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拓展地票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新场景新业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新场景新业态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生态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背景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担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和组织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典型案例,并创造了新的场景和业态,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1.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生态产品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者。
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推出了一系列生态产品,如保护区纪念品、生态旅游线路等,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生态产品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民族文化融合的生态产品在我国西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当地企业和组织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了民族文化元素的生态产品,如手工艺品、民族音乐会等,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这些生态产品成功地传承和发扬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3.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生态产品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和环保的需求越来越高。
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一些企业和组织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耕作方式,生产出了一系列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些生态产品成功地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新场景新业态1.生态小镇建设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大力发展生态小镇。
生态小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出了清新宜居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这些生态小镇通过规划和建设,成功地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法院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重庆法院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5.22•【分类】其他正文重庆法院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01龚某志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基本案情2020年5月左右,被告人龚某志用自己购买的射钉器、套筒、红外线瞄准器、砂轮机等部件组装成的枪支,在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其居住房屋后的田地内,猎捕到5只疑似红腹角雉,剥皮处置后存放于冰柜内。
又于2021年1月的一天,在巫山县当阳乡其居住房屋旁田地内,用青藤自制猎套设置陷阱,尔后猎捕到疑似中华斑羚一只,被告人龚某志将其处置并带回家中存放。
2021年1月28日,民警在其家内冰柜中查获5只疑似红腹角雉、1只疑似中华斑羚动物组织。
同日,被告人龚某志经电话传唤到案并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经鉴定,龚某志猎捕的野生动物为5只红腹角雉、1只中华斑羚,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0年7月27日,民警在被告人龚某志家中查获枪支1支、射钉弹22发、钢珠15颗。
同日,被告人龚某志被抓获归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事实。
经鉴定,该枪是以火药为动力的非制式枪,具备杀伤力。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龚某志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以及犯非法制造枪支罪提起公诉,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裁判结果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龚某志违反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角雉5只、中华斑羚1只,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其违反国家枪支管理法规,未经许可,通过购买射钉器、瞄准器、无缝钢管等原件自行加工组装制造枪支一支,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
同时其前述违法行为既破坏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也给国家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较大损失,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在依法受到刑罚惩处的同时还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重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重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文化特色。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更新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各种典型案例层出不穷,展现了重庆城市更新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一、解放碑地区二、渝中区鹅岭片区渝中区鹅岭片区,作为重庆市中心的一个重要片区,一直以来都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之一。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鹅岭片区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景观和改善居住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了片区的全面升级。
现在的鹅岭片区,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文化区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游玩。
三、大渡口区龙湖茶园小镇四、渝北区金渝新城金渝新城是重庆城市更新中的一个新兴示范建设项目,位于渝北区。
通过引入科技创新、智能化管理和现代化服务等概念,金渝新城成为了一个集商务、文化、休闲、居住为一体的综合体。
金渝新城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和高端住宅区,还有互联网科技园、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等创新设施,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企业前来发展和合作。
在重庆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各种典型案例展示了重庆城市更新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通过城市更新,重庆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还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
希望未来,重庆城市更新能够继续保持创新和进步,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第二篇示例:重庆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更新项目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愈发普遍。
作为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重庆也在近年来进行了多个城市更新项目,以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形象。
以下将介绍一些重庆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1. 渝中区解放碑商圈更新项目解放碑商圈是重庆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商业繁华的地区。
为了提升这一地区的形象和功能,重庆市政府在2010年启动了解放碑商圈更新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整治景观、改善交通、提升商业等方面。
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一、诺贝瑞无污染农业技术体系诺贝瑞无污染农业技术体系是指集多种生态技术于一体,以提高蔬菜品质、增加农产品价值,降低农业污染的一种技术体系。
诺贝瑞的这一技术体系通过在土壤修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灌溉技术、生物科技、先进计算机技术等,实现了无污染农业生产。
该体系中采取了以下技术:(1)土壤修复理论该理论首先利用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腐熟土来改善土壤质量,然后结合测定、分析土壤质量的方法,利用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提高土质的肥力和生命力,有效减少土壤污染。
(2)灌溉技术采用适宜的灌溉方式,减少灌溉耗水,改善水分利用效率,使土地湿度恒定,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农作物品质,减少农药投入,避免农药残留。
