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合集下载

昆虫的种群动态

昆虫的种群动态

昆虫的种群动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的种群动态是指昆虫的数量和组成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研究昆虫的种群动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并且有助于采取措施保护昆虫的多样性。

一、种群动态的影响因素昆虫的种群动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1. 环境因素:环境的气候条件、食物资源、栖息地质量等都会对昆虫的种群动态产生影响。

例如,气温的升高可能导致一些昆虫种群数量的增加,而降水量的下降可能使一些昆虫种群减少。

2. 生物因素: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对种群动态产生影响。

掠食者的存在可能会限制某些昆虫种群的数量,而寄生虫的存在可能会对某些昆虫种群造成压力。

3.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昆虫的种群动态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农业的发展导致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农药的广泛使用,这对昆虫的数量和组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种群动态的变化模式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和环境条件,种群动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

1. 周期性的变化:有些昆虫种群的数量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天敌数量和食物资源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

例如,某些齿胸天牛的数量在每隔几年就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和减少。

2. 常年稳定的变化:还有一些昆虫种群的数量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大幅度波动。

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条件比较稳定,或者有一些调节机制使得种群数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3. 持续下降的变化:由于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和人类活动等原因,一些昆虫种群正面临着持续下降的趋势。

例如,蜜蜂种群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这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种群动态的意义与保护措施昆虫的种群动态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平衡:昆虫与植物、其他动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在食物链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四章

昆虫记读书笔记第四章
优点 观察法能够直观地获取昆虫的行为和习性信息,有助于发现新的科学问题。
实验法能够精确地控制变量,验证因果关系,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观察与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缺点
观察法可能受到环境、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准确性。
实验法可能由于人工环境与实际生境的差异,导 致实验结果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观察与实验方法在昆虫研究中各有优 缺点,互为补充。在实际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目 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可靠 的结论。
繁殖行为
本章详细介绍了昆虫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孵化等。昆虫的繁殖策略多种多样, 有的昆虫选择孤雌繁殖,有的则依赖雄性昆虫进行交配。这些繁殖策略都有助于昆虫在复 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信息交流
昆虫之间通过化学信号、声音、体态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例如,蜜蜂通过舞蹈来传 达花粉和花蜜的信息,蚂蚁则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标记食物来源和行进路线。
06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内容总结
描述了多种昆虫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 ,包括蜜蜂、蚂蚁、蝴蝶等。通过详细 观察和描述,展示了这些昆虫在自然环
境中的真实状态。
分析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和 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昆 虫对植物的传粉作用,以及它们作为食 物链中的一环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情况。
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昆虫生存环境的影响 ,以及保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
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昆虫作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 网关系,它们的存在保证了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多样性。
昆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选择
昆虫通过适应环境来选择栖息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 会影响昆虫的分布和生存。

昆虫生物学特性

昆虫生物学特性
营养”。
3.性二型: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 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颜色等也有 差别,这种现象称性二型(雌雄二型)。如蓑蛾的 雌虫无翅,雄虫具翅;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羽毛状, 雌蛾为栉齿状;雄蚱蝉具发音器而雌虫没有等都是 显而易见的雌雄差别。
雌 雄 大 小 不 一





伪蛹
斜纹夜蛾
绿刺蛾
大叶黄 杨斑蛾
虫龄小, 活动性弱, 大量聚集
在一起
(五) 迁飞与扩散
某些昆虫在成虫期有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 距离迁移到别一个发生地的特性,称为迁飞性; 有些昆虫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或营养条件恶化时, 由一个发生地近距离向另外一个发生地迁移的特 性,称为扩散性。
了解害虫迁飞习性,
查明它的来龙去脉及扩散 转移的时期,对害虫的测 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虫和蓟马等.
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 卵胎生殖
二、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昆虫的世代 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为止的
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昆虫的年生活史 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
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 史。昆虫年生活史包括昆虫的越夏、越冬 虫态、世代数、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佳 多PS一Ⅱ型普通灯,一般每 4hm2菜田设置1盏杀虫灯,以 单灯辐射半径120m来计算控 制面积,将杀虫灯吊挂在固定 物体上,高度应高于农作物, 以1.3-1.5m为宜(接虫口 的对地距离)。
诱杀斜纹夜蛾、甜菜
夜蛾、银纹夜蛾、猿叶甲、 黄曲条跳甲、象甲、金龟 子、飞虱等17科昆虫。
白蚁的多型现象
白 蚁 的 多 型 现 象
春夏型
秋型

