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教材第30页。

二、合作、探究1、正方体的认识(图略)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从哪几方面来考虑?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提示学生可以从面、棱、顶点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4、正方体的棱长和根据正方体棱长的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三、展示提升1、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

五年级科目 数学执笔 审阅 审核 学生姓名: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五年级科目数学执笔审阅审核学生姓名:课题课型课时数上课时间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新课第周星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93页至95页的内容,主要包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定义、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步骤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能够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排水法测量体积的原理,以及如何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想知道他手中的石子的体积是多少”。

2. 新课讲解:讲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定义,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步骤。

3. 实例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所准备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6.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题目,让同学们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定义2. 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利用排水法测量家中的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加深对排水法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同学们特别关注的。

一、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白象井学校五年级数学导学案学生姓名: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出示小黑板):同学们,能解决这两个小问题吗?1、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1)一个足球元,3个足球多少元?减3的差。

(2)___________学生独立解决,并集体交流。

师(改变1中的信息):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每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吗?(3)一个足球元,3个足球135元。

减3的差是28。

(4)__________学生独立解决,并集体交流。

二、探究新知(一)探索方程的意义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顺利地解决了4个问题,非常好。

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四个小问题中都含有字母,大家都用式子表示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后两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呢?请学生交流回答。

师:这种含有字母的式子又叫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页,通过看书先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个人尝试与小组交流。

师:这些问题你们顺利解决了吗?我们来看这个小组的结果。

(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做法。

)对于他们的做法,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吗?不同意见的学生回答。

师:看来,只要我们能找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对吧?刚才大家对1、2完成的不错,那么接下来在看书,看能不能解决3和4,开始。

学生个人尝试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师:这些问题你们顺利解决了吗?我们来看这个小组的结果。

(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做法。

)对于他们的做法,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吗?不同意见的学生回答。

师:方程必须满足“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那么方程与等式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集体交流,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1、观察物体。

1课时2、练习二。

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

按要求摆一摆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合作互助学习】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是这样的?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将探讨一个有趣的概念——因数与倍数。

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在做衣服、装修房间时,我们都会用到这个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第一节“认识因数与倍数”。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应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比如一张纸和一把尺子。

同学们也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张纸,问同学们,这张纸有几个边?同学们可能会回答说四个边,那么我就会告诉他们,四个边就是这张纸的因数,而这张纸可以被剪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倍数。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演示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比如以数字12为例,我会找出它的因数和倍数,并让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找出因数和倍数。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易懂的板书,列出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数字20的因数和倍数,并记录下来。

答案:20的因数有1、2、4、5、10、20,倍数有20、40、60、80、1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比如可以让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数字,找出它们的因数和倍数,并和家长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 2 页 共 25 页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 第 2 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 学生在平时常常遇到类似的四人小组搭配问题,借助这一问题,初步为下面的 学习作了孕伏铺垫。 三、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 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框 3 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 (7 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 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 4 个数、5 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 个不同的和?组织学生交流结果。 操作要求:刚才我们用方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了 2 个数、3 个数、4 个数和 5 个数。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每次框几个数 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2 3 4 5 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 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 10;得到不同和 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 1;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 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 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 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 6 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 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四、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完成“试一试” 。 提问: (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 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 每次框出 2 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每次框出 3 个数或 4 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 困难,也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 2.完成“练一练” 。 提问: (出示花边)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

五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全

五年级下数学导学案全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预习前测: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5332 =-7253 =+3285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目标导学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合作探究: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小组合作并汇报自己的方法,有问题的地方相互补充。

展示质疑:学生列出算式3×51=,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51=515151++=53;学生2:3×51=515151++=5111++=513⨯=5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达标测评: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73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总结提升: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分数乘法3×51=515151++=53 3×51=515151++=5111++=513⨯=5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导学案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导学案

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初步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但由于年龄较小,有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由于学生凭生活经验已能够判断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所以本单元教材把重点放在左右关系的判断上,并从鼻子、眼睛、左右手等学生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入手,先让学生对左右有一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体验它们的相对关系,化解了难度。

单元总体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1、在相对面判断左右。

2、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_实践活动《打电话》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_实践活动《打电话》导学案设计

实践活动打电话导学案设计
需要6分钟。

方案三相互转告法。

需要4分钟。

(2)讨论后明确,不是分组越多,越节省时间,而是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再立即通知其他队员,这样所需要的时间最少,最节省时间。

