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重点word精品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犯罪学原理重点

(完整word版)犯罪学原理重点

0、“犯罪学”一词首先为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于1879年使用和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于1885年提出1、菲利:意大利学者,犯罪学实证学派,他的《犯罪社会学》实质就是犯罪学的同义语。

2、奥地利犯罪学派:汉斯格罗斯,创立第一个专门的犯罪学研究所,奥地利学者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刑法学与犯罪学区别的见解。

3、美国经典犯罪学学派:萨瑟兰和克雷西,《犯罪学原理》,白领犯罪。

还提出差别交往理论。

4、实证犯罪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龙勃罗梭,将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人的科学。

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奠基之作是《犯罪人论》。

5、法国学者迪尔凯姆:现代犯罪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将犯罪学理解为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6、犯罪学概念辨析:1犯罪学概念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2犯罪学概念具有实质上的统一性。

7、犯罪学的研究对象:1描述犯罪现象2揭示犯罪现象原因与犯罪生成规律3探讨犯罪的预防对策8、犯罪学定义:是一门通过描述犯罪现象、揭示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原因和作为个体现象的犯罪生成规律,探讨犯罪预防对策体系的科学。

9、我国犯罪学研究的起步,表现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过程,以青少年犯罪研究作为犯罪学研究的起点。

10、犯罪学犯罪概念与刑法犯罪概念的区别:1对犯罪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同2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受刑事违法性制约3犯罪学中的犯罪不对应于刑罚处罚1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学科性质不同2研究犯罪的视野不同3研究的侧重点不同4研究的方法不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1犯罪学的研究成果是完善刑事立法中有关犯罪种类规定的事实基础2犯罪学有关犯罪真实状况及变化趋势不仅有助于拓展刑法学研究的视野,而且能够及时指示出刑事立法应当重点注意的那些在社会关系中需要刑法予以调整的不良变化,从而为刑法学研究形成新的构想和进行刑法改良提供事实基础3犯罪学对犯罪与惩罚制裁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性研究结论,为改进刑事处罚方法提供了依据4犯罪学作为综合研究犯罪的学科,它所提供的是关于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完整论述和总的概念,因而犯罪学的研究成果是作为一般理论认识运用于包括刑法学在内的刑事学科的5刑法所确定的具有一定法律特征的犯罪行为,可以反映出现行刑事政策决策者所关注的犯罪范围和重点6刑法学有关现行刑罚制度的特点及适用研究,有助于犯罪学评价刑罚效果和形成刑罚制度的改革构想12、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型2价值中立性13、犯罪实证研究:犯罪学最基本或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把犯罪首先看成是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而后才是一种规范事实----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14、犯罪实证研究的方法:社会调查法1、主要类型:1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4个案调查2、具体方式:1问卷法2访问法3文献法15、犯罪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1古典犯罪学派2实证犯罪学派3现代犯罪学16、古典犯罪学派:一、自由意志,经纪人,报应刑。

犯罪学复习纲要

犯罪学复习纲要

1 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 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3 犯罪学的功用:认识犯罪规律指导刑事政策促进刑法发展4 犯罪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思辨与实证5 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边沁费尔巴哈6 实证犯罪学派代表人物:龙勃罗梭菲利家罗法洛7 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被誉为刑法学与犯罪学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8 贝卡利亚的主要学术观点看课本9 古典犯罪学派提出的预防犯罪思想:法律控制论心理强制论报应刑轮10 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的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龙勃罗梭则被尊为犯罪学鼻祖。

11 菲利的学说:1三要素说2 犯罪饱和法则3 刑罚代替措施12 加洛法洛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13 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1 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2 犯罪原因轮的差异 3 刑事责任的差异4 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5 刑罚论的差异14 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是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化过程两个角度研究犯罪问题1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16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1科际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 2 重视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 3 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4 犯罪学研究的领域逐步扩大17 犯罪现象: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18 犯罪现象的内容:犯罪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19 犯罪现象的特点:直观性因果性饱和性相关性综合性20 西方国家的新犯罪形态:白领犯罪环境犯罪智能犯罪游戏型犯罪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有组织的犯罪21 犯罪人构成:1 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例有所上升2 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3 女性犯罪比例上升 4 累犯惯犯和职业犯比例上升22 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犯罪学考试重点

犯罪学考试重点

犯罪学考试重点犯罪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犯罪饱和法则每一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促使犯罪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并由此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

每个国家始终都存在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犯罪,犯罪始终处于与其原因相适应的饱和状态。

但是,又是某个国家的犯罪也可能出现超饱和状态,不过最终还是会恢复到饱和状态。

2、标签理论人的行为并不取决于事物的内在性质,而是取决于社会解释方式,即它们被称作什么以及由其名称所引起的含义。

任何行为本身都不是有罪的,而是社会把某些行为确定为犯罪行为,并给他们贴上犯罪的标签。

贴标签是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3、斯德哥尔摩模式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彼此产生欣赏、喜爱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

4、犯罪场主体与客体相交融、客观与主观想结合、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的特定环境和条件(背景)。

5、犯罪黑数一定时空中实际已经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纳入警方记载的犯罪数量。

6、犯罪亚文化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予以信奉和遵守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7、被害人贬值犯罪人在预备、实施犯罪或犯罪后,为了防止产生或消除自己的犯罪感,有意无意地贬损被害人的存在价值,否定被害人的固有人格的一种心理纹饰活动。

8、自然犯罪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与政治的道德情绪的行为。

9、被害人盲点症被害人处于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以致注意力狭窄、判断力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

10、二次被害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被害(原先的被害)后,在随之而来的调查与诉讼过程中,因不得不接受警方的询问、出庭作证或者进行控诉、辩论等活动,而再次遭受物质的损失、人格侮辱与名誉损害,以及精神刺激。

这些因犯罪被害而来并具备被害性的损失、损害和痛苦,通称二次被害。

11、刑事政策国家用来对付犯罪的专门手段,其目的和作用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事后回顾(政法、报复和矫正)来实现对犯罪的特殊威慑和一般威慑。

犯罪学主观题全面复习文档

犯罪学主观题全面复习文档

一.名词解释1.(1)犯罪刑法学中的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中的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2)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预防犯罪策略的学科。

分为广义的犯罪学和狭义的犯罪学。

广义的犯罪学“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对策的一门学科。

狭义的犯罪学:把犯罪和犯罪现象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从而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3)贝卡利亚贝卡利亚( 1738--1794) 意大利刑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主要犯罪学思想:◆关于犯罪原因关于犯罪分类●关于刑罚: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关于犯罪预防制定简单、明确的法律并公之于众◆完善刑事司法奖励美德◆改善教育(4)《论犯罪与刑罚》2.(1)龙勃罗梭龙勃罗梭( 1835一1909)是19世纪中后期意大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及犯罪学家,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