(3)生物科技采用微生物菌剂、生物分解工艺、微生物昆虫灭治等有机方式,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取代化学农药,降低对农作物环境的污染,使产品可以卖到更贵的价格。
(4)先进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收集、分析大量数据,通过智能化的软件来帮助农民及时有效地管理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
二、芒特湖湿地科学保护与城市景观绿化芒特湖湿地位于德国西南部,是德国西南部重要的天然湿地景观。
芒特湖湿地体系被誉为“湿地科学博物馆”,其生态环境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为了保护芒特湖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流域景观构图重建通过整合湖泊、河流、沼泽、森林、农田等要素,重新规划湿地里的景观构图,保护湿地的自然形态。
(2)野生动物保护根据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通过安置栅栏和森林红线等措施,禁止过度采伐、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确保野生动物的自然增殖和保护。
(3)植被恢复通过对植被进行恢复,提高湿地的水土质量,改善环境,确保湿地的水质、水量、水文等稳定,从而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
(4)城市景观绿化在城市景观的外观设计、植被种植、园林设施的安置等方面,结合芒特湖湿地的特色,利用芒特湖湿地的自然美景,开发城市文化和园林景观,为城市带来美丽的视觉环境。
重庆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重庆乡村振兴十大案例1.万州龙洞村。
万州龙洞村是重庆市重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村庄历经4年的建设,被打造成为以石头文化和龙洞传说为特色的风情古镇,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涪陵区寿安镇。
涪陵区寿安镇通过挖掘乡村资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寿安农业产业园,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乡村振兴。
3.合川区鸡冠石村。
合川区鸡冠石村通过把独特的地质石头资源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石头文化旅游村”,为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垫江县大安乡。
垫江县大安乡通过实施“龙头牌”项目,建立全省首个乡村手工艺“龙头牌”认证体系,推动了当地手工艺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铜梁区红狮镇。
铜梁区红狮镇通过积极开发当地的首批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民宿等产业,成功打造了具有创意与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6.永川区黄桷桠。
永川区黄桷桠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打造了融合农业、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7.綦江区龙华镇。
綦江区龙华镇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建设了现代化的生态鱼塘,同时开展旅游农业业务,实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
8.梁平区鸠江镇。
梁平区鸠江镇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林田湖”旅游品牌,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9.开县大垭乡。
开县大垭乡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优质色拉牛养殖基地、脐橙种植基地、家禽养殖基地等项目,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0.城口县玉溪镇。
城口县玉溪镇通过整合当地农村环境资源,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务,确保了当地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为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一)案例背景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增值,重庆市2018年印发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5.4%提升到55%,2018-2020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700万亩。
为了促使各区县切实履行职责,重庆市将森林覆盖率作为约束性指标,对每个区县进行统一考核,明确各地政府的主体责任。
同时,考虑到各区县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定位各异、部分区县国土绿化空间有限等实际,印发了《重庆市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对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确有困难的地区,允许其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用于本地区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的计算,让保护生态的地区得补偿、不吃亏,探索建立了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区域间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具体做法一是明确任务,分类划标。
重庆市将全市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目标值作为每个区县的统一考核目标,促使各区县政府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主体责任。
同时,根据全市的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将38个区县到2022年底的森林覆盖率目标划分为三类:产粮大县或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9个区县森林覆盖率目标值不低于50%;既是产粮大县又是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6个区县目标值不低于45%;其余23个区县的目标值不低于55%。
二是构建平台,自愿交易。
构建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的交易平台,对达到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确有实际困难的区县,允许其在重庆市域内向森林覆盖率已超过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但出售方扣除出售的森林面积后,其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
需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与拟出售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进行沟通,根据森林所在位置、质量、造林及管护成本等因素,协商确认森林面积指标价格,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亩;同时购买方还需要从购买之时起支付森林管护经费,原则上不低于100 元/亩·年,管护年限原则上不少于15年,管护经费可以分年度或分3-5次集中支付。
重庆酉阳:擦亮生态底色,赋能乡村振兴(修11.27)

重庆酉阳:擦亮生态底色,赋能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更好了,花田米丰收,游客来农家乐游玩,我们今年挣了不少钱咧!”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山高水长、土质富硒、光照充足,产出来的大米滑而不腻、质白如玉。
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就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优质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大米丰收,更是吸引来了游客,“米袋子”和“钱袋子”都鼓了起来,他的笑容也藏不住。
何绍华是酉阳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受益者之-O近年来,酉阳深度利用好山好水的生态优势,全面推进农村污染治理,不断补齐乡村生态短板,持之以恒推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让绿水青山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最亮的底色。
守住“绿”青山不开“天窗”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正是酉阳所处的武陵山区,这里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是重庆最大的一片“肺叶”。
“一路到酉阳,一路看过来像水墨画一样的壮美。
山水画、水墨画,生态底子很好。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酉阳调研时要求酉阳坚持绿色发展,发挥资源优势,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强调生态和人文是推动酉阳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宝贝”。
酉阳县委、县政府着力从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始,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高水平推进生态酉阳建设的意见(试行)》《酉阳自治县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纵深推进厕所、污水、垃圾、农膜、农药、化肥、零碳、人居环境“八大革命”。
对县域内“2江36河”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流域生态治理,在提升村容村貌和绿色发展上做足文章,打好了乡村振兴第一仗。
“不让污水进乌江、不让青山开天窗。
”酉阳自治县委书记对全县干部这样要求。
