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新课标 突破教学“瓶颈’’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存在1. 教材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活:过去的教材注重抽象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难以理解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只依赖于讲解和习题训练,缺乏启发式方法和探究学习。
3. 学生参与度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4. 考试导向突出:教育制度中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过度,学生的学习目标多数限于应试,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对策的提出1. 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教材:教材应该融入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使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灵活运用启发式方法、探究式学习、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4.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5. 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和小组讨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面临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改变评价方式等,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困境及突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困境及突破摘要:在目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从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意识,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不断地加强。
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融合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此,本文对教学中的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困境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前言: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强度得到了降低,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压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解放。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并且其中的知识点也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数学认知得到有效的加强,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困境(一)学生方面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从数学的内容中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算法和内容等也在不断地纳入到教材中,对于传统内容的定位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对于函数方面的内容,比较重视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变化的模型。
此外,在数学学习中的一些大量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等,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数学学习的课堂通常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依靠于记忆学习的方式无法让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得到充分的发挥,无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师方面国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已经实施,但是在很多地区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积极的贯彻。
教师习惯于旧有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课程内容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教学环节,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单纯的依靠自己的客观经验去为学生讲解知识,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跟随老师的讲课步伐,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单纯的记住就可以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与突围方式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与突围方式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也将对数学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并提出突破之道。
1. 知识点调整:新课程改革对数学知识点的调整是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新的课程中,对原有数学知识点的整合和删减,以及新增的数学知识点的引入,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教师需要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和调整。
2. 教学理念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全面素养”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主动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
3. 教材选择与使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更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使用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中通常包括更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
4. 学生学习动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动力显得更加重要。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1.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2.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针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积极引入教育技术与资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资源。
利用数字化教育的优势,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网络自学和交流,增加学生的学习空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与突围方式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与突围方式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难点,如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结构脆弱、数学思想能力薄弱等。
为了有效突破这些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展示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可感。
对于知识结构脆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巩固基础知识的方式来突破。
我们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数学思想能力薄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和引导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抽象意义。
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难点,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突破这些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能使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挑战与破解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挑战与破解2023年,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在未来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怎样让数学教育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成为了我们亟须探讨的问题。
首先,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应该对教育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目标不明确、教法死板等问题。
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
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这也就需要教育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教育行业的桎梏,同时也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等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更加高效的手段和工具。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还需要我们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与网络化教育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包括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和价值方面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此外,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重知识轻能力、重考分轻才华等问题。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
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份子,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当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勇气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开发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卓越的方向。
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中的“壁垒”
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中的“壁垒”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因此,在实施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下面结合自己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1.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
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
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
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