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观点,1876 年出版专著《犯罪人论》,成为犯罪人类学派或犯罪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犯罪学鼻祖。

龙勃罗梭与《犯罪人论》(2)加罗法洛【详见笔记】(3)菲利*菲利( 1856- -1929 )意大利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政治活动家。

*出版《犯罪社会学》--书。

*提出了犯罪原因三元互动论(即人类学、地理、社会三类原因)*提出了“犯罪饱和律”和多元犯罪预防观。

菲利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人的分类: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常习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激情犯罪人2、犯罪三因素论:人类学、自然环境、生活因素。

(4)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之总称。

(5)犯罪黑数犯罪黑数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上实际发生的犯罪数量与相同时空范围内官方犯罪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值。

(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6)漏斗效应犯罪数量统计中,存在着警察、检察院、法院三个职能部门不同的统计数量,各统计之间存在着递减的“漏斗效应”。

犯罪学复习重点

犯罪学复习重点

犯罪学复习重点犯罪学复习重点导论1、刑法学上,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上,犯罪是指严(例如强奸和嫖娼,前者属于既属于刑法学上的犯罪也属于犯罪学上的犯罪,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后者属于犯罪学上的犯罪,因为嫖娼并没有违反刑法。

) (4)2、因果观和系统观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7)犯罪学研究的因果观可以分解为两条法则:环境法则、可能法则。

犯罪学研究的系统观可以分解为两条法则:整体法则、双向法则。

3、犯罪学研究的实证方法 (21)实证方法即实际证明的方法,是超越和排除价值判断,通过对实地调查和观察所得的经验资料的考察,以分析和预测一定社会行为客观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主要程序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2)建立研究假设;(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研究资料;(5)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6)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

4、贝卡利亚及其《论犯罪与刑法》 (27)意大利的贝拉利亚于1764年出版了《论犯罪与刑法》的小册子。

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人道原则。

5、边沁在司法改革方面的最大贡献之一:监狱建筑设计。

(29)6、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等人,他们都否定古典犯罪学派的自由意志论,坚持犯罪为某些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决定论,但是他们也有各自的观点是: (31) 龙勃罗梭:强调生理因素的影响,创立了犯罪人类学派。

他按犯罪人是否具有天生特质及主观恶性程度将犯罪人分为四种类型: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激情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

前两种人是真正的犯罪人,主观恶性大,激情犯和偶发犯不具有先天人特质,主观恶性较小。

(32)菲利:强调社会因素的影响,被视为犯罪社会学的创始人。

其“三因素说”是:人类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另外,他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即每一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上述促使犯罪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并由此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罪学》复习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C)提出来的(p3)A.加洛法罗B. 菲利 C . 保罗·托皮纳尔? D. 贝卡利亚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p7)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治理?D.犯罪预防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 A )(p9)A. 社会科学B. 人文科学C.法学学科D.心理学科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B )(p19)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 越轨行为5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C )(p40)A.发展经济?B. 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 奖励美德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 )(p49)A. 犯罪二原因论B. 犯罪三原因论?C. 犯罪四原因论?D. 犯罪五原因论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 )(p51)A. 犯罪人B.犯罪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犯罪被害人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 D )(p61) A. 消失 B.上升 C.下降 D.发展变化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A. 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政治性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A )(p41)A." 幸福计算" 理论?B. 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 刑罚个别化理论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 )(p114)A. 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着名的()A. 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3. 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 D )(p63)A. 发案数?B. 相对暗数C.恒比数?D. 绝对暗数14.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 脑组织损伤说?B. 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 精神分析理论世纪30 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A.社会控制论?B. 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 亚文化理论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 )(p114)A.纽带作用?B. 辅助作用?C. 基础作用?D. 核心作用17.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209)————351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 生活方式麻痹理论B.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放纵理论19.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67)—25 —25 —25 —2520.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 )(p232)A. 犯罪预测的内容?B. 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 犯罪预测的空间21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D )(p265)A. 惩戒性预防?B. 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 堵塞性预防22.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23.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B )(p260)A.党政首脑机关 B .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 .物资仓库24.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D )(p51)A.被害人B. 刑罚C.犯罪情境D. 犯罪人25.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 .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 .因素关系2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 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7.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D )(p110)A. 违法性B. 社会性C. 形式多样性D.社会危害性28.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B)(p16)A.规范性科学B. 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C. 概念性科学D. 形式性科学世纪中叶以后,()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人类学B.生物学C.社会学D.心理学3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A. 刑事侦查学B.刑法学C.犯罪学D.罪犯矫正学32.犯罪学研究中一般多用( A )(p63)A.发案数B. 立案数C.判决数D.绝对数33.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立案率B. 破案率C.人犯率D.犯罪率34.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 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 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 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P36.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 思想体系B. 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 形式体系3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 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 犯罪情境38.依据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可以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p205)A. 既然性被害人B.间接性被害人C. 复合性被害人D. 状态性被害人3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A. 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 对比类推法40. 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在于)(p256)A.惩治犯罪B. 控制和减少犯罪C.消除犯罪诱因D.消除犯罪41. 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D )(p49)A. 刑罚个别化理论B.社会防卫论C. 刑罚替代性措施说D.犯罪三原因论42. 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A. 非必然的B. 非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 非必然的,而是必要的43.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44. 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 正在提高B. 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 变化不定5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 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 差异交往论5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 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56.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 )(p16)A. 事实分析法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57.“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A.菲利B. 托皮纳尔C.塔尔德D.加洛法罗58.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A.法律B. 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D. 刑罚5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 A. 人生经历的不同 B. 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60.()是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动机 B .情绪C.需要D.性格61.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发案数B. 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 恒比数62.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 正在提高B. 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 变化不定63.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A. 纽带作用B. 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D. 基础作用6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 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 差异交往论6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 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66.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 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B.精神常态的表现C. 重性精神病的表现D.人格障碍的表现67.被害人化理论是日本着名学者()提出的观点A.野田鸠夫B. 宫泽浩一C.小野正南D. 宫本一雄6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着名理论是()A.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B.生活方式疏忽理论C. 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麻痹理论69.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岁阶段—35 —35 —35 —357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 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D.重点预防71.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岁阶段—25 —25 —25 —2572.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7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 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 模仿论74.()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 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75.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 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 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76.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 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82. 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A. 犯罪的辐射律B.犯罪的消长律C.犯罪的起伏律D.犯罪的转化律84.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85.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 社会形态B. 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87.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 被害数量B. 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 88.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A. 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 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99.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 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A. 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100.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A.首要环节B. 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102.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 )等人创立的A.斯帕克思B. 克劳福德C.亨德兰D.谢尔顿104.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内容体系B. 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105. 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 ?106. 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B. 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107. 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着名的( A. 文化冲突论 B.标签论击理论 108. 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C. 侧重研究不良行为D. 侧重研究越轨行为10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属 于(? )A. 社会性的属性 ?B.政治性的属性C.历史性的属性 ?D.文化性的属性114.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A. 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 模仿论115. ( )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 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116. 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 )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 C.遏制论D.挫折攻 A.侧重研究违法行为B. 侧重研究犯罪现象A. 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117.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 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 B.麻木状态的特性 C.顺应状态的特性 D.反抗状态的特性11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 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120.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 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长远措施121. 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 美国C.法国D.德国123.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 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124.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A. 社会形态 B. 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26.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 被害数量B. 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28. 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A. 法学观点B. 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独立学科观点131. 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 C .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135.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A. 社会形态 B. 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36. 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 年提出的着名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是()A. 亚文化论B. 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40. 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145.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 被害数量B. 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46.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 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151. 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 犯罪根源B. 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152. 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 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 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 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 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1.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包括(ACE )【p23】A.思辩的研究方法B .经验的研究方法C.实证的研究方法D.辩证的研究方法 E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3.建国初期, 我国基本禁绝了()A.烟毒灾害?B. 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经济犯罪?E.赌博?4.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犯罪预防?B. 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D.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E. 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5.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 预防为主原则B.人治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E. 分散原则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 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C.犯罪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E. 消极的心理状态9.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A.遏制论B. 标签论C.中性化说D. 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10.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A.犯罪形式预测B. 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D. 微观犯罪预测E. 犯罪手段预测11.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A.机会性被害人B.直接被害人C. 既然被害人D.职业被害人E.潜在被害人13. 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是()A. 权利资本化犯罪突出B. 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C.职业犯罪比重增加D. 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E. 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15.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A.青少年犯罪突出 B .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1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 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 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 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17.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CDE )【p52】A. 时代背景的区别B. 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D. 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 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19.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p65】A. 有的被害人担心个人名誉、利益受到损害B.有的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C.有的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不报案D. 有的是犯罪发生后没有被任何人发现E. 有的是人为的工作失误,统计不准确20.犯罪预测的特点有(ABCE)【p226】A.现实性B. 示导性C.结果的可变性D.科学性E.复杂性21.犯罪学研究过程包括(ABCD)【p26】A. 选题阶段B.研究设计阶段C.收集资料阶段D.资料处理和分析阶段E. 归档阶段22.犯罪现象的性质具有(BCDE )【p60】A.相对性B. 历史性C.政治性D.社会性E.文化性23.犯罪行为具有(ACDF )特征(p110)A.传染性B. 违法性C.违规性D.社会性E.形式多样性24.犯罪原因特征主要包括(ABE )【p122】A. 因素的释能性B.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C.因素的多重性D. 因素的可变性E. 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5.被害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模式有()A.沉默B. 激烈反抗C. 顺应D.配合E.巧妙应对2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 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 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 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27.犯罪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层次有(ACD )【p21】A.方法论B. 社会调查法C.研究方式D. 具体方法及技术E. 基本步骤28.刑事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BCE )【p38】A. 托马斯·莫尔B.贝卡里亚C. 边沁D. 孟德斯鸠E. 费尔巴哈三、判断正误并改错1.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一)2024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一)2024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
(一)
引言概述: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问题的学科,通过对犯罪的原因、类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犯罪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犯罪学的主要知识点,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
一、犯罪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 定义犯罪学的范畴和目标
2. 介绍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如犯罪、犯罪者、犯罪现象等
二、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1. 介绍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2. 探讨犯罪学的主要理论,如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和生物学解释等
三、犯罪的原因和类型
1. 分析犯罪的社会原因,如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控制不力等
2. 探讨犯罪的心理原因,如个体心理问题和不良家庭环境等
3. 介绍犯罪的行为原因,如冲动和利益驱动等
4. 分类介绍犯罪的主要类型,如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精神病犯罪等
四、犯罪预防和处理
1. 讨论犯罪预防的方法和策略,如社会预防和个体预防等
2. 介绍犯罪处理的理念和措施,如刑法制裁和矫正措施等
3. 探讨犯罪预防和处理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五、犯罪学的实际应用领域
1. 介绍犯罪学在刑事司法、法律实践和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犯罪学在犯罪学科研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结: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问题的跨学科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犯罪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理论、犯罪的原因与类型、犯罪预防与处理以及犯罪学的实际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犯罪学复习资料

