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202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整治工作总结
![202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整治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fb68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f.png)
202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整治工作总
结
简介
本文档对2023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和
归纳,包括工作目标、措施和成效等方面的内容。
工作目标
-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饮食安全。
- 严格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生产和流通,维护市场秩序。
工作措施
1. 加强监管力度:
- 增加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人员数量,加强执法力量。
- 定期对农村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抽查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加强对农村集市、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
违法行为。
2. 宣传教育:
-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 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提供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
3. 加强合作与协调:
- 建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
的协作与配合。
- 加强与农村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商、消费者等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工作成效
- 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有效打击了一批假冒伪劣食品生产企业,取缔了一批非法生产工坊。
- 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村食品的信
任度得到增强。
- 农村集市、农贸市场等场所的假冒伪劣食品大幅减少,市场
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结论
2023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
措施,持续推动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
康的食品。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faed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____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假冒伪劣食品是一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地区尤其突出。
为了切实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饮食安全,____年我县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本文对该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整治目标和措施针对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的特点和问题,我县制定了整治目标和相应的措施:1. 目标:在____年内,消除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2.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为。
(2) 完善法规体系:修订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法规,提高对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的惩处力度和打击手段。
(3) 提高农民意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加强监测检验:建立健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三、工作进展1.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每月定期开展巡查,严查农村地区食品经营者是否取得相关许可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等。
2.修订法规体系: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制定假冒伪劣食品整治的法规和政策,提高对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力度。
成立法律顾问团队,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增强执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组织食品安全宣传队伍,走访农村地区,向农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4.加强监测检验:建立了健全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定期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发现问题食品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不达标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及时通报相关食品安全信息。
四、取得的成效经过一年的努力,本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经过整治工作,农村地区的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7bb0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b.png)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本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二、整治重点1、重点区域学校及其周边、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城乡结合部、农村集市等区域。
2、重点品种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酒类、调味品、保健食品、食用农产品等。
3、重点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严查无证生产、使用非食品原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食品流通环节,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储存条件等;餐饮服务环节,加强对餐饮具消毒、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过程的监管。
三、工作步骤1、动员部署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召开动员会议,部署整治工作任务。
2、排查整治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1)全面排查。
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2)集中整治。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缔。
3、巩固提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对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四、工作措施1、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增加监督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
2、严格执法办案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曝光,形成震慑力。
4、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
5、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5283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1.png)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为了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保障农民群众饮食安全,我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
本次整治的目标是:1.查处和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2.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他们正确消费、健康消费。
3.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二、工作内容1.深入宣传教育。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车、宣传单、宣传栏等,深入农村地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开展专项整治。
我们联合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重点查处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行为。
3.加强监管力度。
我们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查处和销毁。
4.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三、工作成效经过我们的努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增强。
2.农村食品市场的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得到了有效遏制。
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4.增强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经验总结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1.必须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
2.必须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他们正确消费、健康消费。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d043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d.png)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我们积极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从XX年XX月开始,共历时X个月。
在整治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首先,我们对农村地区的食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排查,确定了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
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作用,同时也组织了志愿者和村干部等力量参与进来,确保了整治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其次,我们严格落实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了对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我们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频次和范围,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销毁,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理。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小作坊和餐饮店的监管,确保生产环境和操作流程符合相关法规标准。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向广大农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
最后,我们积极引导农村居民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我们鼓励并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农产品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
二、取得的成绩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各方的配合,本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排查出了大量的假冒伪劣食品。
