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与分散式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2ca502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8.png)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供应链是指将原料、零部件、产品和信息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
它涵盖了层级结构、传输、存储、配送和销售等一系列活动。
为了更好地管理供应链,提高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企业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集中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集中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是指企业通过集中管理和控制物流流程的一种模型。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在一个中心地区设立源头仓库,将所有产品集中存储。
当需求产生时,产品从源头仓库出发,通过配送中心分发给最终用户。
这种体系结构模型能够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并集中管理库存,降低库存成本。
然而,集中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产品需求分散,可能导致配送中心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较远,增加了配送时间和成本。
其次,源头仓库需要大规模储存产品,这将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和仓储管理难度。
因此,在选择集中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和客户需求等因素。
二、分散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分散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是指企业在不同地区分别设立仓库和配送中心,根据需求和市场情况进行产品存储和分发的一种模型。
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减少配送时间和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然而,分散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进行跨地区的协调和管理,包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和供应链成本控制等。
其次,分散式模型可能增加了仓储和配送中心的数量,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因此,在选择分散式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时,企业需要权衡利弊,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战略决策进行调整。
三、虚拟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虚拟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是指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和合作伙伴网络实现供应链管理和协作的一种模型。
在这种模型下,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联系和信息共享,以更好地协调产品的采购、生产和分销等环节。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697c0e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9.png)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通常分为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形式。
1. 集中式管理:在集中式管理中,施工项目的管理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专门的施工项目管理机构负责。
这些机构通常由专业人员组成,能够提供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集中式管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重复建设,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的一致性。
2. 分散式管理:在分散式管理中,施工项目的管理由多个独立的施工单位或个别业主自行负责。
每个施工单位或业主独立选择项目管理方式和团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管理。
分散式管理的好处是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的特点和需求,但也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质量不一致的问题。
除了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还有一种混合式管理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施工项目管理中。
混合式管理结合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优点,通过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灵活调配,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分散式与集中式对比
![分散式与集中式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494a735af45b307e9719714.png)
1、热水90万大卡2台 2、采暖150万大卡2台 1、便于管理 2、有备用炉
损耗比分散式供热增加10%左右 热水板换2台 后期维修方便 1、扬程过高,容易爆管 2、耗电量增加 1、节约管线,节约费用 2、燃气管道只设在室内 1.市政管线直接连接锅炉房节省管线费用,无外爬管线 2,一表多炉(如检查人员未及时发现燃气表缺电,导致热水或采暖炉无 法使用) 3个月至4个月(从新设计,规划) 集中式热水锅炉费用在210万左右,不包括天然气管线,如果使用集中式 供暖前期铺设的管道全部废除浪费30-50万左右以及增加房间费用
