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消费观
英国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
英国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英国和中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虽然两国有许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英国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英国和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
英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就。
个人在英国社会中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团队和家庭的重要性。
个人在中国社会中被视为集体的一部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加紧密。
中国人民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关注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系。
其次,英国和中国文化价值观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也有差异。
英国人强调效率和时间的管理,并注重遵守约定和时间表。
英国人习惯于准时到达并准时完成任务。
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时间不是很严格,强调的是人际关系而非时间表。
中国人更关注人际关系,在处理事务时常常会更加灵活,而不是遵循严格的时间表。
此外,在对待教育的态度上,英国和中国文化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英国文化强调个人的发展和自主学习。
英国人普遍鼓励孩子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强调独立学习和纪律。
中国父母通常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此外,英国和中国文化价值观在对待家庭和婚姻的态度上也有差异。
在英国,个人的自由和个人选择是家庭和婚姻的核心。
英国人通常选择自己的配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独立和平等。
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家庭的观念非常重要。
在中国社会中,父母通常会安排子女的婚姻,并重视家庭责任和亲属关系。
此外,在与陌生人的互动方面,英国和中国文化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与陌生人的互动中。
相比之下,在中国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社交和亲和力。
中国人通常更愿意与陌生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喜欢分享个人信息和经历。
最后,英国和中国文化价值观在食品和礼仪方面也有所不同。
英国介绍PPT课件
学生签证政策
申请学生签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 文件,如录取通知书、资金证明 等。签证有效期根据课程长度而 定。
学费和生活费
英国学费和生活费较高,学生需 要提前做好经济准备。
留学英国相关政策和注意事项
• 工作和实习机会:留学生可以在英国兼职工作或实习,但 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限制。
留学英国相关政策和注意事项
英国的创业生态系统成熟,包括孵化 器、加速器、风险投资等多种支持创 新创业的机构和资源。
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举例
英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 多个国家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推进
科研和成果转化。
英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 ,如气候变化、能源、公共卫生等。
英国政府和企业注重国际人才引进和合 作,吸引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和团队来英
制造业
英国拥有世界领先的航空 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 药等高端制造业。
农业科技
英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处于 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先进 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农业 生产模式。
贸易投资环境分析
贸易自由化
金融服务优势
英国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与全 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关 系,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贸易机会。
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介绍
圣诞节
圣诞节是英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圣诞购物、布置圣 诞树、享用圣诞大餐等传统活动。
复活节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人们会进行彩蛋装饰、寻找彩蛋 等游戏。
女王诞辰日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女王诞辰日,全国会举行庆祝活动, 包括阅兵仪式、音乐会等。
礼仪习俗和交际技巧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煤炭、石 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 铁、铜等金属资源。
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
各国对颜色及图案的喜好
各国市场对颜色及图案的喜好与禁忌一、中东市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空和地区,忌用猪或类似猪的熊、熊猫、和猛兽等图案。
同时,包装装潢上不准印有美女、老寿星和六角形图案,花纹不可同真主“阿拉”字样相近。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喜爱绿色,穆斯林欢迎商品包装纸使用绿色,白色镶边或白底上的红绿色也受欢迎。
阿拉伯人不喜欢大面积的火红颜色。
叙利亚人视黄色为不祥之兆。
伊朗人视蓝色为不良之色。
在商品包装上伊拉克人回避使用带有图腾意识的橄榄绿色。
1、科威特在科威特,大塔(三座水塔)象征现在,帆船象征过去,孔雀意为吉祥。
科威特人喜爱这些图案。
2、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严禁在文具上印绘酒瓶、教堂、十字架图案,违者没收销毁。
3、土耳其土耳其人将绿色三角图案视为免费商品,非免费的出口商品的商标图案忌用绿色三角图案。
二、非洲市场北非大多数国家忌用狗作商品的标记。
南非一些国家喜欢猫头鹰(Owl)。
非洲人普遍认为黑色不吉祥,乍得、尼日利亚、多哥等国认为红色不吉利,毛里塔尼亚人喜浅色,摩洛哥人喜红、绿、黑色,认为白色是反面色。
大多数非洲人喜欢明亮的色调,但各国对图案和色彩的爱好有所差异。
1、埃及埃及人喜爱金字塔形、伊斯兰教标志、波斯艺术图案。
在商品包装上用金字塔图案或采用伊斯兰及波斯艺术图案颇受欢迎。
埃及把莲花(Lotus)和鳄鱼(Crocodile)作为图腾,被为神圣不可侵犯,在商业上回避使用。
埃及忌用熊猫图案,因其形体似肥猪。
埃及认为绿色是国家色,带有宗教色彩;白底或黑底上的红、绿色及橙色、浅蓝色和青绿色是理想色;蓝色被为恶魔的象征。
2、利比亚利比亚规定商品包装上,禁止使用猪的图案,女性人体图案也在禁止之列。
利比亚人认为绿色是积极的。
三、亚洲市场亚洲各国家地区对图案和色彩的喜好与禁忌东南亚市场的消费者比较迷信名牌商品及高级包装,礼品市场也十分兴旺,包装装潢比较考究,并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东方风味,宗教影响也相当深远。
东南亚各国比较崇尚以工整、对称、有规则、写实为主的具有东方风味的图案。
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
