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与产业布局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产业布局专题》课件

《产业布局专题》课件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行业环境、加强企 业间的协作等方式,提高产业布局效率。
总结
产业布局对于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性
产业布局对政府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布局的优势和挑战
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带来优势,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挑战。
大型企业的产业布局案例
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多元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企 业效益的双赢。
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案例
通过专业化发展,突破局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区 域的繁荣。
未来展望
1 产业布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如何提高产业布局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产业布局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智能化发展。
为什么需要进行产业布局?
1 经济增长
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互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2 可持续发展
合理布局产业可以促进环境保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
产业布局的目的
政府层面
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竞 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层面
寻找成长机会,利用区域特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原则
市场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布 局,避免产业过剩或供需失 衡的情况。
优势互补原则
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 实现互相补充,提高整体竞 争力。
效益最大化原则
通过合理布局产业,最大程 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产业布局专题》PPT课 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和步骤,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通过 案例分析和未来展望,展示产业布局的优势和挑战。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PPT 123页)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2)本书关于增长极的定义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 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 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增长极的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 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 织核心。
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 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 的重心。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 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 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 互动的。
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 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
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提 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经济 总量的更快增长。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 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 收入· · · · · ·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 — 低购买力—投 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
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观察,这两个循环都是 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 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理论内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 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 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 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 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 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 大的自然环境。
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 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5章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 ppt课件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第5章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  ppt课件
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 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 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杜能理论模型
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 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 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 (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 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 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杜能模型背景与目的
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于 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 下简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模型假设前提
劳动费用指向——工业区位格局的第一次偏移
如图围绕P的封闭连线即从运 费最小点P移动而产生的运费增 加额相同点的连线,理论上说 以P为中心可划出无数条线,这 即相当于图中的综合等费用线。 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 廉劳动供给地L的劳动力费用节 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临界等费用线示意图
韦伯理论模型的假设前提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 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 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韦伯理论模型的构建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模型: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杜能理论模型的修正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正
杜能放宽了“孤立国”的假设条件,首先考察了 河流的影响,其次考察了其它小城市的影响,进而考 察了谷物价格和土质的影响。

产业布局(PPT 21页)

产业布局(PPT 21页)

(3)确定合理的工业区位
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集聚力
集聚力: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 地集中所带来的 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共同点:
以“孤立国”为假定前提,并立足于单一的产业中 心,目的在于以最低成本或最节省费用来实现产业利润 最大化;都不考虑产品的市场销售因素和消费因素等问 题。
三、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1826年,《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
(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
在确定农业活动最佳配置点时,要把运输因素考 虑进来。
(2)“孤立国”模式的基本假定 均质的、单中心的、自由竞争的、等距离运输费用的
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瑞典,缪尔达尔,1957年,《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提出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 用和不利影响。
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采取非均衡发 展战略;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产业布局 战略。
四、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二)产业布局特点 (三)产业布局层次 (四)产业布局机制
多种成本因素分析。
2、地理学派
第一,在中心地的等级衡量方面,美国,贝利, 1964年,把城市人口规模与中心地等级联系起 来,大大提高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 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斯坦恩、施坚勒,1964年,提出了农村 墟场周期性中心地理论,从而提高了克里斯塔 勒中心地理论在农业地区的应用意义。
产业经济学
Industry Economics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的涵义

区域经济第五章

区域经济第五章

3、寻找劳动费用最低点
• 劳动费用的影响越来越大。 劳动费用的影响越来越大。 劳动费用分为: 劳动费用分为: 简单劳动费用,遍地。 (1)简单劳动费用,遍地。 复杂劳动费用,城市。 (2)复杂劳动费用,城市。
4、考虑聚集效应影响
• 聚集的效益可能要大于偏离运费和劳动 费用最低点所增加的费用。 费用最低点所增加的费用。 • 聚集效应越来越重要。 聚集效应越来越重要。
3、影响布局指向的因素
( 1 ) 企业规模技术特征 , 随着规模扩大 , 采用 企业规模技术特征, 随着规模扩大, 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于资源的要求不同。 技术和管理方式,对于资源的要求不同。 企业所有权,归属与就业问题。 (2)企业所有权,归属与就业问题。 科技发展,科技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3)科技发展,科技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市场竞争。 产品无差异时, 趋向于分散; ( 4 ) 市场竞争 。 产品无差异时 , 趋向于分散 ; 有差异时趋向于集中。 有差异时趋向于集中。
2、原料指数
原料指数=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产品重量 原料指数=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 (1)原料指数>1时,指向原料地布局; 原料指数> 指向原料地布局; 原料指数= 比较自由,布局在交通站点; (2)原料指数=1,比较自由,布局在交通站点; 原料指数< 消费区域布局。 (3)原料指数<1,消费区域布局。
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其规模由环境容量决定: 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其规模由环境容量决定: 资源要素,原材料, 1、资源要素,原材料,能源 资金要素, 2、资金要素,经济实力 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3、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科技和管理 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 4、基础设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热等 自然环境, 5、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支出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产业布局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区域中的企业。

