法律依据及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十二条第六款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是公务员应该履行的义务。
同时《公务员法》在五十三条第十款进一步规定,公务员不得有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些规定应该包括有不得任意公开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信息的含义。
至于有人认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没有涉及党政机关工作秘密保护的内容,那是因为修订的《保密法》专指国家秘密的保护,工作秘密分布在不同机关,情况千差万别,它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各机关的规章制度,目前从国家的层面上还很难对工作秘密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法规。
换句话说,工作秘密的保护属保密工作的另外一个保护范畴。
因此,不能认为《保密法》没有提及工作秘密的保护而忽视对工作秘密的管理。
同时,工作秘密的保护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即便是我们习惯性认为美国、欧洲、日韩等信息自由的国家。
由于工作秘密不同于国家秘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秘密”这一法律术语,导致我们常常认为国外没有工作秘密保护的错误认识。
就工作秘密所包含的信息范畴而言,各国的称呼不尽相同,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各国一般在信息公开法中以公开例外的方式予以明确列举。
例如,《美国法典》、《挪威信息自由法》、《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韩国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芬兰政府活动法》、《加拿大信息获取法》、《泰国官方信息法》等等,都以公开例外的形式对机关内部事务、政府执法信息、政府决策信息、政府敏感信息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劳动中的工作保密和商业机密
劳动中的工作保密和商业机密在劳动过程中,工作保密和商业机密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个体经营者还是大型企业,保护工作中的机密信息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劳动中的工作保密和商业机密进行探讨,介绍其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
一、工作保密的概念和重要性工作保密指的是在从事劳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机密信息或资料应受到适当的保护,不得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
这些机密信息可能包括公司的商业计划、客户名单、技术流程、研发成果等。
工作保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企业的利益:机密信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泄露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甚至倒闭。
因此,保护工作中的机密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保护员工个人信息:工作中的机密信息也可能涉及到员工的个人隐私,如工资、福利待遇等。
保密能够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维护员工的权益。
3. 促进创新与合作:工作保密可以创造一个信任的环境,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性工作,并为跨企业合作提供安全保障。
二、商业机密的保护商业机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也是其商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保护商业机密需要以下措施:1. 议定保密协议:公司可以要求员工在入职前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告知其保护商业机密的重要性,并约定泄露机密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2. 严格的权限控制:公司应采取严格的权限控制和信息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特定人员可以获取和处理机密信息。
3. 教育和培训:公司应定期开展有关保密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技能。
4.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公司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比如建立防火墙、加密存储、定期备份等。
三、工作保密的个人责任与义务保护工作中的机密信息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位员工的义务。
每位员工应该牢记以下几点:1. 保密承诺:员工应该在入职时承诺保守公司的商业机密,并时刻提醒自己遵守保密义务。
2. 信息处理:员工在处理机密信息时应注意不要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包括口头、书面或电子形式。
工作秘密管理制度doc
工作秘密管理制度doc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员工对工作秘密的保护,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三、工作秘密的定义工作秘密是指公司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确定的对外保密的技术资料,经营知识、管理经验、商业信息、客户信息等内容。
四、保密责任1. 所有公司员工都有责任保守公司的工作秘密,未经公司批准不得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泄露公司机密。
2. 员工在离职前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并确保不泄漏公司的任何机密信息。
3. 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任何资料,包括电子文件、纸质文件等,均属于公司的机密信息,离职时需归还公司。
4. 对于员工泄露公司机密而造成的损失,公司将依据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五、保密措施1. 公司将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员工在取得公司机密信息后,需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使用和保存。
2. 公司将对重要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并设置权限管理,对外部人员和非相关员工进行信息屏蔽。
3. 公司将定期对员工进行保密培训,让员工认识到保密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公司将建立保密意识的考核制度,对保密工作好的员工进行表彰,对违反保密规定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六、违反保密规定的处理1. 发生员工泄露公司机密的情况,公司将立即进行调查,对泄密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警告、停职、开除等处罚。
2. 受到泄密影响的公司部门将依法提起诉讼,追究司法责任。
3. 公司将通过公司内部通告、公司网站公告等方式,让所有员工认识到泄密的严重后果,并警示全体员工保守公司机密。
七、法律保护公司将坚决保护公司机密,一旦发现泄密情况,将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进行维权。