普通昆虫学习题及答案举例_(1)

普通昆虫学习题及答案举例_(1)

普通昆⾍学习题及答案举例_(1)⼀、名词解释:1.初⽣分节:昆⾍在幼⾍期,相邻两个体节之间以节间褶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式。

2.后⽣分节:昆⾍在成⾍期,以节间膜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式。

3.蜕裂线:在头部背⾯的⼀条倒“Y”字形的缝。

4.内⽣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外发育的昆⾍,其变态类型属于不完全变态。

5.外⽣翅类:幼期翅芽在体内发育的昆⾍,其变态类型属于全变态。

6.翅脉:是位于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的纵横条纹,是由⽓管所在部位加厚形成的。

7.脉序(脉相):翅脉在翅⾯上的排列形式。

8.闰脉: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的两端游离的纵脉,叫闰脉或伪脉。

9.脱⽪:幼⾍体外表有⼀层坚硬的表⽪限制了它的⽣长,所以当⽣长到⼀定时期,就要形成新表⽪,脱去旧表⽪,这种现象称为脱⽪。

脱下的旧表⽪称为蜕。

10.雌雄⼆型:同种昆⾍雌雄个体之间除了⽣死器官不同外,在个体⼤⼩、体型、体⾊、构造等⽅⾯存在差异的现象。

11.多型现象:同种昆⾍同⼀性别的个体在⾝体⼤⼩、体⾊、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2.世代:昆⾍的卵或若⾍,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性成熟并能产⽣后代为⽌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个世代,简称为⼀代或⼀化,⼀个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蛹及成⾍等⾍态。

13.年⽣活史:昆⾍在⼀年中的发育过程,即昆⾍由当年的越冬⾍态开始起,到第⼆年的越冬⾍结束⽌的发育过程。

14.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命活动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可⽴即恢复⽣长发育。

15.滞育:某些昆⾍在⼀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出现⽣长发育停滞、不⾷不动的现象。

滞育具有⼀定的遗传稳定性。

17.⽣物钟:⽣物钟是指由于长期受地球⾃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节律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使⽣物的⽣命活动和⾏为反应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节律现象。

18.昆⾍钟:昆⾍钟是昆⾍体内的⽣物钟,即昆⾍⽣命活动和⾏为的时间节律。

23.趋性:是指昆⾍对外界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所产⽣的趋向或背向⾏为活动。

环境条件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改变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三)直接消灭害虫
三、生物因素 (一)食物因素
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2.食物网和食物链(保护害虫的天敌)
3.植物的抗虫性 不选择性 抗生性 耐害性
选育、推广抗虫品种
(二)天敌因素
1.捕食性天敌
2.寄生性天敌 ➢单寄生 ➢多寄生 ➢共寄生 ➢重寄生
3.致病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四、人为因素 (一)改变一个地区昆虫种类的组成
2286.4日度 / 685.2日度 = 3.34(代)
例2:已知国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ºC,卵期有效 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后一段时期内的日平均气温为20ºC, 若以后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国尺蠖卵的孵化时间。
N= K /(T - C)= 84 /(20-8.5)= 7.3 (天)
(二)湿度 昆虫获得水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取食;散失水分 主要通过表皮和气门蒸发及排粪。
K= N(T - C) 或 N= K /(T - C)
K是有效积温,N是发育天数,T为该期的平均温度, C为发育起点温度,T-C是该时间内的有效温度。
世代数 = 某地一年的有效积温 / 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
世代数 = 某地一年的有效积温 / 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 例1:粘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6ºC,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 温为685.2日度,北京地区全年平均有效总和为2286.4日度。 求粘虫在北京地区的世代数。
温度主要影响昆虫的发育速度,表现在发生期的 早晚;而湿度则影响昆虫的成活率和生殖力。 1.湿度对昆虫的成活率的影响 2.湿度对昆虫的繁殖力的影响
(三)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温湿系数 = 平均相对湿度 / 平均温度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优教教案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优教教案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优教教案第一章:昆虫的生殖1.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掌握昆虫的繁殖行为和生殖器官的结构。

1.2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昆虫的繁殖行为:选择合适的栖息地、交配行为、产卵行为。

昆虫的生殖器官:卵巢、精巢、生殖管道。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

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繁殖行为。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生殖方式的理解。

第二章:昆虫的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发育方式和特点。

掌握昆虫的生命周期和发育阶段。

2.2 教学内容:昆虫的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发育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

观察昆虫的生命周期,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发育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发育方式的理解。