犯罪学复习资料

1、简述同犯罪的形式概念相比,犯罪的实质概念的特征。

答案:1、犯罪的实质概念的外延大于形式概念。

2、犯罪的实质概念以行为是实害确定犯罪的内涵。

3、犯罪的实质概念是预防犯罪意义上的概念。

2、简述我国关于犯罪学概念的界定。

答案:我国犯罪学研究者对犯罪学有着不同的界定,从各种界定可以看出,我国犯罪学研究都倾向于广义犯罪学的研究,即把犯罪学界定为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其犯罪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学科。

具体而言,犯罪学是指研究犯罪行为、犯罪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控制与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边缘科学。

3、简述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是犯罪学的研究范围问题,对犯罪学概念理解的不同,其确定的研究对象也不同,根据我们对犯罪学概念的界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四个方面:犯罪行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控制与预防。

4、简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答案:首先,犯罪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一样,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这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犯罪学研究对象独特性和不可替代型的要求。

其次,犯罪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这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由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总之,犯罪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新兴的边缘学科。

5、简述犯罪学的功能。

答案:犯罪学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1、认识犯罪的功能。

2、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功能。

3、促进刑事科学发展的功能。

4、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的功能。

5、促进社会政策的变革的功能。

6、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答案:(一)犯罪学和刑法学区别。

1、所研究的“犯罪”的外延不同。

作为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一种法律现象,是法律所规定的犯罪。

而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犯罪。

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的外延比刑法学犯罪概念的外延大,犯罪学一方面研究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另一方面也研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社会越轨行为。

犯罪学期末复习重点

犯罪学期末复习重点

犯罪学一、结合实案,论述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家庭因素及防控对策。

(一)不完整家庭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现在的离婚率比过去增高,罹患各种恶疾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家愍也在增加,单亲家庭数目逐年攀升,而青少年犯罪61%来自单亲家庭。

4.重智轻德型家长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学业发展,忽视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即德、体、美、劳活动。

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技能训练,造成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差,人格与品德低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5.高压型当今社会竞争、教育内部的升学竞争激烈。

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龙成风,对孩子滥施压力。

使部分孩子其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心理障碍。

一些青少年学生因家庭施加学习压力太大,最终导致“杀亲犯罪”(如“徐力杀母”、“杨斌杀母”)悲剧即是典型的例证。

(四)行为不良的家庭天津市对103名青少年犯的家庭调查表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曾被劳改、劳教的达到26人,占总数的25%。

可见,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即“父行子效”。

一、改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氛围1.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2.形成良好的法律规范和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父母履行教育监护职责。

3.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解决青少年基本物质和教育需求。

4.提高家长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

二、改变家庭教育模式,倡导科学教育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人才观,家长在重视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把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孩子块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

