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走平衡木、马路沿或花池沿等方式,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2. 蹦跳训练:让孩子在家中蹦跳,或玩捉迷藏等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3. 滚毯子训练:让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 掷球训练:让孩子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5. 刷子脱敏训练: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 转椅游戏: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7. 互动式投篮: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人互动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8. 上下楼梯训练:让孩子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9. 双脚轮流跨过绳子: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有助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10. 单脚站立训练:让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
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是一些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孩子的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但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20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20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提高个人能力,特为该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家庭训练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提高。
请家长积极配合,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
一、语言训练:1、吹气训练:(教具:哨子、气球、吸管吹泡
泡)。
2、构音训练:家长陪同孩子,教孩子汉语拼音的发音,以(a,u,I,ao,)为主要发音,然后扩展到其它拼音发音上面。
3、字音训练:前期字音训练,主要以一个字的发音训练为主,例如:羊,鸡,猫等。
4、舌操训练:孩子抬舌不是很好,舌头上下左右活动不是很灵活,建议用棒棒糖上下左右引诱孩子舌部上下左右的训练。
二、社会交往训练:主要是经常要带孩子户外活动,玩耍。
提高孩
子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感统训练:跳床训练80*4组,颗粒大龙球翻滚训练
10*10*4,触觉训练触觉按摩球对孩子每晚进行触觉按摩。
四、自信心和自理能力训练;在家每天要让孩子至少做5件以上力
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进行表扬。
尽量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完成事情的好坏不做考虑)。
五、家庭教育注意事项:1、双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见要统一。
2、对孩子要求不能做的事情要始终如一。
3、家长要做到言传
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4、家长要尽量多的给孩子时间,一起阅读书籍,一起户外运动,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以上为家庭训练指导计划,请家长按时完成。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1.增强睡眠质量的方法:(1)为家庭中的孩子创造一个睡眠环境;(2)制定一个安全的和有规律的睡眠时间表;(3)定期通过按摩或其他技术来放松孩子的肌肉;(4)每天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5)在让孩子入睡前以温和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6)每晚在定时的前提下定期向孩子讲故事。
2.缓解感觉过敏的技巧:(1)在尝试新鲜食物之前,可以先做一些暖身练习,例如将食物放入手上摸索;(2)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他一些富有吸引力的感觉体验;(3)让孩子放慢速度,多练习,用更少的力量完成一些动作;(4)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5)用家庭活动来缓解孩子的感觉过敏。
3.改善情感调节的方法:(1)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是什么;(2)让孩子培养适当的自我规则和自律技能;(3)教孩子在一些情况下如何避免过分反应;(4)提供具体的呼吸或冥想技巧来调节情绪;(5)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尽情表达及发泄他的感情;(6)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定期提供支持性服务、训练和治疗。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 球类运动: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球类,如单手拍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以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和灵活度。
- 手部精细动作:可以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握笔、拿筷子、系鞋带、扣纽扣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本体觉。
- 家务活动:适当的家务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孩子身体动作对大脑的刺激。
- 翻跟斗:让孩子进行翻跟头游戏,进行前滚翻和侧滚翻,有助于提升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柔韧性。
- 手影游戏:用手做成一些姿势,通过灯光在墙上映照出有趣的图案,吸引孩子模仿,可以增强孩子的本体觉。
- 卧地推球:让孩子趴在地上,距离墙面50-70公分,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弹回后,手接住,再次推向墙壁,如此反复,可以提升孩子手眼脑协调能力、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还能够刺激孩子前庭觉。
- 向上接抛球:向上抛球自己接住,要求抛球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抛出的球要高于头顶,手臂不用高于头顶,连续抛球20个左右不掉,可以增强孩子的本体觉。
本体感失调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如果你有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对感觉输入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受到影响。
而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帮助儿童重新建立对身体感觉的适应和整合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共82种。
1.提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品,如毛巾、海绵、绒布等,让孩子触摸并区分。
2.给孩子提供一些颜色鲜艳的乐高积木,让他们用手指进行拼搭。
3.使用气球,让孩子通过吹气和放气的动作来提醒嘴部感觉。
4.让孩子用手指在沙子或米粒中绘画或取出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
5.鼓励孩子在操场上进行爬行和攀爬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平衡感和肌肉协调能力。
6.可以使用滚筒,让孩子通过滚动来刺激身体感觉。
7.制作各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贴纸,让孩子在身体各个部位贴上,增强触觉感受。