分散供热与集中供热对比
对比项目
目前现状
位置 优点
放置位置
缺点
组成
太阳能
优点 缺点 数量
锅炉
优点 缺点
板 水泵
数量 优点 缺点 优点
天然气
缺点
施工周期 费用
综合叙述
分散供热与集中供热对比
分散供热
1、去设计院了解,设计院未设计锅炉方案 2、初步锅炉设计在1#综合楼地下,因洛阳工程部多次改动,现在变为分散式供暖,导致设计院未规划 3、目前所有管路已按分散式铺设(热水管路 采暖管路),如改成集中供暖,浪费时间,浪费资金,将增加50-60 4、从目前现状,只能使用分散供热节约成本,后期楼宇再增加制热设备 5、如不使用集中式,可以把热水炉60万大卡分成2个30万大卡,防止锅炉出现故障而无法供热(梁爽建议) 太阳能放宿舍楼顶,热水箱、热水锅炉放楼顶;采暖锅炉集中放综合 楼顶 节省空间 热水管线较短 1、设计院建议总重量不能超过18吨 2、原设计位置与现规划的位置不同,故设计院不予盖章 3、原设计水箱承载量为10吨,因楼总重量不得超过18吨,故水箱承 载量只能为7吨,导致水箱热量不足 2400支太阳能管 节约能源 设计院未考虑楼顶放置太阳能 后期维护不到位,容易受冻 1、热水60万大卡3台 2、采暖150万大卡2台 节约损耗 1、无法统一管理,需增加人员成本 2、出现故障,不能使用 热水板换3台 节约电量 冬季温差较大,容易外壳受冻 泵源较多,不便于后期维护 一表一炉(如检查人员未及时发现燃气表缺电,其他炉可正常运行) 1、每栋楼燃气管线需增加25米,因为管线需外爬到楼顶锅炉房位 置,燃气表增加费用20-25万元(天燃气管线一具锅炉位置锁定) 2、燃气管道只能外爬至楼顶未定位 2个月 分散式热水锅炉系统造价200万左右,不包括天然气管线
集中式与分散式配送
![集中式与分散式配送](https://img.taocdn.com/s3/m/01556ee20c22590102029d72.png)
第四节集中式与分散式配送
供应链中,供应商常常为多家,分销商也同时存在多个。
物流业务、供应链运作流程与计划、供应链信息结构与资产分布等,既可能是集中的,也可能是分散的,形成集中配送与分散配送。
一、配送方式
配送是一种客户化的运输活动,在某个区域市场范围内所进行的拣选、集货、理货、打包、发运等综合性的物流活动。
配送主要涉及配送方式选择、配送路线优化、配送批量安排等内容。
按是否经过配送中心仓储和转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配送方式:
(一)直接运输配送
将货物从供应商直接运往大客户,途中不经过配送中心转运的送货方式称为直接运输配送。
(二)通过仓储配送
在分销渠道中,设置了一系列的转运仓库,先将货物整车运往转运仓库,进入仓库保存,再根据顾客所需从仓库向顾客配送。
(三)直接转运配送
在分销渠道中,设置物流转运中心,先将货物整车运往物流中心,但不进入仓库保存,直接进行货物并合。
物流中心为配送协调点,不是仓库储存点,货物到达物流中心,在收货作业之后12小时内转运。
表5-11 配送方式优缺点对比
二、配送策略
供应链的配送策略可以分为集中式配送和分散式配送两种。
集中式配送是一个中心机构为企业整个分销链做出配送决策,而分散式配送则是分销网络中的多个结点部门单位分别做出配送决策,每个结点部门寻找其最有效的局部配送战略。
集中式配送和分散式配送的比较如表5-15所示。
表5-12 集中式配送和分散式配送的比较。
集中式与分散式教学
![集中式与分散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5a5c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1.png)
集中式与分散式教学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方式中,集中式教学和分散式教学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就这两种教学方式展开讨论,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一、集中式教学集中式教学是指将课程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进行教学的方式,通常以讲座形式进行。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集中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
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将重点内容集中进行讲解,避免了教学中的冗余和重复。
其次,集中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集中和专注。
在集中式教学的环境中,学生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专注力,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次,集中式教学便于师生交流和互动。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即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立刻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然而,集中式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集中时间较短,可能导致学习过程过于紧张,学生容易感到疲惫和压力。
其次,对于一些需要更多实践和动手操作的学科,集中式教学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由于集中式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和主动性相对较低,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分散式教学分散式教学是指将课程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分散式教学可以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分散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分散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分散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的学习成长。
然而,分散式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72993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a.png)