第三章:昆虫的交配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交配行为和特点。

掌握昆虫交配的方式和交配行为的适应性。

3.2 教学内容:昆虫的交配方式:体内交配和体外交配。

昆虫交配的行为:寻找配偶、交配姿势、交配信号。

昆虫交配的适应性:提高繁殖成功率、基因传递。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昆虫的交配行为。

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交配方式和交配行为。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交配行为的理解。

第四章:昆虫的繁殖策略4.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繁殖策略和特点。

掌握昆虫的繁殖适应性和繁殖成功率。

4.2 教学内容:昆虫的繁殖策略:多产卵、产优质卵、繁殖时间选择。

昆虫的繁殖适应性:环境适应、竞争对手适应。

昆虫的繁殖成功率:繁殖次数、繁殖数量、繁殖环境。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繁殖策略。

观察昆虫的繁殖适应性和繁殖成功率的实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繁殖策略的理解。

第五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实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具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实例。

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资料PPT课件

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资料PPT课件

气候因素 ✓ 温度、湿度、光、风 等
生物因素 ✓ 食物、昆虫天敌
土壤因素 ✓温度、湿度、理化性质
(1)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对昆虫影响具体表现: 一是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在有效温区内,
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是影响生殖能力。在适宜温区内,温度适宜时,
生殖力大。 三是影响昆虫寿命。温度升高寿命下降。 温度对昆虫的活动范围还有一定的影响。
① 可以推算某种害虫在某地发生的世代数
世代数=某地一年内的有效积温(日度)K1/某虫 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K2
② 可以推算某一害虫的发生时间
东亚飞蝗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从卵发育到3龄 若虫所需有效积温为130日度。当地当时平均气温为 25℃。问几日后达到3龄若虫高峰?
根据公式:N=K/(T-C)=130/(25-18)=19(日) 即19日后东亚飞蝗3龄若虫达到高峰。
在有效温区内,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不同的昆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不同。
不同的昆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不同。
世代数=某地一年内的有效积温(日度)K1/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K2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猎蝽、草蛉、瓢虫、食虫虻、食蚜蝇等。
世代数=某地一年内的有效积温(日度)K1/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K2
瓢虫的成虫、幼虫、卵
食 蚜 蝇
3. 寄生性天敌昆虫
主要有膜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例如,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 例如,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
东亚飞蝗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从卵发育到3龄若虫所需有效积温为130日度。
在自然界中有不少蜘蛛、鸟类、青蛙和线虫都可用来防治害虫。

三十一章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三十一章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生态学
·兽类 例如:食蚁兽属于哺乳纲贫齿目,这类动物只生活于美洲,都 是没有门齿和犬齿的,食蚁兽更是一颗牙都没有。它们吃食蚂 蚁和白蚁时,先用强有力的前爪击破蚁巢,再用很薄很长的舌 头舔吃。它们食量很大,一天能吃20000只。目前已被列为濒 临绝种的动物。
昆虫生态学
其他动物天敌
·蜘蛛 例如:蟹蛛不会用网猎取食物,它的捕食方法是:埋伏在花的 后面等猎物经过,然后上去在它颈部轻轻一刺,可别小看这轻 轻的一刺,这能致它的猎物于死地。
蟹蛛
蜘蛛
昆虫生态学
·鱼 例如:射水鱼大多生活在印度洋到太平洋一带的热带沿
海以及江河中,是一种咸淡水鱼,是一种小型的观赏鱼类。 射水鱼以捕食昆虫为主。射水鱼的子弹是一股水珠,而且命中 率很高。
昆虫生态学
·蜥蜴 例如:麻蜥属蜥蜴目蜥蜴科的一属。已知约 50种,分布于亚洲、 欧洲、非洲的温带和暖温带。中国产 9 种,主要分布于东北 、 西北和华北,为草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个别种向东南分布到 江苏和安徽北部,但不超过长江。以各种昆虫和蛛形类为食。
昆虫生态学
·鸟 例如:夜鹰捕食的几乎全部是害虫,有人在5、6月份解剖了 3只夜鹰的胃,发现其中蛾类占75%,甲虫有24%。蚊子也 是夜鹰的美味小菜,有人曾在一只夜鹰胃里拣出500多只蚊 子,因而有的地方称夜鹰为“蚊母鸟”。“蚊母鸟”的称谓 虽不确切,但多少说明了夜鹰的嗜蚊习性。
成虫寄生昆虫的成虫把卵产于寄主的成虫体上或体内。如 小蜂总科、姬蜂总科。
昆虫生态学
·捕食性天敌 分属18个目,近200个科内。如半翅目的猎蝽科、水生性类 群的各科,鞘翅目的肉食亚目、多食亚目的瓢虫科等大多数 种类的成虫及幼虫均为捕食性;膜翅目的泥蜂科、蜾赢科、 蛛蜂科等成虫把其他昆虫或蜘蛛拖入巢内以备幼虫捕食;双 翅目食虫虻科的成虫及幼虫,食蚜蝇科的幼虫均为捕食性。

环境因素对昆虫发生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昆虫发生的影响.