8.在室外进行跑步、跳跃和踢球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敏捷性。
9.提供不同声音的乐器,让孩子尝试用手指敲击或拉弦,增强听觉感受。
10.利用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孩子尝试触摸、闻味和尝试口感,促进嗅觉和味觉感受。
11.使用香蕉、玩具汽车等物品进行推挤或按压,刺激触觉感受。
12.利用气球、吹嘘口哨等活动,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吹气动作,增强口腔感觉。
13.带孩子去海滩、湖泊或河边等水边地方,让他们踏水或泼水活动,增强平衡感和触摸感受。
14.在草地上进行翻滚和翻身活动,增加身体的深压感受。
15.提供不同温度的物品,如冰块、暖水袋等,让孩子感受温度变化。
16.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和容器,让孩子尝试倒水、倒砂等活动,增加手部和身体的感觉统合。
17.利用大块拼图、乐高积木等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18.在操场上举行跑步比赛,让孩子参与,提高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19.让孩子用海绵和水漂玩具擦拭家具、地板等,增加触感统合。
20.提供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画笔,让孩子进行描画和上色活动,提高手部控制能力。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物理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与儿童一起参与其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1.摇晃游戏:选择一个宽敞平坦的区域,让儿童坐在一个大型的摇椅或者是大型的球上,家长可以轻轻地推动摇椅或球,让儿童感受到身体的晃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2.爬行游戏:在家中布置一些障碍物,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爬过这些障碍物,例如在地板上放置一些垫子或者小坡道。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并提高肌肉的力量。
3.平衡游戏:在家中准备几个平衡器具,例如平衡球、平衡板等,让儿童在上面进行平衡训练。
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站在平衡器具上,让他们尽力保持平衡。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4.拉力游戏:选择一个适当的游戏器具,例如橡皮筋或者绳子,家长可以与儿童一起玩拉力游戏。
家长可以用橡皮筋或绳子将两个固定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与儿童进行拉力比赛。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5.扔接游戏:在家中选择一个开阔的区域,家长和儿童轮流扔球或者扔其他物体,然后尝试接住它们。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和运动反应速度。
6.模仿游戏:选择一些家庭成员的动作,例如走路、跳跃、摇晃等,让儿童模仿这些动作。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提高协调能力。
7.运动舞蹈: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运动舞蹈,例如儿童健身操等,让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和协调能力,并增强心肺功能。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适当地进行。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法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安全和舒适程度,并适量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时间。
通过持续的训练,儿童可以逐渐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为他们的身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训练在家怎么训练
感统训练在家怎么训练
感统失调在家一般可以触觉、前庭平衡、弹跳等训练。
触觉训练一般通过梳头游戏、亚麻刷游戏和抓抓游戏等,增强皮肤和全身神经的敏感性,发梳游戏是用梳子间歇性刺激孩子的头发,亚麻刷游戏是用亚麻刷孩子的皮肤,抓挠游戏是用适当的力量抓挠儿童的腋窝或胸部。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法有以下几条:
1、触觉刺激训练,可以用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绸布,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也可以用梳子刺激头皮,并且进行顺其自然的梳头训练,指导孩子顺应身体的动作;
2、前庭感觉刺激训练,让孩子两脚分开,左脚踏左边的圈圈,右脚踏右边的圈圈前进,通过走圈圈游戏强化孩子的视觉运动,双侧协调及平衡感的掌握能力;
3、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可以进行球类训练,比如趴地推球、对墙抛球、排球等,通过球类训练让孩子在家中玩小皮球,可以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注意力、双手和双脚的协调能力,对感统失调的孩子有很大好处。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18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18
静态训练
1、每天坚持大声朗诵课文,20分钟。
(要求选择一篇熟悉的课文段落,文字不
要过长,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反复阅读20分钟)
2、听文记“的”:目的提高长时记忆及听觉专注力。
方法:家长读小短文,让
孩子听并说出有几个“的”字。
或者其它字,根据课文任选2篇。
动态训练
1、推小车:目的是增强手臂力量。
方法:家长紧握孩子的脚腕,让孩子用双手走路。
来回4趟一组。
2组
2、爬地推球:目的刺激孩子的前庭网络机能。
要求头和双臂都要高高抬起。
100次,6组
3、跳床训练:每天坚持跳床600次,一组100次,共6组。
(使用家庭版小型跳床进行训练)
4、在学生睡觉前,做触觉训练(使用小按摩球)在身上进行按摩。
按手心和脚心,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说明: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与家长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因此,在今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积极陪同孩子进行游戏,阅读。
孩子在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认可。
建议:可以定期邀请其他小朋友去家里做客,开个小型家庭聚会。
创造好的环境,增进孩子的社交能力。
以上训练内容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儿童感统失调症状及家庭训练方法九十二种
儿童感统失调症状及家庭训练方法九十二种儿童感统失调症(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SPD)是指各种感
觉输入机制(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体态、动作)表现出异常的症状,导致儿童信息加工和行为出现异常。
一般表现为:容易被小刺激引起
情绪波动,既然无法充分满足感觉需求,又不能自我调节;急躁易怒,反
应过敏;兴趣较单一,喜欢把同一件事重复做;社交交流及自主能力较差;语言发育滞后,学习成绩不佳……
家庭训练方法:
1、感觉玩具:利用不同类型的感觉玩具,比如各种触摸和质感的玩具,来激发孩子的感觉定向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2、触觉按摩:采用轻柔的手势按摩身体,可以有效放松情绪,增强
身体意识,提高自调节能力。
3、穿衣训练:让孩子多穿衣、穿衣训练,有助于促进身体感觉的发
展和整合,增强孩子对身体触觉的认知。
4、游乐训练:操场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辨别各种空间、动作和触觉反馈,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5、有趣味的活动:家庭可以创造一个有趣的活动气氛,让孩子通过