八、附则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公司对本制度拥有最终解释权。
任何员工违反公司保密规定,公司有权依法追究责任。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公司的其他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工作秘密是指在职工作或商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具有商业价值、不为公众所知晓而被企业视为保密的信息。
它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技术、产品研发信息、客户资料、商业机密、财务数据、营销策略、商业计划等。
工作秘密的保密性对企业运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保护好公司商业机密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1、工作秘密事项范围工作秘密的范围较为广泛,它包括公司技术、产品研发信息、客户资料、商业机密、财务数据、营销策略、商业计划等。
这些信息都是公司为实现战略目标付出宝贵的资源和精力而创造出来的,属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以保护。
同时,公司的雇员、合作方等其他各方需要知晓工作秘密信息,应该签署保密协议,并按照规定进行保密。
2、工作秘密的保障方法(1)单位制定《保密制度手册》、《保密要点》和《保密委员会章程》,加强工作秘密管理。
(2)在公司约定的保密协议范围内,对知悉保密信息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签署《保密承诺书》及《不披露、不非法使用工作秘密的承诺书》。
(3)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岗位的不同,为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保密级别和权限,纵深构建保密防线。
(4)限制员工访问公司的敏感信息,同时要求员工遵守电脑安全等信息安全规定。
(5)加密、删除或撕毁敏感信息,规定信息的使用期限、范围和方式,严格控制与内部、外部相关的信息的流通。
3、违反工作秘密有哪些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违反工作秘密相关规定的人员,将面临一定的法律后果和职业惩戒。
(1)法律责任:在法律界面对工作秘密的泄露行为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包括但不限于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2)职业惩戒:人们将会失去信任,甚至被解雇、留下记录或免职等。
总之,工作秘密对公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增强保密意识和保密能力,承担起保护工作秘密的职责。
员工违反工作秘密行为将带来难以估知的损失,公司必须加以保护,从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加强保密措施。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保密工作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国家秘密的定义、范围和管理比较熟悉,而对工作秘密管理则较为薄弱,主要反映在对工作秘密定义不准、内涵不明、职责不清等方面。
本文结合保密工作的实践,就党政机关工作秘密的管理提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工作秘密保护的法律依据及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十二条第六款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是公务员应该履行的义务。
同时《公务员法》在五十三条第十款进一步规定,公务员不得有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些规定应该包括有不得任意公开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信息的含义。
至于有人认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没有涉及党政机关工作秘密保护的内容,那是因为修订的《保密法》专指国家秘密的保护,工作秘密分布在不同机关,情况千差万别,它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各机关的规章制度,目前从国家的层面上还很难对工作秘密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法规。
换句话说,工作秘密的保护属保密工作的另外一个保护范畴。
因此,不能认为《保密法》没有提及工作秘密的保护而忽视对工作秘密的管理。
同时,工作秘密的保护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即便是我们习惯性认为美国、欧洲、日韩等信息自由的国家。
由于工作秘密不同于国家秘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秘密”这一法律术语,导致我们常常认为国外没有工作秘密保护的错误认识。
就工作秘密所包含的信息范畴而言,各国的称呼不尽相同,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各国一般在信息公开法中以公开例外的方式予以明确列举。
例如,《美国法典》、《挪威信息自由法》、《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韩国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芬兰政府活动法》、《加拿大信息获取法》、《泰国官方信息法》等等,都以公开例外的形式对机关内部事务、政府执法信息、政府决策信息、政府敏感信息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2024年办公室保密制度(三篇)
2024年办公室保密制度第一条为保护公司机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机密是指涉及公司权力和利益,经特定程序确定,限于特定时间内仅限特定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公司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以及所有职员均有保守公司机密的义务。
第四条公司保密工作遵循确保机密安全与工作便利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条对于在保守、保护公司机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有显著贡献的部门或员工,公司将予以奖励。
□保密范围与密级划分第六条公司机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第二条规定的事项:(一) 公司重大决策中的敏感事项。
(二) 尚未付诸实施的经营战略、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经营决策。
(三) 公司内部掌握的合同、协议、意见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
(四) 公司财务预决算报告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五) 公司所掌握的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六) 公司职员人事档案,工资性、劳务性收入及资料。
(七) 其他经公司认定应予保密的事项。
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部文件不被视为机密范围。
第七条公司机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为公司机密的最高级别,其泄露将严重损害公司的权益和利益;机密为重要的公司机密,泄露将对公司的权益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秘密为一般的公司机密,泄露将影响公司的权益和利益。
第八条公司机密密级的确定如下:(一) 直接影响公司权益和利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列为绝密级。