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
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
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
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
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
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
“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
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
“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
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
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
小学数学知识的使用实突破瓶颈
小学数学知识的使用实突破瓶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
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遇到瓶颈,感到困惑和无助。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知识的使用实,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一、培养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解决学习瓶颈的第一步。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践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建立数学概念的联系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建立概念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加法是增加的过程,减法是减少的过程。
通过建立概念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场景,从而突破学习瓶颈。
三、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突破学习瓶颈。
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解决学习瓶颈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求解实际问题。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对于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做好课后作业等。
学习新课标后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习新课标后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策略
一、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
1、函数概念的认识:函数的概念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函数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2、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在新课标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要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图形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3、数列的认识:数列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数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数列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数列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4、概率论的认识:概率论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概率论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概率论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概率论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二、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突破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降低,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
3、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实践教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但是,也因为新课改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刻影响,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存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材难度升级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但是,也因为教材难度的升级,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困难,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加吃力。
对策: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同学们在初学阶段逐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并结合各种技巧与方法,一步步适应教材难度的提高,达到逐步提高的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过多太抽象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初中数学教育对知识点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很多抽象的概念,使得同学们在理解知识点时难度更大。
对策:教师应该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和方法,适当延长时间以消化新的知识点,用巧妙的方法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三、活动性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活动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其有必要性的减弱,也使得数学教学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
对策:教师应该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小组活动,在科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带来了很多变化和进步。
但是由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教学合理、有序、有效。
突破数学教学瓶颈:教师探索与实践
突破数学教学瓶颈:教师探索与实践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会被淘汰。
然而,在数学教学方面,虽然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一些瓶颈,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将依然保留,而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将会是突破这些瓶颈的关键。
一、传统数学教学的瓶颈1. 课堂缺少互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学生的参与度较少。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2. 数学教学理念过于书本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点和公式的传授,忽略了数学的本质和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缺乏对数学的理解,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数学教学中缺乏多元化手段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单一,只有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笔记,缺少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以上是目前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这些瓶颈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以期找到突破这些瓶颈的方法。
二、教师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中心,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突破数学教学瓶颈的过程中,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必不可少。
1.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PPT、视频、游戏等,同时,在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制作教具等教学资源,以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强化学科整合教学模式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生物、物理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来进行探讨,以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3.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的提升数学教学瓶颈的突破需要教师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巧妙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瓶颈的“五大招”
巧妙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瓶颈的“五大招”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聪明且努力,但成绩进步到一定阶段就停止不前,有的教师教学认真而不遗余力,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长期思考与研究,我从创设数学化情境、观察想象操作一体化、数形结合、开拓解题思路、多媒体的使用五方面阐述突破瓶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突破教学瓶颈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瓶颈已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巨大阻碍,突破它是现代社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瓶颈的特点去正视它,突破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数学化”情境,轻松突破教学瓶颈。
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
而数学化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内核的把握与建构。
现实情境的数学化,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解题模型,从而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途径以突破瓶颈。
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9页约分的第一课时-----《最大公因数》,例题一:“我们家的储藏室长16dm,宽12dm。
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很显然教材是引导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一个平台,在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等各种方式发现解题方法之后,教材继续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如教材83页的7、8两题:二依托观察想象操作一体化,巧妙突破教学瓶颈。
