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2011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是()。
A.选择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2012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就是一切知识与经验的基础,就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瞧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就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就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就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瞧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就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您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您还就是能知道您的朋友在说什么,这就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就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就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2011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就是()。
A、选择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2012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有意义学习的概念。
(江南博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正确答案:B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体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正确答案:B 【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正确答案:A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实质。
陈述性知识解决的主要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 A.情绪 B.兴趣 C.态度 D.个人的知识经验正确答案:D 【解析】个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人的时间知觉,成人相对于儿童来说,其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故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
吃了糖后会觉得桔子更酸是因为味觉的()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味觉对比的现象。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精品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江南博哥)1[单选题]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正确答案:D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理解)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 岁。
2[单选题]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oA.0〜2岁B.2~7岁。
7~11岁D.11—15岁正确答案:C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理解)参考解析:具体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的第三个,在前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7岁到11岁。
3[单选题]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O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正确答案:A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理解)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
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阶段。
在阶段的转折时期,同一个体可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
4[单选题]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正确答案:D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理解)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5[单选题]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c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理解)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 ( )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 感觉B. 直觉C知觉D.思维2. 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
A. 差别感受性B. 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 阈限B. 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 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
A. 感觉对比B. 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 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
A. 正后象B. 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现象。
A. 适应B. 对比C后象D.错觉7. 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
A. 感觉B. 知觉C直觉D.联觉8. (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 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 选择性B. 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 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 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 (2011 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是( )。
A. 选择性注意B. 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 (2012 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智慧树知到《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以及()。
答案: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心理过程包括()答案:认识(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答案: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答案:对5、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将可能性转变为()。
答案:现实性第2章单元测试1、注意的基本功能是()。
答案: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2、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答案:有意后注意3、注意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
答案:注意的起伏4、我们经常能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一边玩手机,这种现象是()。
答案:注意的分配5、间接兴趣是指对()感兴趣。
答案:结果6、无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错7、有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对8、有意后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错9、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可以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答案:对10、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可以维持学生的有意后注意。
()答案:错第3章单元测试1、感觉包括外部感觉和()。
答案:内部感觉2、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案: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这是()。
答案:嗅觉适应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答案:7±2个组块5、下列属于保持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的有()。
答案:记忆的回涨现象、随时间推移,记住的越来越少、有些细枝末节的忘了,主要内容还记着、全部忘没了6、主体的情绪、态度等状态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对7、干扰说认为,导致个体产生遗忘的主要原因在于所记忆的材料受到()作用所致。
答案:前摄抑制、倒摄抑制8、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动作、表象等形成对事物的间接的和()的反映。
答案:概括的9、定势对问题解决都起消极作用。
()答案:错10、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称为()。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6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答案: 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答案: D解析:略。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答案: C解析: ABC理论中,A表示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表示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表示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4.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怖症被称为()A.广场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社交恐怖症D.泛化恐怖症答案: A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怖)、广场恐怖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旷野恐怖症(害怕路过旷野,严重时害怕路过任何建筑)、社交恐怖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和闭室恐怖症(害怕较小的空间)。
5.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无心理疾病C.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D.寻求发展答案: 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其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6.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A.呈现厌恶刺激B.消除敏感反应C.消除肌肉紧张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答案: D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7.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不包括()A.一般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解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和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育知识及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承受信息的来源与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承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与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及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比照、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与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与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顿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场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比照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比照。
感觉比照分为同时比照与继时比照两种。
(1)同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比照。
(2)继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比照。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顿作用后,暂时保存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与负后象。
(1)正后象及刺激物性质一样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及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2011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是()。
A.选择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2012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5.(2013年真题)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16.杨柳被教室窗外小鸟吸引,不能专心听讲,属于()。
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17.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
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B.后继的活动吸引力大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D.后继的活动意义重大18.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称为()。
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19.马丽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当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的恐怖车祸。
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0.人们游览过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A.动作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情境记忆2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逻辑记忆B.言语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2.下列哪种记忆具有容量大、形象鲜明、易衰退的特点?()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操作记忆23.工作记忆是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它的信息容量一般为()。
A.2~7个组块B.5~9个组块C.5~7个组块D.没有限度24.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是()。
A.外显记忆B.内隐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25.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的记忆属于()。
A.陈述性记忆B.逻辑记忆C.形象记忆D.程序性记忆26.对弹琴、骑车等活动进行操作的记忆是()。
A.长久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27.下面不属于记忆过程的是()。
A.识记B.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再现D.复述28.小明在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时,联系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弄清楚三角形的意义,最后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保留在记忆中。
这种记忆方法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9.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贝尔B.阿特金森C.艾宾浩斯D.班杜拉30.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干扰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31.学习程度达到()时,学习效果最好。
A.50%B.100%C.150%D.200%32.某同学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A.5B.10C.20D.1533.对学习材料的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遗忘多,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系列位置效应D.双重记忆34.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A.干扰说B.提取失败说C.压抑说D.消退说35.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
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双重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36.(2014年真题)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37.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A.提取失败说B.动机说C.消退说D.同化说38.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过度复习B.及时复习C.分散复习D.复习方式多样化3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
A.间接的、概括的B.直接的C.表象的D.内在联系的40.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就能确诊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因,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分析性41.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
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分析性42.新手在刚开始学开车时会在头脑中一边思考油门、离合和刹车的动作步骤,一边进行实际操作。
这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43.画家在创作时总会在头脑中先思考所要创作的作品形象,然后根据这一形象进行创作。
这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44.能够超越生活经验的局限、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45.小明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经过多次分析都没能找到解题思路。
他在休息时突然对问题答案做出了一种猜测,并利用这种猜测成功地解答出了问题。
此时,小明的思维方式属于()。
A.分析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46.为了解决教师布置的一道物理难题,某学习小组5名学生进行了“头脑风暴”,最终集思广益解决了难题。
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A.分析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47.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学习英语,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再造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48.有一位营销员在某家饭店观察欧洲人饮茶时发现,由于欧洲人鼻子较大、鼻梁较高,每当茶水剩余不到半杯时,茶杯的边沿就会碰到鼻子。
由此,他发明了一种斜口杯,风靡全欧洲。
他运用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再造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49.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A.思维的具体化过程B.思维的概括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抽象过程5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A.概括B.分类C.抽象D.比较51.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是()。
A.概念B.内涵C.外延D.判断52.下列不属于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智力B.动机C.认知风格D.敏感性53.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灵感出现于()。
A.准备期B.酝酿期C.豁朗期D.验证期54.()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桑戴克B.皮亚杰C.马斯洛D.阿特金森55.皮亚杰认为,()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A.图式B.意象C.表征D.概念56.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从而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这是图式的()过程。
A.表征B.同化C.顺应D.平衡5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其正确顺序是()。
①具体运算阶段②形式运算阶段③感知运动阶段④前运算阶段A.④①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58.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9.(2013年真题)赵明能根据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的原理,推出A、B和C 的关系。
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60.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A.自我中心主义B.直观形象性C.知觉的集中性D.不可逆性6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能逐渐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获得长度、体积、面积和重量的守恒概念。
这表明儿童已经达到了认知发展阶段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3.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中,()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A.成熟B.练习和经验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64.最近发展区是指()。
A.现有水平B.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C.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D.以上都不对65.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桑戴克D.苛勒6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67.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平衡性68.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