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
相反,缺乏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
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英美两过的文化差异:一、民族性格差异英国比美国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为英国曾经被法国侵占,所以英国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法国上流社会的影响,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
他们说话客气、行为礼貌,做事情喜欢绕圈子,如果想给你提一些批评指正意见也许需要大费周章的绕很多圈子。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在近代的发展中体现出该国强大的生命力。
该国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殖民主义、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也因此美国民族风格的形成就具备了资产阶级的特质。
美国人性格的一大特点就是时刻把民主与平等挂在嘴边,这是因为美洲大陆在为殖民地期间,人们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以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
这也就解释了美国人为何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去干涉他国的人权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也符合美国的民族性格。
二、语言差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差别有时是惊人的,在发音、词汇的使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都不同。
在国内时英语学得很不错的人,一旦到了美国,往往感到美式英语的困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适应美式英语。
尽管英美两国都是说英语的国家,但是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间还是存在这很大差异的。
首先从发音来看,英式英语讲究字正腔圆,发音比较清楚,很少有连读现象。
而美式英语中连读频率很高,卷舌音很多,美国人讲话秉承的就是能省则省,能连则连的原则。
另外,两国在用词上也有很大差异,有时同一事物用的词语是不同的,有时要表达同一意思用的句子也是不同的。
英国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差异文化习俗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东西,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语举止和风俗习惯。
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英国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国家,它具有自己固有的不一样的文化习俗。
首先,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特有的姓名!同中国一样,姓是世代传袭的,子女传承父姓。
但是在中国已婚妇女仍具有自己的本姓,在英国已婚妇女就得跟随夫姓!例如Marycoper嫁给JimTailor后便得换成MaryTailor。
而且中国的姓名和英国是恰好相反的,比如我是李华有幸到英国留学,就得给自己换成huali。
再者,英国人比较注重隐私。
所以大家相见时就说“How are you?"或者"Hoe nice the weather is"来问候,而不是今天你吃了什么,去哪,干嘛去?这些都是较为传统的,却也是英国文化习俗的一个亮点!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英国的习俗文化也有了新的一些特点。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
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
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
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
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一、生活中的改变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
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
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
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
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
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
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英国茶叶市场概况
英国茶叶市场概况发表于2005-12-30 04:50英国茶叶市场概况一、英国茶叶消费简况:英国人以喜爱饮茶闻名于世,每天消费1.6亿杯茶。
英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茶叶进口国。
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的统计,2002年英国进口茶叶16.65万吨,其中复出口2.9万吨,国内消费13.75万吨。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英国茶叶进口额为2.7亿美元。
英国国内茶叶市场年销售额约10亿美元。
英国是非产茶国,消费的茶叶全部依靠进口。
早在17世纪,英国便开始茶叶进口和转口贸易,并很快成为世界茶叶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50年代英国茶叶年进口量曾达到25万吨的创纪录水平。
尽管由于咖啡、其它软饮料的竞争以及茶叶本身消费方式的变化,70年代以来英国茶叶进口量和消费量有所减少,但茶叶在英国饮料市场上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根据2002年的调查,10岁以上的英国人中,71.3%的人有每天饮茶的习惯,平均每人每天喝茶2.78杯,每天饮用的饮料中茶叶占37%。
详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英国人均饮料消费量单位:杯/天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茶 3.07 2.95 2.83 2.77 2.78咖啡 1.62 1.51 1.47 1.39 1.37软饮料 1.59 1.58 1.60 1.73 1.86含酒精饮料 1.30 1.18 1.20 1.23 1.34合计7.77 7.43 7.32 7.30 7.50表二:英国人饮用各种饮料比重单位:%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茶39.50 39.70 38.70 38.00 37.00咖啡20.90 20.40 21.80 19.10 18.30软饮料20.50 21.20 22.00 23.70 24.70含酒精饮料16.70 15.90 16.40 16.90 17.80其它饮料 2.40 2.80 1.10 2.30 2.20合计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由表一可见,近年来英国人均每天饮茶量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1、咖啡和其它软饮料的竞争,尤其是后者。
英国的恩格尔系数
英国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即家庭收入中有多少用于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英国的恩格尔系数在历史上一直呈现较高的水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的恩格尔系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且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恩格尔系数高达64.1%。