通过抽检和民众举报,我们查获了大量的假冒伪劣食品,包括假冒牛奶、假冒酱油、假冒食用油等,及时销毁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们严肃查处了一批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的违法行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这起到了震慑作用,提高了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水平。
同时,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整改方案
![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整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a43c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a.png)
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整改方案为了保障农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整改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农村农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完善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促进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监督检查整改方案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包括随机抽查、抽样检测、生产环境监控等方面。
在检查过程中,将注重对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全面监督,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我们将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性,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推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我们将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要求。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产品按照标准生产,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4.加强农产品溯源管理为了追溯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我们将建立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农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流向等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记录。
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以快速查找到问题的源头,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
5.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于发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涉嫌违法的生产经营者进行严厉处罚,确保质量安全意识从业人员树立起来。
三、资源保障与方案实施为了支持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整改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提供以下支持和保障:1.加强人员力量我们将加强相关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监督检查的工作。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通用9篇)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ca098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0.png)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通用9篇)编写工作方案的人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深思熟虑的判断。
当工作将要开展的时候,提前准备多种方案,可以更好的帮助上级做决策,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工作方案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篇1为加强对全县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排除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广大师生饮食安全,依据国家、省市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原则。
采取更加坚决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措施,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高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了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任永明副组长:陈锋成员:栾景林、兰景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股,办公室联系电话:582xxxx,具体负责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三、整治范围和重点内容(一)整治范围全县所有学校食堂、托幼机构食堂。
(二)整治重点内容1.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
全面落实学校校(园)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认真核查学校(含托幼机构)是否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是否层层签订责任状,是否配备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建立健全了相应管理制度和规定。
2.落实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
认真核查是否制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
3.落实索证索票制度。
认真核查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是否索证索票;是否认真填写进货台账;库存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存在腐败变质食品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方案3篇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58e7f4482fb4daa58d4bdc.png)
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方案3篇农村食品安全整治方案第1篇一、整治工作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原则,针对当前我县农村地区无证生产经营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销售五无食品等现象屡禁不绝的突出问题,认真排查风险隐患,加大整治力度,引导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其经营行为,严查经营食品违法案件。
通过追源头、查流向、端窝点、堵渠道等方法,有效遏制五无、无证生产经营、过期变质等食品在农村地区的蔓延,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助推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模式和整体水平上档升级,为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打好前战。
二、整治时间2018年6月下旬至10月底三、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排查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继续巩固农村校园及其周边五毛食品安全整治,不断加大对劣质五毛食品的排查和监督抽检力度。
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多次出现的同类个案,要强化风险意识,认真对待、深入排查、客观分析、系统研判,对临街沿公路销售牦牛肉的商贩要加强备案登记管理,督促食品摊贩经营者在其摊位明显位置悬挂登记卡和健康证明,其中可能成为区域性风险隐患的,要在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统一监督管理下,按照属地管理工作原则,及时制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切实消除隐患。
四、重点任务及措施继续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日常巡查监管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主体资格清理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经营食品违法行为。
二是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并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记录、不合格食品退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食品安全制度。
三是加大农村食品监督抽检力度。
承接和安排各级食品监督抽检工作时向农村地区倾斜,适当增加在农村商场、超市、农村食品供货商、食杂店等场所的抽样频次,使农村地区食品抽检成为常态。
四是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执法力度。
取缔黑作坊、黑窝点,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两超一非违法行为,以及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使用劣质原料生产或加工制作食品、经营腐败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违法行为。
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b0bbe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1.png)
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督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农村食品重点问题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治理,维护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对辖区餐饮及食品流通经营者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并重点针对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开展了没收、清理及销毁工作。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安排部署接到市局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落实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二、整治工作重点(一)重点区域。
城乡结合部、自然村、农村学校周边、农村庙会、集中交易市场、旅游景区、食品摊贩。
(二)重点对象。
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集市。
(三)重点品类。
群众日常大宗消费食品、节假日及季节性食品、儿童食品以及民俗食品、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生猪肉及肉制产品、调味品、奶制品、水产品、酱卤肉制品、散装白酒、自产自销食用农产品。
(四)重点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意识不强,索证索票不全,来源渠道不明,实物与标签不符,质量安全不保;生产销售食品以次充好、食品假冒(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信息);侵权“山寨”(食品包装标识、文字图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食品假货(假羊肉、假驴肉、假牛肉、等涉及食品欺诈的行为);“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劣质(以次充好、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等);超过保质期等。
三、工作进展共出动执法人员834人次、执法车辆10台、共检查食品经营户417户、其中检查小作坊20户、检查食品经营260户、检查餐饮经营137户、组织开展宣传7次,责令整改36份。
四、取得成效通过这次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经过专项宣传和检查,提高了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净化了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为日后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的更好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农资打假实施方案分工
![农资打假实施方案分工](https://img.taocdn.com/s3/m/561077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8.png)