3、通过对比发现,方案三最节省时间,是最优方案。

用图示表示出最优方案:李老师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每人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其他不知道这一信息的同学,李老师开始打电话7
通知了多少名学生?
1、(1)小组合作探4
64人,队长最少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通知到 (2)汇报发现的规
律:每增加1分钟,
新接到通知的队员
人数正好是前面所
有接到通知的队员
和老师的总人数,也
就是到第n分钟所有
接到通知的队员和
老师的总人数是前
(n-1)分钟所有接
到通知的队员和老
师的总人数的2倍。

2、根据发现的规律
进行思考、推理,得
出:队长要想通知其
他63人,最少需要6
分钟。

需要尽快通知到每
一名学生,如果用
打电话的方式,每
分钟通知
人接到电话后,要
继续通知其他人,
陈老师已经打了
分钟电话,这时最
多已经通知到多少
名同学?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本节课的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奇数、偶数和的性质。(教材第15页例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奇数、偶数和的性质。(教材第15页例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任务1: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题目要求对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可以把问题表示成这样:
【分析与解答】
(1)随意地找了一些奇数和偶数,把它们加起来看一看。

例如,3+3=6,1+3=4, 2+3=5, 3+4=7,5+3=8……通过分析这些例子,总结出结论: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2)根据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依此类推,我们组总结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3)通过画图探究结论。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奇数和偶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数星星课件,电影院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谜面。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挂银灯。

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

让说一说是怎样猜的。

2、学生猜中后揭示谜底,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图中的信息。

二、认识自然数。

1、介绍自然数的概念,并通过一个星星也看不见,可以用0表示,说明0也是自然数。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师说明: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接着画出数轴,边画边介绍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

3、让学生观察画出的数轴,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了解直线上的箭头表示的意思,知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都是1等自然数的基本特征。

三、认识奇数、偶数。

1、播放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资料片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特点,讨论两个小朋友能否坐在一起。

2、让学生说一说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在交流的基础上说明平时说的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

0也是偶数。

四、尝试应用。

1、教师指出生活中经常用到奇数、偶数。

接着师生进行报数、分队等活动。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2、提出教材83页试一试的写数要求,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写出的数列。

教师板书出来。

3、观察两组数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1~30之间的连续奇数、偶数各有15个,相邻两个数都相差2。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课前热身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根据下面的分数把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

把一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每份不能得到一个整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得不到一个整体;……这时,需要把一个整体(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分数在直线上的表示。

根据分数的意义,在直线上用点表示所给定的分数或把直线上的点用分数表示出来。

典例剖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例1 你能举例说明61的含义吗?分析:我们可以画图来帮助说明。

解:如图,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6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圆形纸片的61;一条线段 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61;我们也可以将12颗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 成6份,每一份都是这些糖果的61。

解题技巧我们不仅可以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将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2 举例说明分数单位的含义。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解:例如,65的分数单位是61,它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27的分数单位是121,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1和121都是分数单位。

解题技巧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同。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自我测量1、先读出下面各分数,再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在生活垃圾中,废纸约占53。

5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一般人脚的长度大约是他身高的71。

7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 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1002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教师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

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后反思: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课型:探究课课题:第二课时旋转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杀个设计图案。

3.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个杯子。

学具准备:每人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示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3、请学生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二)活动二:试一试1、师: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

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2、师示范,生活动:摆开始状态第1次第2次第3次下上下(师示范,生活动)3、师:任说一个翻动的次数,学生抢抢抢答杯口朝上还是朝下?4、观察杯口,找规律: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5、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6、学生你说我答,一人任说一个翻动次数,另一人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选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选试卷

课题 课时 主备人学习目 标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1)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欧俊审核人课型 新授课 江艳萍执教时 间执教人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 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 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 学点习难 教点学准备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自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 主 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 学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 习 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 ︵ 和时间要求。

约7分钟︶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合 作 探 究 ︵ 约 1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 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0分钟︶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 决。

1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报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展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示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约10分钟 ︶达 标 检 测 ︵ 约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 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 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 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 讲解。

7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 视图保持不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人教版

2015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人教版)班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尹雪霞高素兰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提高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养成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重点: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难点: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导学过程备注一复习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2、812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 )个 117 是917 ,712 里有()个112 。

