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期末考试

合集下载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涉及到犯罪的原因、案件调查、刑

法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提供一系列与犯罪学相关的试题及答案,旨

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犯罪学的知识。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A. 激励

B. 决策

C. 心理状态

D. 社会环境

答案:D

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犯罪与刑法

B. 犯罪案件调查

C. 犯罪原因和预防

D. 犯罪心理学

答案:A、C、D

3. 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的社会因素,以下哪项不是犯罪的社会因素?

A. 经济环境

B. 文化传统

C. 个体心理

D. 社会价值观

答案:C

4. 下列哪种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进程犯罪?

A. 蓄意犯罪

B. 故意犯罪

C. 计划犯罪

D. 立即犯罪

答案:B

5. 犯罪预防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A. 提前预防、发生预防、事后预防

B. 政策预防、社会预防、家庭预防

C. 形势评估、预警预防、干预控制

D. 总预防、专业预防、个体预防

答案:A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答: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犯罪者的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通过对犯罪者的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以及心理变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犯罪的心理动因,以及进行犯罪预防和犯罪治理方面的工作。

2.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答: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

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统计研究法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犯罪数

据来揭示犯罪现象的规律性;案例研究法则通过深入研究个别案例来

分析犯罪的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行为的类型:指根据一•定的FI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所做的分类。

2、自然犯罪:是指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和正直的道德情绪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人的本性,因此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视为犯罪。

3、被害赔偿:是指犯罪人或国家对于被害人因被害而遭受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损失,损害或痛苦所进行的返还、恢复原状或补偿。自然犯罪

4、犯罪的心理预防:是指旨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行为选择,而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5、犯罪治安预防: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

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AB

3、ABD

4、ABC

5、

ABCD

6、ABCD

7、ABD

8、ABC

9、C10、AC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

1、X

2、X 共12分)

3、V

4、V

5、V

6、X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菲利认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都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中,各种因素起作

用的程度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总的来说,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较大。

(2)据此他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即每-•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促使犯罪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并由此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故犯罪也有年终平衡,其增多或减少,比国民经济的收支还有规律。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学

2、犯罪人

3、被害人

4、犯罪场

5、犯罪预测

6、犯罪预防

二、填空题。

1、犯罪学的基本特质是()

2、四因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犯罪的原因是由()、不良需要、社会环境和()构成。

3、()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位。

4、犯罪场的构成包括四种因素:时间因素、()、犯罪侵害对象和()

5、()是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6、我国对法人犯罪的处罚实行()原则。

7、以侵害对象划分,暴力犯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为主要

侵害对象;一是以()为主要侵害对象。

8、我国处理犯罪的总方针是()

三、简答题。

1、犯罪学的任务有那些?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怎样?

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有那些?

4、惯犯的种类?

5、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四、论述题

试述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刑法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学的基本任务?

A. 规范人们的行为

B. 维护社会秩序

C. 保护公民的权利

D. 强制教育罪犯

答案:D

2. 刑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哪个时期?

A. 封建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古代奴隶社会

D. 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

答案:C

3.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

A. 有罪推定原则

B. 内容完整性原则

C.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权原则

D. 罚金原则

答案:B

4.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紧急避险的正当防卫?

A. 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保卫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

C. 保护公共财产免受损害

D.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答案:A

5. 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刑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B. 研究刑事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形态

C. 研究罪犯心理和犯罪动机

D. 研究刑事诉讼制度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

某市发生了一起巨额贪污案。被告人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巨额公款转入他个人的银行账户,并用于购买

了豪华轿车、房产和珠宝等奢侈品。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小李的行为属于什么罪名?