观察想象和操作时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结伴而行,是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方式。
如正方体侧面的教学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课上对教师的讲解有时不知所云。
如果观察想象操作一体化搭配合理的话,所有问题就会不攻自破。
案例:正方体的展开图。
(沭阳第二实验小学孙方友执教)师出示学生剪好的正方体展开图,请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发现。
生:相对的面都分开了。
师:对很好,对面可以在一起成邻面吗?生:有的展开图,上下左右4个面在一排,且有两个小正方形对称在两边。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为学生将来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一、问题:1.教材难度不平衡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些学生反映,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另一些内容又过于简单,给学习带来了瓶颈。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练习为主,缺乏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3.应试导向过重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主要以备战高考为主,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态度逐渐增加。
4.教学资源不足一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一些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也比较匮乏,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设备,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将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对策:1.调整教材内容和难度针对教材难度不平衡的问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评估,调整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合理分配学习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进度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素质教育应该逐步调整数学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理解。
4.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鼓励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瓶颈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瓶颈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贯穿于中小学甚至大学教学过程中。
不同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覆盖面更广,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许多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一蹶不振。
这种现象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比比皆是,并在施行新课改后愈演愈烈。
本文主要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所碰到的各种“瓶颈”加以概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瓶颈;对策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数学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图形、函数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性质、数学运算及数学方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较易为学生所接受。
然而,高中数学则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深化,以抽象的函数、符号等作为载体,对一些数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由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都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导致数学成绩直线下滑。
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所碰到的各种“瓶颈”加以概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瓶颈”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高中数学的教材及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动。
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定位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责任感。
在教学内容繁杂、课程时间紧张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教师“少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着较好的掌握,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数学问题,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这应该就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所碰到的“瓶颈”。
二、对策1.注意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衔接。
高中数学老师要努力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
为此,高中数学老师,特别是高一数学老师应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及难易度有着很好的把握。
新课标背景下巧攻初中数学教学“难点”的堡垒
192教育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
数学学习是链式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在开头碰到难题就停滞不前,中间环节的掉链。
导致了有些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使难题越积越多。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给九年义务基础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教育发展新形势,要求学生要全面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倡自主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又有信心突破难题,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
一、教师注意新课导入,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数学较为抽象的内容。
例如:在数轴学习中,对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到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觉得困难,所以在学习函数图象时就卡住了,新课的导入就很重要,必须在新课之前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教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以班级同学的座位,电影院的电影票座位排列,这些较为具体的实例。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学生引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有了探索新知识的冲动。
学过的数轴是基础,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拓展,而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关键,所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关口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尤为重要。
二、教师注意化难为易,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对于情景的创设能尽量使学生投入最大的情感,在这方面就必须要师生之间很好的互动,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实践。
例如:我们用剪三角形的角,通过割补的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四边形的内角和呢?如何求多边形内角和呢?所以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辅助线把四边形化成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四边形内角和36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用探究四边形的方法,用辅助线把它分成三角形,即n 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所以在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出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n -2)·180°。
实施数学新课标 突破教学“瓶颈’’
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新课标把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打破了教学一定要“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
因而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另外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师变成课程的主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神,实现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
同时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有些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价值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和发展情境创设。
我国传统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常借助数学内部的旧知和问题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困惑中学习并形成认知,这是中国特色的教学策略,也是“知识结构化”下的必然产物。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是在经验本位观下,更多地根据实际问题需要产生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体现知识源于需要和“知识问题化”的特点,其教学形态为“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实际生活背景、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本质的研究、对知识的再认知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设计,素材应该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的新问题,目标瞄准教学时的核心问题,方法体现怎样合理地解决问题,呈现方式贴近情境中的大问题,操作解释需要随机进入新问题。
总之,问题应该是情境的核心要素,科学有效应该是情境的价值体现。
三、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1.把握好多讲与少讲的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得好的以讲为主的“接受型”学习课,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相反,如果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发现型”学习课上,传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
