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第3课时)
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3教案
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能熟练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个苹果,问: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学生回答:每人分到半个苹果。
3.老师引导:半个苹果不好分,我们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个分配过程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有余数的除法1.老师出示题目: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整数表示分配过程。
3.学生汇报:12÷4=3(个),还剩0个。
4.老师引导:如果苹果不够分,会出现什么情况?5.学生回答:会剩下一些苹果。
6.老师追问:那我们怎么表示这个剩下的苹果呢?7.学生思考后回答:用有余数的除法。
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运算1.老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不能大于除数。
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例题讲解,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过程。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四)解决实际问题1.老师出示实际问题:小明有17个球,他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人能分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和答案:17÷3=5(个),还剩2个。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2.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
七)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
八)教学延伸1.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如解决分数问题、百分比问题等。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性质和规律。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3. 用实例解释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总结与反思和布置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我也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说课稿:今天我要向大家说课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这个课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还没有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我引导学生回顾了除法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我提出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我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我使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3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结构,知道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竖式计算方法,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3.能够根据除法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给出几个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计算方法,并完成计算。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层次,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纠正错误,指导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掌握了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复杂的计算过程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保持专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研究有余数除法可以为以后研究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解决生活中把物体平均分后有剩余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其次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最后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则是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以及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教材可以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即,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本单元主要研究“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因此,“平均分”的操作依然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支撑。
除法竖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为本单元的有余数除法,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需要用竖式进行计算。
因此,教材先教学除法竖式的认识,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注重教授如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经历“提出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算式——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算出结果”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不同于简单地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或者研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的动手操作。
相反,它综合了前面所研究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的唯一性,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共2课时。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表内除法20÷4 10÷2 10÷5 18÷218÷6 12÷3 15÷3 12÷4(二)自主探究1.教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草莓图: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教师:请同学们上台演示摆法。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教师在黑板上记下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过程列式计算吗?教师板书:6÷2=3(盘)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教师:6叫做什么、2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草莓图;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同桌讨论或利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教师让学生上台演示摆法教师:问摆完了吗。
学生:盘子里没有摆完,剩下一个。
教师:摆了3盘,剩下一个。
教师:教师和学生交流后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7÷2=3(盘)……1(个)教师:教师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然后让学生读算式。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还剩余1个。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
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写一写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等方法为辅的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3篇)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become a bigger compan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通用3篇)《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有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教学重点:列除法竖式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摆法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出示除法口算题,考察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出示课件例题,由学生摆小棒,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用除法竖式计算。
(2)新课讲解,形成性练习。
首先,出示完整的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讨论汇报每个数的含义。
其次,由老师强调计算的过程,通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的口诀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竖式计算的过程。
最后,对于被除数较大的除法,采用试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数和商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
(3)巩固新课。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引入新知(一)手势游戏:()里最大能填几?2×()<13()×5<49 7 ×()<48 9 ×()<29()×6<41 8×()<52 4 ×()<25()×3<17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括号里应填的数,并说明理由。
(二)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新的挑战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后面的试商做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探究试商的方法1.出示题目:43÷7=□……□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3.汇报交流。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任务卡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诀。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3、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教学例1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六、有余数的除法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也就是: 4……商
除数……4 1 3……被除数
1 2……43的积
1……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
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六、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1.初步把握试商的差不多方法突破建议:创设问题情境关心学生明白得。
如:1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该如何分?想:14里面有3个几呢?(学生试商的时候专门难一下子找到合适的商。
)先商3试一试:三三得九,尽管没有超过被除数14,但不是最接近的,因此需要往大调;商5试一试:三五十五,想:总共只有14个苹果用来平均分,如何能超过总数呢?因此往小里调。
通过试商,确定商4最合适。
试商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帮学生把握试商的差不多方法:小了往大调,大了往小调,直到找到合适的商。
2.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突破建议:(1)()里最大能填几?()×5<39 ()×7<58 9×()<30 6× ()<52要求想出哪个数与那个乘数的积最接近右边的数,而又小于它,如此的思路与想商的思路是一致的,是求商的预备性练习。
(2)直截了当写出各题的商(参照练习十四第6题)。
以除法竖式的形式显现,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混合在一起,需要同学注意:商与除数的积不是小于被除数,而是不能超过被除数即可。
(3)改错。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示范课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3课时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材分析:解决问题例5是学生已经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租船、租车、还有拉货这样的问题,会用到除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往往把计算结果中的余数给忽略掉。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合作交流、对比的教学等活动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感知“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能够对比辨析得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正确解答。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7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对比辨析中感悟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的关键“至少”和“最多”,对比辨析得出“进一”和“去尾”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2/ 7师:怎样解答呢?请你动手试一试,可以写一写、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试一试。
反馈:画图法:数字表示:列式表示:生:求要准备几个盒子,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同桌讨论交流,反馈:生:还多出2块,应该再准备一个盒子,所以要加1,一共要准备6个盒子。
生:每个盒子装4块,5个盒子最多能装20块,6个盒子肯定能装22块,解答正确。
口答:他们至少要准备6个盒子。
生:一个是正好分完,一个有余数。
3/ 7师:剩余2人就要再增加一条船,就要把商加1。
2.做一做,出示第一个题目:(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师:你会列式解答吗?请你试一试。
师:这里能不能加1呢?师:说的真好。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吧。
师:说说你的理由。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的理解。
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掌握。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除法的概念,复习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除法是什么?除法有什么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如8除以3,商为2,余数为2。
3. 强调余数的概念:余数是除法运算中剩下的部分,它小于除数。
4.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步骤:a. 将除数和被除数写成除法形式。
b. 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
c. 用除数乘以商,得到一个数。
d. 用被除数减去这个数,得到余数。
三、练习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答案解析:讲解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确认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性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续)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引入案例: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2. 分析案例: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2除以几个朋友,得到每个朋友得到的苹果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为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此,这一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3虽然已经学习了除法竖式,但是借助小棒的操作,将已经完成的横式结果直接转化成竖式,明确竖式的写法及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
例4教学的是有余数的计算,这里不再借助具体操作,而是让学生利用除法竖式,想乘法口诀寻找商。
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即看除数和几相乘的积要接近被除数而又不能超过被除数,并学会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所找的商是否正确。
“做一做”第1题是基本训练题,进一步巩固试商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第2题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列横式、竖式都可以。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