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合集下载

中国人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中国人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中国人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促进中
国民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人们提出了“中国人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第一项标准是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学业,保证经济收入和生活
安定。

稳定的工作或学业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
态度,增强自我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第二项标准是要与家人和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家庭、亲朋
好友是人们重要的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来源,积极交往和沟通能帮助
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三项标准是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和控制情绪。

个人对自身的认
知是心理健康的前提,通过学习和反思,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
优势和不足,减轻负面情绪。

第四项标准是要合理安排时间,保持积极心态。

工作、学习和娱
乐的平衡能够帮助人们推动自我发展和进步,避免情绪紊乱和抑郁的
产生。

第五项标准是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

通过参加志愿活
动和社交活动,人们可以加强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六项标准是要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通过适当的运动、营养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人们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有
助于身心的平衡。

综合以上六项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需要我们从诸多方面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只有做到全面、细致地关注和关爱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
中的挑战和压力。

当我们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建立更加
美好的人生和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一、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方面。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应有的能力和效率。

二、情绪健康情绪健康是指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情绪健康的大学生不会过度波动,也不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过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人格完整人格完整是指大学生具有健康、稳定的人格结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控制自己。

他们有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会因为一些小挫折而轻易放弃。

四、自我评价正常自我评价正常是指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他们知道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五、意志健全意志健全是指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毅力,能够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小的困难而放弃,而是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

六、人际交往正常人际交往正常是指大学生能够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人等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关心他人,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涵盖了智力、情绪、人格、自我评价、意志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心理健康的6个标准

心理健康的6个标准

心理健康的6个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
状态。

以下是心理健康的 6 个标准:
1. 有充分的安全感,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
己的能力。

2. 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4.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维持自身人格
的完整与和谐。

5.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
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6. 不脱离现实环境,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基本
需要。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

同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也会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产生影响。

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概念,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估。

心理健康6条标准

心理健康6条标准

心理健康6条标准
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如下:
1. 心理稳定:个体能够有效地处理情绪和应对压力。

他们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2. 自我接纳:个体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具有积极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他们不会过度自责或否定自己,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 适应性:个体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变化。

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情况。

4. 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够有效地交流和解决冲突。

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技巧,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得到支持。

5. 意义和目标:个体能够为自己的生活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他们有积极的动力和追求,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6. 自我成长:个体具有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愿望,并致力于提升个人能力和技能。

他们持续学习和成长,不断寻求自我改进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心理健康的公认标准

心理健康的公认标准

心理健康的公认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健康状态。

以下是心理健康的公认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发育正常,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要求。

2.情绪健康:情绪稳定,积极向上,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3.意志健全: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4.行为协调:行为反应恰当、得体,没有明显的行为问题或障碍。

5.人际关系适应: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矛盾和冲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反应适度: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适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保持心理平衡。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和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这些标准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只有在各个方面都保持平衡和健康的状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六大标准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

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的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会感到非常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会产生悲哀的情绪。

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的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程度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能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的适应性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儿童心理健康六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六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六标准
依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进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心情。

尽管会有哀痛、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期。

三、能正确熟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将来布满信念。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敬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特长,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共性,能对自己共性倾向和共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把握和调整。

六、宠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念。

- 1 -。

老人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1、认知方面:智力水平正常,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老年痴呆,或智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正常的老化,但并不损害日常生活能力,比如注意力、记忆力比较正常,不会做事情丢三落四,大脑反应速度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也比较正常,不会出现大脑反应慢等问题;
2、情感方面:维持情绪稳定,不会异常兴奋,也不会过度压抑。

此外,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比如会关心别人,也懂得尊重别人,而不是过度冷漠、自私,也不会陷入孤独、自我封闭当中;
3、行为方面:能够保持日常生活,自己照顾自己,比如知道吃饭、喝水,没有出现走到外边就迷路、不知回家的情况,意志活动也没有出现减退;
4、人际关系方面:老年人可积极与人沟通、交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人际关系的互动当中获得友谊等;
5、心理方面:不会因为衰老、生病或过度恐惧死亡,而引起心情压抑、意志消沉、悲观、绝望,而是学会理性看待生老病死,学会接纳与正视这个问题,学会珍惜目前的美好生活。

6、期望方面: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内心,如了解自己的合理需求、人生愿望等,并且能够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从而让自己实现人生的理想。

心理健康六标准

心理健康六标准

心理健康六标准:
1.智力正常:和同龄人相比,没有较为明显的智力差距,能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情绪稳定:心理正常其情绪也会乐观、开朗,能够调节情绪积极基本稳定。

3.良好的交际能力:同时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正面的情绪,获得满足和快乐,能理解他人,并能感知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正常心理的重要表现。

4.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面对生活中挫折与困难,不逃避,能够适应生活出现变化,也是正常心理的标准之一。

5.责任感:做事有责任感,能够为所做的事情担起责任。

6.认识并接纳自我:评价自己,有自信,懂得欣赏自己,拥有完善的性格、气质、能力等。

心理健康6条标准

心理健康6条标准

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如下:
1. 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

即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并且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2. 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客观评价。

即能够理性分析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且对自己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反思和调整。

3. 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即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不轻易陷入消极情绪和焦虑状态。

4. 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即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5. 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即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并且能够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6. 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的平衡。

即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平衡,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心理帮助和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的缺点感到沮丧。

2、坦然面对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承认别人,限制自己;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