(二) 公司的规划、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要会议记录、经营情况列为机密级。
(三) 公司人事档案、合同、协议、职员工资性收入、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列为秘密级。
第九条属于公司机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根据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标注密级,并明确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届满,自动解密。
□保密措施第十条公司机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总经理办公室或由副总经理指定专人负责;采用电子方式存储、处理、传递的公司机密,由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保密。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保密工作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国家秘密的定义、范围和管理比较熟悉,而对工作秘密管理则较为薄弱,主要反映在对工作秘密定义不准、内涵不明、职责不清等方面。
本文结合保密工作的实践,就党政机关工作秘密的管理提出一些思考和探讨.一、工作秘密保护的法律依据及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十二条第六款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是公务员应该履行的义务.同时《公务员法》在五十三条第十款进一步规定,公务员不得有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规定应该包括有不得任意公开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信息的含义。
至于有人认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没有涉及党政机关工作秘密保护的内容,那是因为修订的《保密法》专指国家秘密的保护,工作秘密分布在不同机关,情况千差万别,它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各机关的规章制度,目前从国家的层面上还很难对工作秘密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法规.换句话说,工作秘密的保护属保密工作的另外一个保护范畴。
因此,不能认为《保密法》没有提及工作秘密的保护而忽视对工作秘密的管理。
同时,工作秘密的保护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即便是我们习惯性认为美国、欧洲、日韩等信息自由的国家.由于工作秘密不同于国家秘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秘密"这一法律术语,导致我们常常认为国外没有工作秘密保护的错误认识。
就工作秘密所包含的信息范畴而言,各国的称呼不尽相同,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各国一般在信息公开法中以公开例外的方式予以明确列举。
例如,《美国法典》、《挪威信息自由法》、《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韩国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芬兰政府活动法》、《加拿大信息获取法》、《泰国官方信息法》等等,都以公开例外的形式对机关内部事务、政府执法信息、政府决策信息、政府敏感信息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保护.其实质与我们所说的工作秘密的内涵是一致的.二、工作秘密的事项说到工作秘密的事项,必然首先涉及到工作秘密的定义.工作秘密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比较准确的法律定义.从保密工作的实践来看,笔者比较赞成这样的定义: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包括授权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按照规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只限一定范围知晓的事项。
保守工作秘密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商业秘密争夺日益激烈。
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员工对工作秘密的保守。
本文将从我国的角度出发,探讨保守工作秘密的法律规定。
一、工作秘密的概念工作秘密,又称商业秘密,是指企业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其他信息。
工作秘密具有以下特征:1. 价值性:工作秘密具有经济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保密性:工作秘密需要采取保密措施,防止泄露。
3. 隐蔽性:工作秘密不为公众所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 控制性:企业对工作秘密具有控制权。
二、保守工作秘密的法律依据我国保守工作秘密的法律规定主要分布在以下法律法规中: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20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219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工作秘密管理制度模板范文
一、总则为了加强我单位工作秘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秘密的界定1. 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 商业秘密:企业内部为获取经济利益,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
3. 内部信息:单位内部不属于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但对外不宜公开的信息。
三、工作秘密的管理职责1. 单位法定代表人为工作秘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工作秘密安全负总责。
2.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工作秘密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工作秘密的安全。
3. 涉密人员为工作秘密管理的具体责任人,负责个人掌握的工作秘密的安全。
四、工作秘密的管理措施1. 定密管理(1)根据工作秘密的性质、程度、范围等因素,确定保密等级。
(2)制定工作秘密事项一览表,明确保密范围、保密期限、保密措施等。
2. 保密宣传教育(1)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
(2)利用多种形式,普及保密知识,增强员工保密责任感。
3. 涉密人员管理(1)上岗前进行保密审查,确保涉密人员具备保密意识。
(2)在岗期间,加强保密教育培训,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技能。
(3)离岗离职时,进行脱密期管理,确保涉密信息不外泄。
4.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加强信息系统、信息设备的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2)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
5. 保密检查与监督(1)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2)设立保密举报电话,鼓励员工举报泄密行为。
五、奖惩1. 对在保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保密规定,造成泄密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七、具体实施1. 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制定本部门工作秘密管理制度。