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瓶颈与对策
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瓶颈与对策作者:周明洁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2期摘要:作为初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是帮助学生打开理科大门的金钥匙,也是链接整个学科体系的关键桥梁,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受制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影响因素,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整体不高,同时也阻碍了数学学科教学改革。
本文从新时期初中数学中存在的瓶颈入手,提出了一些突破瓶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瓶颈;创新对策长期以来,集抽象概念、杂乱数字、繁琐解题等为一体的初中数学学科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烦恼,也成为了决定他们中考考试成绩的重要风向标,甚至许多初中生非常畏惧学习数学。
特别是新时期许多数学教师依旧在采用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死板的教学方法,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初中数学教学的种种瓶颈,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是新时期全体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1新时期初中数学中存在的瓶颈1.1教师方面瓶颈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新时期的地位虽然不再处于主体,但是依旧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的重任。
可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固有教学理念的科学性以及所采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以及最终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时期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还在沿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一条一条题目的讲解,但是这种看似“为学生好”的教学方法却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作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1.2学校方面瓶颈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素质教育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教育质量关乎祖国未来,促使越来越多初中学校开始竞相走上变革道路。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新时期我国还有许多初中学校没有在教学投入方面给予足够重视,或者受制于经济因素、地理因素等影响因素,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数学教具或者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限制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
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本人曾遇到过许多遗憾,甚至困惑和不满.这些感受来自于教材、教学过程,也有来自于自已和学生的表现.通过自学新课程标准、参加新课程培训、教研观摩、专家指点、活学活用等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渐打破了较多制约数学教学的“瓶颈”,现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一使用教材要力求创造性新课标把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打破了教学一定要“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因而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另外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师变成课程的主导,乃至课程本身,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神,实现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同时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有些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本三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把握好多讲与少讲的关系.几次观摩活动后发现,设计得好的以讲为主的“接受型”学习课,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相反,如果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发现型”学习课上,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切记做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都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及辩论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四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小结过去,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课堂小结来不及完成.也可能问学生: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者无心,教者有意,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自问自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概莫能知,随后的作业错误较多,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补课,得不偿失.现在,这一不可缺少的课堂程序可由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我们教师的思考力,它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教学自主权,更多地从新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思考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品质.五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的同时,更不应忽略作业这一贯穿数学教学始终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布置作业应力求把握好数量限度、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布置作业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在作业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生活;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应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的发展,力求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传统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方法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可实行学生校对与老师抽查相结合;学生互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也可采取重点面批法等,作业批改的重点不应放在判断结果的正误上,而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这样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总之,只要我们树立新的课程观,善用新课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更人性化的发展观的评价理念下,真正认识到学生具有多元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就一定能在课改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不断突破教学的“瓶颈”,促进学生智能、才能与人格和谐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实施数学新课标 突破教学瓶颈
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惑和制约因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通过实施新课标,突破制约数学教学的“瓶颈”.1使用教材要力求创造性; 2注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价值;3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4 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小结;5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原则.关键词新课标、创造性、主导与主体、教学程序在五年多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本人曾遇到过许多遗憾,甚至困惑和不满.这些感受来自于教材、教学过程,也有来自于自已和学生的表现.通过自学新课程标准、参加新课程培训、教研观摩、专家指点、活学活用等途径,不断总结经验,从而逐渐打破了较多制约数学教学的“瓶颈”,现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一使用教材要力求创造性新课标把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打破了教学一定要“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因而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另外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师变成课程的主导,乃至课程本身,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神,实现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同时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有些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二注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价值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和发展情境创设.我国传统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常借助数学内部的旧知和问题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困惑中学习并形成认知,这是中国特色的教学策略,也是“知识结构化”下的必然产物.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是在经验本位观下,更多地根据实际问题需要产生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体现知识源于需要和“知识问题化”的特点,其教学形态为“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实际生活背景、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本质的研究、对知识的再认知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设计,素材应该是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的新问题,目标瞄准教学时的核心问题,方法体现怎样合理地解决问题,呈现方式贴近情境中的大问题,操作解释需要随机进入新问题.总之,问题应该是情境的核心要素,科学有效应该是情境的价值体现.