在与人相处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喜爱多于憎恶
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

5、处事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

6、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经久一致的人生哲学。

健康的成长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

中国人心里健康的6项标准

中国人心里健康的6项标准

中国人心里健康的6项标准
201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经过科研立项和研究,从自我、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人《心理健康五项标准》,试行了一段时间后,中心协又对标准中的部分评估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完善,从而调整为《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调整后的《心理健康六项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要了解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接受自己。

2、自我学习、独立生活。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的衣食住行活动,能够利用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或技能解决常见的问题。

3、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情绪基本稳定,以积极情绪为主导,能够调控自己情绪的变化,对人身、生活稳定等有基本的安全感。

4、人际关系和谐。

具有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处理与保持基本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正常的情绪情感,获得满足感,能够接纳他人及交往中的问题。

5、角色功能协调统一。

基本能够履行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角色规定,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
等特征,心理与行为符合所处的环境,在社会规范许可范围内,实现个人需要的适当满足。

6、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保持与现实环境接触,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积极应对现实,能够正确面对并克服困难。

根据《心理健康六项标准》及相应的评估要素,可以评估心理健康程度大概处在什么范围内,确定是属于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亚健康状态,或是危险状态。

目前已有相关心理健康的细化标准和测评工具,以用于通过自我评估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列举心理健康的标准

列举心理健康的标准

列举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情绪稳定: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心理健康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平衡,不会因为小事情而情绪失控。

2. 自我认知:心理健康的人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懂得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不会有妄自菲薄或自我膨胀的情况。

3. 沟通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 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我控制,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影响而失去理智,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5. 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生活的挑战,能够灵活变通地处理各种情况,不会因为变化和困难而失去信心。

6. 知识水平:心理健康的人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能够理性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世界。

7. 内在平衡: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内在的平衡和和谐,能够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和内在的安宁。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我国心理卫生协会是国家一级协会,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我国心理卫生协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心理上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实现自身潜能,应对生活压力,健康地与社会、文化进行互动。

我国心理卫生协会制定了心理健康六项标准,这六项标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我国心理卫生协会制定的心理健康六项标准。

1. 主体责任标准主体责任标准是指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单位和政府等各个主体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个人应当有自我管理能力,自觉保持心理健康;家庭应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关心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师生的心理素养;社区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满足居民心理健康需求;单位应建立健康的员工心理辅导体系,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资源。

2.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标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标准是指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倡导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人们重视心理健康,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这项标准的实施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 心理健康评估干预标准心理健康评估干预标准是指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这项标准的实施对于发现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提供心理交流和心理治疗,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干预人才也是保障这一标准的重要举措。

4.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标准是指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人们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这一标准包括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管理、对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管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经费支持等方面的要求。

奥尔波特心理健康六标准

奥尔波特心理健康六标准

奥尔波特心理健康六标准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一要素,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外在经历的理解与认知。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并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二、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二个要素,它是指个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以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三、自我满足自我满足是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三个要素,它是指个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自我满足的能力,包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四、积极投入积极投入是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标准的第四个要素,它是指个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时,能够积极投入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积极投入的能力,包括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五个要素,它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支持和帮助。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沟通、理解、尊重和信任他人,以及处理人际冲突和矛盾的能力。

六、面对未来的希望面对未来的希望是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标准的第六个要素,它是指个人在面对未来时,能够充满希望和信心,并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面对未来希望的能力,包括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未来的预测和控制、对困难和挑战的应对策略等。

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六条标准

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六条标准

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六条标准您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六条标准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刘教授说,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有六条: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

看问题能持客观的。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又怎么谈得上别人。

3.自我调控的能力。

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

这种人有知心的,有亲密的家人。

而不健康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处处利用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这种稳定与协调包括与现实差距的调适,包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

人人都会有,但心理健康的人能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

心理健康要兼顾内外除了以上六条标准,刘教授还提出,心理健康需要内外兼顾。

所谓兼顾内外是指,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

对内,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

与此相反的是两种人,一是只顾自己需要的满足,不顾社会规范。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都可以干。

这种人一般具有反社会的人格,如许多犯罪分子就是如此。

另一方面,有的人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但又感到,因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过去有很多劳模很地工作,从来没休息过星期天。

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按照外界的观念,一休息就不像劳模了。

久而久之,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心理状态也自然不会好。

只有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征。

心理平衡不是心理健康刘教授还提出,心理健康并不是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两极中的中间位置。

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他说,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感,也没有冲突,他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其实,这种人只能叫做没有灵魂的躯壳,有教养的市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什么才是健康的心理,中外学者一直众说纷纭。

针对国人的实际状况,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经过3年努力,于2010年做出了一套“中国人心理卫生标准”,希望每个人能对照测试,做出调整。

1.认识并接纳自我。

了解自身特点,恰当地评价自己;有自信,懂得欣赏自己,体验自身价值和意义。

2.有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能够独立处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问题,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并用这些方法解决新问题。

3.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生活中以积极的情绪为主导,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基本保持平稳;内心踏实,有安全感。

4.人际关系良好。

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正面的情绪,获得满足和快乐;能理解他人,接纳和应对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承担应尽的社会角色。

基本能够达到与自身年龄、身份、生活环境等符合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照顾家庭、完成工作等。

6.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

积极面对和接受现实,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并想办法克服,而非消极抵触或逃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蔡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