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餐桌礼仪也是头等的社交经验。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餐桌礼仪,一起来看看吧!(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酒水礼仪1、茶水应该倒七分满。
当别人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2、白酒应该倒十分满,但要满而不溢。
3、红酒应该倒满杯子的三分之一。
在自己的桌上,要时刻留意,红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边。
4、香槟应该倒满杯子的四分之三。
5、敬酒的顺序,如果和领导或长辈喝酒,就先从领导或长辈开始,一个一个来,一般朋友就比较随意,如果你讲究一点的就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来。
碰杯时自己的酒杯应低于领导或者长辈。
6、敬酒词,敬酒一定要准备合适的`敬酒词。
会说、能说出一口好听的祝酒词,也是非常重要的。
简单背熟几个常用的祝酒词,就可以随机应变,避免举杯尴尬场面。
(三)用餐礼仪1、用餐时,不可发出声音。
也不可大声喧哗。
2、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
有条件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3、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
4、吃饭要端起碗。
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
不能双手端起碗来进食;不能向碗里乱扔废弃物;不能将碗倒扣在桌上。
5、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6、女士用餐前应先将口红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洁之感。
文明餐桌基本礼仪

文明餐桌基本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饮食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学习文明餐桌的基本礼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晚餐礼仪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饭菜温文尔雅,沉着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如果嘴里有食物,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你必须小口进食,不能大口进食。
食物吞下去后才能塞住。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如果你吃进口食物,你就吐不出来。
如果是热的食物,你可以喝水或果汁来冷却。
9、送食物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当别人咀嚼食物时,应避免与他人交谈或敬酒。
11、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2.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和打嗝。
如果你无能为力,你应该说“对不起”。
13、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账,推拉争付,甚为不雅。
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账。
使用餐具的礼仪1、筷子的使用礼仪。
筷子是中国食物中最重要的餐具。
筷子通常成对使用。
吃蔬菜和用筷子吃饭时,注意以下“小”问题: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
第二,与人交谈时,我们应该暂时放下筷子。
我们说话时不能像指挥棒一样舞动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
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
第四,严格执行筷子的功能。
筷子只用来夹食物。
剔牙、挠痒痒或挑食物以外的东西是不礼貌的。
2、勺子的使用礼仪。
它的主要功能是舀菜和食物。
有时,当用筷子吃饭时,你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
尽量不要单独用勺子拿食物。
用勺子吃东西时,不要放得太满,以免溢出并弄脏桌子或衣服。
舀完食物后,你可以“暂停”一会儿。
当汤不再往下流时,你可以把它移回去享用。
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
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1.点菜礼仪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
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
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同时,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2.餐具礼仪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
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
在上虾、蟹、鸡等菜肴前,服务员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时,可两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3.座次礼仪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中国是一个讲究餐桌礼仪的国家,餐桌礼仪是中国餐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
1.尊重主人和长辈在中国,餐桌上一般有主人和来宾之分。
主人通常坐在餐桌一端,而来宾则坐在主人两旁。
餐桌礼仪的第一条就是要对主人和长辈表示尊重。
当主人和长辈举杯时,要起立向他们碰杯。
同时,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主人和长辈的需求,并尽量避免比他们先吃或先喝。
2.吃饭要安静在中国餐桌上,吃饭时要保持安静。
不应该发出吵闹声,不应该大声讲话或嘲笑他人。
尽量避免在用餐过程中产生嘈杂声音,以避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体验。
3.不玩手机现代社会中,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中国餐桌上,玩手机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当与他人共进餐时,应将手机静音或关闭,并将其放在一旁。
这样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更好地与周围人进行交流。
4.不挑食在中国餐桌上,挑食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应该尽量尝试各种食物,尊重主人和年长者的劳动,在食物品尝之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即使对其中一种食物不感兴趣,也不应该公然表示厌恶。
5.小心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餐桌上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使用筷子时应注意自己的动作要轻柔,不要发出嘈杂声音。