三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1 把握好多讲与少讲的关系几次观摩活动后发现,设计得好的以讲为主的“接受型”学习课,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相反,如果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发现型”学习课上,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切记做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都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及辩论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2 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刚教新教材时,找不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就是配角.因此,有时在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对学生的回答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有时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使课堂像一盘散沙,学生各抒己见,没有学生的归纳和教师的总结,多数学生对必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要求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切忌带着结论牵着学生走,这将限制学生的思维自由,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找准自己适当的位置,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会“穿针引线”,当好“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着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动”起来.但不能认为课堂越热闹越好,否则一盘散沙,“有组织无纪律”.“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合作的时候让学生合作,学生能够自主的时候让其自主,学生有探究欲望的时候让其探究,进而告诉老师结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就必须具有相当的解惑的水平.总之,教师可通过“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三个步骤,实实在在改进教学方式,增长实践智慧.同时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更深地理解新课程的新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真正地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四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小结过去,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课堂小结来不及完成.也可能问学生: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者无心,教者有意,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自问自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概莫能知,随后的作业错误较多,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补课,得不偿失.现在,这一不可缺少的课堂程序可由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我们教师的思考力,它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教学自主权,更多地从新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思考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品质.五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的同时,更不应忽略作业这一贯穿数学教学始终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布置作业应力求把握好数量限度、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布置作业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在作业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生活;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应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的发展,力求所有学生都能上手,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传统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方法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可实行学生校对与老师抽查相结合;学生互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也可采取重点面批法等,作业批改的重点不应放在判断结果的正误上,而应放在解题思路上.这样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总之,只要我们树立新的课程观,善用新课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更人性化的发展观的评价理念下,真正认识到学生具有多元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就一定能在课改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不断突破教学的“瓶颈”,促进学生智能、才能与人格和谐发展.。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困境与突破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困境与突破郭如亮(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中学㊀317502)摘㊀要:高中数学的教材讲解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ꎬ配合相应的习题练习ꎬ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与高考知识有效结合.但是ꎬ在这种教学情况下ꎬ学生就会陷入到题海战术ꎬ这就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ꎬ本文主要对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的教学困境进行分析ꎬ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关键词:新课标ꎻ高中数学ꎻ教材ꎻ习题ꎻ教学困境ꎻ突破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8-0020-02收稿日期:2021-03-25作者简介:郭如亮(1962.3-)ꎬ男ꎬ浙江省台州温岭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㊀㊀高中数学的教学中ꎬ教材习题属于极其重要的环节ꎬ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实践通常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全面促进ꎬ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强化了对新课标教材习题的运用ꎬ经过对教材习题实施分析ꎬ教师就能对教学方案实施有效调整ꎬ并促使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因此ꎬ新课标下ꎬ教师需注重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习题教学的困境分析ꎬ并提出相应的困境突破策略ꎬ以促使学生的数学习题解题效率得到有效提高ꎬ并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化学习的同时ꎬ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㊀㊀一㊁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困境1.习题的开发程度高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材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发展ꎬ其对于数学习题做出了下述改进ꎬ习题更开放ꎬ可以使学生将学习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ꎬ通过学习开放性习题ꎬ强化学生对于习题内容的学习ꎬ并经过学生对于习题的实际研究ꎬ促使学生构建相应的数学思维ꎬ并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ꎬ就理论上讲ꎬ高中阶段的数学习题开放通常是新课改的重大成果ꎬ但是ꎬ当前因为大部分教师在习题讲解时ꎬ无法和开发性习题有效联系ꎬ这就导致部分习题无法进行有效讲解ꎬ也无法引导学生正确的体会习题的作用ꎬ因此ꎬ这种教学法ꎬ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开阔ꎬ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习题的认知.2.习题的综合性更强新课改下ꎬ数学习题通常对综合性具有更高的要求ꎬ且更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ꎬ以强化数学知识综合性的同时ꎬ对学生自身的综合逻辑进行培养ꎬ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具体情况的同时ꎬ形成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就理论上讲ꎬ综合性习题更有助于课堂知识的复习.但在具体应用中ꎬ其效果通常是不佳的ꎬ该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ꎬ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ꎬ从而影响到学生形成大局观以及综合系统观.3.习题类型的多样化新课改下ꎬ教材习题的类型通常是多种多样的ꎬ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眼界的开阔ꎬ还能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但是ꎬ题型多样化基础上ꎬ还保留传统化的计算题㊁解答题㊁证明题ꎬ这些习题对学生具备的基础能力培养通常很有帮助ꎬ建议保留ꎬ并增设了相应的新题型ꎬ就写作题的阅读上入手ꎬ通常能够使题型看似更具多样化ꎬ这种改革措施ꎬ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ꎬ而且还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ꎬ在具体操作中ꎬ部分教师通常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相关习题ꎬ对数学习题是极其反感的ꎬ基于此ꎬ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题型实施突破ꎬ而学生对相关习题也缺乏新的认识ꎬ就会出现学生无法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以及无法实现学习目的的困境.㊀㊀二㊁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的突破策略1.教材习题难度的适当调整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教学中ꎬ大部分教师反映出ꎬ教材与教材习题的难易程度通常缺乏相应的匹配性ꎬ学生0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在掌握相关知识之后ꎬ无法对教材习题实施精确解决ꎬ长期以往ꎬ就会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产生相应的影响.教材习题的用途主要是对课后的相关知识内容实施巩固ꎬ由此可知ꎬ习题安排的顺序需从简至难.因此ꎬ对教材习题的内容实施设置的时候ꎬ最好不要运用复杂的数据ꎬ而需在习题设置后ꎬ找出水平相同的学生实施题目难度的分析ꎬ并经过相应的方式ꎬ确保习题的编排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而言ꎬ对其实施探究中ꎬ数学教师也需给予学生相应的提示ꎬ以促使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得到有效提升.如 抛出一颗骰子ꎬ结果向上的点数大于3 记为事件Aꎬ 抛出一颗骰子ꎬ结果向上的点数小于5 记为事件B.试分别写出A+B与AB所包含的样本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ꎬ问题可能有点难ꎬ因此ꎬ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ꎬ事件A包括抛出一颗骰子ꎬ结果向上的点数为4㊁5㊁6事件的集合ꎬ事件B包括抛出一颗骰子ꎬ结果向上的点数为1㊁2㊁3㊁4事件的集合ꎬ然后再求样本点ꎬ学生会更容易理解.2.教材习题的多样化练习新课标下ꎬ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教学中ꎬ需加强学生自身习题的多样化练习ꎬ此时ꎬ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ꎬ就需从问题的各个角度指导学生重点练习.