分散式污水处理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的对比一、引言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减少到一定的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污水处理领域,分散式污水处理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包括定义、工艺流程、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1. 定义分散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在污水源附近,对污水进行处理和排放的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通常适用于人口较少、分散的地区,如农村地区、小型社区等。
2. 工艺流程分散式污水处理采用多种工艺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常见的工艺包括格栅除污、沉淀池、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
3. 优点(1)灵活性高:分散式处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规模调整,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污水处理。
(2)降低运输成本:由于处理设施位于污水源附近,减少了运输污水的成本和能耗。
(3)资源回收:分散式处理可以更方便地回收和利用污水中的有价值物质,如有机肥料、能源等。
4. 缺点(1)占地面积大:由于分散式处理需要将处理设施分布在多个地点,因此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
(2)管理和维护成本高:分散式处理需要分别管理和维护多个处理设施,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维护难度。
三、集中式污水处理1. 定义集中式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从不同的污水源收集到一处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通常适用于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
2. 工艺流程集中式污水处理通常采用较大规模的处理设施,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多个工艺单元。
常见的工艺包括格栅除污、沉淀池、曝气池、活性污泥法等。
3. 优点(1)处理效果稳定:集中式处理采用较大规模的处理设施,能够更好地控制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稳定性。
(2)管理和维护方便:集中式处理只需管理和维护少数几个处理设施,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维护难度。
(3)适应大规模处理:集中式处理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地区,能够满足大规模处理的需求。
集中式、串联式、分散式逆变器的区别
![集中式、串联式、分散式逆变器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e16c95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c.png)
集中式、串联式、分散式逆变器的区别
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件,它能将直流电转
换为交流电以供使用。
逆变器的操作方式可以分为集中式、串联式
和分散式三种,它们在结构、布置和性能方面有所不同。
集中式逆变器
集中式逆变器是指将多块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到一个中央逆变器
的系统。
这种逆变器的布置相对简单,只需要一个逆变器来处理所
有的直流电转换工作。
集中式逆变器具有高效率和较低的成本,但
由于所有电池板都连接到同一个逆变器,会受到电池板阴影和性能
不匹配等问题的影响。
串联式逆变器
串联式逆变器是一种将多个逆变器连接起来的系统。
每个逆变
器负责处理一个或多个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并将其转换为交流电。
与集中式逆变器相比,串联式逆变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更好
地适应电池板之间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
然而,串联式逆变器的布
置比较繁琐,需要更多的连接和布线工作。
分散式逆变器
分散式逆变器是指将每块太阳能电池板都连接到一个独立的逆
变器的系统。
这种逆变器的布置最为灵活,每个逆变器都可独立处
理对应电池板的直流电转换。
分散式逆变器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鲁
棒性,即使部分电池板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电池板的正常工作。
然而,分散式逆变器的成本较高,需要更多的逆变器设备和布线工作。
综上所述,集中式、串联式和分散式逆变器在结构和布置上存
在差异,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选择适合的逆变器系统应根
据具体的太阳能发电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字数:215)。
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的比较
![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c9081e2524de518964b7d4e.png)
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的比较目前,在IT系统架构设计中,对于服务器的配置方案主要有两种。
●分散式,即根据业务功能、模块设计或行政部门及机构的不同,采用相对分散的中小型服务器;●集中式,即将所需的主机资源集中到少数的几台大型服务器中。
这两种方式,在投资成本、业务支撑及扩展能力、维护管理、方案拓展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1)业务支撑及扩展能力采用三层结构设计的系统中,数据库层和应用层一般支持横向和纵向两种扩展方式。
其中,横向指通过增加服务器台数来扩展某一层次的处理能力,纵向指通过对单台主机的CPU、内存等配件扩充来提高某一层次的处理能力。
分散式结构下,由于单台主机的处理能力比较有限,所以数据库层和应用层将主要依赖于横向扩充方式来支撑业务的扩展。
横向扩充方式的实现,并不等同于简单地增加机器,有两个前提必须要满足。
一是多台数据库服务器必须能够并行运行,这就要求使用并行版数据库软件。