农资打假实施方案分工为了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制定了农资打假实施方案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以期达到有效监管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目的。
一、农业部门:1. 建立农资产品溯源系统,确保农资产品的来源可追溯,对生产企业进行认证和监管。
2. 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抽检制度,对农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 加强对农资产品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资产品的识别能力,防止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二、市场监管部门:1.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生产、销售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加强对农资产品的市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市场秩序。
3. 对农资市场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监管,严格落实许可证管理制度,杜绝无证经营行为。
三、公安部门:1. 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行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2. 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3. 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鼓励群众举报制假售假行为,加大对举报线索的核实和处理力度。
四、农民:1. 提高农民对农资产品的识别能力,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购买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农资产品。
2. 积极参与农资产品的质量监督,对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3. 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购买和使用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以上是农资打假实施方案的分工内容,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希望各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共同推动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村委食品安全治理方案(3篇)
![村委食品安全治理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5b72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4.png)
村委食品安全治理方案各居、村、有关单位:根据省、市、区政府继续抓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和南平市《___年度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水南辖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水南辖区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如下:整治目标通过对水南辖区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治理和专项整顿,强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全程监管预警、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标准认证、检测、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宣传教育“七大”体系,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明显提高,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切实得到保障。
领导机构1、成立水南街道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为充分发挥政府的统一指挥和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切实把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德政工程抓紧抓好,决定成立水南街道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街道经委,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
2、各村、居由综治协管员兼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制定村、居综合整治方案,及时报告、协调解决专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真正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街道将邀请区______人、政协委员___人及市民、村民代表若干人共同开展监督、视察专项整治工作。
整治内容1、生产环节:生猪规模场“瘦肉精”___%监管;饲料生产企业、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___%监管;实行定点屠宰的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___%以上;莱克多巴胺和禽类(鸡、鸭)抗生素、磺厂类药物残留及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___%以内;依法打击和查处饲养场(户)与不法商贩相互___非法交易病死畜禽的行为;抓好无公害规模生猪、畜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奶牛养殖场养殖档案的监管检查,规范投入品使用和登记管理,开展鲜牛奶三聚氰胺和抗生素药物残留抽检,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并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生产和销售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蔬菜产地___%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开展农残、重金属抽检,产销环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___%以内;蔬菜重金属残留市场抽检不合格率控制在___%以内;加强水产养殖及投入品使用的监管。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0f81380242a8956bece4e1.png)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开展全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农村食品经营秩序持续好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消费安全,根据省、市市场监管局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通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遏制“三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两超一非”等不合格食品、问题食品在农村销售,规范农村食品经营秩序,严控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二、整治时间11月1日至11月31日。
三、整治重点(一)重点品种:米面制品、腌腊制品、散装食品、散装白酒、调味品、饮料、乳制品、蔬菜、水果、畜禽、禽蛋等食品及食用农产品。
(二)重点区域:农村中小学校周边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旅游景区景点等。
(三)重点对象:农贸市场、超市、小食品店、销售类小摊贩、食用农产品专营店等。
四、整治措施(一)强化日常监管。
各监管所要对辖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监管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实行风险分级管理,以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农村超市、食杂店的经营活动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食品安全自查等制度,规范经营行为,落实主体责任。
各监管所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充分引导发挥市场监管“四员”的作用。
(二)坚持问题导向。
各监管所、食品股要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存在的一些重点问题,及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重点排查食品经营场所内环境卫生是否整洁;食品是否按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进行保存;是否存在“三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不合格食品;销售者是否定期对贮存食品进行自查,并如实做好自查记录;是否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农村地区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是否售卖辣条等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等。
(三)加强监督抽检。
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方案7篇
![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方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eeb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9.png)
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方案7篇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方案1(一)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结合检查、抽检等工作排查违法线索,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三无”食品、商标侵权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典型案例曝光,形成有效震慑氛围。
(二)推进食品小作坊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食品小作坊监管档案,动态更新监管信息。
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规范》标准宣贯培训,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食品小作坊严格落实标准要求,保持合规生产条件。
积极推进小作坊园区建设,推动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
(三)加强农村集市食品安全管理。
明确全部农村集市食品安全管理主体,组织开展对管理主体的培训。
在每个农村集市针对食品销售、现场制售等业态的食品摊点,分别打造不少于2个样板,引导全部落实”六项标准”。
组织”快检进集市”,对农村集市每半年至少覆盖1次。
(四)持续规范农村小餐饮经营。
继续推动农村小餐饮改善经营环境和条件,全面提升农村聚餐食品安全水平。
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操作规范、场所清洁”六项标准要求,将食品原料来源和业户自查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促进农村地区小餐饮规范提升。
(五)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抽检。
省局组织开展2000批次农村地区食品专项抽检,市局组织开展800批次农村地区食品专项抽检,县局组织开展100批次农村地区食品专项抽检。
加大对小规模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生产的食品、散装食品以及高风险品种的抽检批次,被抽样单位向农村食品批发经营者侧重。
(六)完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方式。
推动落实乡镇(街道)食药安办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行政村(社区)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员(协管员)队伍。
加强网格员队伍管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和日常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市场监管部门。
各乡镇(街道)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组织村居、社区配合农村”三小”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引导乡镇(街道)政府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村居年度考核评议。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953a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3.png)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嘿,各位!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全新的“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不绕弯子了。