游戏,交流和表演等活动来获得满足,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6、近距离接触:父母及其它家庭成员经常保持近距离接触。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一、定义和特点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各项感统的混乱,造成家庭、社会的普
遍影响。
儿童的感统失调会导致一些后果,如失去注意力、影响记忆力、
影响认知及发育。
此外,孩子也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为感觉功能的异常,更易受到情绪的冲击和不稳定。
1、发现和识别感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发现和识别不
同的感觉信息,如温暖、温热、冷等,找出它们的特征,孩子在接收不同
的感觉信息的过程中能更容易识别出来。
2、开发情绪管理的技巧:可以使用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如缓解正面
情感、控制负面情感等,建立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
4、社会情境训练:可以让孩子体验不同社会情境,通过重复的练习,让孩子熟悉社会情境,这样在真实的社会中,他们就能更好的应对。
5、家庭感统训练:家庭感统训练是面向家庭的感统训练。
自己在家训练感统失调的办法
自己在家训练感统失调的办法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圆筒吊缆: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
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感统训练-阳光隧道阳光隧道: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滑梯: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
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
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插棍: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
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感统训练-袋鼠跳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脚步器: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平衡能力的加强。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儿童教育注意力训练方案(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1、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2、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家庭中的一些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家庭中的一些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一、视觉统合的训练:1)、视觉集中训练1、双手抱住孩子的头,亲切的叫孩子的名字,并深情的看孩子让孩子做出反应。
(此项目训练1-3分钟)2、准备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培训者和孩子相对而坐。
孩子会东张西望,这时候培训者可以拿出准备好的食物或玩具,放到孩子的眼前,吸引孩子的目光,然后让孩子的视线随着食物或玩具移到目前应该让孩子完成的任务上.3、可以给予孩子观看彩色的万花筒。
(此项目可训练3-5分钟)2)、视觉追踪训练1、可以让孩子在运动中踢球,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学会按住滚动的球。
(此项目可训练5—8分钟)2、可让孩子用球扔向另一正在滚动的球。
(此项目训练3-5分钟)3、准备好一间无伤害的房间,一只手电筒.把窗关上,使屋内黑暗,培训者和孩子同在房间内,培训者打开电筒的开关,照向墙壁,然后叫孩子去抓墙上的光。
(此项目训练3-5分钟)4、视动训练。
(此项目训练5—10分钟)二、听觉统合训练:1、找寻声音。
(3-5分钟)2、模仿自然界的声音。
(7—8分钟)3、听动训练。
(5-10分钟)4、辨别声音。
(5-10分钟)三、触觉训练:1、通过不同的刷子、不同布质的毛巾,给予孩子适当的刺激,可于洗澡时进行.2、让孩子触摸不同的物件,让其辨别物件的大小、形状和质地等。
3、三温暖治疗。
让孩子辨别不同的水温.4、让孩子光着脚在地板上来回跑。
5、玩泥沙。
6、玩橡皮泥.7、三文治疗法。
在床上铺一层垫子,让孩子睡在上面,然后在孩子身上盖上被子并用身躯轻轻压在孩子身上(可训练10分钟)8、抓痒游戏.可适当通过音乐减轻孩子的紧张程度.9、冰袋游戏。
也可转换成热水和冷水。
如果孩子抵抗较多,可让孩子自己进行。
10、梳头游戏。
可用羽毛、毛巾等代替。
11、吹风机游戏。
可先让孩子穿较薄的衣服先吹,再到吹身躯。
注意孩子通常在脸部和头颈部肌肉会有较强烈的反应,不要勉强吹脸和头颈。
12、可让孩子在泳池里自行游动。
13、滚滚圈游戏。
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之迟辟智美创作1.与他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帮手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裁撤给予的帮手.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年夜,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帮手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自力把持技能,然后逐渐裁撤帮手的水平.3.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自力行走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单独踏楼梯;帮手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分歧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华给予奖励物.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检验考试而且只揭1-2张贴纸即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失落5或10张贴纸.帮手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检验考试.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训练要求及帮手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熟练后检验考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扶持的情况下下斜坡.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扶持下下斜坡;d单独下斜坡.6.能倒走3-5步;(1-2)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发展着走路.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长.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自力地沿直线倒着走.帮手给予:1.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7.擦背游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安慰.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8.呵痒痒;(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安慰.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9.刷子脱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安慰,减少触觉防御.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检验考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安慰.10.阳光隧道;(1-2)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安慰.