这一段时间是英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英国经济进入发达阶段的标志。
英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和重工业,消费结构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例如汽车、家电、音响等高档产品。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进入服务业时代,英国的消费结构也逐渐转变。
恩格尔系数开始下降,说明英国人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而且,受到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英国人的消费支出开始缩减。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英国的恩格尔系数从该年的34.5%开始下滑,至2013年降至28.6%的低点。
达到该低点之后,该指标开始逐渐上升,2018年为39.1%。
近年来,英国的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食品、饮料和烟草消费占比逐渐下降。
同时,由于房价的深入调整和租金上涨,住房和能源消费的支出占比也在逐渐上升。
因此,尽管英国的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有所回升,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承受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增加的压力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英国的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高位状态,但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然而,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带来的压力使得英国的恩格尔系数逐渐上升。
未来,英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让英国民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奴隶贸易最大的获利者——英国,为什么要废除奴隶贸易与奴隶制
奴⾪贸易最⼤的获利者——英国,为什么要废除奴⾪贸易与奴⾪制帆船云集的利物浦在⼩编《泣⾎⾮洲——英国⿊奴贸易简史》中,简单为⼤家讲述了英国⼈的⿊奴贸易以及英国⼈从中获得的巨额暴利。
⽽正是依靠着前⽆古⼈后⽆来者的⿊奴贩卖⼒度和垄断的地位,英国的经济在当时得到了⾼速发展,依靠⿊奴贸易所带来的巨额暴利,为第⼀次⼯业⾰命积累了充⾜的资⾦、丰富的廉价原材料产地、四通⼋达的运输、⼴阔的商品倾销市场,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产业结构,沿海地区发展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与⼯业中⼼。
马克思曾说:“直接奴⾪制是资产阶级⼯业的基础。
没有奴⾪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业就不可设想,奴⾪制使殖民地具有了价值,殖民地造成了世界贸易,⽽世界贸易是⼤机器⼯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是到了1807年3⽉25⽇,英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贩卖法案(Slave Trade Act),将贩奴在⼤英帝国境内定为⾮法,并实施向英国奴⾪船征收每⼀个奴⾪100英镑的罚⾦。
同⽉,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签署法令废除奴⾪贩卖。
此后,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制。
英国废奴倡导者:威廉·威尔伯福斯究竟是什么让英国⼈愿意带头废除奴⾪贸易,舍得放弃这么⼤⼀块蛋糕呢?这恐怕还是得从英国⼈⾃⼰在奴⾪贸易中的获利与地位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奴⾪贸易就是⼀趟三⾓贸易,欧洲奴⾪贩⼦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廉价商品,在⾮洲换成奴⾪,然后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西洋,最后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银和⼯业原料返航。
为了满⾜换购奴⾪的商品的需求,单单1788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地,就需要18万的男⼯、⼥⼯和童⼯;1701年到1704年,皇家⾮洲公司向⾮洲沿岸运去32954⽀⽕枪,这些都是英国伯明翰的产品。
⽽来⾃西印度群岛、北美等地的棉花、蔗糖运回到英国本⼟进⾏加⼯,利物浦的造船业、制糖业借机发展起来;到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布匹⼤部分都是⿊奴们种植的棉花织出来的,格拉斯哥的棉纺⼚⽣产的布匹原料也来⾃于西印度。
英国的茶文化
英国的茶文化英国的茶文化随着茶叶在世界范围的普及,英国茶文化在从兴趣到发展十分快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英国的茶文化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别样的茶文化有人一定会说了下午茶,High tea?听起来有点怪。
其实在里面,正宗的High tea是指英国的夏天日长夜短,到了下午5、6点,太阳还高挂着,天气相当的热,英国的乡间的农夫、木匠,干完活后腰酸背痛,他们要回家吃一些轻便的晚餐,喝杯啤酒、吃点面包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一种就叫做High Tea。
怎么会用High 这个词呢?因为他们是在厨房吃饭,厨房的桌子特别的高。
英国农家都会养些小动物,比如猫和狗,桌子太矮,小动物要跳上去偷食的。
在英国要喝到货真价实的下午茶,不是叫High Tea,桌子也不高,不过品尝下午茶的人身份比较高贵。
下午茶的起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皇室,有一位女爵伯叫做安娜,基本上每天都要排期参加宴会,而一般皇宫的宴会要八、九点才开始,下午的时候肚子就开始饿了,于是忍不住就叫厨房冲了一壶茶,拿几块饼干来填饱肚子,然后就上瘾了,又增加了些蛋糕、面包、三文治、糕点等等,慢慢下午茶便成了宫廷的一种时尚,还吸引了一帮贵妇聚在一起,下午茶便诞生了。
Low tea和High tea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
Low tea用的是起居室的矮桌,而High tea则在饭厅的高桌。
两者本质上的区别是,Low tea(又叫Afternon tea)是上流阶级在下午四点享用的讲究颇多的下午茶。
茶具的都非常讲究,食物是立在架上的蛋糕、三明治等甜点和一些水果。
点心一般很小巧精致用3根手指取用,所以洗手碗也是必备的。
High tea流行于普通大众。
作为一天的劳累后补充体力的餐前小食,High tea(又叫Meat tea)一般在下午5点食用,其实也比较像正餐了,除了茶之外,食物会有:肉类、土豆、面包、馅饼、奶酪、蔬菜等。
英国茶文化发展历程茶最初作为一种神奇且充满东方魅力的仙草传入英国,开启了英国茶文化的源流。
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
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刘朴兵从初接触茶到今天,英国人在饮茶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4个世纪。
茶从最初的一种神奇而又充满东方魅力的仙草,逐渐成为英国贵族推崇的奢侈饮料,最后进入寻常英国人的生活,成为英国普通百姓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英国仍是世界上的茶叶消费大国,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
据统计,英国人每天大约喝掉1亿3500万杯茶。
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上至皇室成员,下至平民百姓,一日喝四次茶,是司空见惯之事。
如此爱茶的英国却不产茶叶,所消费的茶叶全部来自异国他乡 中国、印度、肯尼亚等国。
英国人借用一种舶来品,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英国红茶文化,开创了优雅自在的欧洲下午茶生活方式,成为许多国家白领阶层追捧的对象。