二是应用系统必须基于并行数据访问方式进行开发。
在实际地使用中,由于并行版数据库软件使用较难、维护费用高、应用软件大多没有基于并行方式开发等原因,横向扩充方式实现起来相对较难。
当业务处理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台主机的处理能力,尤其是数据库服务的地处理能力,往往成为制约整体业务扩充能力的薄弱环节。
集中式结构下,除了可以采用横向方式进行扩充外,由于单台主机具备较好的扩充能力,因此可以采用纵向方式进行处理能力的扩充。
纵向扩充方式,仅涉及硬件配件的增加,数据库软件和应用软件不需调整,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2)投资成本●初期采购成本机房建设成本采用分散方式进行系统建设,一般需要的主机数量从数台到数十台不等。
这些主机,都需要基本的机房占地(包括主机自身面积和每台四周一米左右的维护空间)、承重设计、电力供应、制冷需求。
累计到一起之后,通常对机房的基本建设提出很大的需求。
尤其对于一些保密性要求较高的中心机房,机房建设成本往往不是以平面面积进行衡量,而是以立方面积进行计量的。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相关知识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48d51fd5fbfc77da269b19b.png)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浅井、深井、自备井相关知识一、有关概念1.1.集中式供水指以地面水或地下水为水源,经集中取水,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又经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如市政供水、自备水源供水。
1.2.分散式供水所谓分散式供水是相对于集中式供水说的。
是指分散居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无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
取水方式主要包括从大口井、手压机井中取水和人力提水等。
1.3.地下水已经充分饱和的地质层组中的水体。
是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主要来源:通过地表或河湖床渗入的降水以及土壤中的凝结水。
1.4.浅层含水层亦称潜水层,为非封闭含水层。
1.5.浅层地下水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1.6.浅井水以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1.7.深层含水层亦称承压含水层,为封闭含水层。
1.8.深层地下水第一个不透水层下的地下水。
1.9.深井水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第一个不透水层下的地下水。
1.10.自备井即自备水源井,是相对于城市公共供水而言的,指的是一些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院校等,用自己设施打的并供自己使用的水井。
二、有关术语2.1.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位(underground water level)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
通常以绝对标高计算。
潜水面的高程称“潜水位”;承压水面的高程称“承压水位”。
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2.2.井水动静水位井水动水位:地下水取水井在井、孔中抽水时,用人工控制的,井孔内地下水的变动水位。
井水静水位:地下水取水井不抽水又不受其他抽水井影响的井中水位。
2.3.水位埋深我们一般提到的地下水位埋深其实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
2.4.地下水漏斗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也称区域地下水漏斗,是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周边的地下水向集中开区流动,形成区域性漏斗状凹面。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相关知识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7948a907c1cfad6195fa7e7.png)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浅井、深井、自备井相关知识一、有关概念1.1.集中式供水指以地面水或地下水为水源,经集中取水,统一净化处理与消毒后,又经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得供水方式,如市政供水、自备水源供水。
1.2.分散式供水所谓分散式供水就就是相对于集中式供水说得。
就就是指分散居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无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得供水方式。
取水方式主要包括从大口井、手压机井中取水与人力提水等。
1.3.地下水已经充分饱与得地质层组中得水体。
就就是工业、农业与生活用水得重要来源。
主要来源:通过地表或河湖床渗入得降水以及土壤中得凝结水。
1.4.浅层含水层亦称潜水层,为非封闭含水层。
1.5.浅层地下水第一个不透水层上得地下水。
1.6.浅井水以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第一个不透水层上得地下水。
1.7.深层含水层亦称承压含水层,为封闭含水层。
1.8.深层地下水第一个不透水层下得地下水。
1.9.深井水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第一个不透水层下得地下水。
1.10.自备井即自备水源井,就就是相对于城市公共供水而言得,指得就就是一些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院校等,用自己设施打得并供自己使用得水井。
二、有关术语1.11.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位(underground water level)就就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得高程。
通常以绝对标高计算。
潜水面得高程称“潜水位”;承压水面得高程称“承压水位”。
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1.12.井水动静水位井水动水位:地下水取水井在井、孔中抽水时,用人工控制得,井孔内地下水得变动水位。