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分歧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帮手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呈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裁撤.11.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处所;(2-3)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发展年夜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需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举措.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址.帮手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需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12.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年夜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帮手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裁撤.13.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训练目的:发展年夜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举措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难度设置:a 绕年夜圆桌子;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 绕3-5张分歧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帮手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其实不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手他转弯的方向.14.拉物走2-3米;(2-3)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难度设置:a绕年夜圆桌子;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 绕3-5张分歧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帮手的给予:手把手,其实不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5.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检验考试;b 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帮手给予:1.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自力检验考试;2.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16.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训练目的:发展年夜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难度设置:a.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手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单手扶栏上、下楼梯,两步一级;(2-3)18.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年夜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而且帮手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需要时给予帮手;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手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而且邀请孩子一同介入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平安,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手. 3 及时鼓励和表彰孩子. 19.坐在童车上被推,能坚持双脚在脚塔上(2-3);训练目的:发展年夜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帮手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检验考试. 20.会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帮手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胜利检验考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入迷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1、坐上年夜龙球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安慰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欠安的孩子有较年夜的帮手.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年夜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坚持年夜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坚持身体的平衡. 22.治疗球—坐姿举措;(2-3)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呵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1)坚持放松做举措(绝不成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把持).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年夜小难度设置:(1)移动治疗球;(2)弹出发体并移动治疗球;(3)主动移动或弹动;(4)平衡及呵护反应之诱发;(5)用两手交互拍球;(6)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帮手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呈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23.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处所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难度设置:a.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帮手给予:1.如果孩子不理解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手他/她练习弹跳;2.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给予鼓励和奖励来增进孩子练习的兴趣.走s型的线段;(2-3)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24.扔球3米远;(3-4)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处所.帮手给予:1.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举措,可手把手地教;2.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为鼓励孩子检验考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25.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年夜盒子中;(2-3)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年夜盒子中.