英国茶文化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宏观角度对英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却相对不足。
本文考察了英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茶文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17世纪英国的茶文化(一)茶叶的早期输入早在1615年,英国文献中就有了关于茶的记载,目前学术界对于茶叶究竟何时传入英国尚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在17世纪中叶、或在17世纪的某一年茶叶已经出现在英国了!(1)(P1-7)。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英国人消费的茶叶都来源于中国,最早是从荷兰商人那里转运来的。
1637年,以威廉∀科腾为首的一批英国商人,组成科腾商团!来到广州虎门,企图打开中英直接贸易的大门。
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科腾商团没有卖出一件英国货,只是抛出了8万枚西班牙银元采购了一批中国货物。
有学者认为,此次科腾商团来华,从广州运出茶叶112磅,这是中英茶叶贸易的正式开始(2)。
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批茶叶曾运回至英国本土。
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福建厦门设立代办处,专门收购福建武夷茶,运至爪哇的万丹(位于今印度尼西亚)销售。
1664年,该公司又在澳门设立办事处,董事会用4英镑5先令购名茶2磅2盎司献给英王。
英国的传统酒吧文化
英国的传统酒吧文化英国的传统酒吧文化在英国的文化内涵中,酒吧文化是引人注意的一大亮点,要想真正了解英国的民风世情,走进大大小小的酒吧是最有效的方式,你能在里面体验英国人的生活乐趣。
英国酒吧文化英国人喜欢告诉外国人― “If you haven't been to a pub, you haven't been to Britain”。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酒吧文化,是英国社会生活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英国,酒吧被称为pub。
英国人称小酒馆为“帕布”(Pub),即 Public House的简称,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是在伦敦城工作的商人们,也常在帕布解决午餐。
不过在住宅的酒馆中,多为当地居民,外人很难融入那里的气氛之中,游客就更被看作是“陌生人”(stranger)了。
因此,英国的酒馆分为面向游客的和面向居民的两种。
但是,您也可以下定决心,到那些居民型的酒馆去坐一坐。
英国的影视片中,也经常会出现酒吧场景和情节。
酒吧在英国,简直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百科全书。
单看各地酒吧招牌上的名字吧― The Queen Vic(维多利亚女王)、Lamb and Flag(羊羔与旗)、The Bull and the Woolpack(牛和羊毛包)、The Rose and Crown(玫瑰与王冠)、The Fisherman’s Cot(渔夫之床)、The Sailor’s Return(水手归来)、Duke William(威廉公爵从这些名字里既可以学习到很多有趣的单词,又可以借此了解英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社会生活图景,真是趣味无穷!就爱排队的英国人而言,酒吧里看不到正式的排队,这令人感到惊讶。
酒保有本领知道该轮到谁了。
你可以做些动作引起酒保的注意,但有规可循。
不要大声嚷嚷,不要在吧台面上敲击钱币,不要叭叭地弹手指,不要像快淹死的人那样挥动手臂,不要绷着脸,不要唉声叹气,不要翻动眼珠。
英国“波普”
英国“波普”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60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但是,当它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之后,它就不仅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
在西方国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就是英国。
20世纪60年代一件典型的波普设计作品就是彼得.穆多什(Peter Murdoch)设计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以英文字母为表面图案装饰的纸椅子,其实是用纤维板做的,但是采用迭纸技术制作,看起来非常像纸制品,具有廉价和表现性强烈的双重“波普”特征。
波普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二战后工业设计局限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的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富于人性和多元化的设计,它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具有戏谑性的挑战。
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材料多选用塑料或廉价的纤维板、陶瓷等。
其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市场目标是青少年群体,迎合了现代青年的桀骜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及其标新求异、用毕即弃的消费心态。
波普艺术的手法是利用现成的工业、商业产品。
以饮料、化妆品的广告、商标顿号电影宣传画,到汽车灯、车窗、家用电器,等等,把它们加以改造、加工,然后重新组合和拼贴,赋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由此构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英国的“波普”设计在这场运动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虽然英国在现代设计运动中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是,它在“波普”射击运动中显示出来的前卫性特点,却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与重视,并且,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设计发展。
如果从本质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从1920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的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的影响随着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工业化进程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对英国人服装和时尚的影响,并揭示这一时期在服装制造、设计和消费方面的变化。
一、工业革命对纺织业的影响工业革命引发了纺织业的大规模发展,进而改变了英国人的服装制造方式。
以前,人们主要依靠手工织布和纺纱,这些工艺费时费力,产量有限。
然而,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使得纺织业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这种改变推动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布料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成本,使得衣物变得更加普及。
二、新材料的应用和服装制造技术的改进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新的材料开始被应用于服装制造中。
例如,工业化生产的棉纱和亚麻纱广泛使用,取代了传统的羊毛和丝绸。
这些新材料易于处理,繁育时间短,成本低廉,因此大量用于服装制造。
另外,新的染料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发展也为服装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服装的颜色和图案。