其次,用筷子夹取食物时不要过分用力,以免食物滑落或杂乱地碰撞到其他食物。
最后,用完筷子后要将其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插入食物中间或垂直放置在碗中。
6.尊重席间文化中国餐桌上有许多席间文化需要遵守。
例如,不能夹起两根筷子像插在地面上的蜡烛一样放置;不能用筷子直接指着别人;不能通过击杯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等等。
尊重这些席间文化可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体现出自身的教养。
总之,中国餐桌的基本礼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人们不仅享受美味佳肴,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交流。
通过遵循这些基本礼仪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中国餐桌文化,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1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
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国的餐桌礼仪2饭桌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现代饭桌礼仪: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中国人餐桌文化礼仪

中国人餐桌文化礼仪中国人的餐桌上除了数不尽的各地美食外,还有千百年传承沿袭下来的中式餐桌礼仪。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国人餐桌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礼仪须知1三长两短做法: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被认为大不吉利的。
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
所以从小就要教会小孩子在饭桌上把筷子摆放整齐。
2仙人指路做法: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国人眼里叫“骂大街”。
同样,用筷子指着别人也是不礼貌的。
由于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中国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3品箸留声做法: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很多小伴侣在吃饭的时候都喜爱含着筷子玩,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宜过分苛责,但也应当提示告知孩子正确的餐桌礼仪,培育孩子从小的好习惯。
由于一般消失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
4击盏敲盅做法:在用餐时拿筷子敲击盘碗。
不少孩子在吃饭时喜爱拿筷子敲着玩,孩子不知情,大人可要留意了...由于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留意并给与施舍。
这种做法,被视为是特别不雅的事情。
5执箸巡城做法: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特殊是在与其他人一起用餐时,这样的行为是对他人的不敬重,没有为同桌的其他人考虑。
此行为是典型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做法: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停地扒拉以求查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
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表现,令人无法接受。
7泪箸遗珠做法: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这种做法被视为严峻失礼,同样是不行取的。
8 颠倒乾坤做法: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特别被人看不起的。
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
中国餐桌礼仪知识_中国吃席三大礼仪知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中国餐桌礼仪知识_中国吃席三大礼仪知识中国餐桌礼仪学问_中国吃席三大礼仪学问在中国,需要留意什么样的餐桌礼仪呢?你知道吃席的三大礼仪是什么吗?不了解的话,不妨来看看吧。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餐桌礼仪学问,期望大家喜爱。
中国餐桌礼仪学问1、入座。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假如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假如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假如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终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当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时。
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搅到同桌人。
特殊是有的人吃饭喜爱吧唧嘴,发出很清楚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
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
为客人夹菜,肯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敬酒。
仆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中国吃席三大礼仪学问1、入座礼仪入座时,请客人先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终自己坐在离门最近的座位上。
2、进餐礼仪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
进餐时不要打嗝,假如消失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假如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整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的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指的是中国人在餐桌上的行为准则,包括了就坐顺序、使用餐具的方法、进食的规矩、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规范。
这些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坐的顺序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部分。
按照传统的礼仪规定,主人所在的位置通常是餐桌的上座,贵宾会被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其他人员则按照年龄和地位依次排列。