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和农村市场的秩序。
为了保障农民的“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决定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
目标是到2024年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二、工作原则1.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2.突出重点,精准打击,不留死角。
3.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治理。
4.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
三、主要任务1.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排查。
对农村市场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对涉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打击。
3.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
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4.建立健全农村食品追溯体系。
推动农村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5.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识假辨假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具体措施1.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部门协同。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4.加大排查力度。
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假冒伪劣食品,立即查处。
5.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涉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打击,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6.加强监管力度。
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7.推动追溯体系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8.开展宣传引导。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8ebd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8.png)
2024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一、背景和目标2024年,我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我国决定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专项整治工作。
这项工作旨在全面排查农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食品,并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犯罪行为。
二、工作内容1. 排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市场进行全面排查,选出重点区域和行业,重点关注易产生假冒伪劣食品的环节和企业,并核查其许可证等证照是否合法有效,以确保市场的合规运行。
2. 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农村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注重加强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基层经营者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3. 打击违法行为:建立举报机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对举报者进行严格保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4.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农民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引导他们选择合格的食品。
5. 健全监管机制:强化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追溯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
三、工作成效2024年,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整治:1. 排查工作得到推进,农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食品得到了净化,市场秩序得到修复。
2. 加强监管力度,农村食品行业的经营者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严守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形势明显改善。
3. 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食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 通过宣传教育,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消费者的自主选择能力明显增强。
5. 监管机制得到了完善,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更加紧密,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追溯体系得到了建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多便利。
2024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整治行动方案
![2024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整治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d14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b.png)
2024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整治行动方案2024年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整治行动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我国计划在2024年开展为期一年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整治行动。
本文旨在制定该行动方案,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整治目标本次行动的整治目标是,全面排查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
三、整治内容1.加强监管力量和能力加大对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投入,提升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人员配备,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量。
全面提升监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2.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组织对全国范围内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进行全面排查。
重点排查未经许可、许可过期、超范围经营、重复许可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并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3.加大打击力度,惩处严重违法行为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破获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严惩重罚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4.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自律,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强化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
定期组织行业自查自纠,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培训,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5.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反映。
加强舆情应对能力,及时回应市民关切,消除恶劣影响。
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整治措施1.加强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组织全面排查行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2.加大行业自律和企业督导力度,推动企业整改。
全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全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076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6.png)
全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打击农村地区的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全镇决定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以下是该行动的详细方案。
一、工作目标1.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强农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他们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2.完善监管措施。
加强农村地区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可控。
3.加大打击力度。
对涉及生产、流通、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人员和企业,依法严惩,震慑不法行为,有效遏制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
二、工作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1)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向农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2)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培训,邀请专家进行培训,重点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销售者,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加强监管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水平。
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监察人员,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做到日常监管、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2)加强农村食品质量监测,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实施食品安全抽检和追溯制度,确保农村食品的质量可控。
3.加大打击力度(1)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农民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举报工作。
(2)加强执法力量,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执法机构,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力度。
对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进行严格处罚,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震慑效应。
(3)扩大社会监督力度,鼓励媒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