井水静水位:地下水取水井不抽水又不受其她抽水井影响得井中水位。
1.13.水位埋深我们一般提到得地下水位埋深其实指得就就是潜水得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得距离。
1.14.地下水漏斗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也称区域地下水漏斗,就就是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得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周边得地下水向集中开区流动,形成区域性漏斗状凹面。
集中式、组合式、分散式逆变器的比较
![集中式、组合式、分散式逆变器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7e2f0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f.png)
集中式、组合式、分散式逆变器的比较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逆变器成为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逆变器的设计和类型对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比较集中式、组合式和分散式逆变器的特点和优劣。
集中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是指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板串联连接后再连接到一个逆变器上。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 高效性能:只有一个逆变器,能够集中处理大量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
- 简单维护:只需维护一个逆变器,降低维护成本。
- 安装灵活:可以通过电缆将太阳能电池板布置在较远的位置。
- 缺点:- 单点故障:若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 基于串联设计:当某个太阳能电池板遮阻或故障时,所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都会受到影响。
组合式逆变器组合式逆变器结合了集中式逆变器和分散式逆变器的特点。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 灵活性:将太阳能电池板组合连接成若干串联或并联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配备一个逆变器。
- 容错能力:若一个子系统或逆变器发生故障,其他子系统仍可继续运行。
- 缺点:- 较多部件:需要更多的逆变器和电缆,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分散式逆变器分散式逆变器是指每个太阳能电池板都有一个独立的逆变器。
主要特点包括:- 优点:- 高可靠性:每个太阳能电池板都有独立的逆变器,若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其他逆变器仍可继续运行。
- 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和扩展,降低维护成本。
- 最大发电量:每个太阳能电池板都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提高系统发电效率。
- 缺点:- 安装复杂:需要安装和管理多个逆变器,增加了安装工作量和成本。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逆变器类型是关键。
集中式逆变器适合规模较大且系统结构简单的场景,而组合式逆变器和分散式逆变器适用于灵活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系统。
集中式库存和分散式库存的差异
![集中式库存和分散式库存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1a2fe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a.png)
集中式库存和分散式库存的差异在供应链管理中,管理库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库存管理中,集中式库存和分散式库存是两种常见的库存管理策略。
它们在库存存放位置、库存数量、库存风险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集中式库存集中式库存是指将所有库存产品集中存放在一个或几个中心仓库中的库存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或多地域覆盖的公司。
集中式库存的主要特点包括:•存放位置:所有的库存产品都放置在同一仓库中,方便管理和监控。
•库存数量:库存量通常较大,能够满足大范围的需求。
•运输成本:由于库存集中,运输成本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在远距离运输时。
•库存风险:由于库存集中在一个地点,面临单一点故障风险,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中断。
分散式库存分散式库存是指将库存产品分散存放在多个地点的库存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广、需求分散的企业。
分散式库存的主要特点包括:•存放位置:库存产品存放在不同地点的仓库中,地理位置分散。
•库存数量:库存量相对较小,能够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运输成本:由于库存分散,运输成本可能会降低,尤其是在就近配送时。
•库存风险:由于库存分散,即使某个地点发生问题,其他地点的库存仍能满足需求,减小了整个供应链的风险。
总结集中式库存和分散式库存各有优劣,企业在选择库存管理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规模、需求特点、运输成本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需求集中的企业来说,集中式库存可能更为适合;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需求分散的企业来说,分散式库存可能更为合适。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综合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库存管理策略,以达到最优的库存管理效果。
以上是关于集中式库存和分散式库存的差异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仓储的组织结构模式有哪些?