在制造技术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服装制造的机械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例如,出现了可以自动完成缝纫和刺绣的缝纫机,取代了人工缝制,大大加快了服装的制作速度。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得服装的生产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
三、服装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工业革命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实现了服装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
在这一前景下,服装制造商能够以大批量生产衣物,以降低成本,并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大规模生产也意味着服装变得更加普及和平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消费不同类型的服装。
与此同时,随着铁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改进,服装的流通逐渐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这种流通的改善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服装风格的传播和交流。
人们能够更容易获得来自其他地区的时尚资讯和新鲜的服装设计,进而对服装的选择和搭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时尚观念的变化和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服装和时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各国买家特点
欧洲各国买家特点在欧洲大陆上,由于地理人文景观千差万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性格、生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和信仰。
在同外商打交道时,我们应该熟悉各国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谈判的规律,具体了解谈判对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并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欧洲各地买家的特点。
我们大体可以把欧洲分成四块,分别是北欧、西欧、南欧、以及东欧。
北欧买家:品质高于一切北欧主要包括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等国家,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生活非常富足,福利保障极度完善,特别是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
北欧买家很看重产品的质量、认证、环保、节能等方面,其重视程度甚至高于对价格的关注。
在他们的心中对价格有一条底线,往往报价在这个范围内就会同意。
北欧买家给人的感觉是沉默寡言,他们不喜欢夸夸其谈,更不善于讨价还价。
他们喜欢就事论事,以坦诚、务实、高效的态度进行谈判。
在讨论过程中,他们不隐藏自己的观点,善于提出各种建设性方案,以此达到共同合作的目的。
另外,由于对自身的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的重视,他们并不喜欢采用L/C(信用证)的付款方式。
因此,应对北欧买家,我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提供环保节能的产品及包装,在谈判中对于高档次、高质量、款式新奇的消费品,北欧买家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此时,我们应当注意谈判时态度的严谨和认真,并提供相应的认证。
西欧买家:形式相当重要西欧国家包括英、法、德以及比利时等国。
其中,英国买家冷静持重、内敛,注重形式利益,喜欢按部就班,他们特别看重试单的效果以及订单的循序渐进,英国大买家以家族企业为主。
所以,对待英国买家要注意耐心跟进订单,并保证试单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对方的实际地址。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常使他们的谈判人员受到自我形象定位的约束。
对此如果我方在谈判中以确凿的论据、有理有力的论证施加压力,就会促使英国谈判人员因担心丢面子而放弃其不合理的立场,从而取得良好的谈判效果。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英国市场客户分析
任务操作
(一)、英国人交际活动,对以下特殊礼俗和禁忌应加以注意: 1.不要随便闯入别人的家。但若受到对方的邀请,则应欣然而往。这 无疑可理解为对方在发出商务合作可能顺利实现的信号。但在访问时, 最好不要涉及商务,不要忘记给女士带上一束鲜花或巧克力。
2.给英国女士送鲜花时,宜送单数,不要送双数和13枝不要送英国人 认为象征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2.跨境电商网站调查显示手机产品销售中, 英国 用户对手机市场贡献较多。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知识点讲解
三、跨境电商出口英国市场分析
3.买家偏爱家居园艺产品 4.以英国为例,海外宠物用品市场潜力悄然爆发 5.英国男性在购买化妆品时,喜欢选择那些说明文字 和标识简洁明了的产品。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跨境电子 Nhomakorabea务客户服务》
任务操作
一、透过英国文化了解英国买家的特点
英国属于西欧国家,西欧国家的买家普遍特点是非常追求质量和 实用主义,讲究效率,关注细节,所以对产品的要求很高,并且 会很认真的查看产品的详细描述。 例如:英国的批发商非常喜欢试订单,总爱在大量订购前尝试性 的订一到两个样品,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小看小额的零售订单,也 许它的背后就隐藏着大订单。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英国市场客户分析
目录
情景描述
总结
任务操作 任务导入
知识点讲解
情景描述
现在敦煌网科技有限公司与德国的ABC. GLOBAL TRADING COMPANY 正在进行跨境业务往来,李晓想知道英国跨境电 商市场情况。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任务导入
大家知道英国跨境电商市场发展概况吗?
《跨境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各国客人的特点
外贸中各国客人的特点外贸中各国客人的特点供大家参考:印度商人:喜欢下订单,但事后喜欢反悔。
日本商人:喜欢长时间考察和谈判,一但合作喜欢保持较长的合作时间。
美国人:霸道豪爽自信,不拘小节,追求现实利益,法律意识强,重效率,重视产品外观和包装,固执,难让步。
拉美人:固执,个人主义,闲散,重情感,爱享乐,信誉差,责任差,缺乏贸易知识。
国家政局不稳,金融管制。
英国:冷静,内向,注礼节,按步就班,不善于日常事务,重休闲,特别看重试订单。
德国:严谨保守,讲效率,固执,自信,罗辑性强,信守合同,求质量,忠诚度高。
法国:民族感强,重法语,有人情味,重视主要条款,不重细节,思路灵活,谈判效率高,但不守时间,合同易变更。
意大利:善外交,情绪多变,重视价格甚质量,喜欢找代理人。
葡萄牙:自我中心,爱放鸽子,拖时间。
西班牙:以小订单为主,大订单要当心。
北欧:高效,计划性强,不善讨价还价,求质量,重环保。
俄罗斯:官僚主义,信誉差,多给回扣。
东欧:急于求成,注重实利,信誉差。
韩国:国家保护本地商人,信用证作用不大。
犹太人:关系网大,团结,善于经商,类似温州人,得罪一个犹太商人可能得罪一群。
阿拉伯人:爱还价。
华侨:善于讨价还价,敢于冒险。
各国客人交易风格外贸交易习惯大揭秘要想在网络外贸中避免交易本身之外的损失,就必须注意外贸交易中的各地习惯。
非洲在非洲国家中,企业之间的交易习惯普遍是看货购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赊货代销。
订单通常定量小,品种多,要货急。
由于非洲国家实行进出口商品装船前检验,经常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我方的费用,延误了我方交货期,阻碍了贸易的正常开展。
南非交易习惯:信用卡、支票使用普遍,习惯“先消费后付款” 。
注意事项:因国家资金有限,银行利率高(22%左右),南非买家仍习惯于见货付款或分期付款,一般不开即期信用证。
摩洛哥交易习惯:采取低报货值、差价现金支付。
注意事项:摩洛哥进口关税水平普遍较高,外汇管理较严。
D/P方式在对该国出口业务中存在较大的收汇风险。
外国孩子 是怎么花零花钱的?