企业在区域内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又是区域结构空间的基础。

所以,产业布局理论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成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所谓区位因素也就是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1.成本最低。

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

在一个市场和多个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情况下,运费的最低点可以从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当中去寻找。

其次是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因为劳动费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超过了运费的影响。

因此,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是,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

2 .市场份额最大。

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

廖什认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原材料运输费用等因素之外,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等都十分重要。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企业之间划分市场范围。

3 .聚集效应。

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因素的综合反映。

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费。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目前,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一)自然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 .自然环境。

包括自然条件在内的自然环境,对三次产业的布局都有很大影响。

区域经济第五章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与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第五章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与产业布局

(四)现代农业园区 新产业区的一种扩展形式。 新产业区的一种扩展形式。主要发展 现代农业,培育区域农业主导产业, 现代农业,培育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形成 农业的产业化形成。其特点是: 农业的产业化形成。其特点是:技术资本 密集,劳动生产率高。 密集,劳动生产率高。
2、区域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是区域间互补性和可达性。 区域间的互补性: 相关区域间存在着某种商品、要素等方面的供 求关系。 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 区域间的可达性: 区域之间进行商品和要素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制度 约束。
三、空间扩散 1、一般原理 空间扩散: 空间扩散: 源于一个特 定地区的技术发 新产品、 明、新产品、新 产业逐渐被其它 地区接收、 地区接收、采纳 或应用的空间过 程。 扩散的距离 衰减规律: 空间扩散的范 围和强度随着距 离的增加和时间 的延长而减小。 的延长而减小。
2、自然资源 农业布局必须与自然资源一致。 农业布局必须与自然资源一致。 第二产业接近原料地、燃料地、 第二产业接近原料地、燃料地、 消费地。 消费地。 现代经济条件下, 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 开始摆脱资源的制约,自由度增大。 开始摆脱资源的制约,自由度增大。
(二)社会经济因素 1、人口和劳动力 门槛数量: 门槛数量:以一个地区发展某 类产业所必须具备的最低人口数量 或劳动力数量。 或劳动力数量。 2、资本 企业资本和外部资本 3、市场 市场因素是产业布局地点的重 要依据。 要依据。
(3)工业化阶段 产生新的经济中心,并与原来的经济中 心相互联系,形成区域的经济中心体系,区域 中出现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 中出现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外围结构。构成 了网络化的中心体系。 (4)后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达,区域内各地区间经济交往广泛, 联系紧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经济中心与其外 围地区协调发展,差距缩小,形成了一体化的 空间结构体系。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产业结构精品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产业结构精品PPT课件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没有产业 结构的升级是是否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标准。 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 的,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就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民众 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他们由传统的农民转化为现 代产业工人,集聚到城镇中从事着效率更高的第二、第 三产业活动,从而带动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因为 如此,人们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两条 主旋律,缺一不可。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
统计的报告》,规定了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实 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 经过6个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 迁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的。因此,产业结构的 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 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 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
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源自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的社会经 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习惯上,将第一次产 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分别简称为第一产业、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如果说第一、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那么第三 产业则主要是服务并繁衍于有形物质生产之上的无形财 富的生产。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5章-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5章-区域产业布局
20
课堂讨论:
你认为还有哪些重要因素会影响产业布局?
21
补充:区位因素的另一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法
地理区位 生产要素 基础设施 市场因素
积聚经济 行为因素 政府政策
22
三.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 目标驱动机制 2. 利益驱动机制 3. 宏观调控机制 4. 市场调控机制
23
41
(2)共同使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系统一般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 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众多企业共同使用同一地域的基础设施系统,既可以节省 企业自身的非生产性开支,又可以促进区域的基础设施系统 不断完善,降低服务价格。
42
(3)降低管理成本
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一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地域。 这种地域上的聚集,意味着企业可以加快信息传递、减少 管理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16
2. 经济因素(续)
2)资金
资金来源:内部积累与外部投入。 外部投入资金分两类: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
17
2. 经济因素(续)
3)市场
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决定市场容量大小。 随着距离因素影响减弱,市场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产业受市场因素影响最大。
18
2. 经济因素(续)
3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一.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称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 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 素的集合。
4
经典的区位论
杜能:《孤立国》,农业区位理论,研究距离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韦伯:《区位的纯粹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以最低成本点确定 企业最佳区位。 廖什:《经济空间秩序》,总结了杜能和韦伯的理论,并增添了 市场分析、贸易分析等新的区位分析角度。 区位选择的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和 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产业布局》课件