答案:贪污罪

2. 小李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请分析。

答案:是。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

家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情

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

将巨额公款转入个人账户,涉嫌侵吞公共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贪

污罪。

3.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李的刑罚应如何确定?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

A. 犯罪动机

B. 犯罪行为

C. 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

答案:A

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

C. 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安全

D. 为了保护他人财产安全

答案:D

3.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

A. 犯罪情节严重

B. 犯罪后果严重

C. 犯罪行为人有悔改表现

D. 犯罪行为人再次犯罪

答案:C

二、判断题

1.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犯罪。

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正确。

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

答案: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刑罚执行期满不满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张某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在缓刑期间,张某再次因盗窃被抓获。

问题: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当如何处罚?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累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张某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和原判的罪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

一、填空题(10%)

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

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与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

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

A、强制性

B、确定性

C、均衡性

D、即时性

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

A、社会解组论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

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

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

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

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

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

【精品系列】犯罪学试题

【精品系列】犯罪学试题

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2.0分)

•A、

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

•B、

确立研究的概念体系和计划

•C、

收集、整理与分析、综合研究资料•D、

提出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ABCD

2

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外延包括

(2.0分)

•A、

全部法定犯罪行为

•B、

待犯罪化行为

•C、

准犯罪行为

•D、

待除罪化的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BCD

3

以下关于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2.0分)

•A、

刑法学与犯罪学都是研究犯罪现象本身的学科

•B、

刑法为犯罪学提供了研究犯罪概念的逻辑点

•C、

法律所定义的犯罪始终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和主要对象•D、

犯罪学对刑法立法、司法和执行都具有影响

正确答案:BCD

4

以下属于犯罪学研究观察法的是

(2.0分)

•A、

直接观察法

•B、

间接观察法

•C、

现场观察法

•D、

参与观察法

正确答案:ACD

5

菲利的犯罪原因论认为包括犯罪在内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2.0分)

•A、

环境原因

•B、

生物学原因

•C、

人类学原因

•D、

社会原因

正确答案:ACD

6

以下关于价值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有

(2.0分)

•A、

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做出定义的客观事实是价值事实

•B、

因为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客观事实事实是价值事实•C、

通过主体本身的存在和变化表现出来的事实是价值事实•D、

价值事实接受主体的评价性认识

正确答案:ABCD

7

以下属于犯罪学古典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2.0分)

•A、

贝卡利亚

•B、

费尔巴哈

•C、

边沁

•D、

桑斯顿·塞林

正确答案:ABC

8

以下关于“失范”理论的论述错误的是

(2.0分)

•A、

“失范”理论是由法国学者塔尔德提出•B、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 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C )。

A.边沁B。贝卡利亚C。龙勃罗梭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C )。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 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C。普世的正义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 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A。京蒂B。施耐德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C。菲利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A ).

A。激进派犯罪学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B。边沁C。费尔巴哈D。菲利

犯罪学期末考试

犯罪学期末考试

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应该由最高司法机关及时发布相应的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性案例,

应该犯罪化推向今天醉驾行为能否一律入罪的高峰。如果说,立法上醉驾行为应否入刑是可以借

的司法过程,不能掺杂任何非理性的激情与私利。就此而言,回顾近来“醉驾是否一律入罪”问

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把危害行为的情节对犯罪成立的影响予以明确

益所造成的侵害或威胁是否符合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本质特征,“醉驾能否一律入罪”也不例

总则规定了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概念、刑罚种类等原则、原理内容,刑法分则是刑法总

点:一是危险驾驶罪作为犯罪的具体类型,其司法认定需要遵从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概念的制约

性、制约性的体现,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化判断的需要——

行为认定为危险驾驶罪时,必须把“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排除在犯罪圈之外。作为犯

者的考量则需要结合案件情节予以审慎斟酌。总之,不能因为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没有为

也是其应有之意。

具有法益侵害性或威胁的行为是不能被认定为犯罪的。即使在危险与冲突不断加剧的当今风险社

生,也仍应以违法行为对法益造成抽象危险为前提。归入刑法典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可知危险驾驶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应该是公共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由此,根据犯罪客体的基本理论,醉驾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必须在客观上对道

了抽象危险,进而认定符合犯罪构成,成立危险驾驶罪。因为,类型化的醉驾行为的危险性和实险犯理论中对危险状态的判断至今仍是一个争议颇为激烈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危险状态的安全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基础,势必与危险状态的客观属性相违背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提供判断的依据或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由案件司法者具体酌情裁量。据此,罪圈之外,而不能认为醉驾行为要一概入罪。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犯罪主体

B. 犯罪客体

C. 犯罪主观方面

D. 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B

2.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

A. 犯罪行为

B. 犯罪结果

C. 犯罪动机

D. 犯罪手段

答案:C

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

A. 故意杀人

B. 故意伤害

C. 非法持有管制刀具

D.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

答案:D

4.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项?