2.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注重沟通交流。

在交流方式上,要注重平等交流;在培养方法上,要以培养习惯为主;在教育的理念上,注意因材因性施教。

3.提高自身素质,和孩子一起成长。

4.加强亲职教育培训。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1.建立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完善监护制度的运行机制。

犯罪学复习要点

犯罪学复习要点

犯罪学复习要点(第一部分)Chapter1Contents:Main areas of Criminology; Various definition of CriminologyViews on crime holding by these early schools of criminology(Classical Criminology, Nineteenth-Century Positivism, Sociological Criminology, Physiognomists, Phrenologists and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Biological Determinism,cartographic school, Chicago School)Key terms:Crime, criminal, penalty, punishment, correction, criminology, Classical Criminology, Positivist criminology, Sociological Criminology, Physiognomists, Phrenologists and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Biological Determinism, Utilitarianism, empirical methods, positivistRepresentatives of criminologists:Cesare Beccaria, Cesare Lombroso , L.A.J(Adolphe) Quetelet, Emile Durkheim, Chicago School, Edwin Sutherland,Chapter2Content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Various views on crime (consensus view, conflict view, interactionist view),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eviant behaviors and crimeFunctions of criminal lawCriminology research methods (Survey Research/Cohort Research/Aggregate Research/Experimental Research/ Observational and Interview Research)Various mode of trial ( compurgation and ordeal, combat)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riminal law and trot lawDefenses: excuse defenses-----lacking actus reas and mens rea, insanity, duress, intoxication, ignorance or mistake and justification defenses: self –defense, necessity and entrapmentKey terms:deviant behaviors, penology,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ment,Capital punishment and mandatory prison sentences, Uniform Crime Report (UCR), mores and folkways, wergild, common law, statutory law, case law, precedent, jury, Mala in Se (natural crime) and Mala Prohibitum (statutory crime), Felonies and Misdemeanors, burden of the proof, 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 beyond reasonable doubt,Actus reus,Mens rea,Strict liabilityChapter3Key terms:The uniform crime report,Self-report survey, 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 NCVS), Chronic offenderChapter4Contents:Problems of crime victim (loss, suffering, fear, antisocial behavior)Theories of victimization ( Victim precipitation theory---Victim initiates the confrontation that eventually leads to their injury or death; Active precipitation; Passive precipitation; Lifestyle theory---High-risk lifestyles, the equivalent group hypothesis, the proximity hypothesis, the deviant place hypothesis; 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targets, Absence of capable guardians, Presence of motivated offenderCaring for the victim ( government‘s response, victim service programs, )Key terms:Victim, victimization, Victim precipitation theory, Lifestyle theory, Routine activities theor yChapter5Contents:Views of choice theory, 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Crime prevention strategiesKey terms:choice theory, crime, criminality, ration choice, 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 deterrence, specific deterrence, general deterrence, displacement, extinction, discouragement, and diffusion, incapacitation, informal sanction, three strikes and you are out, just desert theoryChapter6Contents:Branches of trait theoryViews of each branch of trait theoryKey terms:Sociobiology, Biochemical conditions, chemical and mineral influences, hormonal influences, allergies, premenstrual syndrome, hormonal imbalance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Neurological impairments,Genetics, psychodynamic, cognitive,behavioralChapter7Contents:Branches of social structure theoryViews of each branch of social structure theoryKey terms:Chicago School, 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Shaw and Mckey‘s concentric zone theory, Social ecology theory, Strain theory, Anomie, General strain theory, 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Cultural deviance theory, Sellin‘s culture conflict theory, Miller‘s focal concern theory, Cohen‘s theory of delinquent gangs, Cloward and Ohlin‘s theory of opportunityChapter8Contents:Branches of social process theoryViews of each branch of social process theoryKey terms:Social learning theory,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theory, Neutralization theory, social control theories, Labeling theory or social reaction theory, Primary deviance and secondary devianceExercisesⅠFill in the blanks with suitable terms:(1) According to Sutherland, a crime committed by a person of respectability and high social status in the course of occupation is called as _______________. (white-collar crime )(2) If the defendant maintains that the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induced him or her to commita crime, the defendant can use the defense of __________ to excuse him or her. (entrapment )(3) __________ means long-term psychological pain that a victim suffered from a crime. (indirect costs)(4) According to the _______________view, some people may actually initiate the confrontation that eventually leads to their injury or death. ( victim precipitation)(5) The school of criminology which views that criminals rationally choose crime is called as________________. ( choice theory)(6) According to Becarria, people want to achieve________ and ______avoid ________. To be effective, crimes and their punishments must be proportional. Without __________ people would not be deterred from committing more serious offences. (pleasure, proportionality, pain)(7) According to 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 crime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re factors, these factors are_________. ( suitable targets, capable guardians, motivated criminals)(8) Psyc hodynamic theory ( Freud‘s version of psychodynamic theory) says that the humanpersonality has three-part structure, these parts are______. ( id, ego, superego)(9)Strain theory has several branches, these are__________. ( Anomie theory, general strain theory, institution anomie theory, 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10) Social learning theory has several branches, these are_______________. (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theory, neutralization theory )(11) According to Laub and Sampson‘s view, life events can enable adult offenders to desist from crime, and two critical turning points are ___________. ( marriage and career)(12)According to Laub and Sampson‘s view,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that are life-sustaining are called as_____________. (social capital)(13)The philosophy which emphasized that behavior must be useful, purposeful, and reasonable is called_________.( utilitarianism)(14)__________has two main elements, one is the belief that human behavior is a function of external forces that are beyond individual control; the other is the embrac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solve problem. ( Positivism)(15) According to _____________, law is not the exclusive domain of the rich, but rather is used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control members of any class who threaten its existence. (structural Marxism)(16) According to _____________, criminal law and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solely as an instru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poor, have-not members of society; the state is the tool of capitalists. (instrumental Marxism)(17)According to _____________, crimes are behaviors believed to be repugnant to all elements of society. (consensus view)(18) Criminologists us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to measur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criminal behavior. ( survey research, cohort research, aggregate date research, experimental research, observational and interview research)(19) In preliterate societies, __________and_______ played the same role as law in modern society. (mores and folkways)(20) __________refers to a law applied to all subjects of the land, without regarg for geographic or social differences. (Common law(21) Cases from which rules can be draw and are commonly applied in all similar cases are called_________.(precedents)(22)In criminal matters, the defendant‘s guilt must be proven ___________.In a civil case, guilt is established by ______________ of the evidence. (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 preponderance )(23)A felony is a serious offence, while a _______________ is a minor or petty crime. (misdemeanor)(24) If a defendant is charged with murder, but at the time when he killed the victim, the victim was entering the defendant‘s dwelling house with intent to commit a felony, the defendant may use ___________ to refute the charge. (self-defense)(25) A male with sexual relations with underage female will be charged with the crime of _____________. (statutory rape)(26) The survey which allows the participants to revea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violations is called _____________. (self-report survey)(27) These persistent offenders are referred to as _______________. (chronic offenders orcareer criminals)(28) There are three branches of social structure theory, these are___________.