《产业布局》课件
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是产业布局 的基础,人才的创造力和专业知 识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产业布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和 影响
1 经济发展
有效的产业布局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 业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社会进步
产业布局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 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批判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和建议
企业
根据产业布局策略,调整产业 结构、提升竞争力、推动创新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投资融资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产业布局的重要驱动 力,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 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
投资和融资
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可以支持产业 布局,提供资金和资源,推动产 业发展和创新。
人才培养和引进
产业布局的目标和优势
有效的产业布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布局的模式和分类
产业布局有区域布局、产业链布局、技术布局等多种模式和分类。
产业布局的策略和方法
制定明确的产业布局策略,包括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合作伙伴选择等。
1
产业布局的成功案例
苹果公司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整合供应链和软件生态系 统,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1
批判
产业布局应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2
建议
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制定综合性的产业布局策略,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国际比较和借鉴
• 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中借鉴和学习,优化国内的产业 布局。
• 加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产业布局的未来展望和预测

经济地理学课件: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PPT文档49页

经济地理学课件: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PPT文档49页
经济地理学课件: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 局演变规律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源自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主要内容PPT(28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主要内容PPT(28张)
和战略步骤
• 正确的指导方针,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出 发点。要立足区情特点,找到制约的症结,看清 面临的形势,抓准推动经济的关键环节和契机。
• 上海: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 界---把上海建设成外向型、多功能、产业结构 合理、科技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城市。
• 广东: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国际市场 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依靠深化改革和科 技进步,建立基础设施配套协调和优质、高效、 外向、轻型的经济。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战略步骤---两步走
• 第一步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 的比重达到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 元,城镇化率达到52%,万元GDP能耗降低1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加强区域联系, 拓展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 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引起区域间 对资源、要素、机会竞争加 剧,并有可能对其中某些区 域造成损害。
15
2、区域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区域间互补性和可达性
区域间的互补性:
相关区域间存在着某种 商品、要素等方面的供求关 系。
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 互补性成正比。
17
空间扩散由四个扩散 阶段构成:
扩散起始阶段:扩散 源形成和扩散起始
近距扩散阶段:迅速 扩大影响范围,但 多发生在近距离空 间。
数 量
扩 散 接 受
远距扩散阶段:影响 者
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的
远距离空间。
扩散饱和阶段:扩散
影响区域已接近最 大,扩散强度减弱, 空间扩散区域完成。
ⅠⅡⅢ Ⅳ
扩散的时间和距离
4、周期性 区域产业兴衰的周期性;
区域发展的周期性;
经济地域运动周期一般较长。