A. 犯罪目的

B. 犯罪动机

C. 犯罪故意

D. 犯罪过失

答案:C

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属于结果犯?

A. 盗窃罪

B. 诈骗罪

C. 故意杀人罪

D. 贪污罪

答案:C

6.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刑罚种类?

A. 有期徒刑

B. 无期徒刑

C. 死刑

D. 罚款

答案:D

7.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

C. 为了保护他人重大利益

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答案:D

8.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

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B.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

C.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主动放弃而未能完成

D. 犯罪行为因犯罪人被抓获而未能完成

答案:C

9.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预备?

A.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

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C. 犯罪行为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

D. 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答案:D

10.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累犯?

A. 犯罪后五年内再次犯罪

B. 犯罪后十年内再次犯罪

C. 犯罪后十五年内再次犯罪

D. 犯罪后二十年内再次犯罪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

A. 犯罪行为

B. 犯罪目的

C. 犯罪结果

D. 犯罪动机

答案:D

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态度?

A. 行为结果的预见性

B. 行为结果的必然性

C. 行为结果的偶然性

D. 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

答案:A

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

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

C.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

D.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

答案:B

4. 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什么态度?

A. 预见性

B. 必然性

C. 偶然性

D. 不可预见性

答案:D

5.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

A. 犯罪情节较轻

B. 犯罪后积极赔偿

C.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

D. 犯罪后再次犯罪

答案:D

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

A. 盗窃

B. 诈骗

C. 贪污

D. 捡到钱包未归还

答案:D

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B. 一个人同时犯下多个罪行

C.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

D.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

答案:A

8.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

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

C. 犯罪行为已经停止

D.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

答案:C

9.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

A. 故意伤害

B. 非法拘禁

C. 侵占他人财物

D. 诽谤他人名誉

答案:C

10. 刑法中的“累犯”是指什么?

A. 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犯下多个罪行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犯罪学》考试资料

《犯罪学》考试资料

《犯罪学》考试资料

一.单选题

1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设计();犯罪对策

2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所采取的行政性()的总称;强制措施

3犯罪人的()是其犯罪个人原因中最直接的犯罪因素;人生观

4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系统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改造罪犯

5 要控制和减少犯罪,必须要筑好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即()家庭防范

6 犯罪学重在穷究犯罪的(),以便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原因

7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贝卡利亚

8研究犯罪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9把统计学的理论应用于犯罪学研究上,首推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

10依据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

11被害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被害人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的一门新学科》这一论文的发表为标志,它的作者是()以色列的门德尔松

12犯罪学还具有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社会机制

1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弗洛依德

14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它是犯罪人实施犯罪的思想基础;极端利己主义

15()是指公安机关对于社会上具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所采取的专业防范措施;治

三.判断题

1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希利;×

2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3互动性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前和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相作用,

被害人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或最终结局;√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类型

2、犯罪动机

3、业务过失犯罪

4、犯罪行为

5、预防犯罪

6、青少年犯罪

7、犯罪人

8、社会帮教

9、犯罪场10、被害人11、经济犯罪12、犯罪学

二、选择题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

A、犯罪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纪行为

D、罪错行为

E、过误行为

F、不道德行为

2、当前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是()

A、暴力型犯罪

B、淫乱型犯罪

C、经济型犯罪

D、政治型犯罪

3、绝大多数犯罪都离不开的三大要素是()

A、犯罪环境

B、犯罪行为

C、犯罪人

D、被害人

4、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感情结构特征是()

A、情感的低级性

B、情感的非社会性

C、情感的变异和偏执性

D、情感的丰富性

5、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基本含义,主要明确了以下面的问题()

A、领导问题

B、力量问题

C、手段问题

D、对象问题

E、目的问题

6、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是()