![仓储的组织结构模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c4bc2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f.png)
仓储的组织结构模式有哪些?一、集中式仓储模式集中式仓储模式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建设大型仓储设施,以满足整个区域的仓储需求。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仓储规模较大、供应链较长的企业。
其主要特点是仓库面积大、设备先进、仓储效率高。
集中式仓储模式的优点是能够集中管理仓库,提高仓储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缺点是一旦发生故障或灾害,整个区域的供应链会受到严重影响。
1. 集中式仓储模式的特点集中式仓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建设大型仓储设施,以满足整个区域的仓储需求。
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提高仓储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2. 集中式仓储模式的优点集中式仓储模式的优点是能够集中管理仓库,提高仓储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同时,大型仓库设备先进,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仓储操作。
3. 集中式仓储模式的缺点集中式仓储模式的缺点是一旦发生故障或灾害,整个区域的供应链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集中式仓储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仓库设施,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
二、分散式仓储模式分散式仓储模式是指根据企业的仓储需求,在不同区域建设分散的仓库设施。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供应链较短、仓储规模较小的企业。
其主要特点是仓库分布广、负荷分散、响应快。
分散式仓储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缩短供应链,提高货物的周转速度。
缺点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物流成本,并且难以集中管理。
1. 分散式仓储模式的特点分散式仓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不同区域建设分散的仓库设施。
这种模式适用于供应链较短、仓储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缩短供应链,提高货物的周转速度。
2. 分散式仓储模式的优点分散式仓储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缩短供应链,提高货物的周转速度。
分散的仓库负荷分散,可以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
3. 分散式仓储模式的缺点分散式仓储模式的缺点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物流成本,并且难以集中管理。
此外,分散的仓库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
三、混合式仓储模式混合式仓储模式是指根据具体需求,在集中式和分散式仓储模式之间进行灵活组合的一种仓储模式。
供应链的四大管理模式
![供应链的四大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e88a1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6.png)
供应链的四大管理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工具。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流程,涵盖了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为了更好地优化供应链,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中的四大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
**1. 集中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集中决策权和资源,通过统一的规划和控制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集中式管理模式通常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少的企业,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2. 分散式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将决策权下放到各个环节,让各个环节的管理者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决策。
这种模式下,各个环节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响应速度。
分散式管理模式适用于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 联合式管理模式**联合式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目标和计划,共享信息和资源。
在这种模式下,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更加累实,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灵活性。
联合式管理模式适用于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关系紧密、依赖度高的情况,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4. 混合式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根据不同的环节和需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灵活组合集中式、分散式和联合式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管理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管理模式适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环节复杂、需求多样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平衡效率和灵活性的关系,提高整体绩效。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中的四大管理模式各有特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竞争力。
简述我国icu的主要运转模式
![简述我国icu的主要运转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1864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0.png)
简述我国icu的主要运转模式摘要:一、我国ICU的定义和作用二、我国ICU的主要运转模式1.集中式运转模式2.分散式运转模式3.混合式运转模式三、各种运转模式的优缺点四、我国ICU发展的挑战与展望正文:在我国,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主要负责收治各类重症患者,进行持续的生命支持、救治和监测,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根据不同的医院规模、资源和需求,我国ICU的主要运转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1.集中式运转模式:集中式ICU主要是指将全院的重症患者集中在一个大型ICU进行救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资源集中、专业性强,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优质的救治。
然而,缺点是病床周转率较低,可能导致患者等待床位的时间较长。
2.分散式运转模式:分散式ICU是指将重症患者分散在各个临床科室的监护室进行救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病床利用率高,周转较快。
但同时,由于专业性不强,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救治效果。
3.混合式运转模式:混合式ICU则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的结合,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将部分重症患者集中在一个大型ICU,其余患者则在各个科室的监护室接受治疗。
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模式的优点,既保证了专业性,又提高了病床利用率。
在我国ICU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病床短缺、医护人员短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ICU建设的投入、提高医护人员待遇、推广重症救治技术等。