葡萄根瘤蚜:团粒疏松土壤或石砾土
番薯象鼻虫:黏土 蝼蛄:沙质土或沙质壤土 土壤酸碱度: 一些叩甲科种类幼虫适于生活在酸性土壤中,另 一些却适于生活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
(三)食物因素对昆虫发生的影响
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食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可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

产卵选择 取食选择 营养选择 特殊物质的选择
夜出型:夜蛾类、金龟子等
昼夜型:蚂蚁、天蛾等
弱光型:蚊子等
光的波长
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390-750nm 红(750-640nm) 橙(640-600nm) 黄(600-550nm) 绿(550-480nm) 蓝(480-450nm) 紫(450-400nm) 长于红光的称为红外光,短于紫光的称为紫 外光。
45 40 30 22 8 -10 -40
亚致死高温区
高适温区 最适温区 低适温区 适 温 区
热昏迷,可复苏
随温度增高,死亡率增大 消耗能量小,死亡率最低 随温度降低,死亡率增大
亚致死低温区
致死低温区
冷昏迷,可复苏
短时间内死亡,不可复苏
温度对昆虫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温度:昆虫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


真菌

通过昆虫体壁(有时是节间膜或气门)进入虫 体。当真菌的孢子或菌丝接触虫体后,在体壁 上发芽而穿入体内,在体内发生很多菌丝,贯 穿入各个组织而引起昆虫死亡。

虫草属 白僵菌

绿僵菌
线虫
对害虫种群起一定的控制作用。目前个 别种类已成功应用于蛴螬、根象甲、木蠹蛾等 害虫
2.天敌昆虫


环境因素对昆虫发生的影响
昆虫的发生发展除与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外,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第四章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生物因素是组成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环境中的一切生物。

生物因素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又影响昆虫种群密度的变化。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食料和天敌两大类。

第一节食物对昆虫和影响一、食物的划分:1、按食物的性质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2、按取食食物的种类分:单食性:只取食一种植物(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寡食性:只取食一个科内或近缘的多种植物(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木樨科植物);多食性:取食多种不同科植物(如棉铃虫取食200多科不同科植物);杂食性:既取食动物,又取食植物(如豆芫菁1-3龄幼虫可取食蝗卵,成虫可取食豆科植物)。

二、对昆虫和影响每种昆虫都有其特殊的代谢形式,适于某种昆虫取食、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食物的种类不同,对昆虫的营养效应也不一样。

同一种食物对不同种类的营养效应也是不一样的。

每种昆虫都有其特别喜好的食物种类。

这些食物对昆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发育速度、繁殖量及残死亡率三个方面。

取食其最嗜好的植物,其发育速度加快,繁殖力高,死亡率低;昆虫的不同虫态也可能对食物的喜好程度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也不一样。

如棉铃虫幼虫取食棉花幼蕾,其发育天数缩至12天;而取食叶子其发育天数延长为22天。

三、昆虫对食料植物选择的连锁反应连锁反应分为四个阶段:1、取向定位:昆虫取寻找食物和产卵场所时,首先遇到的是植物理化性质对昆虫是吸引还是排斥。

如:十字花科植物叶片含有的“芥子油糖苷”对菜粉蝶、黄曲跳甲产卵和幼虫的取食有引诱作用。

水稻含草酸多的品种对稻飞虱有驱避作用。

2、开始取食或产卵:昆虫主要利用味觉和触觉寻找取食和产卵和部位。

如:玉米螟喜欢取食玉米含糖量高的部位。

在心叶期的心叶,抽穗后的雄穗;雄穗枯后的雌穗和茎干含糖量高,是玉米螟为害的主要部位。

3、定居或转移:取决于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成份和数量,以及田间小生境的适宜程度,适合就定居,不适合就转移。