近年来,酉阳围绕“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等重点工作,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坚持保护补偿和损害赔偿并举,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与周边相关区县合作,建立统一的预警分级和应急联动机制,与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联防联控的体系,实现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推进把酉阳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完美示范。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一、案例背景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增值,重庆市2018年印发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5.4%提升到55%,2018-2020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700万亩。
为了促使各区县切实履行职责,重庆市将森林覆盖率作为约束性指标,对每个区县进行统一考核,明确各地政府的主体责任。
同时,考虑到各区县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定位各异、部分区县国土绿化空间有限等实际,印发了《重庆市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对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确有困难的地区,允许其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用于本地区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的计算,让保护生态的地区得补偿、不吃亏,探索建立了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区域间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具体做法一是明确任务,分类划标。
重庆市将全市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目标值作为每个区县的统一考核目标,促使各区县政府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主体责任。
同时,根据全市的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将38个区县到2022年底的森林覆盖率目标划分为三类:产粮大县或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9个区县森林覆盖率目标值不低于50%;既是产粮大县又是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6个区县目标值不低于45%;其余23个区县的目标值不低于55%。
二是构建平台,自愿交易。
构建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的交易平台,对达到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确有实际困难的区县,允许其在重庆市域内向森林覆盖率已超过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但出售方扣除出售的森林面积后,其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
需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与拟出售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进行沟通,根据森林所在位置、质量、造林及管护成本等因素,协商确认森林面积指标价格,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亩;同时购买方还需要从购买之时起支付森林管护经费,原则上不低于100 元/亩·年,管护年限原则上不少于15年,管护经费可以分年度或分3-5次集中支付。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04.23•【文号】自然资办函〔2020〕673号•【施行日期】2020.04.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6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
近期,部组织编写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
今后,部将不定期向各地推荐成功案例,请你们组织市县积极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报部。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4月23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2020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总体情况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第二部分典型案例一、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案例8二、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案例三、重庆市拓展地票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四、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五、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六、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七、山东省威海市华夏城矿坑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八、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九、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十、湖北省鄂州市生态价值核算和生态补偿案例十一、美国湿地缓解银行案例第一部分总体情况优质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两山实践典型案例

两山实践典型案例为了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路径。
其中,两山理论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以下,我们将给您介绍两个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案例。
一、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发展快速的城市副中心。
针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两江新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即“山清水秀、更加美好的新城”。
1. 山清水秀为了改善环境,两江新区大力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新区采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立了大量生态公园,使城市景观更加宜人,极大提高了城市品质。
2. 更加美好的新城两江新区把生态文明作为新区发展的基本要求,切实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新区还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经过长期的努力,两江新区已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二、山西吕梁市吕梁市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代表之一,为了解决当地贫困问题,该地区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并依此推进实施两山理论。
1. 绿色产业吕梁市在中央的支持下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例如发展生态食品、草原畜牧业、中药材等绿色产业,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收益。
2. 生态修复吕梁市积极开展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治理荒山荒地、护林防火、清理堆放区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吕梁市还加快推进农村民居的改造,使农村居民不仅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还能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总结:两山理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的绿色转型。
以上两个案例是实践两山理论的成功范例,值得其他地区和企业借鉴。
重庆生态农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

重庆生态农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重庆生态农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1. 案例一:xxx农场xxx农场是一家位于重庆市郊的生态农场,创始人是一位有着多年农业经验的退休农民。
他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并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通过与周边的超市和餐厅合作,他成功将有机食材推广到市场,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2. 案例二:yyy农场yyy农场是一家位于重庆山区的生态养殖场,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农业科技专家。
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智能化的养殖系统,包括温度控制、饲料供应等方面的自动化设备。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营养配方,他成功将养殖业与科技相结合,提高了养殖效益,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3. 案例三:zzz农场zzz农场是一家位于重庆市区的城市农场,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
他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利用屋顶和空地种植蔬菜和水果。
通过垂直种植和高效灌溉系统,他成功在城市中建立了一片绿色的农田,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并解决了部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