外国孩子是怎么花零花钱的?美国从零花钱中学理财在美国,几乎每个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这些钱大多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挣得的。
父母付给孩子报酬大多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二是让孩子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喜欢的零食和必要的学习用品;三是让孩子得到一些实际的劳动锻炼。
就连一些富豪对子女也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迫使孩子从小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树立“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
即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家里也不例外。
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小时候必须做家务才会有零用钱,如果做家务,每星期能领得1美元的零用钱,家务包括布置餐桌等。
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一些美国家庭还让青少年为自己的电话费和车费以及一部分家庭开支付账。
孩子成熟后,父母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在美国,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花钱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钱,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日本自力更生控制要求日本的山本教授认为,孩子的零花钱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们通过使用零花钱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
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同时会控制孩子的要求。
日本重视家庭教育,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别人借钱,还主张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在日本,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到少年儿童的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日本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不同国家的的商业习惯
不同国家的的商业习惯不同的国家具体不同的商务习惯,首先说美国吧:首先列出国际贸易中美国商人的特点,然后详细点评。
1.自信心强,自我感觉良好2.讲究实际,注重利益3.热情坦率,性格外向4.重合同,法律观念强5.注重时间效率美国商务礼仪和习俗禁忌:美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总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讲究穿戴。
他们穿衣以宽大舒适为原则,自己爱穿什么就穿什么。
别人是不会议论或讥笑的。
在美国,12岁以上的男子有享有;先生;的称号,但多数美国人不爱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类的称呼,认为太郑重其事。
他们喜欢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并视为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
公私单位访问前,必须先订约会,最好好在即将抵达时,先通个电话告知。
美国人热情好客,哪怕仅仅相识一分钟,你就有可能被邀请去看戏、吃饭或出外旅游。
但一星期之后,这位朋友很可能把你忘得一干二净。
到美国人家去登门拜访,冒然登门是失礼的,必须事先做好约定。
应邀去美国人家中作客或参加宴会,最好给主人带上一些小礼品,如化妆品、儿童玩具、本国特产或烟酒之类。
对家中的摆设,主人喜欢听赞赏的语言,而不愿听到询问价格的话。
准时守信相当重要。
美国商人喜欢表现自己的"不正式、随和、与幽默感。
能在经常说几句笑话的人,往往易为对方接受。
美国商界流行早餐与午餐约会谈判。
当你答应参加对方举办的宴会时,一定要准时赴宴,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准时赴约,一定要打电话通知主人,并说明理由,或者告诉主人什么时间可以去。
赴宴时,当女士步入客厅时,男士应该站起来,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
近年来,美国人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这同各国消费者饮酒习惯的变化是一致的。
即从嗜好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饮用啤酒、葡萄酒和果酒。
在一些地方,人们喜欢饮淡茶,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喜欢喝浓茶。
不管是茶叶或咖啡,必须与当地的水十分调和。
另外,发红的奶油或干酪,比普通的奶油和干酪受人欢迎。
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的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
本文将对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方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工业革命引发商品丰富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生产力大幅提升,商品的种类也随之大幅增加。
传统手工业逐渐被机械化取代,大规模生产使得商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并且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
英国人的消费习惯开始逐渐从基本的生活所需转变为对多样化商品的追求。
这一变化对英国人的购物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货物流通途径的改变传统的手工业时代,商品的分发主要通过一些小型市场和手工业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完成。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规模工厂的出现使得商品的产量大幅提高,也需要更加高效的销售渠道。
因此,商业零售店逐渐兴起。