同时,就坐时应当注意姿势端正,将手放在桌子上,不应交叉放置在胸前。
其次,使用餐具的方法也是餐桌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中国餐桌上,通常只使用杯、盘、碗、筷等基本餐具。
在用餐过程中,应当将餐具放置整齐,筷子应当平放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上,不可垂直握持。
此外,在用餐的过程中不应当将餐具顶在牙齿上,也不应将餐具放置在嘴边,以避免给人带来不雅观感。
进食的规矩也是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中国,在吃饭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发出声音,如咀嚼声、吸吮的声音等。
而且,吃饭时必须保持安静,不和他人大声交谈,以免影响他人用餐。
同时,在吃饭时应当从左向右吃菜,不可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品。
此外,言谈举止也在中国餐桌礼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吃饭时,应当注意和他人进行礼貌的交谈,谈吐要文雅,不使用粗鲁的词语,也不要谈论敏感话题。
同时,应尊重并遵守主人的意愿,不擅自动员他人跟自己的主张,也不可过于高声嘈杂。
总之,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传统的结晶,通过合适的就坐顺序、使用餐具的方法、进食的规矩和言谈举止等规范,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餐桌礼仪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这些传统餐桌礼仪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我们的社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中餐礼仪,文化习俗,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当然不会再有“梁鸿孟光举案齐眉”那样的日子,但也还是终于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供大家参考。
中国饮食的礼仪文化篇1饮食礼仪知识1、入座礼仪桌席上的位置很是讲究,从桌位入座情况并可知晓此人的辈分及重要程度。
座次是根据“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邀请宾客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切勿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礼仪有贵客到来时,主人及宾客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3、布菜礼仪每上一道新菜,都需等长辈、宾客先行动筷,表示对他们尊敬,如若要给宾客或长辈布菜,最好使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4、进食礼仪“毋抟饭。
”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
”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
”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
”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
”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
”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喝茶礼仪知识赏茶主人为体现对你的重视,给你献上一款好茶时,主人会先给你赏茶,这时,作为客人的你,需要对茶叶做个简单的点评。
闻香主人洗茶后会给客人公道杯闻香。
客人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公道杯拿在嘴边边闻边说话,你得将公道杯传递给下一个人或者归还主人后再说话,否则说话时你的口气和唾液溅到公道杯中,影响了他人闻香不说,看起来也很不舒服吧。
中国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餐桌礼仪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们对待食物和他人的态度。
在中国,餐桌礼仪被视为一种表达尊重和关心的方式,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餐桌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宴会座次宴会座次在中国餐桌礼仪中非常重要。
通常,主位是主人或宾主,坐在宴会桌的中央,面向大门。
其他座次根据地位或年龄大小依次排列。
在重要场合,座位会精心安排,以彰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二、进餐顺序在中国,有一定的进餐顺序。
一般情况下,餐桌上会先摆放冷菜,然后是热菜和主菜,最后是甜点或水果。
人们应该依次品尝每道菜,不要跳过。
同时,主人通常会主动为客人夹菜,以示关心和热情款待。
三、使用筷子的技巧使用筷子是中国餐桌礼仪中的一个关键点。
正确使用筷子不仅表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增强餐桌上的交流与和谐。
首先,握筷时应该使用三指: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其他两指要放松抵住方便握筷的位置。
其次,吃饭时要注意筷子在饭菜间的转移。
另外,在共用餐盘时,不要将自己的筷子直接伸向别人的碗里,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四、主客之间的交流在中国文化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主人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要热情友好,给予客人足够的关注和尊重。
客人则应当对主人表示感谢和赞赏。
此外,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比如在敬酒时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敬酒以及如何敬酒。
五、餐桌礼仪的其他要点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中国餐桌礼仪还有一些其他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保持整洁和安静,不要发出吃得粗鲁的声音或有故意引起注意的行为。
其次,不要插筷子直立在饭菜中,这被视为象征死亡的行为。
再者,不要剩菜剩饭,也不要浪费食物,这体现了对食物的珍惜和节约的生活态度。
总结餐桌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也代表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在中国,人们注重在餐桌上展现他们的文明、尊重和关怀。
通过遵循餐桌礼仪,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用餐体验,增强人际关系,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餐桌礼仪文化

餐桌礼仪文化引言餐桌礼仪是一种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自己教养与修养的方式。