( 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 strain theory, culture deviance theory )(29) Social process criminologists have long studied the critical elements of socialization to determine how they contribute to a burgeoning criminal career. Prominent among these elements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mily, peer group, school, church)(30)According to Lemert, _______________ involves norm violation or crimes that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actor and can be quickly forgotten, in contrast, ______________ occurs when a deviant event comes to the attention of significant others or social control agents, who qpply a negative label. (primary deviance, second deviance)(31)____________ are the key players in the judicatory process. (judge, prosecutor, defense attorney)(32) ________________ means that a defendant cannot be prosecuted by a jurisdiction more than once for a single offense. (Right to be free from double jeopardy)(33) Today corre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omponents---_______________. (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s, jails, prisons, and parole programs)ⅡAnalyzing1.Each of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support one branch of criminology, point out which branch of criminology does each of the paragraph support:(1)Evidence shows that jurisdictions with relatively low incarceration rates also experience the high crime rates.(2)Crime rates correspond to neighborhood structure and crime is created by the destructive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urban slum.(3)Some criminologists‘ surveys show that juvenile delinquents maintained close association with delinquent youths prior to their law-violating acts.(4)I tried to stay away from crime……Nobody would hire me. I was an ex-con and I tried, I really tried to get gainful employment. There was nobody looking to hire with my record. So, I started robbing.(4)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crime rates and the severity, certainty, and speed of legal sanctions.(5) The women‘s movement can reduce domestic violence by mounting a crusade to shame spouse abusers.(6) A criminal offender is a deeply disturbed individual who suffers from a variety of mental and physical abnormalities.(7) Results of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changes of children‘s diets in sugar can reduce aggression levels.(8)Studies condu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other nations have shown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airment in executive brain functions and aggressive behavior.(9) Homicide rat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mmediately after a heavyweight championship prize fight.(10) Delinquent behavior of lower-class youths is actually a protest against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middle-class U.S culture.(11) Young offenders sometimes claim that unlawful acts are simply not their fault; criminalacts result from forces beyond their control or are accidents(12) The world is a corrupt place with a dog-eat-dog code, it is ironic and unfair for these authorities such as police, judges,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condemn criminal misconduct.(13) Children negatively labeled by their parents routinely suffer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cluding antisocial behavior and school failure.2.Each of the following criminal policy is based on a kind of criminology, point out which kind of criminology does each policy be based on:(1)Let the punishment fit the crime(2)Three strikes and you are out(3) Crack-downs—sudden changes in police activity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communicated threat or actual certainty of punishment --- can lower crime rates.(4)Surgical procedures should be used to alter the brain structure of convicted sex offenders in an effort to eliminate or control their sex drives.(5)Give indigent people direct financial aid through public assistance or welfare.(6) Mobilization for youth (a program designed to reduce crimes produced by structures of slum areas in New York.)(7) Society should try to reconcile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conflict.ⅢEach of the following criminologists or schools of criminology hold one of the following views, choose the number from right that best matches each of the letter from left, and write your answers in answer paper:A. Durkheim 1. Crime can be useful and occasionally even healthful for societyB. Lombroso 2. Born criminals inherited physical problems that impelled them into a life of crime.C. Chicago school 3. Social forces operating in urban areas create criminal interactions; some neighborhoods become ―natural areas‖ for crime.D. Edwin Sutherland 4. People learn criminal attitudes from older, more experienced law violators.E. Walter Reckless 5. Crime occurs when children develop an inadequate self-image, which renders them incapable of controlling their own misbehaviorF. Marxist criminologists 6. Crime is a function of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capitalism produces haves and have-nots, each engaging in a particular branch of criminality.G. Enrico Ferri 7. A number of biological, social, and organic factors caused delinquency and crimeⅣTrue or false1.Two classical criminological studies, one by Hans von Hentig and another by Stephen Schafer, first identified the critical role of the victim in the criminal process.2.Social learning theorists view violence as something learned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behavior modeling3.Social process theories share one basic concept: all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class, orgender,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delinquents or criminals.4. Although member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also engage in crime, social structure theorists view middle-class and white-collar crime as being of relatively lower frequency, seriousness, and danger to the general public.5. According to social structure theory, the disadvantaged economic class position is a primary cause of crime.6. Social process theories hold that criminality is a function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7.Conflict theories view criminal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conflict, crime is only a reaction to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wealth and power in society.8. According to Marxist feminists, gender inequality is a function of female exploitation by fathers and husbands, so, female in a capitalist society commit fewer crimes than male.9. According to Power- Control Theory, middle-class girls are the most likely to violate the law because they are less closely controlled than their lower-class counterparts.10. A juror who acknowledges any bias for or prejudice against the defendant should be moved for cause and replaced with another.ⅤTranslationP6 Basic elements of classical criminology theoryP6 Introduction about positivismP20 Integrated definition of crimeP115 Difference between crime and criminalityP257 Marx‘s comment on productionP226 Branches of social process theory ‗s views on human nature and the role of socialization in criminalityP291 Gottfredson and Hirchi‘s explanation on why some people who lack self-control can escape criminality.P333 First- degree murderⅥ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criminal law?(PP36-39)2. If one has a legal duty to act, his failure to act is a criminal offence, what kind conditions does a person has a legal duty to act? (P40)3.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crime victims? (PP85-88)4. How to prevent one from being victimized? (PP95-100, PP103-104,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programs, target hardening, self- defense measures)5.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kinds of homicide? (P333)6.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arceny, theft, robbery, and burglary?(PP369-370)ⅦClassification of crimes:Crimes can be classified as mala in se (natural crime ) and mala prohibitum (statutory crime), point out each of the following crime belonging to which kind of crime 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classification:Possession of drug, smuggling, murder, rape, burglary, theft, robbery, arsonCrimes can be classified as instrument crimes ( crimes through which people obtain their desired goods) and expressive crimes ( crimes through which people express their rage, frustration, anger against society), point out each of the following crime belonging to which kind of crime 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classification:Selling drug, smuggling, assault, rape, theft, robbery, arsonCrimes can b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seriousness, a felony is a serious offence, a misdemeanor is a petty crime, point out each of the following crime belonging to which kind of crime 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classification:Murder, rape, robbery, petty theft, unarmed assault, burglary内容:犯罪的主要领域;各种犯罪的定义对犯罪的看法持有这些学校早日犯罪(古典犯罪,十九世纪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犯罪Physiognomists ,Phrenologists和病态人格,生物决定论,制图学校,芝加哥学派)关键术语:犯罪,刑事,罚款,处罚,纠正,犯罪学,犯罪学古典,实证犯罪学,犯罪社会学,Physiognomists ,Phrenologists和病态人格,生物决定论,功利主义,实证方法,实证犯罪学家代表:意大利人贝卡利亚,意大利罗索,LAJ (阿道夫)克托莱,涂尔干,芝加哥学派,埃德温萨瑟兰,Chapter2内容:异同犯罪和刑事司法;各种不同的看法犯罪(一致认为,冲突的观点,认为互动),异同越轨行为和犯罪职能刑法犯罪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队列研究/总结研究/实验研究/观测和研究访谈)各种模式的审判(compurgation和磨难,打击)异同刑法和小跑法防御:防御系统的借口-----现实缺乏reas和犯意,精神错乱,胁迫,中毒,无知或错误防和理由:自我防卫,必要性和陷阱关键术语:越轨行为,刑罚学,康复和治疗,死刑和强制性监狱服刑,统一犯罪报告(非编码区),习俗和民俗,wergild ,普通法,衡平法,成文法,判例法,先例,陪审团,马拉硒(自然人犯罪)和马拉Prohibitum (法定犯罪),重罪和轻罪,负担的证据,优势证据,排除合理怀疑,犯罪,犯罪意图,严格责任Chapter3关键术语:统一犯罪报告,自报告调查显示,全国犯罪受害调查(NCVS ),慢性罪犯第4章内容:问题的犯罪受害者(损失,痛苦,恐惧,反社会行为)理论受害(受害者降水理论---受害者发起的对抗,最终导致其受伤或死亡;主动降水;被动降水;生活方式理论---高风险的生活方式,相当于组假说,接近假设,越轨地方假说;日常活动理论----是否有合适的目标,缺乏能力的监护人,存在犯罪动机照顾受害者(政府的反应,受害人服务项目)关键术语:受害人受害,受害者降水理论,生活方式的理论,日常活动理论Chapter5内容:意见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情景犯罪预防预防犯罪战略关键术语:选择理论,犯罪,犯罪,配给的选择,日常活动理论,威慑,具体的威慑,一般威慑,流离失所,濒临灭绝,气馁,和传播,残疾的,非正式的制裁,三打你的,只是沙漠理论Chapter6内容:分行特质理论意见,每一部门的特质理论关键术语:社会生物学,生化条件下,化学和矿物的影响,荷尔蒙的影响,过敏,月经前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环境污染物,神经损伤,遗传,心理动力,认知,行为Chapter7内容:分支机构的社会结构理论意见,每一部门的社会结构理论关键术语:芝加哥学派,社会混乱的理论,Shaw和Mckey的同心圆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应变理论,失范,一般应变理论,制度失范理论,相对剥夺理论,文化偏差理论,Sellin的文化冲突理论,米勒这是一种为了满足重点关注的理论,科恩理论的团伙犯罪,Cloward 和俄林理论的机会Chapter8内容:分支机构的社会过程理论意见,每一部门的社会过程理论关键术语:社会学习理论,微分协会,加强理论差别,中和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或社会反应理论,小学和中学越轨行为偏差练习Ⅰ填空合适的条件:( 1 )根据萨瑟兰,犯下的罪行的人的尊严和很高的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占领是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