4. 案例四:aaa农场aaa农场是一家位于重庆市乡村的农业旅游农场,创始人是一位有着丰富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创业者。
他将农场打造成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项目。
通过举办农事体验活动、推出特色农产品,他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提高了农场的知名度和收入。
5. 案例五:bbb农场bbb农场是一家位于重庆市周边的有机养殖农场,创始人是一位热爱动物保护事业的年轻人。
他通过与当地的动物保护组织合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方式,注重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
通过推广有机肉类和动物产品,他成功将养殖业与环保事业相结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6. 案例六:ccc农场ccc农场是一家位于重庆市山区的农业合作社,由一群农民共同创办。
他们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共同种植农作物,并共享资源和经验。
通过规模化种植和集中销售,他们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

重庆市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案例一、案例背景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增值,重庆市2018年印发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5.4%提升到55%,2018-2020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700万亩。
为了促使各区县切实履行职责,重庆市将森林覆盖率作为约束性指标,对每个区县进行统一考核,明确各地政府的主体责任。
同时,考虑到各区县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定位各异、部分区县国土绿化空间有限等实际,印发了《重庆市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工作方案(试行)》,对完成森林覆盖率目标确有困难的地区,允许其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用于本地区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的计算,让保护生态的地区得补偿、不吃亏,探索建立了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区域间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具体做法一是明确任务,分类划标。
重庆市将全市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目标值作为每个区县的统一考核目标,促使各区县政府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主体责任。
同时,根据全市的自然条件和主体功能定位,将38个区县到2022年底的森林覆盖率目标划分为三类:产粮大县或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9个区县森林覆盖率目标值不低于50%;既是产粮大县又是菜油主产区(不包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6个区县目标值不低于45%;其余23个区县的目标值不低于55%。
二是构建平台,自愿交易。
构建基于森林覆盖率指标的交易平台,对达到森林覆盖率目标值确有实际困难的区县,允许其在重庆市域内向森林覆盖率已超过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但出售方扣除出售的森林面积后,其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
需购买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与拟出售森林面积指标的区县进行沟通,根据森林所在位置、质量、造林及管护成本等因素,协商确认森林面积指标价格,原则上不低于1000元/亩;同时购买方还需要从购买之时起支付森林管护经费,原则上不低于100 元/亩·年,管护年限原则上不少于15年,管护经费可以分年度或分3-5次集中支付。
生态价值实现案例

生态价值实现案例1. 湿地保护项目:某地区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当地政府与环保组织合作,开展湿地保护项目。
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推动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等措施,成功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了水源地的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
2. 林业可持续发展:某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受过度砍伐和破坏,导致生态失衡。
通过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政府引入科学管理和保护措施,推行造林、抚育、采伐等工作,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增加了森林覆盖率,促进了生态平衡的恢复。
3. 水域生态修复:某湖泊因污染和乱捕滥捞等原因,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通过水域生态修复项目,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水质净化、湖泊清淤、湿地恢复等工作,有效改善了湖泊生态环境,恢复了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城市绿化计划:某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城市热岛效应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政府制定城市绿化计划,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建立绿化带和公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空气质量,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5. 农田生态恢复:某地农田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政府推行农田生态恢复项目,引导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土壤保护措施,恢复了农田的生态功能,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海洋保护与海洋生态修复:某地海洋生态系统遭受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问题。
政府加强海洋保护与管理,限制捕捞量,推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了海洋生态平衡。
7. 自然保护区建设:某地区的自然资源受到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政府设立自然保护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开发活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维护了自然景观的完整性,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
8. 生态农业发展:某地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的例子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的例子生态产品是指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生态经济为支撑,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的产品。
生态产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为人们带来实际的应用价值。
下面列举了10个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的例子。
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发电系统,它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模式,它能够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同时也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旅游方式,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4.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建筑模式,它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5. 生态产品包装:生态产品包装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包装方式,它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保鲜期和品质。
6. 生态废物处理:生态废物处理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废物处理方式,它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将废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7. 生态水处理:生态水处理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水处理方式,它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提高水的质量。
8. 生态交通:生态交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交通方式,它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交通的效率。