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餐桌礼仪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表达自己身份地位和文化素养的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文化,并分析其背后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中国文化中的餐桌礼仪在中国文化中,餐桌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它不仅仅是孝敬长辈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自己家庭教养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餐桌礼仪:1.尊敬长辈:年轻人在吃饭时应该先等长辈坐下,而不是先动筷子。
此外,他们还应该遵循长辈的示范,比如先等长辈夹起菜才夹,尽量不夹到大部分肉。
2.尊重食物:在中国文化中,食物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营养来源。
因此,在餐桌上,人们被要求吃得慢而细嚼慢咽,以表示对食物的尊重。
3.注意用餐姿势:在中国文化中,用餐时应该保持端庄的姿势,不要张开大口吃饭,也不要说话时塞满嘴巴。
4.礼貌用餐用具:在中国文化中,正确使用用餐工具也是餐桌礼仪的重要一环。
人们应该用正确的顺序使用筷子、勺子和盘子,并避免将筷子竖立在碗中,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西方文化中的餐桌礼仪在西方文化中,餐桌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显示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
以下是一些西方文化中的餐桌礼仪:1.使用正确的餐具: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被要求使用正确的餐具操作。
例如,使用刀和叉切割食物,而不是用手。
此外,刀和叉的使用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吃主菜时应该使用刀和右手的手指,而在吃甜点时则需要使用叉。
2.桌面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被要求在用餐时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要摆动椅子或放肘靠桌子。
此外,吃饭时应该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发出嘈杂的声音。
3.文雅聊天: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被要求在用餐时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他们应该避免谈论敏感的话题,如政治或宗教。
此外,他们还应该尊重别人的意见,不打断别人的说话。
4.注意用餐顺序: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被要求遵循用餐顺序。
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中国餐桌礼仪常识【1】1.入座。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
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时。
先请客人,长辈动筷。
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
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
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
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7.敬酒。
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4.进餐时不要打嗝或是发出其他不文雅的声音。
5.如果宴席尚未结束,但是你已经用好餐了,也不用随意离席,等主人或主宾离席再走。
6.为别人夹菜记得“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
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族有自己的饮食禁忌,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尊重他人也能为自己赢得尊重。
8.敬酒。
可以多人敬一人,但是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中国的餐桌礼仪文化【2】一、餐桌礼仪圆形餐桌一直是中国人用餐时的首选。
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主人需要注意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此为一大忌。
要等到所有人到齐后方可开始进餐--即使有人迟到也是需要等的。
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
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中国民族餐饮礼仪

中国民族餐饮礼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餐饮文化。
在中国的餐桌上,有着独特的礼仪规范,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文将以中国民族餐饮礼仪为主题,介绍中国人在餐桌上的文化习惯和礼仪规范。
一、桌上礼仪在中国,餐桌上的礼仪非常重要。
首先,宴会上座次的安排非常讲究,通常主位是最尊贵的位置,而次主位则是第二尊贵的位置。
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举止得体,不要说话太大声或者呼啸着吃东西。
另外,在用餐过程中要尊重他人,不要抢夺食物或挑食。
在旁人碰杯时,要及时回应,并且要用右手拿酒杯,以示尊重。
二、用餐礼仪中国人吃饭时有一些独特的习惯和礼仪。
首先,要用餐时要等待长辈或主人动筷子后再动筷子。
在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
另外,吃饭时不要夹取太多食物,应该适量,避免浪费。
如果有人给你夹菜,要表示感谢,这是一种礼貌。
最后,用餐结束后,要将筷子放在碗或筷架上,不要插在饭中,这是表示尊重和节约的举动。
三、宴席礼仪在中国,宴席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场合,有着特殊的礼仪。
首先,主人要事先准备好菜肴,并且要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偏好来安排菜肴的顺序。
在宴席上,主人要注意照顾客人,不要让客人感到尴尬或不舒服。
另外,客人要注意不要过分挑剔菜肴,要尊重主人的用心。
在宴席上,要注意与他人交流,不要吃完就离开或者低头玩手机。
四、茶道礼仪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道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品茶时,要注意礼仪。
首先,要用右手接过茶杯,左手托住茶杯底部。
在喝茶时,不要大声啜饮,要小口小口地品味茶的香气。
如果茶杯空了,可以轻轻摇晃茶杯,示意需要加茶。
品茶时,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茶的美味和感受。
五、餐桌禁忌在中国的餐桌上,有一些禁忌是需要避免的。
首先,不要用筷子戳碗底或者插在饭中,因为这样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其次,不要将餐具放在桌子上,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另外,不要在餐桌上打嗝或者大声打喷嚏,应该保持安静。