为工作秘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确保公司秘密的安全,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工作秘密,是指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对公司权益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均有保守工作秘密的义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条公司设立保密委员会,负责公司保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工作秘密的确定与分类第五条公司秘密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必要性原则:仅限于保护公司合法权益所必需的范围。
(二)真实性原则:确属公司秘密,非虚构、捏造。
(三)价值性原则:对公司权益具有重大影响。
第六条公司秘密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一)绝密级:公司核心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对公司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失。
(二)机密级:公司重要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失。
(三)秘密级:公司一般商业秘密,泄露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损失。
第七条公司秘密的确定与分类由保密委员会负责,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第三章工作秘密的保护措施第八条公司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工作秘密:(一)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责任。
(二)对涉及公司秘密的员工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
(三)制定保密协议,明确员工保密义务。
(四)设置保密设施,加强物理防护。
(五)采取技术措施,确保电子数据安全。
(六)建立保密审查制度,对涉及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
(七)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公司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限于因工作需要而必须知悉该秘密的人员。
第十条公司秘密的传递、使用、保管、销毁等环节,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一)传递秘密应当通过保密通道,确保秘密不被泄露。
(二)使用秘密应当遵守保密要求,不得泄露。
(三)保管秘密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确保秘密安全。
(四)销毁秘密应当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销毁方法,防止秘密泄露。
第四章违反保密规定的处理第十一条员工违反本制度,泄露公司秘密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一)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二)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三)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劳动中的工作保密规定
劳动中的工作保密规定[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劳动过程中,工作保密规定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护企业利益和员工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动中的工作保密规定。
二、定义与目的工作保密规定是一份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了员工在从事工作期间需要保密的信息、责任以及违约后可能面临的后果。
其目的在于确保企业信息的机密性,防止敏感信息被泄露,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三、保密信息范围1. 企业机密:包括商业计划、市场战略、技术设计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重要信息。
2. 客户信息:客户名单、销售数据、合作协议等。
3. 技术创新: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研发方案等创新性的技术信息。
4. 资源信息:包括人力资源、财务数据、供应链等。
四、员工的保密责任1. 员工在签署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后要严格遵守保密义务,对所知悉的保密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2. 员工需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得私自复制、传播或披露。
3. 员工应遵循合理的安全措施,确保保密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使用。
4. 员工不得将保密信息用于个人利益或提供给竞争对手,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五、保密违约后果1. 违约责任:一旦员工违反保密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面临劳动纠纷、甚至可能被解雇。
2. 法律救济:企业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员工的法律责任。
3. 受益追回:若员工因违约行为获得不正当利益,企业有权要求追回利益。
六、保密规定的适用范围和变更1. 保密规定适用于所有员工,无论是全职员工、兼职员工还是临时工。
2. 保密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和变更,但需提前通知员工,并征得员工的同意。
3. 如员工对于变更后的保密规定不同意,可选择解除劳动合同。
七、结语劳动中的工作保密规定对于保护企业信息和员工权益至关重要。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执行相关规定,员工也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责任,共同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只有通过合理的保密措施,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员工才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发展和创新。
保密事务定义及职责范围
保密事务定义及职责范围
1. 定义
保密事务是指组织机构内部或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需要保守的任何信息、数据或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机密、客户信息、技术文档、财务信息等。
2. 职责范围
2.1 保密责任
所有组织机构的员工均有保守保密事务的责任。
员工应当认识到保密对组织机构的重要性,并积极履行其保密责任。
2.2 保密义务
2.2.1 保持机密性:员工应当妥善保管并使用保密事务,不得将其泄露或提供给未获得授权的人员。
2.2.2 不得利用保密事务:员工不得利用保密事务谋取个人利益或损害组织机构利益。
2.2.3 合法使用:员工在处理保密事务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仅限于履行其工作职责所需的范围内使用。
2.3 保密措施
2.3.1 物理安全:组织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物理措施,如安全门禁、监控设备等,确保保密事务的安全。