9. 生态家居:生态家居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家居模式,它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家居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10. 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此生态产品的价值也变得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介绍两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以期启发我们重视生态产品对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除了保护大自然之外,生态产品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第一个案例:江苏古镇临田湖和吴粪,这是中国多元文明与一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典范,是一座水乡度假胜地。
其古代建筑吸引了精英在此度假旅游,为当地提升经济繁荣度做出了称职的贡献,当地政府更是把湿地管理作为重点,使之得到有效的保护以及活化。
另一个案例,西安印象国家森林公园,它为西安提供了一个环境舒适的度假场所,内部被热带雨林、藤蔓植物和山洪的美景所环绕,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门口旅游观光,为西安市多元文明和宜人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
同时,政府积极参与当地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建立林业安全防护网,建设水质监测站,不仅提高了当地水质,而且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以上两例可以看出,生态产品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推动了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得社区的生活水平更高。
随着环境污染持续变化,生态产品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帮助改善当今社会的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案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案例
1.生态产品价值识别与评估:通过对生态产品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其所包含的生态、环保、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并进行量化。
2. 生态产品定价:根据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结果和市场需求,确定生态产品的定价策略,使其既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又能够被市场接受。
3. 生态产品销售与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生态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销售额。
4. 生态产品管理与运营: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管理和运营体系,保证其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下面以某生态旅游景区的案例介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具体应用:
该景区通过对其所拥有的生态、文化资源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其所提供的景点、活动等的价值,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门票价格。
同时,该景区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建立官方网站、开展线上营销等,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景区的管理与运营中,该景区还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如提供导游服务、提供餐饮住宿等,保证了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该景区还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如开展垃圾分类、推广低碳出行等,提高了其社会责任感,也更好地体现了其生态产品的价值。
通过以上措施,该景区成功地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不
仅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
中国自然保护区成功案例

中国自然保护区成功案例2021年7月28日,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列入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我市继武隆和金佛山后第三个跻身世界自然遗产行列的地方。
那么,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五里坡保护区”)凭什么能申遗成功?背后有些什么故事?申遗成功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近日,重庆日报在巫山县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巫山坚持环境破坏做减法,生态发展做加法,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共振。
五里坡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库今年6月下旬,一条重庆境内发现捕虫植物的视频新闻火爆全网,而视频的拍摄地点就在五里坡保护区内。
经证实,这株捕虫植物叫做圆叶茅膏菜,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在重庆属首次发现。
五里坡保护区位于巫山县东北部,早在2000年9月,便成立了五里坡县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
五里坡保护区黄土高原亚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和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汇地带,海拔在175—2680米之间,拥有3000公顷原始森林、近300公顷原生性亚高山草甸,26.6公顷珍稀植物穗花杉群落。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海拔气候变化,为古老植物类型的保存提供了优越条件。
”巫山县林业专家周厚林告诉记者,特别是在第四纪大冰期,受益于秦岭和大巴山的屏障作用,五里坡保护区的许多珍稀植物得以保存,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料显示,目前五里坡保护区内已发现维管植物3001种,种子植物2790种,蕨类植物211种,并拥有水杉、银杏、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1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47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17种,是林麝、黑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这里还是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全国优质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的重要水源地,在生态区位及水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保护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的例子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的例子生态产品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它们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下面是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的十个例子:1.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利用风能发电的设备。
它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生态农业产品:生态农业产品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采用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的农产品。
它们不仅能够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还能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4. 可降解塑料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是一种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降解的塑料制品。
它们可以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5. 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是一种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建筑材料。
它们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6. 环保家居用品:环保家居用品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家居用品。
它们不含有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
7. 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为目的的旅游产品。
它们可以提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8. 可持续交通工具:可持续交通工具是一种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
它们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9. 节水设备:节水设备是一种可以减少用水量的设备。
它们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源。
10. 环保家电产品:环保家电产品是一种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家电产品。