32分析影响昆虫生活的环境因子

32分析影响昆虫生活的环境因子
湿度的影响: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70%~90%左 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如松干蚧的卵,在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 下,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虽然孵化, 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 羽化,一般都要求较高的湿度。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 虫、蚜虫、叶蝉及叶螨等对大气湿度变1化并不敏感,即使 大气非常干燥,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 时寄主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所 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不同波长光的能力和人的视觉不同。人眼可见的波长范围为 800~400 nm,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 于短波光,许多昆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 在测报和灯光诱杀方面常用黑光灯、频振灯(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对600~550nm黄色 光有反应,利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预测害虫发生期
例:东亚飞蝗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从卵发育到3龄若虫所需有效 积温为130日度。当地当时平均气温为25℃。问几日后达到3龄若虫 高峰?
根据公式:N=K/(T-C)=130/(25-18)=19(日),即19日后东亚 飞蝗3龄若虫达到高峰。
例2:已知国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ºC,卵期 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后一段时期内的日平均 气温为20ºC,若以后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国 尺蠖卵的孵化时间。
项 目 三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发 生 发 展 规 律
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项 目 三
园 林 植 物 害 虫 发 生 发 展 规 律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教学大纲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教学大纲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属植物保护专业中一门较实用的课程,它直接利用所学的昆虫学知识,在生态学与测报学双重理论指导下对害虫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昆虫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物种分化与进化、害虫治理策略、以及害虫预测预报原理和方法等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测报工作所需的基本技巧与技能。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 (续)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特点第三节昆虫生态学的发展新特点第四节害虫测报的发展新趋势习题要点:简述害虫测报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生态学及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的研究进展。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昆虫生态学及其发展新特点,掌握现代3S技术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第二章昆虫个体生态学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第一节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作用第二节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湿度、光照、风、气流等对昆虫个体的影响,昆虫的小气候第三节昆虫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休眠与滞育、扩散与迁飞、生物钟与学习)第四节个体生态学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实验内容:1. 昆虫体温及过冷却点的测定方法与抗寒性分析:学习掌握昆虫体温测定及过冷却现象的原理,以及过冷却点、结冰点与死亡点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昆虫抗寒力的差异。

2. 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掌握昆虫恒温法测定昆虫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习题要点:案例分析非生物因素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及竞争关系。

总结个体生态学原理在测报中的利用。

本章重点、难点: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昆虫对环境的适应对策、个体生态学在测报中的应用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因子是如何影响昆虫的,昆虫对环境因子有何反应与对策,掌握个体生态学原理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第三章昆虫种群生态学及其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及种群的结构第二节种群的空间分布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第四节种群的生长型第五节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应用分析第六节种群的生态对策第七节捕食者与猎物间的关系第八节种群生态学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实验内容:1.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与拟合。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斗争 同种个体 为争夺食物、空 间、配偶等发生 的斗争。
军舰鸟争夺配偶和鸟巢的战斗
秃鹫的争斗
野牛的争斗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为了共同防御 敌害、获得食物及 保证种族生存和延 续而进行的相互合 作和帮助行为。
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麝牛集体御 敌保护弱小
A共生、寄生 C捕食、共生 B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
3、下列动物因食物发生竟争的是( D )
A 青蛙和鱼 C 蝗虫和玉米 B 狼和鹿 D 牛和羊
4、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可增产,而过度密 植却导致减产,如何解释( A )
A 过渡密植使作物间种内斗争激烈
B 过渡密植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C 过渡密植会使害虫大量繁殖
讨论
同种生物间的种内斗争和 种内互助对生物个体或种族的 生存和繁衍有利还是有弊?
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猎豹捕食
捕虫草捕虫
捕食关系
狐狸追捕老鼠
蜘蛛捕捉蝗虫
棕熊捕鱼
猞猁追捕兔子
思考
1、 生物防治是人们利用天敌控制植物害 虫的方法,那么它实际利用的是生物间的什么 关系?
捕食
2、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的是 生物间的什么关系?
生物因素
种间关系
(不同生物)
寄生 捕食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对生物个体和种族 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还是有弊?
个体 捕食 竟争 寄生 共生 共栖 种族
一方有利,另 一方有害 双方都有利
达标测评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 B( ) 间的什么关系 A 合作 B 捕食 C 寄生 D 竟争
2、非洲犀牛背上常停有犀鸟,犀鸟能啄食 犀牛背上的昆虫,犀鸟与昆虫、昆虫与犀牛 的关系是 ( D )