4、3个13 是(),47 是4个()。

5、把912 化成最简分数是(),2430 化成最简分数是()。

二合作探究1、认真观察课本89页图画,说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说说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3、你能把你的计算过程完整地写下来吗?4、在计算时分母有没有变化?分子呢?5、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6、要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说说该怎样列式计算?7、从你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8、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9、请你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三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

26 +0 + 710--+ 26 +- 38 -0 + 310 + 710- 517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 29 + 89 =1527 =59 ()1314 - 314 - 514 =2114 =32 =112 ()3、计算课本92页第6、7题。

第6题; 第7题作业布置:总结反思:班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尹雪霞高素兰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和验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6-4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6-4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64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讲解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第四节内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我要让学生掌握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用一些实际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法的重要性。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通过大量的例题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学难点和重点,比如分数的通分和约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分数卡片、计算器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尽量简洁明了,将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用图示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尽量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思结果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探索分数加法的更多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第四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计划通过一些实际情景来引入分数加法的重要性,比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情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我将会详细讲解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应用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关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首先引入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而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了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学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课时分配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1课时)(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1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1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1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2)分数加减简便运算(1课时)(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综合与实践打电话(1课时)单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在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逐步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2.课后完成教材第91页第1、2、4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2.引入新课。

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减两步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板书课题)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计算下面各题(1)尝试练习。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归纳总结:①同分母分数连加可以按照整数连加的计算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也可以直接把每个加数的分子连加起来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同分母分数连减,可以按照整数连减的计算顺序从左到右计算,也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分子连接减去减数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③在计算过程中“1”可以化成任意一个在计算中需要的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工程队修一段马路,第一天修了这段马路的25,还剩下这段马路的几分之几没有修?(1)读题理解题意。

(2)怎样列式计算?分析:求还剩下这段马路的几分之几,就是把这段马路看作单位“1”,从单位“1”中减去两天已修的几分之几,就是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三、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1.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13+13=13() 14+14=18()2.独立完成教材第92页第6、7、11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将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并说一说通分的依据是什么,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会做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了,那么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异分母分数加法。

(1)出示例1(1),引导分析题意,自主学习例题,出示自学要求。

①什么叫生活垃圾?根据图中信息说说: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哪几类?各类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是回收的主要对象?②组织学生独立列出算式,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答此题。

③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分母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它们能不能直接相加。

④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课件演示,进行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异分母分数减法。

(1)提出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多的占生活垃圾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运用比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解下列方程。

(1)学生尝试练习。

(2)考一考:你是怎样解方程的?(3)小结解方程的方法。

2.地球表面积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太平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13,大西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15,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面积共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太平洋的面积比大西洋多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1)引导学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3)列式解答。

(4)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和步骤:①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

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④计算并检验。

⑤作答。

三、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完成教材第95、96页第4、7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2.算一算,并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01+25-17 75-25+15 25-(17+3)46-(56-30)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3)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书。

(4)引导学生讨论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看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第一种方法是分步通分,而第二种方法是一次通分,显然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第2种方法比较简便。

(5)小结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例1第(2)题表格。

(1)弄懂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和所求的问题。

(2)独立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叙述运算顺序。

(3)展示不同的算法。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5)根据汇报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后反思课题分数加减简便运算年级五年级日期课时一课时备课人二次备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注重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设计如下:1.上课伊始,让学生先复习整数加法的简便算法。

通过观察例2的两道题,发现第1道题两个算式加数的位置改变了;第2道题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

接着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引导学生对猜想加以验证,最后得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生亲身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计算方法。

在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打电话这个生活实例,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2.通过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时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究最优方案的过程。

难点: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资源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情境图。

王老师说:“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合唱队共有15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我们帮王老师想想办法吧!2.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帮助王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个最快捷的方案吧!(板书课题)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你打算怎么解决呢?小组合作,探究通知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并用图示法整理通知方案。

2.各小组汇报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结合图示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对各方案进行评价。

(1)方案一:逐一通知法。

需要15分钟。

方案二:分组通知法。

需要7分钟。

方案三:相互转告法。

需要4分钟。

(2)讨论:是不是分组越多越节省时间呢?3.探究最优方案,用图示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案最节省时间。

通过对比发现,方案三最节省时间,是最优方案。

三、探究规律。

1.引导学生探究最优方案中蕴涵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