犯罪学复习资料考试资料重点

犯罪学复习资料考试资料重点

犯罪学复习资料考试资料重点犯罪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犯罪预防2、犯罪条件3、犯罪原因4、被害人的刺激性5、犯罪率1、犯罪预防是指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2、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犯罪工具和侵害对象(人、财、物)等诸要素。

3、被害人的刺激性是指被害人本身存在并显露出引起加害人注意,诱发其犯罪行为的特点。

4、犯罪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结构和作用机制。

5、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二、简答题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答:(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属地管理原则2、简述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答:(一)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是相互对立的1.相互对立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扣双方互相排斥。

3.在犯罪后果上,以侵害与被侵害对方的权利而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立的关系。

(二)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被害人与犯罪是相互依存的1.相互对应的角色扮演。

2.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双方彼此互动。

3.犯罪人与被害人在犯罪与被害过程中互补。

(三)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角色转换1.“被害前”的被害转化。

2.“被害中”的被害转化。

3.“被害后”的被害转化。

3、研究犯罪原因具有哪些意义。

答:(一)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二)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三)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四)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4、简答犯罪人的认识结构的概念和特征。

答:犯罪人发认识结构是指犯罪人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总称,其特征1,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对事物发展的认识理解和预见通常很差,有严重的片面性和表白性,2,只对能满足其他人欲望的事物表现积极的认识活动,3,以自己为中心判析评价事物。

犯罪学考试重点

犯罪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犯罪现象: 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呗犯罪原因所决定, 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2】犯罪行为: 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 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 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3】被害现象: 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是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由被害人所担受的, 状述和反映具有“被害”性质的诸经验事实。

【4】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 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 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 但尚未真实被害者; 或者, 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 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格、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的潜在被害倾向者。

、【5】被害盲点症: 是指被害人出于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 以致注意力狭窄、判断力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 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

【6】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 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 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的社会原因: 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 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8】犯罪亚文化: 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 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9】微观社会预防: 是以社区、群体以及公民个人为单位而进行的预防犯罪活动, 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自身的被害可能性, 消除犯罪机会和条件。

问答:1、犯罪学的功用犯罪学的功用以犯罪学的特性为基础, 是特性与外部事物发生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

一般而言, 犯罪学具有以下三大功用:(一)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二)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2、犯罪学实证研究的主要程序【1】确定研究课题, 明确研究类型。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00235犯罪学-重点内容

00235犯罪学-重点内容

00235犯罪学基础内容-名词解释1.犯罪学: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问题的综合性科学,准确地讲,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人: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社会应当对其采取矫治措施的人。

3.犯罪社会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与犯罪之间关系的学说,它侧重于以社会因素解释犯罪原因。

4.作为一个系统的犯罪原因:作为一个系统的“犯罪原因”可以定义为:引起犯罪发生和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整体。

5.犯罪预防: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犯罪的原因,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6.被害人:被害人或刑事被害人,是指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

7.犯罪人类学理论:犯罪人类学理论,是以人类学为基础,从人体特征出发研究犯罪原因的学说。

意大利医生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著作是《犯罪人论》。

龙勃罗梭的学生、意大利学者菲利和加洛法罗是其主要支持者。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天生犯罪人论。

”他认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向野蛮人退化的返祖现象。

原始人类和低等动物的残忍本能在他们身上的再现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

菲利提出,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三因素犯罪原因论,加洛法罗提出了自然犯罪论。

他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人定犯罪两种。

8.犯罪预测:犯罪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社会内未来犯罪现象的种类、数量、发展趋势以及特定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等内容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

9.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街道、农村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增强防卫,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犯罪学复习大纲

