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5-1000MHz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3
反射损耗
dB
相互隔离
4
dB
(TV—FM)
5
屏蔽衰减
dB
≥ 14(5~65 MHz) ≥ 16(87~550 MHz) ≥ 14(> 550 MHz) ≥ 14(87~108 MHz)
≥26
≥90
5 测量方法
可以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或用扫频仪进行测量,如有争议时以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为准。 5.1 相互隔离、插入损耗 5.1.1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5.1.1.1 测量方框图如图 1 所示。
d 将扫频信号恢复到原电平,并将反射损耗电桥测试端接到被测部件的被测端。 e 曲线下降的分贝数即为被测端口的反射损耗。 5.3 带内平坦度 5.3.1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5.3.1.1 测量方框图如图 1 所示。 5.3.1.2 测量步骤 a 将网络分析仪的频段设置于该测的频段范围内,测量选择“传输”测量状态。 b 将被测部件的输入端接入网络分析仪“射频输出”端口,传输端或分支端接到分析仪的“射频 输入”端,然后在被测部件其它端口加上标准匹配负载。 c 在网络分析仪显示屏上读出整个带宽内幅度随频率的变化量,即为测量值。 5.3.2 用扫频仪进行测量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999-11-17 批准
2000-02-01 实施
1
GY/T XXXX-XXXX
序号 1 2
表1
项目
插入损耗
终端式系统输出口性能参数
单
性能参数
单孔 位
5~300MHz≤0.5
300~1000 MHz≤1.0 dB
双孔
TV:≤2.5 FM:≤10
带内平坦度
(TV)
dB
±1.5(各频道内≤0.5)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目次前言 (228)1.范围 .................................................... ... ....... (229)2•引用标准和文件........................................ ... ......... (229)3.定义和缩略语 .......................................... ... ......... (230)3.1 定义.............................................. .... ..... . (230)3.2缩略语............................................ ............ (230)4•测评环境.............................................. .... ....... (231)4.1 条件接收系统构成 (231)4.2 条件接收系统的基本测试环境..................... (232)4.3 总体测评方法……………………………………..……… ..……………… .2335. 功能要求和测评方法................................. (233)5.1 同密 (233)5.1.1 技术要求 (233)5.1.2 测评方法.......................................... ................ .. (233)5.1.2.1 测评条件......................................................... ..... (233)5.1.2.2 测评工具........................... ....... .......................... .. (233)5.1.2.3 测评步骤.............................. .............................. .. (233)5.2 CAS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 .…2 345.2.1 技术要求....................................... .................... ........... (234)5.2.2 测评方法.................................... ....................... ........... (234)5.2.2.1 测评条件 (234)5.2.2.2 测评工具……………………………………………..………… .2345.2.2.3 测评步骤 (234)5.3 机卡配对 (234)5.3.1 技术要求.................................................................... (234)5.3.2 测评方法...................................................................... .. (234)5.3.2.1 测评步骤 (234)5.4 授权管理 (234)5.4.1 技术要求.............................. ............................... .......... .. (234)5.4.2 测评方法…………………… .…………………………… .…………… .2355.4.2.1 测评条件........................................................ .. (235)5.4.2.2 测评工具 (235)5.4.2.3 测评步骤 (235)5.5寻址管理................................................... (235)5.5.1技术要求.............................................. . (235)5.5.2 测评方法 (236)5.5.2.1 测评条件........................................................... .. ... (236)5.5.2.2 测评步骤 (236)5.6 系统接收端软件下载........................... ......................... . (236)5.6.1 技术要求........................................................ .. ......... . . (236)5.6.2 测评方法........................................................ .. .. (236)5.6.2.1 测评条件.......................................... ......... .. (236)5.6.2.2 测评步骤.......................................... ......... .. (236)5.7 通用接口(CI)支持............................. ........ .. (236)5.7.1 技术要求.......................................................... ........... .. (236)5.7.2 测评方法.................................................................. .. . (236)5.7.2.1 测评条件.......................................... ......... ............ . (236)5.7.2.2 测评步骤.................................... .................. . (236)5.8 业务支持能力 (237)5.8.1 技术要求.................................................................. .. (237)5.8.2 测评方法............................................................... .. (237)5.8.2.1测评步骤.......................................... ........... ............ (237)6. ................................................................................................ 性能要求和测评方法.......................................... ............................ (237)6.1 标称用户容量下的平均授权时间.......................................... ....... . (237)6.1.1 技术要求.................................................................. .. (237)6.1.2 测评方法……………………………………..….…………………… .2376.1.2.1 测评条件.......................................... ........... . (237)6.1.2.2 测评工具…………………………………… ..….... …………… ..2386.1.2.3 测评步骤…………………………………… .. … ... ……… ... … .. 2386.2 传送流数量................................................. (238)6.2.1 技术要求............................................................ ........... (238)6.2.2 测评方法.......................................... ..... .... ............ .. (238)6.3 授权响应时间.......................................... ..... ..... ............ . (238)《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编制说明………………………………………………………………….……… .239为了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保障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运行,满足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需求,规范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测评工作,特制定《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1.频率范围:前端监测设备需要覆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的整个频率范围,包括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数据传输等频段。
设备应具备广泛的频率覆盖能力,以便监测不同频点的信号质量。
2.灵敏度: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灵敏度,以便检测到低信号强度下的广播电视信号。
设备应能够精确地测量出各个频点的信号强度和干扰情况。
3.抗干扰性: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以防止外界干扰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设备应具备抵抗电磁干扰、多径干扰和杂散干扰的能力。
4.时钟同步: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精确的时钟同步功能,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时间准确性。
设备应能够与其他监测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以实现同步触发和数据对准等功能。
5.数据传输: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以便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到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设备应支持以太网、无线网络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1.多路监测: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同时监测多个用户终端,以提高监测效率。
设备应具备多路输入和并行处理的能力,能够同时监测多个信号源和多个频点。
2.信号质量测量: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准确测量用户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如信号强度、误码率、信噪比等。
设备应能够实时监测信号质量,并提供有效的故障诊断和分析功能。
3.自动化监测: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监测功能,能够自动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和故障检测。
设备应能够自动识别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数据存储与分析: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将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报告生成。
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压缩算法,以满足长时间监测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5.跨平台支持: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支持不同平台和操作系统,以便与其他监测设备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设备应具备兼容性良好的接口和协议,以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