第四章 防治害虫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和方法

第四章 防治害虫的原理及主要措施和方法

农业防治与其它防治,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矛盾较小,易于协
调配套。 推广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可在大范围内减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
农业防治的缺点
某些农业防治技术措施与丰产技术有矛盾。
农业防治需要有较大规模,才能收到显著效益。
农业防治收效较慢,且在许多情况下仅起辅助作用,具
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多为预防性措施,当害虫大量发生
四、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有时可利用有益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包 括以虫治虫、微生物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 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 304年左右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和公元 877 年唐代刘恂著《岭表录异》都记载了利用一种蚊 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19世纪以来,生物防治在 世界许多国家有了迅速发展。
⒉对外检疫(国际检疫)
国家在沿海港口、国 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 要道等处设立检疫机 关和商品检疫站,对 出入口岸及过境的农 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 理。
㈡ 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
国内尚未发现或虽已发现而分布不广,仅限 于局部地区的有害生物。 在各国或传播地区,对农牧业生产确有严重 威胁而防治又很困难的有害生物。 必须是认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 材料、农牧产品等运往各地的。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就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 构,采用各种检疫措施,禁止或限制害虫 (病、杂草)人为地从外国或外地传入或 从本地传出。 植物检疫的目的:既要防止从别 国传入新的害虫种类,还要采取 措施,控制其他发源地,或缩小 某些害虫的活动地区。
㈠ 植物检疫的范围
⒈对内检疫(国内检疫) 为了防止和消灭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资交 流、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等而传播的 危险病、虫及杂草。 由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疫机 关会同邮局、铁路、公路、民航等 有关部门,根据对内检疫条例和对 象,执行检疫。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生物的影响,在这些生物中,既有同种的,也有不同种的。

因此,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的现象是常见的。

例如,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的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场所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例如,有些动物的雄性个体,在繁殖时期,往往为了争夺雌性个体而与同种的雄性个体进行斗争。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等。

生物界中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人体和其他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人体和其他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等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等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竞争。

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

例如,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 日,其中的一种生长正常,另一种却全部死亡。

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例如,杜鹃捕食昆虫,狼捕食野兔,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生物因素是组成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环境中的一切生物。

生物因素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又影响昆虫种群密度的变化。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食料和天敌两大类。

第一节食物对昆虫和影响一、食物的划分:1、按食物的性质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2、按取食食物的种类分:单食性:只取食一种植物(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寡食性:只取食一个科内或近缘的多种植物(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木樨科植物);多食性:取食多种不同科植物(如棉铃虫取食200多科不同科植物);杂食性:既取食动物,又取食植物(如豆芫菁1-3龄幼虫可取食蝗卵,成虫可取食豆科植物)。

二、对昆虫和影响每种昆虫都有其特殊的代谢形式,适于某种昆虫取食、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食物的种类不同,对昆虫的营养效应也不一样。

同一种食物对不同种类的营养效应也是不一样的。

每种昆虫都有其特别喜好的食物种类。

这些食物对昆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发育速度、繁殖量及残死亡率三个方面。

取食其最嗜好的植物,其发育速度加快,繁殖力高,死亡率低;昆虫的不同虫态也可能对食物的喜好程度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也不一样。

如棉铃虫幼虫取食棉花幼蕾,其发育天数缩至12天;而取食叶子其发育天数延长为22天。

三、昆虫对食料植物选择的连锁反应连锁反应分为四个阶段:1、取向定位:昆虫取寻找食物和产卵场所时,首先遇到的是植物理化性质对昆虫是吸引还是排斥。

如:十字花科植物叶片含有的“芥子油糖苷”对菜粉蝶、黄曲跳甲产卵和幼虫的取食有引诱作用。

水稻含草酸多的品种对稻飞虱有驱避作用。

2、开始取食或产卵:昆虫主要利用味觉和触觉寻找取食和产卵和部位。

如:玉米螟喜欢取食玉米含糖量高的部位。

在心叶期的心叶,抽穗后的雄穗;雄穗枯后的雌穗和茎干含糖量高,是玉米螟为害的主要部位。

3、定居或转移:取决于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成份和数量,以及田间小生境的适宜程度,适合就定居,不适合就转移。

如:褐飞虱在高抗品种上数量就很少,因为高抗品种含草酸较高;蚜虫有翅蚜的产生与寄主植物体内含氮量少,含糖量增加关系密切。

4、完成发育和繁殖:植物所含营养物质适宜于昆虫,其发育速度、繁殖量增加,死亡率降低;反之,如果植物含有有毒物质或营养成份不适宜于昆虫,则其发育速度就会减慢,甚至死亡。