2.3.2 电子安全:组织机构应当建立安全的网络系统和信息技术设施,采取必要的加密和防护措施,防止保密事务的泄漏和篡改。
2.3.3 管理控制:组织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保密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保密培训和宣传,加强对保密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3. 违约和纠纷解决
任何违反保密事务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约行为,需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和组织机构内部纪律处分。
对于保密事务的纠纷,应当
通过和解、起诉等方式进行解决。
4. 附则
本文档为组织机构内部规范和约束文档,适用于所有员工。
组织机构保留对本文档的解释和修改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1)三个“秘密”立法意图不同。
“国家秘密”这一概念是1982年《宪法》中提出来的,后来在《保密法》中对其法律特征又作了规定,意在告诫公民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接触国家秘密,合法利用国家秘密,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
“商业秘密”第一次是在1979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中提出的,在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给它规定了法律特征。
“工作秘密”是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提出的,告诉国家工作人员除了要保守国家秘密之外,还要承担保守工作中不能擅自公开的那一部分事项的义务。
(2)三个“秘密”的法律特征不同。
“国家秘密”的法律特征有三点:①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事项。
②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③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有四点:①不为公众所知悉。
②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③具有实用性。
④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工作秘密”其含义包括三点:①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
②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害。
(3)三个“秘密”的权利主体不同。
“国家秘密”的权利主体是“国家”,作为国家秘密唯五拥有的特定主体。
“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是作为不特定的民事主体(集团或个人)拥有。
“工作秘密”以本机关、单位为拥有主体。
(4)三个“秘密”确定程序不同。
“国家秘密”强调要经过法定程序确定,并且在《保密法》中规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确定程序。
“商业秘密”的确定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权利人自行明确即可。
“工作秘密”由各机关、单位自行制定相应办法,妥善管理。
(5)三个“秘密”的标志不同。
“国家秘密”分为三个等级,同时又原则地规定了区分三个密级的标准。
三个不同的等级如何在密件或密品上标志也有专门的规定。
“商业秘密”的分级与标志可自行确定,但不得与国家秘密标志相同。
“工作秘密”不分等级、其标志尚未统一规定,但习惯上标为“内部”。
(6)三个“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对象不同。
“国家秘密”一旦泄露危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商业秘密”一旦被侵犯,会损害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严重的会危及市场秩序。
如果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一旦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那它就应该被定为国家秘密而不是商业秘密。
工作秘密”一旦扩散或公开,会给本机关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害。
第一条为保守工作秘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作秘密,是指在各级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依照规定程序确定并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工作事项。
其范围包括:(一)拟制中不宜公开的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文稿;(二)不宜公开的会议材料、领导讲话材料;(三)不宜公开的规划、计划和总结,以及财务预算、决算;(四)业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中不宜公开的事项;(五)拟议中的机构设置、工作分工、人事调整和职务任免、奖惩事项;(六)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档案及其有关材料;(七)正在调查不宜公开的材料、证词、证据和其它事项;(八)不宜公开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总体方案、安全保密实施方案;(九)不宜公开的内部管理措施;(十)国家有关规定中其他工作秘密。
前款所称不宜公开的事项,是指公开后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或者正常生活秩序;会使保护工作秘密的措施可行性降低或者失效;会使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失去保障的事项。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保守工作秘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市、区、县级市国家保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指导、监督、检查辖区内保守工作秘密的工作。
第五条保守工作秘密应当有利于加强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进行。
按政务公开规定应当公开的行政事务,不得定为工作秘密。
第六条保守工作秘密应当与行政管理工作相结合,实行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则。
第七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第二条,及时确定本单位工作秘密的具体事项。
上级部门确定的工作秘密具体事项,对其下级部门具有约束作用第八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秘密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确定:(一)承办人按照工作秘密范围拟定工作秘密事项和保密期限意见草案;(二)承办人将拟定的工作秘密事项和保密期限意见草案提交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或者交本单位的综合机构审核后,再提交主管领导批准;(三)承办人对经主管领导批准确定的工作秘密事项作出正确标示。
第九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秘密事项,应当按照下列方式确定保密期限:(一)保密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可以确定为“XX年”,在一年以内的,可以确定为“XX月”;(二)保密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十年。
确需永久保密的,可以确定为“长期”;(三)无法确定保密期限的,可采用“实施前”、“公布前”、“执行前”等形式确定保密期限。