此外,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远程重症监护和智能监护等技术的应用,也为我国ICU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总之,我国ICU的运转模式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活动组织方式构想
![活动组织方式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6e722e5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c.png)
活动组织方式构想活动组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和有效执行。
在活动组织中,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和提高活动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动组织方式,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集中式组织方式集中式组织方式是指将所有活动参与者集中在一个地点,由主办方统一安排、指挥和控制。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参与者众多、需要统一协调的活动,如大型展览、庆典活动等。
优点是可以统一管理、协调和控制,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场地、设备和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二、分散式组织方式分散式组织方式是指将活动参与者分散在不同地点,由各自负责人独立安排、指挥和控制。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参与者分散、需要灵活协调的活动,如社区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优点是可以灵活组织、充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缺点是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和管理,避免出现混乱和失误。
三、混合式组织方式混合式组织方式是指将集中式和分散式组织方式结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的活动,如大型运动会、文化节等。
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织、统一协调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种组织方式的优点;缺点是需要加强组织和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四、自主式组织方式自主式组织方式是指将活动参与者自主组织、自主安排、自主管理,主办方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活动参与者,如学生社团、文艺团体等。
优点是可以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缺点是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和管理,避免出现分散和混乱。
五、网络式组织方式网络式组织方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将活动参与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
这种组织方式适用于需要跨地域、跨时空协作的活动,如在线教育、远程会议等。
优点是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参与范围;缺点是需要保证网络安全、加强沟通和协作能力。
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式
![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d7e6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f.png)
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式股权结构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产权的分配情况,它反映了公司内部的权力、责任、收益和控制关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股权分配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股权结构模式。
一般而言,股权结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集中式股权结构、分散式股权结构和混合式股权结构。
1. 集中式股权结构集中式股权结构是指少数股东或一人或少数几人持有公司控制权的模式。
在这种股权结构中,少数股东或一人拥有绝对控制权,能够对公司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常见的集中式股权结构包括家族控制型和个人控制型。
集中式股权结构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决策、高效运作和更好的资源调配,但也容易产生家族扩张和个人偏好等问题。
2. 分散式股权结构分散式股权结构是指多个股东持有公司的控制权,没有少数几个人或一个人统一控制的情况。
在分散式股权结构下,控制权通常由持有股份比例较大的股东群体共同决策。
这种模式下,公司决策相对较为民主,避免了单一股东权力过大导致的问题。
然而,分散式股权结构也容易导致企业决策缓慢、管理混乱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
3. 混合式股权结构混合式股权结构是集中式股权结构和分散式股权结构两种模式的结合体。
在混合式股权结构中,股权的集中程度介于集中式和分散式之间。
例如,一个公司可能存在一位控制股东,但同时也有少数几个大股东。
混合式股权结构可以使公司运作更加稳定,通过不同股东的协商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然而,混合式股权结构也会面临股东之间合作难度大等问题。
股权结构对于公司的治理、发展以及决策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股权结构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企业。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股权结构模式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和良好的治理效果。
高三复习时间安排集中式还是分散式
![高三复习时间安排集中式还是分散式](https://img.taocdn.com/s3/m/62d6a7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f.png)
高三复习时间安排集中式还是分散式高三复习时间安排:集中式还是分散式在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高三学生们面临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备战高考。
为了顺利应对这一挑战,学生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时间安排。
而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是采取集中式复习还是分散式复习。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复习时间安排方式的优劣,并给出适用于不同学生的建议。
一、集中式复习集中式复习指的是将复习时间集中安排在一段时间内,例如几个星期或者一个月。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所有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
同时,集中式复习也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节奏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然而,集中式复习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可能会导致学习疲劳和压力过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过度紧张的复习计划可能限制了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影响学生的身心平衡。
此外,对于一些学习效率低下、难以适应长时间高强度学习的学生来说,集中式复习可能并不适合他们。
二、分散式复习分散式复习,顾名思义,指的是将复习时间分散安排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例如几个月或者一个学期。
分散式复习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学习疲劳和压力过大的问题。
相比于集中式复习,分散式复习更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此外,分散式复习也能够更好地保持学科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有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然而,分散式复习同样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一些容易拖延学习的学生来说,分散式复习可能导致时间被浪费和复习任务被推迟,影响最后的复习效果。