它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活品质。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三批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三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三批共涵盖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生态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实现的巨大潜力。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案例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生态产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某公司开发了一款基于生态农业原理的植物生长调理剂,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通过使用这种生态产品,农民们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绿色种植,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这种生态产品不仅可以为农民创造经济价值,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目标,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多正面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生态产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一家建筑公司研发了一种生态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
这种生态产品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碳排放。
通过推广应用这种生态产品,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农业和建筑领域,生态产品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废水处理设备,可以高效地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使用这种生态产品,工业企业可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三批展示了生态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生态产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还可以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这些案例可以激励更多企业和创新者投入到生态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中,共同推动生态产品的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2000字】。
第二篇示例: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企业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成功地将生态产品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环保和健康的生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拓展地票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产
品价值实现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08年开始,重庆探索开展了地票改革试验,通过将农村闲置、废弃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等农用地,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经公开交易后形成地票,用于重庆市为新增经营性建设用地办理农用地转用等。
地票制度及其市场化交易机制的建立,在促进耕地保护、盘活全市农村闲置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与此同时,全部复垦为耕地的模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并非所有地块都适合复垦为耕地,特别是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区域,原有建设用地复垦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更为适宜。
为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进一步完善地票制度,2018年重庆市印发了《关于拓展地票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修复的意见》,将地票制度中的复垦类型从单一的耕地,拓展为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将更多的资源和资本引导到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上,地票制度实现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供给等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导向。
(二)具体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实施复垦。
按照“生态优先、实事求是、农户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复垦,宜耕则耕、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
在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地质灾害点、已退耕还林区域、地形坡度大于25度区域、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等不适宜复垦为耕地的区域,主要引导复垦为林地、草地等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在上述之外区域,具备复垦为耕地条件的,特别是在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内,重点复垦为耕地,并分别明确复垦验收标准,所有经复垦验收合格的地块,都可以申请地票交易。
二是划定地票使用范围,稳定交易规模。
通过明确新增经营性建设用地“持票准用”制度,即重庆市范围内新增加的经营性建设用地,都必须在购买地票后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对于在征收和农转用环节按非经营性用地使用计划指标报批,之后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在出让环节补交地票,确保了每年3万亩左右的地票市场规模。
三是严格按照规划管控地票的生产和使用。
地票的产生地必须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地票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严禁突破规划的刚性约束。
在地票运行过程中,落实了城镇建设空间布局优化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规划目标,确保生态用地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四是保障复垦权利人和地票购买主体的权益。
明确地票收益归农,地票价款扣除复垦成本后的收益,由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85:15的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农户获得的
最低收益为12万元/亩,村集体获得的最低收益为2.1万元/亩。
同时,对复垦为耕地和林地的地票,实行无差异化交易和使用,并统筹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复垦前后的土地权利主体不变、所获收益相同,保障复垦主体的权益。
购买主体使用地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的,不缴纳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有关费用。
五是注重与相关工作统筹联动。
将地票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改革、农村金融改革、脱贫攻坚等工作统筹联动,拓展地票生态功能的探索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林票改革等工作配套衔接,推动改革形成综合效应。
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中,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用地复垦,腾出的指标参照地票进行交易,不断提升生态修复效益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增加了生态空间和生态产品。
地票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退建还耕还林还草”,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适宜性,将农村闲置废弃建设用地恢复为耕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了低效的建设占用,增加了生态空间和生态产品,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截至2019年底,重庆市完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35.97万亩,其中2018年拓展地票生态功能以来复垦形成林地4129亩。
二是促进了城镇化中的城乡用地协调发展。
地票通过盘
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保障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的用地需求。
截至2019年底,重庆市累计交易地票30.45万亩,实际使用地票23.54万亩,为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发展、人地协同搭建了制度平台。
三是提高了“三农”财产性收入。
地票制度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城乡融合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9年底,重庆市约有760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了地票交易,累计获得集体地票收益150余亿元,农户获得地票收益约330亿元;全市累计交易贫困区县地票21.98万亩,实现收益430.48亿元,占同期全市地票交易量的72.4%;累计有13.63万个进城落户居民家庭选择以地票方式变现财产权,实现了“地随人走、带着财产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