犯罪学复习大纲

犯罪学一.名词解释:1、犯罪饱与法则: 犯罪饱与法则就是菲力在化学中的饱与定律启发下以犯罪统计学研究为基础提出的关于犯罪数量及其变化的犯罪规律。

无论就是自然犯罪还就是法定犯罪,在总量上都就是持续增加的,但每年的变化有时候增多,有时候减少,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积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由此可见,它与某种类似于化学定律的法则相一致,我称之为犯罪饱与法则。

就像一定量的水在一定温度下会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而且不多也不少那样,在有一定的个人与自然条件的社会环境中,也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

2、紧张理论: 社会结构理论就是指利用不同人群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解释犯罪原因的一类犯罪学理论。

社会结构理论分为三个相互交叉的分支,紧张理论为其中一个分支。

紧张理论用财富与不平等分配、挫折、获取成功的替代办法等来解释犯罪行为的产生。

3、犯罪场: 存在于潜在犯罪人的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

包括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侵犯对象因素、社会控制疏漏。

4、恢复性司法: 恢复性司法就是对刑事犯罪通过在犯罪方与被害方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以犯罪人主动承担责任消弭双方冲突,从深层次化解矛盾,并通过小区等有关方面的参与,修复受损社会关系的一种替代性司法活动。

国际上对恢复性司法较为通行的的定义就是:恢复性司法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案件中,关涉各方共同解决犯罪问题,处理犯罪后果的过程及其对未来的意义。

5、被害烙印: 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后,将这一经历积淀、内化,从而在心理或生理上显现的短期不易消除的某种症状、标志或特点。

(百科,跟老师笔记大致相同。

)标签理论:就是犯罪社会化过程理论的一种,又称“社会反应理论”、“贴标签理论”或者“标定理论”,这组理论用破坏性社会互动与遭遇解释犯罪原因与犯罪生涯,即认为任何行为都不取决于事物的本性,而取决于社会的解释方式。

P53(书加笔记)6、标签理论(标定理论,labelling theory):又名社会反应理论,就是一组用来解释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就是以司法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反应系统,在赋予人们行为以特定属性之后产生的,认为社会对犯罪的反应,反而会促使犯罪的发生,揭示了社会反应机制的犯因性特征。

犯罪学

犯罪学
162、被害人的生活方式特征
163、心理学的人格。
164、被害人的身体创伤
165、被害人的物质损失
166、被害人的精神创伤
167、被害人的反应
168、主动顺应。
169、被动顺应
170、表面顺应
171、认同型转换
172、堕落型转换
173、双重角色型
174、暴力循环型
175、经验判断法
105、再次被害
106、被害条件
107、犯罪预测
108、犯罪结构
109、犯罪手段预测
110、犯罪预测的方法
111、相关推断法
112、对比类推法
113、犯罪意向调查推测
114、犯罪预防
115、疏导性预防
116、预防犯罪的直接方法
117、预防犯罪的间接方法
118、情境犯罪预防
10、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检索和运用证据揭露、证实犯罪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11、研究方法:是指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目的追求而采用的发现真实和求证真实的手段和方式。
12、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可用以收集、整理、分析能够反映犯罪现象特点、规律、成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状况与效果的资料和各种方法的总称。
34、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和机械抽样,是指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
35、整群抽样:是以某种标准将总体分为若干群,将各群编码后,按随机原则,抽取这些群中某些群作为样本。
36、非随机抽样:是研究者根据主观判断和愿望,从总体中选取某些单位作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法。
37、偶遇抽样:是指调查者到某个地方,遇到哪种情况就选择哪种情况为样本,直到满足规定的数目为止的方法。

犯罪学复习重点

犯罪学复习重点

犯罪学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尔)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观察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刑法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古典犯罪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自然犯罪概念)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犯罪饱和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社会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相对暗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再犯的可能性)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研究犯罪原因)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制贩毒品)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集群犯罪严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文革”期间)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犯罪行为)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犯罪工具)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犯罪条件)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受容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犯罪预测的内容)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犯罪现象属性.犯罪的基本状况.犯罪特点.犯罪规律)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发案数剧增.流动人口犯罪突出.新型犯罪不断出现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犯罪预防.治理犯罪.犯罪学学科的发展.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犯罪人的改造)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平等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实际效果.平行性.具体性.操作性)三、填空1、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科学。

犯罪学复习资料.docx

犯罪学复习资料.doc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I •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A.技术性B.客观性C.综合性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休事实资料的方法是()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屮提出了()A.犯罪原因三元论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Z—是()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生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A.研究犯罪动态B.研究犯罪工具C.研究犯罪构成D.解释犯罪原因II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乂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动态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犯罪率B.相对暗数C.绝对喑数D.明数13. 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14. 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具冃的是()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彖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15. 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乂死灰复燃的犯罪是()A.杀人B.制贩毒品C.抢劫D.抢夺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B.集群犯罪严重C.连续犯罪减少D.重人案件迅速下降17. 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18.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D.青少年和屮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 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D.安全提供保障20. 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Z间的()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21 •经济转型过程屮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相关因素D.屮介环节22. 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D.社会角色23. 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24. 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D.犯罪时间25. 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彖因素的是()A.犯罪原因B.犯罪根据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26. 被害人由于口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27. 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性质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方式28. 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D.政法部门29. 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C. 贵重物品标刻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30. Z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A.刑罚报应B.社会防TC•保安处分D.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复习重点导论1、刑法学上,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上,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例如强奸和嫖娼,前者属于既属于刑法学上的犯罪也属于犯罪学上的犯罪,后者属于犯罪学上的犯罪,因为嫖娼并没有违反刑法。

)2、因果观和系统观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7)犯罪学研究的因果观可以分解为两条法则:环境法则、可能法则。

犯罪学研究的系统观可以分解为两条法则:整体法则、双向法则。

3、犯罪学研究的实证方法..Nl实证方法即实际证明的方法,是超越和排除价值判断,通过对实地调查和观察所得的经验资料的考察,以分析和预测一定社会行为客观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主要程序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2 )建立研究假设;(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研究资料;(5)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6)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

4、贝卡利亚及其《论犯罪与刑法》 (2)意大利的贝拉利亚于1764年出版了《论犯罪与刑法》的小册子。

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人道原则。

5、边沁在司法改革方面的最大贡献之一:监狱建筑设计。

(29)6、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等人,他们都否定古典犯罪学派的自由意志论,坚持犯罪为某些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决定论,但是他们也有各自的观点是: (31)龙勃罗梭:强调生理因素的影响,创立了犯罪人类学派。

他按犯罪人是否具有天生特质及主观恶性程度将犯罪人分为四种类型: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激情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

前两种人是真正的犯罪人,主观恶性大,激情犯和偶发犯不具有先天人特质,主观恶性较小。

(32)菲利:强调社会因素的影响,被视为犯罪社会学的创始人。

其“三因素说”是:人类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另外,他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即每一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上述促使犯罪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并由此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

(33)力啰法洛:强调道德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他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