总结起来,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和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频率范围、灵敏度、抗干扰性、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DVB-C机顶盒入网检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GD/J 12-2007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暂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 (1)2.引用标准和文件 (1)3.缩略语 (1)4.技术要求 (2)5. 测量方法 (10)6.附录A (22)7.参考文献 (26)8.修订说明 (27)前言为了适应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需要,根据广电总局关于有线数字电视全面推进的精神以及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的技术发展趋势和需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委托,组织修订工作组对2000年3月31日通过专家审定的行业技术要求《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第一部分: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暂行)进行了修订,形成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技术要求的修订主要参考了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3174-1995《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T11318.1-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1部分:通用规范》、GB13000.1《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GB/T17975.1-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GB/T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17975.3-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GB/T17191.3-1997《信息技术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GB/T 17953-2000《4 : 2 : 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GB/T 14960-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Y/Z174-2001《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T192-2003《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GY/T201-2003《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GY/Z203-2004《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暂行)、《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指导性意见》(暂行)、《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性意见》(暂行)。
EOC产品测试规范-新1
EOC宽带接入产品测试规范目录1引言 (5)1.1背景 (5)1.2目的 (6)1.3定义 (6)1.4参考资料 (6)2 测试说明 (8)2.1 EOC产品说明 (8)2.1.1 局端设备 (9)2.1.2 终端设备 (9)2.2 产品基本要求 (10)2.2.1 传输性能参数要求 (10)2.2.2 数据性能参数要求 (10)2.3测量设备 (11)3 测试主要内容及方法 (12)3.1 测试内容 (12)3.1.1 外观测试内容 (12)3.1.2 功能测试内容 (12)3.1.3 性能测试内容 (12)3.1.3.1 EOC系统对RF的影响 (12)3.1.3.2 RF性能测试: (13)3.1.3.3 数据网络性能测试: (13)3.1.3.3.1 RFC2544数据网络性能测试: (13)3.1.3.3.2 应用数据网络性能测试: (15)在应用环境中,测量IP实际应用的性能。
(15)3.1.3.3.3 压力测试: (15)3.1.3.3.4 衰减测试: (15)3.1.3.3.5 噪音测试: (15)3.1.3.3.6 广播风暴的抑制测试: (15)3.1.3.3.7 安规及EMC特性测试: (15)3.1.4 稳定性、可靠性测试内容 (16)3.1.5 系统高低温环境测试内容 (16)3.2 测试方法 (16)3.2.1 外观测试方法 (16)3.2.2 功能测试方法 (17)3.2.2.1 WEB或Console口管理功能测试 (17)3.2.2.2 基于端口VLAN功能测试 (18)3.2.3 性能测试方法 (19)3.2.3.1 基本功能测试 (19)3.2.3.2 最大连接能力测试 (20)3.2.3.3 插入损耗、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 (21)3.2.3.4 反射损耗 (22)3.2.3.5 带内平坦度 (23)3.2.3.6 数据网络性能指标测试 (24)3.2.3.6.1 EOC最大吞吐率 (25)3.2.3.6.2 EOC时延 (26)3.2.3.6.3 EOC丢包率 (27)3.2.3.6.4 EOC背靠背帧数 (28)3.2.3.6.5 数据信号抗衰减能力 (29)3.2.3.6.6 数据信号抗干扰能力 (30)3.2.3.6.7 压力测试 (31)3.2.3.6.8 广播风暴的抑制测试 (32)3.2.3.6.9 应用数据网络性能测试 (33)3.2.3.7 绝缘电阻测试 (34)3.2.4 稳定性、可靠性测试方法 (35)3.2.4.1 长时间运行测试 (35)3.2.4.2 意外情况测试 (36)4 测试设计说明 (37)4.1 性能测试报告格式说明 (37)4.1.1 吞吐率(Throughput)报告格式 (37)4.1.2 延时(Latency) 报告格式 (37)4.1.3 帧丢失(Frame Loss) 报告格式 (37)4.1.4 背靠背帧数(Back-to-back frame)报告格式 (38)附录A:测试设计 (39)A1:实验连接图 (39)A2:实验设备情况 (40)A2.1 设备的型号: (40)A2.2 配置信息: (41)附录B:测试步骤 (42)B1 外观测试: (42)B2 RF性能测试: (42)B3 功能测试: (42)B4 EOC系统对RF的影响测试: (42)B5 数据传输性能测试: (43)B6 压力测试: (43)B7 衰减测试: (43)B8 抗干扰测试: (43)B9 广播风暴的抑制测试: (44)B10 烤机(连续工作时间)测试: (44)B11 意外情况测试: (44)附录C:测试表格 (45)C1 外观测试表 (45)C2 RF性能测试表 (46)C3 功能测试表 (47)C4 数据传输性能测试表 (48)C5 EOC系统对RF的影响测试表 (49)C6 衰减对EOC系统影响测试表 (50)C7 噪音对EOC系统影响测试表 (51)C8 EOC系统压力测试表 (52)C9 广播风暴的抑制测试表 (53)C10 连续工作测试表 (54)C11 意外情况测试表 (55)1引言1.1背景EoC原是源于欧洲一些厂家,原文是“Ethernet over Coax”,也就是以太网信号在同轴电缆上的一种传输技术,原有以太网络信号的帧格式没有改变。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测试方法
照 单 个 产 品 或 组 产 品 进 行 授 权 , 否 能 够 按 照 地 域 或 卡 进 行 是
限 播 。注 意 此 处 产 品 不 单 指 某 个 节 目 , 能 包 括 若 干 个 不 同 可