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年夜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年夜;c逐渐地把年夜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帮手给予:a手把手地帮手孩子投掷;b 只是在孩子姿势毛病时才给予帮手.26.互动式投篮:(3-4)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27.一步1级上、下楼梯;(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扶持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扶持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单独上、下楼梯.帮手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裁撤所有协助.28.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帮手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防止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29.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30.双脚原地跳;(3-4)31.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32.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难度设置及帮手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检验考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伐.33.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34.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35.在10厘米宽2米长的空中线条上走坚持身体平衡;(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帮手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检验考试单独走.36.单脚原地跳;(3-4)37.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法子,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年夜.帮手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介入的兴趣.38.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举措时能坚持平衡;(3-4)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举措,如:跳舞、打功夫等.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举措;b 选择较为复杂的举措,包括弹跳、跳跃等举措.帮手给予:1.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颠仆时才给予扶持;2.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颠仆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39.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举措,而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检验考试着完成举措,只在有需要时给予帮手. 帮手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需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 40.能来回滚出发体;(4-5)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手给予:1 给予年夜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理解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平安,防止碰伤. 41.转椅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防止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 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帮手给予:42.做5次前滚翻;(4-5)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安慰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举措.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举措过程中身体尽量坚持直线. 帮手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检验考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需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平安问题. 43.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失落下来;(4-5)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举措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处所.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检验考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把持;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检验考试;d 依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手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介入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44.能走完1个有5项步伐的障碍路径;(4-5)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举措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单独走完一个有5项步伐的障碍路径.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 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帮手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45.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检验考试徒手站立.帮手给予: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处所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46.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坚持平衡;(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坚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帮手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46.滚筒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年夜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手孩子均匀用力,防止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帮手给予:完全身体指导;需要时给予身体指导;47.挥动球拍打悬挂在儿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悬挂物(玩具或挂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举措企画能力,空间概念.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儿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涨气的棒球棍,挥拍(棒)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悬挂物.