四、植物的抗虫性植物的抗虫性是指在田间存在害虫的情况下,完全或很少不受其危害,或虽受害,但有一定的补偿能力,使产量降低到较小程度。

1、植物的抗虫性主要表现为:A:昆虫不取食;B:取食少,植物能正常生长;C:不危害植物的主要部位;D:能为害主要部位,但不受经济损失。

2、植物的抗虫机制:A、不选择性:由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特性,或体内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阻碍害虫趋向植物产卵和取食;或由于植物的物候学特性与害虫为害期不相愈合,从而使植物局部和全部避免害虫的为害。

如小麦吸浆虫。

B、抗生性: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其生理失常,甚至死亡。

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异性反应(如强大的组织愈伤能力)以阻止或妨碍害虫的危害。

C、耐害性:植物受害后,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程度较轻。

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补偿能力强。

第二节天敌对昆虫的影响天敌(natural enemies):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叫天敌。

它们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因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居次级消费者的重要地位。

在自然界,昆虫的天敌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由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引起的昆虫疾病),捕食性天敌(如肉食性昆虫、蜘蛛和捕食螨、蛙类和益鸟等),以及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三大类群。

它们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经常起着调节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是生态平衡的重要负反馈链锁。

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科学性来看,查明害虫天敌的种类,特别是重要天敌的控制作用、天敌与害虫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生态联系,制订天敌参数,既是预测害虫种群消长趋势的重要依据,又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依据。

保护利用害虫天敌是害虫防治的途径之一。

我国害虫天敌资源非常丰富,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滥施化学农药带来的抗药性、残毒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逐渐重视发挥害虫灭敌效能的研究和实践。

一、天敌昆虫的划分天敌昆虫可分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

寄生性与捕食性的区别通常依据以下特点:(简单总结如下表)①完成个体发育所需的寄主数量:寄生性天敌可在一头寄主体上完成发育,如赤眼蜂产卵于寄主的卵内,可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各个虫态。

而捕食性瓢虫的幼虫或成虫,各需捕食多头寄主,才能完成发育。

如七星瓢虫幼虫期可捕食棉蚜80头,成虫可捕食120头。

大草龄幼虫一生可捕食棉蚜80头;②天敌昆虫幼虫和成虫的食料:寄生性天敌昆虫幼虫和成虫的食料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幼虫营寄生生活,以寄主为食,成虫营自由生活,以花蜜等为食。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均属捕食性,甚至食性相似;③天敌昆虫与寄主体躯大小的关系:寄生性昆虫的身体常比寄主小,捕食性昆虫的身体常比猎物大;④寄主受攻击时死亡的速度;寄生性昆虫侵击寄主后,不会立即引起寄主死亡,需待其成蜂羽化或外出化蛹后才会死去;而捕食性昆虫侵击猎物时,往往立即杀死寄主。

表寄生性与捕食性的区别通常依据以下特点(1)寄生性天敌:根据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现象,可分为:外寄生和内寄生、单寄生和多寄生、初寄生和重寄生、独寄生和共寄生、单期寄生和跨期寄生、完寄生和过寄生。

①外寄生和内寄生:外寄生(ectoparasitism):寄生昆虫在寄主体外产卵,幼虫附于寄主体表取食的寄生现象叫“外寄生”。

如黑青小峰(Dibrachys cavus)。

在棉红铃虫蛹体外寄生。

内寄生(endoparasitism):天敌昆虫产卵于寄主体内,幼虫在寄主体内取食并完成发育的寄生现象叫“内寄生”。

如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os cypris)寄生于纵卷叶螟初龄幼虫体内。

②单寄生和多寄生单寄生(monoparasitism):一头寄主体内仅寄生一头寄生物的现象叫“单寄生”。

如广黑点瘤姬蜂(Xanthopimpla punctata)单寄生于稻苞虫蛹内;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幼虫上。

多寄生(Polyparasitism或Superparasitism)一头寄主体内寄生二头以上寄生物的现象叫“多寄生”。

如一头稻纵卷叶螟幼虫可被10—20余头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同时寄生……..。

③初寄生和重寄生初寄生(Primary parasitism):寄生昆虫直接寄生于植食性昆虫上的现象叫“初寄生”。

上述的例子都属于初寄生现象。

重寄生(epiparasitism):一种寄生昆虫寄生于另一种寄生昆虫上的现象称“重寄生”。

有时还可看到三重寄生或四重寄生。

如:重寄生现象往往抵消了初寄生的效果,容易引起害虫再猖派,这在害虫预测中也是需要调查考虑的。

从外地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必须严格控制重寄生物的输入,应该事先通过隔离检疫,以免输入新的重寄生物。