测 试 规 范 进 行 了介 绍 与 分 析 ,并 将 实 际 测 试 中 需 要 注 意 问 题 进 行 了归 纳 。 在 此 基 础 上 ,通 过 对 实 际 测 试 环 境 搭 建 和 配 置 的 描 述 进 一 步 阐 述 和 分 析 了CAS
入 网测 试 。
的 是 , 密 的 C 不 能 是 同 一 厂 商 另 一 C 版 本 , 论 入 网 同 AS AS 无
节 目 .如 运 营 中 的 基 本 包 就 是 单 个 产 品 。
( )寻 址 管 理 4
大 多 运 行 于 服 务 平 台 中 。 0 3 6 国 家 广 电 总 局 发 布 实 施 20 年 月 《 线 数 字 电视 广 播 条 件 接 收 系 统 入 网 技 术 要 求 和 测 评 方 法 》 有 ( 行 ) 条 件 接 收 系 统 缓 存 设 备 与 监 管 平 台 数 据 交 换 协 议 暂 、《 和 格 式 要 求 》( 行 ) 项 技 术 规 范 , 两 项 技 术 规 范 成 为 当 暂 两 该 前 C S2 网 测 试 标 准 的 依 据 , 且 均 能 通 过 广 电 总 局 网 站 下 A '  ̄ 并 载获得 。 ・
维普资讯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 入网测试方法
◎ 程 征 孙 琪 柴 晓瑜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测中心
同密 测试 主要验 证被 测 C AS系 统 是 否 满 足 基 本 同密 要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单向传输标准清晰度部分的基本技术要求、测量方法和功能检查 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 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 GB 13000.1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第 1 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 GB 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4960-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17191.3-1997 信息技术 具有 1.5Mbit/s 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 码 第 3 部分:音频 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 1 部分:系统 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 2 部分:视频 GB/T 17975.3-2002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 3 部分:音频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 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GY/T 201-2004 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 GY/T 230-2008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GY/T 231-2008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参数及测量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参数及测量————————————————————————————————作者:————————————————————————————————日期:2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参数及测量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包括编解码、复用和传输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涉及的技术指标较多,其中的关键参数影响着数字信号质量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解和测试。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模拟视音频信号按照MPEG-2标准经过抽样、量化及压缩编码形成基本码流ES,基本码流ES是不分段的连续码流。
把基本码流分割成段,并加上相应的头文件打包形成打包的基本码流PES,PES包和包之间可以是不连续的。
在传输时将PES包再分段打成有固定长度188B的传送包码流TS。
TS流经系统复用加入PSI/SI及加密信息形成多路节目传输流,最后经过64QAM调制及上变频形成射频信号在HFC网中传输,在用户终端经解码恢复模拟音视频信号。
在有线数字系统中,TS码流参数和系统传输网络参数是需要了解和测试的重点内容。
1传输码流参数及测试对MPEG-2TS流参数的测试,主要是依据“DVB系统测试指导”文件ETR290,测试并不依赖于任何商用解码器及芯片,而使用MPEG-2TS系统目标解码器(T-STD)的标准解码程序。
MPEG-2TS流参数的监测和特性分析包括TR101290测试标准3级错误检测、PSI/SI信息分析、TS流语法分析、PCR分析及缓冲区分析等。
一般采用码流分析仪对TS流进行检测分析。
1.1TR101290的3级错误分析依据DVB最新的TR101290测试标准将DVB/MPEG-2TS流的测试错误指示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可正确解码所必须的几个参数;第二等级是达到同步后可连续工作必须的参数和需要周期监测的参数;第三等级是依赖于应用的几个参数。
第一级共6种错误,包括:同步丢失错误、同步字节错误、PAT错误、连续计数错误、PMT错误及设置PID错误。
dBr_dBu
音频广播中我们经常对音频节目源的电平进行测量,我们也经常听到电平值是0dbm或+4dbm,而且许多设备的音频指标也用dbm来表示,但是我们知道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的单位,而我们测量的音频电平是一个电压值,它的正确表示应该是dbu。为什么会出现用dbm来表示音频信号的大小呢?早期的广播系统和专业音频领域中很多设备都是按最大功率传输方式来互相连接的,这就要求上一级设备的输出阻抗与下一级设备的输入阻抗相匹配。根据当时变压器和真空管的技术,标准输入和输出阻抗是600Ω。单位dbm就是相对于1mW的测量功率,是用于测量功率传输。既dbm=10lg(V2/600Pr);Pr是1mW,V是测得的电压。
二、 模拟信号的幅度单位
(1)V—伏特,基本的幅度单位。
(2)Vp—峰值电压。
(3)db—两个测量电压之间的相对分贝值。
(4)dbv—相对与1V的分贝值。
(5)dbu—相对与0.775的分贝值。
dBr 是一個在當下量測時,付予電子電路內,一量測的參考電壓.製造商會在手冊上說明某一環節的電路
但是在现代音频设备由于采用了半导体,一般都有很低的输出阻抗和很高的输入阻抗,这种传输方式是追求最大电压而忽略了功率。dbm作为一个功率单位,是不适合这种测量方式的,更恰当的单位是
dBu。由于它测量电压,不论电路阻抗如何,它总能准确读出dbm值。