(35)7、亚文化理论 (39)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埃伯特科恩、理查德克罗沃德、劳埃德奥林等人。

亚文化理论认为,在西方社会下层社会成员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亚文化群。

亚文化群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犯罪团伙、殴斗团伙、颓废团伙(例如同性恋)。

8、标签理论 (43)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犯罪学家莱莫特、贝克等人。

该理论从行为的社会解释角度认识犯罪,认为人的行为并不取决于事物的内在性质,而是取决于社会解释方式,即它们被称作什么以及由其名称所引起的含义。

该理论还认为,贴标签是违法犯罪的催化剂。

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45)主要内容:(1)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概念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是其所有理论观点的基础。

(2)人格机构理论:①本我。

即“潜在的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深层的部分,充满本能的欲望冲动,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

②自我。

自我是人格机构中的表层,可以理解成是实现的“我”,实在的我“我”,是“本我”在与社会环境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③超我。

是人格的道德方面遵循至善原则、倾向于抑制本能的冲动。

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连个部分。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实现原则,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对西方心理学和犯罪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0、攻击理论 (47)挫折一攻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挫折容易引起攻击欲望和攻击行为,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特别是暴力性犯罪行为的产生。

11、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0 老子的观点:民以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

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者。

民之轻死也,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60)第一章1、犯罪现象概念:是指一定时空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67)内容:(1)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犯罪的构成状况,乃至于加害一被害互动意义上的被害人的构成状况。

(2)犯罪特点:指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于加害一被害、犯罪人一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

(3)犯罪规律:指在一定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即犯罪及其主体的流量、流向的带有一般性的运动过程。

(70)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最近五十年来,西方国家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主要有以下七种:(1)白领犯罪 (81)(2)环境犯罪...82(3)只能犯罪(4)游戏性犯罪..加(5)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6)恐怖主义犯罪...85(7)有组织犯罪...86。

(例子在书上)第二章1、犯罪行为概念: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91)构成要素: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行为方式。

(92)按照行为形成的方式对犯罪进行分类:(1)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方式(2)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

(96)一般来说,犯罪行为实施具有以下几种方式:秘密方式、公开方式、欺骗方式、暴力方式、协议方式。

(105)第三章1、犯罪人: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108)2、犯罪人的特殊属性一一反社会性:犯罪人的反社会性是指犯罪人人格呈现出的与社会法律规范和伦理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

其具体表现如下:(1)错误的信念体系(2)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者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受挫折状态(3)自我意识发展欠缺(4)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5)不良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的习癖化。

(需要连同例子一起复习) (115)3、犯罪生涯:所谓犯罪生涯,是个人成为犯罪人的过程以及个体犯罪行为的总序列。

(119)第四章1、被害人概念:被害人或者受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

(不仅是自然人) (123)特性:所谓被害人特性,是指为被害人所独有,而状述和反映其特定身份和特定被害状态的诸基本特点、特征或属性。

一般来说,被害人具有以下特征:(1)被害性(2)互动性(3)可责性。

(125)被害人具体类型(主要了解以下几种及其的例子):(1)暴君型被害人,指个性暴躁,权力欲、支配欲极强并因此而招致被害者...133;(2)抑郁型被害人,是指具有抑郁倾向,甚至患有抑郁症,并因此而受害者...135;(3)女性被害人,即遭受犯罪侵害而担受被害后果的妇女...137。

2、被害标签,或者被害人标签,是指由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或特定的社会氛围、被害人的人格倾向等因素综合互动所形成的,并由社会烙于特定被害人人格乃至人身,旨在标明其被害性的,具有角色模型性质的符号。

(146)3、被害人易位,或者被害人的转换,是指在犯罪与被害的互动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作用(加害与被害)与身份(加害人与被害人)互相向对方移易。

即被害人由于诸如防卫过当或者其他原因加害与对方,反成犯罪人;原本实施犯罪的加害者则因此而罹害,成为被害人,例如家庭暴力。

(147)4、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2)冲突模式(3)被害人催化模式(4)斯德哥尔摩模式。

(151)5、被害预防,是指社会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

•••1566、被害人的非人格化,这是一种与“被害人贬值”互为表里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将被害人贬值的极端化。

(157)第五章1、犯罪场,(狭义)指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促成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

“背景”包括四方面因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侵犯对象(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

(176)1、时间与犯罪 (184)①一般来说,夜晚的发案率要高于白昼;但某些犯罪白昼的发案率却高于夜晚,如扒窃行为。

(185)②距西方学者研究,月圆之夜犯罪率明显上升,反之则恢复常态。

(187)2、社会周期与犯罪,是指具有社会性内容、循环往复的时间段落,女口周、月和星期、固定的节假日以及上、下班周期、经济危机周期等。

(187)3、季节周期与犯罪:一年四季之中,冬、夏两极对于犯罪的涨落影响最大;春、夏与秋、冬交替,即换季之际次之。

(190)第七章1、阅读P219的案例7.62、家庭因素与犯罪 (219)第九章1、激情与犯罪 (277)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所谓应激性心里变态是指反应性精神障碍,它是由于个体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或者紧张环境,如灾难、噩耗、打击或者变故,无法调解自己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的非常态反应。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80)3、成瘾性是指人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对于一种物质或者一种行为方式的依赖性,分为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两种。

两者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复杂的生理一心理病态。

(283)4、阅读P285的案例9.10简答题: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45 —472、亚文化理...39论和标签理论 (43)3、刑法学上的犯罪和犯罪学上的犯罪的异同 (4)4、城市社区环境与犯罪的关系 (198)家庭环境与犯罪的关系 (219)5、犯罪人的特殊属性 (115)6、犯罪生涯 (119)3、犯罪行为的有意性一一邱兴华案件李玫瑾认为,这一说法至少证明发言者没有完整地了解案件的全部过程。

事实上,有大量证据证明,邱兴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一,邱兴华下午上山,却选择夜间作案,是趁人们熟睡之机作案,这说明他有等待的过程;第二,他作案后故意放火,这说明他有意破坏犯罪现场;第三,他作案后逃离现场,在追捕期间遇见熟人,还威胁对方不许报警;第四,在逃亡期间,他在另一地,即随州市砍伤三人后又到另一房间翻出1 6 0 0元钱拿走。

从其行为方式到犯罪过程看,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性质,有明显的自我保护性行为和意识。

甚至他自己还有一点点后悔,那就是杀了一名12岁的孩子,而他自己也有儿子。

4、犯罪人的反社会性一一马加爵、郑民生福建南平杀童案反社会性:指犯罪人人格呈现出的与社会法律规范和伦理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

犯罪人的反社会性:(1)错误的信念体系。

(2)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者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挫折状态。

(3)自我意识发展欠缺。

(4)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

比如,高度内倾、外倾;冷漠孤僻、虚伪狡诈、爱慕虚荣、意志力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