最后,不要抢夺食物,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大全一、进餐前的准备1.入座礼仪:按照先到先座的原则就座,男性靠近门窗,女性靠近中间位置。
2.摆放餐具:刀叉、匙等应放在正中央、有序摆放。
3.干净整洁:餐桌应干净整洁,切忌堆放杂物。
二、用餐时的礼仪1.着装得体:用餐时着装应得体,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肮脏的衣物。
2.用餐姿势:用餐时应坐端正,不要翘二郎腿或随意摆弄餐具。
3.私人空间:不要打扰或干扰他人,尊重用餐时的私人空间。
4.餐桌礼仪:避免咀嚼声过大,不要将食物吐出来,也不要用手指舔碗盘。
5.言谈举止: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争吵,保持安静优雅。
6.注意个人卫生:遵守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时要使用纸巾或手帕。
三、饮食文化的礼仪1.分餐制:在公共用餐时,应遵守分餐制,尽量不要用筷子夹取大碗中的食物。
2.吃饭顺序:应按照吃饭的顺序开始,先吃主食,再吃配菜、汤品等。
3.餐桌谦让:应尊重长辈的意见,让他们先吃,不要抢夺食物。
4.口味搭配:在吃饭时要注意口味的搭配,避免过于刺激或重口味的食物。
5.吃完饭后:吃完饭后应将碗筷放在桌子上,表示尚未吃完;将碗筷放在碗碟内表示已经吃完。
6.点菜原则:点菜时应注意根据人数多少、菜式口味等进行选择,尽量避免浪费食物。
四、宴会礼仪1.客人礼遇:在宴会上,主人应热情接待客人,并注意客人的需求。
2.敬酒礼仪:敬酒时要注意以敬的方式来表示尊重,对酒应少量,不要过量。
3.用餐礼仪:在宴会上应注意分餐制和尊重他人的用餐空间,不要随意夹取别人的食物。
4.祝酒词礼仪:在宴会上,提前准备好祝酒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5.礼品赠送:宴会礼仪中常常有送礼的环节,礼物的选择要考虑到主人的喜好和文化背景。
五、禁忌和不良习惯1.不可吹口哨、打嗝或打闹。
2.不可随意讲粗俗话题或恶搞他人。
3.不要大声呼叫或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4.餐桌上禁止吸烟。
5.餐桌上不要随意乱扔垃圾。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餐桌礼仪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是展示国家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宴会的准备、座次的安排、用餐礼仪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餐桌礼仪文化。
一、宴会的准备在中国传统餐桌礼仪中,宴会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主人在宴会前要事先考虑客人的口味和饮食禁忌,并根据客人的身份地位选择合适的菜肴和饮品。
同时,要提前安排好宴会的场所和座位,确保宾客们能够舒适地用餐。
二、座次的安排在中国传统餐桌礼仪中,座次的安排非常讲究。
一般来说,主位在中间,次要客人在主人的两侧,其他客人根据身份地位分别安排座位。
在座次的安排上,要注重尊卑有序,体现出主人的尊重和礼貌。
三、用餐礼仪中国传统餐桌礼仪中的用餐礼仪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首先,客人要等待主人示意才能开始用餐。
在用餐过程中,要保持优雅的姿态,不大声喧哗,不嘈杂交谈,不吸食烟草。
用餐时要慢慢品味,不要大口吃饭,尽量避免发出噪音。
用餐时要注意不要将食物吐出或者吐出在餐巾上,也不要将食物直接用手拿取。
四、餐具的使用在中国传统餐桌礼仪中,餐具的使用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使用餐具要轻盈、得体,不要发出噪音或者碰撞声。
同时,使用餐具时要注意顺序,从外到内使用,不要混淆。
餐具使用完毕后要放置在餐具放置区,并保持整齐。
五、饮酒的礼仪在中国传统餐桌礼仪中,饮酒也是需要讲究的。
在宴会上,主人会向客人敬酒,客人要接受主人的敬酒,并回敬主人。
敬酒时要端起酒杯,目视对方,饮酒时要一口饮尽,不要喝得太多或者喝醉。
同时,要注意不要用左手敬酒,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六、礼仪的细节在中国传统餐桌礼仪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比如,用餐时不要抢夺食物,要礼让他人;用餐时要注意不要吹食物,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吹食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此外,用餐时要尽量避免涂抹口红或者修饰指甲等行为,以免影响他人的食欲。
中餐餐桌礼仪(7篇)

中餐餐桌礼仪(7篇)中餐餐桌礼仪(通用7篇)中餐餐桌礼仪篇11、中餐上菜顺序标准的中餐,不论何种风味,其上菜顺序大体相同。
通常是首先上冷盘,接着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喝汤,最后上水果拼盘。
当冷盘吃剩三分之一时,开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个热菜,宴会上桌数再多,各桌也要同时上菜。
上菜时如果由服务员给每个人上菜,要按照先主宾侯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
如果有个人取菜,每道菜应放在主宾面前,有主宾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取菜。
却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时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正式宴会前,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条湿毛巾,它是用来擦手的,不能用来擦脸、擦嘴、擦汗。
宴会结束时,再上一块湿毛巾,它是用来擦嘴的,不能用来擦脸、擦汗。
正式宴会上,还为每位用餐者准备一条餐巾。
它应当铺放在并拢之后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围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领里、腰带上。
餐巾可用于轻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于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礼仪要求由于中餐的特点和食用习惯,参见中餐宴会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上菜后,不要先拿筷,应等主人邀请,主宾拿筷时再拿筷。
取菜时要相互礼让,依次进行,不要争抢。
取菜时要适量,不要把对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干。
(2)为表示友好、热情,彼此之间可以让菜,劝对方品尝,但不要为他人布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论对方是否喜欢,不要主动为其夹菜、添饭,以免让人家为难。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翻来翻去、挑肥拣瘦。
取菜时,要看准后夹住立即取走。
不能夹起来又放下,或取回来又放回去。
中餐餐桌礼仪篇2举办中餐宴会一般用圆桌,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有主次之分。