当电路阻抗远大于600Ω时,如果还在错误地使用单位dBm,就会得到非常错误的结果。例如,现代设备制造商要求提供一个+4dBm的信号给一个设备,电路的输入阻抗是10KΩ,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4=10lg(v2/10k),计算信号幅度为5V。对于输入电路,这个值肯定会大得过载,导致钳位。它真正想要的是+4dBu信号,也就是1.22V,这是现代音频设备比较合理的电平。那么怎样判断出哪个指标是真正的dBm,哪个是dBu?在音频测量中,一般的原则是:该将dBm读作dBu,除非你知道你的设备终接电阻不是600Ω。使用音频测量仪的信号发生器加载功能可以方便地测量设备的输入阻抗。如果在高阻状态测量设备,或者不确定设备的输入阻抗,最好选择信号发生器的最小阻抗并使用dBu作单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正确的。即使是最坏的情况,根据分压公式V=VsR1/R1+Rs测量结果也仅仅有零点几分贝的误差。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测评方法
2 2 用 户 管 理 系 统 与 监 管 平 台 数 据 交 换 接 口技 术 要 求 ( . 修
订版 )
表 1 测评等 级及 评定要 求
技术要求
、\ 、
视 广播系统 的 S MS系统 开 展 入 网测 评 工 作 , 获 得 总 局 颁 发 未 的 入 网 测 评 认 证 证 书 的 系 统 不 得 在 数 字 电视 广 播 系 统 中使
摘 : 本 文 对 有 线 数 字 电 视 广 播 用 户 管 理 系 统 ( M S S . S b cie a a e n y tm) ̄ 网 测 评 内 容 及 方 u sr rM n g me tS s b e h入 法 进 行 了介 绍 与 分 析 , 根 据 作 者 在 S 并 MS系统 入 网 测
用户容量
20 0 万以上 10 0 万 3 ~1 0 3 万以下 0 ~2 0 0 0万 0
据 系统 支持 的 用 户 容 量 以及 支 持 的 同 时 访 问客 户 端 数 量 进 行
1 引 言
随 着科 技 的 迅 猛 发 展 ,广 播 电 视 已经 进 入 数 字 化 时 代 。 在 推 进 广 播 电视 数 字 化 、网 络 化 进 程 中 , 国 建 立 了 由 节 目 我 平 台 、传 输 平 台 、服 务 平 台 和 监 管 平 台 组 成 的 有 线 数 字 电 视 新 体 系 , 全 面 展 开 有 线 数 字 电视 由 模 拟 向 数 字 的整 体 转 换 并
天 嗣 : 数 字 电视 用 户 管 理 系 统 测 试
臻鹄鹅蔫 | 鼍携s 强誊一
费 管 理 、权 限 管 理 接 口要 求 、资 源 管 理 、报 表 管理 ) 及 3 以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参数要求及检测
卫星与有线传输网络总第102期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参数要求及检测高 阳(辽宁省广播电视技术保障中心)【摘 要】在数字电视测试系统中,对被测接收设备要区分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正确搭建测试系统,选取匹配检测仪器。
分析检测结果是还要依据主客观情况判断失效数据。
【关键词】数字电视测试;接收设备;测试标准接收设备测试主要有性能测试及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包括射频解调和信道解码性能、音视频的性能指标、待机功率等方面;功能相关测试主要有端口、工作模式和软件性能等方面。
一、数字电视测量的标准一般是根据信道和传输系统特点,制定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测量参数和技术要求。
按照信道的划分,数字电视测量标准可分为卫星、有线和地面。
1.国外数字电视测量标准欧洲 DVB 组织制定的 DVB 数字电视系统的测试标准 TR 101 290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Measurement Guidelines for DVB Systems。
该标准不仅针对数字电视接收设备,而且对整个DVB 系统的很多性能参数提出了测量方法和要求,包括对 MPEG-2 TS 的测试,卫星和电视网络传输媒介共同参数的测试,电视网络,卫星、地面、MMDS/MVDS 的专门测试等。
北欧数字联盟针对应用于有线、卫星、地面广播网络的数字综合接收机制定了解码技术规范,如NorDig I Digital 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er Specification for use in cable,satellite and terrestrial networks等。
2.国内数字电视测量标准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测量标准有广电总局的入网标准GY/T240-2009《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GY/T241-2009《高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卫星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量行业标准有SJ/T11334-2006《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和SJ/T 11335-2006《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SJ/T11219-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量标准有《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测量方法》等相关标准。
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
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入网设备检测规范(试行)数字机顶盒分册目录一、总则 (1)二、引用标准 (2)三、入网检测办法 (3)四、入网申请及审查 (4)五、机顶盒送检 (5)六、机顶盒配置 (6)七、操作性检验 (7)八、技术指标检测 (8)九、机顶盒功能检测 (14)十、EPG功能检测 (15)十一、CA基本功能检测 (16)十二、稳定性检测 (18)十三、家庭电磁环境适应性检测 (19)十四、检测报告 (20)十五、入网许可证 (21)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数字电视机顶盒入网检测规范一、总则1.1 数字电视机顶盒(以下简称机顶盒)作为数字电视接收的终端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字电视的接收效果,为确保机顶盒的质量,保护数字电视用户的切身利益,特制订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欲进入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以下简称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的数字电视机顶盒。
1.3 本规范规定了机顶盒的入网检测办法及技术要求,凡欲进入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的机顶盒,必须严格遵照本规范进行入网检测。
1.4 任何型号或规格的机顶盒必须按照本规范通过入网检测并取得入网许可后,方可在长沙国安网络内销售并使用。
1.5 同一品牌中不同型号、规格的机顶盒必须分别进行入网检测,入网检测通过针对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分别发放入网许可。
1.6 已通过入网检测并取得入网许可的某型号、规格机顶盒,在其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软、硬件版本有重大修改后,仍须遵照此规范重新进行入网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发放新的入网许可证。