这些商店成为了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使得商品更加容易流通,方便了英国人的购物。
三、消费者的选择权增强工业革命后,商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们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包装,为了争夺消费者,它们提供更多样、更有吸引力的产品。
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购买适合自己的商品,消费者的选择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此外,由于商品的丰富和竞争,价格也相对稳定,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支出。
四、购物体验的变革工业革命后,商业零售店逐渐变得更加舒适和吸引人。
商店的空间开始变得宽敞明亮,布置得更加雅致,它们将商品陈列出来,使消费者可以更大程度地欣赏和选择。
商店也逐渐提供售后服务,如包装、送货等,这使得购物体验更加便捷和愉悦。
购物不再只是简单的买卖行为,而成为了一种享受。
五、社会风气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过去,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相对较少,更注重的是生活的稳定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化带来的繁荣和物质财富的积累改变了这种观念,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满足感。
奢侈怎么读
奢侈怎么读很多人喜欢把奢侈品看成是对富人的奢侈,其实很不合理。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是一个极具弹性的消费,而美国、日本的奢侈品消费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消费。
每个国家在不同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下都会有自己特定的消费习惯。
在一个完全开放民主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那么我们在读奢侈品的时候,也应该遵循平等、自由、开放的原则。
比如,美国有句谚语:“一个人不会永远处于富人之列。
”而中国有句古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也就是说一个人享受富贵是可以的,但是必须在贫困和威武之间作出选择。
这种选择不能用世俗眼光来看,它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也是奢侈消费带来的弊端。
1.奢侈消费是人的天性奢侈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习惯,也是一种文化习惯,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人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从生物学上讲,人是一个天生就对物质欲望比较强烈的生物,所以我们才会那么热衷于追求奢侈品。
当然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方式和倾向也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人喜欢追求名车,而日本人喜欢奢侈;美国人喜欢追求奢侈品,而日本人喜欢购买奢侈品,而欧洲人则喜欢奢侈消费;韩国人喜欢拥有高档汽车,而日本人则喜欢拥有名牌手表。
就拿中国来说,很多人并不一定都非常有钱。
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有钱也买不起奢侈品。
比如在奢侈品行业中做得比较大而有名气的奢侈品牌香奈儿,虽然品牌名气大、价格高,但是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奢侈。
甚至可以说它只是暂时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而已。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奢侈品只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精神慰藉”;另一种是“面子工程”。
所以说奢侈品并不完全等同于“有钱人”的奢华。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奢侈品消费方式对比发现它是一种更具内在韵味和价值感观的生活方式。
2.对我们国家的财富造成了侵蚀一个人的富裕与否跟他的消费有很大关系。
例如一个家庭的年收入20万元,那么这个家庭至少需要一辆奔驰、一辆保时捷。
这样的家庭是富裕家庭,但是我们在看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时,并不会仅仅看一辆宝马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采: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口味的人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数目众多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休闲去处。
五、"卡"的世界
现代英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卡:£信用卡、记帐卡、商店购物卡、汽车加油卡、安全门磁卡、电话卡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看表归来-顺便说说美国人的消费观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4-9 2:57:00 [只看该作者]
我几年前在这个论坛潜水了一段时间,最近又有点兴趣来看看,前日翻出一个老贴说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的消费观,于是以个人经验说顶级品牌(主要指手表,服装)在美国可能只有NY和LA以及网上有,原因在于美国市场细分极专业,这点和中国大不相同。王府井那么密集的名表店在美国不可想象。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在那里没有看到Omega略有点意外,不过最意外的还是算看到了Raymond Weil, 虽然也和Bretling放在不显眼的位置。这个牌子国内基本不认,但是在美国的名气和受欢迎度至少是和TH(豪雅)一个级别的,虽然定价略低,在这个级别的店里有卖,实在让我吃惊。随便问一下,他的品牌下有Geneva的标记,和PP一样,好像记得有人说过标上这个标记有特殊的要求才行?具体说说。