难度设置:a 先让孩子练习挥拍(棒)的姿势;b 手把手地教孩子击中悬挂物体;c 让孩子自力练习;d让孩子连续练习.48.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空中,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帮手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手孩子习惯被长久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检验考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49.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训练目的:举措企画能力、方向感.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需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手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50.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处所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年夜小的球).难度设置:1.距离设短一点,而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帮手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3.距离逐渐增年夜,尽量让孩子自己检验考试接球;4.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年夜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61.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法
统合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人们的感知、协调和运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合失调训练方法:
1. 手部训练:手部训练是提高统合失调患者协调能力的重要方法。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灵活性训练,如握住小球或绕指环等。
2. 平衡练习:平衡问题是统合失调的一大特点。
可以进行一些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侧向行走等。
3. 视觉训练:视觉问题是统合失调的另一个特点。
可以进行一些视觉训练,如凝视远处物体、眼球追踪训练等。
4. 运动协调训练: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协调训练,如左右手配合训练、双手交错交替训练等。
5. 音乐疗法:音乐可以帮助统合失调患者集中注意力,提高协调性。
可以尝试一些根据节奏进行动作的音乐疗法。
注意:请在专业医生和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九十二种方法
一、抚触按摩:
1、按摩前,用温暖的手先抚摸儿童,说有声有色的话抚摸;
2、通过分散的、带有温度的抚摸,使儿童有放松的感觉;
3、使用温和的滚动抚摸,以增加儿童的触觉灵敏度;
4、利用按摩和触觉刺激,提高儿童的抗拒和探索能力。
二、触觉刺激:
1、使用刺激垫及温度刺激垫,例如,温水浴缸、温和的抹布和棉花;
2、使用蔬果汁、谷物汁、饮料汁等,让儿童亲身接触;
3、利用积木、搭积木、拼图、信封等游戏,让孩子经常碰触这些物品;
4、利用手掌和脚掌等触觉,增加儿童对触觉的适应能力;
5、训练儿童做花环或触觉游戏,以增强儿童的触觉灵敏度;
6、让儿童用手触摸硬物,以提高儿童的触觉灵敏度;
7、对孩子进行初级触觉训练,以提高儿童的触觉意识。
三、语言刺激:
1、用温暖的声音、孩子认知能力强或接近孩子爱好的形式,对孩子
进行语言刺激;
2、适当引导孩子进行口语实践,令孩子习惯良好的语言;
3、利用歌谣、字谜等活动,引发儿童学习兴趣;
4、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语言活动。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要想对儿童进行情感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首先要建立家庭的亲
子沟通,以及帮助儿童能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一般来说,建立家庭的亲子沟通有以下八十二种方法:
一、社交技巧:
1.启动话题:通过话题对儿童进行开放式谈话,激发孩子的兴趣。
2.洞察力:学会如何看待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以及表达。
3.听众:做一个倾听者,放下心中的猜测和担忧,专注于孩子所说的
话语。
4.提问:学会将问题换成“询问”模式,让孩子也参与到讨论中去。
二、情绪管理:
1.关注自我:孩子们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因而学会去调节和处理
自己的情绪。
2.激励训练:让孩子学习如何增强自我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自
己的情绪。
3.抗拒策略:帮助孩子学会把行为抗拒变成情绪抗拒,把情绪转化为
能够控制的谈判能力。
4.生活习惯:教会孩子多种多样的生活习惯,并且引导孩子遵循自己
的日常规律。
三、人际技能:
1.注意力增强:从注意力和观察力,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去关注其他人,从而增进自己的交流能力。
2.言语表达: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14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14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提高个人能力,特为该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家庭训练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提高。
请家长积极配合,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
1、大运动能力训练:
跳跃颗粒大龙球,要求家长双手握住孩子的双手,在颗粒大龙球上进行自由跳跃,注意尽量让孩子双脚多用力。
家长双手辅助用力。
每天坚持做200次一组,一共做6组。
大象爬训练,要求孩子双手扶地,双腿支撑起来,膝盖离地,在家里的地板上进行爬行,每天坚持1分钟的爬行,休息1分钟,然后再重复做,每天做10分钟。
2、触觉训练:
学生在睡觉前洗完澡后,给学生做按摩抚触5分钟。
增强孩子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3、精细动作训练:
(一)捡米粒,用一个小杯子装大约30米粒。
米粒倒在桌子上,让孩子一一捡起,用秒表记录需要的时间。
3组。
一周3——4次。
(绿豆,红豆都可以)
(二)手指力量训练,用3指抓握重力。
根据孩子情况,一开始可以10秒钟一组,双手交替进行。
(需要物品砖,花生油桶)(三)臂力训练,双脚放在凳子上,双手撑与地面。
1分钟一组。
要求头部抬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摇啊摆
适用对象:手脚不灵活、经常跌倒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
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
适用对象:身体操控不良、视觉焦距不协调、空间判断经常出错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
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开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
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
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平衡能力不佳、双侧协调差、身体僵化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平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
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
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习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平衡感不佳、容易情绪化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