1.7 本规范的最终解释权归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国安)所有。
二、引用标准➢GB13836-2000《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二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Y/Z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Z 174-2001《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T134 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ETSI TR 101290(V1.2.1)《Measurement guidelines of DVB systems》➢ISO/IEC 13818-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相应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视频➢ISO/IEC 13818-3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和相应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音频三、入网检测办法3.1 机顶盒入网检测主要由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市场营销部监督实施,流程如下:3.2 其中入网申请审查工作为3个工作日,入网检测周期为30天。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2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4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前言为了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规范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测评工作,特制定《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环境及测评方法,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的入网测评。
用户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用户的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用户设备信息、用户预定信息、用户授权信息、财务信息等进行记录、处理、维护和管理。
本技术要求的编制,主要参考了GY/Z 175-2001《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广发技字[2003]601号文件附件)、《用户管理系统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要求》(暂行)。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负责起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1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环境及测评方法。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SMS)的测评。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SMS)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单位。
本技术要求规定对被测SMS发布的不同版本SMS软件分别进行测评。
2引用标准和文件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用户管理系统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要求》(暂行)《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广发技字[2003]601号文件附件)3定义和缩略语3.1定义3.1.1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用户的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用户设备信息、用户预定信息、用户授权信息、财务信息等进行记录、处理、维护和管理。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验收测试指标
附件1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专用有线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系统用视频效劳器和终端接收器入网认定检测方案〔暂行〕国家播送电影电视总二OO六年四月目录1 使用范围 (2)2 检测依据 (2)3 检测框图 (2)4 检测内容 (3)4.1视频效劳器的性能指标 (3)4.1.1 视频效劳器输出性能指标 (3)4.1.2 视频效劳器输出码流指标 (3)表中复间隔 (3)4.1.2.2 PCR (3)4.1.2.3 PTS (4)4.1.2.4 第一优先级:本级参数为正确解码的必要条件〔底子检测〕 (4)4.1.2.5 第二优先级:本级测试参数建议用于持续或周期性监测 (4)4.2 终端接收器性能指标 (5)4.3 系统性能和功能测试 (5)5 测量仪器和设备 (6)6 检测方法 (6)播送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专用有线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系统用视频效劳器和终端接收器入网认定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宾馆等用户数量较小的专用有线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系统,适用于基于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播送信道编码与调制尺度的专用有线数字电视视频点播系统中使用的视频效劳器和终端接收器的测试。
2.检测依据1)GB/T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局部:系统2)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播送信道编码与调制尺度3)GY/T106-1999 有线电视播送系统技术尺度4)GY/T121-95 有线电视播送系统测量方法5)GY/Z174-2001 数字电视播送业务信息尺度6)GY/T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播送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7)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3.检测框图图1 检测框图4.检测内容4.1 视频效劳器的性能指标效劳器输出性能指标4.1.2 视频效劳器输出码流指标4.1.2.1 表重复间隔4.1.2.5 第二优先级:本级测试参数建议用于持续或周期性监测4.2 终端接收器性能指标应符合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的要求。