A、群众预防

B、道德预防

C、社会预防

D、心理预防

E、治安预防

F、刑罚预防

7、根据我国刑法,刑事惩罚包括的五种主刑是()

A、剥夺政治权利

B、管制

C、拘役

D、有期徒刑

E、无期徒刑

F、死刑

8、我国暴力犯罪的类型是()

A、危害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

B、危害公共安全

C、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D、侵犯财产

E、妨害社会管理

F、妨害婚姻家庭

9、业务过失犯罪的客观条件是(

A、技术因素

B、业务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

C、业务活动规则和法规方面的因素

D、其他客观因素

10、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是()

A、纠合性

B、偶发性

C、野蛮性

D、反复性

E、报复心理

F、好奇性

11、犯罪学与哪些学科有着紧密联系()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2015.7

题型:单选: 20 道 /20 分多选: 5 道/10 分名词解释: 5 道 /15 分

简答: 5 道 /25分论述: 2 道 /20分综合论述: 1 道, 10 分名词解释:

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

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

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

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

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

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

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

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

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

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

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

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

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6.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

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

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

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

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

及其相互关系。

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

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

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

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

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10.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犯罪学角度分析醉驾

姓名:彭双高学院:理学院学号:11008030117 为了能够更为公正、客观、统一的规制醉驾行为,准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应该由最高司法机关及时发布相应的司法解释或者指导性案例,对较为典型的犯罪情节予以明确。

近日,“醉驾是否一律入罪”的争议,把醉酒驾驶的争执从最初是否应该犯罪化推向今天醉驾行为能否一律入罪的高峰。如果说,立法上醉驾行为应否入刑是可以借助公众讨论的“民意”问题,那么,司法中醉驾能否一律入罪应当是相对专业的法律适用问题。因为,犯罪认定是依赖严谨与科学,需依法进行的司法过程,不能掺杂任何非理性的激情与私利。就此而言,回顾近来“醉驾是否一律入罪”问题所面对的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分析相关刑法规范和刑法理论,可以更好地厘清这一问题。

一、从刑法典第十三条“但书”谈起

刑法典第十三条在正面阐明犯罪的基本特征之后,又以“但书”规定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把危害行为的情节对犯罪成立的影响予以明确化。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除了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加以认定外,还必须考虑包括犯罪情节在内的所有要素对相关法益所造成的侵害或威胁是否符合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本质特征,“醉驾能否一律入罪”也不例外。

从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犯罪概念与具体犯罪类型的关系来看,刑法总则规定了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概念、刑罚种类等原则、原理内容,刑法分则是刑法总则之原则、原理的具体体现;刑法分则要接受

刑法总则的指导和制约,不能与总则相抵触。从这个意义上说,“醉驾入罪”的司法适用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危险驾驶罪作为犯罪的具体类型,其司法认定需要遵从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概念的制约。虽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一般不能直接依据犯罪概念判断具体犯罪的成立与否,但是,认定犯罪成立决不能超越犯罪概念的约束,这是总则指导性、制约性的体现,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化判断的需要——借助犯罪概念将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出罪化。二是司法者把醉驾行为认定为危险驾驶罪时,必须把“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排除在犯罪圈之外。作为犯罪的具体类型,不但要符合危险驾驶罪的具体犯罪构成,同时犯罪行为须符合严重社会危害性特征。前者的判断依赖于刑法条文的明文规定,后者的考量则需要结合案件情节予以审慎斟酌。总之,不能因为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没有为醉酒驾驶机动车设定情节限制,就突破刑法总则第十三条关于犯罪特征的相关规定;“醉驾不能一律入罪”正是承认

刑法总则效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应有之意。

二、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客体考察

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以侵害或威胁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为前提,不具有法益侵害性或威胁的行为是不能被认定为犯罪的。即使在危险与冲突不断加剧的当今风险社会,立法者为更好地防范风险与保障公共安全而在刑法中设置抽象危险犯——以期能够对造成法益危害的行为予以提前规制,预防危害结果的发生,也仍应以违法行为对法益造成抽象危险为前提。