宴会的主人应坐在主桌上,面对正门就座;同一张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据距离主人的远近而定,已近为上,已远为下;同一张桌上距离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顺序讲究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在举行宴会时,各桌之上均应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应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礼仪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礼仪
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对门口的为上座,一般是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安排)。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餐桌礼仪入座进餐离席茶文化酒文化中西差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饮食所以合欢也。
”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
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
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注意事项:①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
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1、上菜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
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
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用餐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
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
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注意事项:①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
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
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
②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
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
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
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④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
⑤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
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⑦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三、离席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
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
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
注意事项:①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
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
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
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
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
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
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
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
注意事项:①茶具要清洁②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
③从客人的左侧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尽量不要打扰到客人④与人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可在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润喉,否则会显得不专心,甚至打断交流。
五、餐桌上的酒文化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
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注意事项:①作为主人要掌握好宴会的热度,且适当的调节宾客之间的尴尬,如遇到不能饮酒之人,主人应劝服敬酒的人用饮料或茶水代酒。
②作为宾客,切忌席间喧宾夺主。
③不能喝酒的人,应礼貌地说明,切忌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缘。
④端酒杯的手势也要注意,可右手执杯,左手垫杯底,碰杯时自己的杯口应低于对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谦卑。
如若自己的地位高于敬酒的人,则酒杯不宜过低。
⑤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长者,以示尊重。
如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时,敬酒最好按顺序,切忌厚此薄彼。
⑥桌面上不谈生意,酒后大家心知肚明,不必特意提出来。
六、服装礼仪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
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
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
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
注意事项:①如有戴帽子的宾客,在进入会场后理应脱帽,并放在合适的位置。
②在参加宴会活动时,都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七、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1、餐桌上气氛的不同:中国人就餐,讲求的是热闹,在餐桌上谈天说地,敬酒劝酒,完全抛却了平日里的安静表面;而西方人的餐桌上式及其安静的,不同于平时的热情,而沉默地切割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2、座次的不同:在中国,以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而在西方则右为尊,左为次。
3、餐具的不同: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一般包括筷子、碟子、汤匙、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