113号附件_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标准
吉林广电网络集团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标准一、概述为了规范吉林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稳定,使网络相关运行指标满足吉林省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及相关增值业务的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正文和1个附录构成。
正文从系统的层面,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提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涉及到前端系统设备、网络系统设备、用户终端等环节。
附录A提供了TS码流测量参数的详细说明,以方便对正文第五项第2条的理解和使用。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吉林省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维护技术标准,适用于吉林广电网络集团本部及各分( 子) 公司。
三、引用标准和文件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21-1995 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 166-2000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维护规程GY/T 194-2003 有线电视系统光工作站和测量方法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第四版征求意见稿)四、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BAT Bouquet Association Table 业务群关联表BER Bit Error Rate 比特误码率CA Conditional Access 条件接收CAT Conditional Access Table 条件接收表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EIT Event Information Table 事件信息表EMM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授权管理信息HFC Hybrid Fiber Coaxial 光纤同轴混合网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MER Modulator Error Rate 调制误差率MPEG Moving Pictures Expert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NIT Network Information Table 网络信息表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关联表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节目参考时钟PID Packet Identifier 包标识符PMT Program Map Table 节目映射表PTS Presentation Time Stamps 显示时间标志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幅度调制RST Running Status Table 运行状态表SDT 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 业务描述表SI Service Information 业务信息ST Stuff Table 填充表S/N Signal/Noise 信号噪声比TDT Time and Date Table 时间和日期表TOT Time Offset Table 时间偏移表TS Transport Stream 传送流TSTD Transport Stream System Target Decoder 传输流系统目标解码器UTC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通用协调时五、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指标1.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测试点位臵示意图2.TS码流技术标准按照测量的目的和重要程度,TS 码流的测量项目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由表1、表2、表3给出,所有测量项目均以分析报错的形式体现,表1、表2、表3中判断条件为“或”逻辑,即满足多项判断条件中的一项就可判断为出现错误。
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检测抽样方案
有线电视系统I类接收机变换器
30台
3台
有线电视系统II类接收机变换器
43
有线电视系统通用型分支器
30个
3个
有线电视系统防水电流通过型分支器
有线电视系统通用型分配器
有线电视系统防水电流通过型分配器
44
有线电视系统单孔系统输出口
30个
3个
有线电视系统双孔系统输出口
有线电视系统双向用户端口
45
有线电视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终端控制器
10台
2台
75
制式转换器
5台
2台
76
彩条信号发生器
10台
2台
77
黑场信号发生器
10台
2台
78
彩色锁相同步信号发生器
10台
2台
79
虚拟演播室系统设备
3台
1台
80
非线性编辑系统设备
5台
2台
81
音频工作站
5台
2台
82
字幕机
5台
2台
83
视频服务器
3台
1台
84
调音台
3台
1台
85
音频均衡器
5台
2台
86
广播电视专业监听音箱
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检测抽样方案
产品类别
编号
产品名称
最少抽样
母体数
样品数
一、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备器材
1
有线电视系统调制器
10台
3台
2
有线电视系统I类电视解调器
10台
3台
有线电视系统II类电视解调器
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
10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5.10.1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 5.10.2 测试方法
a) 按图 7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 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 20T 脉冲测试信号。 c) 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时延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5.9 色度/亮度增益差(K) 5.9.1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 5.9.2 测试方法
