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离线作业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40分
论述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所谓“差生”问题。
答:有一类学生常被称为“差生”,指学习成绩常不及格,行为表现常犯错误的学生,由于论述的需要,本文所指差生仅限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形成原因很多,本文仅限于讨论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原因。近年来,“差生”又改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落后生”、“个别生”。但这些称呼多见于媒体、文件等正式严肃的语境,而在私下随意的语境中还是呼之以“差生”。甚至在很严肃的场合中也用“差生”称呼,本文中“差生”概念仅为论述方便所借用,不代表笔者对这类学生的态度。差生这一称谓所指代的群体,在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是一个在社会让各界人士侧目的群体,差生等于无用,或者至少接近于无用,几乎成为社会的共识,甚至成为差生们的自我认知。
无论单元考试调研考试分班考试摸底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因为考试成绩差,排名靠后,他们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在遭受形式不同程度不同的歧视、忽视,甚至打击。
二、“差生”之差在教育
a、差生是考(考试)出来的
考试成绩都概无例外地是衡量教师和学生优劣的标尺,教师的职称、工资、奖金和上岗下岗,学生的上重点学校上重点班还是上普通学校上普通班,能不能升学,能不能取得毕业书,能不能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组织,能不能评为优秀等,都要用考试成绩来说话。
即使你在某些方面很行,但如果考试成绩不行,就算不行。相反,即使在某些方面很不行,
但如果考试成绩好,就算行。总体上看,我们教育目的不在培养人,而在获取更高学历。
考试被人为地神化,学生不是为开发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而学习,而是为考试而学习。
b、差生是拷(拷贝)出来的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步子甚小,“拷贝式”的人才培养仍是主流。从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一代又一代,学生又当老师,又去教新学生。大量的做题,大量的考试。这一弊端的形成不能全部归于“班级授课制”,只能说教育思想和模式还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由于教育思想的滞后性,使得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都采取了一刀切,教育本身不考虑学生个性品质的差异性。而受教育者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选拔的需求,只得抑制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有效地驾驭知识,变成了知识的奴隶。因此,我们的教育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世袭”而不是批判地吸收,这很难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更谈不上实际的应用。
三、“差生”之差也在社会
不尽人意的教育状况,在学校来说,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根源还不在学校教育,差生问题的症结在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遗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现实。社会的片面人才观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左右着学校。
2、请列出影响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2例,并就其中感兴趣的一例做深入剖析。
答:影响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教育本身资源的配置机制问题。二教育的发展与扩张所需要的外部空间问题。
影响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本身资源的配置机制问题。教育的扩张与发展必然带来教育内部各种关系的重新调整,以及教育内部各个因素和地位的重新配置。按照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和特点,现代化的过程既是一个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化的过程。
就增长的角度看,新的增量必然打破原来的配置格局,而分化的过程也同时提出了结构地位和各种关系的变化问题。例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基础教育结构的要求,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中不同类型教育的调整,以及终身教育体制的逐渐形成对原来各个层次教育的影响,甚至是高等教育本身的分化所引起的结构调整等。显然,在这种教育的增长和分化过程中,如果不能调整和优化教育内部的资源配置,则必然造成教育机构的重复设置、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甚至是无序和恶性竞争。
教育资源的配置具体体现为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层次结构的调整。这种层次结构的调整既有层次的不断分化而出现的层次差异,也有各个层次之间的变动。它包括高等教育中的层次变化,也有基础教育中的层次变化。随便说一句,这种层次的变化是在达到基本的教育需求基础上的层次分化,与教育公平是不矛盾的。例如,我们在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基础教育本身出现的分化和层次变化。二是类型结构的调整。包括高等教育的类型变化,以及基础教育学校的类型变化。当然,也包括新的教育类型的出现。三是教育形式的调整和变化,特别是终身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各种新的教育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四是分布结构的变化。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在各个地区的分布将得到调整。
实现教育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缺乏一种比较合理的资源配置,教育的中长期发展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这种影响教育中长期发展的资源配置问题及其调整,实际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体制改革与变化。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发展的模式从供给本位转向需求本位以后,重新优化我国的教育结构,的确是关系到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一个关键。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教育结构的调整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本身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中管理思路的变化,即如何形成一种能够满足社会不同方面需要,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引导各种教育和学校形成合理的定位和服务取向的多层次和多类型的教育结构;二是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结构调整中政
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引导之间的关系,显然,这两者之间的取向是不同的,而且常常是有矛盾的。如何结合这两种不同的取向,协调其中的矛盾,体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而这个问题也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影响和制约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我国教育内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某些不合理现象,以及由于这些问题和不合理现象导致的某种无序竞争,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学生的就业和质量提高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进而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中长期发展和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3、就“教育学是不是科学,有没有规律”,谈谈你的看法。
答:教育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培养人是有规律可循的,办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着应是每一个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既有培养人的规律,也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还有教育运行的管理规律等等。
教育学在广义科学的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究竟是不是科学,这取决于对科学一词的认识。按科学的严格的定义,教育学不是科学;可是按广义的科学,教育学便不失为一种科学。这种观点显然受到杜威的影响。杜威正是主张“科学”应广义地去理解:“我们必须把科学的概念理解得宽一些。我们必须把它理解得够宽,以便包括通常认为科学的一切学科。”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对“教育学是不是一种科学”以及“教育学属于何种科学”等进行了较有力的论证,代表了当时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科学化问题的思考水平。这些学者在对科学和科学的基本标准进行考证后指出:“凡具之者,都不妨称为科学:(1)有确定的对象和范围,绝不与其他科学相混;(2)自身成为系统,不前后矛盾,不犯伦理上的谬误;(3)有客观确切的事实供研究──科学的研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