斯特文森告诉我,美国人在西方社会中算比较“奢侈”的了。比起生性节俭的英国人和日本人来,美国人的信用卡常常透支,美国的大学生常常由于借贷过多而不得不刚刚毕业就宣布‘破产’,他们还常常借钱去旅游、美餐甚至赌博。这可能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作怪,也可能是一种出于‘务实’的考虑。“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该怎么花钱,”斯特文森表示,“并不是因为我爸爸有钱,就意味着我有权利花更多的钱。我会计划每一次旅行和购物,不要名牌,而要舒适,还要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斯特文森介绍说,在美国,名牌服装并不意味着穿着者拥有更高的地位和财富,当然名演员除外。他的叔叔,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参议员常年穿着自己家乡的裁缝店缝制的西服,这让许多家乡人感动不已,因此连年当选。
英伦生活面面观
一、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社会学家对本国消费观评价是:英国人消费,必需品买最好的,不吝啬钱;非必需品买最少的,不浪费钱。当然有钱人就另当别论了。
美国人的实用消费观
其实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主要是“务实”。消费品对于美国人来说,够用是第一位,质量是最重要的,至于在哪里买的,什么牌子,多数美国人并不在乎。笔者的教授在第一次到香港旅行的时候,回来也不禁赞叹香港是一个消费的王朝,但是他和他的妻子在香港只买了两件中式服装和一些小商品作为纪念。当笔者问及他为什么不购买亚洲人习惯购买的金银首饰,他笑着说:“对于我来说,金银首饰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我妻子来说,只有结婚戒指的价值最高。”
美国社会学家曾经对此有一个评价,美国人消费,“必需品买最好的,不吝啬钱;非必需品买最少的,不浪费钱”。这种消费观念,来源于美国民族的传统本身。从五月花来到北美大陆之后,最早的清教徒们就尊崇不能铺张浪费的教义,他们同时还保留了欧洲人精打细算的传统。尽管北美大陆是一片十分富庶的土地,200多年快速发展的历史让美国成为了“暴发户”。但是这块土地并没有培养出“暴发户”性格的美国人。
三、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四、丰富多彩的假日
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据英国旅游机构调查,1996年,英国居民度过4夜或4夜以上假期的人共计5,900万,超过了英国人口的总数,而1997年英国居民离家度假超过一夜的人达7,080万。
比起生性节俭的英国人来,美国人的信用卡常常透支,美国的大学生常常由于借贷过多而不得不刚刚毕业就宣布’破产’,他们还常常借钱去旅游、美餐甚至赌博。这可能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作怪,也可能是一种出于’务实’的考虑。
英国人在中国
中国人通常做的预算都比较保守,而美国的预算则比较接近"极限",而且往往有消费超过预算的倾向(跟美国社会大量使用信用卡也有关系)。美国人很舍得买东西,尤其是在购房及汽车上,对于吃喝方面,尤其是请客,则比较"犹太";而中国人则比较舍得花钱在请客方面。
离牛津不远有一个名叫bicestervillage的小镇。这里的BicestvillageOutlets是全球六大Outlets之一,汇集了120多个世界知名设计师的专卖店。有Dior、Bally、Dunhill、Clarks等高级时装及鞋的品牌,也有MissSixty、Puma、 Diesel等休闲品牌和一些名表、化妆品店。这里销售的产品大都不是最新款式,价格则比普通商店里要低很多,因此,吸引了全球的购买者。逛 Outlets最大的感受就是:到处都是中国制造,从服装、鞋帽到食品、玩具。来这里旅游观光购物的人非常多,中国人尤其喜爱这个地方,有些人甚至成箱成箱的买Clarks的鞋,成打成打的买Burberry风衣,我想这些人没准儿也带回去了许多中国制造的商品。
接下去发现我说的也不全对,在网上要IWC的catalog的时候被告知可去我们这里一家店取,于是上网一查说这家店是我们州最好的一家珠宝手表店,网上就标示了有PP, Lange这个级别手表卖,今天就去看了,简单说一下。
在那里看到了Lange, Breitling, Cartier, IWC, JL, Panerai, PP, Raymond Weil, Rolex(介绍说还有BM名仕但我没有看到)整个店并不大,大概3/4的面积是卖珠宝的,里面的人除我在看手表,其余都在看珠宝,比我想象的人多点。按各个品牌手表所在面积来分,Rolex最大,其次是Cartier, 再下来是JL和Raymond Weil差不多,PP, Lange, Breitling所占面积差不多小一点但前两者的表要多出Breitling,而且处在现眼的位置,最小的是IWC和Panerai。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英国发行了约3,800万张信用卡,约3,700万张记帐卡并设ATM提款机(到1997年底累计达23,200个)。如此惊人的数字表明支票和现金日趋被"卡"所取代。1998年7月,英国主要大银行宣布,将于1999年开始使用信息更多、功能更齐全且更安全的新卡,并逐步取代现行的信用卡和记帐卡。
一个资深店员出来我说主要是来看看选择一个品牌并要catalog的。 其实我去前心里已经偏向IWC的一款了,价格大概是国内的三分之一,但那里没有。我看了下觉得IWC的size都比较大,他找了块Pilot让我戴上我又觉得太厚,由于我开始就说了有些品牌(暗指PP, Lange)我afford不起,于是他推荐了JL的一块有小三针和power reserve的表,的确非常漂亮,但JL的catalog断货,他说等到手后寄给我。IWC的catalog比起Omega和Longines来说实在是高出很多。
圣诞节前是美国商品打折最多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在号称全球最大商场的梅茜百货,从香水到手表,从剃须刀到西服,再从巧克力到饼干,十余层商场的每个角落都贴满了“完美礼物”的标签。这个时候也是与国内朋友之间送礼不同的是,美国人给朋友送礼,一般会保留包装和价格标签,还会附上购物小票。国外购买的商品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礼物朋友如果不喜欢,就完全可以在过完节后拿着小票去换别的商品,或者干脆要求退货。所以每年元旦过后,各大商店退货台前总是排满了等待退换货的顾客。
省钱和节约在英国绝对是非常流行和深入人心的,他们很少会放弃省钱的机会。超市,药店,餐馆等等都会给他们的顾客们邮寄打折通知,折扣券。化妆品经常打折,50%的折扣很正常,只要人们需要那样的物品,不管折扣是多是少,他们都会留着,待用。这里盛行简约,人们热衷简单、质朴的生活,"旧货廉售"非常普遍,市场上二手店到处可见,大型小型皆有,若分门别类,则有寄卖优质旧家具的、旧名家画作的、八九成新名牌服饰等的;若按销售对象,则有给婴幼儿的、妇女的、老人的……真是百花齐放。人们在这里买东西,非常理直气壮,没有一点羞羞答答的样子。各个社区也都有本社区的BargainPage(专登二手商品的报纸),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你可以直接和卖主联系,商谈价格;每到周末,也经常会有CarBoots,像自由市场一样,全是旧货,有些还很新很实用,但价钱却非常便宜。人们量力而行,不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