其次,分散式复习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律性和计划性,能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否则会导致学习内容的缺失和复习进度的延迟。
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针对高三复习时间安排中的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因此,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对于学习效率较高,能够集中精力较长时间学习的学生来说,集中式复习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相关知识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d28182376baf1ffc4faddc.png)
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浅井、深井、自备井相关知识有关概念1丄集中式供水指以地面水或地下水为水源,经集中取水,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又经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如市政供水、自备水源供水。
1.2.分散式供水所谓分散式供水是相对于集中式供水说的。
是指分散居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无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
取水方式主要包括从大口井、手压机井中取水和人力提水等。
1.3.地下水已经充分饱和的地质层组中的水体。
是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主要来源:通过地表或河湖床渗入的降水以及土壤中的凝结水。
1-4.浅层含水层亦称潜水层,为非封闭含水层。
1.5.浅层地下水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1.6.浅井水以浅层地下水为水源、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1-7.深层含水层亦称承压含水层,为封闭含水层。
1.8.深层地下水第一个不透水层下的地下水。
1.9.深井水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第一个不透水层下的地下水。
1.10.自备井即自备水源井,是相对于城市公共供水而言的,指的是一些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院校等,用自己设施打的并供自己使用的水井。
二有关术语2丄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位(underground water level)是指地下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
通常以绝对标高计算。
潜水面的高程称“潜水位”;承压水面的高程称“承压水位”。
根据钻探观测时间可分为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丰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冻前水位等。
2.2.井水动静水位井水动水位:地下水取水井在井、孔中抽水时,用人工控制的,井孔地下水的变动水位。
井水静水位:地下水取水井不抽水又不受其他抽水井影响的井中水位。
2.3.水位埋深我们一般提到的地下水位埋深其实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
24地下水漏斗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也称区域地下水漏斗,是由于集中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周边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周边的地下水向集中开区流动,形成区域性漏斗状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总体规划
• 中心城用地现状
成都市总体规划
带状
• 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 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 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 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 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 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形态, 这些交通线也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 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 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江苏 常州、河南洛阳、青海西宁、湖北宜昌、贵州 都匀和六盘水市的水城等。我国的北方城市兰 州,城市建成区沿黄河河道东西延伸,是特大 城市中最典型的带状城市。日本著名的科学城 筑波市,也是典型的带状城市。
典型的带状城市
• 广东省深圳市,由于深圳河阻隔,深圳 以深南路为主干道,从东向西成带状分 布,南北狭窄。
星状城市
• 当城市的主要发展轴由3条以上相互交叉 的轴线构成时,就会形成有3个或3个以 上的超长伸展轴的星状地域形态。 • 我国湖北的武汉、辽宁的大连、河南的 郑州、广东的韶关、河北的秦皇岛以及 浙江的嘉兴都是星状城市。
集中式与分散式的联系
• 一个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地扩展和空 间结构类型是可以不一样的。一般规律是,早 期城市是集中式,连片地向郊区扩展。当城市 再扩大或遇到“障碍”时,往往又以分散的 “组团式”去发展。到了第三阶段,由于能力 加强,各组团彼此吸引,城市又趋集中。到了 最后,城市规模太大需要控制时,又不得不以 分散阻隔和人为的 控制,不可能完全连成一片以集中的方式发展, 而是各自发展成分散的城区或小城镇。
THANK YOU!
集中式布局与分散式 布局的区别及联系
集中式
• 集中式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是指 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 的城市形态。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以分 为团块状、带状、星状等形态。
团块状
• 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 的一种城市形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 城市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展,形成团块状的 城市形态。如果随着城市的发展,不能通过快捷的交通 系统及时把人口和产业疏散出去,则团块状城市会在原 有基础上蔓延,作“摊大饼”状发展。 团块状城市是 平原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 •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都是团块 状城市。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只向一侧延展,就会形成扇形的城市形态。 • 团块状城市一般布局紧凑,只有单一的中心,有利于生 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 济。但这类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也会产生一系列弊病。 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使工业区和生 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 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武汉市区划图
1. 黄陂区 2. 东西湖区 3. 蔡甸区 4. 汉南区 5. 江夏区 6. 洪山区 7. 江岸区
8. 江汉区 9. 硚口区 10. 汉阳区 11. 武昌区 12. 青山区 13. 新洲区
分散式
• 与集中式城市相对,一些城市受地形或 其他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隔成相对 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的城市形态, 主要是以组团状城市为代表。
组团状
• 组团状城市由于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 等自然条件因素(如用地、河流阻隔等) 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等人为因素的 作用下,城市建成区以河流、农田或绿 地为间隔,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众多 团块状城市形态。
组团状
• 如我国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市区发展受 山地地形和河流的制约,形成了有机疏 散成组成团的地域形态,市区分解成渝 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大 渡口区、九龙坡区6个组团,它们之间以 河流、山岭、冲沟、农田等自然物间隔, 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就近生产生活, 成为我国自然形成的组团式布局的典型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