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延伸活动:和儿童一起拍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仰首跳跃时需配合儿童的身高。
也可让儿童手拿拍子,边跳边拍气球,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
5、坐球游戏
适用对象:大肌肉发育不良、肢体不灵活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及脊髓中枢神经健全发展,促进身体协调。
指导重点:儿童可以轻轻坐在坐球上,上半身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闭上眼睛,慢慢调整呼吸,直到完全放松,每次约10—30分钟不等。
也可在坐球上,轻轻晃动手脚进行律动舞蹈。
延伸活动:以球代替椅子,让儿童在坐球上看电视、吃饭、做功课,可使脊髓神经的发展更为健全。
6、螃蟹先生
适用对象:前庭觉不佳、空间判断错误、经常撞壁、看书跳字跳行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和中枢脊髓神经协调,促进大小肌肉灵活。
指导重点:儿童举起双手和耳朵平高,双脚略弯曲,往左和往右连续横行,如螃蟹走路状。
或者双手轻轻放下,侧着头,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
也可双手平举向前,或伸开摆放在两侧,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
延伸活动:儿童双手高举小皮球,或双手各夹一个小皮球,向前、向左、向右踏脚走步。
7、投篮球
适用对象:身体协调不良、视觉空间判断错误,常撞墙或碰人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可以在墙上挂一个用纸箱或篮子做成的篮球架。
让儿童抓起较大的球,走过去将球放入篮子内。
不够高时,以板凳垫高。
可让儿童拿较小的球,以投球方式丢入篮子内。
延伸活动:也可在地上放个箱子,让儿童以俯卧姿势,将球丢到箱子内,连续丢20-30次。
1、小皮球绕世界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紧张、焦躁、情绪化、爱哭、爱咬人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肌肤对外界的适应力。
指导重点:将小皮球从幼儿的胸前滚到腹部、大腿、回到头部,或是从背部滚到屁股。
或让幼儿站、坐、躺着,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幼儿不同的感觉。
或改用气球抚触,同时配合音乐,制造快乐气氛。
2、理发店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防御过当、情绪化、紧张、孤僻、偏食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接受度,降低脑波,协助放松。
指导重点:准备白布巾披在幼儿胸前,让他坐正,模仿理发店的顾客。
将温热的湿毛巾盖在幼儿脸上20秒左右,注意他的反应,若强烈讨厌就不要勉强,接着用梳子或毛刷轻梳幼儿的头发,如果
大人有经验,也可以真的帮助幼儿剪头发。
或是假装帮幼儿刮胡子,让他感受特殊的感觉。
完毕之后,模仿理发师用软毛刷刷幼儿的头部及脸部。
延伸活动:也可以进一步帮幼儿洗头、洗脸、做脸部按摩及肩部按摩。
3、打水仗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不足、轻微自闭的幼儿。
指导目标:透过水力和水温,强化幼儿的肌肤神经,促进触觉信息调适。
指导重点:小孩子大多喜欢玩水,即使刚开始会紧张的幼儿,也会很快的融入打水仗,如果水中放有玩具,更能引发兴趣。
在幼儿习惯后,可用莲蓬头或水管来喷他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让他浸泡在浴池中。
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边戏水、边刷身体,有助于触觉苏醒。
4、吹风机或软刷子的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情绪化,轻微自闭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接受度及触觉辨识分化能力。
指导重点:调整各种温度集中吹儿童敏感的部位,比单纯吹自然风或电扇有效。
这种感觉相当特殊,儿童会觉得很好玩,长期使用可以培养儿童抑制轻微刺激信息的能力,使情绪趋于稳定。
延伸活动:用软毛刷子集中刷儿童敏感的部位,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其余如用梳子梳头发,加强对头皮的刺激,或用刷子刷大腿及脚底,对触觉刺激的强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5、梳头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过度敏感、自闭症儿童。
指导目标: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儿童,此游戏具有调节功能,可以协助抑制触觉上过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这种动作可以增进亲子互动,对人际关系的强化也有帮助。
指导重点: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头皮,并且顺势梳头,可以指导儿童顺应身体的动作,对常规的养成有所帮助。
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儿童自己来,对手的精细动作和身体形象的发展都有帮助。
可以观察出儿童特别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动: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梳子,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底的游戏,以强化儿童的触觉学习。
6、抱球翻滚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大小肌肉运动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学习,大小肌肉的发育。
指导重点:儿童躺在垫子上,双手抱着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
要儿童由垫子一头滚到另一头,球不可以松掉。
1、飞机起飞了
适用对象:身体灵活度不足、肌肉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儿童肌肉感觉及身体形象的建立。
指导重点:将幼儿抱高,坐在大人的肩头上左右摇晃。
也可以让幼儿抬高颈部,胸部及四肢同时收缩,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
或是大人仰躺在地上,将幼儿面对面抱着,双手伸直顶住幼儿的肩部,双脚弯曲托住他的腹部,用双脚的力量前后左右摇晃幼儿。
延伸活动:大人与幼儿对坐,手抓着手,四脚顶着,做前后轮流摇晃和躺下坐起的动作。
2、抓手指头
适用对象:四肢僵化、本体感不良、身体协调不佳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末梢神经的敏感度,以建立更精细层次的本体感。
指导重点:准备一个较大的空纸箱,两面挖洞,让大人和幼儿的手可以各从两面深入箱内,并指示同一只手指头相互碰触,以观察幼儿的反应是否灵敏、正确。
延伸活动:在箱子内传递玩具,让幼儿用手指判断出玩具的形状或名称。
3、大海中的鱼
适用对象:本体感不足、身体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指导重点:让幼儿轻轻仰躺在地上或床铺上,大人用轻薄的床单或毛巾在幼儿的正上方,如波浪般用力振动。
床单要够大,足以
碰触幼儿的全身,让他体验忽明忽暗的视觉刺激。
振动时,风的气流也会影响幼儿触觉和筋骨的反应,以强化本体感。
延伸活动:游戏中让幼儿抱着绒毛玩具,强化他的触觉及肌肉反应。
4、击大鼓
适用对象:手眼协调不佳、肢体不灵活、缺乏自信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站在矮凳上及箱子上,将绑着绳子的铃鼓,如同钟摆一样垂下摆动。
让儿童用手触击摆动中的铃鼓,观察儿童击中的机率。
延伸活动:让儿童用棍子击球,或用旧报纸揉成纸团,丢摆动的铃鼓。
5、过山洞
适用对象:行动笨拙、容易撞墙跌倒、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身体灵活度、健全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将木板架在矮椅子或箱子上面,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由木板下方钻过去,或躺在圆形滑车上钻过去。
延伸活动:指导儿童携带绒毛玩具、大洋娃娃或球类来进行以上游戏,以丰富运动企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