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目录1 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 (1)望洞庭 (2)忆江南 (2)2 桂林山水 (4)3 记金华的双龙洞 (7)4* 七月的天山 (10)语言园地一 (11)5 中彩那天 (15)6* 万年牢 (17)7 尊严 (19)8* 将心比心 (21)语文园地二 (22)9 自然之道 (26)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9)11 蝙蝠和雷达 (31)12* 大自然的启示 (34)“打扫”森林 (34)人类的老师 (34)语文园地三 (36)13 夜莺的歌声 (41)14* 小英雄雨来 (44)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45)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48)语文园地四 (49)17 触摸春天 (53)18* 永生的眼睛 (56)19 生命生命 (58)20* 花的勇气 (60)语文园地五 (62)21 乡下人家 (66)22* 牧场之国 (68)23 古诗词三首 (69)乡村四月 (69)四时田园杂兴 (69)渔歌子 (70)24* 麦哨 (72)语文园地六 (73)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76)26* 全神贯注 (79)27 鱼游到了纸上 (81)28* 父亲的菜园 (84)语文园地七 (86)29 寓言两则 (90)纪昌学射 (90)扁鹊治病 (91)30* 文成公主进藏 (93)31 普罗米修斯 (95)32* 渔夫的故事 (98)语文园地八 (99)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全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组单元分析: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谙”等生字,会写“亭” 3.会认读本课中“螺” “潭” “庭” “谙”5 个生字,理 “螺”解“闲”“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和”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望洞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新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册生字词,正确书写和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部分生字词的书写与发音。

(2)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3)部分课文结构的分析。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1-4课,共4课时。

2.第二单元:5-8课,共4课时。

3.第三单元:9-12课,共4课时。

4.第四单元:13-16课,共4课时。

5.第五单元:17-20课,共4课时。

6.第六单元:21-24课,共4课时。

7.期末复习:2课时。

五、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1)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3)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探讨课文结构。

2.第二单元(1)导入:通过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3)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探讨课文结构。

3.第三单元(1)导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

(2)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 甜美等词语。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3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1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了解到桂林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

二、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精选教案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没有教案的准备,就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1《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二、检查读书(2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

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旷地附近纤弱雷声大作大雨如注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自己读。

小组之间比赛读。

互相挑战。

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1、仔细观察红字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

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

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4、教师检测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2号改4、1、5号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读懂课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

(板书:萨沙说)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来到了乡村人家,谁能说说乡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印象最深?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织娘催眠二、研读品味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美美地读读,并说说喜欢理由。

2、读时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脑海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的可爱美景读出来。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理回顾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齐读。

指名读。

配乐)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它在文中什么作用?4、请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象配乐朗诵,在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2.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

“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课件3】4.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示课件4】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出示课件5】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

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

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

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

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

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

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

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吴音,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

吴音是吴语的古称之一,也称江南话、江东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通行于今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

代表方言为苏州话和上海话。

使用人口近一亿,与吴越文化血脉相承。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

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课后作业一、选一选,填一填。

1(A动静结合晚春B动静结合早春)景色。

(A南宋范成大 B.北宋范成大)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辛弃疾 B词牌辛弃疾)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

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参考答案:一、1.A 2.A 3.B二、1.× 2.√ 3.√三、1.扑蝶新绿未成阴菜花 2.急走追 3.白描 4.无处寻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 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

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读中悟写。

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

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

(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

(出示课件)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

,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

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

(课件出示“蹲”的形近字)课件出示:久蹲.容易累尊.老敬前辈遵.守交通法樽.酒不沾嘴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

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

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