公开曝光假冒伪劣食品案件,提高舆论压力,推动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三、工作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增加资金投入,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关于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的指导意见》(农质发〔2018〕11号)、《关于印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农质发〔2018〕12号)、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X农联〔2018〕X号)和《关于做好2020年元旦、春节及“两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X农办函〔2019〕X号)部署要求,结合农业农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关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依法履行部门职能职责,聚焦非法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在食用农产品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识仿冒侵权、非法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集中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惩治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收集移交一批涉黑涉恶线索,移送一批大要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氛围;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动员乡镇、村组、农村居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确保2020年春节前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长效
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强化监管责任和措施,全面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对象:供应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和餐饮企业、农村集贸市场、食品经营超市与门店等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
(二)重点品类:蔬菜、水果、畜禽及其产品、水产品、乳品(含生鲜乳和乳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用农产品品类。
(三)重点领域:一是非法生产、经营、使用甲胺磷、“全打药”“统混药”等禁用农药行为;非法制售假劣农药或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农药行为;未取得经营资质销售农药或非定点经营单位违法经营限用高毒农药行为。
二是兽药标签说明书夸大适应症或用法用量增加靶动物,违规生产经营使用禁用药物、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不执行休药期规定、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劣兽药等行为。
三是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在养殖、运输和屠宰等环节中饲喂“瘦肉精”等行为。
四是私屠滥宰生猪,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胶)或注入其他违禁物质等行为。
五是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药物等违禁物质行为。
六是仿冒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标称“放心
菜”“有机菜”等误导消费行为。
七是无证收购运输生鲜乳、非法添加违禁物质、非法收购生鲜乳、倒买倒卖不合格生鲜乳、不按规定对不合格生鲜乳进行销毁和无害化处理行为等。
(四)重要时点:节假日、婚丧嫁娶、农忙耕种等农村市场集中消费时段。
三、整治措施
(一)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依托乡镇、村组广泛宣传发动,借助电视、“村村通”广播、微信、短彩信、网站、报刊等媒介,通过在村镇交通要道、农村集市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刊出墙报、出动宣传车和发放宣传资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做到村组覆盖、家喻户晓。
深入开展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切实提升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
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教育管理,以“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冬春训”等为载体,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整体提升农村食品生产者守法诚信意识。
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监督,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社会共治。
(二)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结合“两节”“两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拉网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做到对所有商品农产品生产基地、所有农兽药经营门店、所有畜
禽屠宰企业、所有农产品收储运和初加工单位全覆盖。
各级农业、畜牧水产部门要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绿色食品管理、动物检疫、屠宰管理、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管理、农业行政执法等机构,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在农业投入品经营环节,重点排查违法经营甲胺磷、“瘦肉精”等禁用农药和违禁物质行为。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重点排查违法使用禁限用高毒农兽药、添加违禁物质和不遵守农药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行为。
在农产品收储运和初加工环节,重点排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问题。
在畜禽收购屠宰环节,重点排查私屠滥宰生猪,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和“三腺”等废弃物,添加违禁物质、注水、注药(胶)等行为。
在食用农产品市场,重点排查“三品一标”农产品标识仿冒侵权等违法行为。
在排查中发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和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要责令立即整改并密切跟踪监督;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行为,要从快从严依法查处;对涉及其他地区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线索,要即时通报并配合所涉地区农业农村部门依法查处;对涉及其他领域的问题线索,要即时通报同级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处理。
(三)深入开展监督检测。
结合风险排查情况,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类,有针对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
1~2月,县级实施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查200
批次以上,覆盖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要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切实强化农产品检测合格准出。
实施监督抽查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动物检疫、绿色食品管理、农业行政执法等部门要共同参与,规范农产品抽样和检测程序,妥善留存执法证据;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立案查处,决不姑息。
(四)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依法惩治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风险排查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要跟进实施监督抽查,强化检打联动。
加强监测结果研判运用,检出禁用农药兽药或违禁物质的,必须深挖源头、追踪流向,坚决依法查处。
发现私屠滥宰生猪、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和“三腺”、添加违禁物质、注水、注药(胶)等黑作坊、黑窝点,要坚决捣毁。
鼓励群众监督,发动群众提供案件线索,依法保护举报人隐私和合法权益。
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发现涉黑涉恶、打击报复案件线索,要即时通报并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查处;对大要案件,要一案一报、挂牌督办、限期办结、集中曝光;案件涉及其他地区的,要及时通报所涉地区监管部门彻底追查,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有效形成监管执法震慑力。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月下旬,做好本部门动员部署工作,结合地方实际,细化量化整治目标任务,明确治理措施,层层严格落实责任。
(二)排查整改阶段:1月下旬至2月,围绕重点对象、重点品类、重点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大检查、大清理、大追查、大培训,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三)检查督促阶段:1月,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商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各地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调研督导;迎接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联合检查。
(四)总结提升阶段:1月底,进行阶段小结,上报整治工作阶段性成果;2月中下旬,总结整治工作,对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提炼,形成可供复制的监管模式和制度机制,上报国家相关部委进行宣传推广。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
农业农村局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当前重点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集中调配力量,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与同级商务、公安、市场、知识产权部门及供销合作社的沟通衔接,联合建立专项工作组,定期会商调度,及时掌握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XX县党委政府汇
报。
认真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工作会商、联合执法、信息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建立农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长效机制。
(二)明确内部职责。
明确农业农村局内部职责分工,做到责任明晰、分工协作、运转高效,形成部门工作合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组织开展风险排查、监督检测、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办公室负责宣传、舆情监控、信息发布等工作;法制股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执法检查、案件查办,综合协调跨部门、跨区域案件,曝光典型案例;县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农村地区认证产品保真打假工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畜禽水产品和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整治工作;其他各部门按工作职能分工负责。
(三)严格落实责任。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党政同责要求,将整治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层层落实到地区到部门、到岗到人;要加强检查督导,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实施现场指导、挂牌督办。
健全责任追究制,对行动不积极、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作为、情况不报告、问题不解决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四)及时报送信息。
各部门要明确信息归口单位和联络员,统一收集报送种植业、养殖业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1月25日、1月30日分别报送阶段性专项整治情况统计表;2月25日前报送工作阶段总结。
联系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股刘犟南,电话XX,邮箱: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