第十条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确定的工作秘密事项,应当在载体上标示“内部(保密期限)”,其标示位置按下列规定办理:(一)文件类,在文件首页右上方标示;(二)资料、书籍类,在封面或者扉页右上方标示;(三)图表、图纸类,在首页右上方或者标题下方标示;(四)其他类,在明显的位置标示。
第十一条工作秘密的保密期限有下列情形的,原确定部门应当及时变更:(一)保密期限届满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适当延长保密期限;(二)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转载于 : :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三篇)。
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
第十二条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保守工作秘密负有指导、监督的责任。
上级部门发现下级部门确定的工作秘密事项及其保密期限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及时通知下级部门纠正;必要时,上级部门可直接变更工作秘密事项、保密期限或者解密。
第十三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携带已确定为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出境的,应当经本行政管理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并出具加盖本行政管理部门印章的证明。
已确定为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出境后应当妥善保管。
第十四条行政管理部门经管工作秘密的工作人员,须经保密部门培训,取得市人事部门和保密部门颁发的《保密工作专业岗位职务培训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五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保守工作秘密负有下列责任:(一)在接触、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销毁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时,应当自觉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工作秘密安全;(二)在履行保守工作秘密职责时,接受业务培训,对保守工作秘密安全提出建议。
第十六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发现工作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向本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告,该负责人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各级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保守工作秘密成绩显著的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部门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一)对该确定为工作秘密的事项不予确定的;(二)任意扩大工作秘密范围或者延长工作秘密期限,影响政务公开的;(三)泄露工作秘密加大工作困难,使工作处于被动的;(四)未经许可接触工作秘密的;(五)未经批准擅自将已确定为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携带出境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一)泄露工作秘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或者正常生活秩序的;(二)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工作秘密的;(三)利用职权指使、强制他人违反保守工作秘密规定的;(四)携带已确定为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出境后丢失或者泄露造成后果的;(五)泄露工作秘密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转载于: :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三篇)。
第二十条本市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保守工作秘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1)利益主体不同。
工作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有关国家机关。
工作秘密一旦泄露仅对有关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赋予的权力和职责等局部利益造成危害。
而国家秘密直接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国家。
国家秘密一旦泄露会对国家的整体利益造成危害;(2)确定方式不同。
工作秘密的确定以各级国家机关自行确定为主,对少数中央国家机关有统一规定或明确授权的,才从其规定。
国家秘密的确定则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在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发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的范围内操作,不得随意确定;(3)标志不同。
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及其他载体,可以以“内部”作标志,不得标上国家秘密的密级标志;(4)管理不同。
各级国家机关对工作秘密的管理可以参照国家秘密的管理办法,但不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加以规范。
例如,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必须通过机要邮政,不得通过普通邮政传递;传递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则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由各机关自行选择。
又例如,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必须经法定授权的机关审查批准;对外提供属于工作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只需要经产生这些事项的机关同意即可;(5)适用的法律不同。
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公务员法》,主要以行政手段对工作秘密给予法律保护。
而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则适用《保密法》,不仅可以使用行政手段,而且还可以使用刑法等法律手段;(6)责任不同。
工作秘密泄露后,有关责任人只承担行政责任,只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而国家秘密泄露后,则要根据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他情节确定有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承担行政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由于工作秘密与国家秘密各自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一旦发生泄露后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
因此,对工作秘密保护的力度明显要小于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力度。
其他各方面的差别都由此而来。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