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通过新课改之后ꎬ需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ꎬ因此ꎬ在教材习题当中ꎬ证明题的占比通常较少ꎬ而更多的是计算题与简答题ꎬ但是ꎬ在传统化题型中ꎬ其整体占比通常较高.例如ꎬ在对问题进行探讨时ꎬ数学教师可依据其生活经验ꎬ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思考问题ꎬ并找出问题的具体切入点ꎬ以从多角度实现数学习题的解决.通过多样化的习题练习ꎬ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ꎬ而且还能实现学习问题的发掘ꎬ并在根本上处理好相关问题ꎬ实现学生自身应变能力的培养ꎬ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探究欲得到充分激发.例如ꎬ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大小一样的红球㊁黄球与蓝球ꎬ如果从中随机拿出一个ꎬ则是红球的概率为0.45ꎬ是黄球的概率是0.33ꎬ求(1)摸出红球或黄球的概率ꎻ(2)摸出蓝球的概率.针对本题ꎬ教师可以进行转化ꎬ一只袋子中有大小一样的红球45个㊁黄球33个㊁蓝球22个ꎬ若任意拿出一个ꎬ则拿出的是红球或黄球的概率ꎻ拿出蓝球的概率.或是一只袋子中有大小一样的红球45个㊁黄球33个㊁蓝球22个ꎬ如果任意拿出两个ꎬ这两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一红一蓝的概率是多少?通过多样化的习题训练ꎬ更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概率的本质ꎬ明白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区别ꎬ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3.教材习题的情境化练习新课标下ꎬ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具体教学中ꎬ数学教师可适当的加强对习题实施情境化练习ꎬ教师可通过相应的数学问题ꎬ指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数学问题进行发掘ꎬ教材知识通常源自于现实生活ꎬ而生活则注重实践体验与总结.新课标教材中的习题通常具有显著的综合性ꎬ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以及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先前的教材习题中ꎬ大部分习题类型都较为基础ꎬ且题式也较为简小ꎬ对于课堂上的知识复习性较强ꎬ而综合性不够好ꎬ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应用综合性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系统化解决的能力.基于此ꎬ新课标的数学教材习题就需根据相关问题ꎬ对学生综合思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例如ꎬ如图所示ꎬ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ꎬP为棱BB1的中点ꎬ画出平面PAC㊁PA1C分别与平面AB ̄CD的交线.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白纸折叠两个相同的长方体ABCD-A1B1C1D1ꎬ并通过拼接的方法ꎬ使得平面PAC㊁PA1C分别与平面ABCD相交ꎬ这样交线就直观显现出来ꎬ学生连接ACꎬ延长A1P交AB延长线于A2ꎬ连接A2Cꎬ则AC㊁A2C就是平面PAC㊁PA1C与平面ABCD的交线.综上所述ꎬ高中数学的教材习题教学中ꎬ数学教师需依据新课标对教材中的习题实施教学ꎬ这通常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㊁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下ꎬ数学教师在不断教学中ꎬ逐渐认识到传统化教学中的问题ꎬ且习题教材的研究当中ꎬ仍存有相应的不完善状况ꎬ因此ꎬ在后期的教学中ꎬ教师需注重教材习题的教学策略优化ꎬ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㊀㊀参考文献:[1]张树文.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学周刊ꎬ2017(5):153-154.[2]方福治.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升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J].福建中学数学ꎬ2018(06):14-16.[3]肖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浅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ꎬ2017(03):171.[责任编辑:李㊀璟]1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数学新课标突破教学“瓶颈’’
发表时间:2009-05-22T10:12:38.87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赵允谦
[导读] 新课标把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打破了教学一定要“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
一、使用教材要力求创造性
新课标把教材定义为“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打破了教学一定要“以本为本”的传统观念。
因而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地调整,以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另外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使教师变成课程的主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精神,实现新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
同时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有些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实际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随时调整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价值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和发展情境创设。
我国传统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常借助数学内部的旧知和问题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困惑中学习并形成认知,这是中国特色的教学策略,也是“知识结构化”下的必然产物。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是在经验本位观下,更多地根据实际问题需要产生新的知识和学习内容,体现知识源于需要和“知识问题化”的特点,其教学形态为“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实际生活背景、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本质的研究、对知识的再认知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设计,素材应该是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的新问题,目标瞄准教学时的核心问题,方法体现怎样合理地解决问题,呈现方式贴近情境中的大问题,操作解释需要随机进入新问题。
总之,问题应该是情境的核心要素,科学有效应该是情境的价值体现。
三、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把握好多讲与少讲的关系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得好的以讲为主的“接受型”学习课,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相反,如果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发现型”学习课上,传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切实认识到,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都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及辩论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消化的过程。
2.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刚教新教材时,找不到自己适当的位置,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学生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就是配角。
因此,有时在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对学生的回答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
有时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使课堂像一盘散沙,学生各抒己见,没有学生的归纳和教师的总结,多数学生对必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切忌带着结论牵着学生走,这将限制学生的思维自由,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要找准自己适当的位置,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会“穿针引线”“抛砖引玉”,当好“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要着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动”起来。
但不能认为课堂越热闹越好,否则一盘散沙,“有组织无纪律”。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需要合作的时候让学生合作,学生能够自主的时候让其自主,学生有探究欲望的时候让其探究,进而告诉老师结论。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就必须具有相当的解惑的水平。
总之,教师要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认真研读新课程,更深地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
四、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小结
过去,可能因为时间不够,课堂小结来不及完成。
也可能问学生;这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学者无心,教者有意,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自问自答。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概莫能知,随后的作业错误较多,必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补课,得不偿失。
现在,这一不可缺少的课堂程序总是由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启动我们教师的思考力,它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教学自主权,更多地从新科课程的高度来理解和思考教学。
五、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的同时,更不应忽略作业这一贯穿数学教学始终的重要环节。
布置作业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布置作业应力求把握好数量限度、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布置作业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在作业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生活;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业的布置也应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的发展。
传统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方法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可实行学生校对与老师抽查相结合;学生互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也可采取重点面批法等,作业批改的重点不应放在判断结果的正误上,而应放在解题思路上。
这样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新的课程观,善用新课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就一定能在课改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不断突破教学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