具体到以醉酒驾驶机动车为客观行为之一的危险驾驶罪,立法者将其归入刑法典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可知危险驾驶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应该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利益;其直接客体,应该是道路交通安全。由此,根据犯罪客体的基本理论,醉驾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必须在客观上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威胁,没有威胁刑法所保护的法益便不能被认定为犯罪。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醉驾的理解,不能把醉驾行为等同于对法益造成了抽象危险,进而认定符合犯罪构成,成立危险驾驶罪。因为,类型化的醉驾行为的危险性和实际产生的抽象危险状态即对法益的威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是一个应然判断,后者是需要结合有关因素具体分析的实然认定。应当承认,危险犯理论中对危险状态的判断至今仍是一个争议颇为激烈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危险状态的判断必须坚持在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客观基础上,从一般人的立场判断危险状态是否存在。毕竟,危险驾驶罪中醉驾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基础,势必与危险状态的客观属性相违背;而从一般人的立场之上结合特定的时间、空间因素来判断,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当然,这里的一般人标准,较为妥当的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发布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提供判断的依据或参考,在此基础上再由案件司法者具体酌情裁量。据此,对醉驾行为的抽象危险状态的判断就可以结合醉驾行为所发生的特定时空背景等予以认定,把不存在危险状态的醉驾行为排除于法益侵害性的犯罪圈之外,而不能认为醉驾行为要一概入罪。

三、从刑法的威慑性分析

刑法威慑性是指在刑法实施过程中,社会公众所表现出来的因惧怕犯罪及其惩罚后果而产生的威吓、震慑作用。刑法威慑性的重要表现就在于通过明确规定犯罪与刑罚,借助依法惩治犯罪人的过程,彰显刑罚等犯罪惩治方式带给犯罪人的权利剥夺和否定。但是,刑法威慑性的增强和预防功能的充分发挥,不能依赖于严刑峻法,更不能依赖于失去公正的司法恣意,而是需要通过刑罚权的及时、准确、公正、合理行使保持其威慑性。

实现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的威慑性,绝不在于对任何醉酒驾驶行为都要定罪判刑。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期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因为忽略了实践中的复杂情形而失去刑法的公正性

和正当性,并最终因刑法过于苛刻而失去公众的信赖,使司法陷入不能承受之重。在醉驾能否一律入罪的问题上,必须保持司法理性,不能把公众对醉驾行为的愤怒和非理性严惩主张转嫁到司法裁量上;司法理性

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能够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保持严谨的推理和清醒的逻辑。那么,对醉驾行为区别对待是否会造成刚开始的对醉驾的严厉惩治又进入轻刑化、去罪化的境地呢?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也大可不必。“醉驾入罪”的威慑性取决两个因素:一是有罪必罚,即对威胁公共安全的醉驾行为,要及时、准确地予以惩治,不能使任何具备危险的醉驾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打消醉驾避刑的侥幸心理;二是罚当其罪,即只能对已经造成公共安全危险的行为予以惩治,区分一般行为的危险性与具体行为对法益的抽象威胁,正确打击犯罪,使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被认定为犯罪,以保证刑法的公正性。唯有如此,借助刑法手段打击醉驾行为才能实现良性治理的目的;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严打”的怪圈,失去刑罚惩治的可持续性。

因此,从保持刑法的威慑性来看,醉驾不一律入罪,与威慑性无碍,亦符合刑罚审慎适用的要求。

四、影响醉驾行为危害程度的因素

综上所述,醉驾不能一律入罪是基于相关刑法规范和刑法理论分析所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具有法律的正当性基础的。那么,影响醉驾行为危害程度的因素应该如何认定?这需要结合司法实践的具体因素具

体分析。

一是醉驾的时空环境。作为醉驾的时空环境主要是指影响醉驾行为危害性包括时间、人流和车流状况等要素在内的路况环境。如前文所述,危险状态客观存在于三维空间之中,是具有外在征表的现实存在。借助对醉驾行为所处时间、空间等路况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够有效地把握醉驾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直接影响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比如,深夜时分,醉酒人在人车稀少的道路上短距离行使等情况,其对道路交通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