4
(三)区域空间发展的理论 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由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弗里
德曼(Friedmann)于1966年在研究委内瑞
拉时提出的。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
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
中心城市扩张到某一极限,出现规 模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现象,发展速度 减慢—次级经济中心迅速增长—聚集效 益向更低级中心传递—区域空间发展差 距缩小—区域均衡
3
3、非线性 地域运动受内外因素
共同作用影响,总绕围绕 稳定态或者平衡态波动, 并向高级阶段演变。
不同类型的经济地域表 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
同一经济地域在不同阶 段运动的状态不同。
6
1、核心区 一般指城市或城市
集聚区,此区工业发 达,技术水平高,资 本集中,人口密集, 经济增长速度快。 包括以下几类: ①国内都会区;②区 域中心城市;③ 亚 区的中心;④地方服 务中心
7
2、上进过渡区
联结两个或多个核
心区域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
18
2、空间扩散方式 就近扩散:主要发生
在集聚地区和周围 地区。 跳跃式扩散:从集聚 地区越过周围地区 而直接扩散到其它 地区。 等级扩散:由集聚地 区按照中心地等级 地体系,由上而下 的扩散。 随机扩散:无规律扩 散。主要受地区间 关系、社会因素和 心理因素影响。
以及缺乏某种成长机制的传递,放弃原有工业部门,与
核心区域的联系不紧密。
9
4、资源前沿区(资源边 际区)
一般地处边远,但 拥有丰富的资源,有开 发的条件。此区域有资 源的发现和开发;经济 有发展的潜力,可能出 现新的增长势头,同时 在这里有新聚落,新城 镇形成的可能。资源前 沿区可能发展成为次一 级的核心区域
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变为相互关联
发展的平衡状况的区域系统
5
四种类型地区: 核心区:新技术、新
工业发源地 上进过渡区:资本流
入、生产力提高、移入 人口多于移出人口
后进过渡区:生产力 水平较低、青壮年劳动 力移出较多
资源边际区:为核心 区提供资源合作、对经 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但 最终面临资源枯竭和经 济衰退的地区。
区域间的可达性:
区域之间进行商品和要 素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制度约 束。
区域空间的相互作用是 靠交通运输、通信来实现的。
16
三、空间扩散
1、一般原理 空间扩散是指
源于一个特定地区的 技术发明、新产品、 新产业逐渐被其它地 区接收、采纳或应用 的空间过程。
扩散的距离衰减规律:
空间扩散的范围 和强度随着距离的增 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减 小。
12
③工业化成熟阶段 产生新的经济
中心,并与原来的经 济中心相互联系,形 成区域的经济中心体 系,区域中出现若干 规模不等的中心—外 围结构。构成了网络 化的中心体系。核心 发展很快边缘地区便 逐渐并入一个或几个 核心地区之中。
13
④大量消费阶段
边缘地区产生的次中心 逐步发展,终于发展到与原 来的中心相似的规模,达到 相互平衡。整个区域变成一 个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市体 系,开始有关联的平衡发展。
第五章
区域经济活动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
一、经济地域运动 (一)内涵
经济地域运动是指经济地域系统的成份、 结构、功能、规模、等级、性质在一定时期内 在区域空间上的演变过程。 1、区域内经济要素的空间移动 2、区域内经济结构的空间变化 3、区域内空间结构要素(点、线、面、网络等) 的移动和重组 4、区域范围的扩展与收缩 5、区域经济规模和实力的增大与缩小
10
按照核心-边缘 理论的表述,区域经 济发展在空间上的 表现一般经历以下 4个阶段:
①工业化前阶段 经济不发达,
各地基本自给自足, 地区之间互不关联, 彼此孤立,不成系 统。
11
②工业化初期阶段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 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 频繁,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或交通方便的地点发展成为 核心,也就是城市。相对于 这个中心来说,其他地区就 是它的边缘。边缘的资源、 人力、资金等向核心流动, 核心不断向边缘扩展,也就 是城市化的过程。核心与边 缘发展不平衡,形成典型的 二元结构。
2
(二)经济地域运动的特点 1、不平衡性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分布不均衡;
经济要素通常是向条件优越的区域流动; 极化区域的形成; 2、阶段性 早期发展的集中阶段:
人口和经济聚集区—经济中心 (增长极)。 集中后的分散阶段:
要素流动到其它空间—推动相关地 区的发展—次级经济中心的兴起。 分散后地方经济中心成长阶段:
受核心区域的影响,经
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就
业机会增加,能吸引移
民,具有资源集约利用
和经济持续增长等特征。
该区域有新城市,附属
的或次级中心形成的可

8
3、下过渡区(后进过渡区)
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
这类区域可能曾经有中小城市发展的水平,其向下衰落
的原因,可能由于初级资源的消耗,产业部门的老化,
经济发达,区域内各地 区间经济交往广泛,联系紧 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经济 中心与其外围地区协调发展, 差距缩小,形成了一体化的 空间结构体系。
14
二、空间相互作用
1、概念 空间相互作用是指不同
地域的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 相互联系。具体是指,区域 之间的商品、人口、生产要 素、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空间相互作用对区域经 济影响具有双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