a) 按图 7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 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 20T 脉冲测试信号。 c) 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色度/亮度增益差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5.6 支持符号率范围 5.6.1 测试框图如图 6 所示。
MPEG2 数字电视测试
信号发生器
MPEG2 数字电视测试
发射机
被测
V
接收机 A
节目 监视器
图 6 支持符号率范围测试框图
《关于我国现阶段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用户终端体制的意见》
3. 性能参数要求:见表 1。 表1
序号
1
视
2
频
3
4
参
数音
5
要频
6
求
7
信
道
8
编
9
码
10
11
12
输
入
13
信
14
号
与
15
解
调
16
性
17
能
要
18
求
19
20
项目
解码方式 单路视频压缩码率
图像分辨率 音频解码方式 音频工作方式
音频取样率 RS 编码
卷积交织深度 升余弦平方根滤波滚降系数
2. 参考标准和文件:
(1)GB/T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和有关声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2)GB/T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规范》 (3)GB13836-1992《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辐射干扰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4)GB 8898-88 《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5)ETSI 300468 DVB-C 系统 SI 技术规范 (6)广发技字[2000]58 号文
5.12 微分增益失真 5.12.1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 5.12.2 测试方法
a) 按图 7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 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副载波调制的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 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微分增益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 (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5.8 K 系数,视频输出幅度,视频同步幅度 5.8.1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 5.8.2 测试方法
a) 按图 7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 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 CCIR17 行测试信号。 c) 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择 K 系数测量项目,直接测出 K 系数。注意在测 试时,应在行时间波形失真 (Kb)、2T 波幅度失真(Kpb)和 2T 波相位失真(Kp)中,读取最大的失真作为 K 系数的测量结果。 d) 用视频分析仪选择条幅度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输出幅度。 a) 用视频分析仪选择同步测量项目,直接测出视频同步幅度。
5.6.2 测试方法
a) 按图 6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 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发送活动图象和声音
的测试信号,调整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 改变发端符号率,相应调整被测接收机符号率,监测其能正确解出图象和声音的符号率范围。
5.7 视频幅频特性
5.7.1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
接收机工作频率范围 输入阻抗 频道带宽
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C/N 门限 频率捕捉范围 输入反射损耗
解调方式
支持符号率范围 本振泄漏
单位
技术要求
---
MPEG-2 MP@ML
Mbps
2 -15 (连续可调)
---
720*576(最大;随发端信号可调)
---
MUSICAM
---
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
5.11 亮度非线性失真 5.11.1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 5.11.2 测试方法
a) 按图 7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五阶梯波测试信号。
c) 调节被测接收机使之正常工作,用视频分析仪选亮度非线性测量项目,在三种不同平均图象电平 (12.5%、50%、87.5%)上进行测量,并取三种状态中的最大值为结果。
节目
监视器
MPEG2 数字电视测试 信号发生器
MPEG2 数字电视测试
发射机
被测
V
接收机 A
视频 分析仪
示波器
音频 分析仪
图 7 视频幅频特性测试框图 5.7.2 测试方法
a) 按图 7 所示连接仪器和设备; b) 将仪器和设备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选择被测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一个频点,送 Sinx/x 测试信号, 调节被测接收机使其工作正常; c)用视频分析仪选择 Sinx/x 测量项目直接测出结果。
128,256 QAM(可选) 3.6 ~ 6.952 ≤ 43
1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activelyrouhwndfs,PgB204,188 )
---
I = 12
---
0.15
MHz Ω MHz dBμV dBμV dB
kHz dB ---
Mbaud dBμV
110-855
75 8 ≤ 50 (64QAM)
≥80 ≤ 28 (解调方式 64QAM,符号率=6.952 Mpbs)
± 150
≥8 16,32,64 QAM (必选)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 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透明传输电性能参数 (暂行)
activelyrouhwndfs,PgBpk50.zmqA
1. 范围 本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规定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透明传输的主要性能参数要
求和测量方法,对于确保同样测量准确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 本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暂行)是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终端接收机入网检测的依据。