对资源昆虫如白蜡虫、紫胶蚧等的重寄生物则是可以利用的,如紫胶价是一种能分泌紫胶的益虫,一种夜蛾紫胶白虫(Eublemma amabilis)是捕食紫胶蚧的害虫,白虫茧蜂(Bracon greeni)是紫胶白虫的重寄生物,则这种重寄生物对于保护紫胶蚧是有益的。

④独寄生和共寄生独寄生(eremoparasitism):一种寄生物单独寄生于一头寄主上的现象称“独寄生”。

共寄生(synparasitism或multiparasitism):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物共同寄生于一头寄主上的现象称“共寄生”(synparasitism或multiparasitism)。

如稻苞虫腹柄姬小蜂(pediobius mitsukurii)和稻苞虫鞘寄蝇(Thecocarcelia parnarae)共寄生于稻苞虫蛹内。

《对于共寄生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认为共寄生物易引起种间竞争,结果只有优势种能够生存,其他种可能被淘汰,主张在从外地输引天故时要尽量避免引进共寄生物。

另一种认为共寄生现象对控制害虫还是有意义的,因为田间调查资料表明:共寄生现象可提高害虫总死亡率,其效果比独寄生大,主张在从外地输引天敌时,可以同时引进,以发挥多种天敌对付同种害虫的潜力。

》⑤单期寄生和跨期寄生单期寄生:寄生物在寄主某一虫期内能够完成其发育的称“单期寄生”。

如赤眼蜂是卵寄生蜂;螟岭内茧蜂(Rogas narangae)是稻螟龄幼虫寄生蜂;凤蝶金小峰(Pteromalus puparum)是菜粉蝶蛹寄生蜂等。

跨期寄生:寄生物需经过寄主两个虫期或三个虫态才能完成发育的,称“跨期寄生”。

如稻瘿蚊黄炳黑蜂(Platygaster sp.)是稻瘿蚊卵-幼虫跨期寄生蜂;广黑点瘤姬蜂是稻苞虫幼虫~蛹跨期寄生蜂;潜蝇反颚茧蜂是潜蝇卵-幼虫-蛹跨期寄生蜂。

⑥完寄生和过寄生完寄生(hicanoprasitism):寄生昆虫能在寄主上顺利完成发育的现象称“完寄生”。

过寄生”(hyperparasitism):寄生昆虫在同一寄主体内,因子代个体数目过多,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营养需要,致使一部分或全部个体不能完成发育,或虽能完成发育但发育极度不良的现象,叫“过寄生”,或叫“复寄生”。

在赤眼蜂人工繁蜂时,若管理不善常出现后面一种现象。

寄生性昆虫的资源极为丰富,已知膜翅目44个科、双翅目21个科、拈翅目6个科的昆虫营寄生生活。

(2)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昆虫的资源也很丰富,隶属于10余目,100多个科。

蜻蜒目、螳螂目、脉翅目的昆虫全都是捕食性的;另外在昆虫纲的其他目中有一些类群也是捕食性的,如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啮虫目、革翅目、缨翅目、毛翅目、鳞翅目等。

天敌昆虫对于控制害虫大发生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

例如,异色瓢虫捕食高粱蚜(Aphis sacchari),其幼虫每天食蚜量达120头,若以此量作为一个“天敌单位”来计算,当累计天敌单位占总蚜量的1%以上时,则完全可以控制蚜虫为害,毋需施药防治。

稻田中黑肩绿盲蝽成虫每头可捕食褐稻虱卵43粒或若虫30头,若虫每头可捕食褐稻虱卵36粒或若虫16头,当田间褐稻虱与黑肩绿盲蝽虫口密度比例为4-5:1时,可能控制褐稻虱的大发生。

二、影响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效果的因素自然天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往往表现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某些混交林中自然天敌所表现的效应大不相同。

影响各种天敌效果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在人为干扰下天致死亡率大人类的农业活动包括种植制度、耕耘、施肥、管水、施用化学药剂、收割等一系列农事操作,它可确定一定地域内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过去,由于农作物种植计划单一,耕作制度比较单纯,故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大量其他害虫不能生存,少量害虫种类因食物丰富而经常暴发;天敌种类随着害虫种类单一化,也变得种类较少,加上缺乏补充寄主,又经常遭受多种农事活动的摧残,因此种群发展缓慢,往往无力控制害虫的暴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